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翻

出版時間:2012-8-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頁數(shù):全兩冊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空翻》是大江健三郎在奧姆真理教事件發(fā)生后,耗費四年心血的長篇巨著。小說中兩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師傅”和“向?qū)А痹鴦?chuàng)立一個宗教團體。在信徒中的激進派準備采取炸毀核電站的恐怖行動之際,“師傅”和“向?qū)А眮砹藗€“空翻”,宣布自己的教義是虛假的,于是教會宣布解散,讓激進派的運動宣告流產(chǎn)。十年后,兩位原領(lǐng)袖籌劃東山再起,然而突發(fā)事件接連發(fā)生,“師傅”沒有新的建樹。也就在此時,一個“新人”教會悄然興起……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94年以作品《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Football》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借助《空翻》、《被偷換的孩子》、《愁容童子》、《別了,我的書!》等作品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樹下》、《兩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現(xiàn)了對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來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書籍目錄

序 章 狗一般面龐上的美麗眼睛
第 一 章 百年
第 二 章 再會
第 三 章 空翻
第 四 章 講解R.S.托馬斯
第 五 章 莫斯布魯加委員會
第 六 章 向?qū)?br />第 七 章 圣痕
第 八 章 選出新向?qū)?br />第 九 章 一本里面什么都寫著,但活著就得續(xù)寫下去的大書
第 十 章 守夜狂躁病無限地延續(xù)(一)
第十一章 守夜狂躁病無限地延續(xù)(二)
第十二章 新信徒的入教儀式
第十三章 追悼集會上的哈利路亞
第十四章 師傅為何現(xiàn)在復(fù)歸
第十五章 郁積多年的疲勞
第十六章 臨床專家
第十七章 地方的魔力
第十八章 接受與拒絕(一)
第十九章 接受與拒絕(二)
第二十章 “安靜的女人們”
第二十一章 孩童的螢火蟲
第二十二章 約 拿
第二十三章 “技師團”
第二十四章 眾人是如何接受圣痕的?
第二十五章 以天洼為舞臺的戲劇
第二十六章 像未編輯過的錄像帶似的人
第二十七章 “新人”的教會
第二十八章 奇 跡
第二十九章 教 育
第三十章 關(guān)于向?qū)У幕貞?br />第三十一章 夏季的集會
第三十二章 為了師傅
尾 聲 永遠的一年

章節(jié)摘錄

