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方健榮 頁數(shù):326
Tag標簽:無
前言
林非 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僅可以走到世界的盡頭,還能夠橫穿整個人類色彩斑斕的生存姿態(tài)和文明歷史,甚至可以觸摸到整個人類的生活狀況及其隱秘的心靈。公元前138年,在長安的帝國使者張騫就是如此,手持節(jié)杖,翻越秦嶺,渡大河,穿越猶如刀鋒一般窄長的河西走廊,再荒蕪“鹽澤”,橫渡西域“城廓諸國”,過蔥嶺,入中亞,第一次張開了東方帝國的遠眺之眼,也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遼闊性和蒼茫大地的內(nèi)在潛力?! ∵@條道路,就是名揚千古的絲綢之路。它既是歷代英雄旌旗漫卷和馬革裹尸的漫長征途,也是駝鈴叮當與商旅綿延的貿(mào)易通道,更是中西文化之間引進、輸出乃至碰撞、演變的紛繁孔徑。在這條路上行走,不是與敦煌擦肩而過,就是與敦煌閃亮地相遇,這種光芒的對話,綿延了一千多年的茫茫時光。多少人的生死,離散,夢想,征戰(zhàn),都如花朵般破碎、沉淀,和隨風遠逝。唯獨敦煌卻如心靈的珍寶,在時光的淘洗與高擎之中,成為人類精神的至高圣地,它是整個人類的血液和思想喂養(yǎng)成的雪蓮之花?! 〖词乖诋斀竦亩鼗?,每一個人所感受到的,還是多種文明混合成的迷離的味道,充滿了容納、滲透和流變的雍容與自由的氣息。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恐怕都難以讓人在拜謁與瞻仰之中,身不由己地發(fā)出牽動靈魂的喟嘆和贊美,并且會再三地彎下腰身,滿心虔誠,向著寂寞而又神色靈動,灰暗而又光彩奪目的文明和藝術(shù)頂禮膜拜。 《大美敦煌》從敦煌出發(fā),每位作者都找到了接近神圣的理由。尤其如常書鴻、段文杰等一批敦煌人,不僅用生命守護敦煌,更以靈魂的震顫,詠嘆著敦煌。他們跟敦煌血肉相連,生死相依。常書鴻、段文杰、高爾泰、潘絮茲、史葦湘、歐陽琳、蕭默等人,都與敦煌有著類似的密切聯(lián)系,為敦煌作證,也被人們記住。他們對敦煌藝術(shù)、文化的弘揚與保護,研究和闡發(fā),以及對敦煌那種舍卻一生的熱愛與獻身,已經(jīng)成為敘述敦煌文學的話題?! 子?、馮驥才、馮其庸、高平、林斤瀾、余秋雨、張抗抗、周濤、賈平凹、林染、北島、王家達等人,以其對藝術(shù)和生命的高度體悟,將自己與敦煌在不同時間與境遇中的神會、識見和觀察,梳攏洋溢文采的筆端,字字珠璣,響遏行云,獨辟蹊徑又氣象萬千,滿懷虔誠且出神入化。在這里,特別要提及的是,本書中的《莫高窟》一文,是秋雨先生最新的修改之作,較《文化苦旅》中的原文更為寬泛博大,發(fā)現(xiàn)和感悟更為悠遠暢達?! ∵@些行走者頓悟生命和參透敦煌的文字,與其說是敦煌對他們的賦予和啟發(fā),不如說它與才人名士的相得益彰,也是每個人建立在自己心中的關(guān)于“圣域”的心靈之簽。本書當中,還有一些與敦煌有著多種淵源的外籍作家和學者的上乘佳作,如井上靖、平山郁夫,不管他們距離敦煌如何遙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他們的內(nèi)心中,總有一絲對敦煌乃至河西大地、整個中華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景仰之情?! 《鼗偷镊攘︼@然是超出了它在中國的范圍,也超出了親歷與向往者的“到此一游”,乃至朝覲和拜謁的想象。敦煌從來都是屹立著的,也是多維的,它自身散發(fā)的光亮來自于四方,也一如既往地燭照著四方,它始終照亮著無數(shù)人生中一條叫陽關(guān)的大道。