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張冠生  頁數(shù):63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    這是一部全景式的傳記,分階段呈現(xiàn)了傳主一生的歷程。    我不用“傳記文學”四字來定義此書,乃出于我對此書“傳”性品質的敬意。    倘言文字水準表明所謂“文學性”水準的一方面;那么我覺得,此書的文字水準是上乘的——一種避免炫麗,直取簡樸的文字風格。    文字炫麗的傳記之書我是讀過一些的,每有種印象那就是——“傳”性的“真”與“實”,往往被文字的“華”與“采”所稀釋了,“炫”賓奪主。最終,只能認為自己讀的是“文學”,非嚴格意義上的“傳記”。    而本書作者不然。    分明的,他為費老寫傳,“盡力求真”遂成宗旨。    故我讀到的一行行文字,傳性及史性含金量高,客觀組合言事,擯棄主觀臆測。故,“真”多也,水份少,無雜質。至于感悟,被視為思想權力,謙恭地留給了讀者。    而這一點,依我看來,正是嚴格意義的“傳記”與“傳記文學”的區(qū)別。    本書作者深諳此理,克己而為,證明了他之目的無私,純潔。    故敬之。    二    誠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費老“是一部已載入史冊的無字大書,其生命幾乎跨越一個世紀”。    寫這樣一位繼往開來的人物,無角度不能成書,且足成厚重之書。    而本書作者所選的角度,乃是“盡量還原傳主的文化生命史,以及與其相伴的一段社會變遷”。    每一個人都有生命史。    卻非每一個人都有堪稱“文化生命”的生命史;盡管不論有文化的還是沒文化的人,大抵也皆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    有文化的人都未必有什么“文化生命”可言;因為也許他或她的生命只不過被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所“化”,卻對文化無所回報。    而費老卻是一位生命過程不但被古今中外之文化精要“化”透徹了,而且對文化的回報也是豐富優(yōu)質的。    對于這樣一位已經(jīng)逝去的文化垂范者,“盡量還原傳主的文化生命史”,體現(xiàn)出本書作傳者對費老“文化生命”價值的真誠仰慕;也是對讀者最有意義的奉獻。    在文化亂象叢生的當下,如此這般的寫作理念,是一種莊嚴的態(tài)度,亦需具有深厚的情懷。    我據(jù)此點認為,費老生前所一再倡導的“文化自覺”,起碼深深地“化”了作傳者。    是以,又敬之。    三    也誠如自序中所言,此書著實地反映了與費老之文化生命“相伴的一段社會變遷?!?   近來我時常感嘆許許多多當下人的視域之窄,視線之短。    “回顧”一詞在中國當下成為了黑色幽默。    究竟還有多少人保持回顧的本能和自覺?    仿佛人人都大瞪雙眼氣急敗壞地往前猛沖——如同對人最重要的東西只在無目標的前邊,并且所剩無幾。后別人半步的話,這世界上的好東西自己就一點兒也撈不著了似的。    對于一個人也罷,一個國家也罷,“好東西”確實只在“前邊”嗎?“后邊”就真的是一片虛荒,什么值得寶貴的東西也沒有嗎?    文化在人所未至的“前邊”嗎?    如果“前邊”連文化尚且還不存在,那么真正的“一無所有”豈非恰在盲目的“前邊”?    即使在某些還肯于“回顧”一番的人士中,那視線往往達至80年代便中斷了。在中國,太多的人連對70年代、60年代、50年代也不甚了了。有時簡直一無所知?;蛘?,越過新中國前三十年的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史,一下子興趣濃厚地“回顧”向清明元宋唐……去了。    又有幾多人,愿以文化的眼,而非以洞察改朝換代之權謀手段的眼,對一個人物、一些人物、乃至我們國家的并不久遠的史作回顧式的,文化解讀式的嘹望呢?    多乎哉?不多也。    現(xiàn)在,我們有理由欣慰了——因為又增加了這樣一部傳記書。    此書足以延長當下人太短的回顧視線;對于那些習慣了“跳躍”回顧的人,是一種必要的視域補充。    我個人認為,就近100年的歷史而言,文化之化人的魅力,在費孝通那樣的人物們身上,才體現(xiàn)得尤為動人。    讓此書引領我們回顧吧。    領略吧!    四    由費孝通而聯(lián)想到了潘光旦。    師生二人,五七年都成了“右派”,“文革”中自然都被劃入“另冊”,飽受身心摧殘與凌辱。    