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出版時間:2000-3-1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作者:湯顯祖  
Tag標簽:無  

書籍目錄

第一出 標目
第二出 言懷
第三出 訓女
第四出 腐嘆
第五出 延師
第六出 悵眺
第七出 閨塾
第八出 勸農
第九出 肅苑
第十出 驚夢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尋夢
第十三出 訣謁
第十四出 寫真
第十五出 虜諜
第十六出 詰病
第十七出 道覡
第十八出 診崇
第十九出 牝賊
第二十出 鬧殤
……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牡丹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這是牡丹亭告訴我們的愛,也在告訴我們,有些愛,在現實中是尋覓不到的。
      保留這份期待和美好吧,去認真對待自己的戀人。
      
      不太喜歡大團圓結局,但是人都費那么大勁死而復生了,再不有情人終成眷屬,湯顯祖可能說服不了自己吧。
  •      RT,我是抱著一顆吐槽的心來的======
       今天跟朋友聊起《牡丹亭》,我說:“這其實就是一個中年落魄文人的一場華麗意淫……”這么說可能有失偏頗,但給我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了……拋開全篇的華美辭藻和精妙結構,這場“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愛情其實挺雷人:貴族少女杜麗娘常年被禁閉在書房閨閣,偶然間去了趟花園,與一素未謀面的男子柳生沒說幾句就共赴巫山了啊…不料發(fā)現竟是春夢一場,然后就感念春情,哀嘆閨閣寂寞,于是終日悒悒就因夢而亡了啊……==、(這就是死因了啊…………………)幸好死前自畫畫像了啊,就這么剛剛好被路過的柳生拾去,精魂不散的麗娘又那么剛剛好獲得冥府準許還陽的配額啊,就指點柳生助己還了陽啊……柳生得了美人,上京赴考又一舉高中狀元啊…一番翁婿斗之后…二人上了金鑾殿得了皇帝的準婚,誓要棒打鴛鴦的頑固老丈人眼看不依不行啊,于是才子佳人的大團圓結局就這樣成了啊……
       作為未經人事未通人情的十六歲少女,真有這么戀慕春情嗎。。。至于做了一場春夢就感念終日悒悒而終嗎。。。?這真的是少女不是色女嗎。。。。?這難道真的是人間“至情”力量的體現嗎。。。。。。===========
       中國的古代小說從來不乏才子佳人式的故事,每每是滿腹經綸的書生偏偏落魄,偏偏巧遇富家小姐(或名妓),摘得芳心,二人成了好事,小姐資助書生去趕考,然后書生提名金榜,于是一舉成就人生兩大樂事——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功名外顯,佳人在懷,這樣的故事,想想是圓了歷朝歷代多少郁郁不得志的窮酸文人的夢啊。。。。。。有人說湯顯祖是意在反封建壓迫的,在我看來,反貌似也沒反全啊。柳生不還是向體制投誠考了功名歡天喜地地做了狀元嘛……結局小兩口子不還是歡天喜地地叩謝老皇帝御準的隆恩了嘛……能成團圓結局最后靠的不還是封建力量嘛……反也只是反了情欲禁錮和婚姻不自由的禮教,反父權秩序不是有點扯淡了嘛……
       還想再重申,十六歲就自畫畫像感嘆花容憔悴無人問津的杜麗娘,她的死因確確實實是雷倒了比她癡長了幾歲的我啊………………慕春情而亡啊……湯顯祖你就不能再想到個沒那么囧的死法啊…………
      
  •      古代人懂人命不同,打被懷進娘胎就注定了。中國古代老百姓早想的明白,哪怕你一騎紅塵踏毀了我嫩苗良田,我口中咒罵連篇,我還是相信傾城一笑的妃子就是那蓬萊仙姑下凡。哪怕皇帝輕信國舅,誤寵賊臣招致叛亂,七月七日長生殿誓言有變,玉環(huán)馬嵬坡下薄命輕斷,我還是誠心祈求這不過一時藕斷絲還連,唐天子和楊貴妃生生世世是比翼鳥兒,連理枝兒,緣分不淺。若有來生,定還是我種田來你做皇做仙,我日日敬你拜你,必享福澤。這份淳良,安分守己當真愚的可愛。有了這種心態(tài),才不會眼饞嫉妒加憤懣,那些大道理也不必懂。
  •     近日氣溫驟降,惹上感冒,每到下午頭痛。只好窩在沙發(fā)上跟坐月子一樣看小說,心里矯情勁犯了,非要裝逼看《牡丹亭》。想起魯迅在《病后雜談》里面說,所謂的雅人生病,定不能是大病,然后手頭還要有點現款,不然就是俗人毫無雅趣可言,好比是“秋天的薄暮,吐半口血,兩個侍兒摻著,懨懨的到階前去看秋海棠。”魯大爺嗤之以鼻,病屌絲卻心向往之。
      
      魯迅是譏諷酸腐文人,我不是文人,卻容忍自己附庸風雅的傻屌樣,耐著性子把這場才子佳人曠世人鬼戀看完,我也沒有如愿變成病怏怏略帶凄美的文士,看到杜麗娘還魂折騰來去,我只潛意識做出挖鼻屎的動作,猛力一彈,直接一縷香魂打散,全無風雅可言。無奈實在是無法入戲,一個小姐想男人想得夢里交媾,想男人想得都死了,這是多大的性壓抑啊,自瀆一下又不會死的,何苦非要強說愁。
      
      最后再生不忘私定終身,看起來反封建了,結果最后又是俗套,柳生中狀元不忘冥誓,大團圓笑哈哈。不明白有些人是怎么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湯大爺把什么都說圓了,狀元郎,還魂妹,圣上欽點,修成正果。無關痛癢的挫折,象征性的阻撓,所謂陰陽相隔生死茫茫的障眼法,讓最后大團圓的主人公間的嬌嗔都食之無味。
      
      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敝徊贿^是運氣好罷了,運氣好了,閻王判官都讓道,夢里約個炮就是狀元郎,杜麗娘怕是前世全用來踩狗屎了,游魂野鬼都這么舒坦,操。
      
      那些個口口聲聲宣稱與湯大爺交感的“古典文學愛好者”都可以歇歇了。諸如漢服控一樣的封建余孽般的存在,往往是迷失在“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等諸多精巧得如同空中樓閣的美麗句子中無法自拔,恨不能憑欄望盡天涯路,其實就是瑪麗蘇。
      
      現在從來就不是一個傷春悲秋的好時節(jié),我想起我高中有一處叫“峨眉一角”的破池塘,腦補我們高中出的那些個女狀元們也在此折枝哀嘆,夢中交感私定終身,放榜后榮歸母校與幾年前性壓抑壓死掉的小學弟再續(xù)前緣,想想都覺得滑稽。
      
      倒是昆曲得其精華,哀婉戚戚千回百轉,不那么成功的故事倒退回到次要位置,情緒上的大片渲染,反倒像一塊塊惹人遐想聯翩的精致拼圖,移情想象各取所需,愁緒與哀傷關乎我們的當下,就不那么容易讓人沉淪。
      
