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 作者: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東方學研究院 編 頁數(shù):254
前言
《東方研究2009》是為了慶賀新加坡南洋學會前會長、學界前輩魏維賢博士八十華誕而出版的特輯。季羨林先生為此題寫了賀辭“東南亞文化的多元與共生”。魏博士與北京大學幾代學人之間有著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深厚友情,這在此前的《魏維賢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199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東南亞文化研究論文集》(2004年,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和《東方研究2007:東南亞研究專輯》(2008年,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三本論文集的前言中已多有談及。從1998年北京大學百年校慶至今,每年魏博士來中國都必到北大訪問。老人家雖年逾古稀,仍精神矍鑠,古道熱腸,為年輕一輩學人學術活動提供了諸多幫助和實際的支持。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魏博士親自出面穿針引線、由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出資贊助北京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的東南亞十國文化體驗項目。這個項目實施時間長達5年,范圍包括東南亞地區(qū)10個國家(2003年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004年赴緬甸、柬埔寨和泰國;2005年赴印度尼西亞;2006年赴越南和老撾;2007年赴菲律賓和文萊)。每次考察魏博士都自費參加,他不但一路同行,不辭勞苦,而且對每次出行的考察重點、考察內(nèi)容等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這個項目使得北京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和東南亞方向各專業(yè)的教師、學者大大拓寬了學術視野,親身體驗到東南亞各國文化間的共性和多樣性特征,領略到宗教文化在東南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目睹了東南亞國家的歷史遺跡和社會現(xiàn)狀,與東南亞國家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并建立和深化了合作關系,加強了東南亞研究所及東南亞方向各專業(yè)之間的團隊精神。整個文化體驗項目出訪人次近百,足跡遍及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在國內(nèi)學界實屬難得。這對北京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各位同仁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助益良多,可以說是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一次典范式的切實詮釋。所有這些都離不開魏維賢博士的鼎力支持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慷慨資助。2007年該項目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魏博士與我們東南亞研究所全體同仁之間的友情也更加濃厚。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為了慶賀新加坡南洋學會前會長、學界前輩魏維賢博士八十華誕而出版的特輯。內(nèi)容包括《印度尼西亞的羅摩歌舞劇》《越南漢文古典小說的史傳特征》《東南亞大陸民族的源流與歷史分布變化》《印度宗教文化對印尼的輸入及影響》《越南民俗藝術中的中國元素》《淺析黎薩爾民族主義思想的形成》等。
書籍目錄
變遷·挑戰(zhàn)·應對——一個學人所經(jīng)歷的崎嶇之路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與魏維賢博士的友情雜憶也談文學翻譯中的變異問題印度尼西亞的羅摩歌舞劇印度尼西亞哇揚戲的“印度起源說”印尼稻谷起源神話文本類型與文化功能初探對《金云翹傳》和《征婦吟曲》的文化詩學解析淺論《金云翹傳》女性形象的特點越南漢文古典小說的史傳特征評緬甸第一部小說——《天堂之路》從《寶鏡》看緬甸古典小說的傳統(tǒng)菲律賓伊洛戈族史詩《拉姆昂傳奇》初探菲律賓阿拉安—芒揚原住民的神話與神話觀泰國泰文《三國》的研究回顧解讀《可能卜試析布拉達·云的小說思想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朵奇葩——論《梁?!吩诤M鈻|南亞大陸民族的源流與歷史分布變化從東南亞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看“東盟方式”的形成與發(fā)展印度宗教文化對印尼的輸入及影響馬來半島政治文化中最具影響力因素的變遷馬來西亞政治進程中的文化因素試析馬來傳統(tǒng)君權觀對當代馬來政治文化的影響越南民俗藝術中的中國元素越南道德教育對儒家倫理道德的繼承佛教在緬甸風災中的救助作用試析《信第達巴茂克碑文》的史學價值淺析黎薩爾民族主義思想的形成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這時有別的培訓公司以另一方式做生意:安排我到中國上課。當時這種活動稱為“論壇”。參加論壇者人數(shù)很多,但對主講者來說也無所謂?,F(xiàn)在這種論壇也幾乎沒有了。我沒教過MBA(工商管理碩士),但也曾擔任過兩個大學的兩屆碩士課程:南洋理工大學的教育碩士和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在新加坡開辦的文學碩士課程。酬報以鐘點計算。除了上述,我也擔任過不少的本地“不定時”的課程,如國防部軍官學校的“國民教育”,聯(lián)絡所的“和諧”課程等。近幾年也沒參與了。到中國各地的大學講學也有一定的收入,只是太少而已;但另有住宿的招待和觀光的機會,又有機會和學者交流,對我來說是最有味的!學生,特別是研究生,都很可愛;他們知道我喜歡買“特價書”,常會自告奮勇帶我去買,幫我拿書!最近忙于配合泉州華僑大學的“華僑華人研究”工作,研究題目有“德教會”、“廣洽法師”、“南音和梨園戲”、“海外華社的資產(chǎn)法律問題”等。每個題目都有專家負責,完成之后也會有專書出版。問:退休之后依舊如此繁忙。記得您還曾組織過一個世界銀行的研究項目?魏博士:那是我在新加坡貿(mào)工部直屬下的國際貿(mào)易學院所獲得的世界銀行“中國西部大開發(fā)”項目下?lián)慰偙O(jiān),領導一批學院的研究員到西部考察并提報告給世界銀行,為期約有三年。這項目重點在經(jīng)濟發(fā)展與扶貧戰(zhàn)略,所以有必要到西部各省做田野考察。西部我一點也不熟悉,幸好有四川省友協(xié)的幫忙,安排我們與各地區(qū)的相關領導相會,進而獲得他們的支持,陪我們到目的地訪問和研究。對我個人來說,這項目的推動加強了我和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因為在這之前,我已經(jīng)和中國民族博物館、民族畫院和民族大學有了交道。問:請介紹一下您的著作吧?魏博士:讓我引用我第一本小書的“序”代答這問題吧!“我喜歡讀書,討厭寫作。”(《教育論叢》,新加坡友聯(lián)書局出版,1968年。)40年后的今天,更是如此!不過按照學術界慣例的需求,我的書和論文都是為了生存而被逼出來的,量算不少,質(zhì)則欠佳。這不是客氣話。我相信要有好的學術著作,學者不能到處搖搖擺擺,而應關起門坐下來認真研究和寫作。作品不在量,而在質(zhì)。我還沒有這個挑戰(zhàn)、這種毅力。
編輯推薦
《東方研究2009》由陽光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