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林語堂 頁數(shù):315 字數(shù):200000 譯者:謝綺霞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唐人街》作者以散文化的筆法,以他童年時期在故鄉(xiāng)一家人同舟共濟、相親相愛的人生經(jīng)歷為素材,描寫了來自中國福建的老湯姆一家在紐約唐人街同舟共濟的“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并通過辛苦的勞作和誠實的努力,最終實現(xiàn)了“美國夢”的故事。同其他的文化鄉(xiāng)愁主題一樣,中西文化融合也是林語堂在這部作品中對海外華文文學所作的重大貢獻。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zhuǎn)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wù)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章節(jié)摘錄
1. 湯姆躺在床上,倦意向他的肢體襲來,他把全身的肌肉放松,準備好好睡上一覺,這是他抵達美國后的第一個夜晚。他的母親很威嚴地“咔噠”一聲,把電燈關(guān)掉,吊在天花板上的燈泡猛一下子熄滅了。湯姆在黑暗中覺得好像有道紅色的條紋在他眼前跳動,過了一會兒才消失。他的腳趾頭在隱隱作痛,這是一種嶄新的感覺,除了痛以外,他的心中還是喜孜孜的。他并不是常常都能有新鞋穿的,不管是布鞋還是皮鞋。父親今天花了三元二角五分為他買了一雙新鞋,他堅持要湯姆穿著新鞋。一整天下來,湯姆覺得腳底的神經(jīng)有種刺痛的感覺,腳趾更是痛得不得了。 他開始覺得昏昏沉沉的,就要睡著了。對一個十三歲的男孩來說,經(jīng)過這一整天的興奮,晚上應(yīng)當是很容易就入睡的。比他小一歲的妹妹伊娃睡在他旁邊。當他在床墊上轉(zhuǎn)身時,常習慣性地用手抓著床沿。他看到月亮高掛在對街高樓的上空中。就在將入睡的那一剎那,他忽然覺得他的床搖晃起來,仿佛他還在船上似的。他在航行之中,并沒有暈船,不像伊娃吐得稀哩嘩啦的。他的床仍在搖晃著,月亮也好像在空中搖擺著,等他張大他的眼睛,月亮還是靜靜地高掛在那些屋脊的上空。然后,他就明白了,他已經(jīng)在這陌生國度中的陌生城市登陸了?!? 今天,他吃了太多的東西。他們在船上挨餓了四十五天,下船之后就是一頓中式的午餐,晚上又是一頓中式的晚餐。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航行,他似乎有點神志不清,看起來呆愣愣的。同時也因為剛從船上下來,而覺得頭暈?zāi)垦!K叵胫罂谕萄手罪埖那樾?,飯上澆了一層濃濃的肉汁和一片片煎過的豆腐……在這黑暗、甜美、溫馨的氣氛中,他慢慢地入睡了?!? 可是,伊娃仍然還是醒著的?!? “你睡著沒有?”伊娃小聲地問他。 “我睡著了!”湯姆呢喃著?!? “不嘛!你還沒有睡著嘛!” 伊娃從床上爬了起來,床墊也隨著她的動作而搖晃著。 “你要干什么?”湯姆問她?!? 他在黑暗中看到伊娃躡著腳尖,穿過房間?!? 咔噠!咔噠!咔噠!湯姆頭頂上的燈泡一亮一滅地閃了三次…… “?。∫镣?!” 伊娃嘰哩咕嚕地低聲笑著。她神氣地跳到床上,躺下身來,順手把被單蓋到身上。 另一個房間中,傳來了老爸爸的聲音:“孩子們!不要玩燈了!它是電呢!”廣東話的“電”字念得很重——“系電!” 那是電!“電”是常??陕牭降淖?,它仿佛是這世界中所有新的,奇妙東西的象征。整個下午湯姆和伊娃兄妹兩人都在玩電燈的開關(guān)。湯姆還仔細地觀察燈泡中的燈絲。他在廣東和船上都看過電燈,可是他們家里并沒有這種裝置,所以,他們的好奇心還是很強烈。湯姆知道,他總有一天會去研究這個令人難以了解的奇妙東西。目前,他所感到興趣的是這個小巧、靈活、精確的電燈開關(guān)。湯姆是個敏感的小男孩,對于無法了解的事情他總要花上一點時間去苦苦思索,這點伊娃和他頗不相同。他的父親說:“那是電!”電可以變成光,這個想法令他興奮無比?!? 沉寂的夜晚,每隔一定時間就會傳來一陣瘋狂似的聲音。這隆隆作響的聲音穿過臥房窗口,又傳向黑暗的遠方。這由鐵軌所發(fā)出的聲音,就像在黑夜中神哭鬼泣一樣,使得窗子也為之顫動不已。湯姆從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火車一連串明亮的窗戶快速地穿過,在黑暗中顯得很怪異。接著,湯姆就可以聽到火車在剎車時所發(fā)出的尖銳響聲,那是“第三艾爾大道”的火車,進入八十四街的火車站?!? 一列火車飛快地從他窗前過去。湯姆這時十分地清醒,對這嘈雜的聲音他并不感到驚訝。因為,在他前往美國之前,對美國就有一些概念了。美國是一個制造機器的國家,湯姆想,機器當然是很吵!