從上個世紀20年代到現(xiàn)在,落寞于西北一隅的敦煌,儼然是一個藝術(shù)的“圣地”,和精神與靈魂上的“香格里拉”。在當代,無論怎樣的藝術(shù),都可以從中找到原點,也都可以得到天啟般的輝映與箴言。這絕對不是標榜和夸張,我甚至覺得:任何一個藝術(shù)的人,如果不來一次敦煌,也許就無法提升自己的胸襟和視野,無法破解藝術(shù)之所以永恒的密碼?! ∫慌星嗄甑膶懽髡咭沧呓硕鼗?,敦煌注定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在這里可以從容淡定,洗凈身心,忘卻煩惱。生命和靈魂的污垢注定要被沖刷干凈。筱敏、馬步升、楊獻平、雒青之、周佩紅、莫小米、梅潔、晏蘇、王若冰、阿貝爾、第廣龍、胡楊、洪燭、朱金晨、孫江、吳佳駿、非我、方健榮、劉學智、馬旭祖、史德翔、秦川、關(guān)瑞、周兵、夸父、陳思俠等人,對敦煌乃至河西走廊歷史文化的參悟和解讀,都各具神色。這樣可以使閱讀者登高俯視,屹立于三危山的頂顛,覽盡河西走廊歷代戰(zhàn)亂的烽煙,乃至蒼生風物的古往今來。楊獻平在其散文《莫高窟:從神靈到眾生》中說,敦煌是古代平民藝術(shù)在今天的空前勝利(大意)。當然,是文明在流變時的那種婉轉(zhuǎn)與優(yōu)雅,痛苦與安詳。是隱身于荒野的曠世之美、黃鐘大呂和天籟之音。塵世的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前生今世,也能夠從那些簡單筆調(diào)中,發(fā)現(xiàn)自己生命乃至靈魂的某些軌跡。王若冰、雒青之、雨沙等對敦煌“傷心史”的不同探詢,使我們更加從特定歷史背景中認識到敦煌的闊大、深刻、矛盾、宏厚,這是一個盛滿塵世夙愿、現(xiàn)實夢想、蒼天諸神、蕓蕓眾生的微縮的人間和上天的混合體,一座藝術(shù)的都城,一闕內(nèi)心的宮殿。阿貝爾、孫江、朱金展,在絲綢之路上最光明的陽關(guān)行走中,收獲無邊的詩情,了悟人生的真諦。敦煌,因之在青年作家的筆下,煥發(fā)出更加貼近心魂的大美?! ●R克斯?拉斐爾在其《理解藝術(shù)的掙扎》一書中說:“藝術(shù)作品始終是自然(或歷史)和心靈的綜合。因此,它獲得某種因素所不具有的自主,這個獨立性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因此它有著心靈的真實。”其實,敦煌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一個傳說,一個建立在塵世上的樸素宮殿和心靈幻影,它在流變中固定自我,在傳播中兼容并蓄。敦煌大有大無,大偏僻又大自在,大沉默又大喧嘩,大簡單又大莊重。是宗教,是信仰,是神靈,又是眾生。面對敦煌,無論是怎樣形容和贊美,她都可以容納。如這本《大美敦煌》,它是豐富的,沉思的,疼痛的,由此及彼的,也是銜接緊密,始終外溢的。從中,不僅可以窺見敦煌及其蘊藏的多個層面,還可以領(lǐng)略到整個河西走廊斑駁、混血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質(zhì)樸自顧的現(xiàn)實境況?! 斦f,這是一本碩儒和名士際會、前輩與后生同臺,有著典藏價值的美文匯編,她展開的是百結(jié)柔腸、煙云蒼茫的敦煌之夢,也是一部思接千載、內(nèi)省自察的高拔之境。但這似乎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真正龐大與無盡的敦煌,總是會向著更多的人群,更多的時間展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從過往到未來,在絲綢大道、風塵礫石之上,會像來到、又來到、再來到、還會來到的人們一樣,腳步沉實,神色虔誠,絡繹不絕地瞻仰?! 洞竺蓝鼗汀返倪x編者方健榮先生,是一位詩人和散文作家。