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紙譜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作者:劉仁慶  頁數(shù):276  字數(shù):29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造紙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兩千多年來,紙上:真.作為文化載體之一,從古時的制形演變到現(xiàn)在的程式,滄海桑田,難能可貴。自18世紀末葉歐洲的造紙機誕生以后,從此便有了手工紙(用手工抄造的紙)與機制紙(用機器生產的紙)之分。本書所說的古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傳統(tǒng)手工紙或“土紙”(相對地把機制紙叫做“洋紙”)。對于今天不少年輕的朋友而言,古紙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世界。但是,從傳承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fā),古紙與我國古代的書法、繪畫、典籍和文化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古紙是華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一點古紙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古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古代所有的紙,而應該是指歷代中有史料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紙張,這樣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古紙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古籍記載,何時何地產紙、用紙。另一個是紙樣實物,包括出土清理的和傳世收藏的。我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傳世的和出土的古紙較多,需要研究的課題也不少。例如,知道紙名,不知實物;知道(古紙)實物,又不知何名。于是后人又自行其事(憑自己感覺給古紙取名)。由于時間太久,又查不到證據(jù),因此就出現(xiàn)了各地“自說自話”的現(xiàn)象。這樣一來,便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是為整理我國古代的手工紙(古紙),所做的一項普及性的工作。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沿承至今,大約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是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手工紙,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直到現(xiàn)在對她的了解者越來越少了,也沒有引起社會應有的關注。保護民族遺產和傳統(tǒng)文化,就是守護中國人民的悠久歷史和美好家園。    本書分八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漢晉南北朝時期的古紙,第三章隋唐五代時期的古紙,第四章宋元時期的古紙,第五章明清時期的古紙,第六章傳統(tǒng)手工紙,第七章手抄加工紙,第八章手工紙制品。全書共介紹各地古紙和紙品96種,插圖163幅,它們與古代造紙、印刷、書畫、文物、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關系。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 引言 一、中國的古紙與手工紙 二、手工紙的原料 三、手工紙的“紙藥” 四、手工紙的制造 五、手工紙的分類 六、手工紙的產區(qū) 七、中國手工紙的外傳 八、國外手工紙簡況第二章 漢晉南北朝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麻紙 二、楮紙 三、藤紙 四、土紙 五、側理紙 六、蜜香紙 七、桑皮紙 八、黃麻紙 九、蠶繭紙第三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宣紙 二、白麻紙 三、麻沙紙 四、薛濤箋 五、云藍紙 六、硬黃紙 七、澄心堂紙第四章 宋元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竹紙 二、匹紙 三、蠲紙 四、椒紙 五、柬紙 六、綿紙 七、玉版紙 八、寶鈔紙 九、謝公箋 十、新安皮紙 十一、明仁殿紙 十二、金粟山藏經紙第五章 明清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榜紙 二、宣德紙 三、毛邊紙 四、烏金紙 五、通草紙 六、粗料紙 七、還魂紙 八、開化紙 九、庫箋紙 十、羅紋紙 十一、毛泰紙……第六章 傳統(tǒng)手工紙第七章 手抄加工紙第八章 手工紙制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盡管在學術上還存在不同的看法,這是可以繼續(xù)研討的。