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傳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鄭重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269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鄭重先生是上海知名的記者、文人,在寫好他的報道的同時,鄭先生的一大愛好是與上海的一批知名畫家交往,在談詩論畫之間結成了莫逆之交。鄭先生的這種交往起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交往當然是非功利性的。由于這一層關系,他受到了畫家們的信賴,即使在最困難的歲月里,他們相互之間也能說說真話。由此,也使得鄭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的珍貴資料,有資格、有條件為海上畫家們立傳,寫出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一代大家。傳記責在真實和有文采,通過一個人物折射出時代的特征,如同司馬遷為我們中華民族開創(chuàng)的紀實傳統(tǒng)那般。鄭先生循著這條路,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對他熟識的前輩畫家——林風眠、謝稚柳、唐云、陳佩秋等一一道來。有時僅靠個人的回憶猶嫌不夠,于是他又深入故紙堆里,在圖書館、檔案館不厭其煩地查找和核對資料。所以他的傳記不是一般的回憶文章,而是建立在史料基礎上的結晶。這次,以他領銜撰寫的這套海派畫家傳記陸續(xù)出版,帶動了上海其他一些文人的加盟,我認為是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F(xiàn)在的時代,人們比較的浮躁,空泛地談論海派概念,顛來倒去地玩弄一些詞句的人何其的多,而沉靜下來,扎扎實實地做一些梳理、考證、研究的,又是何其的少。  我們生活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我們熱愛它、依戀它,除了每年走在長滿懸鈴木的街道,聞著白玉蘭花開的香氣,看著燈光在老洋房之間閃爍,體味城市那種獨一無二的溫馨,最使我們難忘、引為驕傲而又似乎永遠讀不完的那本書,其實是這座城市中曾經(jīng)生活過的那些人以及他們的故事,就像我每次去法蘭克福書展自然要想起城市中歌德的故居,每次到阿姆斯特丹必定會去看看梵·高的藝術館那樣,名人是城市水遠的名片?! ∩虾5拿苏媸翘嗔?,從政治家到文人,從學者到藝術家,真是寫也寫不完。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對海派畫家有一點了解,同時也樂于看到有關他們的書一本本地出版。因為海派文化、海派,最早的出處恰恰在于“海上畫派”,后來的用法都是它的引申義;因為海上畫派確確實實出了一批大師、大家:如國畫家就有趙之謙、任伯年、虛谷、吳昌碩、謝稚柳、吳湖帆、程十發(fā)、陸儼少、唐云、沈尹默等等,留洋歸來的油畫家就有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梁、關良、朱屹瞻等等。海上畫派僅中國畫,最早確定的代表性人物就有60多人,延續(xù)到二十世紀末,大師、名家就遠不止這些了。  海上畫派是有價值的,海上畫派是什么呢?很難下一個科學的結論。我認為它是江南文化的精靈,是西洋文化的還魂。宋代南遷,在江浙蘇皖尤其在江南形成了新的文化景觀,文人畫是其中的精華之一,宋以后的繪畫史幾乎成了江南畫史,趙孟頻起始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王、浙派、皖派、金陵畫派、揚州畫派、西泠八家、華亭畫派等等,這血脈相承的名流畫派,最終都回歸江南,匯結到文商并舉的大都市上海。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的五口通商,又使西風隨商東漸,西洋文化在上海登陸、浸潤、植根,開出了燦爛的新花。海上畫派傳承了祖宗傳統(tǒng)的精華和異族的光輝,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分外妖嬈,殊為難得。所以,它無論從哪個視角看去,都是絢爛多姿的,也是價值連城的。為有價值的畫派、事物、人物立傳,不是很有價值的嗎?  祝君波  2007年12月

內容概要

