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趙振強 頁數(shù):231 字?jǐn)?shù):250000
內(nèi)容概要
《心經(jīng)四宗注疏研究》仔細(xì)梳理了五種注疏本對《心經(jīng)》核心思想、基本概念和重要命題的詮釋,聯(lián)系各注本作者的派系隸屬等因素,考察了各注本與般若思想錯綜復(fù)雜的交涉,分析了各注本在解釋相同概念、命題時透露出的不同佛學(xué)傾向?!缎慕?jīng)四宗注疏研究》探討不同宗派學(xué)僧對同一部經(jīng)典的認(rèn)識、理解、發(fā)揮以及創(chuàng)造性運用,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心經(jīng)》在中國佛學(xué)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描述了中國佛教中不同思潮的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滲透的實況。本書在許多方面提出了新問題和新觀點,對于深入認(rèn)識中國佛教整體理論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書由趙振強著。
書籍目錄
序
第一章 導(dǎo)論
第二章 《心經(jīng)》譯本與注疏本
第一節(jié) 譯本略稽
第二節(jié) 注疏本簡介
第三章 般若思潮與《心經(jīng)》宗義
第四章 《心經(jīng)》詞文通釋比較
第一節(jié) 《心經(jīng)》題釋比較
第二節(jié) 《心經(jīng)》詞文釋義比較
第五章 諸宗詮釋“空”義
第一節(jié) 《心經(jīng)》“空”義探源
第二節(jié) 窺基等人對“空”的詮釋
第三節(jié) 法藏對“空”的詮釋
第四節(jié) 慧忠等人對“空”的詮釋
第五節(jié) 諸宗“空”義思想異同
第六章 諸宗詮釋“無十二因緣、無四諦”義
第一節(jié) 窺基等人對“無十二因緣、無四諦”的詮釋
第二節(jié) 法藏對“無十二因緣、無四諦”的詮釋
第三節(jié) 慧忠等人對“無十二因緣、無四諦”的詮釋
第四節(jié) 諸宗“無十二因緣、無四諦”思想異同
第七章 諸宗詮釋“無智亦無得”義
第一節(jié) 窺基等人對“無智亦無得”的詮釋
第二節(jié) 法藏對“無智亦無得”的詮釋
第三節(jié) 慧忠等人對“無智亦無得”的詮釋
第四節(jié) 諸宗“無智亦無得”思想異同
第八章 《幽贊》中的菩薩行
第一節(jié) 修行者的根性考量
第二節(jié) 唯識五位修行
第三節(jié) 唯識五位的相狀分析
第四節(jié) 唯識五重觀及其特點
第五節(jié) 唯識菩薩修行模式的特點
第九章 結(jié)語
附錄一 七個《心經(jīng)》漢譯本
附錄二 (唐)窺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幽贊》
附錄三 (唐)圓測《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贊》
附錄四 (唐)明曠《般若心經(jīng)略疏》
附錄五 (唐)法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略疏》
附錄六 (唐)慧忠(宋)道楷懷深《三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法藏釋此經(jīng)文為總結(jié)般若勝用功能,一切苦謂三苦、八苦或分段變易之苦。依此般若勝用功能定能除一切苦,所以說,真實不虛。 窺基解釋道,此經(jīng)文是明破惡,依此般若進行修行,皆除眾苦。而真實不虛之真言,是為除疑勸信,使信眾踐行般若,勿起驚疑?! A測認(rèn)為,依此般若妙慧能令諸有情越生死苦,證涅槃樂,所以此明般若利他勝用。日此勝用是誠言,故日真實不虛?! 』壑乙詾椋凛喨缌朗侵T苦,一切諸佛依此咒能獨超三界不受輪回,故云能除一切苦。真實者是直指本心,不假修證,不虛者是心無變體,坦然常住。懷深釋云,不了自心,向外馳求,皆名為苦。依此咒心,悉能除之,故說能除一切苦。佛語真實決無虛妄,故云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沙婆訶。對此般若波羅蜜多咒釋法自古有二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不可翻譯。理由有二。一是自古有傳此咒是西域正音,秘密辭句,翻即失驗,故存梵語。二是咒中所說諸圣名稱,或說鬼神,或說諸法,甚深奧義,言含多義,而漢語無相應(yīng)詞語對譯,故存梵者,如薄伽梵等。窺基也許受這種觀點的影響,他對咒語沒有做任何的解釋,在他看來,咒語意趣深遠,教理幽廣,不易詳贊?! ×硪环N說法是可以翻譯。據(jù)此,圓測、法藏和明嘖將此譯為漢語。譯文大同小異,將其概括如下。揭諦云度也去也,揭諦揭諦云度度。二個度,是自度度他之意。波羅揭諦意為彼岸,是所度之處或所到之處。波羅僧揭諦云為總到、普到、意為自他普度到彼岸也。菩提者為彼岸體,即何等彼岸,是大菩提處也。薩婆訶意為速疾,令度所作速疾成就到菩提岸??偟囊庾g是:(自)度(他)度,(向)彼岸處,普度到彼岸,速疾普度到大菩提彼岸?! A測還就咒語中的含義進行了引申詮釋。他認(rèn)為,咒語四句可分為二節(jié),最初二句是約法嘆勝,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意云般若具自利他利二種勝用,勝由般若,故得涅槃勝岸,所以此二句是言彼岸勝。后二句是就人嘆勝。波羅僧揭諦,意為彼岸僧勝,此嘆因位一乘菩薩求彼岸人菩提。莎婆訶,意為覺究竟,此嘆果住三身果,人覺法已滿,所以是覺究竟。概而言之,初二句是嘆行果法,后二句是嘆僧及佛矣?! 《U宗慧忠對此咒語的詮釋獨居一格,其含義寬泛,以引申義為主,當(dāng)然其引申也不是漫無邊際,仍以本心為其引申的軸心。他對揭諦的定義是,系著為諦,除者為揭,蕩除塵勞妄念為揭諦。身心空寂,無有二法為揭諦揭諦。心已清靜,無有妄念可除,是為波羅揭諦。塵勞本無,清凈不立是波羅僧揭諦。 ……
編輯推薦
《心經(jīng)》是般若類經(jīng)典中篇幅最小、流傳最廣的一部經(jīng)典,并被認(rèn)為是概括了六百卷《大般若經(jīng)》的核心內(nèi)容。《心經(jīng)四宗注疏研究》擬對唐宋時期出現(xiàn)的唯識、華嚴(yán)、天臺和禪宗等四宗的五篇注疏本進行系統(tǒng)比較研究。對這四個宗派五篇《心經(jīng)》注疏的比較分析,目的是考察唐宋時期不同經(jīng)歷和不同宗派的學(xué)僧如何理解這同一部經(jīng)典。通過考察不同宗派人士對這部小經(jīng)的認(rèn)識、理解、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從一個側(cè)面深入探討《心經(jīng)》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探討中國佛學(xué)中不同思潮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