  一個小小的人兒走了過來。一個因格外發(fā)達的肌肉和勻稱的身材而使自己顯得格外瘦小的男人。這個高挺著胸脯的家伙伸出雙臂摟抱著一件物品,在微暗的光線中向前走去。那是一個與飛鏢頗為相似的、有著一雙翅膀結(jié)構(gòu)的東西。瞧,前方垂下的帷幕被朝上掀起了些許,能看見對面延展著一座輝煌璀璨的舞臺。通道上有一個安裝在外面的配電盤,正當他躬著身子試圖從旁邊通過時,物體上翅膀的一端竟猛然扎進了一個少女的裙裾深處。這個一身舞女裝束的少女正從舞臺裝置背后的空間匆忙地穿行而過。  于是,那個小小的男人和那個年幼的舞女就這樣被倏然凍結(jié)在了原地。前傾的少女將身體的重心置于右腳之上,竭盡全力來保持住平衡。為了表達自己受人連累而陷人無奈窘態(tài)中的怨憤,少女用眼睛逼視著對方。只見那張小小的臉龐頃刻間變得猶如被陽光照射著的李子一般?;剡^頭來看著少女的,原來并不是一個小小的男人,而是一個俊美的少年。他額頭和嘴巴的形狀自不待言,就連那凸出在外的耳朵也活脫脫像是一條狗的腦袋,更何況他的眼神顯得異乎尋常的美麗?! ∪欢?,少年掉過頭來面對著少女,也僅僅是發(fā)生在一剎那的事情。為了拯救那件由他自己張開雙臂所托住的物體,他試圖把它拽拉到延伸在左墻外的框架上方。他緊擰住兩只翅膀的接頭處,想把其中的一只往上高高提起。與此相對,少女則把自己的下腹部——連同裹在身上的那條向四處張開著的、分明有些歪斜的裙子——緊貼在那物體上,企圖將產(chǎn)生的阻力一股腦兒吸收殆盡。在此期間,她不得不繼續(xù)讓左腳懸浮在空中,而依靠另一只腳來支撐住整個身體。在這可憐的兩個人背后和舞臺的兩側(cè),似乎有一群身著緇衣的男人正探出身子,發(fā)出一陣陣嘈雜的聲響。此時,少年那狗一般的臉龐上驀然掠過了一種當機立斷的神情。只見他把用手支撐住的物體粗暴地扔棄在了地面上,于是,數(shù)以百計的五彩繽紛的塑料碎片便一下子拋撒得滿地都是。重獲自由的少女摁住自己身上那如同吊鐘似的裙裾,哭泣著向簇擁在舞臺一側(cè)的伙伴們的隊列急匆匆地跑了過去?! ∩倌陝訌椫钦《Y(jié)實的肩膀,從下面朝身穿緇農(nóng)的男人腰間猛然推了一把。儼然像是一個完成了某項宏偉事業(yè)的巨人被濃縮之后的模型一般,他沿著舞臺背后的甬道,往幽暗的地方悠然走去。他腳下的步履是那樣充滿著威嚴,決不容許那些身穿緇衣的男人發(fā)出阻止他的叫聲。而另一方面,舞蹈團的伙伴們正試圖安慰那個遲到的少女,但無疑這僅僅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而已。因為他們的所有心思全都集中在了各自的服裝上,他們無暇他顧??墒?,當天的壓軸戲卻分明已經(jīng)痛失——那個理應(yīng)在頒獎儀式上拔得頭籌的少年已經(jīng)把自己制作的物品搗毀成了碎片粉塵,從而撕裂了自身出場的意義,就那樣傲然離開了會場。他耗費了一年光陰才制作出來的都市模型,就這樣在他自個兒的手中被徹底搗毀了。這剛剛發(fā)生的事件,不是給正在東京的中心地帶小跑著悄然離去的他,帶來了某種分明不屬于小孩子的過于桀驁的自信嗎?他覺得,自己正是為了要搗碎它才特意制作它的?;蛟S只要自個兒愿意,甚至也可以把這眼前的偌大都市同樣毀于一旦吧。至于為什么要那么做,這可就不得而知了。然而,人生不是有足夠的時辰來讓人理解其中的意義,抑或?qū)ふ业狡渲械拇鸢竼??這個長著一副既可以稱為非同尋常的丑陋又可以稱為非同尋常的美麗的、狗一般面龐的少年,并不是在語言的層面上,而是在鮮活的身體深處懷抱著如此虔誠的信仰吧。  ……

編輯推薦

  一個小小的人兒走了過來。一個因格外發(fā)達的肌肉和勻稱的身材而使自己顯得格外瘦小的男人。這個高挺著胸脯的家伙伸出雙臂摟抱著一件物品,在微暗的光線中向前走去。那是一個與飛鏢頗為相似的、有著一雙翅膀結(jié)構(gòu)的東西。瞧,前方垂下的帷幕被朝上掀起了些許,能看見對面延展著一座輝煌璀璨的舞臺。通道上有一個安裝在外面的配電盤,正當他躬著身子試圖從旁邊通過時,物體上翅膀的一端竟猛然扎進了一個少女的裙裾深處。這個一身舞女裝束的少女正從舞臺裝置背后的空間匆忙地穿行而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空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這本書很不錯的。~!