林風眠是廣東梅縣人,原名鳳鳴,出生于1900年。(1900-1991)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在第戎美術學院,后又來到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繪畫。20年代,年僅25歲的林風眠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  1928年又在杭州創(chuàng)辦國立藝術院,出任校長。抗戰(zhàn)期間,林風眠輾轉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畫,極力試圖打破傳統(tǒng)繪畫程式。  1950年林風眠辭去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之職,遷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國式的二層樓房里,專門從事繪畫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攜女離國,他孑然一身,過起略似重慶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協(xié)組織他到農(nóng)村、山區(qū)、漁場深人生活外,他就閉門作畫,每天子時已過,鄰居五能看到林鳳眠畫室里的亮光。十幾個春秋過去,藝壇幾乎忘記了林風眠,然而這正是他的藝術黃金時代,“林風眠格體”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爐火純青。50年代,他的藝術更受到貶抑,生活拮據(jù),每月只得上交兩幅畫以換取一點兒生活費。10年動亂期間,面對一次次抄家,無奈之中的林鳳眠將其數(shù)十年的心血千余張精心之作浸入浴缸,從抽水馬桶中沖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過著隱居般的生活。老人的頭發(fā)幾乎全部脫落了,人老了但藝術卻不老,他的畫色彩更熱烈、筆墨更放縱、韻味更醇厚。    到了晚年,1989年林風眠在臺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門》、《火燒赤壁》、《惡夢》、《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優(yōu)美而為激烈慘淡的畫面,墨線強勁而多斜勢,多折落,多擊撞,充滿不安和張力。情感如狂風暴雨,激蕩、沖撞著胸中暴裂的火花。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最憶故鄉(xiāng) 又怕還鄉(xiāng) 白宮鎮(zhèn)老屋留下的寂寞 祖父的鑿子和孫子的畫筆 母親:畫家心中的一片云 學堂、良師、詩社和詩友第二章 巴黎:“調和中西”思想的萌發(fā) 楓丹白露的熏染:崇尚自然 校長的告誡:不要變成學院派 吸取畢沙羅的經(jīng)驗:各個流派兼收并蓄 藝術之神與愛情之神同時降臨 再現(xiàn)阿波羅精神的霍普斯會 《摸索》:早期的藝術宣言第三章 北京:點燃藝術運動之火 種子成熟了,播種在哪里? 吶喊:且看今日之中國,還有一點比較過得去的地方嗎? 林風眠的結論:傳統(tǒng)的中國繪畫應該告一段落了 齊白石和克羅多的任教:“調和中西”的初次嘗試 古都獅吼:震動北京的藝術大會 《人間》、《人類的痛苦》:血與火的融化第四章 杭州:建設中國新藝術的搖籃 嗚呼!中國的藝術和藝術家 社會的解剖刀:《人道》 到西湖辦學去 教師隊伍:一個多姿多彩的藝術群體 藝術家:破繭而出的美麗蝴蝶 和潘天壽的爭論:合并中國畫和西洋畫為一系第五章 杭州:藝術運動之火的再起與熄滅 藝術運動社的誕生 徐悲鴻與徐志摩:一場論戰(zhàn)的弦外之音 百幅圖畫:反映大眾與現(xiàn)實 “一八藝社”的誕生與分裂 魯迅與林風眠 藝術運動的壽終正寢 熱烈和冷靜:林風眠性格中的多重因素第六章 從西湖到沅江:流亡大轉移 貴溪到沅江的路上 洞庭風波:林主任的兩次辭職 新校長到任:學校大裁員第七章 重慶:從斗士到隱士“風眠體”的誕生 倉庫畫師:新風格的誕生 拒絕文人畫 黑院墻:重返藝術搖籃 又到西湖:黑衣女和紅衣女的出現(xiàn)第八章 上海:風風雨雨廿七年 再見了,西子湖:辭職離?!炻毭绤f(xié)的專業(yè)畫家:賣畫為生 異性知己:藝術與生活的溫婉 戲曲藝術與立體主義 重新認識中國傳統(tǒng) 對政治風向像對光和色那樣敏感:躲過“反右”劫難 立體主義手法能畫工農(nóng)兵嗎 畫記憶中想畫的東西 山雨欲來:畫筆束之高閣 以畫鋪路:申請出國探親第九章 香港:中國現(xiàn)代派繪畫的結束 初到香港:信札中的林風眠 巴西探親:敘廿二年的離情別意 席德進造訪:又見四十年前老學生 與畫外人語:真知灼見知多少 巴黎畫展:重尋六十年前舊夢痕 義女到港:一切都在改變中 婉謝僑商資助:建紀念館并不重要 壯心不已:在畫上要再變一變 福壽雙修:依風長眠香江附:林風眠在看守所寫的自傳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最憶故鄉(xiāng) 又怕還鄉(xiāng)  尋找林風眠,我沿著他生命的道路走著,穿過那秋鶩棲息的蘆葦塘,穿過那染著金黃色的叢林,穿過那幾間老屋,也穿過那一溪清澈的流水,他的足跡有時是那樣清晰,有時是若隱若現(xiàn),有時又消失在視野中,使我感到迷茫與彷徨,不知如何再尋找下去。