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

出版時間:1994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作者:張愛玲  
Tag標簽:無  

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獨特的,帶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1921年生于上海,中學就讀于圣瑪利亞女校,后入香港大學。1942年返回上海,開始文學生涯。主要著作有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長篇小說《十八春》等。1952年移居香港,六十年代定居于美國,創(chuàng)作有《紅樓夢魘》及散文、小說、電影劇本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色·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一發(fā)不可收拾,讀完文字后,立即下載了電影,然后各種影評、書評,直到現(xiàn)在單曲循環(huán)著的電影主題曲。
      思緒越飛越遠,想法越來越多。被玩牌的室友們突然驚醒,聽著他們大聲的調侃,我腦子里出現(xiàn)了小說結尾時的那個畫面,如白駒過隙,但卻讓我恍然大悟,當易先生體驗了生死瞬間的驚心、經歷了和王佳芝的訣別之后回到公寓,幾位官太太不斷的“易先生請客”和那句“不吃辣的怎么胡的出辣子”才是《色,戒》里最殘酷的笑話。
      黃包車夫笑著擰動了風車,王佳芝被隔絕在了封鎖線之內;子彈射向六條年青的生命,牌桌子上的官太太們在討論著川菜;前線的戰(zhàn)士在流血,后方的人們在玩樂。
      《色,戒》里,人性被描寫的如此深刻、復雜,而很多人只對故事的原型、影射乃至外衣感興趣。
      人生就是這樣,不管付出了什么,經歷了什么,就算是寶貴的童貞,就算是年青的生命,也會在時間的研磨中隨風而去,淹沒在時代的大潮中。
      但,文學是不朽的,至少我們還可以躺在宿舍的床上聽著音樂因當年那群為國家獻出生命的大學生而感慨,因王佳芝的癡情和易先生的絕情而嘆息,并在這些感慨和嘆息中理解人生。
      還有電影,自從讀了金庸的原著之后我就對影像失去了信心,不得不說李安的《色戒》改變了我的觀點,好的電影和文字是互補的,李安用鏡頭完美了我的想象。我曾認為,這場感情應該在王佳芝夾雜著幸福和悲哀的“快走”和易先生的驚愕中得到詮釋,可李安讓我明白,恰恰相反,它是體現(xiàn)在易先生的身上。當易先生讓王佳芝戴著那枚鉆戒,拉過她的手細細品味時,那種沉溺其中的神情,充滿了柔情與憐惜。那一刻,似乎整個世界的喧囂都消失了,只剩下王佳芝幸福的淚水,只是這幸福只持續(xù)了一秒,在易先生的飛奔中被撞的粉碎,正如在王佳芝戴上那枚璀璨的六克拉鉆戒的瞬間,為國鋤奸的春秋大義轟然而塌。就在這短暫的幾秒中,兩個人的人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店主卻早已扣上獨目顯微鏡,檢查戒指是否被掉包。
      不管怎么說,一個陳舊的故事被提煉成了文字,文字又被改編成了電影,作家、讀者、導演、演員、觀眾七嘴八舌,或哭或笑。然而,被淹沒的是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人生。
      