    小說的主角是兩個中年人。師傅具有遙感、預(yù)測等神秘功能,向?qū)t以語言解釋師傅的特異功能,兩人共創(chuàng)了一個新興宗教團體。內(nèi)部激進分子為讓眾人在世界末日懺悔,計劃奪取原子能發(fā)電站,甚至不惜爆破電站。師傅已無法控制分散到日本各地的激進教徒,只好與政府警方聯(lián)系,通過電視宣布自己所創(chuàng)宗教只是個玩笑,教義僅是游戲,勸說教徒放棄恐怖活動。
    教主放棄教義,如翻一個筋斗回到原地。日文中“空翻”即有翻筋斗之意,也指到某地后馬上折返。大江是從象征意義上使用該詞的,不僅是教主的“空翻”,更是社會意義上隱喻的“空翻”。
    大江稱這部以“轉(zhuǎn)向”為主題的小說已醞釀了40年。大學時代他曾認真思考戰(zhàn)后日本人普遍“轉(zhuǎn)向”問題。二戰(zhàn)結(jié)束前,天皇在國人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神”;戰(zhàn)敗后天皇走下神壇,對日本國民思想產(chǎn)生很大震動。《空翻》正是對戰(zhàn)后日本社會從宗教到政治的思考。
    這部小說很易使人聯(lián)想到奧姆真理教。奧姆真理教事件發(fā)生時,大江正寫一部關(guān)于新興宗教的小說《綠樹林》,而在《空翻》中,他要訴說的是奧姆真理教產(chǎn)生的精神背景是“宗教的空白”。大江曾指出:二戰(zhàn)后,出于對戰(zhàn)前戰(zhàn)時天皇崇拜的逆反心理,宗教意識普遍淡薄,這使奧姆真理教乘虛而入。
    在大江的小說中,那個新興宗教組織的創(chuàng)立者——師傅,也成為犧牲者之一。如果沒有向?qū)Вは牒蟮脑~語僅僅是夢囈,但向?qū)⑺膰艺Z歸納整理拔高,把全無準備的師傅推向神的地位。那些受過精英教育的年輕激進信徒需要神,寧愿相信師傅,“他們是認真而優(yōu)秀的,因此覺得是令人悲哀的一群?!碑攷煾蹬c向?qū)冀塘x只是游戲時,他們因失落忿恨,將向?qū)Э酱蛑了馈?br />從《空翻》我們可感到大江深刻的現(xiàn)實憂慮。他認為,奧姆真理教的復(fù)活動向,說明一些年輕人以極端認真的態(tài)度在尋找堅固的共同體模式?!霸谌毡?,超國家主義正在一步步發(fā)展,將會有一天突然復(fù)活起來。”
  •   相當厚實的上下冊兩本書,尚未讀完,但就已經(jīng)閱讀的部分而言,還是帶著日本文學的語言方式和色彩,關(guān)于宗教、靈魂追求有著深度展示,作品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也很不錯
  •   大師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很棒,這個版本字稍微小了一點點,但也可以收藏了
  •   很早就聽說這個名字,今日終于有這樣的機會認真領(lǐng)會日本人靈魂深處的秘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   慢熱的一部作品
  •     喜歡大江的為人,喜歡這個題材,努力啃完了這本書,和想象一樣,密度很大,很累也很過癮。之前看《1Q84》,失望得一踏涂地,村上也是因為奧姆真理教事件為契機,寫下這部作品,可是他器量似乎還遠遠容納不下宗教這么復(fù)雜的題材,所以最后只處理成了一個純?nèi)坏膼矍楣适???墒菑耐粋€發(fā)源點誕生的《空翻》,卻讓我讀得喘不過氣來。以前就聽人說大江的作品不好讀,讀完之后覺得這個不好讀不在于內(nèi)容的難懂,而在于這位老爺子的行文風格讀來實在是太累人了。高密度的信息量和低密度的故事性,似乎是大江的特色。但作為小說家來說,這也太不懂得體諒讀者了。以內(nèi)容來說可以打五分的作品,因為這行文勉強降一顆星。但這老爺子風格就是如此,他寫作速度其實很快,可是寫完之后總喜歡反復(fù)錘煉修改,修改反而要花上比初稿更多的時間。據(jù)說大江夫人曾勸他說直接拿初稿出版說不定還能暢銷,可是老爺子就是改不過性子,或者說抱著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嚴肅認真態(tài)度,硬要把很通順的文字變成拗牙的句子才肯罷休。對這樣頑固認真的老人家,實在也沒辦法。
