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孫皓暉  頁數(shù):全11冊  字數(shù):5044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序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孫皓暉一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不幸的是,作為統(tǒng)一帝國的短促與后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刻意貶損,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下幾乎湮沒在歷史的沉沉煙霧之中。有限史料所顯示的錯訛斷裂且不必論,明清通俗小說《東周列國志》、《二十四史演義》等通俗史話作品,對秦帝國的描述更是魯莽滅裂,放肆褻瀆,竟然將這段歷史涂抹得猙獰可怖面目全非。這種荒誕的史觀,非但是官方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形象化,而且流布民間,形成了中國民眾源遠流長的“暴秦”口碑。事實上,對于酷愛說古道今的中國老百姓而言,話本小說、評書戲劇、民間傳說等對民眾意識所起到的浸潤奠基作用,遠遠大于晦澀難懂的史書。兩千年來,在對秦帝國的描繪評判中,舊的正統(tǒng)形態(tài)與舊的民間藝術(shù)異曲同工,或刻意貶損,或肆意涂抹,悠悠歲月中竟是眾口鑠金,中國文明正源的萬丈光焰竟然離奇得變形了。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國文明的悲劇——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歷史感的民族,竟將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偉大帝國硬生生劃入異類而生猛撻伐!悲劇的深遠陰影正在隨著歷史的進步而漸漸淡化,儒家式的惡毒咒罵也已經(jīng)大體終止了。但是,國人乃至世界對秦帝國的了解,還依然朦朧混沌。盡管萬里長城、兵馬俑、郡縣制、度量衡以至我們每日使用的方塊字(請注意,人們叫它“漢字”),都實實在在地矗立在那里,人們觀念的分裂卻依舊如斯。秦為何物?老百姓還是不甚了了。即或在知識階層,能夠大體說叨秦帝國來龍去脈與基本功績的,也是鳳毛麟角。于是,就有了將秦帝國說叨清楚的沖動。在漫長艱苦的寫作中,這種沖動已經(jīng)慢慢淡了下來,化成一個簡單的愿望——將事實展現(xiàn)出來,讓人們自己去判斷。雖然如此,還是想將研究與寫作過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思想大體說說,給讀者與研究家們提供些許談資,以做深究品評。二通常意義上,“帝國”是一個歷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個基本標準:其一,統(tǒng)一遼闊的國土(小國家沒有帝國);其二,專制統(tǒng)治(民主制沒有帝國);其三,強大的軍事擴張(無擴張不成帝國)。秦在這三個方面都表現(xiàn)得極為鮮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國,而不是一個普通的王朝。所以,這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篇歷史小說,就叫了《大秦帝國》。秦之作為大帝國,略早于西方的羅馬帝國,但大體上是同時代的。在古樸粗獷的鐵器農(nóng)耕時代,大秦帝國與西方羅馬帝國一起,成為高懸于人類歷史天空的兩顆太陽,同時成為東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歷史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這里有兩個基本方面特別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國統(tǒng)一大政權(quán)存在的時間極短,只有十五年;而羅馬帝國卻有數(shù)百年大政權(quán)的歷史。其二,秦帝國創(chuàng)造的一整套國家體制與文明體系,奠定了中國文明的根基,而且綿延不斷地流傳了下來;具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羅馬帝國,卻在歷史更替中變成了無數(shù)破碎的裂片,始終未能建立一脈相承的統(tǒng)一文明。一個是滔滔大河千古不廢。一個是源與流斷裂,莽莽大河化成了淙淙小溪。歷史命運的不同,隱寓著兩種文明方式內(nèi)在的巨大差異。詳細比較研究這種差異,不是文學作品的任務。《大秦帝國》所展現(xiàn)的,只是這個東方大帝國的生滅興亡史的形象故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只是說明,秦帝國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東方帝國,是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不朽文明體系的大帝國。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中,這樣的大帝國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我創(chuàng)作《大秦帝國》的信念根基。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圣的崇拜。三先得說說那個偉大的時代與偉大的時代精神。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從秦立諸侯國到帝國二世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大黃金時代。用那個時候的話說,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劇烈變化時代。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chuàng)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zhuǎn)型的時代。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轉(zhuǎn)型,隸農(nóng)貴族經(jīng)濟向自由農(nóng)地主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聯(lián)邦制國體向中央統(tǒng)治國體的轉(zhuǎn)型,使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達到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極致狀態(tài)。這個輝煌轉(zhuǎn)型的歷史過程,就是秦帝國生滅興亡的歷史過程。春秋戰(zhàn)國孕育出的時代精神是強力競爭,強勢生存。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紛爭組合,就像春水化開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聯(lián)邦王國時代的窒息封閉,鐵器出現(xiàn)、商業(yè)活躍、井田制動搖、天子權(quán)威削弱、新興地主與士人階層涌現(xiàn),整個社會的生命狀態(tài)大大活躍起來。于是,舊制度崩潰了,舊文化破壞了,像瓦罐一樣卑賤的平民奴隸雷鳴般躁動起來,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峽谷竟然崛起為巍巍大山!進入戰(zhàn)國,這種紛爭終于演變?yōu)榇鬆?,開始了強勢生存的徹底競爭。弱小就要滅亡,落后就要挨打,成為幾乎沒有任何緩沖的鐵血現(xiàn)實。徹底的變法,徹底的刷新自己,成為每個邦國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發(fā)的人才競爭赤裸裸白熱化。無能的庸才被拋棄,昏聵的國君被殺戮,名士英才成為天下爭奪的瑰寶,明君英主成為最受擁戴的英雄。名將輩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華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進了這場全面徹底的大競爭之中!經(jīng)濟、政治、軍事、文化,舉凡社會生活的所有領(lǐng)域,都在這種大爭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輝煌。戰(zhàn)爭規(guī)模最大,經(jīng)濟改革最徹底,權(quán)力爭奪最殘酷,文化爭鳴最激烈,民眾命運與國家命運的聯(lián)系最緊密,創(chuàng)造的各種奇跡最多,涌現(xiàn)的偉人最多……所有這些,都是后來的時代無法與之比肩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在這樣的歷史土壤中成長的秦帝國,是那個偉大時代強力鍛鑄的結(jié)晶。秦帝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zhì)樸、創(chuàng)新求實精神。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shè)、統(tǒng)一政令,歷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領(lǐng)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帝國,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zhuǎn)型。作為時代精神匯集的大秦帝國,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之所以能夠綿延相續(xù)如大河奔涌,秦帝國時代開創(chuàng)奠定的強勢生存?zhèn)鹘y(tǒng)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強勢生存精神,可以概括為六個基本方面:其一,徹底的不斷的變法革命,以激發(fā)民眾最旺盛的活力與國家最強大的實力為生存之本?!扒笞儓D存”此之謂也。其二,對外部野蠻民族與愚昧文明的沖擊,實行“強力反彈,有限擴張”的戰(zhàn)略。其三,整合統(tǒng)一,霸氣巍巍。其四,統(tǒng)一架構(gòu)文明裁體,使不同習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載體下凝聚起來。其五,兼容并蓄,消解融會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實行英才治國。這種強勢生存的基本精神,已經(jīng)在中國文明的歷史發(fā)展中一以貫之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否則,我們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度根本不可能在統(tǒng)一文明中頑強地生存數(shù)千年而成為世界唯一。大秦帝國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shù)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tǒng),今天仍然規(guī)范著我們的生活,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這些就是《大秦帝國》要用故事去表現(xiàn)的最基本內(nèi)涵。四雖然我們沒有忘記秦帝國,但卻也淡漠了那個時代的勇氣與倉糙力。在這種民族精神衰退面前,歐洲人的復興之路是我們的鏡子。當歐洲社會被中世紀的死海將要窒息時,歐洲人發(fā)動了文藝復興,力圖從古希臘與羅馬帝國勃勃生氣的文明中召回強大的生命力。歷史沒有辜負歐洲民族。正是古希臘與羅馬帝國原生文明的光焰,摧毀了中世紀宗教領(lǐng)主文明的藩籬,引發(fā)了波瀾壯闊的啟蒙運動。一個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破土而出,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被塵封的歷史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原生文明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她由涓涓溪流匯成澎湃江河的歷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華、成熟的樞紐期。這個時代所形成的文化文明,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基因,將永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影響或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這便是原生文明。各個民族對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從來都是各個民族在各個時代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精神資源寶庫。當許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氣不足時,當我們的民族文明被各種因素稀釋攪和得亂七八糟時,我們淡忘了大秦帝國,淡忘了那個偉大的時代,淡忘了向偉大的原生文明尋求“鳳凰涅粲”的再生動力。與西方原生文明相比,秦帝國開創(chuàng)的中國原生文明更加燦爛,更加偉大。與中國春秋時代大體同步的古希臘文明,溫和脆弱嬌嫩。雖然開放得多姿多彩,卻缺乏一種強悍的張力與堅韌的抵抗力。所以,在羅馬軍團的劍盾方陣面前倏忽崩潰滅亡。這是一個文勝于質(zhì)的民族的必然悲劇。幅員遼闊的羅馬帝國,則是鐵馬劍盾鑄成的剛性社會。他沒有汲取希臘文明融會改造自身,本民族又缺乏豐厚淵深的原生文明。所以,他在歲月侵蝕中無聲無息地解體了。這是一個質(zhì)勝于文的民族的必然悲劇。大秦帝國則不然。她既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體系,又具有強悍的生命張力與極其堅韌的抵抗力。自然條件的嚴酷、內(nèi)部整合的激烈、野蠻部族的蠶食、強大外敵的入侵、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各種文化的滲入,都遠遠未能撼動她的根基。秦帝國興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中,華夏文明歷經(jīng)千錘百煉而爐火純青,具有無可匹敵的獨立性與穩(wěn)定性。秦帝國時代創(chuàng)造的原生文明,使中國人在兩千多年中歷經(jīng)坎坷曲折而沒有亡國滅種。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原生文明在自己的國土上綿延不斷地生存發(fā)展到今天!這絕不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所能解釋的。羅馬帝國不大么?奧斯曼帝國不大么?拜占庭帝國不大么?成吉思汗帝國不大么?一個一個,灰飛煙滅,俱成過眼煙云,這些帝國所賴以存在的民族群也都淹沒消散到各個人類族群中去了……唯有中華民族,一個黃皮膚、黑頭發(fā)、寫方塊字、講單音節(jié)的族類,所建立的國家始終是以其原生文明為共同根基的國家。還得感謝大秦帝國,我們那偉大的原生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還得感謝這種原生文明所蘊涵的奮爭精神與生命張力。這是在寫作《大秦帝國》中經(jīng)常涌動的驕傲與激情。否則,我是無法堅持這么多年的。五從文學藝術(shù)的角度說,大秦帝國無疑是一個世界性題材。這不僅僅在于秦帝國對中國歷史的奠基作用。從文學藝術(shù)的角度講,更重要的在于這個時代本身的故事性。產(chǎn)生中國原生文明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中國人心中的圣土。政治的、經(jīng)濟的、軍事的、科學技術(shù)的、文學藝術(shù)的、法學的、哲學的、神秘文化的……舉凡基本領(lǐng)域,那個時代都創(chuàng)造了我們民族在自然經(jīng)濟時代的最高經(jīng)典,并當之無愧地進入了人類文化的最高殿堂。僅以戰(zhàn)爭規(guī)模論,秦趙長平大戰(zhàn),雙方參戰(zhàn)兵力總數(shù)超過一百萬,秦殲滅趙主力大軍五十余萬(坑殺二十萬)!如此戰(zhàn)爭規(guī)模,即或在當代也仍然放射著炫目的光彩而難以逾越。而創(chuàng)造這些奇跡的各種人物以及這些事件的曲折艱難,都構(gòu)成了作家無法憑空想象的戲劇性故事。展現(xiàn)這些人物,展現(xiàn)這些故事,展現(xiàn)那些令人感慨唏噓的歷史血肉,是文學藝術(shù)的驕傲,是文學藝術(shù)的使命。在中國元代以前,中國是世界文明中心,西方世界是當時的“周邊文明”。秦帝國及其之后的一千余年,中國的強盛衰落總是居于世界的中心潮流,無不對世界其他文明發(fā)生著深遠的沖擊與影響。中國文明具有悠長內(nèi)力的根源,在于秦帝國,而不是別的任何時代。從這一點說,帝國時代創(chuàng)造原生文明的過程與史詩般的興亡幻滅,是當今世界具有最大開采價值的文化礦床。文學藝術(shù)對這段歷史的開發(fā),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特殊的價值。因為只有文學藝術(shù),才能形象地告訴人們,那個時代人的生命狀態(tài)是何等飽滿、何等昂揚、何等自信、何等具有進取精神!六遺憾的是,正面表現(xiàn)秦帝國時代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始終沒有問世。雖然學力淺薄筆力不濟,還是勉力上陣了。時常覺得,不做完這件事情,我的靈魂將永遠不得安寧。1993年冬天進入案頭工作以來,其中的艱難周折無須細說。完成一個大工程,種種艱難幾乎都是必然會發(fā)生的,也只有硬著頭皮不去理它了。作為作者,我想告訴讀者的一點,仍然是有關(guān)作品的一點兒體會。《大秦帝國》最艱難的是剪裁,也就是理出一個故事框架來。帝國時代是一個氣象萬千而又云遮霧罩的時代。浩瀚而又蕪雜的典籍資料,無數(shù)令人不能割舍而又無所適從的故事與結(jié)局,常常使人產(chǎn)生遍地珍寶而又無可判斷的茫然與眩暈。魯迅先生曾感慨系之,說三國宜于做小說,而春秋戰(zhàn)國不宜于做小說。其實質(zhì)困難也許正在這里。以秦帝國為主體,以帝國興亡為主線(古話叫“國運”吧),以人物命運與事件沖突為經(jīng)緯,雖然是能想到的一條較好路子,但依然不能包容偉大帝國時代的全部沖突,甚至不得不割舍許多重要素材(譬如諸子偉人的許多故事)。這種遺憾可能將是永遠難以彌補的。為了使讀者更為深入地透視帝國命運,我欲另將早秦部族的故事專門寫成一部《馬背諸侯》,完成后另行出版,以完整展現(xiàn)那個曾為中華民族文明做出偉大貢獻的古老部族的歷史命運?!?008?春修訂

