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地重游

出版時間:1999-01-01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作者:[英]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譯者:趙隆勷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譯林世界文學(xué)名著.現(xiàn)當(dāng)代系列”叢書之一,描寫了倫敦近郊布賴茲赫德莊園一個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運。老馬奇梅因侯爵一戰(zhàn)后拋下家人長期和情婦在威尼斯居?。凰蛉吮砻婧V信宗教,卻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父母的生活丑聞給子女打下了恥辱的印記,扭曲了他們的天性。尤其是次子塞巴斯蒂安,家庭的負(fù)累使之以酒度日,潦倒一生。而長女朱莉婭,年輕美麗有思想,卻由于宗教斷送了愛情和幸福。本書的敘述人賴德也是故事的參與者

書籍目錄

譯序 原作者再版序言 序幕
舊地重游 第一部
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的生活 我遇見塞巴斯蒂安.弗萊特--還遇見安東尼.布蘭奇--初訪布賴茲赫德/ 我的堂兄賈斯珀的諄諄告誡--警告提防誘惑--牛津星期日的早晨/ 我的父親在家里--朱莉婭.弗萊特小姐/ 塞巴斯蒂安在家里--馬奇梅因勛爵在國外/ 牛津的秋天--和雷克斯.莫特拉姆共進(jìn)午餐--和博伊.馬爾卡斯特共進(jìn)晚餐--桑格拉斯先生--馬奇梅因夫人在家里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舊地重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9條)

 
 

  •      斷斷續(xù)續(xù)拖了一個月才看,我實在不是個嚴(yán)肅的人,時常有看不下去的時候。
       先看了09年的電影(導(dǎo)致讀的時候總是自行代入電影演員和場景),現(xiàn)在看了書才發(fā)現(xiàn)差別真是大:電影更像是個嚴(yán)肅背景下的混亂的愛情故事;而書——太多的細(xì)微情節(jié)、細(xì)節(jié)描寫、歷史背景、宗教知識,對我而言比較難讀。
       我不覺得我理解了這個故事,就跑去看文藝標(biāo)桿的書評,然而標(biāo)桿也表示沒有看懂,但她說這故事講的是”天主教如何吞沒一切“。
       補(bǔ)補(bǔ)宗教知識回來再看好了。
  •     人人都喜歡sebastian,我也不例外,不是虛構(gòu)的、夸張的那種,也不是實在的、溫暖的那種,也不是百轉(zhuǎn)千回的、令人揪心的那種,它就是sebastian,在每個人的骨子里都存在過(或者有些人),它是一種帶著缺陷的圣潔,這位作者通過科莉迪亞說她的哥哥是那種“圣人”,不知道他懷著怎么樣的感情色彩,或者是很曖昧的,像整本書一樣,并不是非黑即白。在sebastian這個人物時,我覺得我能觸到,它不是虛構(gòu)的,它是存在的。我可以迷信這樣一種,愿意形容它是帶著缺陷的圣潔。
      這里面人的生活,大概只有sebastian的酒鬼生涯最無可述,最虛無。但 charles,科莉迪亞,他們都能感受到,他的痛苦,這是被charles回避但無法拋棄的。很精彩的,是科莉迪亞回來,察覺到charles對她的挫折的認(rèn)定,她說,那正是她看到charles和朱麗亞時所想到的,“受挫的感情”。從sebastian的轉(zhuǎn)折過后,他們的十年的確,是“死寂的十年”。
      而sebastian,像他父親的伴侶所說,他愛上了他的幼年時期,這會給他帶來很大的麻煩,在世俗中的痛苦。
      sebastian,希望他的肉體,可以像科莉迪亞所說,某天清晨,在修道院外,被道士們發(fā)現(xiàn),然后,微弱的呼吸,靜靜地慢慢地消失。
  •       個人覺得這版Sebastian和Charles的聲音跟電視劇相比更年輕,也更符合前半部分大學(xué)生的設(shè)定(雖然我可迷AA叔和JI叔的聲音了o(*////▽////*)q ,但客觀的說AA叔和JI叔的聲音對于大學(xué)生來說還是有點太成熟了),但總覺得這版Sebastian沒有AA叔演繹得那么精彩,貴族的氣場不太夠,但如果不跟AA叔比的話也算是很不錯了。 無論是什么版本我都喜歡S啊……最后一段聽到Charles回憶Sebastian說“this is where my family live”的時候,眼淚差點掉粗來T T
        
        Charles的話,感覺跟JI叔的聲音有點像?但沒JI叔的聲音那么低沉,有個別地方感覺處理得有點違和,整體還是挺好的。
        
        一直覺得Charles的父親是個很有趣的角色,對待Charles的態(tài)度很……唔,好玩。電視劇和廣播劇里的父親表現(xiàn)得都很棒,完全符合我的想象XD
        
        Cara的聲音比我想象的……老好多啊= =覺得Cara應(yīng)該沒那么……老吧orz
        
        很喜歡這里的Cordelia,特別是讀寫給Charles的那段,很活波很少女的聲音,很驚艷啊><后面重逢時那種淡定也表現(xiàn)得很好><
        
        
        
        整體來說,因為是廣播劇所以有些聲音無法表現(xiàn)的小細(xì)節(jié)都砍掉了,雖然可以理解,可是……超愛那些小細(xì)節(jié)的我有點怨念啊_(:3」∠)_ 總覺得沒了那些小細(xì)節(jié)就少了很多趣味……
      
      
      2012.08.29
  •     
      “我的主題是回憶,在戰(zhàn)爭時期一個陰暗的早晨,一群長著翅膀的東西在我的周圍飛翔?!睉?zhàn)爭中的查爾斯隨軍隊開拔,因緣際會來到一處棲身著二十多年前回憶的舊宅:布賴茲赫德。仿佛突然吃下一塊普魯斯特的小德萊娜點心,查爾斯頓時長身立定于時間的曠野中,與歷歷人世背道而馳,四下春荒荒的,他攤手,只見遺忘與回憶交疊的明迷:“巨大的沉默,起先是一片空虛,但是隨著我的受了傷害的感官恢復(fù)了知覺,我耳邊逐漸充滿了許多甜美的、純真的、久已忘卻的聲音:因為他說出了我那么熟悉的一個地名,具有古老深奧魔力的魔術(shù)般的地名,只消一聽到它,魂牽夢繞的歲月的影子就開始在我眼前聯(lián)翩飛舞了?!?br />   
      時間的潮汐構(gòu)筑了查爾斯——也可說伊夫林?沃——回憶的豐饒之海,一個《舊地重游》中最重大的美學(xué)現(xiàn)象。斷流回溯,道阻且長。通過回憶,重訪的是英國貴族漸漸凋敝的家業(yè)(state)、上流社會的榮光與“青春的柔情”,因而回憶機(jī)制也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心理行為,它編織著情節(jié),推動了主題,以詩學(xué)的方式,在現(xiàn)實經(jīng)驗斷裂帶的創(chuàng)面上重建一種人的實在(being)能夠安身立命的根據(jù)。
      
      伊夫林?沃的回憶詩學(xué)絕不簡單,它多維度的支脈交叉縱橫,組成一張回憶之網(wǎng),將逝去的時間一網(wǎng)打盡。首先,舊地重游是查爾斯本人返身時光深處,作為小說的敘事主體,查爾斯和盤托出故事,經(jīng)歷了一次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的穿梭之旅;其次,處于在現(xiàn)實夾縫的回憶又被分割成兩大支脈,導(dǎo)向與塞巴斯蒂安“序幕式”的友情與戀情以及與朱莉亞后續(xù)的愛情;最后,在歧路疊出的回憶分流中,伊夫林?沃又設(shè)置了新的回憶起點,那就是安排朱莉亞回憶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涯與小妹科迪莉亞回憶去探訪成為酒鬼的塞巴斯蒂安的經(jīng)歷,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回憶既是藝術(shù)的主題,也是生命的主題——實際上,著墨不多的那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才是立身時光穩(wěn)固的制高點的“此在”,也從而能更洞徹地將目光引向縱深處,畢竟,過去的回憶構(gòu)筑的是現(xiàn)在的自我,而回溯的目的也在于通過對當(dāng)下持存的確證與修正,查爾斯坦言:“這些回憶時時刻刻伴隨著我,構(gòu)成了我的生命——因為我們確定能擁有的,除了過去一無所有了?!?br />   
      伊夫林?沃所展現(xiàn)的回憶詩學(xué)是戀物癖的與空間化的。
      
      戀物的回憶。一邊遙想“繁花似錦在的栗子樹下帶著玩具熊的那個青年”,一邊談及弗洛伊德那些涉及“閹割”、“欲望”概念的“戀物癖”,多少有些敗興,但正是小說敘事者查爾斯所暴露出的“戀物癖”,暗示出回憶對“缺省項”哀愁的憧憬。戀物癖的關(guān)健在于“那個不具備的東西,”人們可以從他身上找到倒錯的根系。弗洛伊德以一種驚人的執(zhí)著精神對戀物癖進(jìn)行了研究,小男孩發(fā)現(xiàn)小女孩沒有陰莖,這閹割的狀況令他無法忍受,他的精神被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是認(rèn)識到這不容置疑的事實,另一部分將其拒之門外,以一種可以滿足其欲望的組織取而代之。有時,人們將戀物癖患者的這種否認(rèn)精確地稱之為對性差異的拒絕,這也從心理機(jī)制角度很好的解釋了查爾斯與塞巴斯蒂安之間曖昧的同性戀情,他們同吃同住,伊夫林?沃隱晦地寫到,當(dāng)一次科迪莉亞推門進(jìn)屋,看見他倆都沒穿好衣服,讀者不由會心一笑。為了在女性身上找到被閹割的替代物,以換喻為基礎(chǔ),戀物癖展開了對絲襪、絲綢、皮毛等物品的迷戀。
      
      將戀物癖置于更為特定的文化結(jié)構(gòu)中時,它包蘊(yùn)了更為廣闊的闡釋空間。二十世紀(jì)初的英國,田園牧歌的傳統(tǒng)已飽受沖擊,文學(xué)中懷舊牧歌的情調(diào)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精神血緣上的眷戀——對貴族精神的眷戀。一個德國人曾對英國貴族精致生活的派頭做過評價:“風(fēng)俗要求主人提供許多奢華的娛樂和消費……風(fēng)格優(yōu)雅的住宅,裝配考究的家具,壁畫,餐具,穿著新衣的漂亮健壯的仆役,豐富的食物……”。作為中產(chǎn)階級之子的查爾斯,進(jìn)入牛津大學(xué)伊始,希望以同樣精雕細(xì)琢的風(fēng)格裝扮房間——“在我住進(jìn)去的第一天下午,我就驕傲地把一副凡?高的《向日葵》復(fù)制品掛在壁爐上面,豎起一扇屏風(fēng),上面畫著羅杰?弗賴畫的普羅旺斯風(fēng)景畫,這扇屏風(fēng)我是在歐米加工藝廠為還債而舉行拍賣時廉價買來的。我還貼起了一張從詩歌書店弄來的麥克奈特?考弗和賴姆?希茨畫的招貼畫,而且,回憶起來最令我傷心的是,擺在壁爐架上兩支細(xì)長黑蠟燭之間的一個波莉?皮奇恩的瓷像。我的書數(shù)量少而且很平?!薄闋査沟倪@些物品平庸無奇,遠(yuǎn)稱不上貴族式,但它為將要到來的貴族奢華設(shè)下一個伏筆。
      
      當(dāng)他第一次受邀到塞巴斯蒂安的家宅“布賴茲赫德”參觀時,這種戀物癖才驀地綻出,以驚人的記憶力,查爾斯復(fù)現(xiàn)出二十年前貪婪的觀察:“墻上糊著帶條紋和玫瑰花圖案的壁紙。屋角有一個能前后擺動的木馬,壁爐架上有一張圣心的石印油畫;空壁爐被一束南美洲大草原上的綠蒲葦和寬葉香蒲遮住,衣柜擦得很干凈……雕刻的貝殼和熔巖,印花皮革,彩色木制品,瓷器,地下挖掘出來的橡木,有波形花紋的銀器,螢石,雪花石膏制品,珊瑚,許多假日的紀(jì)念品……花布罩衣的天使,攀緣薔薇,花朵盛開的草地,輕輕搖晃的燈,凱爾特字體寫的經(jīng)文,穿甲胄的圣者:這一切以一片清晰的、色彩鮮明的復(fù)雜圖案布滿在墻上……圣壇的臺階上鋪著草綠色地毯,上面點綴著白色和金黃色的雛菊?!笔聼o巨細(xì),一切貴族生活的器物都被收入查爾斯眼中,通過對這些精美物品的凝視與迷戀,彼時貴族早已衰落的事實被遮掩過去,那些已經(jīng)空洞的、懸置的、匱乏的舊夢在物品上光華流轉(zhuǎn)地?zé)òl(fā)了生機(jī)。在《舊地重游》的文本褶皺中,處處暗涌著對物品巴爾扎克式的工筆描繪,凝視將物品的完整形象加諸己身,永恒的匱乏催生出永恒的虛像——戀物癖以轉(zhuǎn)喻的方式喚起了對于舊日貴族生活的回憶。
      
