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教授往事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汪修榮  頁數(shù):300  字數(shù):2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涉及民國著名教授二十令人,都是當年顯赫一時的文化名流,堪稱民國教授的一個縮影。作者試圖從獨特的視角,反映他們精彩的人生,表現(xiàn)其鮮明的個性。如辜鴻銘的怪癖、吳宓的浪漫、劉文典的名士風度、黃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瘋”……同時,還以翔實的史料,披露了魯迅與顧頡剛、蘇雪林與魯迅、顧頡剛與胡適、傅斯年,以及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等人之間的是非恩怨與情感糾葛,展示了他們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再回首,民國教授的陳年往事原來竟如此鮮活精彩!

書籍目錄

怪杰辜鴻銘名士劉文典國學狂人黃佩“瘋子”章太炎顧頡剛與魯迅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蘇雪林“教授之教授”陳寅恪顧頡剛其人其事書生意氣傅斯年錢玄同二三事獨立不羈的劉半農顧頡剛與胡適、傅斯年的恩怨是非朱自清:最完美的人格臺靜農的三棲人生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岳霖:往事知多少沈從文:寂寞的教授生涯文化殉道者王國維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怪杰辜鴻銘  在民國時期,辜鴻銘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林語堂這樣評價他:“英文文字超越出眾,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偠灾S泄枷壬剿枷?,始有其異人之文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杰,”(林語堂《辜鴻銘集譯(論語譯英文)序》)  民國早年,辜氏不僅在國人中名聲鼎沸,在西方世界名氣更大。甚至到了被神化的地步。一度,辜鴻銘成了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代名詞。一九二一年,英國名作家毛姆游歷中國時特地慕名求見。想一睹尊容,請他講解《春秋大義》。為此特地托一位英國洋行的同胞說情,等了幾天也未見回音。去問怎么回事,同胞說,他寫了一張條子,讓辜氏前來拜見,不知為什么一直未見辜氏影子。毛姆一聽才知事情被弄糟了,于是親筆擬了一封短簡,恭恭敬敬地表達仰慕之意,求賜一見,辜氏這才答應與他見面。還有一個故事,更能說明辜氏的影響。當年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到中國訪問,一位老朋友約翰斯特別叮囑他說:“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緊,但不可不去一見辜鴻銘?。 痹诋敃r西方人眼中,辜氏名聲居然超過了紫禁城!有意思的是,芥川龍之介見到辜鴻銘后,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真誠感慨道:“約翰斯真不我欺?!保ń娲堉椤豆鉴欍懴壬罚╋@然這次見面令他十分滿意,對辜氏和中華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兩則真實的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辜氏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影響?! 」鉴欍憺槭裁戳钔鈬巳绱酥阅兀俊 」鉴欍懀?857-1928),原籍福建同安,出生于馬來亞檳榔嶼。名湯生(TOMSON),又號立誠,別署漢濱讀易者、讀易老人。晚年自稱東西南北老人。曾祖為當?shù)厝A僑首領,父辜紫云,在檳榔嶼為英商布朗經(jīng)營橡膠園,母為歐洲人。