內(nèi)容概要

大秦帝國作為時代精神匯集的帝國,集中地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的強勢生存精神。中華民族的整個文明體系其所以能夠綿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國時代開創(chuàng)奠定的強勢生存?zhèn)鹘y(tǒng)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帝國,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shù)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tǒng),今天仍然規(guī)范著我們的生活,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國崛起于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包容裹挾了那個時代的剛健質(zhì)樸、創(chuàng)新求實精神。她崇尚法制、徹底變革、努力建設(shè)、統(tǒng)一政令,歷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領(lǐng)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最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tǒng)一的帝國,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時代,使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zhuǎn)型。    在這部堪稱鴻篇巨制的藝術(shù)佳構(gòu)中,作家力圖藝術(shù)地再現(xiàn),在禮崩樂壞,群雄逐鹿的戰(zhàn)國末年,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于列強環(huán)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jīng)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六合而一統(tǒng)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

作者簡介

孫皓暉,學者型作家,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他積30年文史沉淀,歷16年寫作之功,為我們一朝奉獻出這部洋洋500萬言,共六部11卷的《大秦帝國》。

書籍目錄

大秦帝國(第一部上下冊)  中國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序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 楔子  第一章 六國謀秦   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   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   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   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  第二章 國恥昭昭   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   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   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   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   五 國恥碑血淚斑斑   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  第三章 安邑風云   一 洞香春眾口紛紜說魏國   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   三 龐涓喬裝考校中庶子衛(wèi)鞅   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   五 奇人名士洞香春波詭云譎   六 棋室里的六國角逐   七 衛(wèi)鞅龐涓 智計周旋  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   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zhàn)   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   三 求賢令應運而出   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   五 衛(wèi)鞅被求賢令激動了   六 申不害要和衛(wèi)鞅較量變法  第五章 衛(wèi)鞅入秦   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   二 衛(wèi)鞅韜晦斡旋巧尋脫身   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   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   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  第六章 櫟陽潮生   一 失望的景監(jiān)大為驚喜   二 衛(wèi)鞅兩面君招賢館大起波瀾   三 肝膽相照衛(wèi)鞅三說秦孝公   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   五 政事堂發(fā)生了尖銳對立   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眾  第七章 瓦釜雷鳴   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   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   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   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   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wèi)   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   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   八 渭水刑場竟對大臣貴族開殺 第八章 政俠發(fā)難   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nóng)大山   二 老墨子憤怒了   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   四 荊南突然失蹤刺客突然出現(xiàn)   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   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  第九章 霹靂手段   一 櫟陽城陰云四起   二 神農(nóng)大山的墨家城堡   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   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   五 陰謀陽治霹靂手段  第十章 蒹葭蒼蒼   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   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四 風兮雅兮我心何堪   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   六 大峽谷里的神秘新軍  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   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   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   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   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zhàn)   五 圍魏救趙孫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   六 孟子論劍顯射藝   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馬陵道龐涓被殺  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   一 衛(wèi)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   二 魏惠王的名將與老將   三 衛(wèi)鞅出奇兵老龍賈酣戰(zhàn)身死   四 秦步?jīng)Q魏騎公子印全軍覆沒   五 戰(zhàn)國格局大變咸陽祝捷封商君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   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   二 孤帆漂篷水成冰   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   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   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   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   七 神醫(y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   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   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   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   四 贏虔甘龍的詭秘暴亡   五 太子贏駟乍現(xiàn)鋒芒   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   七 秦孝公夢斷關(guān)河  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   一 沉沉夜幕重重宮闋   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   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   四 瀕臨危難理亂除奸   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   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   七 冬雷暴雪 大秦帝國(第二部 國命縱橫上下) 楔子  第一章 鐵腕平亂   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  二 百騎揚威震懾草原  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  四 咸陽世族的最后時刻  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 第二章 山東雄杰   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  二 雙杰聚酒評天下  三 洛陽試劍蘇秦成名不成功  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  五 張儀 第一次遭遇挑釁  六 函谷關(guān)外蘇秦奇遇 第三章 西出鎩羽   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tǒng)  二 關(guān)西有大都  三 夤夜發(fā)奇兵  四 雄心說長策  五 命乖車生禍  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 第四章 談兵致禍   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  二 一席說辭大軍調(diào)頭  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  四 云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  五 昭關(guān)大戰(zhàn)老軍滅越  六 錯也數(shù)也不堪談兵 第五章 天地再造   一 異數(shù)中山狼  二 荒田結(jié)草廬  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jīng)  四 戰(zhàn)國亂象大演繹 第六章 風云再起   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  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  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  四 明大義兮真豪杰  五 大節(jié)有堅貞  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 第七章 大成合縱   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  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  三 壯士舍身兮濰水茫?! ∷?