      不過,書的內(nèi)容是非常出色的,在探討宗教性的問題上,是我看過的除了《卡拉馬佐夫兄弟》之外最優(yōu)秀的作品了。宗教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對于全人類來說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身處東方的日本人,以他們著名的死腦筋鉆在這條路上,常常會鬧出比西方人更極端的事件。作為知識分子的作家們怎么認識接受這些東西,怎么在自己的內(nèi)部消化它們,怎么向社會負起責任傳達出聲音,都是非常嚴肅的課題。遠藤周作也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宗教作家,但是他是一個宗教內(nèi)的人,在感性上的闡述比大江更勝一籌,因此文學感染力更強,但在理性上卻不及大江的縝密深邃。但是從理性和感性的對極兩端出發(fā)的兩位作家,在對終極的問題的探討上卻達到了某種一致。無論從任何途徑出發(fā),都會追討到的同一個結(jié)論,就是對此岸世界發(fā)出呼喚的彼岸世界的聲音,是同一個聲音。在這一點上,世界上各種宗教教派的紛爭是沒有意義的,所有認真探究宗教問題的人都會達到這個結(jié)論。但是,不同的作家側(cè)重點有所不同,比如遠藤的作品更多探討的是作為一個個體與彼岸之神建立起的宗教體驗,而大江卻站在世界終結(jié)的危機點上來審視生的問題。
      從世界終結(jié)的危機向世人發(fā)出改悔的吶喊,許多宗教流派其實就是站在這樣的基點上建立起來的。一些激進的派別甚至會采用極端的行為,奧姆真理教事件就是其中一件。對這樣的事件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是很容易的,但是大江卻沒有采用這樣輕松的立場,而是深入到這些思想發(fā)源地,讓自我也去面對同樣的課題,在這樣的對峙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本質(zhì)的嚴肅認真性。所以他獲取的不僅僅是一種理解的立場,甚至更迫近了宗教創(chuàng)立的原理,在個體與彼岸世界間建立起了橋梁。我覺得,大江是宗教的深刻理解者,所以他才能探討了宗教與宗教行為的方方面面。他說教會是構(gòu)筑靈魂的場所,但從其根本意義來說,是極端個人的行為,是處于此岸的渺小的我與彼岸巨大的神的交融與對峙。對岸的終極可以說是一種無理性、缺少想象力的意志,說是一個巨大的漩渦也好,無限的光之洪流也好,所有生命都是從中獲取了小小的光粒子而誕生的。因為我們擁有的小小的光粒子就是神的一部分,因此人與神并不矛盾,人的身上也就可以體現(xiàn)到無限的神性。那些偉大的先知、賢者,就是能在一定狀態(tài)下越過那條界線進入彼岸的世界,直接從終極那里接收到訊息,再傳達給世人的人。但是在那樣強烈的宗教體驗中,在面對無理性的巨大洪流時,在陷入的恍惚的狂喜中,人有可能會失去自我存在的界限,與永恒一體化,不再有“我”的存在,就無法返回到此岸的世界。這時,那個人所保有的小小的光粒子,雖然誕生于光流,只是一個過于渺小的存在,卻閃爍著小小的自我的理性之光,能起到與巨大洪流對峙的作用。因此即使是最渺小的個體,也擁有與神對抗的能力。而當你返回到此岸的世界,自我擴大為巨大清晰的理性,在可以把握住世界的同時,卻也失去了恍惚狂喜狀態(tài)下對世界的透徹領(lǐng)悟,人也就和世界隔離開,渺小而無力。大江筆下的人物試圖構(gòu)造在保持清晰的理性進入彼岸恍惚的世界的狀態(tài),又始終在對抗與接受的矛盾狀態(tài)中掙扎。所以,創(chuàng)立宗教的師傅與向?qū)晌焕先藢ψ约航塘x的否定,進行所謂的“空翻”,并不僅僅是為了阻止少數(shù)教徒的過激行為,更是個人對神之意志的嘲弄與反抗。這樣的空翻似乎是無可避免的,而空翻的兩位實行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用書中的話叫做“墜入了地獄”。然而恰恰是在地獄最黑暗之處,人獲得了重新前行的起點。諷刺的是,正是通過對神的否定,神反而更凸現(xiàn)出它的存在。而書中的各色人等也正是在通過對這樣否定的認知,確立了自我。雖然千頭萬緒的準備,但是最終新教會沒有成立,取而代之崛起的新人教會,卻再沒有能聽到神的聲音。神在彼岸沉默,沉默也許也是一種信息,人必須以自己的判斷前行,無論是終結(jié)還是新生。
      若說,世界終結(jié)的危機已經(jīng)迫在眉睫,大多數(shù)人多半還是覺得是危言聳聽。但是真的放眼看看,就會發(fā)現(xiàn)在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世界今天依然沖突不斷,本應(yīng)攜手共度難關(guān)的人們卻為了短期利益爭執(zhí)不休,各種狹隘的民族主義、霸權(quán)主義、原教主義制造種種爭端事件流血不斷,另一邊消費主義至上的文化消耗地球僅有的資源,也日益加重了人的精神荒廢。地球走向終結(jié)是不大可能,可是人類的文化走向滅亡絕不是危言聳聽。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所有的人確實都應(yīng)該好好傾聽改悔之聲。然而一些更激進的宗教徒認為,與其讓人類在毫無察覺中走向慢性自殺的結(jié)局,不如用激烈的惡性事件喚起所有人的警覺,也許還能喚起新生的機會。大江對那些不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是更精神性的犧牲抱持著審慎的態(tài)度。毫無疑問,他否定奪取自身和他人生命的過激行為,但試圖采取這樣行為之后的動機他卻以更誠懇的態(tài)度去看待。哪怕是不寬容、極端激烈的行為中,他也看到了人性、真誠、甚至更純粹的因子,毋寧說他對這種純粹抱有某種好感。如果說他想做什么,大概是想要把這樣源自純粹的行動力引導到更建設(shè)性的軌道上去,而不僅僅是暴烈的破壞性。在破壞和新生之間,他更希望看到的是新生。他所期待的覺醒的新人,是具備行動力和思考力,又具有少年的真誠之人。