因從小聰明伶俐,被布朗收為養(yǎng)子。一八六九年,十三歲時。辜氏隨養(yǎng)父布朗赴歐留學,接受系統(tǒng)的西方教育,后獲愛丁堡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為中國完成全部英式教育第一位留學生。辜氏先后留學歐洲十一年,廣泛涉獵西方文學、哲學等,精通英、德、法、拉丁、希臘等多種語言。這在早期留學生中也十分罕見。辜氏后來暴得大名也與他精通多國外語有很大的關系。  一八八○年,辜鴻銘學成返回檳榔嶼,在新加坡當?shù)刂趁竦卣温?。一八八二年。在新加坡偶晤維新派人物馬建忠,一席長談后辜氏思想發(fā)生極大轉變。自稱“三日傾談”“使我再一次變成一個中國人”。從此開始從西學轉向中國文化?!啊x五經(jīng)諸子,日夜不釋手。數(shù)年,遂遍涉群籍,爽然曰:道固在是,不待旁求也。”(羅振玉《外務部左丞辜君傳》)辜氏通過研讀傳統(tǒng)文化,對中西方文化產生了新的認識,“謂歐美主強權,鶩外者也;中國主禮教,修內者也。言一時強盛。似優(yōu)于中國,而圖長治久安,則中國之道盛矣、美矣!文襄聞而大異之,延人幕府,不煩以常職,有要事就詢焉。”(羅振玉《外務部左丞辜君傳》)  一八八五年,辜氏人張之洞幕府,擔任幕僚,先后近二十年,從此迷上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信徒。一九○七年,辜鴻銘隨張之洞人閣。第二年被任命為外務部員外郎,后升至左丞。一九一○年,辭去外務部職務,南下上海,任南洋公學教務長(一說校長)。關于辜去上海的原因,一種說法是,張之洞死后,張的上司和同事梁敦彥感到袁世凱將卷土重來,因辜曾在公開場合罵過袁是流氓,更大膽聲稱:“人謂袁世凱為豪杰,吾以是知袁世凱為賤種也?!绷憾貜乃麜獾皆绖P的報復,難逃厄運,勸他南下,于是辜遂南下上海南洋公學。辜氏在南洋呆的時間并不久,辛亥革命后,辜為忠于清室便從南洋辭職了(一說是被趕走)。關于辜從南洋辭職的原因,蔡元培是這樣說的:武昌起義后,上海望平街有人發(fā)傳單,交通堵塞,“辜先生那時正在南洋公學充教員,乃撰一英文論說送某報,責問公共租界工部局。謂‘望平街交阻滯,何以不取締?’南洋公學學生閱之,認辜有反革命意,乃于辜來校時,包圍而詰責之。辜說:‘言論本可自由,汝等不佩服我。我辭職。’學生鼓掌而散,辜亦遂不復到校?!保ú淘唷缎梁ツ且荒甑墓鉴欍憽罚 」际显谀涎蟮臅r間雖不長,但這卻是辜氏教授生涯的開始。  一九一五年四月,蔡元培聘請辜鴻銘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英國文學。這個時期正是辜氏在西方文化界如日中天的時期。一九一六年,《春秋大義》德譯本出版,在德國掀起一股“辜鴻銘熱”,丹麥著名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在《辜鴻銘論》中稱他為“現(xiàn)代中國最重要的作家”,從來還沒有一個中國人被西方如此認可,并得到這樣高度評價。就連李大釗也在一九一八年撰文稱“中國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鐘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于二十世紀之世界”。這一時期的辜鴻銘可以說達到了他聲名的頂點,真正是炙手可熱,所以辜鴻銘的狂與怪也就不足為奇了。時人這樣評價他:“在我的記憶中,辜鴻銘這個人可說是怪才,他的‘才,可能有人能相倫比;至于他的、陸’,卻是無人能與倫比的?!保ㄖ芫痢蹲窇浌植殴鉴欍憽罚 」鉴欍懗雒2粌H因為他的學貫中西,也不僅因為他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語,還因為他奇特的外貌和許多特立獨行的做法。談到這位學界怪杰,周作人曾這樣描寫道:“北大頂古怪的人物,恐怕眾口一詞的要推辜鴻銘了吧?!靡桓鄙钛劬Ω弑亲拥难笕讼嗝玻^上一撮黃頭毛,卻編了一條小辮子,冬天穿棗紅寧綢的大袖方馬褂,上戴瓜皮小帽……”非??尚Φ氖?。就連他的包車車夫,也是一個拖帶大辮子的漢子,正好與主人形成一對,成為北大門前的一道風景。當年還是北大學子的羅家倫后來回憶說:“我記得第一天他老先生拖一條大辮子。是用紅絲線夾在頭發(fā)里辮起來的,戴了一頂紅帽黑緞子平頂?shù)墓掀っ?,大搖大擺地上漢花園北大文學院的紅樓,頗是一景?!