烈士暮年的最后決策  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 第八章 連橫奇對   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fā)聵  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  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  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  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松動 第九章 縱橫初局   一 燕山幽谷維風及雨  二 怪誕說辭竟穩(wěn)住了楚國  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   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  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  六 聯(lián)軍總帳春風得意 第十章 張儀風云   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  二 六國聯(lián)軍的統(tǒng)帥部  三 河外大戰(zhàn)張儀偏師襲敖倉  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  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quán)謀  六 四陣三比秦燕結(jié)盟 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   一 張儀臨危入楚  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  三 明暗雙管張儀巧解 第一難  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  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  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  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 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   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  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  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  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  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  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 第十三章 最后風暴   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  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  三 英雄之心恩怨難曲  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  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  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  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 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   一 關(guān)西大力神  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  三 秦惠王千古奇癥  四 大星垂滄?!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  六 行與子還兮我士也驕大秦帝國(第三部 金戈鐵馬上下)  楔子  第一章 無妄九鼎    一 奇兵破宜陽千夫長嶄露頭角    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    三 九鼎夢魘幽幽血光    四 大雨落幽燕  第二章 艱危咸陽    一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二 風雨如晦大成陽    三 飄風弗弗迅雷無聲    四 撲朔述離起雷霆    五 慨其嘆矣遇人之艱難  第三章 東方龍蛇    一 邦有媛兮不讓須眉    二 臨淄霜霧濃    三 東海起大蛟    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    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    六 幾番折沖 大起戰(zhàn)云  第四章 鏖兵中原    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guān)    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    三 齊王夜入軍營聯(lián)軍橫生波瀾    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    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    六 蒼蒼五丈塬師徒夜談兵  第五章 冬戰(zhàn)河內(nèi)    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幸脫險    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    三 商旅孫吳秘定策    四 大型兵器盡現(xiàn)藍田大營    五 冬戰(zhàn)河內(nèi) 狂飆拔城  第六章 滔滔江漢    一 碧水風雪云夢澤    二 隱世后墨再出山    三 南國雄杰圖再起    四 江峽大戰(zhàn)水陸破楚    五 白起激楚燒彝陵    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    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  第七章 興亡縱橫    一 燕山氣象赫然大邦    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    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后一條生路    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  第八章 幽燕雷霆    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    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    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    四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    五 整我六師如雷如霆    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    七 酷刑萬刃瓦釜雷鳴 第九章 孤城血卜   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  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  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  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  五 戰(zhàn)地風雪 大將之心  六 兵不血刃 戰(zhàn)在人心  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谑?胡服風暴   一 白起方略 第一次被放棄  二 趙奢豪言 險狹斗穴勇者勝  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  四 茫茫邊草 云胡不憂  五 林胡騎術(shù)震驚了趙雍  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 第十一章 雄杰悲歌   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  二 戰(zhàn)國之世的最后一頂王冠  三 趙雍探秦國感喟重劃策  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  五 一錯再錯 雄杰悲歌 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   一 秦國 第一次力不從心了  二 完璧歸趙布衣特使初現(xiàn)鋒芒  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  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  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  六 范雎已死張祿當生 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   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  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  三 大謀橫空出  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  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 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   一 天險上黨地  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  三 秦國戰(zhàn)車隆隆啟動  四 長平布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  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谑逭?長平大決   一 年青的上將軍豪氣勃發(fā)  二 長平換將趙軍驟然沸騰起來  三 秦國朝野皆動白起秘密入軍  四 營而圍之兵法破例  五 金戈鐵馬浴血搏殺  六 車城大堅壁白起說陣法  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 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   一 長平殺降震撼天下  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  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  四 君臣兩茫然秦風又低徊大秦帝國(第四部 陽謀春秋上下)大秦帝國(第五部 鐵血文明上下)大秦帝國(第六部 帝國烽煙)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六國謀秦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暮靄沉沉,大河上下一片蒼茫。在刀兵連綿的歲月,這正是晚號長鳴城堡關(guān)閉的時分。坐落在黃河北岸的魏國都城——安邑,卻打開已經(jīng)關(guān)閉的南門,又隆隆放下吊橋,放出了一隊沒有任何旗號的鐵甲騎士和一輛青銅軺車。暮色蒼茫中,這隊人馬越過山地,飛馳平原,在朦朧月色下從孟津渡口擺渡黃河,上得南岸,便乘著月色星光,向蒼茫大平原上的著名都會——大梁城飛馳而來。此刻的大梁城,正沉浸在濃濃的興奮與狂歡之中。大梁是魏國的第一大城,與黃河北岸的都城安邑遙遙相望。雖說不是都城,大梁的城池規(guī)模與街市氣勢卻比安邑大得多。論地利之便,大梁地處豐腴的平原,北臨黃河,南依逢澤大湖,水路陸路四通八達,便成了中原地帶最大的物資集散地。魏國當年其所以沒有將大梁作為都城,僅僅是因為韓趙魏三家分晉時,魏氏勢力范圍內(nèi)的南部平原尚是貧瘠荒蕪的原野,大梁還只是一座小城池。而當時的安邑卻是魏氏的勢力中心,地處黃河汾水交匯處,農(nóng)耕發(fā)達,城池堅固,自然便做了都城。不想自魏文侯起用李悝變法,盡地力之教,全力在黃河南岸發(fā)展農(nóng)耕,大梁大大的得了一回天時地利與人和,竟是迅速富庶了起來。隨著農(nóng)耕興旺,工匠商賈也紛至沓來,大梁便在一百多年間蓬蓬勃勃的變成了水陸大都會,重筑大城池,工商云集,店鋪林立,形成了天下第一大市——魏市。更兼列國名士紛紛前來定居開館,文風昌盛,私學大起,隱隱然便成了中原地區(qū)的文明中心。雖則如此,大梁人心里總覺得缺少點兒東西,尤其見了安邑人,總是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兒。安邑是王城,是國都,縱然不比大梁富庶文華,卻自有一種王城國人的優(yōu)越感,動輒便是“天下大勢如何如何”的高談闊論,或是“近日魏王賞賜上將軍六進大宅”、“前幾日丞相納了一名美妾”等等王侯將相的隱私逸聞。大梁人聽得一邊羨慕,一邊泛酸。大梁人可以在任何外地人面前高談大梁的享受講究和精到至極的生意經(jīng),但就是在王城安邑人面前羞于開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財富與享受如果遠離權(quán)力,人們只會說你是個富商而已。說到底,大梁人缺的是一種貴氣。富而不貴,心里總是悻悻的不是滋味兒。然而,十多天前魏王特使帶來的一道詔令,卻使大梁人看到了富貴雙至在安邑人面前挺起腰桿的希望,竟是全城沸騰了起來。