清史通俗演義

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蔡東藩  頁數(shù):598  
Tag標簽:無  

前言

革命功成,私史雜出,排斥清廷無遺力。甚且摭拾宮間事,橫肆譏議,識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無失德也,則垂至億萬斯年可矣,何至鄂軍一起,清社即墟?然茍如近時之燕書郢說,則罪且浮于秦政隋煬,秦隋不數(shù)載即亡,寧于滿清而獨永命,顧傳至二百數(shù)十年之久歟?昔龍門司馬氏作《史記》,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見解之高超,為班、范以下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謗史譏之。烏有不問是非,不辨善惡,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譚,而徒采媒褻鄙俚諸瑣詞,羼雜成編,即詡詡?cè)蛔苑Q史筆乎?以此為史,微論其穿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獻可考,亦無當于大雅,勸善懲惡不足,鬻奸導(dǎo)淫有余矣。    鄙人自問無史才,殊不敢妄論史事,但觀夫私家雜錄,流傳市肆,竊不能無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矯之,又自愧未逮。握槧操觚者有日,始終不獲一編。而孰知時事忽變,帝制復(fù)活,籌安請愿之聲,不絕于耳,幾為鄙人所不及料。顧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論,胡人犬種,說本不經(jīng),衛(wèi)女狐綏,言多無據(jù)。鑒清者但以為若翁華胄,夙無穢聞,南面稱尊,非我莫屬;而攀鱗附翼者,且麋集期旁,爭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賞,幾何不易君主為民主,而仍返前清舊轍也。    竊謂稗官小說,亦史之支流余裔,得與述古者并列,而吾國社會,又多歡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無艱僻淵深之慮。書籍中得一良小說,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屬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紀元起,至宣統(tǒng)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間之事實,擇其關(guān)系最大者,編為通俗演義,幾經(jīng)搜討,幾經(jīng)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至關(guān)于帝王專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懸為炯戒。成書百回,凡五六十萬言,非敢妄擬史成,以之供普通社會之眼光,或亦國家思想之一助云爾。稿甫就,會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飾,他日再版,容擬重訂,閱者幸勿誚我疏略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古越蔡東帆自識于臨江書舍。

內(nèi)容概要

  革命功成,私史雜出,排斥清廷無遺力。甚且摭拾宮間事,橫肆譏議,識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無失德也,則垂至億萬斯年可矣,何至鄂軍一起,清社即墟?然茍如近時之燕書郢說,則罪且浮于秦政隋煬,秦隋不數(shù)載即亡,寧于滿清而獨永命,顧傳至二百數(shù)十年之久歟?昔龍門司馬氏作《史記》,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見解之高超,為班、范以下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謗史譏之。烏有不問是非,不辨善惡,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譚,而徒采媒褻鄙俚諸瑣詞,羼雜成編,即詡詡?cè)蛔苑Q史筆乎?以此為史,微論其穿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獻可考,亦無當于大雅,勸善懲惡不足,鬻奸導(dǎo)淫有余矣。  鄙人自問無史才,殊不敢妄論史事,但觀夫私家雜錄,流傳市肆,竊不能無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矯之,又自愧未逮。握槧操觚者有日,始終不獲一編。而孰知時事忽變,帝制復(fù)活,籌安請愿之聲,不絕于耳,幾為鄙人所不及料。顧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論,胡人犬種,說本不經(jīng),衛(wèi)女狐綏,言多無據(jù)。鑒清者但以為若翁華胄,夙無穢聞,南面稱尊,非我莫屬;而攀鱗附翼者,且麋集期旁,爭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賞,幾何不易君主為民主,而仍返前清舊轍也。  竊謂稗官小說,亦史之支流余裔,得與述古者并列,而吾國社會,又多歡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無艱僻淵深之慮。書籍中得一良小說,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屬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紀元起,至宣統(tǒng)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間之事實,擇其關(guān)系最大者,編為通俗演義,幾經(jīng)搜討,幾經(jīng)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至關(guān)于帝王專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懸為炯戒。成書百回,凡五六十萬言,非敢妄擬史成,以之供普通社會之眼光,或亦國家思想之一助云爾。稿甫就,會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飾,他日再版,容擬重訂,閱者幸勿誚我疏略也。

