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麥家 頁數:329 字數:3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世界有我們太多的不知道,但不是無人知道。如果沒有禁忌,不知道都是可以知道的。中國黑室是個真實的機構,始創(chuàng)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抗戰(zhàn)時期的陪都,鼎盛時從業(yè)人員多達四位數。但由于禁忌,他們都成了啞巴。如今,他們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赴了黃泉,剩下的百分之十,像樹葉藏于森林中一樣,隱于鬧市陋巷。不努力,沒運氣,你永遠無法把他們從人堆里找出來。即使找出來了,他們依然可能跟你裝聾作啞。水滴石穿,時間改變了所有人,包括一記石頭,但他們的禁忌和恐懼,比石頭還要堅硬,比時間還要長遠。我是幸運的,二十五年前,在福州,有人對我開了口:是一位一九四七年投誠的前中國黑室成員。當時我在相似于黑室的某機構從職,他是我?guī)煾档膸煾?,年紀大了,七十六歲,身體不好,有哮喘,每年到了春季經常犯病。老人家一生未婚,身邊無親無故,發(fā)病時全靠幾代徒弟照顧,送藥,打飯,打掃衛(wèi)生。有一回,他病得厲害,住了院,師傅讓我停職,專門住在醫(yī)院里服侍他半個月。也許是我的勤懇和單純給了他說話的沖動,或者別的什么原因,斷斷續(xù)續(xù)地,我知道了他投誠前的一些事,就是中國黑室的一些事。我相信,如果他知道日后我將離開那個單位,并以寫作為生,就算我掐死他他也不會開口的。他以一輩子的見識作憑據,認定我將重復他的一輩子,在那只“鐵桶”里幽幽地燃燒至盡。我也沒有想到,時代和我都說變就變了。我很遺感,不能像有修養(yǎng)的人一樣,對曾幫助我孕生這本書的大恩人指名道姓地致一聲謝——因為禁忌。寫這本書。我經受了與過往寫作不一樣的考驗:以前,考驗我的是如何把虛構的故事寫得讓讀者信以為真,而這次正好相反,是要為真實的事情披上偽裝。老實說,我心里也有禁忌和恐懼。我怕傷害到老人家和他記憶中的前黑室同事,以及他們的后人,繼而給自己平靜的生活帶來困難。寫作讓我在現世中變得越來越無能,又敏感:這是一對矛盾,我相信它已經深深地折磨了我,也許再不能負荷加量了。
內容概要
抗戰(zhàn)時期,中國境內有三大秘密組織:日本的731部隊、汪偽的76號院、軍統(tǒng)的中國黑室,總部分別設在哈爾濱(東北)、上海(東南)、重慶(西南)。前二者是公認的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后者則比較復雜,起初它是個反恐組織,旨在破譯日本空軍密電,全力扼制敵機對重慶的血腥炸,后來又逐漸演變?yōu)榘肟植澜M織——復雜、離奇、神秘、陰暗是這個組織的面孔。即使到了今天,它的諸多史實依然鮮為人知。
本書著述的正是中國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個驚世駭俗的數學奇人、天才破譯家,他手無縛雞之力,卻令敵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他不識槍炮,卻是那場戰(zhàn)爭中最大的戰(zhàn)斗英雄;他在紙上談兵,卻殲敵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卻抵得過一個野戰(zhàn)軍團;他門外有重兵把守,抽屜里有各種保健良藥,卻依然命懸一線,命運多舛。
這是一個神奇的人,黑室讓他變得更加神奇。他活著,就有更多的人能夠幸免于死;他活著,就有更多的人要為他而死;他活著,就有傳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間最歡心的事、最揪心的痛。他是中國一代精英知識分子的代表,在歷史的風云際會之中盡顯熱情與智慧,也深感無辜與無助。
茅盾文學獎得主、當代商業(yè)諜戰(zhàn)影視劇之父麥家,以其驚人的努力和運氣洞開了中國黑室塵封已久的沉重大門,讓如煙往事變得“并不如煙”。他把秘密煉成了金;他把陽關切進了黑室;他把歷史變成了現實。
風語,既是風的語言,亦真亦幻,又是風的聲音,嗚咽如泣……
作者簡介
麥家 1964年生于浙江富陽,畢業(yè)于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從軍17年,歷任軍校學員、技術偵察員、宣傳干事、處長等職,后轉任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編劇,現為杭州市文聯專業(yè)作家,杭州作協(xié)名譽主席。作品開啟中國懸疑解密小說風潮,根據其同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章節(jié)摘錄