      物品與回憶的關(guān)系還不僅于此,它更指涉向一種肉身與記憶的哲學(xué)。張愛玲在名篇《張看》中談到:“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塊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愁?!彼峒暗奈锲范际怯行斡袑嵉?,能印刻在人眼,觸及于人體,印刻于人心。實則早在《修辭學(xué)》中,亞里士多德就將回憶與人的知覺相聯(lián)系——“一個有所回憶或有所期望的人會對他所回憶或期望的人感到愉快,因為他們都有感覺”,這提示我們的是一種基于物品與肉身相遇的身體哲學(xué)生焉。往往正如現(xiàn)象學(xué)所揭示:身體的感觸往往是記憶與現(xiàn)實接觸的印記。身體的知覺性在記憶中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思想與情感這些精神性的東西可能會欺騙我們,但身體的“感覺”不會,身體仿佛也能“表達(dá)和說話”。常常是這些印刻在肉身的上的時間痕跡,激發(fā)了查爾斯的回憶。
      
      “戀物癖”對物品的迷戀,用眼睛占有,用肉身說話,構(gòu)筑了《舊地重游》中回憶詩學(xué)最有意味的一翼。
      
      空間化的回憶與戀物的回憶異質(zhì)同構(gòu)。家宅基業(yè)(state)是一個充滿隱喻意味的空間。里爾克《在懷中》寫道:“家宅,草地一隅,夜的微光\忽然之間您獲得了人一般面容,\您在我們身邊,擁抱著我們,我們被您擁抱?!奔艺亲儎硬痪拥幕貞涳L(fēng)景中最為凝固的東西。現(xiàn)象學(xué)家巴什拉指出除了回憶,出生的家宅從生理上印刻在我們心中。它是一組器質(zhì)性習(xí)慣。他舉了一個例子:時隔20年,盡管我們踏過的都是無名樓梯,我們?nèi)詴匦赂惺艿侥莻€“最初的樓梯”所帶來的反射動作,我們不會被這個略高的臺階絆倒。家宅的整個存在自行展開,與我們的存在相契合。在他看來,家宅是事實,比戀物癖所迷戀的物品更為切實的事實。他迫使我們追問:事實是否確曾有過記憶賦予它們的價值?久遠(yuǎn)的記憶只有通過賦予它們價值,賦予它們幸福的光暈,才能夠被憶起。一旦抹去價值,事實也就不復(fù)存在。它們可曾存在過?事實,就是家宅。
      
      在英國貴族文化中,家宅意義非凡。在貴族傳給子女的資產(chǎn)中,seat(基業(y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指坐落在鄉(xiāng)村的祖業(yè),包括親屬家人和住宅(house)。一般的身世只有鄉(xiāng)村的“seat”,而富有的貴族則除了“seat”之外,還有城中的“house”。在鄉(xiāng)村的seat,是個特別有趣的空間概念,它往往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一大家人的居所,附近有祖先的目的,并由可以就近使用的教堂——這往往是為了貴族們做禮拜的方便,自中世紀(jì)就修建起來的。在布賴茲赫德家,最后一位建筑師增添了一個柱廊和幾個樓閣式的廂房。其中一個是小禮拜堂。馬奇梅因夫人熱衷于天主教,常禱告于此。
      
      在十六至十八世紀(jì),貴族的鄉(xiāng)村住宅往往是一大片土體(一般均在好幾千畝以上),富有仆人房間、賬房、生意房等等,布賴茲赫德也完全符合這一家宅的要求?!杜f地重游》中,出現(xiàn)了嬰兒房,中國式房間等等別具情調(diào)的空間。它處于一處與世隔絕的地方,處在一個孤零零的、蜿蜒的山谷懷抱之中,“綠樹叢中閃現(xiàn)著一所古老宅子的圓頂和圓柱”、“ 在圓屋頂那一邊出現(xiàn)一條河水逐漸遠(yuǎn)去,變得模糊,一片坡度很小的山巒衛(wèi)護(hù)著、掩映著它?!眹@著家宅,許多貴族活動也就此展開,室內(nèi)外活動兼有。
      
      室外活動以獵狐為代表,從十八世紀(jì)到二十世紀(jì),獵狐構(gòu)成紳士生活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甚至被視作出身高貴的人的唯一值得嘗試和注重的樂事,這項活動只能在私人領(lǐng)地上進(jìn)行,是標(biāo)準(zhǔn)的圍繞seat展開的室外活動。《舊地重游》中,查爾斯回想起一次頗為盛大的獵狐。馬奇梅因公爵家的人幾乎都參加了,“布賴茲赫德穿了件鮮紅的衣服;科迪莉婭漂亮極了,她系著一條白色硬圍領(lǐng),下巴高高地翹起來。當(dāng)塞巴斯蒂安穿著一件花呢外套進(jìn)來的時候,她悲嘆道:“嗨,塞巴斯蒂安,你怎么能像那樣出去呢,快去換衣服吧。你穿著獵裝可顯得漂亮哩。”當(dāng)然,酒鬼塞巴斯蒂安不會錯過這次開溜的機(jī)會,借集體外出獵狐之名,他向查爾斯借了錢,依舊去買醉一番,這件事使得查爾斯與馬奇梅因家出現(xiàn)裂痕,幾乎不再交往,也為此去經(jīng)年,重返故園奠定了基礎(chǔ)?;貞浽诖诵纬桑矌缀踉俅蜗?。室內(nèi)的活動以大牌、聚餐、閱讀為主。布賴茲赫德莊園的女主人,馬奇梅因夫人對夜間閱讀極為興致盎然,她經(jīng)常“情緒飽滿地念《一位小人物的日記》”,有時竟到夜里十點多。(PS:八卦一下,沃對格羅史密斯兄弟的《一位小人物的日記》的日記推崇備至,稱其為“世界上最有趣的書”,因而此書頻頻現(xiàn)身《舊地重游》,當(dāng)沃描寫道朱莉亞的手神經(jīng)質(zhì)的挫著幾個小面包球時,不免使人聯(lián)想到《一位小人物的日記》中的人物“throwing bread-pills at each other”來~)
      
      室內(nèi)外的活動使家族成員更為內(nèi)聚,因而家宅的回憶是群體的回憶,也是更具歷史感的回憶。
      
      這些家宅固定在他受人尊敬的鄉(xiāng)鎮(zhèn)或田園上,他們祖先的一股在哪里安靜地場面,他們光榮的名字流傳四方。當(dāng)馬奇梅因侯爵臨死前重返布賴茲赫德時,基業(yè)喚起了他的回憶:“那時我們家是騎士,自從阿金考特戰(zhàn)役就成了男爵,在喬治王朝,榮譽(yù)更大。他們是后來的,卻要先垮下去……在那個全盛時代,是剪羊毛和廣袤的麥地的時期,是欣欣向榮、大興土木的時期,那時侯沼澤地排干了,荒涼的原野開墾出來了,當(dāng)時一位祖先建了一所房子,他的兒子就在上面加了一個穹頂,兒子的兒子又給房子兩邊添上廂房,筑上河堤,攔住河水?!边@些歷史的回憶閃爍著騎士的光芒、證明著新世紀(jì)衰朽的貴族最不可移易的價值,正像巴什拉所描繪的,拋開所有保護(hù)方面的實證價值,在出生的家宅里建立起了幻想的價值,這是當(dāng)家宅不復(fù)存在之后仍然留存的最后價值。它是有關(guān)貴族回憶里最堅實——也許也是最后的——棲身之所。
      
      當(dāng)從線索牽纏的回憶中返回現(xiàn)實,沃寫到,如今留下的只是“沙灘上的灼熱的陽光和大理石建筑里的陰涼”——不論是戀物癖的回憶抑或家宅的回憶,物是人非的景色里,他很清楚一切已難以精確追回,在月亮升起與落下之間的一生,以后就是黑暗,連歲月與早晚都成了懶得追問的細(xì)節(jié),也許,追憶似水年華的結(jié)果,只是不可追憶。
      
      
      
      
      
  •      封面設(shè)計大愛啊。
       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抱歉你的評論太短了。
  •     是在新華書店發(fā)現(xiàn)這本書,評價很不錯,于是從網(wǎng)上買來讀,由于對英國歷史和天主教的不理解,所以讀不太懂,尤其是里邊的笑話和一些對話,導(dǎo)致的后果,更是莫名其妙啊。最不能明白的是茱莉亞放棄了與查爾斯的結(jié)合,說是由于宗教里關(guān)于“罪孽”的理解,沒有從文中讀出來啊,天主教的家庭不允許離婚,她最終不是離了嗎?為什么不和查爾斯在一起呢??!
  •     摘自《中國民航報》 作者:格 林
      
       不讀此書,誰解感傷隱忍;此書之后,世間再無貴族
      
      
        舊地重游,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很濃的回憶氣息,經(jīng)歷時間的跨越,實現(xiàn)空間的回歸,這種時間與空間上的變與不變,總能為讀者帶來沖擊與感慨。以回憶為主題的作品很多,杰出的都具備真摯、坦誠的特點,《舊地重游》便是其中之一。作者敢于承認(rèn):“一個人回憶往事時,容易把他偽造的早熟現(xiàn)象或裝出來的天真神氣賦予他的青春時代,就仿佛改變畫在門邊記錄身高的日期一樣。”
        《舊地重游》這部長篇小說描寫了倫敦近郊布賴茲赫德莊園一個天主教家庭一家人的生活和命運,以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時間段為大背景。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的一部名著,就像評論所說的那樣:“作者熱衷看齊的作品應(yīng)該是《追憶逝水年華》,但神經(jīng)質(zhì)的中文讀者很難不偵察到《紅樓夢》的影子?!?br />     全書幾乎都是回憶,而回憶的內(nèi)容是青春,回憶的時代也是青春。雖然描寫了整個貴族家庭的命運,卻是由一對志同道合的少年的友誼入手并貫穿的,他們有徘徊迷惘的年紀(jì),有懵懂生澀的人生。沒有人會否認(rèn)青春的美好,沒有人不為青春的流逝感到失落,作者自己也說:“我認(rèn)為我正在失去的是青春,而不是歲月?!辈浑y體會出其中的一份無奈。但是,通常情況下,青春的美好總是由當(dāng)時的“恣意妄為”來表現(xiàn)的,起碼在文學(xué)作品中多是如此。在最美好的年華,人總要作出一些任性、錯誤甚至“邪惡”的舉動,很少有人能夠逃脫叛逆的軌跡,只是或多或少的區(qū)別?!澳欠N邪惡既豐富了青春的歷程,又放慢了青春的速度,就像那種酒一樣,控制了葡萄的發(fā)酵,使之不能飲用,必須年復(fù)一年藏在黑暗的地窖里,直到最后釀造得適于擺在桌上供人飲用?!?br />     伊夫林?沃被譽(yù)為“英語文學(xué)史上最具摧毀力和最有成果的諷刺小說家之一”,足見他的個人造詣。董橋說:“伊夫林?沃是最忍得住情的一位作家。”而《舊地重游》無疑是他的一部佳作。《紐約時報書評》評論道:“《舊地重游》具有那種只有在一個處于創(chuàng)作巔峰期的作家那里才會找得到的深度與分量?!遍喿x之后,有一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全書中背離宗教最久、最頑固的叛逆者馬奇梅因勛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接受了祈禱。無論是書中的“我”還是作為讀者的我本人,看到勛爵把手移向額頭,都以為他要揩掉額頭上的圣油,但是他沒有這么做,他“那只手緩慢地移到胸前,又移到肩膀”,他作出了畫十字的表示!我無法體會那種宗教的情感,但是這處情節(jié),確實令我的心弦被“莫名”地?fù)軇恿艘幌?。我想這是只有大師才能做到的。
        翻過的青春篇章,已經(jīng)成為過去,不需要過分執(zhí)著,只需要坦然面對,并且珍藏……
      
      
  •     摘自《南粵論文中心》 作者:楊大亮 張發(fā)祥
      
      
      