      在我讀過的所有日本作家中,大江是最具有世界主義的一位。在他身上,很好地再現(xiàn)了個體、民族、世界三者的關(guān)系。他從最個體的視角出發(fā),卻獲得的是最人類的視野?!度f延元年的足球》、《燃燒的綠樹》、《愁容童子》、《致令人眷戀之年的書信》……他的所有作品的出發(fā)點,似乎都來自于故鄉(xiāng)的四國森林,源自于他童年從長輩說過的民間傳說故事,而他具備的國際視野,又讓他能從一個更大的角度出發(fā),把這些“日本的故事”解讀成“人類的故事”;而在他思想深化的過程中,這些古老的故事也不斷被解讀出更新更深刻的意味,在他作品中獲得新生,構(gòu)成了一個新的傳說群落。在《空翻》的下半部,他也把故事的舞臺移回了他熟悉的森林,并讓在其他作品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在這里出場,在他的精神的故鄉(xiāng)續(xù)寫新的篇章。這層意義上說,大江又是個極度自我中心的作家,他不顧及讀者的閱讀趣味,只是一心探索自己內(nèi)心關(guān)注的東西,不斷深挖,好像只為自己一個人寫作一樣??墒且娓M去,讀者卻又能發(fā)現(xiàn)他所寫的其實是普世性的、人心中的共通探求與思索,是與自己可以相通的東西,又或者可以說,其實正是這個社會最重要最關(guān)注的課題。從這個角度說,他又是一個極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大江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沉重的老年氣息。所謂老年并不是指暮年氣,相反,依舊有強烈的狂氣,或者說雖然始終帶著冷靜和理性,卻有種隱藏的激昂。就像本書,原本是狂熱的宗教行為,大江卻帶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審慎反思,因而讓整部作品呈現(xiàn)出過于冷靜的面貌。但是在冷靜背后,可以感覺到作者強烈的向往和寄托。也許如他自己所說,他雖然出道早,卻是一個晚熟的作家,他的作品到了中老年才漸漸成熟。這點和村上正好相反,村上是個早熟的作家,他的面貌就是青春的面貌,所以他的作品才一直受到年輕讀者的歡迎,而他的作品中最好的也始終是年輕時寫出的幾部,而即使到了現(xiàn)在,他的作品里青年時代的氣息也沒有散去,他筆下品味的孤獨寂寞可以作為小資青年的調(diào)味品,卻始終沒有深入。不過在說故事的本領(lǐng)上,大江是要比村上遜色不少,所以看他的書很累,當然也可以說是很耐看吧。
  •     這本書正如作者最后說的,是“新人”教會的創(chuàng)教史,從一個教會的滅亡到另一個教會的興起;從一個教義轉(zhuǎn)變到截然不同的另一個教義。里面的任何細節(jié)都可能是必然要發(fā)生的。
      
      故事的主線就是人們對主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開始是無條件的追隨,慢慢地開始逼迫主給自己旨意,然后違背主的旨意(即主的仁慈),最終脫離主而得到靈魂上的自由。由此看來,主只是一種寄托,是人類編造出來的一種說辭。
      
      本書耗費作者四年的時間寫成,其中包含的信息量相當大,再加之是翻譯作品,初讀可能會覺得吃力,但對人類的探討,對時間的探討,對靈魂的探討,肯定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一種思考,因此還是可以一讀的。
      
      其實看完這本書,我還有很多地方不明白。像是作者向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而答案需要我們慢慢地領(lǐng)會。作者曾經(jīng)說過:“我想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一個構(gòu)筑‘靈魂’ 的場所?!倍诒緯淖詈?,借人物之口又一次說出:“教會是構(gòu)筑靈魂的場所。”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什么聯(lián)系?