書籍目錄

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fù)仇  合九部因驕致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zhàn)遼陽庸帥覆全軍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guān)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寧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jié)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巖下表雙忠第十八回  創(chuàng)新儀太后聯(lián)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帥徼功  除大憝沖人定計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zhèn)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yīng)  失勇將三桂回軍第二十四回  兩親王因敗為功  諸強藩束手聽命第二十五回  僭帝號遘疾伏冥誅集軍威破城殲叛孽第二十六回  臺灣島戰(zhàn)敗降清室  尼布楚訂約揚國威第二十七回  三部內(nèi)哄禍起蕭墻  數(shù)次親征蕩平朔漠第二十八回  爭儲位冢嗣被黜  罹文網(wǎng)名士沉冤第二十九回  聞寇警發(fā)兵平藏衛(wèi)  苦苛政倡亂據(jù)臺灣第三十回  暢春園圣祖賓天  乾清宮世宗立嗣第三十一回  平青海驅(qū)除叛酋  頒朱諭慘戮同胞第三十二回  兔死狗烹功臣駢戮  鴻罹魚網(wǎng)族姓株連第三十三回  畏虎將準部乞修和  望龍髯苗疆留遺恨第三十四回  分八路進平苗穴  祝千秋暗促華齡第三十五回  征金川兩帥受嚴刑  降蠻酋二公膺懋賞第三十六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首遭擒第三十七回  滅準部余孽就殲  蕩回疆香妃殉節(jié)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fā)  征緬甸大將喪軀第三十九回  傅經(jīng)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第四十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tǒng)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zāi)第四十二回  誤軍機屢易統(tǒng)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第四十三回  撫賊寨首領(lǐng)遭擒  整朝綱權(quán)相伏法第四十四回  布德?lián)P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第四十五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tǒng)帥奏捷第四十六回  兩軍門復(fù)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第四十七回  聞警回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tǒng)邊報驚心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第四十九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瑤欽使報功第五十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第五十一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第五十二回  關(guān)提督粵中殉難  弈將軍城下乞盟第五十三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zhèn)將帥殉節(jié)第五十四回  弈統(tǒng)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第五十五回  