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情偶寄

出版時間:1996-2  出版社:第1版 (1996年2月1日)  作者:李漁  頁數(shù):607  字數(shù):5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漁是中華五千年第一風流文人,《閑情偶寄》是其著名代表作。清著名學者余懷為此書作序曰:“精涂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憂郁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薄  堕e情偶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享有極高的聲譽,著名作家周作人、梁實秋、林語堂對此書極為推崇?!   ∪珪衷~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等部分,論及生活中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家具古玩、飲食烹調(diào)、養(yǎng)花種植、醫(yī)療養(yǎng)生等多方面的問題,內(nèi)容頗為豐富?! 〉牵瑫幸灿幸恍﹥?nèi)容,反映了作者庸俗低級的生活情趣,因此,讀者在閱讀此書時,應采用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

書籍目錄

第一卷 詞曲部 一 結(jié)構(gòu) 二 詞采 三 音律 四 賓白 五 科諢 六 格局第二卷 演習部 一 選劇 二 變調(diào) 三 授曲 四 教白 五 脫套第三卷 聲容部 一 選姿 二 修容 三 治服 四 習技第四卷 屋室部 一 房舍 二 窗欄 三 墻壁 四 聯(lián)匾 五 山石第五卷 器玩部 一 制度 二 位置第六章 飲饌部 一 蔬食 二 谷食 三 肉食 附:不載果食茶酒說第七卷 種植部 一 木本 二 藤本 三 草本 四 眾卉 五 竹木第八卷 頤養(yǎng)部 一 行樂 二 止憂 三 調(diào)飲啜 四 節(jié)色欲 五 卻病 六 療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閑情偶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古代文化經(jīng)典,也么有什么好說的,喜歡的人自然喜歡/就是裝訂印刷的不是很好
  •   剛拿到書的時候挺失望的說實話沖著天津古籍的面子挑的這個版本拿到手里一看還真有點“古籍”的味道紙張是那種舊的發(fā)黃的墨綠色的封皮中縫居然是赫然的大紅色!活似九十年代初地攤舊書店隨處可見的武俠小說狂暈唯一可取的字體印刷比較清晰字體大小也合適本來是買來送朋友的隨手一翻覺得內(nèi)容真是包羅萬象(話題甚至包括婦人穿衣打扮的搭配)有點像現(xiàn)在介紹方方面面生活休閑品味之道的書不過用古人話語道來有點意思可是這個外觀有點送不出手打算干脆自己留著再另挑一本外表稍好的版本相贈
  •   書是好,可惜這本書紙張質(zhì)量太差
  •   內(nèi)容不錯,排版比較次
  •   比較濫
  •     我一直困惑一個問題:李漁和袁枚,哪一個更算得上“風流”這個稱謂。如果同時追一個女孩子,不知道誰會成功?兩人習性相近,年代也相近,但亦不是完全沒有分別。記得袁枚好像在他《隨園食單》里發(fā)過李漁的牢騷,大意就是“按他那個做法煮出來的東西還敢說好吃?”——或許是我的記憶夸張了,但按著他們二位的寫法,這些烹飪方法我覺得看起來都很美味啊……好吧,就好像紫式部不待見清少納言一樣,袁枚那年頭肯定沒少被人拿來跟李漁比較,文人相輕,這也是好理解的事情。
      
      我雖然見識不多,但內(nèi)心客觀一點看來,若論風流,恐怕還是袁大才子更勝一籌。李漁一生,不知為何,讀來總有點迫不得已的風塵無奈味道。然而,客觀歸客觀,大約是因為袁枚口口聲聲揚言大觀園就是他家隨園的緣故,我從一開始就總有點不太待見他。李漁呢,不止一次自稱“園小如芥子”,所以后來才有《芥子園畫譜》。有見識的人,自嘲總比自吹自擂更來得叫人覺得可愛些。
      
      個人對吃沒有什么興趣,繪畫音律,也都只是三腳貓工夫。但《種植部》里的內(nèi)容,早早便在各色花木書籍里讀到過,《水仙》一卷,使我印象極其深刻。矯情地說,李漁的花木審美頗有點不入流的地方,但與我又非常一致;因而讀完,更加喜歡。
      