  •     《色戒》——有情李安,無情張愛玲
      
      厲害的小說家能用文字抓住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挑動人的情緒、心境、欲念…….讓人讀出意趣、讀出味道、讀出個意思來。
      老早拜服于小說的魔力、文字的魔力,于是總以刁難的眼光看電影------我與上帝可以直接溝通,為何還聽你這神父傳道!
      有了這層傲慢當?shù)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自然不如原著,這簡直無可爭議。經年的傲慢與武斷,最終還是被李安的《色戒》打破了。李安的《色戒》和我印象里張愛玲的《色戒》,簡直是兩樣。震動人的并不是電影改編得如何高明,而是,我藉此意識到------過去一直只把電影當文本讀。
      情節(jié)、故事、人物以及主旨大意,這些是讀文本時的預期。電影語言的個性與魅力不同于文本語言,攝影、場面調度、運動、聲音、剪輯、表演……這些才是它展露精彩的地方。
      小說與改編自它的電影,根本不在同一個擂臺上。硬把它們比出好壞,拼出勝負,其實沒多大意思。
      第一次看電影《色戒》,很是驚訝——李安怎么能把一篇干巴巴的小說拍得這樣沉郁艷冶?張愛玲寫得隱晦,大片留白,好像讓人全看清楚了,卻又覺得到處模模糊糊。李安的電影,拍得赤裸,成熟的好萊塢敘事方式,故事有頭有尾,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彩看得見,說得通。
      李安厲害,小說化成電影,整個破繭成蝶。張的文字層層攪裹,像只巨大的銀色蠶繭,里頭有東西隱而不發(fā),看似光亮其實黝黑一片;李安的影片,好像破繭而出的蛺蝶,濕漉漉,色彩斑斕,極盡聲色。
      幾年后再看,有了新的體會:李安用有情取代了張愛玲的無情,用確鑿直白取代了張的模糊隱晦,小說不是繭,電影不是蝶,說到底,張是張,李是李,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
      電影里三場濃墨重彩的性愛把小說里留白的地方填得滿滿當當。有了這樣的鋪墊,王佳芝那句沒由來的“快走”,便有了合情合理的根據(jù)------他是愛她的,她發(fā)現(xiàn),她也是愛他的。
      觀眾不用費力去揣摩便能得到一個解釋,一個合乎邏輯、情理的解釋,同時也得到觀影的滿足感,一切都像一個圓一樣,是說得明白的。
      影片中,為了把愛情兩個字說得更直白、深刻,導演添加了小說里沒有的兩個情節(jié):一是,王佳芝在日式料理店為易先生唱一曲《天涯歌女》;二是,易先生死里逃生回到家中,獨自上樓,坐在王佳芝房里大床上,郁郁寡歡,若有所思。
      燈光打在梁朝偉沉郁深情的臉上,湯唯唱著“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導演明明白白地暗示:這是愛情。王佳芝放棄除惡的行為一下子有了動機、有了解釋。
      在小說里,張愛玲明顯比李安無情,她不要一個好萊塢式的圓滿敘事,她讓王佳芝糊里糊涂放走漢奸,讓王佳芝鴻毛一般輕飄飄地死掉,讓老易“喜氣洋洋,帶三分春色,在喧笑聲中悄然走了出去”。
      李安的電影,陰郁壓抑,卻總還有儒家溫柔敦厚的味道。張愛玲的小說,熱熱鬧鬧背后卻是清洌洌的無情,仿佛世界就是如此,談什么黑與白?
      “他是實在誘惑太多,顧不過來,一個眼不見,就會丟在腦后。還非得釘著他,簡直需要提溜著兩只乳房在他跟前晃。” 第三人稱觀點,意識流的敘事,王佳芝清楚什么是色誘,不清楚的是愛情。
       六克拉的粉紅鉆戒成交,張愛玲描寫珠寶店里王佳芝意識涌動------“他這安逸的小鷹巢值得留戀。墻根斜倚著的大鏡子照著她的腳,踏在牡丹花叢中。是天方夜譚里的市場,才會無意中發(fā)現(xiàn)奇珍異寶?!?br />   天方夜譚,奇珍異寶,像做夢……王佳芝意識模糊了------“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么樣就算是愛上了。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么提心吊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
      佳芝不知道什么是愛,她無法確定。張愛玲曲筆點出佳芝與老易的情事,用的是“提心吊膽,處處留神”八個字,而不是李安那般濃墨重彩地用性愛渲染出愛情。
      小說高潮在珠寶店一段------他的側影迎著臺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轟的一聲心房崩潰,源于燈光下那“溫柔憐惜的神氣”,張愛玲在前面加了四個字“在她看來”。天大的誤會,王佳芝“以為”他愛她。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
      易先生眼里,佳芝是無數(shù)歡場女子中的一個。王佳芝眼里,易先生“溫柔憐惜的神情”其實是“有點悲哀卻絲毫不帶諷刺性的微笑”。
      張愛玲厲害,綽約幾筆,把個天大的誤會寫得一切只如平常。王佳芝就這樣以為“他愛她”,不明白“她是否愛他”,低聲一句“快走”,老易逃出生天后,一個電話打去,說:“通通槍斃了。”
      小說結尾,敘事視角由王佳芝轉到易先生。跟李安不同,張愛玲沒讓易先生深情凝重地坐到王佳芝床上,而是讓他“有點精神恍惚的樣子,臉上又憋不住的喜氣洋洋,帶三分春色”。
      易先生高興,因為他死里逃生,因為他破獲間諜重案,還因為,他得意地以為王佳芝真的愛上了他。
      這美人局兩年前在香港已經發(fā)動了,布置得這樣周密,卻被美人臨時變計放走了他。她還是真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還有這番遇合。
      他不在乎王佳芝的命,他在乎自己的命,在乎自己的前途,在乎“這番遇合,居然得到美人真愛……這才是終極的占有”。
      女的誤以為男的愛她,男的誤以為女的愛他,真真假假,層層誤解套在一起,徹底荒謬,荒謬卻又真實得平常。張愛玲熱熱鬧鬧的無情是真無情。
      李安把無情換做有情,把荒謬誤會改寫成愛情悲劇,電影的《色戒》是李安的《色戒》,不是張愛玲的《色戒》了。
       從小說到電影,有敘事語言的轉變,有導演個人的發(fā)揮,有讀者和觀眾個人的詮釋,趣味、意味正在此間。
      