      
      小說的本性是一種有靈魂的存在,然而構(gòu)筑靈魂應(yīng)該怎么理解?是完善還是推倒重建?每個人的理解肯定不同,但合上書,面對時間之終結(jié)、世界之終結(jié),我們到底應(yīng)該如何做,這是首先需要思考的。
  •       以前曾聽過一個小故事。說是地里的莊稼都豐收了,一位老婦人在感謝上蒼,她的小侄女問她為什么要感謝老天爺呢,老婦人說因為實在太開心了,不知道該感謝誰,唯有感謝上蒼了。一直以來人們對于信仰都有著各自的想法與堅持。有時候是種依托,有時候是種逃避。
        大江健三郎的書沒有看過,對于他的文章風格是第一次涉獵,大段大段的哲學頓悟想必和他五年的閉關(guān)生活有關(guān)。這本書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轟動一時的奧姆真理教,只是當時我還年幼對此一無所知,邪教這種詞匯只會在武打小說里不斷被提起。不過這本書的實質(zhì)并不是一部宗教興衰史,而是在探討人類何去何從的問題。先不論其好壞,其在人們中間的反響如此空前,比zf還讓人們肅然起敬,其中的各種問題應(yīng)該深思。到底還欠缺了什么能讓人們?nèi)绱瞬活櫼磺型侗嫉揭粋€陌生的懷抱中,深陷其中廢寢忘食。
        一個宗教的起因有好有壞,但是當規(guī)模不斷擴張,隊伍不斷壯大,人們的想法開始發(fā)生改變,特別是那些領(lǐng)軍人物。開始分幫派,分利益。這種狗血的劇情基本都已演爛了,只是還會發(fā)生,在各個領(lǐng)域。那除卻這些,那些想真正的好好的建立的會有什么下場呢?會不會都像“師傅”和“向?qū)А蹦菢印?br />     這本書有點晦澀,大致的故事框架很容易了解到,只是里面的各種深思需要細細體會細細捉摸。曾看過一段對他作品的描繪很概括卻很形象,說是在他的作品中存在著“變異的現(xiàn)實主義”這種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全新的見解和充滿凝練形象的詩,使他回歸自我主題的強烈迷戀消除了 (語言等)障礙。
  •     名頭很大
      來頭很大
      實話
      很難看
      這個難看是指很難看下去的難看
      廁所中幾近便秘
      慢慢看吧...