多年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弘揚敦煌文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敦煌有這樣繼往開來和發(fā)揚光大的文化使者,真值得慶幸?! ?010年5月26日于北京靜淑苑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碩儒和名士際會、前輩與后生同臺,有著典藏價值的美文匯編,她展開的是百結(jié)柔腸、煙云蒼茫的敦煌之夢,也是一部思接千載、內(nèi)省自祭的高拔之境。 但這似乎還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真正龐大與無盡的敦煌,總是會向著更多的人群,更多的時間展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從過往到未來,在絲綢大道、風塵礫石之上,會像來到、又來到、再來到、還會來到的人們一樣,腳步沉實,神色虔誠,絡繹不絕地瞻仰。
作者簡介
方健榮,筆名大野,上世紀70年代初生于敦煌。1990年以來,先后在《詩刊》《星星詩刊》《綠風詩刊》《詩潮》臺灣《葡萄園詩刊》《詩探索》《詩歌月刊》《新華日報》《甘肅文藝》《山東文學》《飛天》等30余家報刊發(fā)表文學作品400余篇(首)。作品多次獲獎,并被選入《中國年度詩歌》《中國西部散文精編》等多部選集。出版《天邊的敦煌》,與人合著《散文中國3·大地上的九座村莊》,主編散文選《敦煌印象》、中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叢書《敦煌曲子戲》等書著?,F(xiàn)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甘肅省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書籍目錄
常書鴻 堅守敦煌 鄉(xiāng)音段文杰 敦煌之夢(節(jié)選)劉白羽 敦煌秋日北 島 遠行馮驥才 游佛光寺記 《人類的敦煌》序余秋雨 莫高窟 陽關(guān)雪高爾泰 在敦煌賈平凹 夢城井上靖 西域印象 訪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林 非 千佛洞掠影周 濤 河西走廊平山郁夫 敦煌之行張抗抗 海市潘絮茲 敦煌的回憶叫0年代一個青年藝徒的探求史葦湘 初到莫高窟歐陽琳 憶敦煌施萍婷 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蕭 默 《祁連山下》之外的常書鴻關(guān)友惠 段文杰的敦煌情緣周振鴻 張琳敏 讀伯希和敦煌藏經(jīng)洞筆記雒青之 再說王道士馮其庸 我向往祖國的大西部高 平 敦煌莫高窟半月記林 染 天邊的敦煌羽 毛 錦詩之美劉 言 一個人與一座城林家平 莫高窟風情畫(二題)孫 江 細數(shù)流沙訪陽關(guān)胡 楊 莫高窟的盛宴洪 燭 敦煌的飛天關(guān) 瑞 月牙泉何生祖 最憶是敦煌韓維民 酒灑陽關(guān)阿貝爾 陽關(guān)故人晏 蘇 渥洼池思馬第廣龍 敦煌七里鎮(zhèn)看樹楊獻平 莫高窟:從神靈到眾生奠小米 畫出那條長線(外一篇)朱金晨 古道陽關(guān)梅 潔 樓蘭的憂郁夸 父 漢門關(guān)考察記陳思俠 陽關(guān)三疊2劉學智 陽關(guān)大雪王若冰 道士塔前姜生治 佛爺廟灣記游馬步升 魔鬼城的震撼奏 川 探訪灣窯墩李若鋒 走近敦煌馬旭祖 陽關(guān)大道周 兵 敦煌隨想廬 野 尋找疏勒河周佩紅 莫高窟隨想王蘭玲 留在陽光里的轍印王家達 深夜,我站在孤魂的身旁林斤瀾 駱駝筱 敏 鳴沙流山(外一題)史德翔 心中一彎月牙泉非 我 高山先生許 實 敦煌之戀北 海 莫高窟邊振虎 天邊的雅丹單之薔 斯坦因不知是“強盜”雨 沙 蔣孝琬,這一個敦煌的魔影肖 也 敦煌山莊遐想?yún)羌羊E 記憶中的敦煌范 婉 夜夜敦煌入夢來爾 邑 玉門關(guān)漫記方健榮 陽關(guān)的風吹編者小語