  •     《色戒》過去很久了,舊話重提已經引不起什么關注。該討論的該挖掘的都基本窮盡,在這里只能說說幾個細節(jié),既不“色”也不“戒”。其實,評論家使勁在“色”上做文章本就是本末倒置,“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再正常不多的事情,不值得大驚小怪。
      
       這里說的《色戒》,既是小說,也是電影。小說和電影,情結差別甚小,情感相去甚遠,用流傳已久的“冷”“暖”之說加以概括,基本恰當。
      
       先說王佳芝在珠寶店把易先生放走的時候。電影和小說相比,局限性的確很大,演員再如何賣力,也無法將有些微妙的情感詮釋到位,即便詮釋到位,觀眾也只能按照最常規(guī)的方式去接受。鋪天蓋地的評論中對此“愛情”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謂愚蠢,或謂真愛。
      
       但閱讀原著,則又是另一番感受。刪去插入的兩段對易先生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張愛玲點破王佳芝心理的一句話,如下:
      
      
      ......此刻她也再也不會想到她愛不愛他,而是——
      
      ...... ......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注意,張愛玲寫的是“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 而非 “我是真愛這個人的”。僅憑此,自然不能說王佳芝一絲一毫也未對易先生動情,但這不是此刻的重點,此刻的重點是:在這六克拉的鴿子蛋的光耀中,舞臺上的女主角驀地覺得,原來這個同她共演一場大戲的男主角對她懷著真摯的感情,是真愛。然而下一刻這場戲就要按照它預定的方式結束,愛情也隨之消失,這一刻的動容和對下一刻的悵惘讓她“若有所失”。
      
       如果僅憑此便放走易先生,理由也不夠充分。但,小說和電影都在之前有過著重的鋪墊,即除易先生之外,她的親人和同她有著共同利益的戰(zhàn)友對她本人,王佳芝,并非真愛。
      
       父親的遠走和母親的早逝自然不必說,重慶方面對一群學生也不過是簡單的利用,失敗之后便不再過問。至于鄺裕民,不過是個有勇無謀的熱血青年,做著自我陶醉的英雄美夢。他不會不知道她對他有過感情,若不是為了這點感情,她未必會加入。然而也就是因為知道了她對他的那份感情,便自以為是地把她看作“自己人”,于是乎縱然是拿她當了個棋子,也絲毫不愧疚,反倒會為自己并非“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之輩而驕傲,屬于典型的自私之人,與《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實乃一丘之貉。
      