所以,美國一定是很嘈雜,機器不停地忙碌地快速地運轉(zhuǎn)著,前往某地——按開關(guān)——停止——按開關(guān)——繼續(xù)前進——按開關(guān),咔噠!困擾湯姆的是另一件事情,他一直想不通?!? 這時他從床上爬起來,走到窗前向外凝視。那真令人無法相信。為什么兩根窄窄的鋼軌可以支撐滿載旅客的火車?對湯姆來說,這簡直是個奇跡。呼嘯而過的飛快車一定是用魔術(shù)棒支撐的。湯姆抓了抓頭,他渴望能知道這一切?!? 當他的視線從鐵軌往上移時,看到許多穿著睡衣的男人和女人,男的大都禿頭,女的都穿著低胸的衣服。他們坐在對面窗戶外的躺椅上?!? 湯姆回到床上。天氣相當熱,四周又這么嘈雜。這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一切都使他覺得新奇、吃驚。伊娃已經(jīng)睡著了。湯姆只覺得頭昏沉沉的,胃部也漲得怪難過的?!? 當他再睜開眼睛,已經(jīng)是第二天的早晨了?!? 2. “你覺得爸爸怎么樣?”湯姆一醒來,伊娃就小聲地問他。湯姆還是迷迷糊糊的,伊娃搖搖他:“噯!我問你,你覺得爸爸怎么樣?” “什么?”湯姆揉揉眼睛。想都沒想,他只知道一切都很好、很棒,也十分令人興奮的事情都發(fā)生在他身上了。然后,他就意識到自己是在美國,神話中的紐約市,他跳了起來,嘴里嚷著:“我在紐約啰!我在紐約啰!”仿佛他到了世外桃源似的?!? “你喜不喜歡爸爸?”伊娃再度問他。 “我喜歡他!”湯姆回答道,“這不是很奇妙嗎?我們也有爸爸!哦!我們也有爸爸呢!” “這沒有什么奇怪的,他本來就是我們的爸爸嘛!”伊娃抗議地說道?!? “可是有個爸爸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 “你喜歡這種感覺嗎?”伊娃向來很尊敬湯姆的看法?!? “我喜歡極了!這種感覺好棒,就好像有兩幢屋子,我們本來已經(jīng)有一幢了,現(xiàn)在又有了另外一幢!嗯!好棒!” “他為了我們,工作得多辛苦??!”伊娃說,“可是我們以前都不知道。” 湯姆身體比妹妹瘦多了,皮膚白白的。伊娃仍是稚氣未脫的模樣,顴骨和顎部較突出,細小而明亮的眼睛,寬平的額頭,臉上總是掛著單純而毫無心機的微笑,加上她的小辮子,使得她看起來像個娃娃。 湯姆還在襁褓之中,他父親就走了。伊娃從生下來,就沒看過父親。在他們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夢,一個傳說,一個遠在天邊的人,和他們隔得那么遠,遠得使他們覺得父親并不是一個真實的人?!? 不管家里的收成好不好,父親總是會為他們寄錢來。家里的人說,他是在阿拉斯加尋金熱發(fā)生的時候到美國去的,那就是為什么中國人把三番市叫做舊金山的原因??墒沁h在海外的中國人卻把它叫做大港。他們的父親送回家里的錢,他們稱為“金元”。廣東南海岸的村民——如臺山、興會、番禺——對“金元王國”有誰人不知道呢? 大家都知道誰家的兒子在美國,他們就可以收到匯款,然后把錢存下來買田地、蓋房子。有些人甚至還蓋起了“外國房子”叫很多人羨慕?!? 馮家老二曾經(jīng)兩度回中國,在家里呆了一年多,隨后又回美國去賺外國金子?!? 自從孩子們懂事以來,他們的父親就一直呆在紐約。紐約雖不是舊金山,但對孩子們來說,也沒有什么區(qū)別——反正都是要渡過神話般的太平洋。舊金山和紐約只不過是遙遠的兩點。 村子里的人傳說,在美國西海岸的中國人,曾經(jīng)被攻擊、被搶劫、被殺害、被趕出西海岸地區(qū);而孩子們家里的人則說,他們的父親馮老二歷盡千辛萬苦逃往東海岸。可是這已經(jīng)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這類事情聽起來就像海盜故事一樣,古老而久遠。反正馮老二逃過了那場大劫,他和兩個兒子年復一年地把金元送回家里,養(yǎng)活雙親、兄弟和妻子,送他們的侄子上學。這是生存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成功的,那是奮斗的結(jié)果?!? 村民們繼續(xù)不斷地到美國去,在他們眼中,移民局的官員是老天爺對他們是否有耐性,是否能堅忍不拔的考驗。移民的困苦,并不是什么好笑的事,盡管他們身無分文,他們?nèi)詴@些困難一笑置之?!? 湯姆的二哥義可,他十六歲時在船上當水手,船經(jīng)過美國時,他跳船非法入境。他現(xiàn)在的名字是佛烈德立克·A·T·馮,是美國康尼紐斯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 ……
編輯推薦
他們努力堅忍,豁達親近,這里有血濃于水的親情、有情同手足的友情,矢志不渝的愛情,一個同舟共濟、相親相愛的大家庭,漂洋過海,追尋夢中的美國,雖然身處異鄉(xiāng),卻仍在為了家國的興旺而奮力奔走著。國學大師林語堂唯一一部移民文學作品,以獨特視角,講述上個世紀20年代初第一代美國移民華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