      總之這真的不算一部好戲劇,你只是迷戀于它華麗麗的情緒與細節(jié)。夢里意淫不如脫褲子來的實在,哈哈,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    ?。???????????????????????????????
       ??????????????????????????????????????????????????????????????????????????????????????????????????為什么古代關于愛情都是富家小姐愛上窮書生,難道這是給男同胞們YY的書?
  •     你手持柳枝,嬉笑的叫我為你題詞。我問你為何到此,你卻答非所問的回答:姐姐,我愛死你了。在那芍藥欄前,湖山石邊,在那滿園春色里,在我憧憬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你突然出現在背后喊著“小姐小姐”。等我晃過神來,卻只模模糊糊聽見你輕聲的耳語“姐姐,你身子乏了,將息將息,我再來瞧你那”
      夢醒,只空留癡傻人杜娘滿腔的思念。這思念太深,壓彎了她柔弱的身,終于也帶走了她的命。想著和柳生再無見面之日,杜娘在臨死前畫下自己的畫像。卻不想3年后,還是在這后花園在這牡丹亭邊,柳生無意發(fā)現了杜娘的畫像。這緣分兜兜轉轉數年,即使我已深埋地下,即使我已成為鬼魂,但只要你一出現,清風冷月花下,我還是想不顧一切的奔向你。
      那年,她以為再見你無望,便郁郁寡歡為了你死去。如今你不經意的客宿此地,她便化作這一縷清風,潛入你房中,只愿和你再續(xù)那年牡丹亭之夢。
      即使你不知道,你輕易出現,會令一個女子生而死,死后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所以湯顯祖才會在題詞中寫道: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
      《天龍八部》里西夏公主是虛竹的夢姑,虛竹是西夏公主的夢郎。夢中仙子一剎間,良辰佳偶幾輪回。他們不了解彼此的容貌,他們不知道彼此的身世背景。卻認定了對方都是自己命中注定的人。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西夏公主招親。用盡了各種方法,只想找到在漆黑不見五指的冰室里,那個溫暖的懷抱。
      似夢非夢,請你別醒來,現實太多變,就在夢里和我天長地久吧。
      
       ps.中國古代文人都愛用夢做意象,大抵夢中總是美的,鳥語花香,可以逃離現實黑暗。魯迅就曾說過,最怕的是夢醒之后,無路可走。
      
      
      
  •     前天晚上連夜追完了朱老師的《商小玲傳》,惹得我又把牡丹亭翻出來看了。只是這次深深的覺得柳夢梅已經被我直接忽視了,書生身上果然“才情”更重,不似杜麗娘那般純粹感人。然杜麗娘之情再看來,對于“三春好處無人見”的痛似乎更深。
      杜麗娘的才情也是很高的,對于父親說她平日不看書,她是委屈的;對于師傅講解《詩經》的方式,她是有些瞧不起的,你看那句“依注解書學生自會”,傲氣的何其可愛;對于她自己的美貌她是自信的,看她游園前梳妝的一段便可知她對于自己美麗容貌的肯定。然而就是這么一位內外兼修的女子,卻整日悶坐閨房“打眠”,是何等的暴殄天物。世人皆道“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是思春之語,對又不對,《牡丹亭》滲透的遠不止男女情愛的思春,而是對于時光飛逝的惋惜之情。私下里以為杜麗娘夢見的即使不是柳夢梅那也沒關系,她只要在最好的年華中將自己完完全全的交付出去,就像花兒綻放,它只求得有人來看它,不拘是誰,惜花愛花就好,總比“付與斷井頹垣”要好,與懷才不遇是一個道理,所以夢見的就算不是柳生,乃是張生李生,都是一個道理,無非是要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也不妄了自己灼灼耀眼一番。再看柳生唱詞,初見麗娘問“素昧平生,因何到此”,這個俊朗的書生,手中持著柳枝——一見面便首先說要她題詠的柳枝,回答的是“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恰恰兒的點在麗娘心頭,仿佛這書生是專為見證她最美時光而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樣一個書生的出現倒也是情理之中。見面第一句“小生哪一處不尋到,卻在這里”,張愛玲那段“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也在這嗎”大抵是對這句話最好的闡釋,這是一種只兩人心領神會的認定。最近聽到一句話“相見如過千山”,相見已然不易之至,然而在相見的一瞬,這些歷經的滄桑都已被一眼化解,因為過千山也不過是為了這一眼,看到了便無憾了。于是,帶著冥冥之中注定了的無法言說的奇妙之感,書生與小姐相遇。隨后,柳生拿出柳枝,說“你既淹通詩書,何不作詩一首以賞此柳枝乎?”這是對麗娘才學的肯定,對于麗娘之父來說,女子讀書不過是為了將來嫁與一個書生,言談不致無味罷了。然而在書生第一次見麗娘時,便如此肯定其才學,一來顯得書生了解麗娘之深,二來也是重麗娘之才學。在夢里,麗娘的才學不再是作為男子的附庸,而實實在在是她個人的了。而后書生才提到麗娘之美貌,可以說,愛情的浪漫與相知在在這個夢里得到了融合,這樣切合自己心意的書生,也只有夢中才能出現了。
      說起來,似乎杜麗娘與柳夢梅是由欲生愛,然而作者又以那神秘的“卻在這里”與“相看儼然”輕輕化解了這一點的不浪漫,看似先欲后愛,卻不知這愛是早就緣定了的,輕輕一推,倒給了我們一個驚心動魄的初見。本是不定的思春人選,就此由那不定的緣分定了,將對于“三春好處”有人見的希翼與愛情的有人托付契合的不露痕跡,妙啊。
  •      湯顯祖一生寫了四部戲劇作品,《牡丹亭》是他最為得意的一部。此劇演述杜麗娘與柳夢梅這對青年男子之間的愛情故事。作者通過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優(yōu)美動人曲詞,以其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
      
       《牡丹亭》寫“情”也,這已由作者在“題詞”中表明,也是古今評論家的共識。然而,《牡丹亭》中所表達的“情”,絕不僅僅是杜麗娘、柳夢梅兩位青年之間的這段愛情故事而已。湯顯祖通過此劇是謳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實感情,揭示現實社會生活中人的真實感“情”與維護社會倫理綱常的“理”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明王朝奉程朱理學為學術的唯一正統、為維護社會倫理綱常的理論基礎,以理學取士,以理學教民。程朱理學尊“天理”而抑“人欲”,其流弊一至于凡事“恒以理相格”,即事事都要用“天理”來衡量一番,而不問其是否符合人的真實感情。
         
       《牡丹亭》中反映出來的這一主旨,是與湯顯祖生活的時代密切相關的。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到明代中后期,其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已緩慢地萌發(fā)出了某些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因素,市民階層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開始在社會上發(fā)生相當的影響。傳統的程朱理學,已難以象原來那樣起到維系人心、鞏固封建統治秩序的有效作用。于是,在一部分知識分子中出現了一股懷疑程朱理學絕對權威的思潮,并進而對程朱理學以理制情的理論發(fā)出了某種抗議和批判。王陽明心學理論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標志。
         