       于是《南方周末》上曾有評論說王佳芝的悲哀,是一種個體的悲哀。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更傾向于把這種悲哀歸入時代,因而個體的悲哀就變得無關輕重。然而這種悲哀,作為一種個體性的存在,在宏大的背景下,并非就不再是悲哀,而是時代悲哀掩埋之下的個人的悲哀。
      
       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王佳芝在珠寶店里那一剎那的抉擇,似乎可以理解的更深一些。
      
       電影里的末尾,在采石場(也就是行刑的地方)有一個處理個人以為很好。王佳芝看了看旁邊的即將同自己一起長眠于采石場深淵的鄺裕民,神情復雜,幾秒鐘后,她將臉轉開了。解讀自然有許多種,如果讓我試著描摹一下王佳芝當時的心理,我會這樣寫:
      
       直到此刻,他還是不甘心。高傲的登山者,差一步登頂,想不到卻要跟著粗礪的巨石轟隆隆地滾落,滾入眼前幾十米的深淵,葬身之處竟比弄堂里的小癟三還低了許多。
      
       他看著她,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店里二樓上所發(fā)生的一切呢?看來是知道了。拷問他時,為了從內部瓦解他們這群人,自然把她叛變的事情當成重磅炸彈給扔了出去。
      
       所以,他一定恨她,他們都恨她。他們總是跟她說,要挺住,她是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果然,她的叛變,足以讓所有人葬身深淵。她該內疚么?她怎么內疚得起?人都要死了,內不內疚又有什么區(qū)別?
      
       王佳芝轉過臉去,不再看他。夜色溫柔,跟昨天沒什么兩樣,跟她還正在緊張地執(zhí)行著計劃的昨天沒什么兩樣。天氣似乎還有一絲風,不遠處賴秀金斷斷續(xù)續(xù)的抽噎不斷飄來,聲音不引起任何情緒,鄺裕民似乎也沒有聽見。
      