對出土的各種漢代古紙進行化驗分析,通過在顯微鏡下比較觀察了纖維形態(tài),證實它們絕大多數(shù)是由麻類纖維構成的。這些實物究竟是不是紙,學術界有爭論,留待日后討論,讓歷史作證吧。手工造紙常用的麻類,計有大麻、苧麻、亞麻、苘(qing,音頃)麻(又名青麻于.、黃麻、水麻等,還有一些野生麻(如羅布麻、老虎麻、芭草麻)。過去還有采用廢舊麻織物(如麻袋、麻衫、麻鞋)的,在這樣的條件下,麻紙便捷足先登,走上歷史文化的舞臺。但古代還是以使用生麻縷(從麻莖剝皮、粗加工后的產物)者居首。在已知的麻紙中,以大麻和苧麻為原料的較多(圖2—1)。大麻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漢麻、井麻、火麻、線麻、綠麻等。纖維長度為12—20mm,寬度0.012—0.024mm,長寬比889,,纖維比較粗實、強韌。苧麻系灌木植物,別名:刀麻、繩麻、中國草。莖內表皮層即為苧麻,易于剝離。不論是大麻還是苧麻,其中含有的木素(植物中的一種化學成分)的數(shù)量較少,漚麻過程簡單。換言之,即制漿比較容易,故我國古代一般多利用它們來抄造麻紙。麻紙有黃麻紙和白麻紙之分。其質地堅韌、柔軟可折,為官府、民間大量采用。據(jù)《新唐書》載:唐朝每月授與集賢院學者5000張四川產的麻紙。開元年間(713—742),兩京(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內府藏書一律用益州麻紙抄寫。麻紙不僅在中原廣泛使用,而且還運往邊陲消費。另據(jù)《唐六典.大府寺》稱:“宣、衢等州之案紙……”此處所說的案紙(paperofworkintables),即供中國西部官府使用的一種麻紙。申請領用者需經西州都督府批準(《敦煌吐魯番社會經濟資料.下冊》,1960年3月出版)。據(jù)吐魯番文書上記載,有一次“兵曹”請紙,批準了。另一次為了“市馬”(買馬)需用紙多,未批準。這反映出那時在河西一帶,紙仍屬于稀缺、緊俏物質。所以說案紙是一種質量較好的白麻紙,擺放在案桌子上,供辦公之用,當然也可供書法。但一般民間群眾難得使用案紙。我國早期多用麻紙的原因可能是:第一,我國種植麻類植物的歷史悠久,前已述及,《詩經.王風》、《詩經.陳風》中都有種麻、漚麻的記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紙譜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8條)

 
 

  •   喜歡文房四寶,特意買了這本古紙譜,從手工紙的原料,制造,分類。在從各個朝代紙的類型分類名稱,都有介紹,對這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   詳細的記述了中國古紙的發(fā)展,受益匪淺,中國的各種古籍能上千年不腐不壞,古紙功不可沒
  •   這本書關于古紙的圖片很多,挺詳細的。不錯!
  •   非常好的研究中國紙文化的資料。
  •   印刷很好,對了解中國傳統(tǒng)紙業(yè)很有幫助
  •   看一些較少版本的書,提到什么連史紙、珂羅版、燕子箋、蝴蝶裝,總是似懂非懂,讀此書,對于歷史上紙張做一個全面了解,
  •   這本書很好了,很適合學文獻專業(yè)同志的學習!
  •   中國的造紙術,很有一套,像宣紙就是藝術!
  •   這是一本全面闡述中國古紙的經典論著。書中對中國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歷代古紙做了全面的介紹,不僅逐一闡述了傳統(tǒng)手工紙、手抄加工紙,還對手工紙制品做了一一點評。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業(yè)的一部百科全書。唯一的遺憾是圖案是黑白的,同時又模糊不清,使讀者不能夠真實的領略中國古紙的原貌和風采。
  •   剛好在做一個手工紙的產品設計,書中較詳盡的描繪紙的來源種類,如果對各種手工紙有更詳盡的制作描述更不錯了!期待!
  •   印刷算可以
  •   總算能有個了解
  •   很詳盡的一 本,就是沒有彩圖
  •   感覺很虛,找不著感覺
  •   這書文字內容真心不錯,但是……這書印黑白的是想要鬧哪出?紙張用的也讓人不太爽
  •   先看到微博上的介紹,有很美的手工紙加多色套印的藏書票,還以為會有精心制作的紙樣插頁,買了兩本,送一本給好這口的朋友。誰知書是平裝,用紙粗糙,排版不夠精當,而且一絲紙樣都沒有,更不用說神馬藏書票了,無比失望。要不是沖著微博上天花亂墜的介紹,才不會買這個出版社的書呢。以后做不到,就不要在微博上隨便發(fā)貼忽悠人好么
  •   結果一本講紙的書,紙質卻糟糕的不得了,跟盜版沒什么區(qū)別。
  •   印刷的太差勁了,關于紙的圖片沒有一張能看清的!普通白紙印的圖,根本沒有一點參考效果!建議再版時用銅版紙印刷!
  •   內容不錯。圖再清晰些,或印成彩頁更好。
  •   經常拿出來翻一翻,很有趣味
  •   研究古籍、古書畫者必讀。
  •   好書,有再版本了,加入了手工紙的紙樣。值得再買。
  •   有點失望至極,對天談海啊
  •   確是一本敘述中國各種古紙種類的書,每種紙只稍加描述,但我喜歡,這才是重要的
  •   收到后粗翻了一下,此書是一本普及性的讀物,面面俱到,講的都不是特別深刻,不過對我寫字畫畫參考買紙有指導價值。
  •   不錯。內容涉及古紙的方方面面,很好的一個知識讀物。
  •   相關的書比較少,有這么一本作為科普也好,學習也好,挺不錯的紙質不太好啊。。。
  •   這種書很少,專業(yè),喜歡的人一定要擁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