薄 ∵€有人描寫得更加細致:“先生性雖和藹,但一觸其怒,則勃然大發(fā),無論何人,不能遏止,必罵個痛快,才能平息。先生喜叉麻雀,但不高明,每戰(zhàn)必北。日居談喜詼諧,叨叨不絕,信難捧腹。衣冠極奇特,常穿藍布長衫,戴紅頂瓜皮小帽,留長辮一條。民國初年至北大上課時,行必坐轎。衣龍補長袍,足厚底朝鞋,頭戴花翎頂,其辮亸亸,提水煙袋而登講壇?!保ㄍ跎弧豆鉴欍懴壬u傳》)幾個人的回憶,大同小異,卻從側面構成了一幅北大時期辜鴻銘的形象寫照?! £P于辜鴻銘在北大授課的風采。最有發(fā)言權的,當數(shù)他的親炙弟子羅家倫。“在清末民初一位以外國文字名滿海內外,而又以怪誕見稱的,那便是辜鴻銘先生了?!髞砦业奖本┐髮W讀書,蔡先生站在學術的立場上網(wǎng)羅了許多很奇怪的人物。辜先生雖然是老復辟派的人物,因為他外國文學的特長,也被聘在北大講授英國文學。因此我接連上了三年辜先生主講的英國詩,這門課程?!搅私淌抑蟆K紫葘W生宣告:‘我有三章約法,你們受得了的就來上我的課,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進來的時候你們要站起來。上完課要我先出去你們才能出去;第二章,我問你們話和你們問我話時都得站起來;第三章,我指定你們要背的書,你們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覀內嗟耐瑢W都認為第一第二都容易辦到,第三卻有點困難,可是大家都懾于辜先生的大名,也就不敢提出異議。”(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  辜氏英文很好,由于從小未接受嚴格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文反倒不盡如人意,不僅譯文有時顯得生硬,板書也常常出錯,“因為辜先生的中國文學是他回國以后再用功研究的,雖然也有相當?shù)脑煸?,卻不自然。這也同他在黑板上寫中國字一樣,他寫中國字常常會缺一筆多一筆而他自己毫不覺得。”(羅家倫)  辜氏從小受西方教育方式影響較大。所以并不完全拘泥中國的教學方式,上課時也經(jīng)常跑題,信馬由韁。周作人回憶說:“他在北大教的是拉丁文等功課,不能發(fā)揮他的正統(tǒng)思想,他就隨時隨地想要找機會發(fā)泄。”(周作人《北大感舊錄,辜鴻銘》)  不僅如此,辜氏許多做法,也迥異于常人。五四時候,辜氏在一家日本人辦的華北正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大罵學生運動,說學生是暴徒,是野蠻。有一天。羅家倫看報以后,拿著報紙就沖進教室質問他,說他不該在日本人的報上寫文章罵中國學生,辜一時臉色鐵青,最后用手敲著講臺忽然文不對題地來一句:“我當年連袁世凱都不怕,我還怕你?”這簡直有點像小孩子吵架了。倒也顯示了他政治上幼稚可愛的一面?! 」鉴欍懸幌蚴巡虐廖?,目中無人,眼中能看得上的人寥寥無幾,蔡元培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個。也許是因為蔡元培請他到北大的,所以他對蔡元培一向十分維護,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五四運動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蔡被迫辭去北大職務,大家都竭力挽留,辜鴻銘也走上講臺表示挽留之意,講話時突然來一句:“校長是我們學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他的用意很明白,但把蔡元培比作皇帝的說法在當時卻很不合時宜,若是換了別人,早挨了眾人一頓批,但因為他是辜鴻銘,而且又是為了表達挽留蔡元培的好意。所以也就沒人與他計較了,反倒哄笑起來。  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后,辜氏思想漸漸趨于保守,甚至對舊的封建文化十分迷戀。但在具體表現(xiàn)上又特立獨行?!  靶梁ツ昵逋⑦d位后,有一批遺臣,組織一集體名曰‘宗社黨’,辜鴻銘亦為此中一分子。時宣統(tǒng)仍擁有皇帝名義,曾下詔諸遺老剪去發(fā)辮,遺老們都奉詔,但辜的辮子卻留下不剪。中國在男人蓄辮時期,也有十分漂亮的辮子,那是長在青少年頭上的,頭發(fā)很長很多而黑潤,但辜鴻銘的頭發(fā)卻稀少而短,半黃半黑,結成發(fā)辮,其細如指,都在后腦勺上,彎彎曲曲,十分怪異。