章節(jié)摘錄
訪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 五月,應中國邀請,訪問了敦煌。在敦煌逗留的五天里,安排其中一天去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訪問敦煌,實現(xiàn)了我長年的愿望。而去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原先沒有這個日程,臨時決定,實在是一種幸運?! ≡绯堪它c,離開敦煌招待所。吉普車五輛,中方隨行二十一人。北京的全程陪同孫平化先生,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先生,蘭州、酒泉、安西的有關(guān)方面負責人也一起前往,而且還配備一名女醫(yī)生。日本方面除了我之外,還有清水正夫先生,一共六個人。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是漢朝西域史上重要的歷史舞臺,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關(guān)口,分別是西域北路和西域南路的起點。到了唐朝,玉門關(guān)移到敦煌東面,大概是出于軍事上的考慮,或者為了開辟一條通往西域的新路吧。所以,陽關(guān)就成為唐朝東西方貿(mào)易的大門,十分繁榮。 玉門關(guān)遺址在敦煌西北八十五公里處,一路上半是戈壁半是沙漠。我從蘭州到敦煌,不論是坐火車,還是坐吉普車,每天所見的都是戈壁和沙漠。自以為對戈壁和沙漠已經(jīng)習慣,可是出了敦煌往西走,才看見真正的戈壁灘。一眼望去,沒有一個村落,只有小石子的原野向遠方伸展,連駱駝草也沒有。車子順著舊車轍往前走。如果這也叫道路的話,道路如同一條不斷彎曲的白帶?! 『臀易谝黄鸬某櫹壬ミ^三四次玉門關(guān),但坐吉普車去還是第一次,總是騎駱駝,路上單程就需要半天,所以回來時已是夜晚。大約一個小時后,路面開始起伏,戈壁灘上散布許多小沙丘,但很快又平坦開來,左邊遠處出現(xiàn)低矮的山脈?! ∪昼娺^后,地面又開始起伏不平,點點小沙丘和一片黃麻、枯葦。我們停車休息。這個地方名叫“蘆草井子”?!熬印本褪恰八钡囊馑?。大概附近有水井,自古以來就是旅行者休息的地方吧?! ≤囎釉陂_路車揚起的沙塵里行駛。這一帶到處都是圓土塊,土塊上都長著草。其實并非土塊上長草,應該說是長草的地方擋住風沙,起到固土的作用。車子在這種土塊地帶行駛,劇烈顛簸。這些長草的大土塊幾個連接重疊在一起,形成土丘。三十分鐘以后,終于看見沙海前方火柴盒般的玉門關(guān)遺址。從敦煌出來,路上花費大約兩個半小時?! ∥覀冊谟耖T關(guān)遺址前下車。遺址如一個巨大的土箱。箱子的上層部分已經(jīng)坍塌,沒有頂棚,西墻和北墻各有一個入口。光憑外觀,看不出是什么建筑物。墻壁由粘土和磚頭砌成,底部約厚四米。這樣的墻壁組成巨大的四方形箱子。雖然上部已經(jīng)坍塌,但剩余的部分也足有十幾米高。這座沙漠里的廢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被視為玉門關(guān)遺址的。在清朝被稱為小方盤城,但1907年斯坦因推斷為漢朝的玉門關(guān)遺址。斯坦因在這一帶發(fā)現(xiàn)很多與漢朝的玉門關(guān)相關(guān)的木簡等東西。現(xiàn)在的中國史學界也認為這是漢朝的玉門關(guān)遺址。 進入遺址里面,墻壁邊長為十五米。