魏王特使的宣諭是:以魏國為盟主的六大戰(zhàn)國會盟將在逢澤之畔舉行,大梁城便是六國會盟的后援基地;大梁要迅速在逢澤大湖邊修筑起六國兵營和六國行轅,并將大梁最好的美酒與美女囤積到魏王行轅。如果僅僅是這樣,自然還不會使見多識廣的大梁人激動起來。要緊的是幾乎就在同時,安邑商人酸酸的傳過來一則王宮秘聞:魏王喜歡大梁,所以在逢澤會盟,是有意將國都遷往大梁城!旬日之間,秘聞不脛而走,人人都在興奮的議論。隨著安邑商人不斷的向大梁轉(zhuǎn)移財產(chǎn)和各國商賈的探詢證實,大梁城的興奮激動終于蔓延成了狂歡。誰也不知道何時何人開的頭,原本中夜收市的夜市變成了徹夜大市。各色酒鋪飯館燈籠高挑,幌旗招搖,高談闊論與喝彩之聲溢滿街市。原本是盛典大節(jié)才舉行的社舞也涌上了長街。那由四十多個壯漢抬在特大木車上的社神雕像緩緩行進,和善的看著在他腳下狂歡勁舞的彩衣男女,總角小兒也一群群涌上街頭又唱又跳。外商們則站在街邊檐下興奮的的指點議論,或面帶微笑的聽身邊老人感慨的評介大梁的民俗和社舞的優(yōu)劣。起先,最令外商們心跳的是,大梁的所有物價都大跌五六成,有的甚或跌了八成!每家鋪面前都高高掛起大幅紅布,大書一個“歡”字,下面便是“跌八”或“跌五”“跌六”。外國外地商人們心驚肉跳,但又不能開罪于天下第一水陸大市的父老,只好隨行就市的跌四跌三。然則更令外商們驚訝的是,大梁人根本不屑于趁此喜慶之日搶沾小利,他們彬彬有禮的走進大店小店,只買些許喜慶之物或酒食甜餅之類。就是這些,也是盡量在大梁人開的店里買,極少光顧外國商人們和外地商人們的店面。一時間,外國外地商人們欽慕不止,相顧驚嘆“文哉大梁!”驚喜之余,不知哪國大商帶頭,外商們竟是大跌九成以謝大梁父老。一家齊國大商,竟然將喜慶之物與酒食甜餅擺在店門口饋贈市人,一天竟也沒送出幾件去。外商們既慚愧又高興,便將店面生意交給賬房先生們看管,紛紛走上街頭與大梁人同歡。在大梁的狂歡喜慶中,唯獨一個地方冷清如常,這就是上將軍龐涓的行轅。龐涓和他的馬隊于四更時分到達大梁城外。城中的狂歡喜慶使龐涓感到意外和驚訝。六國會盟是一件實實在在的大事,需要盡量的秘密進行。如今被大梁張揚鋪排得驚天動地,有何秘密可言?一時間,他感到大梁人很是淺薄令人厭惡,斷然拒絕了大梁守請他從正門入城接受萬民拜迎的懇切要求,命令打開城外秘密通道,隱蔽進入城內(nèi)事先準備好的上將軍行轅。進入行轅的第一件事,龐涓便派人打探城中各種傳言。他要知道的是,六國會盟的秘密究竟泄露出去多少?及至各路密探在一個時辰后報齊,都說大梁人慶賀的是遷都消息,幾乎沒有人議論六國會盟。他才長長松了一口氣,仔細一想,卻又感到疑惑不解。遷都大梁是何等重大的國事,他身為上將軍,何以竟然一無所知?誰提出的立即遷都?魏王何時贊同的?為何不預聞與他?一時理不出頭緒,他也不再糾纏。他相信如此重大的國事總是繞不過他這個手握重兵的上將軍,遲早一切都會明白,瞞他的人也會付出代價的,目下最要緊的是準備六國會盟。五鼓時分,龐涓已經(jīng)在大銅鏡前梳洗完畢,一身細軟干爽的貼身白布衣褲使他覺得分外舒適。喝下一陶碗肉羹,他輕輕的咳嗽一聲,貼身侍衛(wèi)便捧進了上將軍的全副裝束。那是一身用上好精鐵特殊打制的甲胄,薄軟貼身而又極為堅挺,甲葉摩擦時便發(fā)出清亮的振音。還有一頂青銅打制的上將頭盔,一尺長的盔矛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徑直五寸的兩只護耳弧度精美,耳刺光滑異常。再就是一件等身制作的絲質(zhì)大紅披風,一經(jīng)上身,光潔垂平,脖頸下的披風扣便大放光華。穿戴完畢,銅鏡中便出現(xiàn)了一個威嚴華麗且極有氣度的上將軍。龐涓稍事打量了一下自己,撫摩了一下披風扣上的兩顆大珠,卻微微皺起了眉頭。作為戰(zhàn)陣大將,他很不喜歡這種浮華招搖的東西。但這是他被封為上將軍時魏王賞賜的,兩顆當作披風扣的海珍珠是魏惠王的心愛寶物,這身甲胄則是魏王派專使在大梁著名的作坊定制的。這一身裝束可真正是價值連城。除了魏國,大約那個諸侯國的上將軍都不會擁有這樣豪華名貴的衣甲。對于魏王的特意賞賜,如果在六國會盟這樣的重大場合不裝束起來,魏王肯定會不高興的。當今的魏國大臣中,只有丞相公叔痤和他這個上將軍得到了這一特殊賞賜,酷愛珠寶名器且又特別講究衣著威儀的魏王能不在意么?裝束停當,龐涓摘下劍架上的金鞘長劍,低聲威嚴的命令:“護衛(wèi)十名,隨我從小街出南門。三千鐵騎走大街,午時趕到逢澤?!薄白衩 笔塘⒃诖髱ね獾能妱账抉R答應一聲,疾步走出。龐涓走出大帳時,他的三馬軺車已經(jīng)輕快的駛到帳口。十名鐵甲騎士也已經(jīng)整裝上馬立于車后。龐涓走到車前,右手一搭車軾,利落的躍上軺車,挺立于六尺青銅車蓋下,劍鞘輕輕一點,軺車便轔轔駛出行轅。因為大梁的喜慶和六國會盟關(guān)聯(lián)不大,龐涓對大梁人的厭惡也消退了許多。他決定不再從秘道出城,而是直出南門,順便看看大梁人的狂歡情景。他相信從小街走,又是黎明時分,耽擱不會太大。按照大梁人慣于夜生活的風習,清晨時分正是安睡之時,街上行人最為稀少。但龐涓沒有想到,今天這條無名小街竟然也是火把成片,人頭攢動,社舞鼓樂熱鬧非凡。龐涓在高高軺車上眼見人頭火把望不到盡頭,微微皺眉,沉聲命令:“改道!”但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喊:“上將軍——!上將軍到了!”“上將軍是國家干城!給上將軍讓道!”一個白發(fā)老人在社舞隊列中高聲大喊,連連揮動手中的紅色小旗。街心參與社舞的男女老少和蔓延到街邊的看社舞人眾,呼啦啦向兩邊閃開,“魏王萬歲!上將軍萬歲!”喊成一片。親見大梁民眾如此敬重自己,龐涓心中不禁一股熱流。雖然他沒有提出立即遷都,但他卻是魏國上層主張遷都大梁最堅定的一個,精明靈通的大梁人豈能不知?然則大梁人絕不會公開喊上將軍為“恩公”,而只喊上將軍為“干城”。就是連續(xù)不斷的狂歡,大梁人也只是高呼“魏王萬歲!”“魏國大業(yè),大梁當先!”沒有一個人喊出埋藏于內(nèi)心的真正沖動——大梁即將成為王城!龐涓自然明白其中就里,但卻對大梁人的狡黠老到總有一絲不安與不快。數(shù)十萬市井之民竟能如此默契的借機宣情,如此忍耐的在狂歡中深藏不露,這在目下戰(zhàn)國大都會中絕然沒有第二個大城庶民可以做到,包括齊國臨淄和魏國安邑。面對這樣的民眾國人,龐涓總有不塌實的感覺。他本來想對敬重他的大梁父老們說上幾句熱情的敬謝話,但這種不塌實的感覺卻使他緊緊的抿起厚闊的嘴唇,臉上一片莊重。他在軺車上拱著雙手不斷向兩邊民眾做禮,在歡呼聲中轔轔駛出了大梁南門。清晨卯時,龐涓到達逢澤。他的軺車直駛魏國營區(qū)的上將軍大帳,匆匆吃下一鼎逢澤黃羊肉,便到會盟行轅區(qū)做最后一遍視察。明日六大戰(zhàn)國的國王便將陸續(xù)到達,一切差錯都要消滅在今天。本來這會盟營區(qū)的興建是由掌管地方民治土地的都司徒府督察,由大梁守具體實施建造的。論大梁對這件事的興奮與重視,應該是沒有差錯。但龐涓還是不放心。龐涓太清楚這次會盟成功對于他這個發(fā)端者的重要性了。說起來,六國會盟是他向魏惠王提出的,總體方略也是由他秘密制訂的,就連會盟的地點時間也都是他提出的。魏王對他提出的具體謀劃幾乎是全盤接受。如果成功實行,他龐涓就將是魏國霸業(yè)的奠定者,從近處說,他至少將成為魏國的丞相兼上將軍,名副其實的出將入相,一改與公叔痤將相分權(quán)的局面。從遠處說,他將遠遠超過名將吳起在魏國建立的勛業(yè),若魏國統(tǒng)一了天下,那他毫無疑問將名垂千古。龐涓想得很深很遠也很細,他絕不允許六國會盟出一絲一毫的差錯。正因為如此,他稟明魏王,自領(lǐng)三千鐵騎星夜奔赴大梁做最后的督察。一整天巡查的結(jié)果,雖然查出了幾處小紕漏,但總算沒有大的差錯,龐涓還算滿意。他以上將軍名義,賞賜給大梁守三名技擊武士做護衛(wèi)。大梁守誠惶誠恐的接受了,立即向上將軍獻上十名大梁美女和十桶大梁美酒。龐涓堅決回絕,并嚴厲斥責了大梁守私自動用會盟舞女和會盟王酒。大梁守慌得打躬不迭,連連辯解說舞女和美酒絕非官品,只是受大梁父老的重托而表示的一番敬謝?!凹确枪倨?,即刻返還大梁父老。下去吧?!饼嬩傅穆曇魶]有一點表情?!笆鞘鞘恰?,大梁守一看龐涓冷若冰霜,忙不迭擦著汗退出大帳。龐涓沒有因為這件小事影響謀劃。吃完晚餐,他將上將軍府掌管文書的三名大主書與掌管雜務的八名少庶子全部召來,秘密布置他們以會盟執(zhí)事的身份分別加入到五國君主的侍從行列,探聽五國君主的動態(tài)。龐涓特別嚴厲的叮囑,任何重大消息只能向他單獨報告,否則殺無赦!分派完畢,大主書立即發(fā)下執(zhí)事吉服和出入令牌,各人便出帳準備去了。龐涓松了一口氣,信步踱出帳外。已經(jīng)是月上中天了,雖是初夏,逢澤水面吹來的風還是略帶寒意。龐涓望著一天星斗與逢澤岸邊的連綿燈火,油然生出一腔感慨。他已經(jīng)出山三年了,雖然打了幾場還不算小的勝仗,但在刀兵頻仍的戰(zhàn)國還遠遠達不到名動天下的地步。必須有一舉牽動天下格局的功業(yè),才算真正達到了名士的最高境界。譬如李悝在魏國的變法,一舉使魏國成為超強大國而舉世聞名。譬如吳起,除了是戰(zhàn)場上的常勝將軍,還是執(zhí)政變法的名臣。只有這樣的名士,才是龐涓的人生目標。他常常覺得自己的才能與吳起相似,既是兵家名士,又是治國大才,該當是出將入相天下敬畏的攝政權(quán)臣。也許,正因為對自己如此評價,正因為有如此遠大的目標,龐涓的目光從來都沒有僅僅局限于兵事,從來都沒有滿足于做個能打勝仗的帶兵將領(lǐng)。他對治國權(quán)力,對涉及天下格局的邦交大事更為關(guān)注。一個既能夠統(tǒng)帥三軍馳騁疆場,又能夠謀劃長策縱橫捭闔于天下諸侯之間者,方得為真名士也。這一切,都因為六國會盟的實現(xiàn)而使龐涓邁出了第一步,盡管很艱難,但龐涓是滿懷信心的,他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改變老師對他當初的評價。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逢澤的清晨分外壯美。浩淼水面在火紅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輪紅日涌出水天相接處,山水風物頓成朦朦紅色剪影。蒼茫葦草翻滾著金紅的長波。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zhàn)車、幡旗、矛戈結(jié)成的壯闊行營,環(huán)繞水面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悠揚沉重的號角伴著蕭蕭馬鳴此起彼伏。岸邊官道上,一騎紅色快馬飛馳而來,在葦草長波中恍如一葉飛舟。龐涓剛坐在長案前準備開鼎用餐,就聽見大帳外駿馬嘶鳴。他微微一怔間,帳口護衛(wèi)已經(jīng)高聲宣呼:“安邑信使到——!”未及龐涓站起,信使已經(jīng)匆匆進帳,從背上抽出一個銅管雙手捧起稟報:“魏王急命,交上將軍開啟?!饼嬩腹笆纸舆^銅管,擰開頂端銅帽,抽出一卷羊皮紙打開,兩行大字赫然入目:“龐涓我卿,公叔丞相有疾難行,今著龐涓我卿為特命王使,以代本王迎接五國君主,預商會盟事項。八年四月初六日?!饼嬩感闹杏科鹨魂嚊_動,面上卻是不動聲色道:“請告我王,龐涓當鼎力維持,不負我王?!闭f著拿起公案上的一支六寸長的青銅令箭,交給信使作為回執(zhí)。信使拱手道:“回執(zhí)如信,本使告辭。”大步出帳,上馬疾馳而去。龐涓握著羊皮紙高聲命令:“懸掛特使纛旗!備車出巡!”半個時辰后,龐涓大帳外兩面大纛旗迎風舒卷。一面大書“六國會盟特使龐”,一面大書“魏國上將軍龐”。百名鐵甲騎士護衛(wèi)著一輛青銅軺車轔轔駛出帳外,軺車前三名騎士護衛(wèi)著一面“六國會盟特使龐”的紅色大旗,組成了迎接會盟國王的特使儀仗。中軍司馬一聲高報,龐涓身著華貴的上將軍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紅披風,大步走出軍帳。身后是一名紅色長衫的主書,手捧一柄金鞘長劍,當先躍上軺車轅木,肅然站立。龐涓扶軾登車,低聲命令,“出巡?!贝笃飚斚?,軺車發(fā)動,儀仗隊從容向會盟營區(qū)出發(fā)。龐涓遙望行轅相連的廣闊營區(qū),一種豪情油然而生。上天對他真是庇護極了,恰恰在他最需要公叔痤消失的時候,公叔痤就突發(fā)惡疾,若非天意,真是沒有解釋。六國會盟原是龐涓一手策劃的,可就是因為公叔痤是老丞相總攝國事,卻硬是要擠進來做了魏惠王的會盟特使,代表魏王迎接五國君主并事先磋商六國盟約。龐涓內(nèi)心是一百個不服氣一百個不放心。六國會盟本來就是針對公叔痤提出的魏秦罷兵謀劃的,如何能讓這個老邁無能的權(quán)臣攪進來?少梁大戰(zhàn),公叔痤本來是被秦軍俘獲的,然而卻鬼使神差的與秦國達成了罷兵和約。龐涓堅決反對,力主對秦國繼續(xù)用兵,一戰(zhàn)根除這個心腹大患。但是魏惠王卻認為公叔痤與秦國議定的罷兵和約對魏國大大有利,不用打仗便重新占領(lǐng)了秦國的河西五百里,何樂而不為?公叔痤也算將功補過了。龐涓自然拗不過國王丞相的一致主張,便謀劃出六國會盟這著妙棋,要借六國之手滅掉秦國。魏惠王對龐涓的謀劃也是大加贊賞,魏國既未負約,又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何樂而不為?然則如此一來,公叔痤卻是大大的不高興,竟直諫魏王,斥責龐涓是使魏國失信于天下!魏惠王哈哈大笑一番,竟沒有理睬公叔痤的勸諫。老公叔無奈,便硬要擠進來參與六國會盟,龐涓極力否定,魏惠王卻笑著答應了,氣得龐涓直罵老賊可惡,埋怨魏王懵懂。公叔痤有何才能?論將兵打仗,一敗于石門,再敗于少梁,竟老著臉皮把著相位不松手。若非龐涓收拾局面,一敗楚,再敗齊,三敗趙韓聯(lián)軍,魏國只恐怕丟盡臉面了。論治國,公叔痤恪守李悝吳起的法令,三十年不做任何變通,眼見魏國府庫漸空,也是束手無策。這樣的昏聵老人做了一回俘虜,竟然還高居他龐涓之上,做總攝國事的丞相,魏國能重振霸業(yè)統(tǒng)一天下么?但這種官場上的不公平,龐涓是不能公開理論的。雖然龐涓是立足實力競爭的名士,也必須忍耐,必須等待時機。目下,正當六國會盟扭轉(zhuǎn)戰(zhàn)國格局之際,老邁無能偏又喜歡攪和的公叔痤竟然突發(fā)暴疾,豈非上蒼有眼,給予他龐涓一個大大的機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龐涓真要相信這句老話了。既然做了名正言順的會盟特使,龐涓就要將會盟禮儀搞得非同凡響。本來他向魏王提出了一整套接待方略和會盟規(guī)格。偏偏公叔痤不以為然,說是不能讓五大戰(zhàn)國感到魏國有霸氣。這種迂腐之見根本不解六國會盟的真正意圖,魏王卻是不置可否,龐涓也不好執(zhí)意反對。今日絆腳石自動讓道,龐涓的勃勃雄心陡然重新振作,決心將會盟形式恢復到以魏國為中心的格局上來。他知道,魏王其實是很贊成他的,作為一個國王,誰不想稱霸天下主宰別人命運呢?只不過魏王不象他的父親魏武侯和祖父魏文侯那樣的鐵腕君主,往往在遇到此亦可彼亦可的選擇時就會失去主見,聽任辦事臣下的左右。公叔痤病了,他龐涓的主張沒有人反對了,魏王更不會拒絕做天下霸主,還有何理由不放開手腳呢?龐涓的第一個動作,是將六國行轅的位置重新排列。公叔痤原來安排的是六國行轅排成環(huán)狀,不分尊卑主次。龐涓下令將六國行轅的位置變成方形,魏國坐北面南獨居盟主尊位,東側(cè)為齊趙兩國,西側(cè)為燕韓兩國,楚國是僅次于魏國的強國,行轅便在南面和魏國遙遙相對。第二個動作便是按照這一格局,改變會盟大帳內(nèi)的王座位置,同樣將環(huán)形座次變成了方形座次。為了快速有效,這兩項急務龐涓都沒有讓大梁守率領(lǐng)民夫完成,而是由他訓練有素的一千精兵去做。日上三竿時,大格局的改變便已經(jīng)全部就緒。