  •     這本書確是這樣一座建筑,如果你果真進入了這里,恐怕很難全身而退了。
      最早接觸大江健三郎是在不設(shè)防備的大學,那時候幾乎是打開全身的接口吸納可以接觸到的信息。在省圖書館偶爾借到了譯林出版社的〈性的人 我們的時代〉(譯者:鄭民欽)書中對欲望和時代性的表現(xiàn)顯示出令人震動的勇氣。這種勇氣和誠實的文字利刃一樣切開了我蒙昧生活的一條細縫。這本書所散發(fā)的濃烈和犀利算是大江早期作品的鮮明特征。
      當以這本書為源頭,繼續(xù)進入大江作品所構(gòu)筑的醉人世界時,作者的成長脈絡(luò)依稀可辨。雖然人民日報出版社葉渭渠主編的大江作品系列翻譯質(zhì)量非常的糟糕(那些煩瑣長句的混亂結(jié)構(gòu)充分顯示了譯者的混亂思維和趕工心態(tài)),但是也可以粗略的了解大江早期對多樣性寫作可能的探索(記憶中似乎還有本小說講述了一個精液之海中的島嶼上村民的故事),當然核心仍是性。再晚一些的作品如〈燃燒的綠樹〉〈遲到的青年〉讀起來越發(fā)晦澀了。文字的意想幾乎模糊到了不能理解的程度。這部分作品令人絕望的徘徊在某些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上。或者這是某種必不可少的對自我的探索吧?
      之后大概在02年出版的這本〈空翻〉呈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局面。這是一本和宗教題材有關(guān)的作品,似乎是在日本奧姆真理教事件的啟發(fā)下而創(chuàng)作的。然而,我們可以相信大江這樣的作者是不會去單純寫一本“勸戒警世書”的。可以說,對于共產(chǎn)主義無神論教育下成長的我,首次努力去嘗試理解所謂宗教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宗教式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的潛藏:犧牲,奉獻,忠誠,背棄。和所有其他充滿野心的作品一樣,這本書也似乎表達了人生軌跡中那隱約事先被鋪好的軌道——我們稱之為命運的東西。不可多得的是,這許多的軌道交織起來,構(gòu)成了這部精巧的完整世界。年幼時候讀過一些歐美的奇幻小說,也曾欽佩他們?yōu)榱吮憩F(xiàn)某個奇異種族甚至創(chuàng)造了這個種族的獨特文字。評論稱之為呈現(xiàn)了精靈的完整世界。而〈空翻〉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其困難之處在于,這個世界并不是一個奇幻架空的另外世界,而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現(xiàn)實世界。那么現(xiàn)實世界中的多義性,不可知,神秘主義都被用可以理解(這本書的文字確是可以理解的)的文字表達出來。這讓人感慨小說確是文字藝術(shù)中的國王。
      最后,拋開技術(shù)層面不談,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直至合上書本,故事所存在的世界也并未讓人感到結(jié)束。不是么,有終點的世界,有答案的世界,怎能被稱為完整的世界呢?
  •      這是一本有點晦澀的書,我?guī)锥葢岩墒欠g作者的問題,因為以前讀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時候沒有這么緩慢過,或許是因為這本《空翻》涉及的東西較多,我的知識構(gòu)成出現(xiàn)了明顯的斷點,使得思維跟不上眼睛的的速度,于是不得不再看一次剛剛看過去的那一段文字。
       大江健三郎是個巨人,這一點無人否定。深厚的功力,巧妙的選題,貌似和你無關(guān),可是絲絲扣扣都與你有關(guān),而且決定了你在某些問題上的思維方式。
       讀到大江的第一本書是《死者的奢華》,當時佩服得五體投地。多年沒多過他的作品,今年找來了這本《空翻》,可是真的要好好多看看了,這不是一本你可以一邊聽歌一邊看的書,也不是一本心猿意馬走馬觀花的書,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認真研讀,多半要讀兩次了。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功底深厚,思考深邃;
      這本書很不好評說,因為作者用心在寫,讀者用心去讀,或許有的只是心靈感應(yīng).
      
      如有感應(yīng),空虛的問題就解決了.我想這就是作家高明之處吧.
  •   唔,村上先生這么多年來好像風格也沒有根本的變化,不過1Q84確實令人失望,那本書真的是向1984致敬的嘛!
  •   這人的書累人
  •   譯林出版社的〈性的人 我們的時代〉(譯者:鄭振鐸)
    譯者好像是鄭民欽吧?
  •   抱歉,寫錯了,已修改,感謝ls
  •   其實大江先生本人也坦白(大致這么個意思):“我也不理解為什么日本人讀不懂我的書”
  •   但我又不是日本人哈哈 其實我覺得是翻譯的比較生澀曖昧
  •   這本書確實容易造成思維跟不上眼睛的速度,共鳴了咱們,呵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