他卻毫不以為怪,昂然出入于大庭廣眾之間,遺老們遵命剪發(fā)后,全世界只有一條男辮子保留在辜鴻銘的頭上。因此便使這一條發(fā)辮成為辜鴻銘的特別標志了?!保ㄖ芫痢蹲窇浌植殴鉴欍憽罚 际系姆N種另類做派,羅家倫分析得十分透徹,“無疑義的。辜先生是一個有天才的文學家,常常自己覺得懷才不遇,所以搞到恃才傲物。他因為生長在華僑社會之中,而華僑常常飽受著外國人的歧視,所以他對外國人自不免取嬉笑怒罵的態(tài)度以發(fā)泄此種不平之氣。他又生在中國混亂的社會里,更不免憤世嫉俗。他走到舊復辟派這條路上去,亦是不免故意好奇立異,表示與眾不同。他曾經(jīng)在教室里對我們說過:‘現(xiàn)在中國只有二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現(xiàn)在還是革命。我呢?自從跟張文襄(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現(xiàn)在還?;??!薄_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  同在北大執(zhí)教的溫源寧認為:“他辮子的炫耀,很足以顯露他整個人的性格。他為人剛愎,度著與人對抗的生活,眾人所承認者,他則否認;眾人所歡喜者,他則不歡喜;眾人所承認者,他則藐視。與眾不同,即是他的快樂和驕傲;因為剪辮子是流行的,所以他便留辮子,倘若人人都留辮子,我相信剪辮子的第一人,一定是辜鴻銘?!保ǎ卦磳帯豆鉴欍憽罚氐脑捒芍^一語中的。  對此,辜氏自己的說法也許最具參考意義?!霸S多外人笑我癡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一一乃忠于中國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國之文明?!保终Z堂《辜鴻銘》)  辜鴻銘雖行事怪誕。卻有自己的原則。袁世凱時代,“安福部當權時,頒布一個新的國會選舉法,其中有一部分的參議員是須由一種中央通儒院票選的,凡國立大學教授,凡在國外大學得學位的,都有選舉權。于是許多留學生有學士碩士博士文憑的,都有人來兜買,”(胡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國教授往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有關民國知識分子的書我看過不少,這本是最好之一,一來文筆不錯,沒有廢話;二來每篇文章都抓住重點,敘述很清楚。最感人的是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的那段,以前這些也看過很多了,但是這次是最經(jīng)典的,揭示了一些深層的問題,感動!
  •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到了民國教授們的另一面.
  •   這本書確實收集的好民國大師的那些事讓我們了解更多的歷史當時的問題。說實在一提到胡老先生他們提倡白話文,簡直是對中國近代文學衰弱影響之大,悲哀!
  •   看那些教授們的精彩故事,我都笑翻了好多次。很好,很有意思。
  •   那個年代讓人既悲又喜 悲在民族危亡 喜在大師出亂世
  •   很有意思,希望了解的讀者可以購買。內容很豐富,很經(jīng)典的一些小故事。
  •   我這是給書友推薦訂購的,書內容,包裝都十分得好!
  •   寫的還可以,只是缺乏新鮮的東西??梢源蟾帕私馕覈裰鞫κr期的風云人物的思想,生平。
  •   這次廣州發(fā)貨的封面比北京的好
  •   看完之后,感動很多不愧是一本好書呀
  •   嘆為觀止,高山仰止那個年代?。?/li>
  •   youcantry
  •   所謂大儒名士,在們心目中都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通古博今,學富五車然而古代先賢們,離我們遠則遠矣.再加上又詳細記述他們生平待別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材料面世.使我們覺得歷史上的人物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民國時期的這些教授,他們比古人來說,學問又進了一步----學貫中西.正是這些新思潮的影響,便他們骨子里傳統(tǒng)中又糅合著現(xiàn)化文明.他們或狷介,或狂傲.但是他們給我們的感覺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就像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這些往事使他們在學問外又多了一份魅力!