       此刻,他們誰也聽不見誰,誰也看不見誰,一個個并排地跪在黑黝黝的無底洞旁邊,想著自己未了的心結,或者什么也沒想。
      
       很快,不到十點,他們就要一起墜落了。
      
       不,不是,趕在最后的時刻來臨之前,王佳芝想,不是一起,他們只是碰巧從不同的方向墜落到一起而已。
      
  •     
       張愛玲寫短短的一篇《色,戒》,修修改改寫了25年,文本用語含混隱晦、富有內蘊,思想內容令人充滿好奇心。
       目前我已知的人們對《色,戒》的猜想大致有這幾種:一,故事以中統(tǒng)女特工鄭蘋如刺殺“汪偽”特務頭子丁默村為藍本;二,王佳芝在珠寶店樓上提醒老易逃走是因為愛上了他;三,明說王佳芝放走老易,暗寫張愛玲自己對漢奸胡蘭成無可改變的愛情。
       對于第一種猜想我們都是沒有辦法有異議的。但對于第二、三種說法,我真的有不同看法。
       首先闡明一下我對張愛玲的整體理解。張愛玲的作品里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正常意義上的愛情,都是男女雙方互相利用(如《傾城之戀》)或者互相憐憫(如《封鎖》),我讀張愛玲的作品時從來不把它當寫愛情東西看。她往往是借一個愛情故事來表達她對人生的蒼涼、悲觀的看法。《色,戒》也不是例外。
       李安在談到湯唯在電影《色,戒》中的表演時曾說,湯唯這么年輕,演佳芝非常不容易,《臥虎藏龍》里章子怡還有楊紫瓊,而《色,戒》里是湯唯一個人在扛戲(大意)。小說中,王佳芝也是這樣的不容易。她就像她在凱司令咖啡館等老易時用的那種梔子香水一樣。
       我第一次讀本文就被這個細節(jié)吸引了。梔子香清淡、悠長,是一種常用的人工合成香型。但是它太冷、太單薄、太脆弱,生產單味梔子香水的那家法國公司20世紀20年代就停產了。
       王佳芝只是無所依靠,如同這梔子的冷香。她對鄉(xiāng)音的依戀,和老易在一起時的“洗熱水澡”的感覺都是她深切的孤獨感和漂泊感的外化表現(xiàn)。
       愛不愛國?應該有的,但動機非常之不主旋律——愛國,抗日,或許都只是為了找回一種歸屬感。
       愛不愛組織?顯然不,只是誤打誤撞加入,并產生了隱隱的不滿?!拔疑担凑褪俏疑怠?。后來不滿更為強烈,卻不敢對自己挑明,只能恨自己信任過的人,“恨他(鄺裕民),恨他跟他們一樣”。
       所以她一直孤獨而漂泊,甚至程度更加深重。
       她從心理上就已經對組織,對暗殺,對愛國,或者說對以上述名義綁架個人自由的行為產生了離心傾向(沒有告訴上海組織她那位住在愚園路的親戚),只是由于對老吳和同學們的義正詞嚴的壓力(隱形的暴力)的畏懼,不敢明確表露罷了。
       孤獨、漂泊和對離心傾向不自知的長期壓抑讓她在上海又一次接受了刺殺老易的任務。但與參與這項任務的其他人嚴重不協(xié)調的心理活動依舊在潛滋暗長。耳后散發(fā)著梔子花香的王佳芝只是個普通人,她的的心理狀況非常不穩(wěn)定。她沒有堅強的個人意志,沒有甘愿獻身革命的絕對忠誠。這是秘密工作的大忌。
       就在她心理狀況如此不穩(wěn)定的時候,刺殺老易的具體行動被提上日程。
       緊張的等待,珠寶店局促的空間,用金條交易的戰(zhàn)時買賣王佳芝的心理狀態(tài)應該正在被推向極致,“緊張拉長到永恒”。這時,老易“爽快”地給佳芝花大價錢買下昂貴的粉鉆,一下子把佳芝的離心傾向喚起,把她的心急速推向老易,她在這一瞬間給了老易真心——這不因為對老易的愛,而是對組織的隱形壓迫和剝奪的報復,是釋放,是發(fā)泄,因為孤獨,因為漂泊,這是一個女人最深切的無奈和痛苦,這是張愛玲的典型氣質。
       最后,事情敗露,老易下令將王佳芝一干人全部槍決。
       眾太太嬉鬧聲中,老易默默的走出去,正如小說開頭在這熱鬧中走進這房間。只是那是佳芝還在,坐在紙醉金迷的麻將桌旁,打著麻將,談著官太太們最喜歡的內容,濃妝和忙碌的一雙手掩蓋著她內心的孤獨無依。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感情可能也是這樣,兩個人在一起不是因為愛情(也許最初有愛情的,但維持的動力卻與愛無關),而是由于對外在某種力量的反抗,對某種觀念的挑戰(zhàn),對人性的惺惺相惜。
      
       《小團圓》中的九莉、《封鎖》中的吳翠遠,《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花凋》中的鄭川嫦……張愛玲筆下的女人沒有明顯的血肉和個性,只是蒼白無力,只是孤獨,只是無奈,最后在悲涼的味道中從文中淡去——散發(fā)著淡淡的梔子味,芬芳一縷縷飄散到虛無的空中。
      