江寧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第五十六回  怡制臺巧結(jié)臺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tǒng)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fā)難第九十回  傳諫草抗節(jié)留名  避聯(lián)軍蒙塵出走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兩宮返蹕  出使歸國二女入園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nèi)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第九十四回  倚翠偎紅二難競爽  剖心刎頸兩地招魂第九十五回  遘奇變醇王攝政  繼友志隊長亡軀第九十六回  二顯官被譴回籍  眾黨員流血埋冤第九十七回  爭鐵路蜀士遭囚  興義師鄂軍馳檄第九十八回  革命軍云興應(yīng)義舉攝政王廟誓布信條第九十九回  易總理重組內(nèi)閣  奪漢陽復(fù)失南京第一百回  舉總統(tǒng)孫文就職  遜帝位清祚告終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開場白若莊若諧,寓有深意,讀者莫被瞞過。)這聯(lián)語是前清時代的官民,每年寫上紅箋,當作新春的門聯(lián)。小子從小到大,已記得爛熟了。曾記小子生日,正是前清光緒初年間。當時清朝雖漸漸衰落,然全國二十余行省,還都是服從清室,不敢抗命;士讀于廬,農(nóng)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販于市,各安生業(yè),共樂承平,仿佛是汪洋帝德,浩蕩皇恩。(比今日何如?)到小子五六歲時,嘗聽父兄說道:“我國是清國,我輩便是清朝的百姓。”因此小子腦筋中,便印有“清朝”二字模樣。嗣后父兄令小子入塾,讀了趙錢孫李,念了天地元黃,漸漸把“清朝”二字,也都認識。至《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統(tǒng)共讀過,認識的字,差不多有三五千了。塾師教小子道:“書中有數(shù)字,須要曉得避諱!”小子全然不懂,便問塾師以何等字樣應(yīng)當避諱?塾師寫出玄字,燁字,胤字,弘字,頤字,許字,指示小子道:“此等字都應(yīng)缺末筆?!庇掷m(xù)寫厝字、寧字、淳字,隨即于X字、寧字、淳字旁,添寫一歷字、甯字、漕字,指示小子說道:“厝字應(yīng)以歷字恭代,寧字應(yīng)以甯字恭代,淳字應(yīng)以涫字恭代?!毙∽尤阅涿?,直待塾師詳細解釋,方知玄字燁字是清康熙帝名字,胤字是清雍正帝名字,弘字X字是清乾隆帝名字,頤字是清嘉慶帝名字,寧字、淳字是清道光、咸豐、同治帝的名字,人民不能亂寫,所以要避諱的。(這等塾師也算難得了。)    后來入場考試,益覺功令森嚴,連恭代的字,都不敢寫,方以為大清統(tǒng)一中原,余威震俗,千秋萬歲,綿延不絕,可以與天同休了。(虛寫得妙。)誰知世運靡常,興衰無定,內(nèi)地還稱安靜,海外的風潮,竟日甚一日。安南、緬甸是中國藩屬,被英、法兩國奪去,且不必說,(清朝原是慷慨得很。)忽然日本國興兵犯界,清朝遣將抵御,連戰(zhàn)連敗,沒奈何低首求和,銀子給他二百四十兆兩,又將東南的臺灣省、澎湖群島,雙手捧送,日本國方肯甘休。過了兩三年,奉天省內(nèi)的旅順、大連灣,被俄國租占了去,山東省內(nèi)的膠州灣,被德國租占了去,膠州灣東北的威海衛(wèi),被英國租占了去,廣東省內(nèi)的廣州灣,被法國租占了去,而且內(nèi)地的礦山、鐵路,也被各國占去不少。(這便叫作國恥。)    嗣是清朝威勢全失,外患未了,內(nèi)憂又起,東伏革命黨,西起革命軍,擾亂十多年,清廷防不勝防。后來武昌發(fā)難,各省響應(yīng),竟把那二百六十八年的清室推翻了,二十二省的江山光復(fù)了。自此以后,人人說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罵;甚至說他是犬羊賤種,豺虎心腸,又把那無中生有的事情,附會上去,好像清朝的皇帝,無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無一非卑鄙齷齪,這也未免言過其實呢。(平心之論。)我想中國的人心,實在是靠不住的,清朝存在的時候,個個吹牛拍馬,說他帝德什么大,皇恩什么深,到了清室推翻,又個個批他一錢不值,這又何苦?(帝王末路大都如是。)