就是說,這是十五米見方的土箱。玉門關(guān)原先是國境警衛(wèi)軍的司令部呢,還是管理去異域旅行的人的衙門?這個問題似乎還不太清楚?! ∥艺驹趶U墟外面,只見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沙子。這一帶雖說是戈壁灘,但更像沙漠?! ∥髅嫖骞锾幱虚L城烽火臺,看過去顯得很小。我們坐吉普車到烽火臺去,其實是一座很大的烽火臺,南北都是連綿不斷的長城。但是,這些長城有的已經(jīng)完全倒塌,有的還明顯留著長城的遺跡,還有的如一段小土堤?! ∥铱粗涎由斓拈L城,遠處還有三四個烽火臺。距離相當遠,看上去很小。因為是無邊的沙海,沒有東西遮擋,可以遠眺。中國古籍記載,“每五里一烽,每十里一燧”。一旦有事,白天放狼煙報告,夜間燒火告急,都是利用烽火臺。無論是長城、烽火臺、玉門關(guān),都是兩千年前修建的。即使有的完全坍塌,有的半是毀壞,但遺跡還能保留在沙漠上,大概因為沙漠異常干燥的緣故吧?! 姆榛鹋_的高地上往西,即古代國境的長城外面眺望,眼前是起伏的小沙丘,稍遠處生長著沙漠草,再過去是斷層地帶,然后是遼闊的沙海,盡頭處是低矮的沙丘連成一片,一直通往五百公里以外的羅布泊?! |面的長城也是無垠無際的沙漠,不見山影,到處都生長著枯蘆葦、黃麻、芨芨草等沙漠的野草?! ≌驹谶@里,很難想象漢朝時玉門關(guān)的繁榮景象。這一帶應該駐守許多戍邊戰(zhàn)士,排列著一排排的營房。 另外,從西域來的旅行者大概從某個地方進入長城以內(nèi),在玉門關(guān)接受調(diào)查,辦理手續(xù),或者在這里住一個晚上,或者直接去敦煌。相反,前往西域的旅行者也在這里辦理同樣的手續(xù)吧。那么,這里應該建有給旅行者提供住宿的旅館,也許各種各樣的店鋪也鱗次櫛比?! ∪欢坏┍狈接文撩褡迩址敢u擊,這沙漠中的兵營就完全發(fā)揮另外的作用。長城線上,白天狼煙滾滾,夜間烈火熊熊,通過這種手段把緊急情況傳遞給后方的軍事基地敦煌。玉門關(guān)以及周圍的沙漠在緊急時刻的景象很難具體浮現(xiàn)在腦子里,但只要想象一下一座又一座烽火臺燃起烈焰一直延續(xù)到地平線的夜景,實在是世間未有的美麗。長城外面,黑暗里響起巨大的青銅器軍鼓的聲音;長城內(nèi)側(cè),烽火臺的烈煙在沙漠里形成巨大的橢圓形,天空鑲嵌著繁星的冷光。啊,戰(zhàn)爭,在那個時期就應該停止?! ∥以鴰状伟延耖T關(guān)作為小說創(chuàng)作的舞臺,其中有一篇描寫漢朝著名武將貳師將軍李廣利的作品。李廣利為了得到汗血寶馬,遠征天山山脈那邊的大宛(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共和國費爾干納盆地),從而留名青史。第二次遠征成功,但第一次大敗而歸。他率領(lǐng)數(shù)萬軍隊出征,兩年后只剩下數(shù)千人敗歸玉門關(guān)?! ±顝V利在玉門關(guān)上奏戰(zhàn)敗的情況,請求再次出征。幾十天后,從國都緊急派來特使,傳達上意。把李廣利的軍隊全部趕到關(guān)外,并命令守關(guān)士兵緊閉關(guān)門?! 姼胰胝撸磾??! ±顝V利無奈,只好駐守關(guān)外,每天憂郁度日,盡心準備,一年后再度遠征。也許當年李廣利就是在我們看到的烽火臺那邊建造軍營,每天夜晚聽著沙漠的風聲,備受失意郁悶的煎熬。我還有一篇描寫為實施漢朝的西域政策而半生在沙漠里度過的后漢將軍班超故事的小說。班超晚年上書說: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肉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亡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發(fā)無黑。