       在《牡丹亭》中,湯顯祖通過編織夢和醒、死和生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突顯出理想與現實、情與理之間的矛盾。作者十分喜歡寫夢,也十分擅長于寫夢。在他人的四部戲劇作品中,“夢”都是故事結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由夢而搬演出一場場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戲來。
         
       湯顯祖正是運用了夢的這種特點,按排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夢境。柳夢梅的夢寫得十分簡單,只是通過他自己的敘述交代一下,為以后他與杜麗娘的相會設一伏筆。而對杜麗娘夢則編寫得細致入微,有聲有色。劇本《驚夢》一折,從麗娘游園寫起,細致地描述了她如何因園中之景而引發(fā)起埋藏于內心深處的感情。其中,[山坡羊]一曲,麗娘傾吐內心之幽怨,情真意切、纏綿悱惻,聽者將無不為之動容。麗娘正是由此“情”因而進入夢境的。接著,在夢中,麗娘在美麗的花園里見到了她心目中向往的情人。其間雖然免不了少女初次與異性接觸的羞澀,但她卻大膽地投入情人的懷抱,兩情交融,暢其歡快。然而,正當麗娘在夢中與柳夢梅難舍難分之時,卻被杜母的到來而打斷,而且當她醒來之后,立即遭到了杜母的嚴辭教訓,要她遵循“女孩兒只合香閨坐”,不得超越禮教藩籬一步。這里,湯氏通過這一夢一醒的情節(jié)安排,顯示了理想與現實、情與理的強烈對比,激發(fā)起人們對“恒以理相格”的現實生活中封建禮教的抗爭。
         
       藝術最能表達感情,也最能動人之情。《牡丹亭》以情抗理的主旨,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所以在社會上,尤其在婦女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如,《紅樓夢》中寫到林黛玉聽了常州伶人演出這部戲時,也引起了無限的傷心。這雖說是小說中的情節(jié),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時世人的感情好尚。
  •      甭管這出戲寫得多精妙,我就是不待見這故事。想來從前的富家女也可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日守空閨穿針引線畫畫彈琴,都二八芳齡了連自家的后花園都沒去走走,哪里知曉外面是春夏還是秋冬,更別說國情民生,那是皇帝老兒和眾官員的事,你只負責生得標致出落得花容月貌多才多藝賢良淑德今后好嫁與好人家便可。
       若是真有錢,小姐身邊怎么可能只有一丫頭伺候,不但要照看小姐,還得常去問候老夫人。想來湯顯祖也是一窮小子,沒見過什么大世面。美麗的小姐被丫頭挑唆,來到了傳說中的“秘密花園”,終于知道為何女子因春生情,因秋生愁,于是一語成經典——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欣賞美景也就算了,居然在花園里睡著了,還做了春夢,夢到一持柳的英俊小生,還私定了終生“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臥槽,這小生還耍流氓,調戲人家小姐“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稍兒揾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斑@小姐也太不矜持了,合著干柴烈火了不是?
       果然春夢害人深,回來日想夜想的就病了,報應呀~教你沒事思春,接下來就不提了,公子上門來了小姐的鬼魂日日相伴,一伴就是三年呀。。。這陳最良和石道姑還真是好人,白養(yǎng)一窮酸秀才三年,天下哪有這么好的好人。。。最后還是被人撞破了,只能吐露實情,決定還生以真身相伴,那枉死城的官員連同那花神也真不給力,不是說找到書生就讓肉身復活么,怎么找到了還要等三年,恰恰別人撞破了還魂之期就到了,要是沒別撞破,是不是永永遠遠的就那么人鬼情未了了?
       總之槽點太多,不忍深究,也不必深究。胡言亂語,切莫當真。偶是貝哥,只彈琴,不談情[叉腰] <)。(>
      
  •     許譯《牡丹亭》
      
      1、白日消磨斷腸句,世間只有情難訴。
      Writing hearts——breaking verse by day,
      what of love can a lover say!
      
      2、夢長夢短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Dreams long or short are only dreams;
      Years in or out pass like her gleams.
      
      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Trouble begins when each has much to teach.
      
      4、你道翠生生出語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You see my skirt emerald green and ruby red, my hairpin sparking with jewels on my head?
      The love of beauty is inborn with me, why is beautiful inborn for no man to see?
      On seeing me,fish would feel shy, and wild geese come down from the sky, the moon would close her eye, flower with me can't vie.
      
      5、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A riot of deep purple and bright red,what pity on the ruins they overspread!
      Why does heaven give us brilliant day and dazzling sight?
      Whose house could boast of a sweet delight?
      
      6、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Not so good as yesterday today may appear,
      But we grow older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7、幾曲屏山展,殘眉黛深淺。為甚衾兒里不住的柔腸轉?這憔悴,非關愛月眠遲倦,可為惜花朝起庭院。
      I knit my eyebrows green, like the mountain on the screen.
      Why should my quilt restrain my tender heart?
      My languor comes not from the part of main sorrow.
      To see me in bed till the tomorrow.
      Do I regret the fallen flower, so early I went out of my yard?
      
      8、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I happened to pour out my heart by the mume tree;
      I would like to linger there its flowers to see, to enjoy life till death without restrain, or shed tear without complain
      
      9、蛟龍失水硯池枯,狡兔騰天筆勢孤。百事不成真畫虎, 一枝難穩(wěn)又驚烏
      A thirsty dragon cannot fly, nor can a wingless rabbit climb the sky
      I can draw tiger at my best,where can a cow find a branch to rest
      
      10、三分春色描來易,一段傷心畫出難
      It would be easier to paint a vernal scene
      Than to reveal the love sickness so lean
      
      11、少不得情栽了竅髓針難入,病躲在煙花你藥怎知?
      I know that love sickness can't be cured by needles of gold,
      nor is there remedy against arnorous cold
      
      12、世間何物似情濃?整一片斷魂心痛
      What as painful as love sickness appears?
      Only a broken heart's sad tears.
      