      他寫桃花,深諳桃花天真爛漫、自然初心之好,“你們這些大張旗鼓去賞花的傻缺,真以為這樣就能看到桃花的好處?我才不相信呢。”非為這文人墨客口中的紅顏薄命之花翻案;寫蘭花,“蘭生幽谷,無人自芳——如果真的沒人知道,那這話是怎么流傳出來的?”簡直是直接打孔老夫子的臉;寫蠟梅與玫瑰,“人人都說過猶不及,可是它們生來如此,宿命里就是一往而深的性格。那何必強求要作中庸之道呢?”這一下戳中的就不只是衛(wèi)道士了,更加大快人心。
      
      他還寫,如何在芭蕉上題詩,寫到?jīng)]地方了,一股雨水潑下來,幫他擦拭得干干凈凈,有如天助;專門設(shè)置兩個房間,一個擺著蘭花,一個不擺,在蘭花的房間里呆久了,感覺不到香氣了,就跑到?jīng)]蘭花的房間里“換氣”,然后再跑進去,于是又覺盈香滿室……間或還傲嬌一下:“真是的,這可是我醞釀好久才得出來的方子,居然就這樣透露給你們了,這下大家都知道啦?!笨吹萌藢嵲谌炭〔唤?。
      
      這年頭,好多人都說:日子太長,找伴侶勢必要找一個有趣的人。什么是有趣呢,想來想去,覺得李漁就很有趣。不是陶潛那種躲在深山里,一邊云淡風輕一邊捉襟見肘的有趣;也不完全是沈復那種小日子安穩(wěn)靜好的有趣;他的風氣里,帶著點狷介,帶著點疏離,帶著點孩子氣的自得其樂,也帶著點沉浮于世間各色閱歷的煙火氣。我總覺得做人就該這樣比較好,看起來混沌,實際上純粹得很。還不是嘴上說說,心里念念的純粹——且看他做菜,看他“買命”食蟹,看他臨窗寫芭蕉,都好像能覺察到一顆赤子之心,雖也有諸多瑕疵和不及之處,叫今天的我們看來不敢茍同,但對于一個傲嬌系的大才子,也不像白居易那樣禍害什么人的,還有什么更多要求呢?我等凡夫俗子,應該是已經(jīng)夠用了。
      
      
  •     幽默大師林語堂格外推崇老李的生活方式,盛贊他為近現(xiàn)代最懂生活藝術(shù)的人,羨慕嫉妒恨,也努力效仿老李同志,只是可惜,未能得到所有真?zhèn)?,說像不像,于是被魯迅嘲笑為:”林語堂先生談靈性“。
      
      談起李漁的一生,那真是平淡無奇的一生,無話可說的一生,碌碌無為的一生,潦倒一輩子,不得已讓家人組成了戲班,辛苦遭逢,頗受時人所輕,所以他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也就不能說他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斗爭,只能說:"哎呀,螃蟹真好吃"。
      
      他很懂生活,可是喜歡《閑情偶寄》的人不會很多,因為這個世界上真正有趣的人著實不多,至于達到老李那種境界的更是少之又少。
      
      看那些試圖嘗試追尋靈魂氣息的類麗江小文藝者,個個似乎一瞬間在貌似安靜純潔的小鎮(zhèn)開了竅,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真諦,然后聲稱放棄年薪百萬千萬的工資,于是披著二十三十的披肩,慵懶的在小鎮(zhèn)中傾聽靈魂的聲音,靜靜的感受時光的流淌,然后雙手抱膝,把頭深深埋在臂彎里,蛋蛋的憂傷不呼而出。剛畢業(yè)的時候,俺也是個向往此種生活的偽文藝青年,工作后越發(fā)的二逼起來,就漸漸覺得那些動不動將個旅游升華到流浪的人就是個做無規(guī)則布朗運動的粒子,形而上學強說愁,布朗運動就是布朗運動,不會因為運動地點發(fā)生變化就逃脫開普勒三定律。
      