在那種邪惡的年代,老師潘光旦死在學生費孝通懷中……    其情形是令人唏噓不已的,此不贅言。    僅想叩問一問——當別人被宣布為“政治SARS”傳染者了,只因為他曾是自己的老師,我們會否將他一整夜地摟在懷中以減輕他死前的痛苦;全不顧天亮了以后,我們自身又會罪加一等?    這種叩問,也包括是對我自己的。    一個人只有被文化“化”到了此境,才配是一位大寫的文化知識分子。    我隨此書的文字而回顧——但見一些發(fā)出著文化光輝的背影,仍在并不久遠的史中前行,前行……    他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我憂傷。    他們的背影,于自信的前行中重疊,重疊……    最終在我的回顧中疊印為一個我很熟悉的背影——費孝通的背影。    我明白,對于他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他的背影是他們自然生命的休止符。那光是他們的“文化舍利子”所發(fā)的。    我悲欣交集。    因為畢竟,回顧之際,那光照耀到了我——和我的思想;我的靈魂……    梁曉聲    2011年5月6日    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費孝通(1910—2005),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1944年加入民盟,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費孝通(民盟歷史人物)》以“自然史”的寫法,通過豐富翔實的資料記述了費孝通“行行重行行”的一生。
張冠生為費老寫傳,“盡力求真”遂成宗旨?!顿M孝通(民盟歷史人物
)》是迄今為止關于費孝通先生的最權威的傳記文本,傳主的閱歷、志趣、思想、性格等不僅躍然紙上,其理論來路和提煉過程也清晰可見。

作者簡介

張冠生,生于1954年,祖籍江蘇,現(xiàn)居北京。公務員、學者,供職于民盟中央委員會。曾作為費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深受費老先生田野調(diào)查的熏染。近年來對口述史頗有研究,有記錄“平民口述歷史”的業(yè)余愛好和實際操練。著有《鄉(xiāng)土足音——費孝通足跡、筆跡、心跡》、《費孝通傳》、《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紙年輪》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疊印的背影
自序
第一章 早年時光
一、古鎮(zhèn)世家
二、父母賢達
三、家教肅正
四、師德溫潤
五、手筆初試
六、兄姐上進
第二章 從燕園到清華
一、對國家的關心又復活了
二、傾聽學術改革的號角
三、領悟人類生活的真相
四、進入體質人類學的堂奧
五、一生中難得的好時光
第三章 從瑤山到江村
一、進人瑤山
二、甘苦自知
三、花藍瑤調(diào)查
四、飛來橫禍
五、無心插柳
第四章 從北京到倫敦
一、水路回望
二、登堂人室
三、“今天的人類學”
四、良師益友
五、完成學業(yè)
第五章 風雨如晦
一、一頭扎進農(nóng)村
二、魁閣學風
三、艱難時世
四、“野性的呼聲”
五、學術的進展
第六章 雞鳴不已(上)
一、初訪美國
二、加入民盟
三、民主教授
四、重訪英倫
第七章 雞鳴不已(下)
一、文壇快手
二、“鄉(xiāng)土”雙璧
三、講壇內(nèi)外
第八章 從“舊時代”到新社會
一、真心接受“改造”
二、六天里的民主課
三、清華的“大課”
四、六個半月的民族課
五、告別社會學課
第九章 從“早春”到嚴冬(上)
一、“早春”前后
二、關于社會學的“幾句話”
三、重訪江村
第十章 從“早春”到嚴冬(下)
一、科學體制問題討論
二、六月六日的“緊急會議”
三、“所有的臉都突然轉過去”
第十一章 經(jīng)歷“文革”
一、一夜之間
二、欲加之罪
三、干校生活
四、“我看人看我”
第十二章 第二次學術生命
一、復 出
二、重建社會學
三、改 正
四、三訪江村
第十三章 從“草根工業(yè)”到“草根民主”
一、追蹤“草根工業(yè)”發(fā)展
二、追蹤小城鎮(zhèn)發(fā)展
三、追蹤區(qū)域發(fā)展
四、追蹤溫州發(fā)展
五、追蹤社區(qū)發(fā)展
第十四章 從“生態(tài)研究”到“心態(tài)研究”