后記

一朋友,您在讀的這部《大秦帝國》,是上海世紀的全新修訂版。這次新版,我作了一次新的全面修訂。這次修訂,主要是兩個基本方面:一則,對知識性的錯誤與模糊,以及未被發(fā)現(xiàn)的筆誤,進行了全面糾錯;二則,對原來靠攏通俗話本的某些寫法,進行了文風的校正??梢哉f,上海世紀版的《大秦帝國》是歷史知識進一步精確化明晰化,敘事文風進一步整肅化厚重化的一個版本。一部大作品一旦定型,任何修訂都只能是修葺性的,而不應該是結(jié)構(gòu)性的。我們中國人歷史意識的基本缺陷,不在事實不清,而在是非不明。我們有龐大的史料庫,對歷史事件的記載與研究之豐厚,無疑為世界之最??墒?,我們對中國文明歷史的總體認知與階段解析,以及對文明坐標式歷史人物的價值評判等,既像是一片嚴重荒漠,又像是一個巨大泥潭。說荒漠,是因為我們幾乎還沒有文明史研究意識,說泥潭,是因為我們的歷史意識充滿了矛盾混亂陳腐臆斷,糾葛交錯,說不清任何一個文明史的基本問題。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意識條件下,一部歷史文學作品,最大的難點不是其所敘述故事的史實性,而是能否以新文明理念重新解讀歷史。解決了這個最大難點,這部作品的基本面就完成了?!洞笄氐蹏啡滦抻啺娴膯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北京世紀文景公司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辛勤的勞動。重新排版、重新校訂、重新設(shè)計、再度編輯,等等等等,時間緊迫,工作量極大。在世紀集團總裁陳昕先生的統(tǒng)籌指導下,在集團副總、世紀文景總經(jīng)理施宏俊先生,副總經(jīng)理王蕾女士的率領(lǐng)下,世紀文景的一群年輕朋友們蓬勃勞作,一體作戰(zhàn),殊多辛苦。責任編輯李文青及其所屬小組成員楊越江、閆柳君,審讀室何曉濤博士,營銷編輯鄧宇等,更是在具體工作中奮發(fā)認真,令人銘刻在心。在此,我對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領(lǐng)導得力,對這些年輕朋友們的奮發(fā)勞作,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另外,集團郭志坤編審提出了高水平的審讀報告,在此一并感謝。二理清中國文明史,有兩個最為基本的問題。第一個是如何評價秦帝國,第二個是如何評價儒家。從中國歷史意識在“前現(xiàn)代”時期的呈現(xiàn)方式看,一個是“非秦”問題,一個是“獨尊儒術(shù)”問題;從“五四”以來的近現(xiàn)代思潮看,一個是“評秦”問題,一個是“批孔”問題。也就是說,中國文明史的這兩個基本問題,一直貫穿秦帝國滅亡之后兩千余年的歷史意識。從中國五千年歷史看,所有涉及文明史的問題,都不具有這兩個問題獨具的普遍性與深遠性。對夏商周三代的認知,對秦帝國之后兩千余年文明史的認知,盡管也有普遍性問題,但其對我們民族歷史意識的深遠影響力,無疑遠遠遜于“非秦”與“獨尊”這兩個最基本問題。這部《大秦帝國》,正是基于澄清“非秦”煙霧而問世的。對于秦帝國及其賴以生成的春秋戰(zhàn)國的評價,則有三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對這三大時代文明史地位的總體認知評判。第二個,對秦帝國統(tǒng)一中國文明的總體認知評判。第三個,對秦帝國政權(quán)性質(zhì)及其施政實踐的總體認知評判。依據(jù)我們在秦后兩千多年形成的歷史意識,這三個問題的基本答案,幾乎都是否定性的。第一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形成的傳統(tǒng)的普遍認知是:春秋戰(zhàn)國秦帝國三大時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對這一理念的表述,二十五史中比比皆是。第二個問題,我們的傳統(tǒng)普遍認知是:統(tǒng)一中國文明,開于秦而成于漢。事實上,我們將統(tǒng)一中國文明的歷史功績,更多地賦予了漢代,又以否定秦帝國施政實踐的方式,實際否定了秦帝國作為統(tǒng)一文明正源的文明史地位。第三個問題,我們的傳統(tǒng)普遍認知是:秦帝國政權(quán)是專制政權(quán),秦帝國施政實踐是暴政,秦始皇是暴君??偠灾?,秦之為秦,“暴秦”兩字足以蔽之。傳統(tǒng)認知構(gòu)成的事實是,我們對自己民族與國家文明歷史最基本坐標的確立,繞過了春秋戰(zhàn)國秦帝國三大時代,而在事實上將夏商周三代與西漢看成了一個完整延續(xù)的文明史序列。中間最重要的樞紐時代,被我們?nèi)看_認為黑暗時代,一體否定了。文明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么?對隱藏于深遠歷史煙霧之后的遙遠時代,我們果真不能甄別么?三假如我們民族沒有系統(tǒng)的史料,沒有堅實的歷史遺跡,而只有遙遠模糊的碎片傳說,也許,我們不會提出對傳統(tǒng)認知的歷史質(zhì)詢,而只能以傳統(tǒng)的認知為認知,以傳統(tǒng)的評判為評判??墒牵聦嵡∏∠喾?,我們偏偏有世界罕有其匹的各種形式的詳盡史料,文字的、考古的、實物遺存的,等等等等,林林總總,無比豐厚。對于技術(shù)性的事件研究、編年研究、局部細節(jié)研究而言,當然還有許多不清楚的時段與細節(jié)。但是,對于尋求社會基本認知的大視野的文明史研究,我們的史料對于理清自己的文明歷史足跡,已經(jīng)足夠扎實了。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我們?nèi)匀蛔郧粲谂f時代對中國文明史的陳腐認知,無疑是文明的悲劇。一個顯然的要害是清楚的:我們的歷史腳步是歷代史官記載的,既往對這些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評價,自然也是依據(jù)過去時代的價值理念作出的。我們可以不懷疑被記載事件的基本真實性,可是,我們對那些陳腐的評價標尺,則完全有充分的糾正理由。不是事實清楚,而是是非不明。這是我們的基本狀況。在既定史實(史料)被普遍認知的情況下,以新的理念去整理歷史,去重新解讀評判歷史,是每一個時代必須做到,而且能夠做到的。任何一代人,都必須必然要用自身所處時代的文明理念來重新評價歷史,借以確定該時代前進的歷史根基。戰(zhàn)國時代,如果沒有當時思想家群體秉持“法后王”理念而立足現(xiàn)實對歷史作出的深刻反思,就不會有一浪接一浪的變法運動,從諸侯分治到統(tǒng)一國家的文明跨越也不會完成。從更為廣闊的意義上說,人類各個國家的思想史與學術(shù)史,都顯示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作為人文領(lǐng)域的基本陣地,歷史學第一要做的大事,是理清一個國家的文明歷史脈絡(luò),并確立該國該民族最基本的文明歷史坐標;國家民族以這種文明史研究為基礎(chǔ),進而形成國家民族的文明話語權(quán)。我們的現(xiàn)狀,遠遠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歷史研究,在明清兩代思想禁錮下形成了考據(jù)主義傳統(tǒng),對歷史基本上只作技術(shù)性研究。1840年之后,直到今天,將近兩百年,我們?nèi)匀粵]有從根本上走出這一傳統(tǒng),長期沉溺于事件研究、編年研究、技術(shù)細節(jié)研究。當然,這些研究是需要的,也是各個國家都有的。但是,任何文明發(fā)達的國家,都沒有因為具體的技術(shù)性研究而忘記文明史課題。只有我們,被歷史這壺老酒灌醉了,失去了清醒的文明評判,呼呼沉睡在傳統(tǒng)的大夢里。梳理文明史并給國家民族提供文明話語權(quán),是一代學人的基本使命。漠視這一使命,是我們的文明悲劇。四《大秦帝國》,是一部歷史文學作品。作為基于澄清歷史煙霧而創(chuàng)作的一部文學作品,人們自然有理由認為它是理念先行的。對此,我的說法是:《大秦帝國》是一部精神本位的作品。盡管,當下文學的沉淪,已經(jīng)使人們對“文以載道”這樣的命題嗤之以鼻了。但是,我贊賞這種精神。文若無道,人何以堪?雖然如此,作為歷史文學作品,除了基于連接歷史斷點而生發(fā)的必要的文學虛構(gòu),以及基于集中體現(xiàn)歷史精神而對局部人物關(guān)系的調(diào)整之外,《大秦帝國》對歷史的敘述是忠實的。惟其忠實于歷史的真實,《大秦帝國》連綿不斷的激烈沖突與無數(shù)烈士英雄的風骨節(jié)操,是戰(zhàn)國歷史真相的實然,而不是我所“想象”出來的。所以選擇文學形式,是因為那個時代太過遙遠,人們已經(jīng)很難有真切的感覺了。文學的細節(jié)真實是根基,大量的鮮活細節(jié)在歷史研究著作中是無法呈現(xiàn)的。通過文學的細節(jié)真實與生活質(zhì)感,特定的歷史風貌與歷史精神,會以涓涓細流滲透我們的感知,使時尚而沉淪的當代人有親切的認同。當然,未必人人感覺如此。但是,作為走進后人精神世界的一種歷史生活,大約這是最為合適的方式了。秦帝國的根本偉大處,不在于統(tǒng)一了國家,而在于統(tǒng)一了文明。惟其有統(tǒng)一的中國文明,我們的民族雖歷經(jīng)劫難,但生命永恒。體驗秦帝國歷史的驕傲感,正在于她穿越歷史而照耀我們精神的生命力。正因為如此,作為深度再現(xiàn)帝國文明創(chuàng)造力的文學作品,無論因為作者的局限而有多少缺點,它的歷史精神與基本理念,都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是為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論秦腔秦國人由于偏居西北,保持著較強進取心,事時覬覦富裕中原,就像烈火靠近了干材,然后熊熊火焰越燒越旺,而干材也漸漸化為熊熊烈火,當火勢大的滔天時,什么金呀!土啊,水啊的本來難以著火的,也就燒的一干二盡,是誰點燃了大秦的星星?又是誰將火燃燒到中原!又是誰引火燒身呢?秦國人擅長射箭,這種遠距離取人性命的武器堪作封建時代最先進的武器之一了,掌握了先進武器是在軍事上取得不對稱優(yōu)勢。眾多的戰(zhàn)役導致的分分合合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大的政治,如果要免于滅亡就的發(fā)展軍事實力,有的是傾全國之力投入軍隊建設(shè),有的是依靠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來維持強大的軍事力量?!獏躯愑?價值中國網(wǎng))