      一
      
      
        伊夫林?沃是本世紀(jì)英國文學(xué)史上最主要的諷刺小說家之一,是具有現(xiàn)代英國天主教的作家。1903年,沃生于倫敦西北部的一個城市——漢普斯特,從小即接受了良好的文學(xué)熏陶,父親阿瑟?沃是位知名編輯、出版商兼文學(xué)批評家,虔誠的英國天主教徒。其兄長亞歷克(Alec Waugh)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頗有價值的文學(xué)作品,聲名遠(yuǎn)揚(yáng),在這個書香之家,伊夫林?沃很早便開始接受英國詩文經(jīng)典的熏陶。
        沃早年在牛津大學(xué)攻讀近代史專業(yè),并且一度專心于美術(shù)的學(xué)習(xí)。在牛津大學(xué)學(xué)習(xí)期間,沃對于艾略特的現(xiàn)代派詩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潛心鉆研學(xué)習(xí),從中吸取了視野開闊的史詩氣質(zhì);同時,他也接受了另一位作家的風(fēng)格,即諷刺小說家弗明克的作品風(fēng)格。從弗的手法中,他吸取了語言通俗而富有意義的幽默風(fēng)格,沃對這兩位作家的欣賞與學(xué)習(xí)為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沃的第一部小說《衰亡》(Decline and Fall,1928)一炮打響,為其贏得了諷刺小說家的名聲,并且為其以后的創(chuàng)作定了基調(diào)。事實上,這部小說的主題思想貫穿了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涯,他提起諷刺之筆來記錄一個帝國的衰亡歷史,通過對一個青年近于荒誕的生活經(jīng)歷的記述,對那個不分善惡,沒有正義、公理之分的黑暗和丑惡的社會進(jìn)行了無情的嘲弄。在這部作品中,沃以其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將現(xiàn)代生活中荒誕可笑和孤獨悲哀的東西糅合在一起,描寫了一個衰敗和沉淪時代的一些側(cè)面。
        沃的創(chuàng)作生涯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停戰(zhàn)階段,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六部諷刺的長篇小說,他在素材的安排和運用上漸趨老練,風(fēng)格也漸趨完美起來。這其中三部作品分別為《衰亡》(1928);《罪惡的軀體》(Vile Bodies,1930);《一捧塵土》(A Handful of Dust,1934)。這些成為其前期創(chuàng)作的代表性的成就,反映了英國在本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社會動蕩和道德淪喪。在這些早期作品中,他著力諷刺的,首先是婚姻和家庭關(guān)系上的墮落;此外,沃也諷刺了英國的教育制度,特別是英國的公學(xué);宗教的衰落也是沃三本早期作品的另一個重要諷刺的內(nèi)容,這一點在《一捧塵土》中有最突出的表現(xiàn),甚至英國的政治生活也是沃諷刺的重要方面。沃早期作品的社會性和現(xiàn)實意義使得其幽默表現(xiàn)出嚴(yán)肅性,也使他的譏諷有了深度,使其成為本世紀(jì)杰出的諷刺大師。沃的第二個創(chuàng)作階段包括戰(zhàn)后二十年。在此階段中,他小說類型多樣化,有《舊地重游》(Brideshead Revisited,1945)、《親者》(The Loved One, 1948)和《廢墟中的愛情》(Love among the Ruins, 1953)以及戰(zhàn)爭三部曲《榮譽(yù)之劍》(The Sword of Honour),《軍人》(Men at Arms,1952)、《軍官與紳士》(Officers and Gentlemen,1955)和《無條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1961)。這一階段中,沃的作品趨于“嚴(yán)肅”的風(fēng)格,《舊地重游》中寄托了他對天主教的虔誠信仰,也較全面地闡明了自己對二戰(zhàn)的看法,并從天主教的觀念出發(fā),探求戰(zhàn)爭所引起的人的價值的改變,尤其是戰(zhàn)爭三部曲,較早期作品更直接地觸及了當(dāng)代世界的重大政治、歷史問題,也更能反映其資產(chǎn)階級立場。該書濃厚的宗教說教色彩,多愁善感的愛情故事和對爵士時代英國上層階級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描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許多讀者對該書的題材情有獨鐘、愛不釋手。
      
      
      二
      
      
        小說《舊地重游》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作者本人的自傳成分,天主教是推動書中情節(jié)的重要因素。小說描寫了倫敦附近布萊茲赫德莊園一個天主教家庭的生活和命運。主人公兼敘述者查爾斯?萊德上尉,在一次偶然的機(jī)會隨部隊換防來到了馬奇梅因侯爵的舊居,觸景生情,回憶起和他有深厚友情的這個家庭的成員們:這是一個古老的天主教家族,馬奇梅因侯爵在一戰(zhàn)期間赴國外參戰(zhàn),戰(zhàn)后沒有回國,留在意大利長期與情婦卡拉在威尼斯同居。妻子馬奇梅因夫人表面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卻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她具有圓滑的社交手腕,為掩蓋家庭丑聞她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被丈夫的拋棄使她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最終她憤懣而死,而她又把悲劇帶給了整個家庭。父母的生活丑聞給子女打下了恥辱的印記,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家族丑聞的籠罩中,他們的天性受到了極大的扭曲。他們不甘于循規(guī)蹈矩,小兒子塞巴斯蒂安是“妖艷的少年”的代表,平日放蕩不羈,酗酒成性,一生經(jīng)歷坎坷,他和故事敘述人萊德是牛津大學(xué)的同窗好友,在尋求美好生活中,走入歧途,流落異國。大兒子布萊茲赫德是未來爵位和莊園的繼承人,他畢業(yè)于牛津大學(xué),沉悶、迂腐、生性怪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虔誠的天主教信仰者。小女兒科迪莉婭是馬奇梅因家族的孩子中最真誠可愛的一個。她從小深受天主教文化熏陶,在修道院辦的學(xué)校中長大,是位堅定不移的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大女兒朱莉婭年輕貌美、光彩照人、風(fēng)度優(yōu)雅。父親的丑聞影響了她的婚姻前景,她對天主教的篤信同樣使她沒有任何可能與信奉新教的皇室攀親。出于叛逆心態(tài),朱莉婭違拗母親的意愿,嫁給了一個來自加拿大的離過婚的政客雷克斯,她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發(fā)現(xiàn)雷克斯仍與前婦人藕斷絲連,最后離婚,叛離羅馬天主教。雖然與查爾斯的重逢使她重燃愛情火花,可是她能感覺到無處不在的宗教影子在時時刻刻地困擾著她。許多年后,萊德成了畫家,頗有名氣,在與朱莉婭邂逅相遇時,萊德辦了離婚手續(xù),朱莉婭也正在離婚手續(xù)的辦理之中,這時,傳來了塞巴斯蒂安的消息:他到突尼斯的修道院,請求做一名修道士,卻只做了名守門人,而侯爵在情婦的陪同下回到府第。盡管他已不可救藥,但依然固執(zhí)地拒絕涂油禮,然而,在其臨終之際,他竟奇跡般地要求赦免他的罪孽。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朱莉婭與萊德訣別了。因為老侯爵的臨終之舉重新燃起了朱莉婭對天主教的信仰,她說“她不能再違背上帝意旨了”,再與萊德結(jié)婚,意味著永遠(yuǎn)失去了上帝的庇護(hù)。出于深重的罪孽感(天主教視離婚、再婚為罪孽),她拒絕了萊德的愛情,以受苦去贏得上帝的寬恕。而萊德也從侯爵的懺悔中,得到了啟示,頗為感動,理解了朱莉婭的決定,并由不信神靈轉(zhuǎn)為篤信上帝。從此,恪守信仰和傳統(tǒng)的這個“天主教”名門貴族的成員已風(fēng)吹云散,各奔其所?;臎龅母檐婈牻庸?萊德在庭院中久久徘徊,他失去了家庭、青春與愛情,當(dāng)時為侯爵夫人舉行安靈彌撒的小教堂已向世人開放。一盞古老祭壇上燃起了紅色燈焰與萊德對視著,好像在對世人訴說著什么。
      
      
      三
      
      
        《舊地重游》是伊夫林?沃的第一部宣傳天主教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并借助于書中人物的口來評論了書中的人物,同時也借以表達(dá)了自己對天主教的看法和皈依的愿望。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記述了一個天主教家庭的離散聚合,試圖在向讀者們說明,在道德衰微、精神空虛的時代,唯有天主教才能為人們提供信仰與指導(dǎo),只有在這里才能找到光明和希望,一切叛離的人終將回歸,一切不信仰的人也終將皈依。在這個家庭里,成員的靈魂卻不同程度地被上帝所捆綁,侯爵夫人、長子布萊茲赫德及小女兒柯迪莉亞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從來未懷疑與叛離自己的信仰與愿望,也從未想過擺脫上帝的想法,而侯爵,次子塞巴斯蒂安及長女朱莉婭則背叛了上帝而企圖獲得幸福,卻經(jīng)歷了苦難的顛簸;侯爵離家獨自出走,與情婦住在意大利;塞巴斯蒂安則借飲酒來逃避宗教的管束;而朱莉婭則嫁給了新教徒—— 一個離過婚的庸俗政客,他們各自的生活方式表達(dá)著自己對上帝的蔑視。然而,宗教是精神鴉片,長期以叛逆行動嘲弄宗教的老侯爵在經(jīng)歷過了一系列的生活磨難后,卻又不得不重返宗教,在死亡的恐懼中被上帝感召,回到上帝身邊,臨終之時懺悔了自己的罪過,最終重歸故土,在布萊茲赫德莊園離開人世。
        老侯爵的行動讓長女朱莉婭重新召回了自己對天主教的信仰,她說她不能再拒絕上帝的慈悲,不能再次違背上帝的意旨,她承認(rèn)自己是蒙受天恩的幸運兒,隨后,她果斷地取消了和無神論者查爾斯?萊德的婚姻,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寧愿受苦以贏得寬恕,而萊德這個無神論者,竟在最后接受了天主教的思想,相信了上帝。而他在過去曾堅持認(rèn)為正是天主教的婚姻制度毀了老侯爵馬奇梅因夫婦的婚姻,斷送了朱莉婭的幸福。
        長子布萊茲赫德是位迷茫的貴族青年,從小被母親送進(jìn)天主教中學(xué),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虔誠的天主教信仰者。他生性怪僻,古板得像個“死木頭疙瘩”,唯一的“愛好”就是收集火柴盒。正如以塞亞?伯林所言:“對知識和科學(xué)進(jìn)步?jīng)]有興趣,對政治權(quán)力沒有興趣,對幸福沒有興趣,對為了找到個人的社會位置而去適應(yīng)社會沒有興趣……他們相信少數(shù)比多數(shù)更神圣,失敗比成功更高貴。”
        次子塞巴斯蒂安平日放蕩不羈,隨身攜帶一只玩具熊。他和故事敘述人萊德是牛津大學(xué)的同窗好友,在尋求美好生活中,走入歧途,成為一個酒鬼,經(jīng)常酗酒、搞同性戀,后來他母親侯爵夫人對他同性戀取向的不容使他流落天涯,最終,他也回歸了宗教的港灣。他來到修道院,愿做一名修道士,他的請求遭拒絕后,他又情愿只當(dāng)一名守門人。
        在這個家族中,小女兒柯迪莉亞是個真誠、可愛、性情開朗、極具魅力的孩子。她篤信天主教,深受其文化熏陶。母親辭世后,她進(jìn)了修道院。她認(rèn)為上帝恩寵的范圍極廣,即使是天涯海角,流浪彷徨,痛苦無依,上帝也會伸手將其拉回來,上帝終究要掌握所有人的靈魂,哪怕是酒精中毒,對社會絲毫不能適應(yīng)的塞巴斯蒂安,哪怕是追求真愛,近在眼前的朱莉婭。她對家人和朋友始終充滿著善意和幫助,她精心地照料并送走了臨終的老父,幫助安排了塞巴斯蒂安的生活,同樣是她對姐姐朱莉婭與查爾斯之間的愛情表達(dá)了充分的理解。
        在故事的結(jié)尾,這個已被描繪成兩千年恪守歐洲宗教和英國傳統(tǒng)的典型家庭,卻被戰(zhàn)爭打散,歷盡劫難與痛苦的思想掙扎,又重新歸于平靜。府邸小教堂的那盞燈火,是《舊地重游》這部書的具有象征意義的休止符,代表了作者的希望,它告訴世人在渺茫的世道中,宗教這個信仰的燈光依然還可以算作是一個光明的東西。
      
  •      我讀的是譯林出版社2009年的第二版,深藍(lán)色的布藝封面精裝版。封面上燙印的約克郡的霍華德城堡,我現(xiàn)在正在看的1981年由本書改編的電視劇《故園風(fēng)雨后》就是在霍華德取景的。英倫貴族范兒不言而喻。
      
       讀完整本書后,我不斷地挑我喜歡的片段重讀,其中讀得最多的是第一部《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的生活》,想必這句話是給大多數(shù)讀者深刻印象的一句話吧。字里行間中可以對大英帝國的貴族生活管中窺豹,濃濃的英倫情懷會把你淹沒。而且這一部分就像《紅樓夢》前面四十回那樣處處透漏著盛世大族最后的輝煌和落寞前的苦苦掙扎。塞巴斯蒂安和查爾斯的愛情在這里開始也逐漸淡漠。環(huán)繞著牛津、美酒、華服、豪宅、異國度假等展露出令人痛心的末日盛世。我想,也只有如此優(yōu)渥的條件才能產(chǎn)生塞巴斯蒂安和查爾斯之間天真爛漫的愛情。
      
       伊夫林?沃是雙性戀作家,他曾在牛津讀書時加入了一個男子同性戀俱樂部(名字我忘記了)。結(jié)識了不少名流和紈绔子弟。在第一次讀作品時我就毫不懷疑地認(rèn)為賽與查有戀情。這不僅可以從塞與查相處時查爾斯真心深情的內(nèi)心獨白和他對塞的容忍和關(guān)心呵護(hù)中看出來,在文中也有多次隱晦地提及他們之間的愛情。
      
