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作者:(俄) 屠格涅夫(И.C.Тургене 譯者:黃偉經(jīng)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廣東梅縣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俄語學院。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廣州三聯(lián)書店見習生,廣東臺山縣區(qū)工委秘書,《南方日報》記者,《羊城晚報》記者、記者組長、采訪部副主任,廣州航道局黃埔處政工辦主任,花城出版社《隨筆》雜志主編,編審。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195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散文《告別〈隨筆〉》、《一個當代神話的終結(jié)》、《訪蘇散記》、《文學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黃秋耘訪談錄》,譯著《獵人手記》、《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阿霞》、《初戀》、《一個不幸的女郎》、《愛之路》(均為[俄]屠格涅夫著)等。
黃偉經(jīng)在繁忙的編輯工作中,用了一年左右的業(yè)余時間,不顧言疾,毫不松懈,從俄文翻譯出這部馳名世界的名著。給我們提供了直接向這位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家再學習的機會。(端木蕻良 《貴族之家》序)
作者簡介
本書為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所著!
屠格涅夫不易情節(jié)故事來吸引人,他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對人物做靈魂的拷問。他的創(chuàng)作方法,完全是屠格涅夫式的。當然,他受法國文學影響很深,但我卻覺得他更富于東方色彩。
屠格涅夫用抒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寫下剛剛死去兒子的農(nóng)婦
,對待一點鹽的虔誠態(tài)度。
屠格涅夫常用人們不易覺察的語氣來做出諷刺和判斷!
他長于抒寫自己的感情,更長于抒寫小說人物的感情。但是這種感情是思辨的,也就是說,感情要經(jīng)過理性的分析,才能使可貴的。感情如果是盲目的,沖動的,違反理智的,這種感情,必然屬于廉價的。因為它既不能擔負起莊嚴的使命,也不能完成什么崇高的事業(yè)。因此,屠格涅夫反對“下意識”的創(chuàng)作。(端木蕻良 《貴族之家》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