但是他那瘦小的背影,脫了發(fā)的腦袋,智慧的眼睛及那和藹的笑容,又總是在我眼前閃動,特別是他的熱烈似火又清靜如水的矛盾的性格,使我無法放棄對他的尋找?! ∫惶?,我讀到他的一篇自述,那是1989年7月在香港寫的。雖說是一篇,其實只是很短的沒有段落的文字,因為它短得無法再分段落了。由于它的短,我沒有去復印,只是用自來水筆把它抄了下來:  我出生于廣東梅江邊上的一個山村里.當我六歲開始學畫后,就有熱烈的愿望,想將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后來在歐洲留學的年代里,在四處奔波的戰(zhàn)亂中,仍不時回憶起家鄉(xiāng)片片的浮云、清清的小溪,遠遠的松林和屋旁的翠竹。我感到萬物在生長,在顫動。當然,我一生追求的不單單是童年的夢想,不單單是青年時代的理想的實現(xiàn)。記得很久以前,傅雷先生說我對藝術的追求有如當年我祖父雕刻石頭的精神。現(xiàn)在,我已活到我祖父的年歲了,雖不敢說像他一樣的勤勞,但也從未無故放下畫筆。經(jīng)過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后,希望能用我的真誠。用我的畫筆,永遠描寫出我的感受?! 【褪沁@樣的自述,把我?guī)У搅诛L眠的故鄉(xiāng)——廣東梅縣,這是林風眠終身都朝思暮想神縈夢繞,而又是自小離家沒有回去過的地方。從他的心情來看,他是很想回去的。其時廣州去梅縣已經(jīng)開通空中走廊,去那里是很方便的。但直到他終老香港也未能回去。林風眠的真正故鄉(xiāng)是梅縣的白宮鎮(zhèn)。

編輯推薦

  《林風眠傳》主人公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xiàn)代繪畫的營養(yǎng),與中國傳統(tǒng)水墨和境界相結合,并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是已經(jīng)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受到學界泰斗蔡元培的賞識與提攜,成為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首任院長。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張“兼容并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培養(yǎng)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趙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藝術名家。 林風眠是最早進行國畫改革的畫家之一,探索著將油畫與國畫的優(yōu)點和美感結合起來。他的畫多用正方構圖,圖為題款。他愛戀著自然、生命、憧憬著和平與寧靜,以仕女和風景畫居多。作品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具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孤寂之美。而正是這種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審美情趣的悲劇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林風眠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發(fā)貨很快
  •   大畫家林鳳眠是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首任院長,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等大家的老師,是廣東梅縣客家人。他的畫中西合璧,有一種孤寂之美。此書為傳記文學作品,附有傳主的自傳。確實,美中不足的是--書中插圖都是黑白的??上Я?。
  •   挺好,值得一讀
  •   要不是看林風眠的金面 才不花這個冤枉錢。。。。
  •   故事性的書,一點學術性都沒有。里面的圖片還是黑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