一、重提“心態(tài)”問題
二、重讀《生育制度》
三、重讀《江村經(jīng)濟》
四、重釋“美好社會”
五、重續(xù)“民族”篇章
第十五章 從學術反思到“文化自覺”
一、回到老師那里
二、回到親友那里
三、回到鄉(xiāng)親那里
四、回到先賢那里
五、回歸文化問題
六、“匯歸大海洋”
終篇:應是鴻蒙借君手
引用、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1916年到1920年,費孝通在吳江初等小學讀書。這所初小的校址,是原先供奉雷神的雷震殿,通常叫雷震殿小學。當時的課程有國文、算術、地理、修身、作文、理科、體操、鄉(xiāng)土志、歷史、圖畫。在這些課程中,費孝通最喜歡聽的課是鄉(xiāng)土志。    費孝通回憶自己喜歡聽這門課的原因時說:    講這門課程的老師是這個小學的校長。我記得他是姓沈,名天民。我很敬重他,不怕他。他不像有些老師那樣老是背著臉流露著討厭我們這些孩子似的。他會拍拍我的小腦袋,微微帶著笑容問我這一陣身體可好些了?原因是我這些年常常生病請假,大概在他的眼中我一直是個怪可憐的病娃娃。他對我的關·心撫慰使我感到親切溫存,每一想起還是音容宛在。    我敬愛沈校長,也喜歡聽他講的鄉(xiāng)土志。他在課堂上講給我們聽的,都是些有關我們熟悉的地方,想知道的知識。他講到許多有關我們常去玩耍的垂虹橋和艫香亭的故事。至今我每每想起“松江鱸魚肥”這句詩時,這些橋亭的畫面,悠然在目,心曠神怡;同時浮現(xiàn)著沈校長那樣搖頭吟誦的神態(tài),更引人鄉(xiāng)思難收。    和“鄉(xiāng)土志”比起來,有些功課可能呆板一些。費孝通說,在課堂上,他經(jīng)常有小動作,不能始終安心聽講。算術課上做習題時,他往往定不住心思,總想著課后去操場和走廊玩“捉逃犯”游戲。手上寫著習題,腳下躍躍欲試。題目做得飛快,時常急中出錯,把“6”寫成“8”,把“2”寫成“3”,過后也不再看一遍,轉眼間人已飛出教室。每逢課堂小測驗或是正式考試,都是費孝通爭先的機會,總要搶著第一個交卷。    老師曾要求同學們學寫日記。費孝通用8個字就寫完了一天的生活:“晨起,上課,游戲,睡覺?!痹谄鸫埠退X兩端之間,除了上課就是游戲,連吃飯都忽略,可見游戲對于幼年費孝通的吸引力。    費孝通活潑好動,身體卻贏弱多病,時常因病請假,缺課在家?;锇閭兘o他起了個綽號,叫“小廢物”。有一次,他病在床上,拉住母親的手問:“為什么我要姓費?為什么人家叫我小廢物?”    對這樣多病卻又愛動的小兒子,母親為之操心費神的程度不難想象?;钴S多動的性情,容易使他和頑皮好斗的孩子玩到一起。一旦在游戲中發(fā)生沖突,矮小病弱的費孝通難占優(yōu)勢。為此,1920年費家從吳江搬到蘇州后,楊紉蘭不敢把他送入普通的學校。    事有湊巧。費家住在蘇州十全街132號,這條街上有一所很出名的振華女校,校長是楊紉蘭的一個朋友,名叫王季玉。費家住址距振華女校較近,費孝通入學不僅有地利之便,而且女生一般不像男生那樣頑皮,也不像有些男孩子喜歡欺負人,至少欺負時不大動用武力。于是,楊紉蘭把最小而多病的兒子領到了王季玉面前。    費孝通成了振華女校的少數(shù)男學生之一。    他的同班同學中有后來成為著名作家、錢鍾書夫人的楊絳。    進入振華女校之前的四年初小課程中,除了沈校長的鄉(xiāng)土志以外,給費孝通留下好印象的教學方法似乎不多。有的老師從私塾沿襲下來的體罰方法,給不足10歲的費孝通留下了“可怕”的印象。記憶當中,打手心的是老師,罰站墻角的也是老師。    費孝通在振華女校高小班遇到的沈驪英,卻是一個拉著他的小手,滿面笑容,手里不拿戒尺的老師。往后的日子里,無論費孝通怎么頑皮,怎么冒失,沈先生從沒有打過他的手心,也沒有關過他的禁閉。看著他匆匆的神色,忙亂的步伐,沈先生只是微微地搖頭,輕聲地問:“你什么時候才會定心做一個算題?”    沈驪英不光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而且人格高尚,急公好義。離開講臺后,她到當時的中央農(nóng)業(yè)實驗所工作,專心改良麥種。從南京逃難出來時,自己的衣服什物都沒有帶,卻把所里的麥種全部運到了重慶。這種做人做事的風范,對早年費孝通的精神成長具有很大影響。雖然他初見沈驪英時還只有10歲,但他天資聰穎,觀察細致,感覺敏銳,尤其是對人格因素,似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感。匆匆的神色,忙亂的步伐,醉心的游戲,冒失的奔突,沒有耽誤他對周圍人與事的感知,尤其是對能夠提升人格的人與事的心儀神會。