編輯推薦

《大秦帝國(共6部11卷)》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薦

林劍鳴 (已故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國際著名秦漢史專家)我讀完了《大秦帝國》第一部,很激動,也很高興。從中國歷史角度看,春秋戰(zhàn)國和秦帝國是最重要的一段,也是變法強國的歷史主流最充分強大的一個時期。所以我一直認為,這個歷史題材不亞于任何當代重大題材,因為她是中國文明的根。陳荒煤(已故著名電影劇作家,前文化部副部長)大秦帝國這段歷史最需要寫,又最難寫。魯迅當年說,三國宜于做小說,春秋戰(zhàn)國不宜于做小說。魯迅準備了好多年,終于沒有寫春秋戰(zhàn)國,可見其難。這段歷史,文學藝術(shù)上一直沒有反映過,很遙遠,很輝煌,工程很大,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只有新時期改革開放了,才有可能。看《大秦帝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羲闪郑ㄖ膶W評論家、詩學家)《大秦帝國》規(guī)模宏偉,氣象萬千,有很大震撼力;人物的命運令人拍案三嘆,掩卷不能。    李國文(著名作家)孫皓暉能堅持在一塊凈土上寫純粹的歷史小說,難能可貴。我想這與作者的寫作志向,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這部書的目標是要填補中國歷史小說上的先秦這個空白,因為這是中國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重要的空白。這是很新穎而且有大目光、有時代精神的想法,尤其當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煥然一新地屹立于新世紀的這個星球上,重溫這段古老的歷史,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雷達(著名評論家) 孫皓暉先生所做的,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同時難度甚大的創(chuàng)造工程。這部大著的主導理念,若用關(guān)鍵詞表述,便是: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賀紹?。ㄖu論家)我在讀《大秦帝國》時首先感受到的是對知識分子直接參與方式的肯定。今天,我們反省知識分子問題,呼喚建立知識分子的現(xiàn)代品格,不應該簡單地否定傳統(tǒng)文人精神,如果上溯到中國知識分子的源頭,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士”階層的行為中提煉出有益的精神資源,無疑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現(xiàn)代品格的建設(shè)是一種難得的補充。 李潔非(著名評論家)《大秦帝國》有四點予我極深的印象:一、作者對秦國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歷程了如指掌;二、對戰(zhàn)國的時代特色、著名典故如數(shù)家珍;三、對諸子的事跡、思想與風范有相當全面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四、對三代(夏商周)特別是周代以后中國的社會形制、政治、禮儀、法度、典籍皆有精熟的研究。這樣一部有著空前文化含量的大創(chuàng)作,為此書寫作預先必備的學識上的積累,無20年之功恐怕是不能染指的??梢哉f,這是一本耐了很多寂寞、吃了很多寒窗之苦、長年沉淀之后,方才誕生的堅忍之作。孟繁華(著名評論家)  《大秦帝國》是一部結(jié)構(gòu)宏大、情節(jié)復雜、人物眾多的史詩性作品。這部作品以嚴肅的筆觸、豐沛的想象力和有訓練的、簡約又富于文學性的語言,為我們重現(xiàn)了秦帝國前后豐富而復雜的歷史場景,為我們重塑了那個遙遠而又心向往之的大時代,這是作家孫皓暉的貢獻。程光煒(著名評論家)第一次讀《大秦帝國》,有一種置身于雄渾蒼茫的層巒疊嶂之中的沉甸甸的感受。作者以歷史的眼光,小說家揮灑自如的大筆墨,把戰(zhàn)國一個風起云涌的大舞臺安置在我們面前,令人不禁激情昂揚,一時難以自抑。 孫飛虎(著名演員,《大秦帝國》電視劇主演之一)喜聞《大秦帝國》最后兩部,即《鐵血文明》和《帝國烽煙》就要出版了,這是我一直盼望的。如果你看過前四部:即《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那你肯定會念念不忘最后兩部,否則你會產(chǎn)生大大的失落感,總覺得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尚未完成?!洞笄氐蹏返牡谝徊俊逗谏炎儭芬驯话嵘狭似聊唬ùィ矣行以谄渲酗椦萘饲孬I公和秦孝公時期的一位老臣——甘龍,為了找到表演時人物的感覺,我看了小說《黑色裂變》,不看則已,一看就再也放不下了,于是就抽排戲時有限的時間,一口氣看完了《國命縱橫》、《金戈鐵馬》和《陽謀春秋》,意猶未盡,等再想繼續(xù)看時,只好剎車了,作者孫皓暉后兩部尚未擱筆,只好強忍欲望,等著!今年終于等到了,據(jù)說后兩部比前四部更加精彩!我想象不出來,到底精彩到何程度,因為前四部已經(jīng)夠精彩的了。許華偉(《大秦帝國》責任編輯)《大秦帝國》共六部十一卷,504萬字。此次推出的全套圖書,1-4部是修訂版,第5部和第6部是初版,其中第5部《鐵血文明》是全套圖書的重點,展現(xiàn)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盤整華夏文明的壯烈歷程。河南文藝出版社自2001年出版《大秦帝國》的第一部《黑色裂變》,到2008年出版全套圖書,有8個年頭了。8年來,《大秦帝國》被越來越多的讀者們關(guān)注和認可,一些專家學者也給與《大秦帝國》很高的評價。2005年,發(fā)燒友創(chuàng)辦了大秦帝國網(wǎng)站(www.daqindiguo.com)?!洞笄氐蹏返谝徊俊逗谏炎儭吠娨曔B續(xù)劇已拍攝完成,即將在主流媒體播映。《大秦帝國》受到讀者、專家和評獎委員會的肯定,原因很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作品的思想價值和藝術(shù)成就?!洞笄氐蹏辐櫰拗泼枥L戰(zhàn)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知識含量非常豐富。全書從商鞅變法開始寫起,描繪了秦國近200年的變法強國之路,其中有很多的經(jīng)驗教訓值得今人深思。作品激情澎湃,昂揚向上,旗幟鮮明地宣揚強勢生存的精神,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第一次統(tǒng)一斗爭的艱辛歷程。秦帝國統(tǒng)一后的政治創(chuàng)新(郡縣制等),文明創(chuàng)新(統(tǒng)一文字、度量衡等),軍事上的創(chuàng)建(北擊匈奴、融化嶺南等),都值得今人重新評價。改革、創(chuàng)新、統(tǒng)一是《大秦帝國》的主題!《大秦帝國》是歷史小說,卻又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秦帝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非常棒的書,關(guān)鍵是,啟發(fā)思維
  •     “錘煉精品佳作,傳承中國文明——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研討會”于10月24日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作家喬良將軍,評論家張炯、雷達、李星、陳曉明、謝有順、張陵、陳福民、賀紹俊,《文藝報》副總編輯王山,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久辛,中宣部出版局圖書處李達,中國作協(xié)秘書處處長李曉東,上海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孫甘露等嘉賓出席會議。
      
      《大秦帝國》是學者型作家孫皓暉歷時16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歷史小說,共6部505萬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去年4月出版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正如著名評論家李星先生所說:“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橫空出世的毫無預兆的出現(xiàn)在新世紀的中國文壇上,給中國文壇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在中國文學界、思想界引起極大的震動,泛起浪花?!痹u論家張陵更是斷言:“《大秦帝國》將會改變中國當代文學的格局思想走向?!?br />   
       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并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獎。作品改編為六部240集同名大型電視連續(xù)劇,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由央視2009年播出。今年9月,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孫皓暉和他的《大秦帝國》又一次獲得了社會各界上上下下廣泛的關(guān)注與討論。
      
       世紀出版集團借此機會請思想界、文化界、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深入討論孫皓暉作品。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施宏俊談到這次研討會的舉辦是“為了推動優(yōu)秀長篇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作,充分挖掘《大秦帝國》關(guān)于中國文明核心價值的時代意義,并倡導更多正能量的精品文學創(chuàng)作?!?br />   
       大抱負:形象地呈現(xiàn)民族文明形態(tài)嚴謹?shù)哪_步
      
