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精神

出版時間:1996年04月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辜鴻銘  譯者:黃興濤,宋小慶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響,較能反映他思想風貌的作品。書的主旨是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論。它是一戰(zhàn)前后世界范圍內(nèi)興起的東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本書從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對于中國精神生活的“揭示”,關(guān)于中國文化道德精神價值的闡述,都很有意義。

作者簡介

辜鴻銘(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清末馳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學貫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曾經(jīng)倒讀英文報紙以嘲笑英國人,并譏諷美國人沒有文化,他是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的人,被孫中山譽為“中國第一”。他言辭犀利,辯才無礙,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講儒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交流,討論世界文化和時事政治,印度圣雄甘地稱他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書籍目錄

譯者前言
再版說明
序言
導論
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婦女
中國語言
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一個大漢學家
中國學(一)
中國學(二)
附錄一:
群氓崇拜教或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的出路
附錄二:
文明與無政府狀態(tài)或遠東問題中的道德難題
中譯本附靈:
一 辜鴻銘論著
什么是民主
民主與戰(zhàn)爭
東西異同論
美國人的心態(tài)
中國的皇太后--一個公正的評價
二 《中國人的精神》各國譯本序
《中國人的精神》德譯本自序
《中國人的精神》日譯本序言
三 其它
中西文明之評判(平佚)
李大釗評《春秋大義》
質(zhì)問《東方雜志》記者(陳獨秀)
答《新青年》雜志記者之質(zhì)問(傖父)
再質(zhì)問《東方雜志》記者(陳獨秀)
辜鴻銘在德國(嗣鑾)
辜鴻銘訪問記(毛姆)
托爾斯泰與辜鴻銘書
辜鴻銘論(勃蘭兌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人的精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0條)

 
 

  •     100年前辜鴻銘先生用英文寫的一篇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的精神和其他國家都不太一樣,我們總是能夠融合吸取其他的文化,使之和內(nèi)在融會貫通,就好比太極一般,最高境界就是那忘空一切,隨心所致。精神一詞是一種感受,書中說外國人在日本國生活的越久越不喜歡日本,而在中國生活的越久越喜歡中國,我沒有國外的生活經(jīng)歷,但是我感覺日本人在外人面前總是刻意的禮貌,就好像在外人社會中是文明社會的感覺,而私下切實原始的感覺,雙核雙系統(tǒng)處理,而中國人,總是對內(nèi)對外都一樣,并沒有刻意的表現(xiàn)自我,我們對任何是事情,都好像有一定的預測,就算沒有預測得知結(jié)果后也有一種,原來是這樣的平靜感。精神在于休養(yǎng),幾千年的文化延續(xù),讓我們對待任何問題都能夠保持冷靜,這和我們千百年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tài)一樣,改變?nèi)谌氩涣送饨?,我們總是有一條退路,就是修身,任何事情都從自身找原因。書中總結(jié)所說,平靜而受到庇佑的心態(tài)能夠讓我們認清實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國人的精神。
      
      中國的婦女,一文有作者很強的一個茶壺配四個茶杯的理論,可能和現(xiàn)今男女平等的價值觀不太一樣了,但是歷史的傳統(tǒng),認知總是要認識的。
      
      中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每一個能夠掌握中文,能夠說中文的人都應該自豪,方塊字是象形文字,是理解的意思和外語不太一樣,東亞各國的文字很多也是中國字為基礎(chǔ)上發(fā)展的。
      
      
      中國學,國內(nèi)的國學國外的漢學,就像知識和精神總是能夠互通的,了解中國儒,釋,道后更能了解中國人和中國的一切。“古之欲明明德在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學。
  •     經(jīng)過五四,經(jīng)過共產(chǎn)主義理想,再經(jīng)過批林批孔,這筆被稱之為“腐朽的封建糟粕”終于還是留到了今天。
        當所有人“哈日”“哈韓”時,當所有人削尖腦袋“留洋”鍍金拼命推崇西方文化時,不知道還有幾個人記得中國人是怎么樣的。對于與傳統(tǒng)斷根了幾十年的今人,對于越來越失去文明歸屬的今人,辜老頭那鐵骨錚錚幾近極端的中國傳統(tǒng)維護,無疑是迷茫而淺薄的我們耳邊的一聲驚雷!
        有空,多讀讀,真的。
  •     一般來說家人親近,想法一致,價值觀統(tǒng)一沒有什么錯,畢竟一個孩子在家中生活多年,耳濡目染父輩所言所做必然會達成某種一致。但是此事也不絕對,當孩子年紀成熟,形成自我獨特的價值觀世界觀,這時就是會和父輩產(chǎn)生差異。當然還有極端反對不合的狀態(tài),也并非少數(shù)異類。我便是和老爹介于極端不合和一般差異之間,我們合不來不僅從觀念,還有生活中方方面面。原因很多,甚至可以歸類于不靠譜的星座對沖也不是說不過去,總之,任何理由皆可以成立,結(jié)果都是一樣——我們非常合不來。
      在這么不合的狀態(tài)下,我們卻都異常鐘情于辜老的作品,不合之中唯一的相合之處??墒窍矚g的原因卻又各不相同,我是因為辜鴻銘獨特的思想認為非常有趣,即便很多觀念我并不認同,但是不影響其對我造成的強烈好奇;我爹喜歡的原因是因為其牛逼的背景和經(jīng)歷,使他對辜老肅然起敬,所以也喜歡讀——可以說這算是一種崇拜心理和好奇交叉的結(jié)果。就在種種觀點不同,立場不一致的狀態(tài)下,并不妨礙我們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可謂是難得的共同話題。也許正像辜老給大家?guī)淼哪欠N閱讀體驗,正因為他特立獨行,引起讀者的奇特反思。是的,不是所有都能帶來共鳴的才是好作品,即便全部不同依舊不妨礙你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自己感受,也正是因為如此,你才知思考可貴,愿意毫不保留的動用大腦。這時讀書便是找到了一種契合點,對于思考的契合。
  •     《牛人牛文》
      
      面對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博學的牛人寫出真實思想的牛文!
      本文寫于1915年,距今快100年了吧!
      對于西方主流世界的認識,現(xiàn)在,很多地方,我們似乎都沒有當初牛人的認識清楚呢!
      對了,它應該是個演講集,或者論述集吧!
      
      
      序言,讓我驚訝的序言??!
      其中強烈譴責了西方主要國家對于中國的無禮,贊美了熱愛和平的沙皇,控訴東西方那個時代的群眾抵抗運動,義和團為暴民、路易·波拿巴是個暴民中的騙子。
      6
      德國人民軍國主義的崇拜是因為熱愛次序的人民對非正義、混亂和無序的憎恨,于是支持本國大力發(fā)展軍事機器去摧毀那些暴民團體,建立海軍去鎮(zhèn)壓英國的暴民、暴民崇拜和暴民崇拜者!
      而全球主要國家的人民居然在普魯士軍國主義道路上沒有設(shè)置巨大障礙,是因為英美等國家重商使然,那是他們怯懦的面具!
      回到中國,國人應該遵從禮教,循規(guī)蹈矩,那樣才可以獲得與西方列強交談的基礎(chǔ)!
      5
      -----驚訝啊,驚訝!臆想狂的義和團運動雖然是白日夢,但是舉著經(jīng)卷,企盼皇族解決列國瓜分胃口,現(xiàn)實嗎?
      亞洲唯一實證,得以從西方強國中存活、發(fā)展的例子,除了日本,還有誰呢?
      那日本依靠什么獲得了列強的認可?我目前的淺薄認識是:他們建立了符合國際主流社會習慣的公約次序!從而逐漸踏入這個,主流世界!
      
      
      驚訝之余,還是有歷史可以學到!
      克林德碑
      1
      7
      
      此克林德碑之后繼續(xù)發(fā)展,1918年11月,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中國成為戰(zhàn)勝國之一,1918年11月13日,北京城興奮的人們將象征恥辱的克林德碑,改名為“公理戰(zhàn)勝”碑,由東單遷移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
      新中國成立后,在1953年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上,為表彰中國人民保衛(wèi)世界和平所做的貢獻,決定將“公理戰(zhàn)勝”牌改為“保衛(wèi)和平”碑。
      2
      
      今天稱之為中山公園保衛(wèi)和平牌坊。
      3
      
      結(jié)束部分,辜鴻銘翻譯了一首詩,一起讀讀!
      4
      
      
      
      引言:
      歐洲人看見大群牧師供養(yǎng)的價格昂貴,于是打了30年終于將他們地位降低(教廷不再執(zhí)掌社會、民眾控制權(quán)),但是為了管束民眾,權(quán)利階層發(fā)展了警察與軍隊,現(xiàn)在武備競賽導致軍國主義蔓延,民眾發(fā)現(xiàn)養(yǎng)這些東西的代價更貴了,而且還帶來巨大的破壞與浪費!
      那怎么辦?重新啟用牧師階層?
      牛人說:
      現(xiàn)在我給歐洲人的建議是:不要召回牧師,為了善的目的也不要召來民眾,而只要召來中國人;召來具有好公民的宗教的真正中國人,多少年來他們能夠在沒有牧師、沒有軍隊的情況下知道如何和平地生活。
      
       太牛了!我著急看正文?。?br />   
      
      
      
      “中國人的精神”
      精神所意味的是中國人生活所憑藉的精神,一種在心靈、性情和情緒上具有本質(zhì)獨特性的東西,它使得中國人區(qū)別于所有其他人,尤其是區(qū)別于現(xiàn)代歐洲人和美國人。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丑陋,但丑陋中沒有丑惡。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并無好斗和囂張。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愚蠢,但愚蠢中并無荒謬。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并無陰險。
      
      一位在兩個國家都住過的外國朋友的評論,這個評論說,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討厭日本人;而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fā)喜歡中國人。
      why?因為:
      中國人身上有種難以形容的東西,仍然獲得了其他任何人所無法得到外國人的喜愛。這種難以言表的東西,被牛人稱之為文雅.
      還有,日本人的禮貌是排練過的禮節(jié),類似于戲劇作品中盡力學習的禮貌。中國人的禮貌是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心靈的禮貌”,直接來自心靈的、自發(fā)的,讓人舒服!
      
      中國人,但是也發(fā)育不良!
      中國人不但在自然科學,而且在純粹抽象科學比如數(shù)學、邏輯和形而上學方面也進步甚微甚至于無。
      甚至,歐洲語言中“科學”和“邏輯”這兩個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精確的對應詞。事實上,任何與心靈和感受無關(guān)的事情,比如統(tǒng)計報表,很多中國人都感到厭惡。
      ----這樣說明,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中,你要找尋具有前瞻性、真正高科技性的公司,是多么難的一件事!
      
      這種相對落后是否必須?
      牛人說“在實踐上和現(xiàn)實中使亞洲大陸的絕大部分人口在一個龐大的帝國中維持了和平與秩序?!?br />   啊,安天下,大概需要這樣的不良吧!
      牛人又說:
      因此,與其說中國人發(fā)育不良,還不如說中國人永不衰老。簡言之,中國人作為一個種族的非凡特性,在于他們擁有永遠年輕的秘密。
      ----因此,屢經(jīng)磨難,依然不倒,就是中國現(xiàn)實了!
      