  •   每當我去西南聯(lián)大逛的時候,就想起民國時期的這些牛人們他們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們嘛……知道分子罷了
  •   蠻不錯的一本書,讓我了解了這段時期的有名的教授,這些教授幾乎都可以稱作國學大師,都很有個性。
  •   閑時喜歡涉獵本專業(yè)以外的各種書籍,對前輩老教授心向往之。我們這些后輩教授真該看看我們(首先是我本人)與前輩教授無論在德識才學諸方面有多少差距。此類書已有的也不太少,但本書以一本小書薈集20余位前輩大師的逸聞事跡,化時不多而所獲甚多,特推介給各級老師。
  •   如果不想把書中的人的傳記一一讀遍的話,此書是較理想的選擇,但唯一的缺陷是書中的幾位教授似乎還不夠格在此書中出場,缺點僅此而已,
  •   不作為研究歷史,不求甚解的去窺視那代人的生活,這本書看看還是蠻有意思的。但假如你是其中某位學者的粉絲,恐怕會覺得寫得只是皮毛,不值得讀。
  •   對過往不一樣的描述,使人震撼而郁悶。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今何在?
  •   優(yōu)點是注重趣味性,注重參考多方資料,邏輯線索比較強。缺點是人物編排混亂,一直沒搞懂為什么把章太炎放在黃侃后講述,難道按逝世時間先后?二是過于注重逸事,沒有說明每個人到底在學術上有什么成就。三是沒有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考察人物的復雜心理,也沒有說明很多事件復雜的內容,比如徐志摩林徽因金岳霖的愛戀故事,作者其實說得太簡單,太淡白了。當名人故事會看看即可,喝酒吃飯時多點談資。
  •   這本書適合對這些歷史沒有了解的人講的比較簡單可以做個大致的了解
  •   只是一些簡單的事跡,可以作為一般性了解,缺乏深度的解讀。對大師們的思想缺少較為一語中的的介紹。突出了人物的特異性格,畢竟是群傳式的。不過,對于粗淺了解也有幫助。
  •   扒得太多,缺少更詳細的細節(jié)。
  •   不過是資料的堆積,且大量是二手資料
  •      這是一本寫給像我這樣有民國情結但又沒有深入了解的人的。
       看書時,想到的是《世說新語》。民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思想驟變。教授們的思想各異,性格迥然。有清朝遺老,也有革新闖將;有力主古文字,有抨擊舊文學;有精通多國語言,也有只認中文;有師從名門,也有自學成才;有狂者狷者,也有謙謙君子;有的口若懸河,有的結結巴巴……
       本書大量引經(jīng)據(jù)典,作者四年完成,確實花了心思??催@本書,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不記筆記真等于沒看。以后看好書,不管哪類,我都會做些筆記——這或許是看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收獲。另一個收獲是,我對民國時期的一些國學大師有了一個總體的 認識,將來看有關他(她)們的書時也可以有些選擇了。
       看書時總在想:現(xiàn)在還有沒有這樣的教授了呢?現(xiàn)在的大學還能不能容忍中學肄業(yè)的教授呢?能不能容忍對改試卷不屑一顧的人呢?能不能容忍目中無人的人呢?……對那個時候的大學總有一種好感,但那些教授是不是正如金庸評論魏晉時期的文人士大夫一樣其實不光彩呢?
       書中介紹的教授們,有些在新中國之前去世了,不用說。有些到了臺灣,有些留在了大陸,之后的境況截然不同;如果當時的選擇不同了,其知名度又有何變化呢?
       正如作者所說,書沒有一個嚴格的體系,文章也沒做到面面俱到。同時,有很多“大家”都沒有涉及到。但書的特色也正在與此。
       希望出一本類似《共和國前50年教授往事》或《20世紀后50年兩岸三地教授往事》之類的書。如果這些教授不僅僅局限于人文方面的話,那更好了。
      