       譯林版P28寫到查爾斯對塞的看法“他是迷人的,帶著女性美,這是一種極端年輕的美,高唱著情歌,遇到頭一陣寒風(fēng)就凋謝了?!边@在文中諸多對賽的美貌描寫中算的上有預(yù)言意義,不吉祥的“遇到頭一陣寒風(fēng)就凋謝了”預(yù)示著日后他震撼人心的不幸。查爾斯莫名其妙地就被塞徹底吸引了,不過似乎所有人都這樣。他天生地就包容了塞巴斯蒂安的不合群的乖僻,不自覺地也是放任自由地卷入了塞巴斯蒂安的生活。這一句話前后出現(xiàn)了不少關(guān)于塞的美貌和乖張描寫,但是單單抽出這句來是想說塞巴斯蒂安的悲劇結(jié)局是由種種因素注定的命運。即使是查爾斯也無法像卡拉保護(hù)馬奇梅因勛爵那樣拯救塞巴斯蒂安。
      
       而第二章查爾斯直白的想法更是明確說明他是愛塞巴斯蒂安的。查爾斯與表兄的對峙是為了保護(hù)和包庇塞巴斯蒂安。而他在P43頁的獨白“和塞巴斯蒂安在一塊兒度過的那個夏季學(xué)期中,我仿佛獲得了我前所未有的一段幸福童年,雖然這個時期的享受不過是綢襯衣、甜酒和雪茄煙;這時的淘氣,在嚴(yán)重罪惡分類中也屬于一種輕罪,但我們身上有一種嬰兒似地清新,不乏天真之樂。”還有接下來的“我”愿意告訴表兄“一切知識的來源在于了解并愛人類中另一個成員”,毫無疑問,這個“另一位成員”就是塞巴斯蒂安。在這里,查爾斯對于塞巴斯蒂安的愛是在他能察覺出來之前就自動萌發(fā)的,他愛得毫無理由也毫不突兀,好像塞巴斯蒂安生來就是要接受查爾斯的愛一樣。這是種隔著許多重霧的愛,這時男孩們的愛就像神話里阿基琉斯與帕特洛克羅斯之間的愛,亞歷山大大帝與赫菲斯提昂之間的情一樣純真天然。
      
       第三章中寫的是一段讓人不忍回憶的美好時光的序幕。查爾斯接到塞巴斯蒂安拍的電報后,立即打消賭氣飛奔布賴茲赫德。一路上種種塞巴斯蒂安遇難猜測像是“腦子里的恐怖像酵母一樣發(fā)酵,大片的泡沫泛起來,呈現(xiàn)出種種災(zāi)禍的情景”。而見到塞之后,雖說有感到欺騙的惱火,但是不可否認(rèn),查爾斯深深地關(guān)心著塞,他也害怕失去他。這點在電視劇里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
      
       而第四章幾乎是第一部乃至整本書中最英倫貴族情懷彌漫的狂歡了。和塞巴斯蒂安呆在城堡里悠閑度日,和塞巴斯蒂安在威尼斯縱情歡樂。這種青春柔情讓查爾斯好像置身天堂。他們肆無忌憚地飲酒,畫畫,閑逛,交談,游戲。這是查爾斯愛回憶的夏天,愛回憶那時天真爛漫的塞巴斯蒂安。在去威尼斯之前,有一段描述科迪莉亞在房頂找到他兩時,查爾斯的回憶記錄的是他們在曬太陽,他們都光著身子,塞巴斯蒂安嚷著“天哪”把毯子拿給查爾斯蓋上身體。這點細(xì)節(ji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之間是否會發(fā)生些什么全憑讀者的理解意愿去判斷了。
      
       在威尼斯,一切變得悠閑自得。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在馬奇梅因勛爵的情婦卡拉和她找來的威尼斯貴族向?qū)ьI(lǐng)下,充分地享受到了美的盛宴。在電視劇里第二集描繪的就是如此貴族青年度假的愜意。而重頭戲在臨別前一天,卡拉和查爾斯的一段單獨談話:
       “我想你很喜歡塞巴斯蒂安?!彼f。
      
       “嗯,當(dāng)然啰?!?br />   
       “我懂得英國人和德國人那種浪漫的友誼。他們不是拉丁民族,如果這種友誼持續(xù)的時間不太長,我想是很好的。”
       ……
       “這種友誼是一種愛,在孩子們還不懂得它的意義的時候,他們身上就產(chǎn)生了這種感情。在英國,這種愛在你快長大成人時出現(xiàn);我覺得我是喜歡這種愛的。對另一個男孩子懷有這種愛要比對一個女孩子懷有這種愛好一些。你知道,亞歷克斯對一個女孩,對他的妻子就曾有過這種愛。你認(rèn)為他愛我嗎?”
      
       顯然,許多人都看出了塞巴斯蒂安和查爾斯之間的高于友誼的情愫。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超越友誼的,我想毋庸置疑。
      
       在這一段故事中,有一小段話揭示了悲劇爆發(fā)的開始,那時查爾斯說的:“他并不是沒有愛,而是已經(jīng)沒有了愛的歡樂。因為我不再是他寂寞時的伴侶了?!?br />   
       然后,就是舊地荒蕪。真是讓人不忍回憶的衰敗史。這時,因為馬奇梅因夫人和塞巴斯蒂安的個性使然,查爾斯最終離開了塞巴斯蒂安。他們之間悄然改變的化學(xué)反應(yīng)讓我萬分痛心但又覺得合情合理。塞巴斯蒂安生在如此顯赫古老的天主教家族,有刻骨銘心的家丑,道貌岸然的母親,拋棄家人的父親,他不可能有健全的人格。他過分熱愛自己的童年,迷戀玩具熊阿洛伊修斯,迷戀老保姆霍金斯。而查爾斯,身上卻沒有那種古老貴族身上特有的遺傳的致命哀傷氣質(zhì)。他或許深愛過塞巴斯蒂安,但是這種愛和熱情隨著時間和世事的磨礪而消退。但是打心底里,如此深愛過的人如何叫人忘懷,所以我相信他與朱莉婭的結(jié)合必然有塞巴斯蒂安的影響。
      
       查爾斯自己說過朱莉婭和塞巴斯蒂安幾乎一模一樣,而塞巴斯蒂安也說過茱莉婭和自己外貌一樣。我個人認(rèn)為,查爾斯在不知不覺中尋找著他的初戀塞巴斯蒂安在朱莉婭身上的影子。
      
       P276在游輪上暴風(fēng)雨中的一段對話,朱莉婭問查爾斯為何結(jié)婚。
       “……因為孤獨,失去了塞巴斯蒂安。”
       “你愛他,是嗎?”
       “是的,他是個序幕?!?br />    P326的一段對話:
       “多可怕呀,”朱莉婭又一次說道,“想想你怎么把塞巴斯蒂安完全忘記了?!?br />    “他是一個‘序幕’?!?br />    “這是你在那場暴風(fēng)雨中說過的話。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想,也許我也不過是個‘序幕’罷了?!?br />    這段對話暗示的內(nèi)容有兩條:查爾斯愛過塞巴斯蒂安;朱莉婭認(rèn)為查爾斯愛的或許不是她。
      還有更多的蛛絲馬跡或者露骨的描寫讓我們知道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之間是有過戀情的,不過這種微妙的感情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正視過,但是旁人看的一清二楚。
      
       還有同樣P326的一段獨白:
      
       “我沒有忘掉塞巴斯蒂安。他在朱莉婭身上每天都和我在一起,或者毋寧說,在遙遠(yuǎn)的田園牧歌式的日子里,我在他身上認(rèn)識了朱莉婭?!辈假嚻澓盏录业膬尚置米尣闋査垢械交糜爸刂亍6业诙俊杜f地荒蕪》第二章開頭就說了,兄妹之間給予人模糊不清的分界,由于塞巴斯蒂安的墮落,朱莉婭的形象更加清晰了。這是一種愛的轉(zhuǎn)移,就像《林先生的小孫女》里主人公林先生本能的求生欲自然而然地迸發(fā)那樣,查爾斯的愛潛移默化中轉(zhuǎn)移給了更富生命力的朱莉婭。
      
       塞巴斯蒂安是查爾斯心底最柔軟的初戀,查爾斯不會忘記他的,也無法忘記他的。只要他看到布賴茲赫德的哪怕一塊石頭他都不會忘記就是那個當(dāng)年抱著玩具熊站在盛開的栗子樹花下的男孩為在牛津規(guī)規(guī)矩矩念書的他打開了一扇改變終生的大門,也是那個美貌夢幻的少年給予了他最最青春柔情的日子。
      
       至于塞巴斯蒂安,在第三部中提到一個特別的人物——德國流氓庫爾特。小說后半部中,布蘭奇說過塞巴斯蒂安和那個德國佬打的火熱。塞巴斯蒂安漂泊一生,最后找到了一個相依為命的混球。庫爾特跟塞巴斯蒂安有6年深厚的感情,塞巴斯蒂安和庫爾特在一起時幾乎一度戒了酒。庫爾特可以說是塞巴斯蒂安的卡拉。但是貴族出身的塞為什么愿意收留庫爾特并且在病痛纏身的情況下照顧庫爾特呢?他說“當(dāng)你的一生有了人來照顧你,有一個人來照顧你自己,這種變化是多么愉快啊。當(dāng)然,非得是一個需要我來照顧的、瀕于絕望的人。”這時的塞巴斯蒂安再也不是那個抱著玩具熊、就著籃子里的草莓躺在樹下喝美酒的塞巴斯蒂安了。少年時的溫柔衷情都被可怕的束縛給抹殺。他只希望有個不會控制自己心靈自由的人來相依為命,而查爾斯在與自己家人接觸深交后變得不再是“自己”的朋友了。他時刻懷疑查爾斯會不會是母親派來監(jiān)視自己的,這種情況下,愛情之火怎么不熄滅呢?
      
       至于庫爾特,我認(rèn)為他跟塞巴斯蒂安絕對不會是兩個流浪漢聚在一起這么簡單。P233中一段對話耐人尋味:
      
       “據(jù)你看來,”布賴茲赫德問道,“我弟弟和這個德國人之間的關(guān)系有沒有什么不正經(jīng)的地方?”
       “沒有,我肯定沒有。無非是兩個流浪人漂流到了一起罷了。”
      
       查爾斯從來都是千百般庇護(hù)塞巴斯蒂安的,這次也不會例外。根據(jù)后文塞巴斯蒂安尋找失蹤的庫爾特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絕對“不正經(jīng)”,而且塞巴斯蒂安身上那種女性的美、陰柔的氣質(zhì),與查爾斯之間的分明情愫還有牛津念書時與布蘭奇的交往過密不難讓人懷疑他是同性戀者。但是,這時查爾斯還不忘保衛(wèi)塞巴斯蒂安最后的尊嚴(yán)。
      
       查爾斯很大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作者伊夫林?沃的化身,幾乎同樣的經(jīng)歷和氣質(zhì)。所以我假定查爾斯其實是個雙性戀者。他與塞巴斯蒂安之間愛情在本書中并沒有埋得很深,但是伊夫林用一種模糊了的筆調(diào)描寫它,讓它變得朦朦朧朧但又從未斷絕。
      
       對于查爾斯來說,得到塞巴斯蒂安宛如圣眷,失去塞巴斯蒂安也是上天的旨意。塞是查爾斯青年時代抓不住的蝴蝶、看不夠的流星,美好但是轉(zhuǎn)瞬即逝。給予了他刻骨銘心的永恒懷念,也只能是懷念。
      
       對于塞巴斯蒂安來說,查爾斯是招人爭奪的獎品,想要但是搶不過來。好不容易偷偷藏在懷里擺弄一下,卻又被人發(fā)現(xiàn)奪走。他是塞生命中念念不忘的過客,也只是念念。
      
       以上6/13/2011 1:42:04 AM 與廣州
      
  •     終于把伊夫林?沃的《舊地重游》中文版讀完了。
      
      這本一直買不到的書。
      
      在當(dāng)當(dāng)和卓越長期處于缺貨狀態(tài)的書。
      
      二手書店已經(jīng)炒到58塊錢起的書。
      
      幸好我先將英文版的據(jù)為己有了。
      
      
      
      如果有人問這本書講了什么,我會說,它在告訴我們什么是“天恩”,什么是“愛情”,孰輕孰重。
      
      在老伯爵的靈床前,天恩,揭開面紗,徐徐降臨。老伯爵得到了所謂的赦免和上帝的恩賜。至于到不到得了天堂,沒人知曉。
      
      茱莉亞為了在若干年后,也許是很久以后,自己的彌留之際也能獲得浩蕩的天恩,對她深愛的男人,說了句:再見。她告別的不僅僅是這個男人,也是她一生唯一的一場---------愛情。
      
      塞巴斯蒂安,我深愛的這個人物,沒有結(jié)局。沃沒有給我們結(jié)局。
      
      因為他要讓他成為謎樣的人,無關(guān)天恩,無關(guān)愛情。
      
      愛,既是他本身,與情無關(guān)。
      
      沃把塞巴斯蒂安的愛寫得隱忍而深沉,因為他知道他給不了塞巴斯蒂安任何結(jié)局。
      
      我,喜歡這樣的愛。
      
      兩個男人的愛。
      
      永遠(yuǎn)沉默,永遠(yuǎn)不需要結(jié)局。
      
      也許,對于塞巴斯蒂安這一類的男子,這便是上天能給的,最大的恩惠了。
  •     一次看到某個知名作者在博客上對這本書的評論,溢美之詞毫不吝惜,搞得我還以為出于某種不可知的原因,我竟然錯過了一個偉大的作家。激動之下,不但馬上去買了原著,還同時買了BBC當(dāng)年的電視劇版本。但是等我終于看完原著之后,那幾張電視劇的碟子就再沒動過,因為覺得不值得再浪費時間。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說,在大部分時候,歷史還是公平的,尤其是,假以一定時間之后。那就是為什么你從來沒有聽說過伊夫林-沃,為什么你從來沒有聽說過Brideshead Revisited.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對于歷史沒有什么意義的作家和作品, or as better put in English, a writer and a work with no historic significance.
      