      這是,種族優(yōu)越性論嗎?
      真正的中國人是這樣一個人,他過著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卻具有孩童的心靈這樣一種生活。簡言之,真正的中國人具有成人的頭腦和孩子的心靈。因此,中國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關(guān)于中國的宗教,牛人說的,太一針見血,直接指明了!因此,大家不要再說因為文X,使得我們失去了心靈的寄托等等昏話!
      牛人說:
      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確實,在中國即使一般民眾也沒有認真地看待宗教。我這里指的是歐洲意義上的宗教。中國道教和佛教的廟宇,典禮和儀式與其說是教化不如說是娛樂;
      可以說,他們觸動的是中國人的美感而不是他們的道德和宗教感;事實上他們更多地是訴諸想象力而不是他們的心靈或靈魂。但是,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也許更為正確地應該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沒有感到需要宗教。
      事實上,中國人沒有宗教需要感的原因是他們在儒教中有一個哲學和道德體系,一個可以替代宗教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
      
      宗教的根本,以及人們需要他的本因是:
      面對自然的威脅力量和同類的殘酷無情的狂熱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神秘和恐怖,宗教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安全感;這種庇護是對某些超自然存在信念,或者是有絕對力量并能控制威脅人類的力量存在的信念。
      宗教也給了人類大眾一個庇護——在它的庇護下他們能夠找到一種永恒感;這個庇護是對未來生活的信念。
      ----這個道理應該不難理解了!而國人因為有其他替代品,所以不需要這些泥胎,也是正常!
      
      儒教替代說,如何成立?
      牛人說:
      說儒教就要說孔子!孔子終生努力嘗試把社會和文明引入正途,給它一個真正的基礎(chǔ),以此防止文明的毀滅。
      在他生命的最后歲月,當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國文明的毀滅(戰(zhàn)國之亂),好像一個看到自己房屋著火、燃燒著要掉在頭頂上的建筑師,確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這建筑的圖紙和設(shè)計,這樣以后就可以有機會重建;
      于是孔子,當看到中國文明的建筑不可避免的毀滅而自己卻不能阻止,認為他應該挽救圖紙和設(shè)計,由此他挽救了中國文明的圖紙和設(shè)計,保存在中國圣經(jīng)的舊約里面——五本圣經(jīng)即五經(jīng),五本正典。
      但是,五經(jīng)是形式,孔子他所做的最偉大的工作是,通過挽救他們文明的圖紙和設(shè)計,他對文明的設(shè)計做了一個新的綜合、一個新的解釋,在這個新的綜合里,他給了中國人真正的國家觀念——國家的一個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絕對基礎(chǔ)。
      ----結(jié)合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從而帶來中國真正大一統(tǒng)的開創(chuàng),也確實有印證??!另外,牛人說“歐洲詞義上的宗教教導人成為一個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導一個人成為一個好公民?!边@就更符合皇家需求了!供需結(jié)合,獨尊成立!
      儒教說:“如果你是一個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br />   發(fā)展結(jié)果是,儒教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賓塞的哲學的不同——一種依然是學者的哲學,另外一種卻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眾、包括中國學者的宗教或者宗教的等價物。
      于是,牛人繼續(xù)說,“在歐洲,政治是一門科學,但在中國,從孔子時代開始,政治就是一種宗教”。
      ----因此,很多人用科學的角度和計算法,去外延或者內(nèi)抻中國的政治,失敗就是必由了!
      
      “君權(quán)神授”,牛人說要尊!
      孔子的《春秋》一書的目標是給出支配興衰——國家的春天和秋天——的真正的道德原因。
      在這本書里孔子給出了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tài)的歷史概要,回溯了整個社會和文明的錯亂頹敗狀態(tài)下的困苦和不幸,指出其真正原因在于事實上人們沒有真正的國家觀念;
      沒有他們對國家、對國家元首、對他們的統(tǒng)治者和君主的責任的真正性質(zhì)的正確觀念。
      我們要接受這個神的觀念嗎?
      牛人先引用卡萊爾的一句話。
      卡萊爾說:“國王統(tǒng)治我們的權(quán)力要么是君權(quán)神授,要么是魔鬼似的錯誤”。現(xiàn)在我請求你們,在君權(quán)神授這個主題上,回憶和思考一下卡萊爾說的這句話。
      (注意, 這個卡萊爾是托馬斯·卡萊爾(1795—1881)是蘇格蘭的散文家和歷史學家,英國19世紀著名史學家、文壇怪杰。曾任教于愛丁堡大學,牛人的碩士學位就是在他的指導下取得的。)
      之后,繼續(xù)解釋道:
      在人類社會中人的所有普通關(guān)系和行為,除了利益和恐懼的基礎(chǔ)動機之外,還有一種影響他們行為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一種高于所有利益和恐懼顧慮的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這種動機就是責任;因此在所有人類社會的這一重要關(guān)系中,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民與國家或民族的首領(lǐng)之間的關(guān)系中,也有責任這種更高尚、更高貴的動機來影響和鼓舞他們的行為。
      戰(zhàn)國時代之前是大家庭的純血緣紐帶關(guān)系,人民沒感受到需要對上負有責任!
      戰(zhàn)國時代了,那時國家已經(jīng)遠非家庭可以比擬,那時國家的公民不再是組成一個宗族或家庭的成員。因此,這就需要為國家或者民族的人民忠于國家元首——他們的統(tǒng)治者或君主。
      
      “名分大義”,牛人詮釋:
      孔子教導的哲學和道德的整個體系可以用一個詞總結(jié):君子的律法??鬃影丫拥穆煞▽懽鞒晌牟l(fā)展成為宗教——國家宗教。這種國家宗教的信仰第一條款就是名分大義——榮譽和責任的原則——它也可以稱為:榮譽的法典。
      ----忠誠契約!
      
      然后是一個截圖吧,沒必要多說
      02179
      孟子說:“孔子寫完《春秋》”,在書中他講述了他的國家信仰并揭示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那時的社會,正如今日世界,公務人員沒有榮譽感,政治上沒有道德感,它注定到了末日;當孔子寫這本書的時候,“亂臣賊子懼”。
      牛人說:沒有榮譽感的社會無法維持、不能持久。
      
      中國婦女
      什么是中國人的女性觀念?中國書寫文字表示妻子的漢字“婦”,其根本的意思就是一個婦女和一把掃帚。
      事實上,在中國,一個婦女的主要目的不是為自己而活,也不是為社會而活.
      比如“三從”:
      它們實際上指的是三種自我犧牲或“為別人而活”。也就是說,當一個婦女未嫁時,她為其父而活;嫁了之后,則為其夫而活;成了寡婦之后,則為其子而活。
      概括為:在中國,一個婦女的主要目標,就是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等于“沒有自我”。
      
      有了這些鋪墊后,牛人開始說納妾的必要性與實用性,我直接截圖!
      02216、02217
      想來,今日若倡導此觀念,那必然引發(fā)廣大利益集團的大聲贊同!哈哈哈哈!
      在牛人看來,“擁有群妾的中國達官貴人,比騎著摩托車在大街上勾搭一個無依無靠的婦女,與其調(diào)情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重又把她拋回到大街上的歐洲人相比,更少自私、更少不道德?!?br />   
      您認為牛人是辯才吧,您太小覷啦!
      再請看:
      “一個男人是否真正地愛他的妻子,真正的檢驗是,他是否渴望并試圖合理地保護她,而且不傷害她,不傷害她的感情。現(xiàn)在,如果把一個陌生女人帶進家里,這肯定會傷害到妻子,傷害到她的感情的。但在此我要說,正是我所謂
      的無私的宗教使得他的妻子免于傷害:在中國,正是婦女這一絕對的無私,使得她看見其丈夫把另一個女人帶進家庭時,又可能不感到受傷害。換句話說,正是中國婦女的這一無私,使得丈夫,允許丈夫能夠納妾而不會傷害到他的妻子。”
      -----我想,牛人應該是辯帥!
      
      歐美婚姻——是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的情人婚姻,一種只限于個體的男人與個體的女人之間的愛的婚姻。
      在中國,婚姻契約是這個女人與她的丈夫的家庭之間進行的——如果沒有家庭的同意,丈夫和妻子是任何一方都沒有權(quán)利中斷契約。
      以及關(guān)于婚典的六個儀程,尤其廟見,讓我開眼!感嘆自己中國文化的孤陋!
      
      真正或真實的中國女人
      是貞潔的,是羞澀靦腆而有廉恥的,是輕松快活而迷人、殷勤有禮而優(yōu)雅的。只有具備了這三個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國的女性觀念——才配稱作真正的“中國婦女”。
      -----這個指標,要哪個磅秤約呢?
      
      中國語言:
      所有想學中文的外國人都說中文是一種很難的語言。
      漢語口語是一種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語言;事實上它是小孩的語言。我們都知道歐洲小孩學習漢語口語是如此的容易。
      -----我曾經(jīng)就和一個法國核電工程師在北京讀幼兒園的女兒交流過2天,確實京片都溜!
      
      那書面語呢?
      牛人說----正確的分類應該是這樣:簡單欠修辭的漢語;通行的漢語;高度優(yōu)雅的漢語三類。如果你喜歡用拉丁文,那可稱為:一般或商用漢語;低級古典漢語;高級古典漢語。
      是一種很難的語言嗎?我的答案同樣也是:既是又不是。
      
      中文很難學不是因為它是很復雜,而在于它很深奧難懂。漢語是很難學的,因為這是一種用簡單的語句來表達深邃感情的語言。這就是中國語言很難學的秘密。
      -----說得,好!
      
      漢語是一
      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化語言。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古典文學中,即使是散文中一封簡單的信讀起來就像是一首詩。為了理解書面漢語,特別是我所說的高度優(yōu)雅的漢語,你必須擁有豐富的天資:你的心靈和大腦,心靈與智力得到同等發(fā)展。
      書面漢語僅僅是那些接受教育,有教養(yǎng)的人所使用的。然而,真正的教育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如希臘諺語所言:“美好的東西總是很難的。”
      
      
      
      約翰·史密斯在中國
      這個史密斯,泛指英國人,因此有“史密斯們”一詞。
      英國影片《白領(lǐng)流氓 The Rise & Fall of a White Collar Hooligan (2012) 》當法國警察詢問罪犯ATM盜刷的克隆信用卡,何處而來,這位英國罪犯回答,是一個中等個白人在倫敦賣給他的,那人叫 John.Smith
      
      
      假設(shè)的對話錄很有趣的一點,似乎目前很多歐美人依然這類思維:
      11.——上帝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四億中國人?
      為了英國發(fā)展貿(mào)易。
      
      
      
      一個大漢學家
      “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
      這里評論一個所謂漢學家翟理士博士(Dr. Lionel Giles),英國人,大英博物館東方部主任,即管理敦煌寫經(jīng)者。
      結(jié)論是:這是個傻瓜,不是漢學家!
      
      
      讀到這里,感覺,當時牛人其實真不少,而后世出類拔萃的魯迅等,其實都是傳統(tǒng)筆桿的一種而已!
      
      
      
      之后,還有很多篇牛人的雜記、評論和嘲諷!
      就不再一一記敘了!
      
      其他雜感精辟語句:
      1、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很容易把自己想象得比巨人更偉大。
      2、《南華經(jīng)》被公認為中國民族文學中最為完美的作品之一。自從公元前二世紀該書誕生以來,這本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幾乎不亞于儒家及其學說。
     ?。ㄔ摃久肚f子》,是道家經(jīng)文,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xiàn)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jīng)》,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
      tu--8
      
      3、一個德國作家曾言:“歐洲文明的基礎(chǔ)是希臘、羅馬和巴勒斯坦文明,印度人、歐洲人和波斯人都屬于雅利安人種,因此從種族上說,他們是親戚關(guān)系。
      中世紀,歐洲文明的發(fā)展受到同阿拉伯人交往的影響。甚至直到今天,這種影響仍然存在?!?br />   但中國文明的起源、發(fā)展,以及存在的基礎(chǔ),同歐洲文化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
      
      
      4、北宋時期(960-1127年)的著名詩人蘇東坡(1039-1112年,他名叫蘇軾)的弟弟蘇轍,曾經(jīng)講過一個鄉(xiāng)愚初次進城的故事。故事里說,當那個鄉(xiāng)愚見到一匹騾子的時候,硬說他看到了一頭母牛。城里人說他弄錯了,并告訴他眼前的牲口是騾子而不是母牛,那個鄉(xiāng)愚卻反駁說;“我父親說它是一頭母牛,你們怎么敢說它是騾子呢?”
      因此,如果基督教傳教士告知中國的文人學士們,道德、宗教以及文明的絕對標準是基督教標準,或者,當中國文人學士也以儒教標準作為衡量一切價值的絕對標準并將之告知傳教士們時,他們的所做所為就與那個鄉(xiāng)愚一樣了。
      
      
      5、袁世凱,正如辜鴻銘先生在他的書中所說的,是中國群氓的化身,他在第一次維新運動(9)時就悍然出賣了同黨。現(xiàn)在,群氓的代言人掌權(quán)了,手握重兵的袁世凱,自然成為共和國總統(tǒng)“最為合適的人選”。
      但我認為,他的統(tǒng)治將不會長久。
      ----本章節(jié)對于袁世凱那個共和國將不得善終做了面子、里子的徹底扒光!
      