      至于”大丈夫立于亂世“的類太史慈者,格調(diào)對于我們又似乎太高,難望其背,于是不如退而羨慕一番,口頭說說就罷了。理想太高,難免不拘小節(jié),難顧細謹,偶爾時候可能對生活有些感觸,剛要感傷一下,卻立刻被自己的遠大理想喝退,以為墮落了,于是驚醒,于是奮發(fā),最終”以升天子之階“。
      
      由于上面兩種人太多,于是《閑情偶寄》成了奇書,因為老李在書中談的都是些生活中的瑣事,衣食住行,花草庭院,無所不談:喝酒吃螃,搗鼓臥室,畫工程圖。。一些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東西,在他眼里卻愣是充滿了濃濃的樂趣。
      
      書其實不錯的,只是可惜我買的是個刪節(jié)版,這讓人非常的不爽,就像關(guān)鍵時刻遇上了馬賽克一般,更加讓人惱火的是,編者還自以為是的注上自己的所感所想,難道我不認識字么!我跟你很熟么!誰要聽你的感想!
      他!丫!的!
      
      最后上幾節(jié)老李平淡而快樂的生活:
      
      天然萌的鄰里:
      老李媳婦眾多,家里大大小小五十多口人,吃飯難免是個問題,有時候不免壓縮成本,于是老李去地里摘青菜。
      到了地里,老李一邊摘,一邊又發(fā)出了感慨:”隔壁張三平時挺勤快的啊,怎么他種的菜又黃又小。“
      剛好張三路過,招呼老李說:“李漁啊,只做湯的話用不了那么多青菜的”。
      老李略有不爽:“我摘自己的菜,吃多少管你錘子事???”
      張三也不滿了:“能不關(guān)我事么,你丫每次摘菜都摘我家的,旁邊那塊又黃又小的才是你家的。”
      
      創(chuàng)意發(fā)明家:
      老李要是活在現(xiàn)在,絕對能憑借其無窮的創(chuàng)意Idea進入創(chuàng)新工作園。
      老李的一個愛好就是墻上鑿洞。
      鑿洞的鼻祖那就是匡衡了,憑借鑿壁偷光,這位西漢大相愣是完成了草根的逆襲,成就其傳奇一生。
      所以鑿洞本是個格調(diào)悲壯高雅的事情,而老李的想法是,鑿個洞再插上個竹子,這樣噓噓就不用出屋門了,并為能有此想法而洋洋得意。
      所以我推算,老李的菜園子一定就在屋外洞口下的,要不然他家的青菜何以又黃又???
      
      甘蔗讀書法:
      大概老李的書在他那個時代估計就不受歡迎,
      一個朋友跑過來找他說:“你的《閑情偶寄》談的都是些戲劇劇本神馬的,太沒意思了,不看不看?!?br />   老李說:“我這書嘛,就像吃甘蔗一樣,甜的都在根部在后面呢”
      朋友一聽,往后一翻,”深以為然。“
      我也按照此讀書指南試了下,卷一卷二講曲子的不看,稍微往后一翻,果然,他開始討論妹紙了。
      
      享樂主義:
      老李雖然窮,可懂生活。
      于是一天,他把自己的床周圍都擺上了花草,一覺醒來,“忽嗅臘梅之香,咽喉齒頰盡帶幽芬,似從肺腑中出,不覺身輕欲舉”,便一臉小資情調(diào)的對妻子說:“哎呀,我們有何德何能啊,能想到如此快樂,這得是我們多大的福分哇?”
       而他媳婦顯然是個現(xiàn)實主義者,回道:“是啊,我們這么窮,也是因為這個?!?br />   老李立刻恍然大悟, 深以為然,一副痛心疾首,悔不當初的樣子。
      就在他媳婦以為他浪子回頭的時候,這貨居然又買回來一些綾羅綢緞,將床圍了起來,說是給床加了裙子,道冬暖夏涼,美哉美哉哇,順便大加贊美自己。
      這貨!
      