      
  •     《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chuàng)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出之時,便一舉超過了另一部古代愛情故事《西廂記》。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婦女。有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后深為感動,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于臺上。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huán)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托陳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后,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fā)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fā)掘,就告發(fā)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后,受杜麗娘之托,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fā)榜后,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后世的傳奇寫愛情,從脫不去《西廂記》私定終身的舊路。我不懂歷史,不知道是不是當時社會風氣即如此?!赌档ねぁ繁砻嫔想m是走了別人的老路,骨子里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歷來評論家多愛用“人性解放”來贊揚《西廂記》、《十日談》這些書。只可惜,這四個字恐他們還擔當不起,只是白白糟蹋了,被人戲稱為“人,性解放”。我也是奇怪,難道一男一女沒有肌膚之親就不算是愛情了嗎?沖破禮教難道就只有私定終身這一種方式嗎?刨去虛華的評論,也就剩下了精彩的故事了。男女之情是好,但也就止于此了。
         陳寅恪的情論最好?!耙?,情之最上者,世無其人,懸空設想,而甘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麗娘是也。二,與其人交識有素,而未嘗共衾枕者次之。如寶黛等及中國未嫁之貞女是也。三,又次之,則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紀念不忘,如司棋與潘又安,及中國之寡婦是也。四,再次之,則為夫婦終身而無外遇者。五,最下者,隨處接合,唯欲是圖,而無所謂情矣?!?
         杜麗娘有情,似愛柳生,實是愛己,甚至僅僅是愛感情本身。湯顯祖筆下的柳夢梅不過是那些麗娘小姐所愛自己青春歲月的一個符號。
         慢慢去感悟杜麗娘的感情,感情有時候是可以沒有明確的對象的,或者說那個對象根本就是想象出來的。我也會臆測杜麗娘的創(chuàng)造者湯顯祖是一個和杜小姐一樣的人,或許杜小姐根本就是湯先生想象出來的自己。
        湯顯祖自己表達不出來的感情,就通過杜麗娘來表達。杜麗娘身上所擁有的至情,一種超脫人世的感情。那種感情純粹而執(zhí)著,穿越現實與虛幻,穿越生命與死亡,絕對不是愛情那么簡單。他們不依賴這個世界為生,杜麗娘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至情之中,而不是現實生活中。這種至情所給人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使人可以拋棄了一切去追尋而無怨無悔?!八七@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钡沁@種可以拋開生死、世俗的勇氣,即使上天賦予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湯顯祖承受不起,就讓杜麗娘來承受。這杜小姐就成了愛得最徹底的一個人。
         所以說杜麗娘只是理想,《牡丹亭》只是一個夢,一個做了四百多年還在做的夢。我甚至能感覺到,湯顯祖有時候也在迷惑,到底現實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夢中那個至情的世界是真實的。
      
  •     前兩天的晚上難得靜下心來,忽然很想聽牡丹亭第十出驚夢。在youtube上搜到一個版本是個小姑娘,唱游園中的一折。從皂羅袍開始到好姐姐結束。一共聽了大概十多遍。凌晨的太陽底下,面朝大海,靜聽昆曲。悠悠走轉不急不慢一板一眼,鳥驚喧花愁顫的杜麗娘。她唱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只可惜片斷中沒有那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的唱白。也沒有春香的念白配合。此人的扮相好,身段也很不錯,基本能做到依字行腔。注意看了小姑娘叫單雯,嚴重懷疑她是張繼青的學生。動作和腔調都很相似。不過個人覺得張繼青版的更加柔和一些,頭腹尾吐字不生硬,過渡得很婉轉。
      
      那樣的水磨腔可以細膩融化至骨髓,任其撫摸婆娑最細弱的那根神經。然后她拿出最輕巧的一根羽毛神奇的觸碰一下。就象傳說中的點石成金一樣,讓所有思維在明晃晃的日光下都化做閑庭院中的幾根裊晴絲,再一陣風就吹到了杜家?guī)浊昵暗暮蠡▓@。
      
      牡丹亭,原名還魂記。是湯顯祖臨川四夢最為得意處。用的是北曲南詞,一共五十五出。整個牡丹亭,游園驚夢是最為迤邐的片斷。辭藻非常好,有的時候被單獨拿出來作為折子戲。后來又看到白先勇有個青春版的牡丹亭,結果當下來之后就發(fā)現被預告片給忽悠了。不過真是勇氣可嘉,閨旦麗娘訓女一出聲音就發(fā)虛,后面更有些虛實不分,基本上聽不出任何橄欖腔。尤其是驚夢這出,還不如單雯的唱腔圓軟明麗。整體上生和旦的嘴形都不好??偠灾畬嵲谑呛苁?。而且發(fā)現里面的貼旦春香都用蘇白。其他的幾個版本用的似乎是京白或者中州韻白。北昆念蘇白的很少,好像只有丑角是蘇白。
      
      言歸正傳,我想愛好是天然的麗娘還是幸運的。湯顯祖題詞,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于世而后死。她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等待的,其實我一直覺得麗娘應該是個很現代的人。她相信這樣的情感,真摯的情感。即便這樣的人只曾在夢中相遇,她也篤定的相信,有這樣一個人,要為他等候。就算他生未卜此生休,就算韶光銷盡落花天,也能夠舍得命終。麗娘是個真性情的人,我相信在她的價值觀里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激昂情緒。她不打算得過且過的逐步麻木下去,幾十年后成為一個空留余恨幽怨得一塌糊涂的優(yōu)雅老太太。所以她選擇一種極端的形式,也用一種極端的信念通知大家,不用擔心,為情而死,我心甘情愿。這點在曹公筆下的黛玉身上也是異曲同工。
      
      很少真性情的人能夠做到極致并獲得圓滿,所以是她求仁得仁。當然這也要感謝柳夢梅的但是相思不相負。明朝有個馮小青,就沒這么幸運了。身世堪憐,十六歲賣給人家做妾,還為大婦所不容。整日在孤山放鶴亭形影相吊。在她極少的傳世的詩歌中有這首絕句。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于我,豈獨傷心是小青。有這樣為后人所標榜和欽佩的勇氣,杜麗娘此生足矣。
      
      相對而言,也喜歡孔尚任桃花扇中結局,加入了更沉重的政治因素,即便我個人很討厭政治這類的東西。在國破家亡的背景下,連個人的犬儒主義都無處藏身也甚是可悲。李香君和候方域雖然也是一路艱難困苦,最后山河俱碎中徹悟世間并不是沒有幸福這回事,只是它太匆忙太難被牢牢抓住。紅塵俗事也不過是過往云煙。大悲大喜后的至情至性才得以解脫。放得下,隨緣化。能有這樣的悟性似乎更符合現實,對于他們來說或許也是一種更大的幸運。
      
  •     看完了明人湯顯祖的《牡丹亭》,較之元王實甫的《西廂記》情節(jié)性、故事性更強些,包含的社會人情內容更廣些。講杜麗娘為柳夢梅情死情生的故事,王《西廂》首次發(fā)出“讓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種直抒胸臆的愛情絕唱,而《牡丹亭》則直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最后杜麗娘以“則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誰似咱!”鬼亦有情!這正是對真情至上的無限謳歌與理想追求。情節(jié)離奇曲折,讀來令人動容。可想搬到舞臺上加之演唱的技巧是多么的令人震撼!突然很想去看看這種之前認為只有奶奶們愛看的劇了。
       湯顯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莎士比亞活躍的時期,也因此二人被稱為“東西方戲劇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補充下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也叫玉茗堂四夢):《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此劇處于向白話的過渡期,有點夾生飯的感覺,詩意美感較王《西廂》弱些,敘事情節(jié)性更強些。
  •      一往情深
      ——讀《牡丹亭》
      作者介紹: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出生于江西臨川一個書香世家,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湯懋昭,博覽群書,精黃老學說,善詩文,被學者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為明嘉靖年間著名老莊學者、養(yǎng)生學家、藏書家。
      湯顯祖是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師從羅汝芳,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chuàng)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版本介紹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4月北京第一版2012年第14次印刷
      