時間仿佛被切走了一片。不知怎么的,陳家鵠突然發(fā)現身邊空空如也,教授(海塞斯)不在了,所長(陸從駿)也不見了。明明剛才倆人還在他嶄新的辦公室里跟他聊天、說事,轉眼問說不見就不見了,蒸發(fā)了,只留下倆人丟在煙灰缸里的煙頭:一個紙煙頭、小半截雪茄。那紙煙頭還冒著煙呢。見鬼!陳家鵠嘀咕一句出了門,四面張望:沒有,院子里只有靜物,間或有一兩片樹葉在拂動。喊一聲,不見回音。又喊一聲……連喊幾聲都沒有回音。難道我是在夢中?陳家鵠突然懷疑自己還是在山上,下山后的一切不過是他做的一個長長的夢。他邁著夢的步子,返身入屋。辦公室在廊道盡頭,占用了廊道,是長長的一間,坐北朝南,南邊窗戶呈拱形,北窗是四方形的,玻璃都是普通玻璃,看上去不結實,也不是太通透明亮。陳家鵠入屋后,漫無目的地踱著步,從拱形南窗踱到方形北窗,又從北窗踱往南窗,像在丈量自己的心智。不知踱了多少個回合,他最后停步在北窗前。已是午后四點多鐘,太陽光都移到北邊,北邊的空間顯得比南邊的開闊、明亮。他追著陽光,無意識地舉目眺望,近處、遠處、空中、地上、屋尖、街角,目光像風一樣飄忽、茫然。這是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是一千二百公里外的武漢歷史上最陰霾的日子,日軍第六師團之佐野支隊在飛機大炮的火力配合下,強行渡河,攻克了漢口的最后一道防線——戴家山防線,從而宣告武漢淪陷。對陪都重慶來說,這是個哭泣的日子,天若有情,應該落雨代泣。但那個年代,天道也偏袒大和人,炎黃子孫只配受嘲弄、欺辱。這一天,重慶的陽光是少見的燦爛,即使是午后四點多鐘的太陽,依然燦得喧囂,烈得張狂。陽光把一片片黛瓦烤得黑中透亮,空氣干燥得哧哧啦啦響,似乎落個火星子就會熊熊燃燒,把天地燒成一堆茫茫白煙的樣子。徐州在戰(zhàn)場上聞過太多的血腥味,他對這味道太敏感了,即使被雨水稀釋過的,淡淡的血腥味,依然被他敏感地捕捉到。用手電往頭部一照,哇,石頭上一片血水!陳家鵠是后腦先著地,后腦勺成了個大雞蛋,如此激烈地與石頭相碰,后果可想而知。迅速送醫(yī)院搶救!醫(yī)生只用了半個多小時便處理好了傷口。傷口談不上大,只縫了四針。這么小的傷口,住院的資格都沒有,戰(zhàn)時的重慶哪有那么多病床啊??申憦尿E卻接到了醫(yī)生開出的病危通知書。顯然,問題不在看得到的傷口上,而是看不到的顱內!從徐州發(fā)現他起,陳家鵠一直昏迷不醒。第二天早晨,院長還在家里用早餐,即接到一號院杜先生的電話,要他全力搶救此人。于是,院長一上班就趕到病房來看望陳家鵠,了解他的病情?!安∪饲闆r怎么樣?”院長向一位姓柳的醫(yī)生問,昨晚是他出的診?!昂芪kU,九死一生吧?!绷t(yī)生隨口淡淡地答,他不知道躺在病床上的是個什么人,有誰在關心他,“他現在心跳只有31下,真正是屬于命若游絲,命懸一線,隨時都可能撒手人寰?!痹洪L眉毛豎起來,目光刺過來,“他是個大科學家,前線需要他,委員長都在關心他,知道嗎,要全力搶救!”柳醫(yī)生沒想到此人來頭這么大,不由慌了神,諾諾地說:“這……這要看今天、明天……如果今明兩天能夠醒過來就沒事……否則……”陸從駿已在醫(yī)院忙乎一夜,知道陳家鵠病情嚴重,內心已經虛弱得害怕聽到有人說什么晦氣話,沖上前,失禮地打斷醫(yī)生,“對不起,沒有任何否則!你必須把他搶救過來,不然——”他本想說句狠話,臨時又改了口,搖搖頭,垂頭喪氣地說,“沒有不然,沒有,我們需要他,前線需要他,委員長需要他。”他也許以為用這種加強的口氣可以給他們增加壓力,給陳家鵠增加生的希望。醫(yī)生一副很悲觀的樣子,說:“如果這兩天能醒過來就好啦。”陸所長咄咄逼人地盯著他問:“如果醒不過來呢?”廢話,沒醒過來不就是死了,問得醫(yī)生啞口無言。
媒體關注與評論
談談速度、情節(jié)、命運、密碼?!讹L語》第二部是奔馳的小說,似瘋狂的賽車,越過重重障礙。讀這樣的小說,你感到不能停,不能猶豫沉吟,你沉醉于這種速度、顛簸和驚心動魄。速度是小說的基本問題之一,有的小說家選擇慢些、再慢些,有的小說家選擇快些、再快些;無論踩剎車還是踩油門,都是為了打開、放大和提煉某些特定的人類經驗。速度快的小說必有一種行動的激情:人在自己的境遇中形成動機、作出選擇、采取行動,人和人的動機、選擇、行動發(fā)生錯綜的碰撞對抗,人推動著事,事推動著人,命運的隱秘結構逐漸呈現…… 這個過程,叫做情節(jié)?!讹L語》有強大的情節(jié)力量。這是一部深究命運的書。如果說,破譯密碼是人類理智的瘋狂頂點,那么,麥家就和其他情節(jié)天才一樣,理智而瘋狂地企圖破譯形成人的命運、形成某種冷酷必然性的無數偶然、無數機緣,在無數的變量中算出一條精確的曲線。對情節(jié)的迷戀是人們熱愛小說的根本理由之一。只要我們活在線性時間中,只要我們不能預知未來,那么,對情節(jié)的想象就將一直是我們縈繞不去的執(zhí)念。“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不是古老說書傳統(tǒng)的一句套話,這涉及人類生活中深沉的困惑和欲望,我們相信,我們期待著,那紛至沓來的數字之流中隱藏著某種可理解的意義,而說書人的神奇與榮耀盡在于此?,F在,麥家寫了《風語》,他說的是一個破譯密碼的故事,他自己就是一個破譯密碼的人。 ——《人民文學》2011年第一期卷首語 李敬澤主編留言
編輯推薦
《風語(2)》: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繼《暗算》《風聲》后再推《風語》陳家鵠的愛情煉獄!為什么他能殲敵于千里之外 卻保護不了身邊的愛人這世上有我們太多的淚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