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  作者:池肇春 等主編  頁數(shù):327  

前言

  脂肪肝分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兩大類。后者占脂肪肝總數(shù)的90%以上,且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S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兩種,NASH嚴重的病例可發(fā)生肝纖維化與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因此NASH已引起廣泛重視,對單純性脂肪肝以往認為是一種預后良好的良性疾病,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它在代謝綜合征以及2型糖尿病的發(fā)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而且它也是許多其他肝臟疾病的輔助致病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時,大部分患者有代謝危險因子,如肥胖和糖尿病,胰島素抵抗(IR)是一個關鍵性的致病因子?,F(xiàn)有研究顯示,肥胖相關的肝臟疾病有可能發(fā)展成肝細胞癌,并且2型糖尿病也是肝細胞癌的獨立危險因子。盡管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率較低,但脂肪肝本身也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或工作質量下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牽涉人群廣,而且流行率還在迅速增長,并已取代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成為我國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因此積極做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工作勢在必行?! 》蔷凭灾拘愿尾〕嗜蚧餍械内厔?,已成為發(fā)達國家和中國富裕地區(qū)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一系列影像學和肝活檢資料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為西歐、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功能異常的首要病因。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為17%一33%,其中1/3~1/2可能為NASH,后者10年內肝硬化發(fā)生率為15%,其中30%一40%將會死于肝癌、肝功能衰竭和移植后復發(f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病與肥胖有密切關系,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生率比一般人群高出4.6倍,且體質指數(shù)(BMI)的分布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檢出之間呈直線正相關。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檢出率分別為28%~55%,和27%~92%,多種代謝紊亂并存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fā)病率更高。

內容概要

本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新代表作,由全國有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工作者共同執(zhí)筆。全書50余萬字,共分十三章,全面闡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治現(xiàn)狀、脂肪代謝與脂肪肝、病理學、危險因素、診斷、治療及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全書內容新穎實用,文字流暢,可供消化科、肝病科及內分泌代謝科工作者及相關人員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及診治現(xiàn)狀第二章 脂類代謝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一節(jié) 脂類的正常代謝 第二節(jié) 脂類的代謝紊亂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第三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理學第四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學第五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險因素  第一節(jié) 肥胖與脂肪肝  第二節(jié) 血脂紊亂與脂肪肝  第三節(jié) 高血壓與脂肪肝  第四節(jié) 血糖與脂肪肝第六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  第一節(jié) 胰島素抵抗  第二節(jié) 脂肪儲存失調  第三節(jié) 脂肪分泌抑制  第四節(jié) 氧化應激  第五節(jié) 細胞因子或基因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第七章 代謝綜合征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第八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  第一節(jié) 臨床癥狀與體征診斷  第二節(jié) 肝組織活檢病理診斷  第三節(jié) 影像診斷  第四節(jié) 實驗室診斷  第五節(jié) 瞬時彈性成像診斷第九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鑒別診斷  第一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藥物性脂肪性肝病的鑒別診斷  第二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炎致脂肪肝的相互作用與鑒別  第三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鑒別診斷  第四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急性妊娠脂肪性肝病的鑒別診斷  第五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自身免疫性疾病致脂肪肝的鑒別診斷第十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關疾病  第一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2型糖尿病  第二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高血壓病  第三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肝硬化  第四節(ji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肝細胞癌第十一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療 第一節(jié) 飲食治療 第二節(jié) 運動與鍛煉 第三節(jié) 藥物治療 第四節(jié) 減重的外科治療 第五節(jié) 行為治療 第六節(jié) 中醫(yī)中藥治療 第七節(jié) 抗肝纖維化治療第十二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發(fā)肝硬化的治療 第一節(jié) 肝硬化的一般治療 第二節(jié) 肝硬化腹水的治療 第三節(jié) 肝硬化的氨基酸治療 第四節(jié) 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第五節(jié) 肝硬化的外科治療 第六節(jié) 肝硬化并發(fā)癥的治療第十三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發(fā)肝細胞癌的治療 第一節(jié) 肝細胞癌的手術治療 第二節(jié) 肝細胞癌的介入治療 第三節(jié) 肝細胞癌的消融治療 第四節(jié) 肝細胞癌的放射治療 第五節(jié) 肝細胞癌的免疫治療 第六節(jié) 肝細胞癌的中醫(yī)治療

章節(jié)摘錄

  體陽性外,主要伴有代謝紊亂的表現(xiàn),而無sLE典型的其他系統(tǒng)損害表現(xiàn)可以鑒別。二者對于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反應也明顯不同。肝穿刺活檢對于兩者的鑒別意義不大。  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 ?。ㄒ唬└攀觥 ≡l(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種自身免疫性、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內小葉問膽管及中隔膽管的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致使小膽管狹窄、閉塞及消失,伴門脈周圍炎癥、肉芽腫形成及肝實質碎屑狀壞死,最后進展至肝硬化門脈高壓及肝衰竭?! ”静〉牟∫蛉圆磺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免疫損傷有關。細胞毒性T細胞浸潤膽小管上皮,并造成膽道上皮損害,激活的T細胞可釋放細胞因子對肝細胞造成損害。病毒、細菌、某些新抗原可促發(fā)這些免疫反應?! 「纬手卸然蝻@著大,表面平滑或細顆粒狀,呈深綠色,質硬度增加。病理組織學改變分為四期,??梢妰善诓∽冎丿B在一起。第一期為膽小管炎期:特征為小葉間膽管或中隔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炎癥。第二期為膽小管增殖期:小葉間膽管因慢性炎癥的進行性破壞而消失,代之以纖維組織及不典型小膽管增生,病變累及匯管區(qū)周圍的肝細胞。第三期為瘢痕形成期:匯管區(qū)的瘢痕組織向另一個匯管區(qū)擴展和(或)向肝小葉內延伸,小葉周邊淤膽更嚴重,并可見肝細胞壞死。第四期為肝硬化期:匯管區(qū)間的纖維間隔相互連接,分割小葉形成假小葉,也可見再生結節(jié)?! ”静『冒l(fā)于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臨床癥狀輕重程度差異很大,高達25%的患者無臨床癥狀,多于查體或普查篩選時被發(fā)現(xiàn),有癥狀的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乏力、瘙癢、黃疸、黃色瘤、肝臟腫大、脾大,靜脈曲張和腹水等門脈高壓癥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是一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專著,又各專業(yè)的專家聯(lián)合撰寫,內容翔實豐富
  •   中國目前為肝病大國,脂肪肝目前不被國人重視,但它可能會后來者居上,警惕脂肪肝,呼吁積極防治脂肪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