      6、位于帝國首都的翰林院是中國的牛津,整個帝國的知識分子精英都在那里,此地因而堪稱知識精英薈萃的寶地。
      
      7、中國階層的劃分:
      馬修·阿諾德先生曾將英國國民劃分成三大階層——野蠻人、中產(chǎn)階級和民眾。
      同樣,中國人也可以依照這種劃分法分為三類:
      野蠻人或曰“蠻族”,是滿洲人——大清江山定鼎后,他們(旗人)生來就是貴族了,這是基本的事實;
      中產(chǎn)階級則是飽讀詩書的儒生階層,文人學士就是從這個階層中產(chǎn)生的;
      民眾則是中下層市民和勞工們。
      在民眾階層中,從中派生出的富裕商人和買辦們憑借其勤勞與鉆營的本領(lǐng),也有可能躋身貴族之列。
      ----所以,中國長期不重商,有其深厚階層背景!
      按照當世而言,中國惟一的軍事部族的后裔---紅色后代為貴族天成;大批現(xiàn)今的官吏階層為中產(chǎn);民眾依然未變,從這個群體誕生的富人,以前被壓制,現(xiàn)在被收割!
      只有極少數(shù),通過搖身為前述二個階層的代理人或者買辦,才能憑借其勤勞與鉆營的本領(lǐng),或可能躋身二大階層,而要踏入貴族之列,真正鮮見。
      
      
      8、中國改良的出路---請看:
      中國社會如果想實現(xiàn)健康、正常的運轉(zhuǎn),必須首先依靠民眾或勞工階層的勤勞力量去生產(chǎn)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保證整個社會物質(zhì)的充裕和人民生活的康樂;
      其次,還必須依靠中國儒生的知識能力去教化民眾,管理并正確使用他們身上所具備的勤勞力量,并適當?shù)毓R成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須依靠滿洲貴族的高貴品格來指導民眾,將他們的勤勞力量引導到一個高尚目的之上。
      ----和諧社會、三個代表、中國夢,不是都皆出于此根本?百年來,一塵為變!一塵,而非一成。若一成,就=10%,簡直巨大無比,因此為“一塵”。
      
      9、關(guān)于GDP的無效
      如果說某個國家或地區(qū)人民的品德達到一定的高度,他們除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之外別無所求,就不再會把民眾的生產(chǎn)力量浪費在修建這些東西上面了——他們絕不會去建造龐大、丑陋的樓宇,也不會去修筑冗長、無用的公路。
      總之,一旦某個國家或地區(qū)人民的生產(chǎn)力量得到一高尚目的的引導而不至于被浪費掉,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qū)就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富裕之邦了——它不是因為有足夠多的財物或擁有龐大、丑陋的樓宇而稱富,而是因人民身體健康、心靈優(yōu)美而稱富。
      ----這里說了,國人民眾自古都是勤勞的,且任勞任怨(想想改革開放的紅利來自于那數(shù)億的所謂民工,就清楚了)。中產(chǎn)階級的儒生或者知識份子、官吏,應該做的是引導高尚品格,鼓舞、鼓勵這種民眾自我犧牲、努力勤奮的精神!
      而作為高屋建瓴的貴族、紅色階層,他們的責任是激發(fā)第二階層正能量,壓抑本階層中那種“一味追求宏大、豪奢,整日想著去跟某炫耀的心理要求”,認真豎立紅色之高尚氣節(jié)與高貴品格;最后是不浪費、愛惜民眾的勤勞,灌輸積極于此群,引導高尚于人流!
      
      細說,大概可以是:
      從紅色一族中挑選、打擊一些驕奢個例,積極倡導和豎立一些本階層“高尚氣節(jié)與高貴品格”的形象事跡;
      從而為第二階層定下基調(diào)與行為框框,同時大力褒獎此階層的符合第一階層需求之個體,逐漸形成正能量;
      至于民眾,他們天生勤勞,給予一些必要氣候后,自當更努力奮斗,則其高尚者提升至第二階層(公考、破格、舉薦等渠道可以多管,以求引入一批新人上臺階),多重舉措后,民眾生活有目標,富足有志趣(人民以身體健康、心靈優(yōu)美而被稱“富”),當安!
      
      
      
      10、慈禧=國母,她不僅是一位像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那樣的偉大貴婦或曰女主,她甚至還稱得上是一位高貴而“不同尋常”的女性。
      這種詮釋,我個人是第一次聽見描述。原因是,對于慈禧,教科書教育是---描黑!當然,這里是白描嗎?也未必!
      
      
      11、“愛國主義是惡棍的最后避難所”這句約翰遜博士(SamuelJohnson,1709-1784,他是英國有名的詩人、散文家、文評家和語言學家。)
      ----哈哈哈哈哈!
      
      
      12、要在中國搞全盤西化,原來“庚子年,維新運動,康有為”----那個時候就叫囂了!
      
      
      13、下面這段,說得太好了,也說明讀書所以然,思考所以然!
      如果缺乏智能方面的修養(yǎng),你就無法有思想,也無法了解思想。進一步說,若沒有深厚的智能修養(yǎng),你就不能有正確的思想,而沒有思想,便無法對現(xiàn)實作出說明。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只能看見事物的外表,卻無法見到事物的內(nèi)涵,見到那物質(zhì)客體的內(nèi)在道德特質(zhì)或精神價值。
      簡而言之,沒有思想,人們無法說明和了解現(xiàn)實的內(nèi)涵,而沒有正確的思想,人們便無法得知現(xiàn)實真正的內(nèi)涵——那種現(xiàn)實內(nèi)在的道德特質(zhì)或精神價值。
      
      
      
      14、對于滿清入關(guān),辜鴻銘是這樣描述的,非常有趣??!
      跟英國貴族一樣,滿洲貴族最初是個軍事部族。明朝末年,中國復興時代偉大的愛國皇帝——我指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后人經(jīng)過苦戰(zhàn),終于將蒙古游牧民族趕出中國,恢復了尚武精神和高貴品質(zhì),即古代中國的豪俠之風——后來,大約三百年前,中國的統(tǒng)治階級又一次退化了,喪失了其高貴品質(zhì),無法保衛(wèi)中國文明。當時,未退化的中國人,只有生活在白雪覆蓋的深山中的那些女真部族——他們最初僅有二十八甲
      ——因此,他們不得不進入中國本土,來指導和協(xié)助中國統(tǒng)治階級,照管好中國人民的道德生活及其物質(zhì)福利,并保衛(wèi)中國文明。簡而言之,中國現(xiàn)有的滿洲貴族,最初是一個軍事部族,后來成為了整個國家的核心和潛移默化的內(nèi)在力量,它激勵、改善并形成了中國的新統(tǒng)治階級。
      
      15、端王及其義和團員用來抵御現(xiàn)代歐洲物質(zhì)實利主義文明到來的方法是怎樣一種方法?
      假設(shè)在上海地區(qū)有一個納稅人,他誠心誠意地相信上海租界運行的有軌,電車對于上海人民來說不僅是一種討厭的東西,而且是一種很壞的、不道德的、傷風敗俗、導致混亂的設(shè)施。懷著這種念頭,他首先可以以一個納稅人的名義,抗議在上海街道上鋪設(shè)有軌電車道。如果抗議無效,他可以孤身一人或邀上幾個志同道合者站到馬路中央,逼迫有軌電車司機要么停車,要么從他或他們身上碾過去。
      如果電車司機拒絕停車,他就用拳頭和血肉之軀去與電車對抗,這時候,如果沒有警察和市政人員來干預,愚蠢的納稅人就會粉身碎骨,而上海的電車道也仍將原封不動。
      
      因此,中國人抵抗歐洲物質(zhì)文明,采取單純撞擊,是不行的,出路何在?
      上海的那位納稅人,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阻止電車的運行。他自己或邀一些朋友,在上海合伙創(chuàng)辦一個對立的電車公司。從財政方面或其他方面設(shè)法搞垮這家電車公司,終使其無法存在,無法開業(yè)。到這個地步,人們能夠想象出上海將會是一幅什么景象。
      
      
      16、附錄中關(guān)于慈禧在頤和園的一些描述,確實聞所未聞,或者說自己很孤陋寡聞!
      
      
      最后,這位牛人就是 辜鴻銘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何許人也?
      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不愧是“清末怪杰”,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為數(shù)稀少的一位博學漢學中國傳統(tǒng)的同時,又精通西方語言與文化的學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馬來文等9種語言,通曉文學、儒學、法學、工學與土木等文、理各科。
      他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并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等書,向西方人倡揚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辜鴻銘也是一個“狂徒”。
      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
      面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為中華傳統(tǒng)之斷落而憂患,為炎黃文明之涂炭而憂患,他在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
      辜鴻銘狂放的姿態(tài),有人說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 正是辜鴻銘這種狂放的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無比自豪的態(tài)度,使他寫下了《中國人的精神》這本從頭到尾都在褒揚中國人的書。
      《中國人的精神》,這是辜鴻銘向西方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作。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37532-1-1.html
  •      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是意圖向西方人宣揚中國人的良民精神以及說明儒家作為“類似宗教”對統(tǒng)治者的種種好處。在那個國家積弱的時代,先生的精神和勇氣實在是令人敬佩,從西方歸來的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易令我等晚輩汗顏。
       文章的整體構(gòu)架非常具有邏輯性,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但是在很多關(guān)鍵的推理過程中邏輯不甚嚴密,舉證不夠有說服力,且行文略顯啰嗦(或許是西人對中國的不了解,因此需要多次強調(diào),這點可以理解)。作為一個理工科的青年,老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給我的印象是作者人文哲學方面見識極廣,但是敘事論證過程邏輯有些牽強,有詭辯的形式在里面。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先生的《中國學》這篇文章,先生揪出來很多所謂的著名“漢學家”,然后用自己渾厚的中西文化功底挨個批點,有理有據(jù),讓人大快人心!我想,外國學者對中國的介紹或者描述是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給我們來來一些新的關(guān)于本族文化的思考角度。但是我們必須用極為嚴肅謹慎的態(tài)度來觀察“漢學家”們的言論或者書籍,畢竟這是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我們會切身感受到我們自己的文化,因此我們要有這種對本族文化理解的這種自信。若一味接受所謂的“著名漢學家”們的論斷,那就太沒腦子了,我想這是先生的這篇《中國學》的意義所在。
       老先生在附錄中的那篇《烏合之眾崇拜教或戰(zhàn)爭及其出路》中提到的所謂的《忠誠大憲章》體現(xiàn)了先生對群體意識的不夠了解,或者缺乏對社會底層群眾的認識。這種讓群眾賦予政府以無限大權(quán)利并且不得有任何異議的大憲章,是在正常社會中不可能存在的,除非在極度高壓的社會(比如希特勒時的德國,以及WG時期的中國)才有可能出現(xiàn)。如果讓我選擇,我寧愿選擇與外斗也不愿意文革式的內(nèi)斗。老先生似乎對群眾心理認識有所偏差(可能是當代的群眾比較麻木無反抗精神),或許是一直接觸的是精英階層的緣故。這正是很多人常犯的一種錯誤,誤以為中國人就是那些掌握話語權(quán)的中高層階級,而不知道其實有更多的無產(chǎn)階級社會底層群眾的存在,而且他們才是整個社會的主要力量。共產(chǎn)D單正是依靠這股社會底層的力量才會擊敗代表精英階層的國民黨政府。惜乎現(xiàn)在依然還有很多人向往民國時期的“自由民主”的時光,殊不知大多人在民國時期連生存都困難,更別提自由民主了。那時的“自由民主”不是是上層社會極少數(shù)精英的自由民主的表象罷了。那些現(xiàn)在向往民國自由民主社會的人向往的并不是那個社會,只是希望自己成為那個社會的上流貴族精英而已!這和現(xiàn)代逐名求利的人沒有差別,只不過多了一塊“自由民主”的遮羞布罷了!
  •     首先,大師的英文水平不敢恭維,總是重復前面說過的話,難道不修改自己的文章嗎?這種低級的缺點遍地都是,在任何一個寫作課上最多也就是個B+而已。 以前讀錢鐘書和林語堂的英文還是很佩服的,辜大師的英文與那兩位差遠了,但名氣似乎倒在那兩位之上,what a hype! !
      
