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 作者:劉華清,屈英,楊甫德 頁數(shù):191
Tag標簽:無
前言
當今,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中充斥著胎教、早教、親子樂園等一系列名詞。之所以孩子越來越被父母們所重視,這不僅僅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xù),還有部分原因與獨生子女有一定關系。然而,如何教育出好孩子?如何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發(fā)展?如何幫助孩子最終融入到社會之中?這些都成為當今父母最為關注的話題。在生命的早期,存在著一種極為強大的力量,然而就如蝴蝶效應中提到的觀點,伊始那種細微的差別,就可以導致今后人生的巨大差異。而那種差別更主要的來自于父母的愛,來自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多年來,劉華清主任一直致力于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他不僅具有精神分析的深厚功底,同時還跟隨李維榕教授學習結構式的家庭治療技術,這些理論和實踐的積累為本書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書中的內容也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此書不僅給讀者呈現(xiàn)了優(yōu)秀治療師在咨詢、治療過程中那猶如武林高手般的咨詢技巧,面對復雜的家庭。
內容概要
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是一個既漫長又短暫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家庭都承載著孩子成長帶來的歡欣和煩惱。很多年輕的家長都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體會到如何撫養(yǎng)、如何教育孩子所帶來的困惑和內心的矛盾。 本書介紹了多位臨床一線的心理治療師的多年個人經(jīng)驗、個案精華、教育中的新觀念以及回答父母的一些共性問題,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年輕的家長與孩子在心靈中搭起一座橋梁,讓父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同時幫助家長撥開心理教育中的迷霧,為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作者簡介
劉華清,副主任醫(yī)師,北京大學教學醫(yī)院北京回龍觀心理治療室主任,華北煤炭醫(yī)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長期從事臨床心理治療和教學工作。接受過國際精神分析協(xié)會主辦的連續(xù)精神分析項目訓練和美國紐約家庭治療中心主辦的結構家庭治療連續(xù)培訓。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寶貝,我該如何愛你 愛心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兩歲的寶寶是否自閉 年輕的父母如何與幼小的孩子進行語言交流 我們的孩子能上寄宿學校嗎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的幻想 性啟蒙與家庭關系 玩出身心安頓的孩子 孩子為何不愛講話了 如何與多動的孩子相處 媽媽,我能不能跟你一起睡 溫柔而堅定地愛孩子 兒童期性教育不容忽視第二篇 花季中的迷失 誰動了家長的權威 成長的煩惱,父母了解多少 孩子:你為什厶怕上學 單親母親不要把仇恨傳給孩子 母子“愛情游戲” 沖動是“魔鬼” 爸爸、媽媽,我不想做你們的替身 “混世魔王”為何變成“小綿羊” 學習“真累” 不等腰的假單親家庭 如此“執(zhí)著”值不值 不要這樣傷害自己 誰造就了“混混” 請把窗打開 由“早戀”引發(fā)的思考 一個過早長大的孩子 父愛,在迎合中迷失 心理暗示,激發(fā)潛能 孝,是一種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 厭食的女孩 我要上清華 愛發(fā)脾氣的女孩 殘缺愛的后果第三篇 “化蛹成蝶”的痛 離異父母如何安撫孩子的心 用逆商迎戰(zhàn)“逆?zhèn)? 不愿“斷奶”的大學畢業(yè)生 “反恐”,從“心”開始 孤獨也能成就人生 邁不出家門的兒子 克服浮躁,做好情緒“保健操” 當情緒遭遇了“感冒”第四篇 孤獨中,我自己前行 留守兒童不肯治病緣于被忽視 如何面對殘疾的孩子 失去雙親,我怎厶活 孤獨的我該如何面對未來 有沒有人會愛我 求求你愛我第五篇 夢中囈語 夢是你的醫(yī)生 從夢看孕期的保健 夢,解惑的鑰匙 噩夢連篇 為哪般 我夢見可怕的兇貓 夢的連續(xù)劇 夢是宣泄心情的地方第六篇 重訪童年時光 “大小人” “戰(zhàn)神” “灰姑娘”第七篇 尾聲 心理專家談母子關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寶貝,我該如何愛你1.愛心是最好的早期教育隨著嬰兒第一聲啼哭,新的小生命降臨了。年輕的父母滿心歡喜地開始用早在孕期乃至孕前學習的育兒知識為自己的寶貝全副武裝,母乳喂養(yǎng),合理添加輔食,更換尿布,晝夜不息……如今的父母更不會忽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莫扎特鋼琴曲、幼兒畫冊、智力玩具,也是一應俱全。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父母的照顧日益精細,總希望孩子聰明可愛,身體健康。于是各種增智、增高等保健品越來越受到家長們的青睞;為了使孩子成才,父母又爭相在早期教育上加大投資,唯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口號下,家長們不惜一切代價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舞蹈、繪畫、書法、外語、跆拳道,一個都不能少。但是就在關心孩子不同方面成長需要的同時,做家長的是否能看到孩子內心的需要,這一點成為孩子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關鍵一環(huán)。那么,如何滿足孩子心理成長的需要呢?我們認為,愛心是最好的早期教育。正如沒有父母的喂養(yǎng),嬰兒就不能存活一樣,沒有愛心的教育,嬰兒的心理成長也就會留下遺憾,并且受害終身。嬰兒的生理發(fā)育由內在的、天生的體質或遺傳因素決定,比如爬、坐、走等是以預定的年齡模式發(fā)展,心理發(fā)育同樣如此。愛心就是尊重這種發(fā)展規(guī)律,在平均期待或預期的環(huán)境中提供給嬰兒足夠的發(fā)展空間。舉例來說:1歲的孩子幾乎沒有能力忍受挫折,忍受與父母的長期分離,如果遭受挫折將會大哭大鬧或者情感漠然,因為他無法在心理上將自己與母親的身體做適當?shù)姆蛛x。
媒體關注與評論
誰動了家長的權威,如何培養(yǎng)孩子“逆境商”,“玩出”身心安頓的孩子,為什么不能隔代教育。1.愛心是最好的教育。 ——劉華清2.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佛洛伊德3.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威廉·詹姆士4.衡量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就在于怎么對待孩子。 ——潘霍華(德國神學家)5.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夸美紐斯6.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 ——蘇格拉底7.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盧梭8.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tài);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羅杰斯
編輯推薦
《小爸小媽教子枕邊書》由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