班超在請求回國的奏章中還這樣寫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 ∵@個玉門關(guān)就是我們現(xiàn)在站立的玉門關(guān)。我在長城的烽火臺遺址上吃午飯、喝茶、吸煙,還仰躺在地上,這些舉動實在對不起班超。一點二十分,我們離開玉門關(guān)遺址,沿原路回到蘆草井子,然后往東南奔向陽關(guān)。說自己曾去過一次的司機在前頭引路。車子又一次進入圓土塊地帶,土塊上的蘆葦都已枯死。云彩如美麗的薄紗。氣溫三十四度。戈壁灘的地平線處出現(xiàn)湖水的海市蜃樓。常書鴻先生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海市蜃樓”四個字。司機突然說“麥氣”,翻譯說是“逃水”。司機看著前方路上水的幻影繼續(xù)前進。從玉門關(guān)到陽關(guān)六十一公里,車子行駛的時間卻長得令人難以相信。五輛吉普車為了保持一定的速度,在戈壁灘上隨意行駛,如同軍事演習一樣,而且好幾次停車,讓發(fā)動機散熱。三點四十五分,終于來到陽關(guān)附近的南湖人民公社農(nóng)場。吉普車在這里灌水后離開。一會兒,遠處土丘上出現(xiàn)烽火臺。這是陽關(guān)附近的長城烽火臺,但不知道走哪條路才能到達烽火臺。車子在土丘周圍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轉(zhuǎn)到南湖人民公社林場,向那里的兩三個人問路。常書鴻在我的筆記本上寫道:“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惫缙溲?,要到達陽關(guān)確非易事。車子好不容易開到烽火臺的高地下面。我們登上烽火臺,一眼望不到頭的沙海,差不多中間地帶是陽關(guān)遺址。我們站在烽火臺上,四周是起伏的小丘陵。隔著波浪般起伏的丘陵,俯視著遠處的陽關(guān)遺址。烽火臺丘陵的東面是巨大的斷崖直落谷底。丘陵地帶都是紅沙,再遠處是黃沙,陽關(guān)遺址地帶的左面是綠洲。太陽還高掛在西天,我一看手表,已經(jīng)六點十五分。我從烽火臺的高地上下來,站在吉普車附近,想到陽關(guān)遺址那一帶去。于是和孫平化先生等四人一起從長長的沙坡下去。腳下的斜坡上殘留著黃羊的足跡,一片枯黃的駱駝草,但是從草根又鉆出綠色的嫩芽,草上的刺還很柔軟。蜥蜴跑過去。這里還是春天。我們走到陽關(guān)遺址。我站在遍地都是土器碎片的地面上,點燃一支煙。我想起“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句詩,望著沒有故人的西面,看見西方的地平線上有一個湖。那是海市蜃樓的湖。我們回到烽火臺的高地上,這一趟往返一個小時。七點五分,我們坐車返回敦煌。距離六十五公里,道路很好,八點二十分回到敦煌?! ?/pre>編輯推薦
《大美敦煌》從敦煌出發(fā),每位作者都找到了接近神圣的理由。尤其如常書鴻、段文杰等一批敦煌人,不僅用生命守護敦煌,更以靈魂的震顫,詠嘆著敦煌。他們跟敦煌血肉相連,生死相依。常書鴻、段文杰、高爾泰、潘絮茲、史葦湘、歐陽琳、蕭默等人,都與敦煌有著類似的密切聯(lián)系,為敦煌作證,也被人們記住。他們對敦煌藝術(shù)、文化的弘揚與保護,研究和闡發(fā),以及對敦煌那種舍卻一生的熱愛與獻身,已經(jīng)成為敘述敦煌文學的話題?! 子稹ⅠT驥才、馮其庸、高平、林斤瀾、余秋雨、張抗抗、周濤、賈平凹、林染、北島、王家達等人,以其對藝術(shù)和生命的高度體悟,將自己與敦煌在不同時間與境遇中的神會、識見和觀察,梳攏洋溢文采的筆端,字字珠璣,響遏行云,獨辟蹊徑又氣象萬千,滿懷虔誠且出神入化。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