      當(dāng)我們談?wù)搨ゴ蟮淖骷业臅r候,純粹的寫作水平只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對他的時代有一個觀點,而這個觀點,不但對他同時代的人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更能幫助于后世代去了解和理解他的時代。(Those great writers always had something to say about his TIME, and what he's got to say not only inspire his people of the time, but also help the coming generations, to make sense of it).
      
      從十九世紀(jì)末到20世紀(jì)的最初幾十年,是人類歷史發(fā)生急劇變化的時代,也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力極其旺盛發(fā)達(dá)的時代。在伊夫林-沃之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Virginia Wolf,D.H. Lawrence, E.M. Foster, 他們的作品,對我來說,已經(jīng)定義了20世紀(jì)初的英國,甚至能夠瞭望到后來的英國,整個西方世界的發(fā)展方向。
      
      伊夫林-沃身于這樣風(fēng)起云涌的時代,卻缺乏Wolf的前衛(wèi)、Lawrence的尖銳、Foster的深邃,我不禁要說,who still needs Evelyn Waugh?
      
      有人把Evelyn Waugh和海明威比較,說他們都是”迷惘的一代“,如果真要說迷惘的話, Evelyn Waugh那種黛玉葬花式的無病呻吟,和海明威那種把自己拋入狂風(fēng)暴雨、電閃雷鳴過后的迷惘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說真的,我一點也不覺得海明威迷惘,對我而言,他只是登臨絕頂后的虛空感,有點像獨孤求敗)。
      
      拋開"大帽子“不談,單就小說的構(gòu)造而言,在這部小說的人物里,除了查爾斯對貴族生活和身份深深執(zhí)迷的那份虛榮和軟弱,其他人物的人生選擇,從Sebastian的自我荒廢,到Julia的反復(fù)無常,都難以讓人信服,你看到他們做了這個那個,變成這樣那樣,但你真的難以理解,why and how? 如果真要我去理解的話,我只能理解他們都非常非常地虛弱,they all have feeble minds and flickering hearts, that's all.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話,don't worry, you won't miss anything big.
      
      P.S. 兩年前,在我忽然對這本書發(fā)燒的時候,好萊塢正在拍這部電影,當(dāng)時以為這部電影馬上就會家喻戶曉,結(jié)果它也悄無聲息地過去了,現(xiàn)在想想也不奇怪,這個劇本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張力,沒有說服力的劇本,這部電影怎么可能有呢?
      
      http://echoineurope.com/blog/?p=132
      
      
      
      
      
  •     first, it is anything but a review, honestly...- -
      
      
      I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 for a long time, but lazy as i am, dont want to start.
      
      This novel means sth to me,my dissertation.
      Well, dont know what my instructor will say, i have already email it to her but she havent reply yet. Hope she thinks its okay.
      
      This is hardly a review, i just want to write sth, like Sebastian once said he wanted to bury golds under the places where he had swteet mmrs. mmrs do fail ppl, they cant last forever, can they? I am not confident about mine, so here i am, trying hard to save my mmr, then it will remain me when i nearly forget them. Maybe not the whole thing, but at least i know about my feeling then.
      
      As a english major i have to say I am rather poor in english writing. not pretending, Im merely practicing.
      can c my level from the things i wrote. middle school level- -.
      
      know what my essay is about? narratology. i hardly doubt that there is anyone who write it. At the beginning i intended to write about Wuthering Heights, my fave novel of all time, but u know what instructors always say, too many ppl write about it. At that time i was reading this novel and about to finish, so i became hotheaded and decided to write sth about it.
      
      i think maybe like most ppl, well, im not sure, maybe like some ppl, i read this novel becoz of the tv series, Jeremy and Anthony as the main characters. It was that beautiful that i couldnt help to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original work. I bought this book online since i could not find it in the bookstores. well, i like real books and i have a hobby of collecting books i loved and books w/ beautiful covers>< whenever i see a book with nice covers, i cant its temptation, so i will make it my achievement. recently i went to the bj books buildin for several time n bought some. i saw the WH with very pretty covers, but then i decided not to buy it now, i will buy it as a souvenir when i go to its homecountry.
      
      Well, i said it is not exactly a review...
      
      i think maybe this novel is still a bit harder for Chinese reader( well,poor vocab is of important to me of coz. i found my mmer is falling= =. owing to my bad habbits probs.) religious problems always hard to grasp, are they? But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are really beautiful.
      
      just like i was immediately enchanted by Jeremy Irons beautiful voice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tv series, so charming, so enchanting, so amazing, i was amazed by Waugh's beautiful words. esp book one.
      
      Before writing my essay,my instructor told us that we had to find out a theory to support our essays. i expended all my energy to find one,but still dont know whether it will work or not yet. If i get a No, i will probably go mad= =. Have mercy on me plz, i beated my brain to write it. one could expect how hard it is, right...im not complaining, well, i am complaining, hmmm, actually it is all my fault, no one force me to do it after all, i ran after troubles myself. you could imagine what hardships were in front of me. the biggest problem was there were scarcely resources. i had to work it my own.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ovel, i read it a second time. well, actually it is a shame to c becoz i should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till i really got it.
      
      This time, since i am not in a hurry, i made notes.
      As i have said above, i like writing sth or making marks of the things i read or, whatever. it gives me a kind of feeling of fulfillment.
      
      Well actually Waugh's narrating style is peculiar, at least in this book, i have no idea about others.
      
      obviously he uses a lot of conversation, whats more, a huge amount of them are onesided, when the characters talk, they seldom get replys, i mean those long dialogues. the most conspicuous one is in the early part, expressed by Anthony Blanche(?).
      honestly at first i didnt believe what he said coz i did not like him, but what followed seemed prove him right. But Charles still not gave his answers.
      
      i think noe of the funniest part in this novel is Charles' father, who lives in his own world and tries to throw others out of his world.
      when i read parts about his father, i always want to laugh..well, hope i didnt get it wrong coz i really doubt about my comprehension these days. poor me, i was once proud of it in high school. well, those are all histories.
      
      About Julia
      i cant say i like her that much, but as a matter of fact, Charles loves her. i thought, at first, charles dose not but i was compeletly wrong.He dose love her.
      i thought Charles loves Sebastian.so i tried my best to find evidence. it really hurts when i read the sentence which says" he was the forerunner" and "i had not forget Sebastian, he was with me daily in Julia, or rather, it was julia i had known in him".
      i still believe he truely love him, in the early days Charles hardly know Julia.
      ppl may say it is friendship, as i once thought, but we cant really distinct it from affection, can we?
      
      this novel is actually a conversion since everyone in the end is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Even charles who, at the beginning make fun of it.
      then i cant quite understand it. it surely has many oth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conversion but it seems that Lord Marchmain's death plays a big part, exp to Julia. Maybe becoz she saws the wonder happened to Lord M?
      i remember it says why Julia tries to escape from her religion. it hindered her from approaching her goals.
      then why Sebastian? my guess is freedom. is it that he, as a catholic, has to behave himself, and his mother, a devoted Catholic, strifes him so he dose not has his freedom, so he wants to get away from his home? when his mother, finally, gives him no freedom at all, trust him not a bit.he cant bear it.
      Sebastian dose not love his mother. ppl scarcely dose. even cordilia dosent. why? Cara says shes a good woman being loved in a wrong way. Cordilia means, i guess, ppl couldnt hate saints so they need a substitute like Lady Marchmain, who is so pious, so beautiful and so correct, just like a saint but who is not.
      
      
      well, it is apparently that if i w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m i have to study harder. i only know the surface, well maybe not even fully understand it yet.
      
      i think Waugh deals with the part about Charles' marriage is thoroughly well.
      he do not tell us the relation between Celia and Charles, readers know they are not on a good term but lack of the idea why. bit by bit Charles tells whole story, tho rather casually, like it dosent matter. and it is, of course not a matter to him.
      
      Anther thing appeals to the reader is Waugh's poetic language.
      i am moved by a lot of those monologues said by Charles.
      
      
      
      He told me and, on the instant, it was as though someone had switched off the wireless, and a voice that had been bawling in my ears, incessantly, fatuously, for days beyond number, had been suddenly cut short; an immense silence followed, empty at first, but gradually, as my outraged sense regained authority, full of a multitude of sweet and natural and long forgotten sounds: for he had spoken a name that was so familiar to me, a conjuror’s name of such ancient power, that, at its mere sound, the phantoms of those haunted late years began to take flight.
      
      
      
      this is the very first part that strikes me so hard. when watching tv, Jeremy Irons voice with these beautiful sentences really caught me.
      
      there are many sentences like those that are heart touching, and most of them, in my opinion, are attached to Sebastian. the overflow of the true feeling.
      
      the metaphor i liked most is in the third book, A twinch upon the thread.( I like this title,itis so brilliant. it indicates the end of the story-- conversion.), is about the snow, the avalanche.
      
      And another image came to me, of an arctic hut and a trapper alone with his furs and oil lamp and log fire; everything dry and ship-shape and war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ast blizzard of winter raging and the snow piling up against the door. Quite silently a great weight forming against the timber; the bolt straining in its socket; minute by minute in the darkness outside the white heap sealing the door, until quite soon when the wind dropped and the sun came out on the ice ‘ slopes and the thaw set in a block would move, slide, and tumble, high above, gather weight, till the whole hillside seemed to be falling, and the little lighted place would open and splinter and disappear, rolling with the avalanche into the ravine.
      
      that the now was beginning to shift from the high slopes.
      
      The avalanche was down, the hillside swept barebehind it; the last echoes died on the white slopes; the new mound glittered and lay still in the silent valley.
      
      
      he uses the three separate parts to finish the indication.
      i guess, just guess, an indication of the collapse of their dream ,their story. the end.
      they can not escape from the snow, which is getting heavier.
      
      well. in the end, the soldier said Charles looked brighting, extremely happy?
      i cant stop wondering why?
      why that?
      is that he remembered the whole thing and let it go?
      or is he made himself thoroughly understood why things went like that? and end in that way?
      
      aww, still a matter of comprehension= =.
      is that a tragedy if you like a novel and got it all wrong.
      surely it is, tho everyone can hav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then make it right will be okay.
      
      
      aww
      i wrote a lot.
      
      this is a truly nice novel though the author himself didnt look it the same way as we do.
      
      if i have time i will read it again~~ maybe i will have some new understanding><
      Hope my instructor thinks it is okay as well. i know it is probably hard for her to read owing to my poor writing skills, her ignorant of this novel and the dull theory.= =.
      
      
      i want to end it with these sentences.
      
      For nearly ten dead years after that evening with Cordelia I was borne along a road outwardly full of change and incident, but never during that time, except sometimes in my painting - and that at longer and longer intervals - did I come alive as I had been during the time of my friendship with Sebastian. I took it to be youth, not life, that I was losing.
  •     當(dāng)一個人恨上帝時他會恨媽媽。
      上帝在小偷的身上放了一根看不見的線,長得足以他游走至天涯海角,但只要輕輕一拉線,立刻能把他從天邊拉回原地。。。
      世間最美好的事是有個人來照顧你,當(dāng)然羅,由我來照顧的必須是瀕臨絕望的人。
      你在求愛,而我不知道自己還需不需要愛了。
      我想把她培養(yǎng)成羅馬天主教徒,我竟然想把自己丟失的又重新給回下一代。但我連生命也沒法給他。
      寂無人煙的城就這樣屹立在那里
      查爾斯,你這個可悲的不可知論者?。。?br />   小說的最后,每個人命運各異,但心里都有了宗教信仰。連最放肆的馬奇梅因爵士在臨死前也接受了宗教洗禮。。我更喜歡電影里的查爾斯,他從頭到尾都是不可知論者。??傆X得這樣會更完滿。。而小說里。他在馬奇梅因爵士的臨終洗禮中感到了神召。。
      內(nèi)疚??!電影里不斷提到這個詞!
      我們無法避免罪孽深重。宗教不能讓你變得更富有,更美麗,更有人緣,它能做的,只是接受命運的審判,承認(rèn)自己罪孽深重,做神最卑微的仆人。。
      只是我怕我配不上我受的苦。
  •     I am not I: thou art not he or she:   they are not they   E.W.
  •      我也曾在阿爾卡迪
      