      
      
      
  •      這學期有一門新的課程——《名記者及其作品賞析》,老師說其實現(xiàn)在給我們開這門課似乎有點晚了,應該在我們出去實習之前。盡管如此,老師還是很用心地為我們上了這門課。為此,她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在不斷了解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民國年間。于是,我們跟隨老師走進了這些新聞界的先驅們,也走進了那段動蕩的歷史,因為人和他所處的時代是密不可分的。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段歷史產生了很大興趣,就在圖書館搜羅有關那個年代的書籍,盡管少,卻讓我如獲至寶。偶然間翻到了這本書,只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通讀了全書,對那個時代的人和事也多了一份理解……
      
       那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就是在那樣的時代,一群大師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間傳奇,至今仍高山仰止,令人興嘆。
      
       這本書所寫的約二十位學人,都是當時顯赫一時的知名教授、學者:辜鴻銘、陳寅恪、胡適、魯迅、朱自清、沈從文、王國維……他們是民國教授群體的一個縮影,他們以自己的杰出才華和多方面的成就為后世樹立了一代名師的風范,成為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一座座令人敬仰的豐碑!
      
  •     這本書其實不是我買的,為了花掉2008年底即將到期的書券,我們在12月28號那天去書城掃蕩來著。這本應該是我先生拿的。
      不過回來看的義務他顯然沒盡到,就由我來盡義務了。剛好那幾天還有一篇馮友蘭的《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沒講,我是抱著為備課查點資料的心態(tài)亂翻書的,我有所得。
      
      封面是辜鴻銘先生,這個資料被我后來引用到課堂上來證明蔡孑民先生在北大所奉行的“兼容并包”——對不同政治派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包容。還好,我不算很功利,用完了辜鴻銘先生回來接著去認識其他的先生們。這一讀,才知道自己的淺薄,大師之深厚。
      
      雖然我曾經(jīng)忝列什么魯迅研究門下,但我對魯迅生活的那個時代并無好感,總覺得太灰了,沉悶,充滿了派別爭斗,還都是動嘴不動手,沒勁??催^了這本書,我忽然很不敬地生出一個想法,若,被推上那個所謂光輝寶座的是這些先生里的某一位,也許,我們的現(xiàn)代文學30年就可以換個樣子吧——呵呵,可能沒有現(xiàn)代文學這個概念了吧。
      
      先生們的學富五車是最最讓我羨慕不已的,家學國學,每一個娟秀的小楷字里都透著文化氣息,那是我最最缺乏的。小時候曾經(jīng)因為一首《再別康橋》而無限喜歡徐志摩,當我在這本書里也發(fā)現(xiàn)了他時,我還是覺得,這個童年時代的偶像與其他人相比,變得好輕好輕。至于他所喜歡的林徽因更不必提了。魯迅說年輕人最好不要讀中國的書,那是為了新文化運動更順利地滲透而強做的提倡,就像這一期《南周》陳丹青最后一筆泄露的——我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其實都來自歷史深處。那些早已作古甚至連名字都漸漸淡去的先生們,正是最后一條連接我們和歷史深處的線索,然而,我還是覺得,我握不住那些先生們形容枯槁的手,我不是虛竹。
      
