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默石 頁數(shù):152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也可以說,知識就是趣味。得了知識,把自己變得強(qiáng)壯,、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無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點。
這本“知道吧”的小書,就是增廣趣味的東西:涉及的內(nèi)容,照學(xué)科術(shù)語說,是“文化史常識”,就是古老歷史中人們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聞。這方面汪汪如海,小書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計有服飾、飲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其他方面,將來還會陸續(xù)寫出
——李山 (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
作者簡介
默石,河北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畢業(y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效深厚的研究,曾出版《孟子》《宋史故事》《明史故事》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服務(wù)篇
1、稱呼語“足下”與鞋子有什么關(guān)系?
2、男人甘愿臣服于女人.為什么被稱作”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3、“鳳冠霞帔”有什么來歷。為何成了出嫁時的禮服?
4、“戒指”從什么時候起成了定情的信物?
5、“綾羅綢緞”往往代指富人的服裝,它具體是指什么織品?
6、“丟盔卸甲”用來形容吃了敗仗很狼狽的樣子.那么盔和甲是什么特別的裝束?
7、“丟了烏紗帽”意思是被罷了官, “烏紗帽”如何成?官位的代名詞?
8、“紳士”一詞是怎么來的?是外來語嗎?
9、“衣裳” 為何在古代被分為“衣”和”裳”?
10,“集腋成裘”用來形容積少成多. “裘”一定是“集”出來的嗎
11、“衣錦還鄉(xiāng)”指一個人很風(fēng)光地回到家鄉(xiāng),但為什么一定要穿“錦”呢?
12、為什么要用“紈绔子弟”稱呼不求上進(jìn)的富家子弟?
13、“黃袍加身”是當(dāng)皇帝的代名詞,那么皇帝的服飾顏色有什么講究呢?
14、“唐裝”是唐朝人發(fā)明的服裝嗎?
15,中國人代表性的服裝“旗袍”是滿族人發(fā)明的嗎?
16、“胡服騎射”是說哪個民族的服裝,有什么突出的優(yōu)點而被漢人仿效
17、“猥褻” 、 “褻瀆”的“褻”有一種解釋是古代的內(nèi)衣,它有什么說道
18、擅長走門路拉關(guān)系而成功的人被稱為“長袖善舞”,這和袖子有什么關(guān)勇
19、“巾幗不讓須眉”是指一個女子的所作所為并不比男人差,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20、在過去的婚禮中.新娘子頭上為什么一定要蒙上一塊紅蓋頭?
21、有意偏向一方被稱為“偏袒”,這與穿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22、“如履薄冰”、 ”履行義務(wù)”、 “履歷”這些常用詞語中“履”字原意是什么?
23、“冠冕堂皇”形容外表莊嚴(yán)或正大的樣子, “冠”和“冕”分別指的是什么?
24、“衣冠禽獸”現(xiàn)在是指品德惡劣、行為像禽獸一樣的人,為何原意卻是指代明清兩代的官員朝服呢
25 ”女為悅己者容”意思是說女子為了喜歡自己的人化妝打扮,古代女子化妝都有什么花樣呢?
飲食篇
26、夫妻相互尊敬稱作“舉案齊眉”,這和“舉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27、“五味俱全”分別指的是哪五種味道?
28、“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是指哪些作物?稻子算不算五谷?
29、“觥籌交錯”是說飲酒時的熱鬧場面. “觥”和“籌”分別是什么器具?
30,為什么說被人拒之門外被說成是吃了“閉門羹”?
31、“膾炙人口”中的“膾”和”炙”到底說的是什么?
32、“吃醋”是怎么與嫉妒扯上關(guān)系的?
33、“吃豆腐”為什么和占女人的便宜聯(lián)系在了一起?
34、“珍饈美味”中的“饈” ”美”字為什么都與“羊”有關(guān)?
35、“畫餅充饑”和“望梅止渴”意思差不多,為什么一定要“畫餅”?
37、為什么古時候曾經(jīng)把“茶”?成”荼”?
38、“筷”和“快”諧音,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39、當(dāng)我們聽了別人的高見、大受啟發(fā)時稱作“醍灌頂”“醍”和“醐”到底是什么神奇的東西?
40、“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為大家所熟知,那時候的酒為什么要用青梅來煮?
41、人們常說的“以茶代酒”出自哪里?
42、我們經(jīng)常說的“燒酒”是不是中國人的發(fā)明?
43、大名鼎鼎的.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道菜
44、端午節(jié)吃粽子真的是為悼念屈原而產(chǎn)生的嗎
45、“鯉魚躍龍門”比喻一個人飛黃騰達(dá),它和酒席有什么關(guān)系?
46、為什么中國人把糕點叫作”點心”?
47、為什么”月餅”非要等到中秋節(jié)吃呢?
48、酒宴中常說“分賓主落座”,古人吃飯有什么講究?
49、熱門的東西常被稱為“香餑餑”,面食為何受到如此追捧?
50、“染指”用來形容某人插手某事,獲取不應(yīng)該得到的利益,它有什么來歷嗎?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1稱呼語“足下”與鞋子有什么關(guān)系?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內(nèi)亂而逃亡他國,途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不少隨行人員都走掉了,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依然跟著他。一次,他們好幾天沒找到吃的,重耳已經(jīng)餓得走不動了。這個時候,介子推就偷偷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湯給重耳喝。重耳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非常感動,發(fā)誓將來一定會好好報答介子推。19年后,重耳回到了晉國,成了國君,大賞功臣,獨獨忘了介子推。后來,重耳終于想到了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已經(jīng)帶著他的母親躲到綿山里去了。重耳派人去綿山找介子推,沒有找到,便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誰知,介子推就是不肯出來,等到大火過后,人們發(fā)現(xiàn)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一起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晉文公見到此情此景,非常難過,命人將那棵大樹沒被燒掉的部分鋸成了木板,做成鞋底。晉文公常常穿著這雙鞋子,并不時哀嘆道:“悲夫,足下!”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中有關(guān)衣食住行的100個趣味問題?衣食卷》:1個問題1個故事,于故事中到真知識。100個趣味問答,200多個知識點,令你手不釋卷。200張精美圖片,色彩紛呈,體味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中有關(guān)衣食住行的100個趣味問題·衣食卷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