       正如《文藝報》副總編王山所言:科林伍德認為“一切的歷史都是思想史”。一切歷史都在歷史學家自己的心靈中重演過去的思想,以當下體驗和語境基礎(chǔ)推衍出新的意義。這句話可以成為切入《大秦帝國》的入口。
      
      “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這是《大秦帝國》開篇第一句話,是這部作品的鄭重宣言,也是作者孫皓暉一直以來的歷史觀與精神理念?!洞笄氐蹏返膭?chuàng)作目的就是給國家和民族尋找文明話語權(quán)。在孫皓暉看來,歷史文學的最大使命就是形象地呈現(xiàn)民族文明形態(tài)嚴謹?shù)哪_步。我們的時代正處在轉(zhuǎn)折時代,歷史目標究竟在哪里?國家現(xiàn)在提倡“中國夢”。在孫皓暉看來,中國夢的最大內(nèi)涵就是重建中國文明。而重建中國文明最重要、最艱難的任務就是:中國要將一百多年來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思潮、革命思潮等思潮在中國的移植、變形、以至最終成果,與中國文明的傳統(tǒng)對接起來。因而把中國文明認認真真梳理清楚,尋找一個新的歷史平臺,這在孫皓暉看來成為人文學界尤其是文學界的任務。
      
       評論家謝有順評價道:“《大秦帝國》是一部有雄心的作品,我們之所以會感慨于當代文學的蒼白、孱弱,覺得一個作家是沒有抱負、沒有問題的,也沒有擔負任何精神重擔進行寫作的,就想講一個讀者愛聽的故事而已,故事背后沒有任何精神的跋涉,沒有任何有重量的問題的思考,《大秦帝國》很清楚,作者是帶著他的歷史觀、帶著對歷史問題的辯證思考這樣一種雄心出發(fā)的,沒有這樣一個高度,沒有這樣一種寫作的野心或者報復,絕對不可能寫出這么大篇幅的作品,這樣一部有信念的作品、有問題的作品,或者說能夠直面歷史的一些非常復雜的疑難問題的雄心和報復很值得現(xiàn)在的作家學習?!?br />   
       張陵說:“現(xiàn)當代文學體例都受西方理論支撐,西方理論一般都屬于以人道主義為基礎(chǔ),構(gòu)成了文學精神和文學理想?!洞笄氐蹏返乃枷胱呦蚋F(xiàn)在流行的觀念是有沖突的,具有非常大的撞擊力。這樣一種文學精神正好跟今天一些思想家對這個時代的理想是吻合的,從國家立場提煉文學作品,試圖從國家的高度考慮,而不是從個人高度考慮。讓人面目一新,讀了以后有一種沖動感。”
      
       評論家雷達說:“在歷史小說領(lǐng)域,歷史對消費、對解構(gòu)、對娛樂化形象比較流行,而《大秦帝國》保持著嚴肅的史學和文學的高品位,有思想光芒,有真知灼見,其思想靈魂貫穿于全篇,哪怕這種思想靈魂有所偏執(zhí),卻敢于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對先秦思想各個流派、對中華文物的來龍去脈做出自己大膽的評判?!洞笄氐蹏氛嬲|及到了中華文明的核心問題,觸及到了中華文明的基因。這樣活躍的思想交鋒已經(jīng)很久不見了?!?br />   
       2011年,文化學者南懷瑾當面盛贊孫皓暉:“這一百多年來,一代中國人、中國學者研究歷史,反而對自己文化的根和祖先看不起。孫先生的巨作站在自己國家民族的立場上,有名有據(jù),這樣的學者獨立而不倚,了不起。”
      
      而孫皓暉自己則說:“《大秦帝國》如果能激起觀眾對戰(zhàn)國精神與戰(zhàn)國性格的重新思索,對‘大爭精神’和‘陽謀’風格的重新審視,對中國文明正源和秦帝國千秋功罪的重新評說,那么,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br />   
      大格局:以帝國興亡命運為經(jīng),以戰(zhàn)國時代變幻為緯
      
      《大秦帝國》共6部500余萬字。全書以史實為依據(jù),以國家命運的起伏為總體結(jié)構(gòu)的推進邏輯,集中描繪戰(zhàn)國時代的人物群與重大歷史事件,展現(xiàn)了近二百年的戰(zhàn)國風云與帝國生滅。既是戰(zhàn)國時代的百科全書,又是中國文明正源的全面展現(xiàn);寫盡了二百年來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又塑造了上千名歷史人物。
      
      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很少,而且相互之間還有出入。要用小說的形式來寫戰(zhàn)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魯迅先生曾經(jīng)計劃寫戰(zhàn)國時期的小說,后來放下了,說:戰(zhàn)國不適合做小說。而孫皓暉先生完成了這個任務。這首先需要讀大量的歷史典籍,要“淹通經(jīng)史”,還要融會貫通,按照小說的實際需要重新組合。沒有大手筆,大器具,根本駕馭不了這么大的題材和內(nèi)容。擺在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結(jié)構(gòu)如何安排。
      
       將《大秦帝國》與其他歷史小說,比如《康熙大帝》、《乾隆皇帝》、《曾國藩》、《張之洞》、《紅頂商人》、《白門柳》等比較,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大秦帝國》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有兩個重大區(qū)別:
      
      其一,謀篇布局的區(qū)別?!洞笄氐蹏凡皇且阅骋粋€歷史人物的命運來統(tǒng)領(lǐng)全書,而是全面展現(xiàn)一個帝國的興亡生滅,是一部帝國的英雄史詩。也就是說,小說的中心“人物”是隱藏依附在所有人物靈魂背后的大秦帝國,所有的歷史人物是鑲嵌在帝國天宇上的璀燦星群。
      
      其二,題材整體性的區(qū)別。當代歷史小說多以一個歷史人物或一個較小斷面為題材,《大秦帝國》卻是以一個最輝煌的時代為題材,繼承與發(fā)揚了中國文學自《三國演義》以來整體性截取宏大題材的傳統(tǒng)。但與《三國演義》的平面特點不同,《大秦帝國》的整體性是立體的,包括時間、空間的整體。具體而言,就時間縱向而言,《大秦帝國》截取了近二百年秦帝國生滅過程的完整時段。每一部描述的都是秦帝國歷史中的一個重大階段,都有中心情節(jié),可以分別獨立開來。但同時又都是秦帝國歷史鏈條的一環(huán),六部合起來就是一部完整的戰(zhàn)國歷史。就空間整體性而言,《大秦帝國》雖然是大秦的生滅史,以大秦的重大歷史事件為描寫重心,但同時兼顧了其他諸侯國的政治舉措、軍事行動、經(jīng)濟發(fā)展等各個方面,在同一時間層面上展現(xiàn)出整個戰(zhàn)國的時代風云。
      
      難能可貴的是,《大秦帝國》的整體性還在于其反映社會的完整性。社會的發(fā)展不僅包括政治制度的完善、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步、軍事力量的提升,還包含著學術(shù)思想的嬗變。戰(zhàn)國時期學術(shù)繁榮,百家爭鳴?!洞笄氐蹏芬試颐\起伏為主,描畫了與此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活動和主要的學派領(lǐng)袖。正因《大秦帝國》在時間、空間及對社會描寫的整體性,使它的內(nèi)容彰顯出無比的厚重和完整,更加接近歷史的真實。
      
      《大秦帝國》具有濃厚的學術(shù)色彩。孫皓暉本著做學問的嚴謹態(tài)度,《大秦帝國》描述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有姓名記載的人物,所有著名言論,都是真實的,結(jié)局與事件進展也都有據(jù)可查或被地下發(fā)掘證實過。這種真實性是歷史小說的立足點。我們了解,任何事物,只有在其原始存在的時間、空間環(huán)境中才最接近其本原。孫皓暉試圖觸摸到中國的原生文明,那么也只有在最接近其存在的時代環(huán)境中才可能達到最接近真實的描述。孫皓暉以歷史真實性為基礎(chǔ),將學術(shù)意義上的歷史和文學意義上的虛構(gòu)結(jié)合起來,盡可能地為秦帝國的活動構(gòu)建了一個時間、空間大背景。這就是《大秦帝國》整體性的由來。
      
      謝有順評價到:“《大秦帝國》在寫法上是一部有時政精神的作品,里面寫到很多歷史的細節(jié)、細部的考據(jù),秦史界并沒有發(fā)出強烈的批評聲音。的確是禁得起推敲和考證的,這是一種時政精神,能看到一個作家寫作時候的專業(yè)的態(tài)度。給我們閱讀的信任感是由一點一點帶有時政主義、帶有考據(jù)精神的細節(jié)所累計起來的。歷史要取信于人,當然,有大方面的東西,但是很關(guān)鍵的就是每一個細節(jié)的縫合上不能有明顯的漏洞和明顯的張冠李戴,孫老師表現(xiàn)出了非常過人的歷史學家的考據(jù)的能力以及他對這段歷史的熟悉程度。這是一個作家很了不起的地方,這是歷史久遠的年代,歷史定論如此頑固的情況下,要有新意,要有說服力,是不容易的,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做不到。”
      
      大態(tài)度:耐得住寂寞,創(chuàng)作精品佳作
      
       1980年代,孫皓暉是西北大學法學教授,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在創(chuàng)作《大秦帝國》之前,孫皓暉先生寫了八十多萬字的學術(shù)專著來研究中國的法制史。孫皓暉不滿于“中國文化醬缸論”“黃色文明落后論”等對中國文明的扭曲解讀,制定了《大秦帝國》的寫作計劃?!叭绱撕拼笃D難的工程,如果沒有一個安靜肅穆的寫作場,很難保持寫作的強大精神力量?!睂O皓暉于是去了海南“閉門造車”。他幾乎謝絕了和朋友的來往,十六年來只做一件事:寫作。他說有時做夢都是《大秦帝國》的情節(jié)。直到2008年《大秦帝國》全部寫完了,才回到西安重新與老朋友相會。孫皓暉通過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也告知企圖完成作家夢的年輕人:寫作是一門需要充分儲備的,甚至是高度專業(yè)性的職業(yè),要想當真正的作家,必須有長時間的、充分而完備的人生準備。今年9月,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號召廣大青年作家,克服急功近利心態(tài),創(chuàng)作出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佳作。《大秦帝國》正是一部“用情、用功、用時間”錘煉而來的作品。
      