      其次,文章幾乎沒有說理論證,只是作者自己一廂情愿的觀點,opinion, that is,的羅列。分析根本沒有說服力,作為中國人我都看不下去前面說的什么這個國家的人不夠deep,那個國家不夠broad之類,至少舉個例子也行啊??紤]到辜大師從小在英國長大,更加懷疑他對中國人和中國精神的認識了。
  •     知天命,懂責任,持忠誠,發(fā)孝心,修己身。
      人能提高道德律的標準,男女之間的愛,孕育了君子之法。
      如果你像一個孝子和良民那樣生活,你就擁有了信仰
      
      何為孝,色難!
      
      宗教真正的價值,傳達其靈感或情感
      
  •      在導師的課堂上知道了中國有這樣牛逼天才的人物,絕對的大才子。
       看完這書,我又有點被略洗腦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很要命:我從一個女權(quán)主義鼓吹者,現(xiàn)在竟有些動搖了?;叵胛疫@些年我對女性的態(tài)度,還是不免感慨和唏噓。
       大學之前,我對女性充滿了尊重,甚至敬仰,因為我身邊的女性大多認真,身邊的女同學都美好。哪怕有些女生有些不良事跡,但是一方面我不去相信,另一方面看到她們?nèi)跞醯淖藨B(tài),我就會給她們找一些借口。這個時期我仿佛看盡了女性的所有優(yōu)點,就如辜先生所言,溫順美好。
       慢慢的,我在各種信息途徑中漸漸客觀了解了兩性,我發(fā)現(xiàn)無論女性或是男性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點,比如男性大多沖動好色尋歡,女性大多妥協(xié)不夠勇敢和堅定,當然我說的是本能性的,更多的是一種天生氣質(zhì)。
       辜先生提出一種令我無語的男權(quán)思想,而且我都不知道怎么反駁了。他的大概意思是,妻子只有以丈夫為中心才會有一種靈魂似的歸屬,而且他把這種感覺放大到了一種宗教或者精神的層次。而丈夫則忠誠于家庭與國家。這樣女性和男性都找到了歸屬和信仰,誰也沒有更低下或者吃虧。兩者只是存在一種分工,找到適合自己的信仰方式。于是家庭和睦,舉國安寧。相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只信仰自己而最終崩塌的現(xiàn)象,我忽然間覺得古代的婚姻也沒有我以前想得那么悲催,那種沒有自我和自由的束縛,相反我看到了一種對生活敬畏的姿態(tài),一種忍讓,而非妥協(xié),一種犧牲就是最大的幸福的詮釋。
       于是另一個問題便來臨了,人需要多大程度上的自由意志以得到幸福?(這里我有必要強調(diào)和擺明我的立場,我是以可持續(xù)的幸福來衡量事物的價值的。)我看到蠻多咋子科學的折磨下沒有靈魂和心靈的學者,當然我也遇到過心靈充實安寧的科學家,遇到過沒有知識的麻木的靈魂,也遇到過有些接近迷信的幸福宗教人士。或許!在更大的層次看,(或者假如說有高智商的外星人看來)我們有些人的所謂的信仰其實和迷信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那么好吧,問題就是多少程度的迷信或者信仰對人類的幸福感是有幫助的?面對不可知的世界,我們需要多少清醒?然后回到本文就是女人需要多少清醒?毫無夸張的說,如果我的愛人以后不會拋棄我,我就很愿意把她作為一種信仰;或者當我想清楚我和她永遠要在一起之后,她愿意把我當她的信仰,我一樣很愿意。到目前為止,我對弗洛姆中偏“理性”的《愛的藝術(shù)》中的觀點越來越持懷疑態(tài)度,我不覺得人在愛中是完全清醒并且有非常獨立的自我的。真正的愛應該是無我的,對的,你會說這很危險!我也這樣覺得,非常危險。所以現(xiàn)代人一般是不會冒這種風險去愛的。現(xiàn)代人為了保護自己一般都把自我圈起來,屏蔽起來,遠離愛。當然我覺得這種現(xiàn)象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社會文化的問題,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悲哀。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可以算是一個反工業(yè)化甚至反科學的屌絲的原因之一。工業(yè)化和科學把人越來越獨立起來,愛越來越趨于理性和量化,而這確實越來越遠離愛了。
       中午和一個朋友還討論到了男性和女性在情感上的有沒有差異?她說沒有差異,或許是證實不了大腦或者染色體上的差異吧。她的意思是之所以我們表現(xiàn)得有差異是因為社會后天的文化導向所致。我也不清楚有沒有差異,有差異的話是不是有顯著性,不過反正我現(xiàn)在越來越肆無忌憚地去嘗試表達各種多面的自己,我想怎么舒服怎么來大概是不會有錯的,當然要在一定安全的情況下。
       反正我最想做的就是客觀了解兩性,然后具體到個體就是客觀了解你,ta和我。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在去一起面對問題,如果我更適合做家務,我肯定不會排斥。我還期盼著學好多菜,不過我被包養(yǎng)的美夢我就不做了( ⊙o⊙ )。
      
  •     一提起辜鴻銘,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拖在身后的小辮子、以及一個茶壺配N個茶碗的一夫多妻理論,而他對中國人性的研究和這些研究對中國當下有哪些借鑒意義恐怕就很少有人理會了。德國萊比錫大學已經(jīng)把他的著作定為必讀書,我們卻依然習慣把他歸到落后一方,來與同時代那些先進人物做對比,這是為什么呢?我想還要從他所處的歷史時期,所經(jīng)歷的那場革命說起。
      
       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幾乎是不可逆轉(zhuǎn)地走上革命之路,革命是激情的,人處在激情中,頭腦是熱的,選擇也是單向的求新求變,于是溫和的懷舊派、認真研究傳統(tǒng)文化的學術(shù)派,只要沾上“舊”和“傳統(tǒng)”的,統(tǒng)統(tǒng)成了非主流,一代大師辜鴻銘就是因逆 “革命潮流”而被無情地拍在歷史的沙灘上了。
      
       可是,隨著革命浪潮的退去,經(jīng)歷一兩百年的洗刷之后,國人再回望那片歷史的沙灘時,會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粒兒金沙,那就是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
      
       如柏楊《丑陋的中國人》般總結(jié)中國人人性的書籍很多,但在這些書里作者們只是大量呈現(xiàn)現(xiàn)象;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呈現(xiàn)的卻是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以及這些本質(zhì)會給中國甚至世界帶來什么。
      
       中國人最大的特質(zhì)是什么?辜鴻銘說:真正的中國人從不野蠻、不殘忍、也不兇惡,借用一個應用于動物的術(shù)語,真正的中國人是被馴化了的動物。一個真正的舊式中國人很少令人厭惡,甚至最低等的階層也是如此。中國式的人性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他的溫順,溫順到無以言表的程度。這種溫順是兩種品質(zhì)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即同情心和智慧。而智慧不是來源于本能,也不是來自推理,而是來自同情心,來自一種愛和依戀的感覺。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居住時間越長,對中國人的喜愛就會與日俱增,在中國人身上有種無法形容的東西,不管他們多么缺乏清潔的習慣和文雅的舉止,不管他們心靈和性格上有多少缺點,他們依然比其他任何民族更能贏得外國人的喜愛。這種無法形容的東西,就是他的溫順。
      
       辜鴻銘特意舉一個他外國朋友的例子來說明:我在海關(guān)的一個蘇格蘭朋友告訴我,他曾經(jīng)有一個中國仆人,是個徹頭徹尾的流氓,他撒謊、敲詐,總是賭博,但是當我的朋友在一個偏遠的港口患了傷寒病倒了,身邊沒有一個外國朋友照顧他時,正是這個糟糕的流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連他親密的朋友和親屬都做不到。
      
       也正是這種溫順品質(zhì),使得國人即使在面對強權(quán)、壓迫到無法生存的時候,也不輕易攻擊他人和社會。
      
       辜鴻銘在總結(jié)中國人的生活狀態(tài)后說:中國人過著一種精神生活,孩童般的生活,對抽象科學沒有興趣,因為精神和情感并不作用于這些領(lǐng)域。這讓我產(chǎn)生了一個聯(lián)想:如同一個智慧老人(如孔子等)設(shè)計了一個游戲,兒童們(傳統(tǒng)中國人)在其中“樂此不疲”,可局外人(西方人)只看到了表面的“喧囂、吵鬧和不公平”,卻很難能夠體會到身在其中人的簡單和快樂。這個游戲一旦被打破、游戲中的人一旦被提醒,游戲就再也無法繼續(xù)下去,要想再有這樣一個如此穩(wěn)定的游戲,可能需要下一個智慧老人的出現(xiàn)。
      
       可惜的是,我們現(xiàn)在就正處在游戲有點玩不下去了的狀態(tài)。
      
       辜鴻銘認為真正的中國人,是無價的文明財富,因為他是一個不需要社會付出多少代價就能遵守秩序的人。因此,他只需要一個小成本的政府即可安居樂業(yè)。對于世界人民來說,他不會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不會擁兵自重。
      
       但是,辜鴻銘預言:如果歐洲人和美國人成功地毀滅了真正的“中國人”,毀滅了中國式的人性,成功地把中國人變成需要軍人保持秩序的歐洲人或者美國人,那么確定無疑的是,他們會使世界的軍國主義負擔增加,而這種負擔的增加,會成為文明和人性的一個威脅。這個預言似乎逐漸地在被歷史所驗證。
      