小子無事時,曾把清朝史事,約略考究,有壞處,也有好處;有淫暴處,也有仁德處。若照時人所說,連兩三年的帝位,都保不牢,如何能支撐到二百六十多年?(是極是極。)不過轉(zhuǎn)到末代,主弱臣庸,朝政濁亂,所以民軍一起,全局瓦解?,F(xiàn)在清朝二字,已成過去的歷史,中國河山,仍然照舊。要想易亂為治,須把清朝的興亡,細細考察,擇善而從,不善則改,古人說的“殷鑒不遠”,便是此意。(揭出全書,宗旨何等正大光明,不比那尋常小說家,瞎三話四,亂造是非。)    閑文少表,且說清朝開基的地方,是在山海關(guān)外沈陽東邊。初起時,只一小小村落,聚群而居,疊土為城,地名鄂多哩,人種叫作通古斯族。他的遠祖,相傳是唐虞以前,便已居住此地,稱為肅慎國。帝舜二十五年,肅慎國進貢弓箭,史冊上曾見過的。傳到后代,人口漸多,各分支派,大約每一部落戴一首領(lǐng),多生得骨骼魁梧,膂力強壯,并且熟習騎射,百步穿楊。趙宋時代,金太祖阿骨打,是他族內(nèi)第一個出色人物,開疆拓土,直到黃河兩岸,宋朝被他攪擾的了不得。后來蒙古興起,金邦漸衰,蒙古與南宋聯(lián)兵,將他吞滅。還有未曾死亡的遺族,逃奔東北,伏處海濱,經(jīng)過了二百多年,又產(chǎn)出一個大人物來;這個人物,說是天女所生,真正奇事!(天女如何下降,不知與天孫織女作何稱呼?)小子尚不敢憑空捏造,是從史籍上翻閱得來:天女生在東北海濱長白山下,有姊妹三人,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幼名佛庫倫。三人系出同胞,相親相愛,只是塞外風俗,與內(nèi)地不同,男子往來游牧,遷徙無常;女子亦性情活潑,最愛游玩。一日,姊妹三人,散步郊原,到了長白山東邊,有一座布庫里山,洞壑清幽,別有一種可人的景致;那時正是春風澹蕩,春日迷離,黃鳥雙飛,綠枝連理,三人歡喜非常,便從山下蹀躞前行。約里許,見一泓清水,澄碧如鏡,兩岸芳草茸茸,鋪地成茵,就假此小坐,佛庫倫天真爛漫,春興正濃,就約兩姊妹解衣洗浴。浴未畢,忽聞鳥聲XX前來,三人昂首上觀,約有兩三只靈鵲,仿佛像姊妹花一般。(絕妙對偶。)就中有一鵲吐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墜在佛庫倫衣上,佛庫倫眼快手快,急忙拾取,視之,乃一可口的食物。她也不辨名目,就銜在口內(nèi)。兩姊問她所拾何物,她已從口中囫圇咽下,模糊答遭:“是一顆紅色的果子?!眱涉⒁膊患凹殕?,遂各上岸,著好衣服,緩步同歸。誰知佛庫倫服了此藥,肚子竟膨脹起來,她自己也不知所以。到十個月后,竟產(chǎn)出一男,不但狀貌魁奇,并且語言清楚。佛庫倫不忍拋棄,就在家中撫養(yǎng)。    光陰迅速,襁褓嬰兒,竟作髫年童子,只是佛庫倫無夫而孕,未免惹人議論。幸而窮荒草昧,人跡稀少,始得撫育成人。(可見天女之說,本來荒誕。)兒名叫作布庫里雍順,系是佛庫倫所取,因她在布庫里山下,食了朱果,以致孕育,所以特地將“布庫里”三字,作為兒名,留一紀念。布庫里雍順,到了十多歲,穎悟非凡,自念有母無父,當屬何族,遂問他母親佛庫倫。佛庫倫命以“愛新覺羅”四字。愛新覺羅,是長白山下居民的土音,其后布庫里雍順遺裔建一滿洲國,遂相傳為滿洲語,若作漢文解說,愛新與金字同音,覺羅即姓氏意義,布庫里雍順的族系,即此可以明白了解。佛庫倫是否天女,小子也不消細說了。(以不解解之。)    且說布庫里雍順漸漸長大,也學(xué)些騎馬射箭的技藝,閑暇時又在河邊折柳編筏。看官!你道他折柳編筏,是何意思?他是具有大志,暗想窮居草莽,終究沒有生色,若將柳條編成一筏,可以駕筏出游。果然天下無難事,總教有心人。柳條越編越多,越多越大,居然成了一葉扁舟。布庫里雍順喜不自禁,就輕輕在筏上坐住,順著河流,飄揚而去。英雄冒險,膽大敢為,冥冥中亦像有風伯河神,當先引導(dǎo),竟把那布庫里雍順送到一個安樂的地方。(這是乘風破浪的模樣。)P1-3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系列之一。《中國歷朝通俗演義》系列為風靡海內(nèi)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共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不久,也曾致電李克農(nóng):“請購整個《中國歷朝通俗演義》兩部?!弊阋姳鞠盗袝哂袠O強的史學(xué)價值、文化價值、珍藏價值、饋贈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清史通俗演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