      主要人物介紹
      
      
      杜麗娘: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此語成偈,道破杜麗娘一生,情為杜麗娘之命,她可以為之而死,而又為之而生。在游園之時,倚桌入睡,夢一書生,與之相愛,醒后尋夢不得,只能“從此時時春夢里,一生遺恨系心腸?!弊罱K相思而終。這樣的奇女子,對情一往而深,而在那個被灌輸著“三從四德”,嚴重的禁錮著深閨的女子的社會中,我們不禁要為其感嘆她的勇氣和反叛精神了。她的性格柔軟如水,花落花開亦能喚起她內心最柔軟最細膩的一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眳s也剛烈如火,她為她的愛情燃燒了她生命的全部。
      
      柳夢梅:
      風流倜儻,翩翩佳人,富有才華,然而卻處境艱難,雖然貧窮,卻沒有那股子腐儒的酸氣,他對于愛情有所渴望,在梅花庵偶然拾得麗娘的畫像,從此對畫中女子也思念入髓,他癡情專一,純真而又善良,他為麗娘冒險開棺,摒棄那些俗世的條條框框,具有超越現實的反叛精神。在《硬拷》這一折中,他更是表現了對于麗娘的深情,他不畏杜寶的強權,與之據理力爭,一一對質,一個錚錚鐵骨的意氣書生躍然紙上。
      
      杜寶:
      他是這個封建禮教的維護者,他的感情是理性的,甚至可以說是滅絕人性的,對于女兒杜麗娘,他疼愛異常,請先生教授麗娘,但是也僅僅是希望她以后可以到夫家光耀門楣而已,功利之心甚重。對于女兒的離世雖然傷心,但是臨到升遷,卻也顧不及了。如果說杜麗娘比較富于浪漫那么杜寶就顯的非常的現實了。他追求的是現實的利益,為官一方,可以做到“村村雨露桑麻,”慈祥端正,弊絕風清,呈現一出太平景象,清廉正直,在《御淮》一折中, “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隨機策變,”讓陳最良勸說李全投降,他的智謀也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個人物是封建社會儒家教育下的典型。
      
      春香:
      春香在《閨塾》一折中,那少女青春活潑、天真爽直的性格在與先生陳最良的辯駁中完美的體現出來,“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螢,把蟲蟻兒活支煞?!庇纱四钦{皮之態(tài)可見一般了。如果說麗娘是內斂的,那么春香就是外化的,春香將麗娘內心所思所想付予行動。
      
      
      內容梗概
      
      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正值碧玉年華,心中自有對未來的一番美好向往,然而卻師從腐儒陳最良,將《詩經》中的爛漫愛情,解釋為后妃之德,意在抹殺少女的天真浪漫,泯滅人類最本真的天性,變成可光宗耀祖遵從三從四德的牽線木偶!
      一日出游,看見了那良辰美景,賞心悅事,小憩醒來卻是如被種下了愛的蠱毒,日日夜夜思念著夢中的柳郎,以至于形銷蝕骨,最后留下“近覩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比鍪侄?。
      柳夢梅,柳宗元之后,居嶺南,家中貧寒,赴京趕考之時于南安遇陳最良,由是安排在梅花庵住下,一日游這斷壁頹垣之時,偶拾杜麗娘的畫像,霎時對畫中之人癡迷至深。而此時麗娘已經是地府之魂。在花神的幫助下,力辯胡判官,終于擁有死后還魂的機會。麗娘于夜中與柳夢梅相會,告知開墳即可回生。
      二人共同上京,準備放榜之時,恰值揚州戰(zhàn)亂,鎮(zhèn)守揚州的乃麗娘之父杜寶,麗娘擔心其父,遂令柳夢梅下揚州相看,杜寶使計退了敵兵。然而當柳夢梅上門相認的時候,卻將其關押起來,勝仗之后朝廷放榜,柳夢梅為當今狀元,而杜寶卻依然固執(zhí)的不同意女兒的婚事,甚至不承認麗娘,此事最后鬧到金鑾寶殿之上,皇上賜婚,門當戶對,婚姻順利締成。
      
      閱讀感想
      夢中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只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丙惸飳χR子揣菱花,奈何盡態(tài)極妍之姿卻無人欣賞,心中難免失落惆悵,到得園中,春色如許,姹紫嫣紅開遍,卻付與斷井頹垣。因春而傷,小憩入夢,夢中花園內一小生執(zhí)柳枝而來,風流倜儻,攜麗娘入得牡丹亭巫山云雨一番,夢醒后,卻不知劉阮逢人之處,只能回首東風斷腸。這之后,睡起無滋味,茶飯怎生咽。復又尋到花園之中,卻也只有湖山石邊,牡丹亭畔,雕欄芍藥,垂絲楊柳。唯獨尋不見那不是前生愛眷,素乏平生半面的書生。也只能倚靠梅樹邊,任憑這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從此時時春夢中,嬌啼隱忍,笑譫迷廝 ,睡眼懵瞪。最后魂歸冥漠魄歸泉了。
      這夢中之情從第一折持續(xù)到第二十折。這樣端莊賢淑的一位千金小姐,在那世俗之下,敢于打破常規(guī),因思念一個在夢中相會過的人,在日后的日子中茶飯不思,抑郁而死。她對于愛情的決絕和堅貞,和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為愛而死一樣的有震撼力,愿意為愛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女子,古今也沒有幾個。
      
      人鬼情
      
      情切切,不在梅邊在柳邊,。
      “泉下長眠夢不成,一生余得許多情?;觌S月下丹青引,人在風前嘆息聲。”
      如果說有一種愛情讓人到死方休,那么麗娘的愛情是不是可以說,至死亦不休,她的愛那么的深刻,深刻到讓花神舉出39種花與胡判官對質,讓鐵面無私的胡判官最后也不得不讓其還魂。在地獄中的她仍然心心念念著柳夢梅,入夜之后亦要去探望,向對方訴說著那點點滴滴的情意。而柳夢梅見了這“輕輕怯怯一個女嬌娃,楚楚臻臻像個宰相衙。想她春心無那對菱花,含情自把春容畫”亦是對麗娘思之深,愛之切。呼出“小姐小姐,則被你想殺俺也”“教俺迷留沒亂的心嘈雜,無夜無明怏著他”這驚世駭俗之語。那一面平靜之水,現在卻被攪撥的暗流涌動。
      二人都不是“趙飛卿舊有瑕,卓文君新守寡”,巫山云雨,神女幾峰,癡男怨女,終在一起!
      
      
      夫妻情
      
      情難絕,牡丹亭上三生緣。
      梁?;瑸t湘滴竹,為愛而生,破墳而出,唯麗娘爾,這驚天地、泣鬼神之情,實難與之相比。牡丹亭上注定的三生三世的緣分,讓他們?yōu)楝F世夫妻成為了可能!
      二人共赴京城趕考,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奈何鎦金王圍困揚州,杜寶指揮作戰(zhàn),勝利之后班師回朝,榮任宰相之職,對于麗娘還魂視之為花妖狐媚,正所謂“萬歲臺前辨真假”。此時麗娘對于父親的強硬態(tài)度“愿吾皇向金階一打,立現妖魔”讓眾人寒心。柳夢梅則是“俺的麗娘妻也。鬼也真?zhèn)€一模一樣”,夫妻二人同心協力一一辯駁杜父,終成其美好姻緣。
      “杜陵寒食草青青,羯鼓聲高眾樂停。更恨香魂不相遇,春腸遙斷牡丹亭?!?
      