       《中國人的精神》是先用“顯微鏡”解剖當時的人性成因及本質(zhì),又用“望遠鏡”對未來做了遠景分析。只有認清國民性的本質(zhì),才能真正理解中國在建立一個全新的、仿西方的社會秩序時為什么會遇到這么多問題和阻力,而不能一味地歸咎于管理者和體制。這本書對于認清我們自己和社會,對于怎樣建立起一個符合中國國民性的社會新秩序都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
  •     這本書,如果有興趣一定要看英文版,我是沒有耐心,所以先看的中文版,然后簡單瀏覽了英文版??催@本書,不用看介紹,也能體會到作者是一個絕頂聰明、才智卓絕的學者,如果稍微有點了解,就知道辜鴻銘是個多么學士淵博的老頑童。林語堂說“他是個怪物,但不令人討厭,因為他是具備一流才智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見識和深度”,“他挑戰(zhàn)性的觀念、目空一切的性格,那種令人想起馬修·阿諾德的泰然自若,有條理地展示他的觀念和重復申說某些話的風格,再加上托馬斯·卡萊爾的戲劇性的大言,以及海涅的雋秀”,“像是料理中國人文主義大餐前的一杯紅葡萄酒”(《從異教徒到基督徒》)??催@本書不得不承認自己極端的才疏學淺,辜老先生對中國人、中國婦女和中國語言的闡釋很精辟,也很到位,但是關(guān)于納妾等的辯護還是讓人想笑。
      書里關(guān)于中國的儒學做了很詳細的闡釋,我很同意儒學為何不是宗教而在中國卻能體現(xiàn)宗教的解釋。我也不否認,儒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盡管其中有些封建思想學不得,但大部分教一個人名分大義的內(nèi)容都需要中國人好好研究。只是,對于現(xiàn)代中國,連大學里都沒有語文課的現(xiàn)象,連我這種還是在歷史書中背下來四書五經(jīng)為何卻全然不知內(nèi)容為何的研究生,我想辜老先生如果知道了,會被氣活的吧!雖然我看過《儒家文明》,但知道的也僅限于中學背過的幾句《論語》以及孟子的文章。當然,我也反問自己,大學這幾年我都做什么了,連這么經(jīng)典的書都不看,連中國自己的文化都不學?
      我想,認識到不足總是好的,作為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的文化有最起碼的了解才行。
  •     
      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清末怪才”。
      一生精通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一個怪杰,號稱清朝最后一根辮子,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大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
      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他,睿智,博學,高傲,愛國,自尊,狂放,偏執(zhí),能言善辯,機智,幽默。
      當西方人說:“煤油燈不如電燈和汽燈明亮?!?br />   辜鴻銘反駁道“我們東方人,講求明心見性,東方人心明,油燈自亮。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專門看重表面工夫?!?br />   也很喜歡他對中國人所具備優(yōu)秀的精神特質(zhì)的闡述,深沉deep、博大broad、純樸simple、靈敏delicacy。
  •     以前只是影影綽綽的知道辜鴻銘是清末的一個“怪才”,是有名的鐵桿“?;逝伞?;便想當然的以為他不過是個腐朽的封建遺老,能背點四書五經(jīng),吟那么一首兩首的風月詩詞;歷史的洪流把他拋棄,將他所有的言論都擦個干干凈凈,也應當不會有任何遺憾處。讀了他的《中國人的精神》,才意識到自己是何等的莽撞和淺薄無知。
      
      當然并不是要認同他的早就脫離潮流的主張--在當今世界,應該沒有人會把‘君權(quán)神授’的皇帝制度當作嚴肅的政治制度之備選。但他對于中國儒家文化的洞見確實是發(fā)人深省的;而即便是他的?;剩绻屑毾雭?,也有他的深具邏輯的道理,并不全然是既得利益者維護自己權(quán)益的不真誠的主張。
      
      中國社會從來不是宗教社會,中國人也從來沒有像西方基督教那樣大規(guī)模的組織嚴密的宗教信仰,這一點實際上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一個人,知道他生下來就是要死的,那么,如果不給他一點存活的意義,賦予他的生活一定的實在感和永恒感,這樣的生活就將是一件虛無的讓人恐懼的事情。宗教是件便利的工具,通過人格化的神的存在,解決了死后的難題:今生在此,為的是敬好上帝,以待死后進入天國,永享那里的美好。但在中國的文化里,盡管也有多神的存在,但并不特別嚴肅的認定來世的價值。相反的,我們有比較獨特的祖先崇拜的習俗,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信仰。儒家的傳統(tǒng)事實上是用了一種頗為符合進化論的解說來解決人生意義的問題:我們崇拜祖先,他們是我們的來源;我們重視子女后代,他們是我們的歸宿--祖先、我們、后代,現(xiàn)世的我們在中間,串起了這整個的過程,使得我們生活的意義存在于使這個鏈條無窮無盡的延續(xù)下去上。即便我們死了,我們知道我們熟悉的一切都還在我們的后代身上延續(xù)下去,這樣也就能死的心安了。所以,按照辜鴻銘的說法,儒學(或稱儒教)大致的是介于柏拉圖式的哲學和真正的宗教之間。柏拉圖的哲學是學者的學問,不能推之到大眾;宗教則需要人格化的神來滿足大眾的需要。儒教不需要額外的假設(shè)便有效的解決了人存活意義的難題,算是中國人高明的創(chuàng)造。
      
      這樣的儒教使得我們不鼓勵變化,崇古,尊老愛幼,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更大的鏈條。社會的基本存在單位不是個人,而是家庭和宗族。與之相反的,西方人的救贖要靠自己在上帝前的表現(xiàn),與自己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本質(zhì)的關(guān)聯(lián),所以西方的社會要由單個的人作為其基本單位。如果進而推廣之,這應當是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思想的來源,而這些價值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中是不可想象的。
      
      這樣以來,中國與西方在社會組織形態(tài)上的不同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儒教所教給的,是一套完整的社會規(guī)范,“仁義禮智信”構(gòu)成了儒教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強調(diào)的是個人在社會中應當處于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情,強調(diào)應當對社會對他人所承擔的責任;與之相對應,個人主義的西方則發(fā)展了自由權(quán)利民主這些基本價值觀,只要不影響他人,個人有權(quán)利有自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因為每個人都有如此的權(quán)利自由,則民主協(xié)商成為社會組織的必須。按照辜鴻銘的說法,儒教所傳授的,是“做好公民的律法”,而基督教所要求的,是“做好人的律法”--當然,這里對“公民”的理解可能與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并不相同,大致的是“社會中的人”的意思吧。
      
      很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辜鴻銘由此推斷出儒教文化的優(yōu)點,提出當時處在戰(zhàn)爭中的歐洲各國應當來學習中華文明。這個建議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似乎是有些武斷,甚至是荒謬,但如果仔細想來,有讓人思考的地方。盡管現(xiàn)在大多認定自由、權(quán)利、民主這些可以算作是普世的價值觀,但在一百年前,決絕的這樣認為還是需要些勇氣的。事實上,那個時候的歐洲,處于極端個人化的經(jīng)濟、政治等行為所帶來的種種丑惡當中;盡管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目共睹,但貧富分化、道德惡化、戰(zhàn)爭等等的丑惡讓人懷疑以個人主義為基礎(chǔ)的資本主義的正當性。反推中國,雖然貧弱,但道德上并不比千年以前差多少。這樣說來,學貫中西并非思想狹隘的辜鴻銘認定儒教文化反而優(yōu)勝,也并不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事實上,如果不是以自由權(quán)利民主這些外來的價值觀為基礎(chǔ),而只是考慮以何樣的文化可以維持一個道德上更加正義的社會,辜鴻銘所謂的“崇尚忠誠”的儒教文化倒真的應當是他眼光中的唯一之選。
      
      另外辜鴻銘也談及了對中國婦女的看法。他是支持“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當然,這是個很大的靶子,讓他的論述放到現(xiàn)在的話就沒法看。不過應當注意的是這個主張背后的邏輯。他認為,妻子當完全效忠他的丈夫,這是她在社會上的責任;而同時,社會并不那么簡單的男尊女卑,作為男人,也需要承擔他對于宗族對于皇帝的義務。是男女雙方都對自己應盡的義務做良好的承擔,社會才會完美的運行好。
      
      如果我們把整個社會的運行良好作為第一重要的目標,那么儒教實際上是為了這個目標為每個人設(shè)計了一套復雜的行為規(guī)范。而西方文明則是以簡單的個人的權(quán)利和自由為基礎(chǔ),并不對這個運行做特別的設(shè)計?,F(xiàn)在的這個世界似乎是表明了,人類有目的的設(shè)計似乎并不特別有效,反而是放任一些的有了更好的結(jié)果。
      
      辜鴻銘死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我不知道如果他活到現(xiàn)在,他對中國人的看法是否會有改變。但就算不變化,也許并不需要太過吃驚。文化和社會究竟是個非常復雜的東西,很多時候很難看出其中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我們現(xiàn)在認為普世真理的一些東西,放到一兩百年前可能就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也總存在著很大的可能,我們現(xiàn)在覺得完全正確的東西,也許會被一兩百年后的人嘲笑。慎重一點謙虛一點才會讓人稍微心安一點吧。
      
  •      辜鴻銘可謂是中國文化界的奇葩。他從10歲起就求學西洋,通曉九國語言,熟讀西方文學著作,學貫中西。然而在那個全民革命,靠“西藥“解救中國的20世紀初,他卻是難得的中國文化的堅持擁護者。他更是致力于在西方宣傳東方文化,將中國文化譽為將歐洲文明從毀滅中拯救出來的良藥。
       初讀《中國人的精神》,難免會為將靈魂和智慧完美結(jié)合的中國人的精神感到自豪。中華文明經(jīng)過幾千年累計下來的是以宗族社會核心機構(gòu),儒家思想為支撐的和諧社會,通過“義”與“禮”等國家宗教道德準則(而非西方的某些社會道德準則)約束國民行為,使得家庭、社會和公民秩序乃至中國整個國家的穩(wěn)固。根據(jù)辜鴻銘先生的闡述,祖先信仰和宗族社會的完善代替宗教給予民眾安全感和永恒感。同時,儒學在私塾中的傳播替代宗教機構(gòu),傳授民眾一系列的道德標準,教人明辨是非、成為好人。中華文明擁有足夠替代西方宗教,并且比西方宗教更加普世的社會結(jié)構(gòu),因此中國并不需要宗教信仰。辜先生的論述足以讓人信服。即使如此,那為何當下我們總是聽到如“中國人缺乏信仰!”這般的指責呢?
       歸根究底,這還是因為在傳統(tǒng)社會中支撐著中國人儒家信仰的機構(gòu)在現(xiàn)代化(modernization)的過程中逐漸衰弱。宗族這一中國獨創(chuàng)的社會機構(gòu)在當今中國的許多地方,例如許多一線城市,早已不復存在。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模式)作為最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產(chǎn)力的家庭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成為中國許多現(xiàn)代化城市的標志。大多數(shù)中國人也不再祭祀祖先。在另一方面,中國的學校也不再以傳播儒家思想為己任??茖W和洋文占據(jù)了義務制教育的大半邊江山。這些變化直接導致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國家宗教的奔潰。除此以外,中國人還需要面對西方現(xiàn)代思想,甚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沖擊。
       當代中國最大的悲哀是中國人無法為自己找到一個定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兼具資本開放的三不像社會體制中,中國人很難認清中國人該有什么樣的精神。你要是宣揚儒學,你就是封建主義思想;你要是宣揚資本主義,你就是崇洋媚外不切實際;你要是宣揚共產(chǎn)主義,你就是不夠改革開放。無奈之下,迷茫之中,中國人除了金錢,除了強權(quán),又該相信什么的?于是民眾紛紛向錢看齊,向物質(zhì)看齊。好像人生的意義就是讀好書,轉(zhuǎn)好錢,買房買車買名牌。你要不能賺點錢,你就是失敗者。這難道不就是辜先生曾批評西方的群氓主義嗎?難道這就是中國的崛起之路嗎?
       辜鴻銘是一個矛盾體,他即是中國通曉西方文化的第一人,卻又是一個極端保守派人士。他自身即映射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他的保守主義讓許多認對他不置可否,但在中國人的精神逐漸消失的當下,有必要重讀辜先生的著作,重新思考如何調(diào)節(ji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化的現(xiàn)代社會之間的沖突。
       辜鴻銘在北大任職演講時曾說道:"我的辮子長在腦袋后面,笑我的人,辮子,長在心里面。老夫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諸君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你的心中是否還有無形的辮子呢?
      
