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紀華傳 頁數(shù):418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佛法本身來說,教、理、行、證的修學次第,已經(jīng)為佛弟子指明了修學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為自己的資質(zhì)、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類型的佛法,有重義理、重實踐等區(qū)別。但是,作為佛弟子來說,義理的探討是為了將佛陀所要開示的真實事理,充分、完整地表達出來,如“阿毗達摩”雖然著重于論證“法”的自性、定義、關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諦理的現(xiàn)觀”,最終歸于修證。那么,重修證的佛教,主要是從利益眾生的角度,重視佛法的適應性、實效性,所以對事相的分別比較少,如初期大乘經(jīng)典以“般若”、“三昧”、“解脫門”、“陀羅尼”、“菩提心”等作為中心,來表達從發(fā)趣、修行到證入的歷程。雖然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側(cè)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義理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相結(jié)合為中心。中國佛教其實已經(jīng)非常明顯地表明了這一點,如天臺智者大師的教觀并重,這是中國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陡呱畟鳌穼⒐糯朔譃槭?,其中翻譯、解義、讀誦便屬于義解門。
內(nèi)容概要
《中國佛教與禪宗》結(jié)合傳世的佛教文獻、早期禪宗的敦煌文獻以及地方史志、寺志和碑刻等資料,對于菩提達摩碑文的諸本比較、撰述時代和歷史價值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研究。 全書精選該方面的論文共20篇,具體內(nèi)容涉及:菩提達摩碑文考釋、明本的看話禪與工夫論、玄鑒與元代云南禪宗、李贄佛學思想初探、慈航法師與南洋佛教等。
書籍目錄
總序菩提達摩碑文考釋馬祖“即心即佛”說的思想淵源及禪法特色明本的看話禪與工夫論明本的禪凈融合與禪教會通思想少林寺禪學的源流發(fā)展與展望玄鑒與元代云南禪宗永覺元賢《鼓山志》及其文獻價值三論宗吉藏的二諦思想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略析元初的崇教抑禪政策與江南禪宗趙孟頰與中峰明本的佛學因緣李贄佛學思想初探略論清代凈土信仰與普賢菩薩20世紀以來的清代漢傳佛教研究慈航法師與南洋佛教日本人元求法禪僧與幻住派從生命的體驗到哲學的探索——談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與佛學中國大乘佛教傳統(tǒng)與人間佛教實踐——以慈善事業(yè)為中心人間佛教與全球倫理佛教慈善事業(yè)與社會建設
章節(jié)摘錄
菩提達摩碑文考釋 一、前言 菩提達摩碑文署名為梁武帝撰述,從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此碑陸續(xù)在河北磁縣的二祖山元符寺、河南的少林寺和熊耳山等處被發(fā)現(xiàn),這三塊碑除個別字句有所差異之外,內(nèi)容基本一致。達摩碑文文筆優(yōu)美,思想精微,對達摩的禪法和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頌,對于達摩的去世以及埋葬之處等所記甚詳,是一篇比較成熟的禪宗文獻。達摩碑文在歷史上出現(xiàn)得較早,流傳也很廣。神會(684—758)的《南陽和尚問答雜征義》(略稱《雜征義》)和杜朏的《歷代法寶記》都明確記載過梁武帝造達摩碑文,金藏本《寶林傳》卷八(《宋藏遺珍》第二冊)完整收錄了此碑文,唐代澄觀(738—839)《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略稱《演義鈔》)、宗密(780—841)《圓覺經(jīng)大巰抄》、北宋延壽(904—975)《宗鏡錄》以及契嵩(1007—1072)《傳法正宗記》等著作都引用過此碑文的部分內(nèi)容。此外,日本光定的《傳述一心戒文》、日本最澄的《內(nèi)證佛法相承血脈譜》、駒澤大學圖書館藏《景德傳燈抄錄》等著作中也都曾經(jīng)引用過碑文的文字。由此可見,達摩碑文在歷史上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較大的影響。 然而,長期以來由于達摩碑文一直被視為偽作,所以并沒有引起學術界的足夠重視。但即使是偽作,也有其產(chǎn)生的時代,也能夠反映出當時禪宗的實際情況。陳垣《釋氏疑年錄》曾提到過河北磁縣出土的達摩碑:“其文體亦不類梁時風格,當是中唐人假托?!标愒恼摂喾浅V匾上凑归_論證。溫玉成首次在河南陜縣找到了菩提達摩的葬地——熊耳山空相寺,他的《傳為達摩葬地的熊耳山空相寺勘察記》一文,對于空相寺的歷史沿革、塔碑遺跡等作了考證,是迄今所見的最早介紹熊耳山達摩碑文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