       十六年的打磨,終于收獲了精品,也收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許多讀者評論:“看了個開頭,就對這部小說欲罷不能。”讀者形象地將對《大秦帝國》的喜愛比作中了“秦毒”。這種言論在網(wǎng)絡(luò)上引起讀者們的共鳴。網(wǎng)友們自發(fā)地建了大秦帝國官方網(wǎng)站?!洞笄氐蹏纷?008年全套推出以來,累積銷售近20萬套,220萬冊。在某網(wǎng)絡(luò)書店銷售頁面下的讀者評論有數(shù)千條,其中不乏超過千字的長篇評論。一位網(wǎng)友說:“依法治國!強勢生存!這正是當今中國所缺少的。閱讀小說讓我獲得非常多的正能量。我明白我為什么喜歡這部書了?!绷硪晃淮髮W生穆波說:“我們需要更多的像《大秦帝國》這樣修有的作品。在物質(zhì)財富的沖擊下,我們的感情萎縮了,多半局限于親情、愛情。我們需要自己的文化,再續(xù)輝煌?!?br />   
      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圖書獎。北大教授、長江學者陳曉明老師說:“這本書對歷史、對文明、對秦文化的建構(gòu)都作出了很大貢獻。可以期待將會建立一門“秦學”?!?br />   
      全新修訂版《大秦帝國》是作者孫皓暉創(chuàng)作十年來首次親自全面修訂,歷時半年多。新版對原書知識性的錯誤與模糊,以及未被發(fā)現(xiàn)的筆誤,進行了全面糾錯,歷史知識進一步精確化明晰化;對原來靠攏通俗話本的某些寫法進行了文風的校正,新版《大秦帝國》的敘事文風進一步整肅化厚重化。新版《大秦帝國》還重新校定繪制了所有地圖;對整體裝幀進行了全面調(diào)整。同時,推出平裝、精裝毛邊等多個版本,使《大秦帝國》呈現(xiàn)出全新和更為豐富的面貌。
  •     發(fā)表點個人想法,為以后買書的提供一點點信息
      個人感覺有點像小時候看的言情小說一樣,各種意淫,拖拖拉拉,一會現(xiàn)代語,一會又類似于 什么然則怎么怎么的,不倫不類的,簡直難看死了,沒這能力就別寫出來,浪費大家金錢和時間,最受不了的是 某某國軍桀驁不馴的微微一笑,或者什么緊皺眉頭blabla......這是我看過的最失敗的書了,只能放在馬桶旁邊,有個通便利便的作用,好吧,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     老秦人
      大秦帝國,讓我愛不釋手,我只是覺得現(xiàn)在的社會太軟弱,現(xiàn)在的社會太凌亂,現(xiàn)在的社會大安逸。我們需要強硬,我們需要次序,我們需要危機感。
      我們骨子里已經(jīng)沒有大秦帝國中那種霸氣,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     始于六國分秦,終于咸陽大火,且不論書中虛構(gòu)了多少成分,單從小說的角度來講,這無疑是一套好書。
      那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商鞅、張儀、蘇秦、戰(zhàn)國四公子、白起、樂毅、廉頗、呂不韋、嬴政、李斯、趙高、王翦、蒙恬、劉邦、項羽....那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商鞅變法、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完璧歸趙、長平之戰(zhàn).....
      以秦國自孝公始,至子嬰被殺為線索,串起了一朝燦爛輝煌的大秦帝國。
      人物與故事自是不必再說,在這百余年的時光里,我只想說說兩件事,一是法制,一是時勢。
      
      ·法興則秦興,法滅則秦亡
      
      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進入了一個法制的時代。商鞅并不是在戰(zhàn)國時期第一位主張變法的名士,卻是變法最為徹底的名家。一套《商君冊》影響了幾代秦國君主,不僅讓秦國的廟堂看到了希望,也讓秦國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忽然想起了多年前學過的依法治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糾。這四句話說起來容易,可是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正是由于有了法制,才是秦國從面臨被六國瓜分的命運,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東出函谷關(guān),一統(tǒng)天下。因為有法制,老百姓相信只要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nèi)做事,就會得到相應的保障,書中無數(shù)關(guān)于百姓的描寫都應正了這一點。奈何二世時期,秦國法制毀于一旦,才有了后來的楚漢相爭,而后高祖得天下。使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延續(xù)了近兩千年。兩千年來以儒為表,以法為里的思想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觀念。才有了法外有人的說法。試想一下,如果當年的商鞅,韓非,李斯等法家名士看到了他們身后的華夏子孫竟有著這種思想,他們會作何感想?且不論當時的法制是否做到了極盡公正,但是從廟堂到百姓都依法行事,便使得每個人都獲得了極大的自由,這一制度,自李斯矯詔后,就轟然倒塌了,兩千年來未曾再現(xiàn)其身。由于歷史沒有假設(shè),我們已經(jīng)被兩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徹底洗腦,甚至無法想象出一個全然法制的社會會是什么樣子?但是大仁不仁的道理似乎想想就會明白的,仁治的背后便是人治,有人的地方就有變數(shù),正是因為這些變數(shù),才讓那么多人有了不滿,有了抱怨,受到了限制。才有了現(xiàn)在這個畸形的社會,還有我們頭腦中那些畸形的思想。若是每個人都以法為本的話,或許這會成為一個無趣的社會,但絕對是個無害的社會。
      
      時也勢也
      
      歷史是由人物組成的,在歷史中每一個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影響著他們身后數(shù)千年的變化。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一將一相的組合皆出現(xiàn)的恰到好處,商君自不必說,張儀和司馬錯的搭配以連橫制合縱,同時取下巴蜀,為老秦國開拓了另一片富庶的天地。魏冉和白起,更是霸氣加霸氣的組合,打得山東六國毫無還手之力,及至嬴政登基,文有李斯王綰,武有王翦蒙恬,外交有姚賈頓弱。然則每一個歷史人物總是在恰當?shù)臅r間出現(xiàn),而又恰好完成了他應該完成的事情。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其實背后存在著很多必然的因果。無需放眼整個人類歷史,便是直觀書中描寫的短短百余年,這些人的出現(xiàn)都如滄海一粟,他們只是以自己多年的積累,在最恰當?shù)奈恢冒l(fā)揮了自己的作用。
      
      順時,應勢,堅持,方成大事。
  •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長長的六部書,我看了不下三遍。
      
      而為了佐證,又去研讀了《史記》、《呂氏春秋》等一批古書。
      
      正如孫皓暉先生所言,我們深深地誤解了那個王朝,那個時代。
      
      那是整個中華民族原生文明最輝煌的時代。
      
      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寄希望于明君的。因為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壞制度。于是我們開始懷疑,中國從未有過好的時候。
      
      記得賈誼《過秦論》描述秦國一統(tǒng)天下有言:“……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
      自秦孝公時代,商鞅變法開始:
      如果秦王朝沒有一個好的制度,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怎么會堅持了整整七代人,一百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如果商鞅開啟的古典法制時代,真的是過于嚴苛,那么山東六國的百姓為何會源源不斷地流向秦國?
      如果秦帝國是一個殘忍的王朝,為何百余年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期間,沒有發(fā)生過一次屠城?(雖然有白起的長平之戰(zhàn),坑殺四十萬趙軍,看清了,是趙軍。)
      如果秦帝國是一個專制的時代,那么為什么秦國王庭里任職的高官多是山東的士子,為什么始皇帝沒有立皇后,也沒有分封任何一個王子或公主?
      如果秦帝國沒有大爭之世的血氣方剛,沒有大爭之世的浩然正氣,那么陳勝吳廣以區(qū)區(qū)幾百人,怎么會那么輕而易舉就攻陷縣城,掀起秦末風起云涌的動亂?而且我們會非常奇怪,那么危急的時刻,開發(fā)嶺南以及鎮(zhèn)守北部邊疆的近70萬真正精銳的百戰(zhàn)秦師,一兵一卒未動。而用來對抗暴亂和六國復辟勢力的,僅僅是驪山的二十萬刑徒軍……
      如果秦帝國真的殘暴,那二十萬的刑徒軍卻為何甘心為朝廷鎮(zhèn)壓叛軍?
      如果秦帝國是一個充滿暴政的王朝,那么我們可以又怎么會看到歷經(jīng)2000余年之后,依舊澤被后世的利民工程與遺跡——都江堰、鄭國渠、靈渠、長城?更不用說統(tǒng)一文字、度量衡等對整個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
      翻看史書,我們明白了,我們深深地誤解了那個王朝。
      
      陳勝吳廣起義時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六國復辟勢力打著恢復諸侯王制的旗號……
      甚至在朝廷里,被始皇帝陛下委以重任盤整華夏文明的諸多儒生們,談論最多的,卻是恢復古制,盡管有了已經(jīng)多次朝議早已辨明的“廢諸侯、立郡縣”的結(jié)論。
      
      于是,我開始奢望:“讓上天再借始皇帝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大漢盛世雖然不會出現(xiàn),但一個更為強大的大秦盛世,必然傲立于中國歷史?!?br />   
      可惜七月流火,大帝隕落,一切的一切都被歷史迷霧遮掩……
      
      接著,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帝國建立了,一方面承襲了秦帝國基本體制范式,一方面又要確立自己的合法性,于是開國功臣,皇族貴戚,一個個都做了王爺,做了諸侯,從漢高祖的時代開始,統(tǒng)一帝國內(nèi)的諸侯之亂,就從未停止過。而這卻是始皇帝君臣們,早已經(jīng)認知的事實。
      
      從此,失去了法的精神,埋葬了法的時代。反觀秦帝國的法制:民若以某條律法犯罪,若是講不清楚,便會以那條律法懲治當?shù)氐姆ü?。那是一個人人知法的時代……
      
      始皇帝陛下,13歲登基,50歲突發(fā)病逝,統(tǒng)一六國,盤整華夏文明,北據(jù)匈奴,南開嶺南。鑿鄭國, 掘靈渠,修馳道,建長城……
      您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心中有太多的夢想,忘記了那時候全國上下,不過3000來萬人。當你出巡時,才發(fā)現(xiàn),聚集在大咸陽周邊的老秦部族,只剩下區(qū)區(qū)不足20萬人,心里雖然驚出冷汗,快要涼透了。但你依然下達了“萬一有事,不許南北兩線動用一兵一卒馳援朝廷的旨意。”因為你知道若是動用了那些力量,盤整華夏的努力,就會功虧一簣……
      
      2000多年后,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你的努力,在中國南部的省份和邊疆,有著傳統(tǒng)的客家人。
      
      我們終將會追尋你的足跡,尋找中華民族丟掉的法的精神……
      
  •   做人像這這樣刻薄,虛偽,也真是太少見了。
    -----這是我看過的最失敗的書了。如果這句話你敢對自己說是真的。
  •   真是應了那句,物以類聚。也許,你就是那種把寶劍當攪糞棍的屌絲吧。我不怪你。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