  •     張愛玲對于女人的分析,還是相當透徹的。
      看完這本書之后,又重新讀了一遍前言《談女人》,張愛玲把女人分為了兩種,一種以身體悅人,一種以思想悅人?,F(xiàn)實生活中的女人從事的職業(yè)大約都可以分在這兩種里面。
      我最喜歡的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篇里寫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多么生動,一夫一妻制對于男人的約束又多么有限。身體不出軌的男人,多半也精神出軌了……
  •     看了李安的《色·戒》,方才真懂了張愛玲的《色,戒》。
      看電影前,原是先看了小說的,明明暗暗的情,看了,覺得冷冷的嘲諷,也就過了,沒覺得太好。
      后來看了電影,潔凈版的,只記住了一段扭曲的床戲,更不覺得其中有什么滋味。倒是很喜歡湯唯那張嬌俏的臉,藏著東方式的性感,那一點淫蕩也是可愛的。
      直到今日看了每華千里迢迢寄來的完整版的碟,看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李安,真是懂得的。
      就好比是,60年前張愛玲放下了一個啞謎,而60年后,李安去解了,解得很透。
      才發(fā)現(xiàn),那三段床戲,段段精彩,段段都少不得。
      又能理解張愛玲緣何在文中提那句“到女人心里的路通過陰道”。
      
      張愛玲的《色,戒》中,其實只寫了“情”,原是沒寫“色”的。
      李安的《色·戒》為何平白生出了那么多的“色”?是他故意奪人眼球?還是曲解了60年前才女的心思?
      而事實上是,張愛玲雖未寫“色”,但其實字字皆色。李安是讀懂了的,所以,湯唯和梁朝偉的奮不顧身,絕不是為了滿足觀眾的獵艷心理。
      那王佳芝和易先生,本就因色而起。不是先有兩情相悅,才有床第之歡,恰恰是反著,是先有了床第之歡,才有了兩情相悅。
      王佳芝是為了任務,易先生只是完成占有。因而小說中雖未寫“色”,但這“色”卻是可以意會的。
      而三段床戲,導演的安排也頗費心思。
      第一段,是明顯的性虐與被虐。不要去理會某些評論里,說這段性虐反應了易先生被壓抑的心理之類的,那其實是扯淡,——如果真的是心理扭曲,為什么只有第一段床戲是性虐?為什么在之后的幾段床戲中易先生不僅不虐,反而還對王佳芝溫存有嘉?
      所以,這一段其實是對男女荷爾蒙關系放大了的展現(xiàn)。——不管怎么強勢的女人,都期待一個比她更強的男人,這就是人性。或者可以換句話說,在強大的男人面前,女人或多或少都會流露出一種“奴性”,這是生而有之,是女人不愿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正如對于男人而言,征服是快樂的,對于女人而言,被征服也是一種快樂,——這兩種快樂,在男女的初次交融中顯得格外重要,男人一定要是強勢的,女人一定要是半推半就的,男人是引導的,女人是被引導的。體現(xiàn)在這一段的床戲,性虐與被虐,就是這種關系的極端,卻形象的體現(xiàn)。
      而王佳芝在易先生離去后,嘴角泛起的那一絲神秘的微笑,其實含義很復雜,——這里面一定少不了那種被征服的快感。
      突然想起尼采那個瘋子,關于“男人需帶著鞭子去見女人”那句經典論斷,不能不佩服,在對于男女關系的洞悉上,尼采是絕對不瘋的。
      
      所以,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愛,就在這樣的性之中產生。導演李安感嘆說“色易守,情難防”,其實如果守不住色,根本不可能防住情。那條到女人心里的路,原是那般真實地存在著。
      隨著兩人情感的變化,性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從最開始的征服與被征服,到了第二段,王佳芝背對著易先生坐在上位,以及之后的水乳交融,那是略帶羞澀,卻悱惻纏綿。而到了第三段,也是影片中最后一段床戲,王佳芝正面在上,已經完全是一副小獸的形態(tài),甚至到后來拿枕頭去蓋易先生的臉,似乎最開始的被虐者變成了施虐者,而施虐者成為了被虐者,這已經完全體現(xiàn)出了兩人關系的升溫,——當女人把所有的一切毫不保留地袒露在一個男人的面前時,她和他才真正完全一體了,她對他充滿了愛與信賴,同時也意味著占有。
      