       《舊地重游》的第一章,標(biāo)題便是Et In Arcadia Ego。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就對這句話特別敏感,因為潘諾夫斯基的一篇論文《Et In Arcadia Ego: Poussin and the Elegiac Tradition》,關(guān)于普桑和挽歌體傳統(tǒng)。普桑曾在相隔五六的時間中,創(chuàng)作過兩幅關(guān)于阿爾卡迪的畫,第二件藏于羅浮宮,顯然更有名。潘氏從文學(xué)跨到繪畫,歷經(jīng)古典時期、中世紀(jì)、文藝復(fù)興再到普桑那個時代,梳理了人文主義者們對阿爾卡迪這塊猶如桃花源般的福地不同的想象和理解。而當(dāng)我看完小說之后,更加確定,這個關(guān)于回憶的主題亦是一首哀挽的田園牧歌,她因襲著維吉爾所發(fā)現(xiàn)的那種黃昏式的“溫柔而絢麗的霧靄”。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潘氏此文的論述中,還提到了伊夫林?沃的《舊地重游》。在關(guān)于“骷髏并非死人的頭而是死神的頭”一點下,他說“而在伊夫林?沃的《舊地重訪》這部小說中,有一位敘事人,(其實應(yīng)該是“故事的敘述者”,因為原文是the narrator,即查爾斯)當(dāng)他是牛津大學(xué)的一位老于世故的大學(xué)生時,在大學(xué)宿舍里,他用‘一個從醫(yī)學(xué)院新近買來的骷髏’裝飾自己的房間,‘放在一個盛著玫瑰的碗上,那時這是我書桌的主要裝飾品。這個骷髏的前額上刻著一句箴言:在阿爾卡迪也有我’”。 (潘耀昌譯版)潘諾夫斯基這篇論文最早發(fā)表于獻(xiàn)給恩斯特?卡西爾的論文集《Philosophy and History》中,1936年由牛津出版(現(xiàn)在去查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著者一欄中標(biāo)有瓦爾堡研究院,此時正是它從德國遷至倫敦的第三年,各種因緣際會便聚于此),又在1955年收錄到論文集《視覺藝術(shù)的含義》,而沃的這本小說寫于1943-1944年間,可見,潘氏在后來發(fā)表時做過修改,而我更好奇的是,在1936年那段時間里,沃是否看過這篇論文呢?
       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在小說的第三章以前,這首回憶的挽歌和那句Et In Arcadia Ego完全不在“英國特有的傳統(tǒng)”之中,“這種傳統(tǒng)傾向于保持這個‘記住死神’的想法”。(阿爾卡迪這一形象自古希臘牧歌中便已存在,它既有蠻荒之地的意思,又成為尚古主義者們朝思暮想的富饒之地。而中世紀(jì)的說教總喜歡穿著古代裝束來指明處世格言,ego即“我”成了死神,這句話變成了告誡:“記住死神、不要貪婪”。)潘諾夫斯基認(rèn)為,普桑的第二幅畫,與中世紀(jì)的傳統(tǒng)之間劃了一道“巨大的裂縫”。當(dāng)回憶撲哧著時間的翅膀,盤旋于查爾斯的上空時,與塞巴斯蒂安所經(jīng)歷的美好往昔,無不以一種寧靜和純真的面目緩緩浮現(xiàn),塞巴斯蒂安曾稱自己為“半個異教徒”,在第一章里面,就彌漫著這樣一種異教的氣息。但它又會被輕易地打斷,“突然傳來一陣中午的炮聲,馬上,它們?nèi)紦淅饫獾貋y飛起來,人行道空蕩蕩的了,整個天空被喧囂的鴿子遮得黑壓壓的”。在查爾斯的自白中,他感嘆于青春的柔情稍縱即逝,而當(dāng)他想起最初在布賴茲赫德度過的充滿青春柔情的日子時,他說“就像在天堂一樣”。這份回憶中的柔情,更接近于普桑的第二幅畫:牧羊人“沉浸在甘醇的對美麗往昔的冥想之中,卻又籠罩著一層毫不掩飾的哀挽的傷感?!?br />    回到故事的伊始,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逃出一戰(zhàn)帶給牛津的惡習(xí),驅(qū)車來到了一片陰涼的綠地上,在電視劇版本中,塞巴斯蒂安一邊吐著煙圈一邊看著天空說:“這正是埋一罐金子的好地方,我想在我幸福生活過的每一處地方埋一件寶貴的東西,等到我變得又老又丑和不幸的時候,我就可以回去把它挖出來,回憶往事?!保ㄅc原著如出一轍)說完還不忘回頭瞄一眼查爾斯。
       在維吉爾的《牧歌》中,便有牧羊人對美少年的贊美與傾慕,“牧人柯瑞東熱戀著漂亮的阿荔吉,那是主人的寵幸,所以他是白費心力。他只能經(jīng)常到他濃蔭的櫸樹林里,在那兒一個人空懷著單相思,向山林拋出凌亂無章的詩詞”(楊憲益譯版),而小說中,這層同性之間的情愫則始終若隱若現(xiàn)的貫穿其中,在威尼斯,卡拉(馬奇梅因勛爵的情婦)也算含蓄地對這種關(guān)系給了暗示——“英國人和德國人那種浪漫的友情”。有意思的是,當(dāng)塞巴斯蒂安來到摩洛哥后,與他一起生活的就是一個德國士兵。而在《牧歌》第5章中,提到的達(dá)芙尼的墓志銘,暗示了他悲劇。也許,美少年最終總要走向頹敗這一母題正始于此,在其后,則有了王爾德筆下的道林?格雷,還有了酗酒成癮的塞巴斯蒂安,“飲酒使別人肥胖起來,紅光滿面,可是似乎卻使他枯萎干癟了”。但后來,在網(wǎng)上查到的一個信息,讓這位美少年的原型又蒙上了一層宗教色彩:塞巴斯蒂安,一個充滿隱喻和暗示的名字,在西方基督教文化體系里具有復(fù)雜而彼此纏繞的象征意義。他是宗教偶像,也是殉道者;他是愛與美的化身,也是情欲之源。關(guān)于塞巴斯蒂安的宗教傳說大體上分為兩個支流:在獄中傳道終被揭發(fā)而被判死刑,以及因拒絕皇帝同性之愛甚至半壁江山而被亂箭射死的版本。后者對如今的我們來說顯然更具有迷幻色彩和浪漫氣息,它甚至讓Sebastian這個名字逐漸演化為一個erotic icon。正如小說副標(biāo)題所揭示的:查爾斯?賴德上尉神圣的和瀆神的回憶。神圣的內(nèi)容始終是不能回避的宗教問題。
       如果說,普桑的兩幅畫恰反映了他從中世紀(jì)說教的觀念轉(zhuǎn)到了對古典挽歌體的再發(fā)現(xiàn),那么,《舊地重游》的故事發(fā)展則與普桑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正好相反。在田園牧歌中,失敗的愛情和死亡也是常出現(xiàn)題材,可到了沃這里,也就是小說的第三章,這兩者卻又和中世紀(jì)的說教連在了一起。查爾斯與朱莉婭的愛情,在暴風(fēng)雨中萌生,又在小波小折中渡過了兩年,因為戰(zhàn)事在即,朱莉婭突然渴望能與查爾斯結(jié)婚,就在他們一心一意地辦理各自的離婚手續(xù)時,死神卻悄然而至。馬奇梅因勛爵的到來以及意料之中的死亡,使得Et In Arcadia Ego這句話又回到了中世紀(jì)的含義里,因為他是真的“也曾生活在阿爾卡迪”,并且這個“阿爾卡迪”有了雙重含義,它既是查爾斯與弗萊特兄妹的阿爾卡迪,也就是布賴茲赫德莊園;又是馬奇梅因在威尼斯的公館,逃避教義的享樂港灣。勛爵的臨終的懺悔,就像普桑第一幅畫作的那句箴言。
       在馬奇梅因夫人的病逝的時候,查爾斯曾與科迪婭莉談到了天主教徒的信仰,科迪亞莉說起她母親曾念過的一篇故事,“我抓住了他(指那個小偷),用的是一個看不見的鉤子,還有一條看不見的長線,那條線長得足夠讓他游蕩到天涯海角,但是猛拉這條線,就能把他拉回來?!倍谌碌臉?biāo)題就是“拉動命運之線”,這個命運也許就是一個天主教徒的最終歸宿和生來就應(yīng)背負(fù)的犯罪感。
       說到阿爾卡迪與《舊地重游》的關(guān)系,從伊夫林?沃的生平來看,哪怕他未曾讀過潘諾夫斯基的文章,至少是看過普桑的畫的。如果說,沃是從普桑的畫作中直接體會到了那種挽歌體的傳統(tǒng),那真是一位作家和一位藝術(shù)史家的神交了。我又在想,若沃的創(chuàng)作確實受過潘諾夫斯基的影響,就不僅僅是兩個個人之間的交集,而是瓦爾堡研究院搬遷到英國后,對英國文學(xué)的影響。不管怎樣,對于讀者而言,潘諾夫斯基這篇文章,實在是一份完美的對照讀物!
      
      
      PS.我本人更傾向于認(rèn)為,沃的創(chuàng)作是受到過潘諾夫斯基這篇文章的影響的。但目前要證明這點,顯然材料不夠,比如在當(dāng)時,英國的知識分子界對“阿爾卡迪”的認(rèn)識究竟是怎樣的,(但我覺得,從潘最早發(fā)表這篇論文的時間看,應(yīng)該能說明當(dāng)時的“島國傳統(tǒng)”依然存在)比如沃出版的日記還有關(guān)于他的傳記,是否有證據(jù)證明他是看過這篇論文的呢,在簡單的英文搜索中,是有文章把查爾斯的回憶和elegiac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但從看,《舊地重游》中那種回憶的哀挽之感是他之前的作品所未曾流露過得,那么是因為二戰(zhàn)還是因為什么原因,讓他發(fā)生了改變呢?還有一個問題,潘諾夫斯基這篇論文的36年版和55版之間,到底做了多大的改動,現(xiàn)在只能看到兩篇的標(biāo)題不一樣,在第一篇里,并沒有提到elegiac,而是稱之為Transience,而潘諾夫斯基是如何知道這本小說的呢?40年代好萊塢曾想把《舊地重游》拍成電影,沃與妻子也為此專門去了趟美國,但結(jié)果是不歡而散。(我很不靠譜的猜想是,沃給了他一本。。。哈哈哈哈)而且,為什么潘只談小說中的那具骷髏,對其中的異教色彩只字不提?關(guān)于《舊地重游》的評價也只能略知一二,也許已經(jīng)有人對此問題做過充分論述了。
      
      以上,10.10.7
  •     I am not I:thou art not he or she they are not they
      
       最開始,這本書吸引我的是藍(lán)色無染的封面上那白白的建筑,給我一種似水年華的滄桑感。還有那句令我無限神往的書評:不讀此書,誰解感傷隱忍 此書之后,世間再無貴族。
       舊地重游,開始于一個枯燥乏味的午后,在悶熱的軍營里接受任務(wù),這種開場令我感到沉悶。直到那個標(biāo)題——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的生活。我想,塞巴斯蒂安無疑是個令我萬分歡喜的人物。在牛津這座深沉的學(xué)府中,在上層社會與資產(chǎn)階級之間徘徊,卻又不步入社會,這恰似是一種生活中少有的享受。塞巴斯蒂安那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是20世紀(jì)初新青年最令我喜歡的情態(tài)。抱著玩具熊招搖過市,在宿舍里掛滿了畫作,直到影響查爾斯高價買了一個skull放在書桌上。
       直到馬奇梅因夫人的破壞。宗教信仰的紛爭自東羅馬帝國時天主教的同化便開始深入人心。這種宗教的腐化影響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卻又繼續(xù)影響著教徒外其他的人。而這種信仰從根本上說卻是矛盾的。她沒有用愛去對待他人,相反,她卻為了讓家人信仰她的宗教而不擇手段。令我慶幸的是,馬奇梅因勛爵,他死在那中國式的客廳里,死前享受了凡俗的人世中所有的絢麗。但他的死,終究毀滅了朱利婭的幸福。然而,塞巴斯蒂安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塞巴斯蒂安開始變得悶悶不樂、煩躁不安。他丟掉了那個可愛的玩具熊,對生活的瀟灑之事也沒有了興趣。他告別了牛津,終淪為了一個終日酗酒的醉漢。郁郁寡歡的人借酒消愁,渾渾沉沉中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墒?,可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呀!蕭瑟的秋風(fēng)中黃葉飄零,查爾斯不得不輕輕揮手,告別舊地荒蕪。
       查爾斯是個有理想有志向的文藝青年。他與Brideshead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必成為他一生中無法解開蜘蛛網(wǎng),這種感情令人悵惘。數(shù)年后破敗的故園與他畫筆下的世界會有多少差距?此時此刻,中國式的客廳里早已布滿了灰塵。在與朱利婭相處的日子里,查爾斯是否為曾經(jīng)那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而后悔?但宗教的差距終究毀了他原本無限美好的愛情。
       在回憶的尾聲里,所有人在轉(zhuǎn)動命運之輪之時,我尤為渴望能夠有斯巴斯蒂安的身影顯現(xiàn),但最后等來的卻是他窮困潦倒在國外虛度被修道院收留著的字眼。我的腦海中,再次涌現(xiàn)了他抱著玩具熊徜徉在牛津校園時那落脫的樣子。
      