      
  •     傻瓜們沖進了那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讀完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和《清流傳》之后,不說是百感交集,至少也是五味雜陳。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然而,以我疏淺的才學,委實不知從何談起。只能信馬由韁,筆隨心至了。正如辜氏引用亞歷山大?蒲柏的詩自嘲道:傻瓜們喜歡沖進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
       辜氏是腐儒,對傳統(tǒng)中國的許多文化幾乎毫無保留地大加褒揚。這是他為人所詬病之處,如他是這樣談論中國婦女的:一個女人……靦腆和羞澀的品質(zhì)越突出,她就越具有女性氣質(zhì),事實上,她離一個完美的或者理想的女人的目標也就越近(《中國人的精神》P64)。這讓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他喜歡裹腳的女人,很多人喜歡用這一點來證明辜氏的腐朽、麻木甚至變態(tài)。
       然而,我想說的是,女人裹足雖然是不人道的,然而在人類文化里,人道并不是最高衡量標準。芭蕾舞演員的腳也會變形,但是我們認為那些舞蹈很美;體育運動員的身體也有各種變形和扭曲,但是我們認為他們彰顯了人類的力量和速度。我們對芭蕾舞演員和體育明星大聲贊揚的時候,難道同明清的中國男人們贊揚女人的小腳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嗎?事實上,人類一直在通過變形和扭曲自己的身體來承載某種集體文化,如割禮、掛帶飾物(鼻釘、耳環(huán)等)、整容、隆胸……
       另外,辜氏極力推崇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國的婦女》一文中,他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在中國,一個真正的君子,沒有經(jīng)過妻子的同意,是決不會納妾的,而一個真正的的賢婦或淑女,只要她的丈夫有納妾的正當理由,是決不會反對的。”(同上,P53)“與其說在中國丈夫因納妾而無法真正地愛他的妻子,不如說正是因為在中國丈夫如此真心地愛他的妻子,他才有納妾的特權(quán)和自由?!保ㄍ希琍54)
       同樣,了解人類學的人,也不會覺得辜鴻銘的這一觀點有多離經(jīng)叛道。一夫一妻制是當今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國家的選擇,但是一夫一妻制在人類歷史上并非一直占絕對優(yōu)勢。事實上,雖然法律上規(guī)定一夫一妻,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只不過妾沒有了合法地位,變成了“二奶”和“小三”。在我看來,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二奶”和“小三”的問題,最起碼,在這種制度下,傷心欲絕的女人會少得多。
       在此,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并不贊同裹小腳,也不主張多妾制。我只是在強調(diào)這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如果說這種現(xiàn)象是奇怪的、變態(tài)的,它也并不比人類文化史中的其它現(xiàn)象來得更奇怪更變態(tài)。因此,有人贊同甚至喜愛這種文化現(xiàn)象,也并不奇怪或者變態(tài)。
      
       辜鴻銘有一個傾向是在我目前的知識體系框架內(nèi)所不能接受的,那就是他對滿族的忠誠和熱愛。他是這樣評價滿族的:“滿族人即便帶著他們現(xiàn)在所有的缺點,仍不失為一個沒有狡詐、心地質(zhì)樸的民族”(《評德齡著<在紫禁城的兩年>》)“在滿族的統(tǒng)治下,中國成為一個美麗的花園式的國度?!保ā堆鸥髻e派的中國》);評價慈禧太后:“如果說這世界上還具有一個既具有高尚靈魂,又不失其赤子之心的的女性,那么就非……皇太后莫屬了?!保ㄔu德齡著<在紫禁城的兩年>》);評價慈禧太后的功績:“當她首次開始統(tǒng)治這一中華帝國的遺產(chǎn)時,這一帝國不僅正處于一片無政府主義、混亂和痛苦中,而且?guī)缀鯁适г诘蹏髁x手中。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她不僅恢復了帝國的所有遺產(chǎn),而且把它轉(zhuǎn)變成一個秩序良好甚至是繁榮的政府?!币虼?,慈禧太后不愿意看到她的侄子光緒帝漫不經(jīng)心地毀掉她終其一生都在試圖去保存的祖先遺產(chǎn)。
       在這里,辜鴻銘似乎完全忘了滿族對漢族的壓迫統(tǒng)治(清初的大屠殺以及伴隨清朝始終的文字獄)。即使拋開這一點不談,認為一個民族必然高貴于另一民族,在我看來,亦是不可取的觀點。
      
      ——————————————————————————————
       以上所論,其實還完全沒有涉及辜鴻銘學說的精華之處。
       退一萬步講,在我看來,一個精通9門語言,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的人,是不可能滿嘴胡言論語的。事實上,辜鴻銘有很多論述都是十分精彩和到位的。如:
      
      1.真正的中國也許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沒有丑惡。真正的中國也許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沒有侵略和喧嘩。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沒有荒謬。真正的中國人也許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沒有狠毒。(《中國人的精神》P2)
      
      2.中國人最奇妙的特性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成熟民族,作為一個具有成熟理智的民族,它到今天仍然能夠過著孩童般的生活——一種精神的生活。(同上,P8)
      
      3.儒家學說的偉大之處在于,它不是宗教,但能取代宗教,它能夠使人不再需要宗教……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不如說中國不想要宗教或許更為正確,他們沒有感到對宗教的需求。(同上,P10-11)
      
      4.中文難學,是由于它是一種用簡單的語句來表達深刻感情的語言……中文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同上,P71)
      
      5.在中國,戰(zhàn)爭是意外,而在歐洲,戰(zhàn)爭已成為需要……困擾歐洲人的問題并非是戰(zhàn)爭的爆發(fā),而是不斷武裝他們自身的必要性,即運用物質(zhì)力量來保護他們自身的絕對必要性。(同上,P3《緒論》)
      
       誠然,辜鴻銘的觀點有很多偏頗之處。但是這是一種高貴的偏頗。在我看來,沒有人能站在全人類的觀點來討論問題,一個偉大的理論家在論述他的理論的時候,他不可能不是片面的。正如白芝浩(Bagehot)所言:“為了闡明一個原理,你必須夸大很多事情而又略去很多事情”。惟有片面,才能深刻。一個聲稱自己顧及到了問題所有方面的學說極有可能是一個平庸、乏味、毫無洞見的學說,如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學說。
      
       在辜鴻銘偏頗的觀點里,我最欣賞的有四點:
      
      1.觀點雖偏激,但并不武斷。他的論述跟英美的分析哲學家相比,自然是沒有多少邏輯性可言的。然而,邏輯性并不是衡量文化的唯一標準??少F的是,他并沒有像那些獨斷論者(最典型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一樣通篇使用“必然”“絕對”“唯一”,而是更多地使用“也許”“可能”“說不定”。畢希納(Karl Büchner)說:“必須”是一個應該受到詛咒的字眼,人不應該拿這個詞給自己洗禮。
      
      2.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熟悉。如今,在高喊著改革、啟蒙或革命的人群里,有幾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連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還談什么改造國民性,談什么引進民主和自由?
      
      3.崇尚美麗溫馨,抗拒丑陋粗鄙。正如辜氏所言:“我們在感情上傾向于美麗溫馨,抗拒丑陋粗鄙?;诖?,我們對許多未竟事業(yè)深深懷念,而對種種成功的運動心存抵觸。”(《清流傳》P18)這也是辜鴻銘極力維護滿族貴族的初衷。經(jīng)過辛亥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之后的中國,已毫無美麗溫馨可言,放眼中華,唯有丑陋粗鄙。這是讓人不得不扼腕嘆息的。我們原本可以生活得更美麗溫馨的。
      
      4.樂觀的精神。一個徹底陷入悲觀或虛無主義的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正如辜氏所言,“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悲觀主義肯定是才智不健全或才智缺乏抑或才智底下的明確標志?!保ā肚辶鱾鳌稰54)這種樂觀不是高喊口號式的樂觀,而是在深刻洞察自身的優(yōu)劣之后,對自身所蘊含的美好的力量的肯定和自信。
      辜鴻銘曾對前去拜訪他的英國作家毛姆說:“你們有什么理由認為你們的東西就比我們的好?你們在藝術(shù)或文學上超過了我們嗎?我們的思想家沒有你們的博大精深嗎?我們的文明不如你們的完整,全面,優(yōu)秀嗎?……你知不知道我們曾進行過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實驗?我們曾尋求用智慧,而不是武力來治理這個偉大的國家。而且在許多個世紀里我們是成功了的??墒悄銈儼追N人為什么瞧不起我們黃種人?需要我來告訴你嗎?就是因為你們發(fā)明了機關(guān)槍。這是你們的優(yōu)勢。我們是一個不設(shè)防的民族,你們可以靠武力把我們這個種族滅絕。我們的哲學家曾有過用法律和秩序治理國家的夢想,你們卻用槍炮把這一夢想打得粉碎?,F(xiàn)在你們又來向我們的青年人傳輸你們的經(jīng)驗。你們將你們邪惡的發(fā)明強加給我們??墒悄銈冸y道不知道我們是一個對機械有著天賦的民族嗎?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擁有四萬萬世界上最講實效,最為勤奮的人們嗎?難道你們真的認為我們需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學會你們的技術(shù)嗎?當黃種人也可以制造出同樣精良的槍炮并迎面向你們開火時,你們白種人還會剩下什么優(yōu)勢嗎?你們求助于機關(guān)槍,可是到最終你們將在槍口下接受審判?!保贰对谥袊钠溜L上》)在我看來,這段質(zhì)問里是閃爍著真知灼見的,也是充滿激昂和自信的。
      
      ——————————————————————————————
       辜鴻銘以及他所象征的那個時代雖然已經(jīng)遠去了,但我們現(xiàn)在又在某種程度上回到了那個時代,我們依然面臨著選擇,但選擇的難度似乎更大。我們依然向往美好和溫馨,但美好和溫馨已被粗鄙和丑陋破壞殆盡。
       如今在以往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擠滿了人頭攢動的愚民。
       辜鴻銘預見了一些可怕的事,但已發(fā)生的可怕的事遠遠超過他的想象,我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所尊敬的張之洞的尸體在文革期間被挖出來游行示眾,他還會不會繼續(xù)樂觀下去。
       然而,我覺得,我們活下來的人依然是需要保持樂觀的。資質(zhì)平庸如我輩者,依然堅信希望的存在。至少我們還是能看到殘留下來的美好和溫馨,正如丁尼生(Tennyson)所言:
      
       太多已經(jīng)喪失,但留下的卻足矣。
       Though much is taken,much abides.
      
      參考資料:
      1.《中國人的精神》辜鴻銘著 李晨曦譯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清流傳》辜鴻銘著 語橋譯 江蘇文藝出版社
      3.《文化人類學》威廉?哈維蘭著 瞿鐵鵬譯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4.《中國通史》呂思勉著 中華書局
      5.《在中國的屏風上》毛姆著 唐建清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6. 維基百科
  •      也許是書名的原因,原本讓我期待能從這位學富五車的大家口中將“中國人的精神”抽絲剝繭,痛痛快快地闡述一頓。不過,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和我一樣失望了吧?
      