      真是太佩服李安對于男女關系的洞察力,當然更佩服張愛玲,不動聲色寫出了一場情愛風暴,——與敵人的性,蔓延開來,竟能長成一種情,而這種情,竟然令自己的信仰潰不成軍。太真實,真實得令人可怕。理智,原來是那么不堪一擊的東西。而人性,又是那般生動美好的。
      的確,理智不可愛,過于理智的血管里,流動著的不是熱血,而是冰水吧。
      
      而那枚“鴿子蛋”呢?那的確是一個標簽。那是男人對于女人的一種愛的標簽。是對于書中那句“權勢是最好的春藥”的生動詮釋。
      金錢、地位、權勢,這些東西到底跟愛情有什么關系?如果一個男人,剝離了這些東西,你是否還會愛他?
      其實可以明確地說,如果真的剝離了這些,一個男人就不那么可愛了。這話很殘酷,但這也是人性。
      是的,金錢地位權勢,這些東西都是過眼云煙,但它們就像身上穿的衣服,腳上套的鞋子,是地攤貨還是阿瑪尼?是流水線上的積壓品還是限量版手工制品?這完全不是保暖不保暖的問題,而是這些表象,恰好就是一個男人是否強大的最顯而易見的證明。
      要說春藥,這些都是。甚至不僅僅是春藥,它們還是迷魂藥。
      戴不戴“鴿子蛋”其實也不重要,但“鴿子蛋”的意義就在于,它昭示著它的擁有者——這個女人,她征服(或被征服)了一個強大的男人。
      一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哪個男人愿意自己的女人沒有一件好衣服,不戴一件好首飾呢?——除非,他沒有能力給與,或者,這個女人不愿意接受。
      
      如果是后者,那只能證明:這個女人還沒有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交給他,她給自己留了余地,她并不認為自己是他的女人。
      所以,無論是這兩種情形中的哪一種,最終都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男人的失敗。
      這仍然是人性,起碼,是張愛玲筆下的人性。
      所以,易先生是一定會給王佳芝買“鴿子蛋”的,在那樣的時刻,易先生臉上流露出的“溫柔憐惜”也確乎是真的:因為這一買一接受之間,他確知了這個女人的心。
      王佳芝也確知了自己的心,與其說她明白了“這個人是真愛我的”,還不如說她明白了“我是真愛這個人的”。
      在愛面前,女人永遠是喪失理智的那一方。
      而男人,永遠是自私的。
      就是這樣了,易先生愛她,占有她,甚至占有了她的生命。他沒有給她退路,他用她的情安慰了自己。他覺得他還是得到了。
      
      是這樣的吧。男人女人,張愛玲算是通透明白了。
      這也難怪她得孤獨一輩子,像她這樣的女人,該是怎樣強大的男人才能占有她的呢?她的“被征服欲”該遇著誰才能得到滿足呢?她身上那種深刻的對男人的“奴性”,在誰的面前才能真正體現(xiàn)呢?
      或者,易先生根本就是她自己編出來,給自己的一個期待吧。
      
  •   帶了些東西,煙給易太太,也不知道你喜歡什么?!藖砹司秃?。
    至少李安眼里,他愛她啊。
  •   對啊,所以說李安始終是有情,溫柔敦厚,張愛玲冷得很
  •   2011-05-11 22:12:45   來自: Beatrix007 (阿賴耶識)
    色,戒的評論 5
    提示: 有關鍵情節(jié)透露2011-05-11 22:12:45   來自: Beatrix007 (阿賴耶識)
    色,戒的評論 5
    提示: 有關鍵情節(jié)透露 www.tao1628.com
  •   樓上這個回復的意義何在???
  •   或者,易先生根本就是她自己編出來,給自己的一個期待吧。
    能有這種穿透力,小弟敬佩。。即使說的是真是假
  •   你也很有洞悉力~
  •   我看了完整版的色戒三遍了~都覺得自己仍未能參透李安鏡頭下所詮釋的種種~“色”及“欲”及我而言或許還只是一層淺薄的認知....
  •   男人也有奴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