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候政策之辯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作者:王瑞彬 著  頁數:235  
Tag標簽:無  

前言

  這些年來,氣候變化、環(huán)境保護和新能源等幾個相關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關心的熱點。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氣候變化異常,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與嚴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嚴峻,保護環(huán)境的任務越來越艱巨。造成這種惡性發(fā)展的一個因素就是人類無節(jié)制地使用傳統(tǒng)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等。這種使用能源的方法還帶來資源緊缺和價格上漲。冷戰(zhàn)結束后,傳統(tǒng)的安全問題雖然依然存在,但影響面和影響力卻在減小。非傳統(tǒng)安全范疇中的恐怖主義問題雖然在9·11事件后變得非常突出,但受其威脅的地區(qū)和人群還是有限的。對于SARS、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大規(guī)模流行性傳染病,很多人還是沒有實在的感受。只有氣候異常、環(huán)境惡化和能源短缺這幾個問題使全世界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其威脅?! ≡诿绹?,許多科學家和無政府組織非常重視環(huán)境保護和氣候變化問題。但美國政府受多種利益集團的牽制,在制定相關政策方面遠不如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積極。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無力,清潔能源的開發(fā)和使用長期得不到足夠重視,排放量依然在不斷上升。小布什政府還以保護經濟為名拒絕接受《京都議定書》。盡管如此,美國的思想庫和民間機構在政策和技術方面一直在進行研究,有了相當的政策和技術儲備。

內容概要

  美國的氣候政策辯論是其重返國際氣候變化合作進程的先聲。辯論結果的明朗就意味著美國國內以及國際氣候政策得以確立。2001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并不僅僅是其氣候政策立場的倒退,更是美國構建新氣候政策的起點。8年來,美國國內圍繞新氣候政策展開激烈的辯論。辯論的焦點是氣候政策工具的選擇問題。氣候政策工具將構成美國未來氣候政策的核心與基礎。最終,以市場為基礎的限量排放與交易制度和征收碳稅制度成為優(yōu)先選項?! ≈С致?lián)盟框架認為,公共政策領域特定子系統(tǒng)中行為體具有不同的政策信仰系統(tǒng),并據此形成支持聯(lián)盟對決策過程發(fā)揮重要影響。本研究以2001-2008年間美國國會氣候政策聽證會發(fā)言記錄文本為數據材料,藉由支持聯(lián)盟框架這一理論工具。對證人及發(fā)言議員表述中的政策傾向進行了系統(tǒng)地梳理和分析。

作者簡介

  王瑞彬,法學博士,畢業(yè)于外交學院,現(xiàn)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

書籍目錄

序言緒論一、研究問題的提出二、研究綜述三、研究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難點四、論文的篇章結構第一章 研究理論工具與研究設計第一節(jié) 研究理論工具:支持聯(lián)盟框架支持聯(lián)盟框架的基本前提政策信仰系統(tǒng)政策子系統(tǒng)支持聯(lián)盟支持聯(lián)盟框架的假設支持聯(lián)盟理論框架在公共政策分析領域的應用運用支持聯(lián)盟框架研究美國氣候政策第二節(jié) 研究設計一、研究目標與假設二、數據采集與分析步驟三、研究方法本章小結第二章 美國氣候政策辯論的背景與焦點第一節(jié) 國際背景:當前國際氣候變化機制一、國際氣候變化機制的演進軌跡二、后京都時代國際氣候談判的動向第二節(jié) 國內背景:美國氣候政策的發(fā)展與特點一、美國氣候政策的基本脈絡(1989~2008)二、2001-2008年美國氣候立法進展三、自下而上:地方氣候行動的蔓延效應第三節(jié) 焦點之辯:“限量排放與交易”與“碳稅”一、限量排放與交易制度(Capand Trade System)二、征收碳稅制度(Carbon Tax System)三、趨勢:在辯論中走向融合本章小結第三章 美國國會聽證會關于氣候政策選項的辯論與假設驗證第一節(jié) 歷次氣候政策選項聽證會內容分析(2001~2008)第二節(jié) 驗證假設1:美國氣候政策子系統(tǒng)中存在著持不同信仰的支持聯(lián)盟一、假設1的驗證及其結果二、關于假設1驗證結果的討論第三節(jié) 驗證假設2:聽證會證人所屬機構的利益目標影響其關于限量排放與交易制度證言的性質一、假設2的驗證及其結果二、關于假設2驗證結果的討論本章小結第四章 結論第一節(jié) 美國氣候政策前景評估第二節(jié) 美國氣候政策變化與國際氣候合作:歐盟與中國視角一、歐盟: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的地位趨于弱化二、中國:壓力下的合作第三節(jié) 美國氣候政策變化與國際貿易本章小結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美國電力公司的莫里斯認為,應該建立限量排放與交易制度,以務實的方式逐步減排。排放限量應該合理、可行。在制度運行初期,設定限量的目的應著重于減緩排放量的增長速度。鑒于當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手段的局限性,允許十年左右的溫和增長極其重要。在排放量得以穩(wěn)定的基礎上逐步削減。在設定限量時還應考慮到減碳新技術的研發(fā)進度。對于電力企業(yè)而言,需要更多的時間建立新核電廠和可以達到產業(yè)應用規(guī)模的運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汽化與燃燒設施。所以,至少在2020年后,才可能真正實施大規(guī)模的減排措施?! NM資源公司的杰弗里·斯特巴認為實現(xiàn)成本-效益減排的最大阻礙是缺乏有效的技術及相關推廣等措施。比如提高能效、開發(fā)可再生能源、清潔煤與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等。降低此類技術的使用成本,達到商業(yè)化利用水平對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極為關鍵。斯特巴針對國會氣候立法提出如下建議:1.美國要積極參與構建2012年后的國際氣候變化機制的談判,并發(fā)揮領導作用。美國的行動不以所有發(fā)展中國家采取同樣行動為條件;2.制定從根本上改變能源生產和使用方式的政策。因此,需要設計國家技術發(fā)展“路線圖”,其中包括對氣候友好型技術研究、開發(fā)、示范及推廣計劃以及持續(xù)穩(wěn)定的資金扶持計劃等。3.要以成本一效益方式達成減排目標,同時也不妨礙經濟增長。建立覆蓋經濟各門類的聯(lián)邦限量排放與交易制度為首選政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