      
      
      
      
      名句照抄
      1、 (生)細哦,這子兒花朵,似美人憔悴,酸子情多。喜蕉心暗展,一夜梅犀點污。如何?酒潮微暈笑生渦。待歆著臉瓷情的嗚嘬,些兒個,翠偃了情波,潤紅蕉點,香生梅唾。
      2、 〔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操N〕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烏夜啼〕“〔旦〕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貼〕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驳臭宀粩?,理還亂,悶無端?!?br />   3、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埠稀吵w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4、 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貼)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螢,把蟲蟻兒活支煞。(末)懸梁、刺股呢?(貼)比似你縣了梁,損頭發(fā),刺了股,添疤痕。有甚光華!
      5、 “他青梅在手詩細哦,逗春心一點蹉跎。小生待畫餅充饑,小姐似望梅止渴?!保?br />   6、 喜的一宵恩愛,被功名二字驚開。好開懷這御酒三杯,放著四嬋娟人月在。立朝五更門外,聽六街里宣傳人氣概。七步才,登上了寒宮八寶臺。沉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歸來。
      
      
  •     據說湯顯祖的《牡丹亭》就是受此啟發(fā)寫的。里面包含了20多味中藥。你聽過哪些?
      
      @正安中醫(yī) : 大醫(yī)朱丹溪曾用藥名寫愛情: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牽牛郎于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鐘情,托金銀花牽線,白頭翁為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并蒂蓮,合歡之久,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志,持大戟,平木賊,誅草蔻,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大將軍之職
  •     杜麗娘的故事無非就是一個大膽追求性愛與愛情的故事。但是,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甚至今天,人們對于“性”諱莫如深,就產生了不少誤解。其實,杜麗娘的行為只是在青春期性的萌動下的一種自然正常的追求。并且可貴的是,這種追求是超越了本能的肉欲和簡單的享樂,而達到了愛情的美好境界。
      
      食色,性也。飲食男女一直是人類社會的關鍵領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隨著生物的進化,人類成為高等動物,甚至是地球的主宰,我們的性行為雖然與其他動物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毫無疑問我們比它們更加高級,這就在于:人類性交主要是為了取樂,而不是為了受胎。人類的性活動超越了簡單的本能繁衍的“使命”而更有“愉悅”的功能。不止于此,性活動還具有“情愛功能”。正因為性活動的對于人類的多種功能,才使得人類兩性之間的關系顯得更為神圣,也產生了“愛情”這樣美好又純潔的行為。
      
      但是從農業(yè)社會起, 由于產生了私有制和人類認識到了性交的生殖功能,,性活動的愉悅目的的認識逐漸淡化甚至受到非理性的極度壓抑。具體到中國來說,長期以來,封建社會的婚姻更多地摻雜了利益的因素,強調“繁衍”功能,忽視性的愉悅,束縛自然的愛情。在明代,理學被奉為絕對權威,日趨教條,僵化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而此時,杜麗娘的至情至性的愛情追求可謂對那個畸形的社會的一記耳光,顯得可歌可泣,即使在今天依然為人稱道。
      
      從進化理論看,人類女性已進化為任何一天都可能產生性欲的新的生物體。達爾文把這種生物現象稱為“ 人類進化的偉大杠桿” 。因此,人類女性早已在生理結構上具備了主動發(fā)起性活動的能力, 并且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早期得到了充分地運用, 但可悲的是恰恰在人類農業(yè)社會發(fā)展早期被人類的男一半、有時也包括女性自己從觀念上和實際上被無情地剝奪了。由此觀照,杜麗娘大膽地捍衛(wèi)自己的性權力,這無疑使她具有“現代”性。
      
      她勇敢地提出了自己對“性”對“愛” 的需要。需要是“人在生活實踐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基本意向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瘪R斯洛創(chuàng)造性地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層次是放在第一位的。有學者研究認為,“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生命基礎,。而“愛”屬于更高層次的需要?!坝笔乔榈幕A,它是一種本能的、應該得到合理滿足的生命沖動?!皭邸笔恰扒椤钡母呒夒A段,它是一種美好的、持久而穩(wěn)定的生命熱情。但是如果我們把杜麗娘對柳夢梅的一見傾心歸結于“欲”的本能的話,那她們的故事就太沒有浪漫色彩了。如果說《牡丹亭》就是靠展示人的本能性欲望來征服古今中外觀眾的,這顯然會造成理解上的偏頗。就如同性交的功能在人類這里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繁殖”更多地具有“娛樂”功能一樣所以,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杜麗娘的愛情。
      
      一、杜麗娘的愛情
      
      愛情“一種兩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一種兩個人合二為一的沖動。它是一種突然迸發(fā)的激情。”在古代,女人藏身深閨,不易得到,因此常常能激發(fā)出浪漫的愛情。杜麗娘在后花園初見柳夢梅的時候是“驚喜”,雖然對柳夢梅的調情先是“欲言又止”“含笑不行”“作羞”但最后他們還是“雅合”了。最后通過柳夢梅之口說出兩人的心聲: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這樣直接露骨的話,如此文雅地道出來,真可謂 “激情迸發(fā)”呀!那么杜麗娘這樣的愛情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愛情具有偉大的力量、奇異的幻覺和狂熱的精神。扮演過杜麗娘的梅蘭芳曾經說過,杜麗娘不知從哪里來的煩悶。從原著中,可以看出來,這種煩悶應該是她“年已及笄”,卻不得“早成佳配”,不禁嗟嘆“虛度青春”。用藹理士的觀點來看就是她產生的一種“廝磨的沖動”(impulse of contestation),即性沖動中迫使一性的人去和另一性的人發(fā)生身體上與精神上的接觸。
      
      1、青春期的萌動
      
      青春期是指以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第二性征發(fā)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青春期心理特點是,“對性問題滿懷憧憬、好奇幻想。作為一種本能, 他們會在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驅使下開始有意識由于性沖動不是受大腦支配的而是由血液中的性激水平所決定的, 所以這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另外, 強烈的心理壓抑還會產生性夢, 性幻想, 性沖動, 煩躁, 失眠, 緊張等心理反應”。由于繁殖后代是人類得以生存的保證,因此性欲沖動的強烈程度也就超過了其他的生理欲望。
      
      杜麗娘年方二八,正值春心萌動的時候。隨著她身體性激素分泌的增多身體的明顯發(fā)育,她開始產生性覺醒,性意識開始增強。她內心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欣喜甚至追求的心理。
      
      但是青春期的萌動因為家里環(huán)境的壓抑,父母的封建保守和教書先生的保守,她不僅沒能得到正常的性教育,甚至還被父母進行“性壓抑”。 出生到十六歲,她只見到過兩個男人——父親杜寶和老師陳最良。白日打盹,衣裙上繡些成對的花鳥也不見容于父母。自家院中有個后花園,十幾年來從未知曉?!笆植辉S把秋千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長向花陰課女工”,“茶余飯飽破工夫,玉鏡臺前插架書”。所受的教育是《女四書》,延師授課是學習“后妃之德”,總之所有學習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 “他日到人家,知書達禮,父母光輝”。
      
      在自己內心燃燒著一團青春的激情的火,外界卻有無數束縛牽絆的時候,杜麗娘真是“有恨無人省”,自己獨自品味無限的愁悶。
      
      藹理士說過,溫文爾雅而想象力特別發(fā)達的青年男女,一方面限于環(huán)境,不能結婚。一方面又染上手淫的癖習,便往往在白日夢上用工夫。正是那春光無限好的時候,杜麗娘無處消遣,無計排遣,哪能不被“春困”擊倒!
      
