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同行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作者:《大眾攝影》雜志社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06年12月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成立50周年,出了一本文集和一本畫冊,文集由《大眾攝影》策劃編輯,再過兩年就是《大眾攝影》創(chuàng)刊50周年,編輯們也計劃給《大眾攝影》出一本文集和一本畫冊。
文集就是《往事如歌》,畫冊就是《我們的生活記憶》
《往事如歌》收集了七八十篇征文,文章內容清一色都是自己在初學攝影如饑似渴的年代如何結識了《大眾攝影》并從中汲取了知識及力量等。

作者簡介

《大眾攝影出版社》新中國第二個公開出版的攝影刊物,近年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普及,攝影刊物也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大眾攝影》明顯不占優(yōu)勢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與君同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買的攝影書越來越多,重復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很想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從拍攝到藝術(一個巴黎女孩在上海)》(注1),把攝影變成生活,變成故事;如李江樹的《手感》,把攝影變成憧憬、把相機可以把玩的心愛之物;再如《徠卡情節(jié)》把攝影變成故事,很多人談徠卡同很多人談《大眾攝影》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故事不同,故事主線也不同。至于《漫漫器材發(fā)燒路》這樣的網(wǎng)文,則把攝影變成了讓人捧腹,讓人倍感親切,讓人覺得是在讀別人為自己寫的傳記一樣的故事……
      寫到這里,您一定知道了我對《與君同行》這樣攝影技術之外卻與攝影相關的書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首先是這本300來頁的書普通再普通不過,從紙張、裝幀上看不出有任何特殊的或精美的地方,價格卻跟銅版紙印刷的同樣厚度的畫冊一個價位,里面很少有圖片,幾乎都是文字。
      我期待著它能帶給我很多攝影人的故事,期待一個個不同的故事感動著我,讓我心有戚戚焉,隨便挑幾篇文章看,的確很好,找到了那種釣友或者攝友相聚談論愛好的溫馨快樂的感覺,可以比之為吃龍蝦??墒强吹迷蕉?,越發(fā)現(xiàn)有問題,看的故事不下20個,幾乎都是在那個知識貧瘠的年代,有幸結識了《大眾攝影》于是如饑似渴,從中汲取了足夠的知識和力量,或分享,或投稿,不斷成長……
      是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類似還是當初公開征文時所有投稿者的思維定勢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風雪夜,送老大娘回家亦或揀到錢包交給警察叔叔那樣老套的一成不變的故事,把時間、地點、人物草草變換一下就交卷?如果是前者,那是否編輯大人們換個思維?不要再如東方不敗般自我歌功頌德下去了!如果是后者,編輯們如何“編輯”的?再看一些明顯感覺有些是攝影界略有名氣的人,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就跟摸過相機一樣,也摸過《大眾攝影》說說自己,拐幾個彎,繞到《大眾攝影》上,然后草草結束。略有友情客串之嫌。使我想起電視里的廣告明星,我只用這玩意,所以吃飯香、身體好。
      看這本書中的故事就好比吃龍蝦,第一個覺得很好,連吃四五個,口味一樣,膩了,連吃了十個二十個,都快吐了,放眼一看,后邊一片,都等著你去吃……
      我實在沒有時間和體力讀七八十個類似的故事,反正不讀也會猜到是怎么回事,跟看老電影一樣,一點懸念都不給我,難怪現(xiàn)在琳瑯滿目的攝影類刊物里《大眾攝影》不那么招人喜歡,周圍朋友買的少之又少。
      其實我也相信《大眾攝影》的老編輯們,同書中文集大多數(shù)作者相熟識的老編輯們,看了這些還是會蠻有感觸的,就如同讀自己的難忘回憶,老了以后可以一遍遍地想,如同看自己的孩子,喊上一萬遍也不覺得膩歪,可是我不行,我又不是孩子他爹……
      從這本書的價格、內容、外觀質量等等,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可以說還真挑不出優(yōu)點來。也不是說它不好,就是非常非常非常地失望而以。
      
      附:《我們生活的記憶》因為是影集,我還真的挺期待,可是那么一小本,沒有外版書的印刷質量,幾百元的價格,塑封,店家一般不買不讓拆封,哪能輕易就買來看看,不好就扔!
      
      ---------------
      注1:
      攝影家沈見華的《從拍攝到藝術》,是作者教授法國女孩GiGi學習攝影的過程的圖文記錄。這本書為那些不滿足于平板式記錄的拍攝者,提供了一個從藝術的視點了解攝影門道,領略攝影魅力的契機。藝術并非藝術家和評論人在沙龍里侃侃而談的晦澀主題,遠離人間煙火的陽春白雪,藝術可以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視角,一種情緒,一種質感。沈見華在這本書中所做的,就是把攝影這種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很陌生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不炫耀令普通人心灰意冷的高端器材,不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也不追溯攝影史上那些聲名顯赫的大家大作,只是用最平易的講述和最實用的操作,還原攝影在生活中的本來面貌和基本價值。
      沈見華答應為GiGi授課之前,要求先看她的作品。作為一個行走四方的業(yè)余攝影愛好者,GiGi的影像打動沈見華的正是其中閃現(xiàn)的專注,好奇以及獨特的眼光,那使她能夠發(fā)現(xiàn)那些最易被人忽略的奇妙景致;她欠缺的,只是將這種熱忱和敏感轉化成藝術品所需要的技巧和實踐,即自由運用攝影語言的能力。在短短數(shù)十天的過程中,沈見華采用輕松愉快、精煉直觀的教學法,刪繁就簡,從最基本的攝影原理開始,全面介紹了運用攝影語言的種種門道。他帶GiGi實地拍攝建筑,人體,花卉和風景,分析對比彼此的作品,鼓勵她提問、思考和總結。課程結束的時候,GiGi在上?!靶绿斓亍背晒εe辦了首次個人攝影展。 ——來自: 愛島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32921/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