       我想,對于宗教的批判大概是本書的主旨,但書中時時所流露的哀傷卻令人始終無法釋懷。紅塵素居,那風(fēng)雨后的故園卻變得十分落托。斷腸花堆積了滿地,叢生的雜草上托著一片片干枯的黃葉。這番重游再無往日晴朗,
      Brideshead has faded away.
  •     在讀《舊地重游》之前 伊夫林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巴爾扎克”式的
      
      睡袍 雪茄 墨水 當(dāng)然 還有紅酒
      
      據(jù)說 伊夫林曾在1956年一場為女兒舉辦的晚宴請柬上這樣寫“陳年香檳供應(yīng),但只許我一人享用”
      
      這個小故事是素素跟我說的 那個時候我剛剛念完《一把塵土》 聽到這個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另一個小老頭——陳丹青
      
      把這個念頭告訴素素 她了然地說:“可以理解,同樣是文藝界的泰斗, 也同樣憤怒而激進(jìn)著?!?br />   
      其實在我看來 兩個人還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兩人骨子里的那一份內(nèi)斂
      
      不同的是 英國人的內(nèi)斂是貴族式的 是疏離的 淡漠的 英國人稱之為“優(yōu)雅”
      
      而中國人的內(nèi)斂則是木訥的 稍顯笨拙的 我們稱之為“謙恭”
      
      寫《一把塵土》的伊夫林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尖酸刻薄 絕不聲嘶力竭的聲討 諷刺謾罵張弛有度慢條斯理 殺人絕不見血
      
      記得當(dāng)時看完之后心情那個激動啊 伊夫林對于當(dāng)時瀕臨崩潰的道德體系的解構(gòu) 對于人性虛無的體現(xiàn)入木三分
      
      這一點像張愛玲 通透至極 也冷漠至極 像是超脫于塵世之外的冷眼旁觀 讓人禁不住牙癢
      
      后來陸續(xù)看了《榮譽(yù)之劍》、《衰落》,《邪惡的軀體》和他的一些游記 無一例外的精彩
      
      但是 《舊地重游》卻是我一直在回避的作品 因為英文原版出版時的一句宣傳語“賴德上尉神圣的和瀆神的回憶”
      
      想當(dāng)然的以為 這部伊夫林在二戰(zhàn)期間寫就的暢銷著作大概充滿了流行的人性的罪惡啦黑暗啦救贖啦等等看似很有深度其實完全無法深入的主題
      
      直到09年譯林出版社出了新版本 真真下足了功夫 布面精裝燙銀 還有一幅英國約克郡霍華德城堡(Howard Castle)的建筑速寫 處處都透著英國的小資氣 于是一橫心也就買了
      
      第一章標(biāo)題就是“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的生活”那句著名的拉丁文墓志銘 趙隆勷的文字真是考究 一個“Arcadia” 竟能想出田園牧歌來 真是厲害 書名譯的也好 比什么夢斷白莊、故園風(fēng)雨不知多了多少深沉和貴氣 符合伊夫林的風(fēng)格
      
      有多少人出這是伊夫林自傳性的小說 因為其中充滿了對于人生和宗教的矛盾 就像伊夫林本人所經(jīng)歷
      
      年少時的伊夫林大膽狂妄 據(jù)說還拍過一部諷刺天主教的電影 可是隨著聲名日盛 伊夫林對于宗教的態(tài)度也越來越復(fù)雜
      
      這種心情在《舊地重游》中 即可見一斑
      
      馬奇梅因家族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典型英國家庭 顯赫一時 最后卻枝敗葉散 銷聲匿跡
      
      而這個家族中每一人的命運都和宗教密切相關(guān)
      
      我們姑且把查爾斯看成是伊夫林自己的影子 他是一個旁觀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見證者
      
      他與馬奇梅因家族的淵源始于塞巴斯蒂安 一個被他稱為具有“magical beatuy” 青年
      
      剛出場時的塞巴斯蒂安雖然有些神經(jīng)質(zhì) 但是天真 有活力 熱愛生活
      
      他對自己的家庭諱莫如深 一直不愿意讓查爾斯介入他的家庭 我想 塞巴斯蒂安身上同樣或多或少的浸潤著作者的影子
      
      他渴望自由、向往真實的生活 卻不得不屈從于母親以宗教為名義的壓迫 最終選擇了逃避 酗酒度日
      
      塞巴斯蒂安對于宗教充滿懷疑 卻沒有勇氣叛逃 宗教似乎毀滅了他的生活 但他最后的歸宿卻是一家修道院的守門人
      
      茱莉婭年輕、漂亮 對未來充滿渴望和憧憬 卻擁有并不愉快的婚姻 當(dāng)她核查爾斯相愛甚至即將結(jié)婚的時候 卻因為所謂的宗教道德感而放棄了幸福
      
      還有 馬奇梅因公爵 一生離經(jīng)叛道 卻在臨死之前畫了十字架
      
      這是伊夫林的諷刺還是懷疑 是在質(zhì)疑宗教對于人對于道德的作用 還是 說 我們無論走得多遠(yuǎn)最終還是需要宗教來給予支撐我們的精神和生活
      
      在小說的最后茱莉婭有一段頗有深意的話“.........不過我越壞,我就越需要上帝。我不能拒絕上帝慈悲。......”
      
      這是伊夫林自己的態(tài)度嗎?我不知道
      
      伊夫林的英文非常漂亮 有人說可以和伍爾夫一較高下 這個在戰(zhàn)爭期間仍堅持用羽毛筆寫作的英國男人 有著八分的刻薄十分的驕傲和十二分的優(yōu)雅 絕對是個典型的會在午茶期間大談文學(xué)和音樂的英國知識分子
      
      小說的結(jié)尾很好 很有幾分《紅樓夢》的味道“雪崩滾下來,崩雪掃蕩凈了它后面的山坡;最后的回聲消失在白茫茫的山坡上;那新的土丘閃著光,靜靜地躺在死寂的山谷里?!?br />   
      一部好的小說擁有相當(dāng)?shù)纳鐣? 或許即使是在幾十年以后的今天 伊夫林的問題仍是你我的問題“神性和人性到底是沖突的矛盾的還是共存的相容的?”伊夫林沒有答案 我也沒有
      
      其實我喜歡譯林新版的宣傳語,雖然有點文藝的過了——“不讀此書,誰解感傷隱忍 此書之后,世間再無貴族”
      
      
      
  •     看介紹,仿佛是一本有這極高評價的書。買來,看了一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個人認(rèn)為是翻譯的水平太爛,就像是一本流水帳......真是索然無味的一本書。個人一件僅供參考.....
  •     這是一個被巧妙安排的故事,猶如書中“布蘭奇”說的那樣,除了英式的魅力什么也沒剩下:作者繞過一切可能帶來問題的暗礁,一番探頭探腦之后,帶著一臉“也不過如此”的表情,最后居然還有臉發(fā)出“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般的生活”的感嘆——這生活何曾是屬于過你的?沒見過比這更沒尊嚴(yán)的寫作了。
  •     看完了這本書,有些枯燥,有一種濃厚的基督徒式的苦澀味道。
      還記得看過幾眼電視劇,片中穿插的第一人稱出現(xiàn)的畫外音非常之好,印象極深,文字和朗誦者的語音都富有一種閱盡滄桑的平靜,不知道電視的譯者與書有沒有什么關(guān)系,如果讓這位意者去翻譯,或是讓譯者看過電視劇再去翻譯,這本書將會好看的多,因為中國字本來就是一種可視的文字。
  •     今天拿到實體書,還是很開心。忍不住把喜歡的段落打了一點下來,有待今后慢慢補(bǔ)充吧。
      *I do not know that I ever, consciously, followed any of this advice. I certainly never changed my rooms; there were gillyflowers growing below the windows which on summer evenings filled them with fragrance.
      *I went there uncertainly, for it was foreign ground and there was a tiny, priggish, warning voice in my ear which in the tones of Collins told me it was seemly to hold back. But I was in search of love in those days, and I went full of curiosity and the faint, unrecognized apprehension that here, at last, I should find that low door in the wall, which others, I knew, had found before me, which opened on an enclosed and enchanted garden, which was somewhere, not overlooked by any windows, in the heart of the gray city.
      *He (Sebastian) was entrancing, with the epicene beauty which in extreme youth sings aloud for love and withers at the first cold wind.
      *Looking back, now after twenty years, there is little I would have left undone or done otherwise.
      *I could tell him (my cousin) that all the wickedness of that time was like the spirit they mix with the pure grape of the Douro, heady stuff full of dark ingredients; it at once enriched and retarded the whole process of adolescence as the spirit checks the fermentation of the wine, renders it undrinkable, so that it must lie in the dark, year in, year out, until it is brought up at last fit for the table.
      *(Anthony): There are five distinct tastes as it trickles over the tongue. It is like swallowing a sp-spectrum.
      *(Anthony): You have seen her (Lady Marchmain)? Very, very beautiful; no artifice, her hair just turning grey in elegant silvery streaks, no rough, very pale, huge-eyed-it is extraordinary how large those eyes look and how the lids are veined blue where anyone else would have touched them with a finger-tip of paint; pearls and a few great starlike jewels, heirlooms, in ancient settings, a voice as quiet as a prayer, and as powerful.
      
  •     很喜歡他的寫作風(fēng)格,感覺到了書中的一種莫名的哀傷。
      
      覺得Evelyn Waugh很會寫書,每一句都很有感覺。
  •     
      
       開始是受不了譯者的中文,后來是受不了作者冷酷齷齪的內(nèi)心。
      
       個么第一部分是個又歡快又悲傷的Gay故事,個么第二部分就變成垂涎美色的婚外情故事,最后部分是天主教勝利和戰(zhàn)爭啊激發(fā)人性的感慨。
      
      
       如果可以把男豬Charles放到《飄》里讓巴特勒船長揍個半死,個么世界真美麗。
      
      
       個么譯文的組織真是差。多少次啊,在心里默念董橋的名句:“不是人話!”我相信原文的語句應(yīng)該是漂亮的。個么作者所表露的態(tài)度和觀點實在是最戳氣的英國人的最冷酷最裝X最惡心的面目,所以想看原文的心完全冷死了。
      