      現(xiàn)代妹紙之敵
      老李天然呆,自然萌,矯情可愛,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深知化妝之道,放在今天,應算個婦女之友,為何怎么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呢?
      首先,在聲容部開篇,他便義不容辭,開門見山,一陣見血的指出:“婦人本質(zhì),惟白最難” ,然后儼然化身成果殼愛好者,以一個工科生的身份出發(fā),從科學的角度十分繞嘴地解釋了妹紙為什么能長得白,一個長的白的妹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長的白那是因為人家老爸是下了血本的?。ň唧w原因可參考原文,本人沒看懂)。所以他說,看到長得白的妹紙,一定要夸,衷心的夸,使勁的夸,不分場合的夸!這樣一來,自然是要得罪一部分妹紙的。
      與現(xiàn)代妹紙為敵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老李煞有其事,正中自然,無比推崇的論述一個好的妹子應該具備哪些業(yè)余愛好:“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再次之,女紅乃是分內(nèi)事,自不必道也?!崩侠顦I(yè)余時間也常常教媳婦們賞花下棋,一副郎有情妾有意的樣子。可在當下,放眼望去,絲竹歌舞還勉強湊活,除了蒼老師,有幾個妹子深諳中華文化業(yè)余時間在那里研墨汁練書法?
      更可氣的是他在最后還有勇氣說:“縫縫補補的家務(wù)事是妹紙的分內(nèi)事,沒有啥值得稱贊的?!本尤徽f的還自然之極。
      不作死就不會死哇,
      我的老李同志!
      
  •     “一者之中,七情俱備”,是為emotional excess;“曲情”,是為musical indulgence;“水窮山盡之處,偏宜突起波瀾”, 是為breathtaking peripety——中國影、戲和melodrama天然親近,早在李漁筆下曉然。
  •     不知道這個版本如何。我從網(wǎng)上找了四個版本。都在翻。我看書囫圇吞棗,這是第一次看書差不多每頁都要驚詫,都有怕馬匹的沖動。
      用笠翁本人的話說,蟲鳴犬吠都是當時當?shù)赜懈卸l(fā),我不能等到讀完這本書后慢慢整理了,先吐為快。
      
      
      我的閑情偶寄(一):陶淵明和李漁(上)
      
      《閑情偶寄》是明人(不是筆誤)[*]李漁自稱不得已而為之、寄旅聲色、游刃虛空的運斤獨照之作。李漁,浙江蘭溪人,原名仙侶,字笠鴻、謫凡,又字笠翁。笠翁在菲薄他的人眼里是倡伶,在仰慕他的人眼中,即使與司馬相如、李白比肩,也不脫出俳優(yōu)。近人稱贊也往
      往止于造意尖新,用辭活潑,所謂真性靈。韓愈不平則鳴,我不平則變身馬屁精,拍馬屁的沖動不斷襲來。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類似,我對心上人的一片衷情,有口難辯之際,都付諸馬匹——逶迤逶迤。
      
     ?。ㄒ唬┨諟Y明和李漁(上)
      
      “閑情偶寄”的提法仿佛酒肉朋友促膝小酌,散朗不著邊際,又嫵媚近人情。作為晉人陶淵明的粉絲,卻教我不由先想起《閑情賦》中的“閑情”來。
      
      “閑”本意柵欄,可引申為“約束、防止”。《閑情賦》之閑情,因此作防閑情思講。淵明小序講的也明白:“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然而文字上看,《閑情賦》與其他漢賦卻似乎相仿——“淫麗綺靡、莫益勸誡”,比如著名“十愿”中的如下片段:
      “。。。
      愿在發(fā)而為澤,刷玄鬢于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jié),空委棄于床前!。。。”
      
      這樣纏綿悱惻、悵然若失,無怪蕭統(tǒng)雖然將它選入《文選》,卻不免要害羞的給一番“白璧微暇”的評說。后來反復誦讀我不免也魂蕩神馳,每每覺得melt down frominside to outside;然而彼時初讀《閑情賦》,我還不曾擺脫對淵明沖淡散逸個性的困惑。讀到這個“十愿”才終于情不自禁哈哈大笑——笑淵明太深情,太剛烈:嘖嘖!這樣深情又剛烈的人,一般承平盛世尚且吃不消!何況淵明身處晉宋易代(陶侃之后,曾入桓玄幕下),個性又如此剛猛(入宋后,淵明更名潛,詩文皆用晉紀年)。陶潛果真如閑情賦中所描述的癡人,要全性保真,那確實只有閑防宦情,采薇東皋一途了。
      