      “過了17歲,在男女白日夢里,戀愛和婚姻便是常見的題目了;女子在這方面的發(fā)展比男子略早,有時候不到17歲。白日夢的宛轉的情節(jié)和性愛成分雖不容易考擦,但它在青年男女生活里,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尤其是在少女的生活里,是無可懷疑的”。藹理士的觀點在十六歲的杜麗娘身上無疑是得到了印證。
      
      杜麗娘在現實生活中“積欲”(藹理士語)過久,終于在夢中得到“解欲”。(藹理士語)但是我們絕不能據此來判定杜麗娘是在僅僅地滿足她的生理的需求。人類的心理和生理都是相當復雜的,需求也無法簡單地進行線性分析和判斷。青春期之所以得到強調并不是因為“性欲”的強烈。因為人到了壯年、中年,甚至老年依然會存在強烈的性欲。青春期萌動的性心理不能和嫖娼之類的“泄欲”所等同。青春期的“性欲”是帶有“憧憬”的,僅憑這一點,已經夠純潔神圣了。
      
      杜麗娘在春心萌動中必然產生許多幻想,進入一個奇幻的境界,那里有年輕單純的心所向往的美好的世界,而性交合,則是情深意濃時讓人心旌搖曳的行為。當然在這樣的幻想境界中,必然還有一種不可言說的美好的甜美的感覺氤氳于心?!坝皇巧淼男詻_動,而愛是性沖動和他種沖動之和”(藹理士語)。無疑,杜麗娘不僅處于性變化的轉折期,也是整個人變化的轉型期,多種沖動積聚在一起將會影響到她的整個人生道路。
      
      喬治·巴塔耶說過“并非人的一切性欲都是色情”。所以具體到杜麗娘身上,她的“解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肉欲的追求,或者說不能理解為她追求的全部。她追求的是愛情,是長相廝守,是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
      
      2、春機發(fā)陳
      
      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饵S帝內經》告訴我們春天是生長的季節(jié),是發(fā)情的季節(jié)。天地萬物的欣欣向榮靠的就是這樣的“春機發(fā)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的性心理和愛情心理無疑會受大自然的影響。
      
      藹理士的研究發(fā)現,世界上有許多分散得很遠而很不相干的民族,在春季,秋季或春秋兩季。這可以成為蕃育的季候。同時,自然界里人類以為最美麗的東西全都和性的現象或性的沖動有聯帶的關系或因果的關系。植物界的花開花落就是例子。這就不難解釋杜麗娘的“愛好天然”了。所以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后花園里也一般“姹紫嫣紅”。按照中國傳統思想,這就是一個發(fā)情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最適合兩性的交合。解欲可以取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通體安閑的感覺,一種舒適的懶散的心情,一種心神解放,了無懸掛,萬物自得,天地皆春的觀感(藹理士語)。實在妙絕!
      
      不過即使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也不能判定杜麗娘夢中相會只是一種性欲或者說肉欲的滿足。春機要勃發(fā),萬物要發(fā)陳。世界的需要不斷發(fā)展,兩性關系亦然。戀愛是欲和友誼的一個綜合(藹理士語)。即使杜麗娘游園之前根本就沒有見過柳夢梅,與他交合,也不過是一個夢而已。但是,愛情往往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只要心有靈犀,兩人相通也就算不上什么荒謬的事了。
      
      從后文的發(fā)展來看,杜麗娘以千金之軀相許絕對不是求一夜風流,他們要結婚,要求得功名,要生生世世在一起。這樣春心既有“發(fā)動”,又有“發(fā)展”,這才是真正的“發(fā)陳”,這也是真正的愛情!
      
      3、至情杜麗娘
      
      羅素主張感情與性的和諧共存。他曾這樣談論過有愛的性行為與單純的性行為中間的區(qū)別的“愛情使我們整個的生命更新正如大旱之后的甘霖對于植物一樣沒有愛的性行為, 卻全無這等力量一剎歡娛過后剩下的是疲倦厭惡以及生命空虛之感。愛是自然生活之一部, 沒有愛的性行為可不是的?!睙o疑,杜麗娘的性行為中,是充滿了愛,并且這愛又是十分神圣純潔的“至情”。
      
      順乎人性的天然,讓他們饑得食,病得醫(yī),成年長大,得遂男女婚媾,這就是合乎人性的“真情”,或者說“至情”。
      
      對于杜麗娘,湯顯祖是下了很大功夫來把她塑造成一個“至情”的形象,而不是一個“欲望”的符號。他在題詞中說道:“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可以為之生為之死,又可以生而死,死復生的,除了情,還有什么呢!在欲望的放縱和萎靡中,我們是無法看到這樣充滿激情的愛情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杜麗娘的故事表面上是“性”與“欲”的躁動的故事,而在深層中卻勃發(fā)著具有超越性的“至情”。正因為有了“至情”,她前衛(wèi)的性觀念才能得到升華,獲得美麗的愛情,這無疑是值得當代人思考的問題。
      
      4、時代的呼應
      
      明朝時期,宋明理學完全成為了統治者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而理學對女性的壓迫尤甚,十分強調女性的貞操,認為“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要求“存天理,滅人欲”。同時,“社會上出現了一批假道學家,他們借理學謀取個人利祿,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到了晚明,隨著商品經濟的極大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快速成長,追求人性成為晚明士人普遍的思想傾向。泰州學派巨擘顏山農提出“制欲非體仁”的觀點來對程朱理學進行尖銳的批評,提出“人之好財貪色,皆自性生,其一時之所為,實天機之發(fā)不可壅淤之?!崩钯椡恼摾锔翘岢觯阂磺杏?,如好色、好貨、好勤學、好進取,都是人之常情?!卑研杂嵘胶汀扒趯W”、“進取”高度!
      