       作為辜鴻銘向西方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作,《中國人的精神》對于國人的許多陋習都避而不談,倒是不停地對西方種種現(xiàn)象進行批判,這種在現(xiàn)代人看來近乎幼稚的“愛國主義”情懷,讓許多人一時難以接受。
      
       實話實話,書中關(guān)于中國人的精神多有失真,且挖掘得并不深刻,辜鴻銘的許多論述早已經(jīng)過時,許多觀點幼稚得近乎可笑,在論述過程中也多有邏輯錯誤,他在“中國的女性”一章中,他說道:“與其說在中國丈夫因納妾而無法真正地愛他的妻子,不如說正是因為在中國丈夫如此真心地愛他的妻子罵他才有納妾的自由,而不必擔心濫用這種特權(quán)和自由”。(且不說這句話翻譯的多么變扭)從下文的論據(jù)來看,竟是通過引用一首唐詩進行反駁,作為一個大家,通過選擇個體案例否定概念的做法讓人難以理解。
      
       然后,我們必須記得,文學隸屬于大的文化網(wǎng)絡(luò),任何文字都深深地根植于當時當?shù)氐纳鐣幕h(huán)境中,作為一個清末的文化大家,你不能要求他在當時社會思想正發(fā)生著激烈變革的時候?qū)懗龇犀F(xiàn)代人理性批判思想的文字。
      
       事實上,當時的中國社會都彌漫著一股非常奇怪的氛圍,一方面,被打開過門的中國人第一次遭受了來自西方文明的沖擊,從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抗拒讓他們不由自主地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了隔閡,每一個來到中國的西方人都被不客氣地稱作蠻夷,另一方面,現(xiàn)實的落差又讓自己在與這些“蠻夷”默默的比較過程中形成了巨大的自卑心理。好奇、憤怒、羨慕和自卑,當這些扭曲的心理參雜在一起時,極端情懷便有了巨大的市場,當時多數(shù)的“公知”都將西方的船堅炮利、西方的思想作為行動的指南,將西方的文明作為國家變革的楷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辜鴻銘更像是一個獨自與風車戰(zhàn)斗的“唐吉柯德”正如同當時他對學生說的:你們學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蠻夷之邦?!边@些話也許他自己內(nèi)心深處也不見得相信,當時的清帝國正無可挽回地向衰落奔去,作為他而言,想必也一定是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的。
      
       我們不妨將《中國人的精神》當成他作為一個頑固的“保守派”做出的最后掙扎,在國家的彌留之際,他依舊倔強地向西方世界努力地推銷著中國的文化與理想。無論字里行間有多少意氣用事,那種傻的可愛,卻又充滿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愛,依舊能闖過重重阻礙撲面而來。
  •     剛開始看的時候,還是覺得辜鴻銘說的挺有道理的,感覺還是有在他那個時代的超前意識。但是月讀下去,就覺得開始有一種“不知所言”的感覺,我不知道是翻譯者的問題還是作者本身的思想不夠有嚴謹?shù)倪壿?。最后,我終于在讀到一半的時候放棄了。
      現(xiàn)在想起來,發(fā)覺其實辜鴻銘有一種想法是,他在說中國人的時候,其實暗地里在宣揚孔子的綱常倫理。抵抗西方文明對中國儒教的沖擊。這一點,我并不是很認同,辜鴻銘畢竟帶有舊派人的思想,盡管他的英語水平很好。
  •     中國人信奉的,是可以讓人類社會延續(xù)的更可能長久,同時讓人的心靈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同時又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的規(guī)則。也就是所謂的道。所以,信封天人合一的我們,不會總關(guān)心死后的問題,而更認同作息——生時勞作,死后休息。一陰一陽的道,讓孔子不敢輕言鬼怪之事,同樣形而上的世界也不是普通百姓的關(guān)心了。那些被符號化了的各路神靈,與其說是宗教的歸屬感,不如說更像是道德自我約束力了。
      
      對比如今科學圣器被極度權(quán)威化的今天,辜鴻銘老先生的書,的確值得大多數(shù)中國人認真讀讀。
  •      辜鴻銘(1857-1928)福建人。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學貫中西,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
       中國人指的是古代文人眼中的最純粹的那種圣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在沾邊。
       一個民族的性格或特征不可能被概括出來,但其精神,即無論在心靈、性情不是情操上本質(zhì)存在的與眾不同的區(qū)別于其他所有民族的精神存在是可以被概括的。
       中國人的精神即真正的中國人是溫順的即紳士性,就像被馴化了的動物,不野蠻、不殘忍、不兇惡。正像古人所言的君子:謙謙君子,濕潤如玉,寬心待人,不卑不亢。“真正的中國人即使在身體、心靈和性格上有缺點,也不會讓你厭惡”。但過猶不及,中國人往往被教育成封閉內(nèi)向、麻木不仁的順民,而顯然,這也是封建統(tǒng)治者所希望和一直所做的。
       中國人的溫順是兩種品質(zhì)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即同情心和智慧。這種智慧不是來自后天所學,也不是先天本能,而出于同情心(很玄乎)。
       中國人具有同情心的原因是“中國人完全或者說幾乎完全過著一種精神生活”,“真正的中國人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性友愛的生活,一種靈魂的生活,以至于可能有時過分地忽視了他應該做的事,甚至忽視了生活在這個由身體和靈魂構(gòu)成的世界上的人維持其感官靈敏所必需的要求。這就真實地解釋了中國人對骯臟的環(huán)境、物質(zhì)上的不便和舉止文雅的缺乏為什么如此漠不關(guān)心了?!痹谶@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顏回。正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精神生活,他們知道自己的感受,這使他們很容易對他人的感受表示體諒。所以中國人特別的注重禮儀。而這種禮儀——心靈的禮儀——是和日本的形式上的禮儀完全不同的。
       中國人的另一個特征就是缺少精確,顯然易見,這也是拜“中國人過著精神生活”所賜?!八跃图兇獾闹橇ι疃裕谀撤N程度上是被抑制了發(fā)展的”。
       中國人過著精神的生活,所以直到今天中國人還是單純而幼稚的。但,“中國人最奇妙的特性,是當他過著精神的、孩童般的生活時,他仍然具有精神和理性的力量,這是中世紀的基督徒或其他任何原始的民族所沒有的?!?br />    所以,“真正的中國人,就是一個有孩童般的精神世界的成熟理智的人。即有著孩童般的精神和成就頭腦的人。”
       說到中國人的精神就不得不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要說中國的文化就不得不談孔子的儒家常說即類似于西方的宗教。那么一個問題是儒家常說是不是宗教?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為什么會有宗教,或者說為什么無論什么民族什么時代總會有宗教的存在。顯而易見,“宗教與思考無關(guān)”——尚未開智的非洲原始部落也有宗教。人類感覺需要宗教的原因,和需要科學、藝術(shù)及哲學的原因相同?!斑@個原因就是,人是有靈魂的,因為他有靈魂,他才不僅觀察現(xiàn)在,也探索過去和未來——不像動物那樣只生活在現(xiàn)在——并感受到需要了解他們生活于其中的這個世界的神秘。除非人類理解了自然的某些規(guī)律和用途,看清了世界萬物的發(fā)展方向,否則他們就像黑屋里的孩子,感到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不安全的,充滿了不確定性?!薄耙虼?,人類需要科學、藝術(shù)和哲學,與他們需要宗教都出于同樣的原因,就是為了減輕這種神秘帶來的負擔。”所以說詩人、哲學家、科學家等等不需要宗教,但對于不是詩人、哲學家、科學家的大眾來說,他們惟有通過宗教才能減輕這種負擔。而宗教是通過給眾生心安全感、永恒感和對來生的信仰來減輕這種負擔的?!耙虼?,除非你能找到一種可以給眾生以同樣的和平的東西,一種像宗教一樣能夠提供給他們安全感和永恒感的東西,否則眾生會一直感到需要宗教的存在?!?br />    那么直接地,中國究竟有沒有宗教?!昂芏嗳苏f中國人沒有宗教。毫無疑問,中國的多數(shù)老百姓根本不重視宗教。中國的道教和佛教,其寺廟、儀式和典禮的消遣娛樂的意味超過了教誨和啟迪;可以說,它們觸動了中國人審美的感覺,勝于觸動他們的道德感和宗教感?!薄安贿^,與其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不如說中國人不想要宗教或許更為正確,他們沒有感到對宗教的需求。”而這正是儒家的偉大所在,“儒家學說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不是宗教,但能取代宗教,它能夠使人不再需要宗教?!?br />    “儒家學說雖不是宗教卻能代替宗教。因此,在儒家學說里一定有什么東西,能給予眾生同樣的安全感和永恒感,就像宗教提供給他們的一樣。”“這種東西就是孔子賦予中華民族的他所倡導的國家宗教里效忠皇帝的神圣責任?!薄皩实劢^對的、至高無上的、卓越的、全能的權(quán)力的信仰,給予中國人民、給予中國的眾生同樣的安全感,就像在其他國家對神、對宗教的信仰能給予眾生的一樣?!倍鴮实鄣慕^對信仰保證了在中國老百姓頭腦中國家的絕對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斑@種社會的無限持續(xù)和永恒最終保證了在中國老百姓的頭腦中種族的不朽。”“相信民族不朽帶給了中國人、中國的民眾生存的永恒感,就像在其他國家里,對來生的宗教信仰給予眾生的一樣。”簡而言之,“就是忠君的絕對責任的原則,是孔子在他給中華民族的國家宗教里教導的被稱為名分大義的榮譽法典。”所以說儒家學說能夠代替宗教,其不是宗教而勝似宗教。
       “儒家學說的教義,真正包含的只有兩個東西:對皇帝的忠誠和對父母的孝順——就是忠孝。”
       但是宗教的價值在于它授予人類權(quán)力,甚至能夠讓沒有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的民眾嚴格地遵循和服從道德行為準則。不過,宗教是通過什么方法、怎樣使人們能夠做到這點呢?人們想象宗教通過教導人們信仰神而使人們服從道德行為準則。然而,對神的信仰只能有助于讓人們服從道德行為的準則。真正的使人們服從道德律或道德行為的準則的唯一權(quán)威是道德感,他們心中的君子之法。
       “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的價值,都在于他們有一個必要的組織來喚醒、激發(fā)人的這種靈感或者強烈的情感,使他們遵從道德行為的準則(君子之法)。在世界上,所有偉大宗教里的這種組織,被稱為教會?!苯虝恼嬲δ?,不是教導道德,而是教導信仰,一種讓人們服從那些準則的強烈情感。
       “在中國,在儒家學說的國家宗教里,這種組織就是——學校。在中國,學校是孔子的國家宗教里的教會。事實上,因為中國的教會是學校,宗教對中國人就意味著教育,意味著文化?!彼哉f中國的宗教和文化是合二為一的,就如呼吸對于人一樣的普通和習以為常,所以在部分的中國人也意識不到宗教的存在。更為準確地,“在中國,在孔子的國家宗教里,能夠確切地與其他國家的教會宗教的教會相對應的真正組織是——家族。真正的教會——不樣僅僅是它的一個附屬物——每一個家族都有祝祖先的牌位或者祠堂?!比寮覍W說的本質(zhì)就是孝心和忠君。
  •     作者是辜鴻銘,民國十杰之一,精通十幾個國家的語言。
      民國的人都很牛,沒精通一兩門外語都不好意思出門。當然這是夸張了。我一直很好奇,他們在那樣一個信息閉塞的環(huán)境下,究竟是什么方法讓他們掌握了這么對語言?,F(xiàn)在我們學習一門外語都覺得難以掌握,而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書中,辜鴻銘提到了中國人為什么比外國人記憶力好,其原因就是中國人記之以心,而非記之以腦。我覺得這個也應該就是他們學習的一個方法了。
      其實這本書原版是英文的,而且是寫給那些“崇洋媚外”之人的。中文是有中國人翻譯的,可能是由于辜鴻銘英文很好,很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所以要翻譯出那種味道,也只有用文言文了。但這個給翻譯者提出了難題,也讓讀者覺得閱讀困難。
      回到書中的議題,中國人的精神。什么是中國人的精神,這是辜老要交代給大家的。他提出一詞“溫良”英文“gentlemen”可表達。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確實感覺自己對自身文化的陌生。
      我一直強調(diào),我不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不具備中國人的精神。雖然我說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成長在中國家庭,接受中國教育。但是,我很難從我身上中國人精神的存在。這是很可悲的,也是之所以我讀此書的時候不時感到痛心。
      文化,又可稱宗教。不僅是我們中國人忘得差不多了,歐洲人也差不多。能傳達出中文的深刻意義的語言是拉丁文,其次是法文,德語,最后才是英文。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會有精神的缺失。
      所有的翻譯都變成解釋,所有的解釋最后都成了誤讀。這話是我老師告訴我的。因此精通世界各個國家的語言成了理解他國文化的重要途徑。
      總之,文化沒有東西差別。他至始至終都似乎存在遙遠的過去。但似乎又觸手可及。
  •     書店搞特價,隨手放進購書籃??赐暌院螅钌顬榇藭臏S落抱不平,也為老辜在歷史書中的形象抱不平。
      撇開書中的觀點不論,下面這些絕對值得我們高山仰止:
      1.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
      2.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3.學貫中西、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
      看完書,再來對照這些詞條,我的敬仰之心更加如滔滔江水。特別是詞條3中的學貫中西、精通九種語言。光我手頭這本《中國人的精神》就可管中窺豹。
      西方的思想、觀點絕不向現(xiàn)在有些作者一樣是被用來裝點門面的、夾生的、感覺居高臨下的,辜老用來,有吸收、更有消化,他的應用是自然而然的、是信手拈來的。
      所謂精通語言可以到如此程度,又不得不拜服了,中英文版的書,我偶爾前后對照著看,看一次嘆一次,怎么能做到都跟自家話一樣的?。?br />   
  •     越來越覺得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我承認辜鴻銘是一位很牛逼的漢語言學家,他精通9國語言,對儒家文化的認知幾乎到達頂峰,學貫中西、博覽群書,對中華文化有進行了很透徹的剖析。他文字功底雄厚,文風犀利,對所謂的“漢學家”進行了批判,對中華民族有著一腔熱血的追捧。
      可是,不可否認,他在灌輸一種思想,他的作品帶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他鼓吹中國人的良民宗教意識,他尊崇皇權(quán),主張平民對統(tǒng)治者的絕對忠誠和責任意識,他為專制獨權(quán)辯護,他為納妾、祭祖、古代婦女的三從四德做出最好的詮釋,他認為是良民的恐懼帶來了戰(zhàn)爭,他為統(tǒng)治者、外交官、軍人進行合理的辯護,他認為世界民族都應該學習真正的中國人身上的溫順的良民宗教意識,他認為《忠誠大憲章》會帶來世界的和平。
      這些思想,我并不認同,我也熱愛中國古代文化,我也崇敬深厚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但是現(xiàn)代社會,進步是歷史趨勢,盲目的忠誠于統(tǒng)治者,只會讓民眾變得更加愚昧,思想更加僵化,容易失去自我。
      不管看什么書,不要被任何人的觀點所影響,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要敢于辯證、批判的識讀。
  •     越來越覺得“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不管是《中國人的精神》還是《丑陋的中國人》都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我承認辜鴻銘身上有著對中華民族的一腔熱血,他的文字論證嚴密,強烈批判了那些所謂的“漢學家”,為中華古代文化進行了絕妙的闡釋??墒遣豢煞裾J,他整本書為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他支持皇權(quán)、支持對統(tǒng)治者的責任和忠誠、他為納妾,三從四德的女性主義進行辯護,他認為中國人的良民宗教意識有助于世界走向和平,他認為戰(zhàn)爭的緣由是烏合之眾的恐懼,他認為真正的中國人就要有忠君思想,他認為統(tǒng)治者享有絕對權(quán)力才能推動和平。
      相反的,我認為,那種溫順的中國人根本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有時候偶爾的暴民也是必須的。
      不管看什么書,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思考,不要盲目的相信每本書的觀點,那些不過是作者自己的思維、不要咀嚼別人的食物。要擁有獨立批判辯證的思維。
  •     wikipedia辜鴻銘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E%9C%E9%B8%BF%E9%93%AD
      
