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的邏輯學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桂紹隆  頁數(shù):259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印度人的邏輯起源于古代印度人對宇宙萬物的觀察,并由此誕生了問答法。繼而,通問答法獲得睿智的印度人又從佛教的緣起說和梵語文法學中獲得養(yǎng)分,使樸素的問答法逐步升華至邏輯意義上的歸納法,這就是印度邏輯的基本特征。
  本書作者桂紹隆教授是當代國際著名的印度古典邏輯學專家,此書則是他面向一般大眾撰寫的旨在介紹印度邏輯的基本特征和演變歷史的通俗性讀物。

作者簡介

作者:(日)桂紹隆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言
前 言
第一章 印度是否有哲學?
第二章 印度邏輯學的構(gòu)造
第三章 印度的辯論傳統(tǒng)
第四章 歸謬法——龍樹的逆反邏輯學
第五章 印度人的思維方法——歸納法
后記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印度人的邏輯學——從問答法到歸納法》向你闡明印度究竟有著怎樣的邏輯思維,其邏輯思維又是如何發(fā)展的問題。筆者桂紹隆教授認為,印度人思維模式的根本在于歸納法,即通過觀察進而推導出規(guī)則的方法,這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所開創(chuàng)的演繹邏輯學有所區(qū)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印度人的邏輯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作者將邏輯分為三個階段,或三種形式,即論述邏輯,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而西方由于形式邏輯很發(fā)達,隨之推動了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這個觀點是很有道理的。東方,包括印度和中國,由于沒有形式邏輯的發(fā)展,以符號形式表達的數(shù)學和物理,化學等就發(fā)展緩慢,以致于最后被西方超越。而用佛學“緣起性空”的道理,我們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是“空性”,唯以“名言”而存在,所以,在名言上的發(fā)展,就是空性的起用。不知道對空性的起用,則必然陷于落后。
  •   桂紹隆是當代國際學界的泰斗級人物,對佛教邏輯學的觀點很有參考價值。該書隨是通俗讀物,可重大問題都涉及了。很值得一讀。

    翻譯這樣一本書很不容易,總得來說還不錯,態(tài)度也很認真。
    主要問題是,由于譯者對于因明學研究不夠深入,加之不懂梵文,一些術(shù)語的譯法又追求現(xiàn)代語新譯,自然會受到日語表現(xiàn)的左右,導致很多譯法欠缺考慮。如果是因明學研究者來讀,會覺得與中國已有的因明研究系統(tǒng)接不上氣。
  •   可以看看。如果不是學這專業(yè)的,建議別買。

    我覺得中國的學者,表達能力很差,知識結(jié)構(gòu)欠缺,所以寫一本書,寫的不好,是很正常的。至于內(nèi)容是否是不是ok,因為沒有表達清楚,讀者多半也就是當**讀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