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

出版時間:1990年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作者:徐宗澤  
Tag標簽:無  

作者簡介

徐宗澤(1886~1947) 青浦人。字潤農(nóng),教名若瑟。天主教神父。曾留學國外,得哲學博士和神學博士學位。民國12年(1923)起主編天主教《圣教雜志》,兼任徐家匯天主堂藏書樓(亦稱圖書館)主持人(司鐸)??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雜志???,專心致力于藏書樓工作,多年來搜集地方志2000余種,成為該樓藏書一大特色。著作有《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明清以來耶蘇會教士著譯書目》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和陳垣的《元西域人華化考》比起來,此書學力不厚。但論資料的豐實,歷史敘述的勇氣來說,此書又有可觀之處。全書先談開封一賜樂業(yè)教猶太人掌故,續(xù)寫唐朝景教(東方聶斯托里教派),再談元朝也里可溫教(聶斯托里教派和天主教的混稱),重點敘述明末清初天主教在赤縣神州的拓荒。大概如此。
       須注意以下點:
       1,作者是教中人氏,立論觀點偏向宗教一方,乃至有時是非不清。如,對義和團運動定義為“拳匪”,對列強于晚清叩開國門簽訂恥辱條約所包含傳教方便條目歡呼雀躍,對不法教士信徒騷擾民人而陷命案訴訟等一概指斥百姓愚魯。
       2,考全書論據(jù),基督傳至中國最早時間可確定為唐朝,而作者又故弄玄虛談及漢朝云云,蓋其崇教心切,在華族宗教歷史上有意前推染。
       3,歷次“教難”,作者皆將責任歸罪于國人,極盡筆端把受侮辱被損害的委屈賦予外國傳教士,有喪權(quán)辱國之投降傾向。
       4,作者是徐光啟后世子孫,僅此而已。
  •      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為耶穌會最早到東方宣教的傳教士。他為福音在東方各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被譽為“東方宗徒”。
      
       1506年4月7日,方濟各·沙勿略生于西班牙納瓦拉的哈維爾城堡。父親是國王的顧問,母親為當?shù)氐馁F族。從小生活在貴族世家的沙勿略并沒有沉迷于屬世的享樂也沒有子承父業(yè)進入政界,而是在神的呼召下,進入神學院,將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主。1528年,年僅22歲的方濟各·沙勿略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巴黎的圣巴爾貝學院畢業(yè),被任命為博韋學院經(jīng)院哲學的講師。
      
       為對抗新教在歐洲的發(fā)展,沙勿略的好友,西班牙人依納爵·羅耀拉于1535年8月15日成立耶穌會,旨在鞏固天主教會的屬靈權(quán)威,并通過海外宣教向外邦人傳播福音,同時拓展天主教在世界的勢力。沙勿略響應羅耀拉的號召,加入耶穌會,成為最早的七個同工之一。
      
       1540年,方濟各·沙勿略奉教廷派遣前往東方宣教。沙勿略先在印度的科摩林群島主持教務,1542年前往印度果阿。他在印度宣教幾年后,轉(zhuǎn)赴馬六甲宣教。沙勿略在印度、南洋群島等地宣教7年,取得很大成功,領(lǐng)洗者數(shù)以千計。
      
       在馬六甲,沙勿略結(jié)識了日本商人湛四郎(安日祿)。他從沙勿略明白了福音,受洗成為基督徒。湛四郎不斷地向沙勿略介紹他們國家的情況,希望他能到日本宣教。沙勿略看到日本的需要,決心前往。他認為要促進宣教事業(yè)的開展,必須掌握當?shù)卣Z言,他在湛四郎的幫助下用日語寫了一份簡略的祈禱書。同時,他深感日本有其獨特的文化,要使福音順利傳播,應對當?shù)匚幕扇”匾倪m應。沙勿略倡導的了解宣教地文化,將福音與當?shù)匚幕鲞m當調(diào)和的宣教策略,對日后來華宣教士影響甚大,利瑪竇、馬禮遜、戴德生等都是這一策略的實行者。
      
       1549年8月15日,沙勿略和兩名修士在湛四郎的帶領(lǐng)下抵達日本鹿兒島。他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帶領(lǐng)1千多名日本人認識真道,受洗歸入主的名下。然而,他也遇到預想不到的情況。當他和日本的知識分子辯論時,日本文人反詰到“如果你的宗教所言為真,為什么在中國卻沒有聽說過呢?”的確,日本自彌生時代起(中國秦漢時期),就以中國為師,隋唐時更是派遣大量留學生來華學習,日本從宗教、哲學、文字、科技、藝術(shù)等領(lǐng)域到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國巨大影響。沙勿略通過與日本文人接觸,深刻地了解日本與中國在文化上的傳承關(guān)系,認識到中國在東方宣教工作的重要地位。他曾說“汝謀發(fā)展吾主耶穌基督的真教,中國是最有效的基地,一旦中國人信奉真教,必能使日本唾棄現(xiàn)行所有各教學說和派別?!庇谑?,他決定到中國宣教。
      
       1551年11月20日,沙勿略重返印度。為來華宣教做準備。由于明王朝實行閉關(guān)鎖國政策,除了外交使節(jié),其他外國人一律不準入境。在商人朋友的幫助下,沙勿略組建了一個使團,以此得以進入中國,參見中國皇帝,以期得到自由宣教的敕令。
      
       1552年4月,沙勿略離開印度果阿,踏上前往中國的旅程。1552年8月沙勿略乘“圣十字”號抵達距廣東臺山縣正南30海里的上川島。不久,沙勿略得知明朝政府嚴禁使團入境,入華前景什么渺茫。但這并沒有動搖他宣教的心志,他在島上建立一座小教堂,作為入華的基地。并通過和暹羅使團協(xié)商,謀求一個席位隨使團朝見中國皇帝。就在方濟各·沙勿略積極籌劃來華宣教之時,病魔襲擊了這位主的忠仆,他不幸染上了瘧疾,由于缺醫(yī)少藥,12月3日凌晨,方濟各·沙勿略在上川島走完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侍奉道路,在主懷里安息。
      
       正如主耶穌所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jié)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 )方濟各·沙勿略雖然沒能踏上中國大陸,實現(xiàn)其來華宣教的愿望。但是,他的宣教熱情卻激發(fā)了不少歐洲宣教士,他們懷著對基督和中國人的熱愛,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在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歐洲宣教士以及徐光啟、李之藻等中國同工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擊碎“磐石”,使福音在中華大地扎根。
      
      
      
      
      
      參考資料:
      
      黃一農(nóng)著:《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豪著:《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宗教文化出版社
      
      晏可佳著:《中國天主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
      
      百度及各大網(wǎng)站
      
      
      文章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cea590100jujm.html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