      
       好的吧,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流傳完全歸功于喜歡看暗戳戳的Gay故事的同人女的自我YY。
  •    “我們把身后的一扇扇窗戶都關(guān)上,各種聲音都沒有了;月光灑在陽臺上像霜一樣白,噴泉淙淙作響悠然入耳;而陽臺上的石欄桿也許是特洛伊人的城墻,靜悄悄的園里也許支著希臘人的帳篷,而這個夜晚克瑞西達(dá)就躺在里面。
      ‘幾天,幾個月?!?br />   ‘時不可失?!?br />   ‘在月亮升起與落下之間的一生呵。以后就是黑暗?!?br /> 這是哪一章?我只有英文版找了半天沒找著
  •   第三部 第三章“在噴泉邊” 末尾
    中文版見: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645460.html
  •   嗯 謝謝~~
  •   裝幀設(shè)計:紙皮兒工作室。封扉插圖:郭瑞。
  •   你的評論讓人感動,讀完后又想起了那本書里那些動人的情節(jié)
  •   我甚至恨恨的希望:對塞,那是查最初和最深的愛戀;對查,他僅僅是塞生命的過客。他把他忘了吧。
    原諒我得偏心,只是太心疼塞了。
  •   謝謝,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書。我也非常喜歡塞巴斯蒂安。
  •   作者比我大膽,我也關(guān)注了同樣的段落,但是感嘆于伊夫林的隱忍含蓄一直不敢確定。
  •   在譯林訂的中文版的故園這星期到了,這幾天晚上一直在看,因為主演是jeremy irons,所以我喜歡的一直是charles,他演的太好了,從他的眼神里能看出他對sebastian的深情,有的時候看著他看塞的眼神,莫名的心酸。甚至他跟julia在一起的時候,我相信他更多的時候是透過她在尋找sebastian的痕跡。
  •   這本書還有得買?
  •   我到處都買不到,網(wǎng)上一直缺貨,有二手的但是價格翻了幾番...
  •   嗯,是的,直接在譯林出版社的網(wǎng)上訂購,不過時間有久點,我在深圳3月1號訂的,大概7天收到的,花費30多塊而已,收到時對書的封面有意外的驚喜。
  •   真的嗎,太好了,謝謝你~ 封面的確很精致~
  •   譯林出版社的網(wǎng)站根本無法注冊會員啊><好想買這本書!?。O主可以借我一下你的會員嗎???
    唉 還不知道有了會員能不能買 這個網(wǎng)站經(jīng)常打開來有問題TAT
  •   出版社也沒有了,ls死了這條心吧。
  •   ls 官網(wǎng)上說是可以購買而不是無貨啊
  •   不是還有一行小字說購買前請致電詢問嗎,我打電話出版社告知沒貨的?估計是他們的庫存系統(tǒng)做的不好,有貨沒貨界面上顯示不出來.
  •   好吧QDQ 這本書到底是多冷門 再版下不行嗎嚶嚶嚶
  •   我正在看書上的這句話~
  •   我了,我剛baidu 阿爾卡迪,竟然到這里來了。
  •   阿爾卡迪也有死神,這可能是老楊講過的,我唯一有些印象的東西了。
  •   …你百度這個干嘛…
  •   讀后三個月,仍然無法忘懷,所以手記此文。
  •   可能真不怎么樣,我沒有只看過有這本書,沒看過內(nèi)容,估計應(yīng)該不是那種文辭有韌性的小說,所以才能顯得平鋪直敘。有這種可能性!
  •   可是我喜歡。。。一個人的全部知識都源自對人類另一個成員了解和愛的欲望
  •   在這本書里,我只看到了許多窺視的對象,但沒看到那個偷窺的人。說他偷窺,是因為在他該參與的生活中,他都交了白卷,甚至完全看不到一個人的存在。這又算哪門子“了解和愛的欲望”?
  •   他身段未免也太柔軟了吧……
  •   我看的電視劇字幕版本獨白臺詞和譯本一樣
  •   太長了
    先馬克一下
  •   嗯,還是我生日那天創(chuàng)建的,真是有緣。
  •   我比較震撼的是亞特蘭大成了惡狼陀。 為此我一直忽略小說的美國南方背景, 想象整個故事發(fā)生在白山黑水之間。
    --------------------
    另, 這篇開頭, 頗有, 呃, 我不知道馬林凱來是否會不高興, 愷蒂的風(fēng)格。
  •   2010-05-10 16:46:35 malingcat  嗯,還是我生日那天創(chuàng)建的,真是有緣。
    ======================
    和樓主握手~
  •   研讀仔細(xì),又油腔滑調(diào)。先打十分,再打十板。
  •   我當(dāng)時也為“他的母親表面篤信宗教,卻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這句莫名其妙的話糾結(jié)了很久,覺得對人物的理解過于片面,
    再說了,難道過著荒淫奢靡的生活的人,就不可能是內(nèi)心虔誠,只能是"表面上篤信宗教“?
    在英國這個新教國家,天主教徒是極少數(shù)派,20世紀(jì)之后天主教小說家更是鮮見。在伊夫林?沃之后,有大眾影響的也就要數(shù)戴維?洛奇了。
    ________________
    這種說法相當(dāng)然了吧
    當(dāng)代天主教在英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Times Online 上還有這樣聳人聽聞的標(biāo)題:
    Catholics set to pass Anglicans as leading UK church
    至于著名作家,有大眾影響的,Graham Greene, J.R.R. Tolkien, Anthony Burgess, 還有寫布朗神父系列 的Chesterton, 都算吧
  •   嗯,Graham Greene算是“天主教小說家”,不過我是把他和Evelyn Waugh 算作戰(zhàn)前成名的那代小說家的,因此說在他之后,有戴維·洛奇。
    當(dāng)代天主教的勃興,是20世紀(jì)60年代梵蒂岡第二次公會后的產(chǎn)物,不僅英國,美國等國家的教徒人數(shù)也在增長。但是,說它超過了新教,還是“聳人聽聞”了 :)
  •   coincidence!
    上個月剛讀完BR的英文版,現(xiàn)沉迷于BBC的81年的電視劇
    真的是本很美同時有凋零之感的書
  •   寫得真長.
  •   牛津生活那一段寫的很有風(fēng)致,除此以外其他部分就讀不下去了。宗教這玩意兒總是讓人生厭。
    我覺得里面最有趣的人物是查爾斯他爹。。。。。。
  •   反倒覺得宗教色彩其實很弱化
  •   書一直在停滯階段,讀得很碎,宗教很讓人困惑。
  •   《舊書重溫憶華年》里的一篇就是寫這本的 作者說他年輕的時候BR是美國人的英國夢
  •   寫的真細(xì)致啊,讀書讀的太仔細(xì)了!看了你的評論,才發(fā)現(xiàn)塞巴斯蒂安是gay······
  •   譯林采用的是趙隆勷先生的翻譯,“舊地重游”,也好,有作者不動聲色的那重氣質(zhì)。至于電影和電視劇采用的都是“故園風(fēng)雨后”,董橋先生說是香港的翻譯,實在是有些濫情了。最不堪的譯名是“欲望莊園”,也是香港譯的,伊夫林?沃地下有知,是要爬出來鬧事的。
    =============haha
  •   所以亦舒才會寫故園
  •   很長但是也認(rèn)真看完了,覺得自己讀書真是不細(xì)致。很多細(xì)節(jié)都沒有去推究。很有用的評論。
    我認(rèn)為塞巴斯蒂安確是和查爾斯是少年時的同性戀人。Evelyn也是個雙性戀者。
    在讀的這幾天腦子里一直回蕩著“我也曾有過田園牧歌的生活”,真是蕩氣回腸的一句話。
  •   這部書有濃濃的懷舊氣
    頗有遺老遺少談太平年間事的味道
  •   你的評論讓人感覺你太細(xì)致了,我是看了電影后看電視,現(xiàn)在準(zhǔn)備看小說了。你的評論太有幫助了。謝謝樓主!
  •   我們也許只需模糊地懂得查爾斯關(guān)于塞巴斯蒂安的回憶是對曾經(jīng)的青春的美好的懷念就足矣。這也許只是對某個特定時期的回憶,只有時間,不曾有人物;只有心情和感覺,沒有其他。
  •   好吧,其實有兩個小錯誤。
      查爾斯是有個小兒子而不是女兒吧。還有馬奇梅因家族不是天主教貴族,恢復(fù)古老信仰的意思應(yīng)該是恢復(fù)到宗教改革前的狀態(tài)。
      另外還有兩個筆誤:以謎迷特質(zhì)吸引著我輩好奇者,似不通。只能算式“姘居”,似有誤。
      
      很喜歡這篇書評,當(dāng)初我也是被這本書漂亮的裝幀吸引過去的,買回來一個下午讀完之后非常惆悵,而且有很多地方我覺得都很含糊,所以絕無僅有地從頭到尾讀又讀了一遍,不過還是有很多地方覺得不清楚。所以又找來格蘭納達(dá)電視臺的電視劇,電影。但是這本小說仍然縈繞在我的腦海里,兩年不能忘記(我現(xiàn)在在讀它的英文版來著),讀《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男人之間:英國文學(xué)與男性社會性欲望》都是因為這本書?,F(xiàn)在看了這篇書評之后才覺得補(bǔ)充了很多其他的歷史語境之后,很多東西才真正被點破了。
      
      另外當(dāng)初讀完這本書之后不能自拔,買了許多送給好多好友,還囤積了一些?,F(xiàn)在除了在復(fù)旦學(xué)人書店看到過一次以外,在市面上已經(jīng)看不到這本書了。也很少聽說過有人讀過這本書,你是第二個我見到過的。
    還有這本書里面關(guān)于天主教的一些信息也出奇地準(zhǔn)確,這在中國真的令人感到很意外。當(dāng)初意外地得到一本圣經(jīng)把它從頭到尾讀過兩遍,對基督教的癡迷又被《舊地重游》這類作品的加深了,所以曾經(jīng)了解過許多基督教的東西,雖然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怎么陶醉在這種感情里了......但我仍然對王爾德“圣人與罪人有天主教,至于有名望的人,他們有英國國教”這句話很有感觸,這句話的公教味道太足了。
  •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前英國"受教皇領(lǐng)導(dǎo)",是天主教沒錯啊。?
  •   馬奇梅因侯爵:出身于古老的天主教顯貴家族
    你知道爸爸成了天主教徒的時候他是怎么說的嗎?媽媽有一次告訴過我。他對她說:‘你已經(jīng)使我的家庭恢復(fù)祖先的信仰了?!@說明馬奇梅因侯爵是改宗者,并不是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后面指的是恢復(fù)到宗教改革前的信仰。
  •   這篇小說國外有很多研究成果的,天主教顯貴家庭應(yīng)當(dāng)沒錯。我說的是"出身于",沒寫"出生于",也提到恢復(fù)祖先的信仰了。是我沒寫清楚還是你誤讀了呢^_^
  •   在書中涉及到的年代馬奇梅因家族是顯赫的天主教家族是無疑的,但是馬奇梅因出生時應(yīng)該是國教徒。
    PS求“國外有很多研究成果”,我已經(jīng)求索好久了。
  •   我的理解里出身和出生不是一個概念,看來與你有異。
    另外,你再查查查爾斯那個孩子是男是女吧。我記得用的是"她"。書我已經(jīng)送人了,還真無處復(fù)核去。
    有關(guān)論文可以在圖書館外文數(shù)據(jù)庫里查。
  •   他現(xiàn)在和約翰約翰好得要命??粗麄冊谝黄鸬臉幼涌烧孀屓诵睦镉X得甜滋滋的。他不管何時來,首先把車子徑直開到教區(qū)長的舊宅去。走進(jìn)屋里,誰也不理睬,馬上喊道:‘我的小哥們兒約翰約翰在哪兒?’接著約翰約翰東倒西歪地從樓上跑下來,然后他們就出去,一起到小灌木林里去一連玩上好幾個小時。
  •   竟然送人了,這么漂亮的一本書,我還囤了不少。
  •   說的不是這個吧,是他妻子在他不在期間的那個?
  •   就是這個,微博上@了你一張圖片,求一閱
  •   真像啊。左邊這位是誰?
  •   哈利波特中的珀西
  •   好長阿,終于讀完了
  •   抱歉,我正在讀這本小說的英語版本,發(fā)現(xiàn)那個不在的時候的孩子是個女兒。
  •   故事很簡單,迷人的是戰(zhàn)前那一段兒迷惘且最后的輝煌時光,是大英帝國余暉的回憶
  •   看了電影版之后,對這個故事越發(fā)感興趣,似乎有這一種無形的魔力,讓人雖心甘情愿卻也手足無措地跌入深潭。
    電影版驚嘆飾演塞班斯蒂安的演員的演技,雖深知查爾斯的主角,但卻深深被塞班斯蒂安所吸引。究竟這座莊園有著怎樣的故事,怎樣的宗教,是一種牽制還是一種救贖,每個人物內(nèi)心的顧忌與真正所往......這一切都想知道。
    看了這篇文章,從小說到作者再到背景,整個畫面漸漸清晰......英國人骨子里深深的“故園”情結(jié)。
  •   宗教情感總能讓人平靜下來。
  •   怎么覺得鋪墊和轉(zhuǎn)折那么一廂情愿。
  •   正在讀英文版(我會告訴你是因為中文版絕版賣太貴了我又不想買盜版的緣故么),看了電影之后再來讀的,并且應(yīng)我好朋友的要求,我現(xiàn)在是邊讀邊翻譯,所以遇到有些很難理解,其實讀的時候可以忽略的地方都得各種想盡辦法翻譯出來(現(xiàn)在深刻覺得信達(dá)雅真是件難事= =),看了這篇覺得收獲很多,我的翻譯就權(quán)作消遣好了,關(guān)鍵之處,樓主都給了很好的理解和補(bǔ)充,果斷收藏。
  •   香港的翻譯是故園風(fēng)雨后,亦舒為此寫過一部故園,刻意彰顯出與此小說掛鉤的英國文藝范兒,但是英國的故園是那些老古堡老豪宅,充滿英國世家特有的含蓄,隱秘的情亂,以及對戰(zhàn)火紛飛中逝去的豪華懷念,這份情懷與紅樓夢倒是同工異曲。
    幽默作品中呢又以萬能管家與故園情結(jié)最接近,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一個世家的老宅,瘋狂的宣泄,與戰(zhàn)爭即將到來的不安預(yù)感
  •   露珠真是了不起。。。我看書時候很多問題都被解答了。。
  •   看過電影,讀完中文版,還是有很多一知半解的地方。這一篇背景科普加上LZ的解讀簡直是指路明燈。再看英文版之前看看這個大有裨益
  •   讀過了評論,評論寫的太好了
  •   最早看的是BBC的電視劇 看完之后的心情真是很難形容 很喜歡 但只敢重溫前面那幾集 后面太令人心痛 所以只敢一遍遍重溫牛津歲月的美好 后來看了電影版的 雖然理解電影要票房 雖然理解電影是導(dǎo)演等的再創(chuàng)造 不應(yīng)該以這個衡量那個 只應(yīng)該用電影的審美來衡量 但是 還是很傷心 然后就找來了小說來療傷 那么多的感受 寫不出 看了樓主的評論 真是受益匪淺
  •   敘述者說:“我的主題是回憶,在戰(zhàn)爭時期一個陰暗的早晨,一群長著翅膀的東西在我周圍飛翔。這些回憶時時刻刻伴隨著我,構(gòu)成了我的生命?!边@些長著翅膀的東西搬運來牛津的古雅、白莊的富麗、威尼斯的浪漫、郵輪上的月色、殖民地的陽光,它們的總和,是大英帝國的輝煌,是英倫紳士格調(diào),是上流社會的經(jīng)典生活方式。可惜在1943年這個“黃豆和基本英語”的凄涼年頭,莊園荒蕪,人去樓空,有種長日將近的哀婉,而迷人的也正是這種物是人非、無限低回的追憶吧。
    ------
    懷舊真是個很永恒很普適的東西
  •   撒。。。。原著是這個感覺?
  •   大概我最近情緒不對,改天你看看~~
  •   我是想說,你確定你看的是書,而不是那部“著名”的電影?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