      《閑情賦》由此成了我解讀陶其他詩文的密匙,也教我造出“夜靜春山空”的一種別解:山空不為夜靜,但為層疊翻涌湮沒在黑衣里的春色。淵明的春色沉入月下空山,那么千年之下,又是一朝窮途末路、斯文掃地時:李漁的滿山春色該寄托隱匿何處?
      
      [*]李漁生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崇禎八年(1635)二十五歲,在金華應童子試。崇禎十年考取入府庠。1646年(順治三年),清兵破金華,李漁剃發(fā)。。。1675年李漁送子回鄉(xiāng)應童子試?!堕e情偶寄》首次雕版印行在1671年(康熙十年)。
  •     余懷的序可以用如下幾句話代替:
      有才情的牛人不多,但凡牛人大多有才情;此作品很有才情,李漁很有才情--此作品很牛。
      李漁很牛。
  •     老李對妻妾女子的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的描寫極盡奢侈,對吃喝拉撒睡房中秘術(shù)人生諸事頗有所得。這本書類似古代的博客。但好像梁實秋、林語堂、周作人等人受這本書的影響很大,這幾位都一個特點,就是喝魯迅先生合不來。
  •      去年夏天,高考剛剛結(jié)束,沉浸在夏日漫長無聊的時光中,經(jīng)媽媽力薦,看了李漁的這本《閑情偶寄》。確切的說,到現(xiàn)在我還沒有真正看完它。一直覺得,這一類的書,并不是一般的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而是就放在那兒,須有時間與幾許閑情,在無事可做的時候,隨手翻翻,細細品讀那些文言語句。除去戲曲一章須下些功夫之外,其余皆可當生活中一些閑情雅致,扮扮小資情調(diào)。譬如教人簪花配飾,衣飾潔面,聽曲養(yǎng)生。讓時間慢下來,去體會古代人的生活,一切都是細致,緩慢?;蚯缣煳绾螅赐晔畮醉?,不覺日影移動,倦鳥歸巢,又是晚飯時間?;蜿幪煊?,天光晦暗,坐在窗邊,亦可看完幾章。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那樣快,細細想來,除去上班,吃飯,睡覺,也未曾做過幾件像樣的事來。須有幾許閑情,幾份可浪費的時間,靜坐品茗,閱讀冥想,散步賞花,與故友家人交談,偶爾也需感受感受百年前的生活情趣。
  •      卷一卷二論曲子的,跳過不看.
      卷三是聲容部,一個大老爺們對女子肌膚眉眼手足態(tài)度\化妝\服飾\衣襪\首飾觀察得比女人還仔細,定是紅裙知己,讀此卷如見閨蜜.
      卷四卷五卷六詳述了居家飲食玩物頤養(yǎng)種植各方面,多有可觀.讀此段又如見小資.
  •   你寫的太好玩了, 一定要找來看看!~
  •   請問,你知道哪個版本是最完整的,就是連那些李漁自己畫的圖都有的嗎?我很想看~
  •   個人感覺浙江出版社的《李漁全集》《第三卷閑情偶寄》,似乎相對可靠一些?雖然沒有注、箋,但零散的一點點校(尤其是笠翁時人名流的眉批小注)還蠻珍貴,也很有意思。這是目前我在看的版本。抱歉對李漁本人插圖不太了解。。。
    其他網(wǎng)上版本我看到的有三四個吧,多有今人譯注(就是普通的當代中學生讀物的感覺),也有插圖的,但是似乎將此書看成倡優(yōu)消遣書,此外,編者(今人)個人審美,即使從贊賞笠翁的角度,我覺得還是有點弱了。。。不是特別愛好各個版本都看的話,我覺得李漁全集卷三足矣。。。
  •   哇,謝謝~因為我看到書中有些地方他說有圖樣,弄得我心癢,等以后哪天想買了再去找找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