      辜鴻銘認為,宗教的意義在于給人安全感和永恒感,使個人的行為符合道德準則,國家免于戰(zhàn)亂,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儒學替代了宗教的作用,因此中國沒有宗教,中國人也不需要宗教。
      儒學之所以能替代宗教的作用,是因為孔子的學說能激發(fā)人內(nèi)心的愛和榮譽感。這種愛以愛父母開始,以對君主的絕對忠誠結(jié)束。孔子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在于教導中國人對君主的絕對忠誠。
      辜鴻銘認為,完美的中國女性形象應該是一個手執(zhí)掃帚,溫柔羞怯的女人,她沒有自我,生存意義僅在于為男性服務。這一點與其認為男性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君主的絕對忠誠類似。
      書的前半部分講宗教,孔子和中國女性。語言啰嗦,如果提到一個名詞時用了一長串定語來修飾,后文再用到這個名詞時,一定會把這一長串都完整地再寫一遍。插入語超多,有些是毫無必要的。論證觀點毫無嚴密完整性可言,甚至捏造論據(jù),嚴重YY。
      The Chinese Woman這章看完我認為這本書除了作為辜所在時代的一個思想標本已經(jīng)沒有其他存在價值了。結(jié)果此書后半部分的幾章(The Chinese Language ,John Smith in Chnia ,A Great Sinologue ,Chinese Scholarship)英文流暢不啰嗦,大部分觀點雖陳腐卻不惹人生氣,行文中不乏值得思考的見解,加上點小諷刺,硬生生把我想打一星的手扳回來了。
      由此想到個人立場、偏見和聯(lián)想對正確判斷事物的影響。作為女人,見到“女性必須是沒有自我的,溫柔羞怯的”這種話我簡直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如果作者在我對面絕對能抄家伙打起來。而面對“廢掉自由大憲章,忠誠大憲章拯救世界”的鼓吹我卻只想笑,毫不生氣。非理性因素的強烈影響可見一斑。
      而本書8.1的高分,又有多少是來自辜鴻銘的大名,而非書的真實內(nèi)容呢。
      ====================
      updated @ 20140401
      整理以往筆記時發(fā)現(xiàn)小波的一段評論,粘貼過來
      
      辜鴻銘先生說:華夏文化的精神,在于一種良民宗教,在于每個婦人都無私絕對地忠誠其丈夫,忠誠的含義包括幫他納妾;每個男人都無私地絕對地忠于其君主,國王或皇帝,無私的含義包括奉獻出自己的屁股。每個M在密室里大概也是這樣忠于自己的S,這是一種無限雌服,無限諂媚的精神。清王朝垮臺后,不準納妾也不準打屁股,但這種精神還在,終于在“文革”里達到了頂峰。在五四時期,辜先生被人叫作老怪物,現(xiàn)在卻被捧為學貫中西的文化怪杰,重印他的書。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也許,是為了讓虐待狂的洋鬼子再來喜歡我們?
      
      from《洋鬼子與辜鴻銘》by 王小波
      http://vip.book.sina.com.cn/chapter/248954/511120.html
  •     才隱隱記起歷史書上有辜鴻銘這么一號人物,就一副深知大儒文化圈的樣子,拜讀起《春秋大義》<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這就是我等不求甚解的小輩。
      
      辜老先生說了很多中國人的好話,我覺得自己根本不能妄加評斷,但有一句說到我心坎兒里去了。他說:“The real Chinaman may be vulgar,but there is no aggressiveness,no blatancy in his vulgarity. 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并沒有好斗和囂張?!?
      
      粗俗卻不好斗,我怎么覺得好窩囊啊。
  •     以那個時代而言,辜鴻銘等中國文人精英內(nèi)心其實是及其痛苦悲哀的。他們懂得中華文明的精髓,也知道其中的糟粕,愛之深,痛之切,悲觀的自殺了(王國維),積極的圖救國,狂人如辜鴻銘者,極力維護祖宗的尊嚴譏諷西洋文化的同時,不免言行乖張,為世人所不解。唉,現(xiàn)實何嘗又不是如此,只是沒了這樣的精英。
  •   你覺得現(xiàn)在自由民主嗎?
  •   我覺得“自由民主”是一種很難給與定義的概念,不同的人對它的理解可能差別很大。就我個人而言,完全的“自由民主”是不可能的,或者說是不合理的。社會的總資源有限,要達到整體利益的最優(yōu),就必然對個體的行為有所束縛,“自由”自然有限。不同人的對世界的理解有深有淺,為保證社會運行的效率和方向,“民主”自然也不可能絕對?,F(xiàn)在的中國,“自由民主”的程度還不夠,但并不是沒有。
  •   女權(quán)主義應該在對應的事件上講,科學也是如此。如果某件事物是訴諸科學的,那就可以用科學的邏輯去分析,我認為科學并不可以當信仰,科學可以作為形成可靠信仰的一種程序,但有時科學的這種可以通過適當?shù)某绦颢@得可靠的信念的方式可以當作信仰??茖W比其他方式得到信仰更可靠,但不意味著其他方式就是不對的,而是同一件事物,我用科學的程序得到的,應該比非科學可靠性更高。女權(quán)主義也是應該在對應事件中可以得到我們的贊同,如果在與男女平等無關(guān)的方面談女權(quán)主義就有點牽強了。
  •   不懂你說的女權(quán)主義的意思啊??
    關(guān)于科學,我也不那么了解,只是我看到一些所謂的科學家那么腦殘,我本能就會去反科學,不過現(xiàn)在也好點?;蛟S是這樣吧:科學式?jīng)]錯的,就像宗教或者藝術(shù),但是有些人會把這些東西用的過度或者用錯 ~ 我這里的反科學只是一種情結(jié)或者偶爾的態(tài)度,我本身是蠻喜歡自然學科的,也很欣賞和敬佩一部分科學家。
  •   夏夏,凸^-^凸,推薦你看一下證偽主義的資料。
  •   好嘞!有好資料@我咯~我去百科下下
  •   這本書在我本科推薦書目上, 我大二時就看了,怎奈我就是典型的不求甚解型,對內(nèi)容理解不深, 如今都忘記了, 只是他那男權(quán)的思想的確令人瞠目。不過看他的書倒是可以提高英文,辜先生的語言造詣高到令英語本土作家也稱絕。
  •   嗯,精通N多國的語言,好崇拜。他寫的蠻有意思的,我贊同他的一些觀點,比如對中國人的感受能力的描寫,雖然有點片面,但是我覺得中國古代的一部分人真是有這樣超脫的感受和靈性的,而相比之下西方人是比較線性邏輯的。他對女性的看法我也不是很贊同,不過他寫的東西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對于有些有受虐傾向和不太獨立的女人,男人就是應該帶領(lǐng)她,甚至控制她,這樣她就不會迷茫,會有一種被征服的幸福。當然這個只是在一定情況下,只對部分女人適用吧
  •   女人需要多少清醒?是個好問題。我作為一個女人,個人認為,我能認識到什么程度,就去認識到什么程度。為什么?如果說清醒就意味著認識得更多,也許痛苦得更多,那還有更上一層的解釋或迷糊來讓我解脫。什么樣的痛苦思考后都有一定程度解脫,比如這種事情我以后就懂怎么解決,或者這一點我以后就糊涂處理。
    但讓我止步不前,則是無解的痛苦。
  •   to nina蘋果。我贊同你說的,生活沒有盡頭,而是過程~~ 享受生活,不執(zhí)著但是也不懶惰。
    “ 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保持沉默”
  •   你真的是在做學問~
  •   挺喜歡這樣的態(tài)度。在大家都用荷爾蒙寫書評的時候,你用的是冷靜。
    此外我覺得太多人都把辜當成固執(zhí)傻瓜。我覺得吧,都20世紀了,又不是沒書看,一個拿十幾個博士學位的人怎么可能如此偏激,怎么可能不知道別人會怎么罵,相反,這不顧一切的熱風冷雨才體現(xiàn)出若愚的大智。
    我寧可把他看成是舍己一生造就的行為藝術(shù),是大藝術(shù)家......拿自己當作品
  •   同意ls的觀點,謝謝您的閱讀。
  •   我只簡單看了幾個好評與差評,差評的一直在強調(diào)辜的文字啰嗦。我不愿意進行攻擊,雖然語言閱讀上的美感挺重要的,但我更看重的語言中透露出的獨立思考態(tài)度,以及思考角度的新穎性。感謝作者的文字。下面是我摘抄這個書評的句子:
    “人道并不是最高衡量標準”
    “人類一直在通過變形和扭曲自己的身體來承載某種集體文化”
    “為了闡明一個原理,你必須夸大很多事情而又略去很多事情”
    “邏輯性并不是衡量文化的唯一標準”
  •   "唐吉坷德"……其實就算是現(xiàn)在的中國作家也很有多是這樣的額,誰知道到底是辜鴻銘還是這些當代作家在做最后掙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