      社會由此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潮流。由此可見,時代的性觀念發(fā)生了改變。而杜麗娘大膽的愛情無疑在當時思想解放潮流中起到了先鋒作用。
      
      當時的社會出現了許多艷情小說,女性成為了小說的主角。她們的情感和生活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示。然而“女性形象變成了體現男性精神和審美理想的介質,由于女性形象在文學中僅是一種介質,一種對象化的存在,一個空洞的能指,所以她們走勢被她們的男性創(chuàng)造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削足適履的扭曲變形”。女性成為一種“欲望符號存在”。
      
      可見,在當時的性觀念中,女性是滿足男性威權和性欲的玩物而已,她們在愛情上無法獲得主動權和完滿。湯顯祖無疑是站在時代之上,具有較開放和前衛(wèi)的性觀念,他讓杜麗娘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的欲望,甚至于可以在生死間游離,而花神、判官也為之感動,并幫助她尋覓美好的愛情。而柳夢梅在作品中不過是一個落魄書生,考中狀元也是“走后門?!北M管十分不愿意,他還是得聽杜麗娘的話去探看岳父岳母的安全。后來還受到岳父的拷打,十分狼狽。可以說湯顯祖十分大膽地對當時社會的性別觀念進行了顛覆,由此創(chuàng)造出鮮明光輝的杜麗娘形象。
      
      所以,杜麗娘可以說是呼應了時代對女性地位的提高的要求。她通過自己奇絕美滿的愛情站在時代的潮頭向社會上其他婦女搖旗吶喊。難怪當時就有婦女“日夕”把卷,吟玩不輟。甚至有人為之要生要死,一點也不亞于今天人們對明星的狂熱。
      
      但是當時時代的主旋律還是禮教思想。有識之士對此也不能徹底改變現狀。甚至當時就有衛(wèi)道士斥罵湯顯祖“點染風流”,“惟恐一女子不消魂,一才子不失節(jié),誤他多少癡兒女,博得風流玉茗名?!彼宰鳛槿鮿萑后w——女性——的杜麗娘也不能完全掙脫時代的鐐銬。就如《婚走》折,柳夢梅要與之成親,她卻說“揚州問過了老相公、老夫人,請個媒人方好?!绷硎静唤鈺r,她解釋道:“前夕鬼也,今夕人也。鬼可虛情,人須實禮?!笨梢娝€是清醒地要嚴格遵循現實道德的約束,顯得老成持重。不過我們不能對杜麗娘苛責太多,因為“至情”在當時的社會里力量是很弱小的,甚至連愛情也是不見容的,何況是杜麗娘大膽的“性愛”呢!我們只能為她喟嘆,希望她的愛情能完滿地走下去,同時也寄希望于我們當下的社會:對于性的態(tài)度更加寬容。
      
      二、啟示
      
      杜麗娘的愛情追求是十分大膽的,因此幾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喜愛。雖然在那個封建又禁錮的時代里,這樣的愛情又會受到許多磕絆,但我們還是要肯定她的“至情”。這樣的情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生理的欲望,哪怕就從她的愛情的產生動機來看也是如此,而是一種美好的幻想和追求的統一的升華。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說這樣的“至情”本來就是我們生活的因素之一,中華民族很早就懂得追求美好的愛情,勇敢大膽的表達自己情愛感受。且不說《詩經》里的輾轉反側,即使在群經之首——易經——里,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愛情的神圣。
      
      咸卦,兌上艮下。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女為陰,現在位居上,但陰之性本當往下,此為必然趨勢:男之性為陽,現在位居下,但陽之性本當往上,此也是必然之勢。這樣一來,陰陽二者就將發(fā)生交感,就是說,少男少女必將發(fā)生交感,換言之,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戀愛了。這就是一陰一陽所成的道。杜麗娘只是在冥冥之中與天道感應而成就一段一往情深的愛情,在生死間穿越。
      
      杜麗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也很有意義。今天我們的性觀念已經很開放了,但是“傳統的貞操觀念還是相當盛行”甚至今年3 月,上海市某人大代表、某電視欄目的嘉賓主持在電視節(jié)目中告誡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愛、不要過度放縱,強調:“貞操是女孩給婆家最貴重的陪嫁”。即使這樣的說法受到抨擊,但是依然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性觀念的保守。不久前對中國農村婦女的一項調查發(fā)現,傳統的貞操觀念還是相當盛行的:在調查列出“女子貞操比生命還重要”這一價值觀讓被調查者評價時,選擇“同意”的農村婦女竟然占到72.37%的高比例;不同意的僅有27.63%。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極大深思。我們應該不落后與400年前的杜麗娘,在性觀念上固步不前,甚至走倒退路。
      
  •      先前讀《紅樓夢》,讀到黛玉拿著寶玉給的《西廂記》本子愛不釋手,又讀到寶玉打趣黛玉的句子,“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看黛玉被說中了隱隱的心思而薄面含嗔,實在忍俊不禁。曹雪芹的意圖是明顯的,鶯鶯與黛玉的外在遭遇對比確是耐人尋味,同是為一人而癡、而嗔,進而走向反抗,但在這種相似中,鶯鶯的存在始終沒有觸及到黛玉深層的內核,與寶玉一道讀著《西廂記》的黛玉此刻只是愛情的影子,歡喜無度精神矍鑠——這太不像她了。真正的黛玉乃是梨花帶雨的病態(tài),凄慘哀矜的愁思,她倚在墻外聽著墻內隱約閃爍的《牡丹亭》片段,心痛神馳淚灑衣襟,這種形銷骨立的哀愁方才是她。綺夢闌珊、云雨巫山直至水涸湘江,寧愿為一“情”字拋卻現實中的種種,豆蔻年華下的杜麗娘情懷對應著黛玉心中絲絲縷縷的無常感,觸及到的是如黛玉一般萬千少女的靈魂。鶯鶯能給黛玉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喧囂俗暖和對抗的勇氣,而杜麗娘能給黛玉的,則是知音般的知遇和契合。
       雪芹慧眼如是,讓我不由想起數年前站在一株頹敗的海棠前捏著手指兀自難過的情景,如今想起,那時的矯情還真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不過一般說來但凡文學多多少少都有些矯情的,只是落在紙上有了距離,看的人被漸漸帶入,也便忽略了這一層。少年們愛凄慘清麗的文字,這沒有什么好橫加指責的,就如同杜麗娘愛做夢,他們某一天在夢中便尋得了神仙伴侶成就了黃粱大業(yè),這都說不定。
       幼時夜晚睡在姥姥家的庭院里,躺在葡萄藤下的竹涼席上,星月光芒投下的枝葉陰影密密匝匝印在身上,如落雨,如鳥鳴。我睜大雙眼數著星星,頭暈腦脹中沉沉睡去,夢中光影斑駁時空錯亂,忽而鵬飛九天,忽而鯤潛萬里,歡樂得顛三倒四。莊周的精髓自幼童夢中便可得,何須而立之年,夢境皆散后,也把這些都拋掉了,再去故紙堆里苦苦地鉆研被蟲蛀了的文字呢。
       醒來后,陽光晃眼,數著被照得金黃的皮膚上涼席留下的一道一道的紅印,心中疑惑,不知今夕何夕。
  •     杜麗娘感夢而亡,柳夢梅因夢掘棺,生死姻緣由一場春夢牽連,沖破冥漠俗教,詭異綺麗,蕩氣回腸。余類比也,視情如生死不知起,何時滅,緣何來去。偏教人生死相許,生死已相許,生先死后,死而后生,皆因情為因果可決生死,生死姻緣因夢同一簿。
  •   beautiful translation
  •   這般心思……
  •   胡言亂語而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