      很欣賞作者的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言必有出處,一個是無形中留下了一個延伸閱讀書目給我。這是值得感謝的。
  •      這本書,很明顯不是研究性的,就象作者在和讀者聊天,聊他知道的往事,就象小時侯聽大人聊天——聊陳年舊事,讀著很是親切。
  •     最近這一階段陰雨綿綿,電視和網(wǎng)絡都沒太多抓人的東西,我開始集中閱讀一批皖籍作家的新書,有汪修榮的《民國教授往事》、洪放的《秘書長2》和老作家石楠的《中國第一女兵-謝冰瑩全傳》。此外還有幾本其他人的新書,但印象深刻的是前面三本書。
      其中,編輯家、皖籍作家汪修榮的新書《民國教授往事》很值得推薦。新浪讀書正在連載此書。書中說的是民國一批著名教授,約有20位,辜鴻銘、陳寅恪、章太炎、吳宓、胡適、黃侃、錢穆、錢玄同、劉文典、魯迅、劉半農、朱自清、傅斯年、臺靜農、顧頡剛、蘇雪林、王國維、沈從文、林徽因和徐自摩、金岳林等,多是單獨成篇,也有幾篇寫的是名人間的糾葛,如魯迅與顧頡剛的恩怨,林徽因和徐自摩、金岳林之間的感情糾葛等。寫這本書,作者花了近四年的時間,穿梭于書店、圖書館、舊書市場搜集資料。這本書最可貴的是,作者無意于現(xiàn)身,而是隱于文后,文字取平實一路,幾乎都用資料說話,這就非常難得。這些大教授,不光是名重一時,對我們這些后人的影響也是空前的,他們多數(shù)人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娜宋铮彩俏覀兊恼嬲枷?。我以前也看過不少書,談到這些人的,比如不久前看的《合肥四姐妹》中提到的沈從文,也有一些新視角,但這樣集中地讀到這批名教授的當年往事,而且資料如此翔實,還是少見,因此有分外驚喜之感。幾乎每一篇,我都津津有味讀過,讀時不斷有新的感悟產生,還不斷有新的認識出現(xiàn)。此書尤其難得的是,對這些個名人的作為,同時代、不同人的文字中都有不同角度的看法,他們的有些行為,后人議論較多或存是非不清之處,對此,作者下力尤重,力圖以多方面的資料還原人物的本來樣貌。實在無法弄清的,作者也老老實實地把疑問亮給你。這種寫法,令人敬佩。
      桐城作家洪放原先一直以寫散文和詩歌為主,兩年前轉型,開始寫起了小說,他的第一部小說《秘書長》,一出手就成了官場小說的新代表,今年年初《秘書長2》又問世了,我有幸先睹為快。他的小說非常好讀,文字美而不俗,故事張力適中,細節(jié)豐富,情節(jié)抓人,敘事簡潔生動,讓人一看就放不下。初寫小說能寫到這個份上,并很快成為暢銷書,著實令人吃驚。他的另一部新小說又即將亮相。據(jù)悉,他可能會從官場小說很快轉型到其他小說的寫作上。他對自己充滿信心,我們也有理由期待他有更好的小說問世。
      老作家石楠寶刀未老,在她疾病纏身年近七旬時,又捧出了一本45萬字的新傳記《中國第一女兵-謝冰瑩全傳》。幾年前我就知道她在寫謝冰瑩,據(jù)她說,這部傳記的動念是在寫蘇雪林時產生的,謝和蘇是老友,她們倆曾經(jīng)還是同事、鄰居,一同獲過臺灣最高文學獎項,她是中國近代史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女兵,代表作是《從軍日記》和《女兵自傳》。晚年隱居美國。直到2000年高齡95去世。石楠和謝冰瑩并沒見過面,也未通過信,她只是在寫蘇雪林時發(fā)現(xiàn)了不少謝冰瑩的資料,對她傳奇的一生便生出了興趣。但寫傳記還是困難的,要搜集大量資料不說,還要有吃透資料、化為自己文字的能力。石楠顯然做到了。這本傳記將是石楠寫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傳記,她在致我的短信中說,“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始終向著一個目標——寫出一個真實又個性鮮活生動的謝冰瑩。我認為我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這最后一部傳記較之我的處女作《畫魂》毫不遜色,還厚重得多?!弊x完這本書后,我的感慨也的確如此。
      據(jù)她說,這本書,從動念到搜集資料,到寫作,最后又改了4稿,頭尾共經(jīng)營了五年,每日平均寫作量不到區(qū)區(qū)千字,寫了兩年多,才完稿。因為寫這本書,石楠先生患了嚴重的腰痛病。當時不知道是腰椎間盤突出,只知腰痛腿痛。這本書稿交出時,石楠就徹底病倒了,住了很久的院才回家,但到現(xiàn)在,她依然坐不下來寫作。不過,她在電話中告訴我,這本書雖然是她最后一部傳記作品,但她還有幾個題材,她可能會轉向寫小說。但這要在她腰痛病好起來后。在此祝賀她早日康復。
      
      
      
  •   "很欣賞作者的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言必有出處,一個是無形中留下了一個延伸閱讀書目給我。這是值得感謝的."這一點深有同感。
    08年末對民國時期的大學學術氛圍發(fā)生了興趣,在卓越上挑來選取,有相似名字的書很多,最終買了這一本,算是有緣吧。從書的“后記”(大概是吧)可以看出作者淡然的心境,責任感、興趣使然,所以才嚴謹不失風趣,心懷敬畏又不盲從,客觀敢言。
    若能將書中涉及的書目通讀一遍,想來也是浩大的工程吧。
    這一群人中龍鳳的光芒在一段時期內被掩藏了,或者說被選擇性地展示給世人,但這是不可能長久的。似乎在我們的歷史里,是不乏學術百家爭鳴的欣欣景象的,這也應該是學人畢生爭取的景象。
  •   有的時候挺懷念民國時的那種文化氛圍的……
  •   那時候有真正的大家
  •   準備看看《民國教授往事》……
  •   99頁對錢穆說張學良、楊虎成的作法是不對的……。這段太主觀了,還有其它一些地方也夾帶了私貨。顯然對史料的挖掘還不夠深入。當年張、楊的作法在抗戰(zhàn)國難當頭當然是錯的,蔣并非不抗日,他是一個真正的民族主義者。而張、楊的西安事變本質上是國共兩黨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或者是共產黨的斗爭手段。事變發(fā)生后民眾曾上街抗議張、楊。作者主觀的說“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缺少客觀認識”顯然對國共兩黨間的政治斗爭沒有進行深入挖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