出自費孝通之手的下面這段文字,說明他對老師的功德具有深刻領悟:    天上的雨,灌溉了草木,人家看到蒼翠,甚至草木也欣然自感茂盛,雨水已經(jīng)沒入了泥土,沒有它的事了。多少小學里的教師們,一天天,一年年把孩子們培養(yǎng)著??墒牵囵B(yǎng)了出來,向廣闊的天地間一送,誰還記得他們呢?孩子們的眼睛望著前面,不?;仡^的。小學教師們的功績也就這樣被埋葬在不常露面的記憶中了。    王季玉,這位被孩子們親切地稱呼為“三先生”的藹然長者,是讓費孝通銘記終生的又一位早年老師。作為振華女校的校長,她主持全校校務,還每天給學生上課。這是一位20世紀初留學歸國、一心從事小學教育、充滿愛心的女性。    蘇州的冬天很冷,學校沒有保溫設備。費孝通描述說,同學們穿得厚厚的,偎著課桌,袖著手,私語著盼望老師不叫他們上臺寫黑板字。王季玉懂得孩子們的心思,不讓他們作板書,自己-在黑板上寫字給他們讀。P17-21

后記

在《民盟歷史人物》和《民盟歷史文獻》叢書付梓之際,掩卷回首,民盟先賢們的音容笑貌揮之不去,不絕如縷,久久難忘。在編輯此叢書的過程中我們每每被他們?yōu)樾叛?、為理想奮斗的堅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動。    人不能沒有理想和信仰,一個民族也不能沒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們的先輩們,正是懷揣民族富強、人民福祉的赤誠之心,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憑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會良知,與共產(chǎn)黨團結合作,為中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探索了一條新的憲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類社會的兩大主題,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各民主黨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對著他們的拳拳之心和豐功偉績,我們感嘆!贊嘆!懷念!更要繼承!    《民盟歷史人物》和《民盟歷史文獻》在整個創(chuàng)作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厚愛。我們要特別感謝為此叢書孜孜不倦的考證、核實、梳理、完善的各位專家、學者,是他們的認真嚴謹,才使此叢書能夠客觀地展現(xiàn)歷史的真貌;更要特別感謝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與民盟中央給予我們的鼎力支持和重視,沒有他們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務;還要感謝各省、市、地區(qū)的民盟組織,為搜集、挖掘、搶救民盟的歷史文獻資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感謝每一本書的作者,是他們的辛勤筆耕和一點一滴的忠實記錄,才集成了民盟歷史的全貌;感謝為此叢書付出辛勞的編輯以及所有工作人員,感謝你們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奉獻。    謹以此叢書獻給所有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者;獻給為共和國誕生拋灑了智慧和熱血的先賢們;獻給那一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崢嶸歲月。    《民盟歷史人物》《民盟歷史文獻》編委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費孝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挺厚的一本書,不知道是不是正版,印刷還可以
  •   書本紙張和印刷質量都很好,內(nèi)容不失真,對了解費孝通的思想,一生的志在富民的宏愿,是一本很全面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