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作者:庹震 頁數(shù):298
Tag標簽:無
前言
“采”與“寫”的功夫 記者要“記”,采訪要“訪”,這種“笨功夫”丟不得。按照“三貼近”的要求,記者只要轉變作風,改進文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不靠“現(xiàn)成材料”,用眼看,用腳走,用腦想,用手寫,就一定能多出鮮活的新聞精品。記者要在新聞工作中成就一番事業(yè),我認為,靠“天賦”不如靠努力,靠“捷徑”不如靠勤奮。不管現(xiàn)代社會物質條件如何改善,新聞傳輸手段如何先進,真正的好稿子還是“跑”出來的,“挖”出來的,“訪”出來的,“寫”出來的。深度報道是容易體現(xiàn)出特色的報道,怎樣才能“深下去”,需要新聞工作者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一句話,得來全要“費功夫”。 社會生活的汪洋大海里,新聞無處不存,當記者的,如何抓到最重要、最引入注目、最讓人有興趣了解的新聞,這里面學問很大。要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記者須像“礦工”一樣具備兩條:一是不怕苦和累,深入下去,沉下去;二是要掌握采掘技術,把“礦石”取出來?! ≡谛侣剬嵺`中,在社會上,人們對新聞作品,站在讀者、聽眾、觀眾的角度,會作出種種評價。比如,對新聞報道中講的某一社會現(xiàn)象,人們“知道了”和“明白了”是有區(qū)別的。許多時候,新聞報道只是讓人們“知道了”。其實,這還不是新聞功能的全部。既讓人們“知道”,又讓人們“明白”,這里就涉及新聞報道的“深淺”、“厚薄”問題?! 捌椒病迸c“不凡”,“小”與“大”,都是相對的、辯證的。平常人身上,“凡”的地方很多,而對“不凡”的東西,用平常的眼光往往看不見,或看不清楚。新聞記者,用敏銳的目光,往往可以像淘金者一樣,能夠發(fā)現(xiàn)閃光的“金子”。正所謂從“平凡”中找到“不凡”,從“小”中發(fā)現(xiàn)“大”?! 〗洕ぷ骱徒洕钍墙洕侣劦摹案坏V”。從事經濟報道的記者,應該是發(fā)現(xiàn)、采掘經濟新聞的“優(yōu)秀礦工”。“礦工”須具備一定的“發(fā)現(xiàn)力”,有了“發(fā)現(xiàn)力”,才能找到有價值的“礦藏”。面對“礦藏”,善于“發(fā)現(xiàn)”,會屢有收獲;不善于“發(fā)現(xiàn)”,常常“空手而歸”?! ∩疃葓蟮溃灰小皬V度”,二要有“厚度”。所謂“廣度”,指的是要由“點”及“面”,由一而二、三、四、五……,由“此領域”到“彼領域”;所謂“厚度”,就是指開掘要“深”,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要有從“習以為?!敝锌吹健胺浅V^”的眼界?! 【徒洕鷪蟮蓝裕龅郊日f“內行話”,又有“可讀性”,很不容易?!耙话慊狈悍喝プ?,與用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去做,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不論宏觀、中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需要解疑釋惑的問題很多,新聞工作者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天地很大。
內容概要
“采”講究“深入”,要像礦工一樣,在掘進中采到高品位的“礦石”;“寫”講究“文采”,要將得來不易的“礦石”提煉加工成精良的“產品”。采訪得來的“新聞素材”能不能變成“新聞報道”,能不能變成“新聞精品”,關鍵要看編輯記者有沒有厚實的寫作功夫,而恰當使用詞語是其中的一個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方面?! ×粜奶幪幗孕侣劊√幰灿小按笮侣劇??!按笮侣劇庇袝r在“細小處”。記者多留意,多觀察,就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當記者的,不論身處何地,都要有“洞悉細微”的本領,有“知冷知熱”的敏感。
作者簡介
庹震,1959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縣,1982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現(xiàn)任《經濟日報》總編輯,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1984年10月被評為首屆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1995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范長江新聞獎。著有《藍天下的眼睛》、《無悔的歲月》、《靜靜的地平線》、《初春的太陽》、《世紀未:還有多少問號》《丁住交界》、《面對社會之窗》、《報海覓蹤》、《新聞采寫藝術》、《史街背影》、《史街余韻》、《心園驛站》等書。
書籍目錄
第一輯 怎樣練就記者的基本功“案頭功”與“采訪功”新聞報道的表層和里層注意選取新聞報道的“角度”新聞報道的“味道”從哪里來報道最忌“全”和“偏”研究型記者與研究型報道“礦工”的“位置”慎用“第一”和“最大”注意新聞寫作中用語用詞的準確從記者到名記者的路有多遠提倡“較真”,夯實“根基”第二輯 怎樣寫人物通訊自然清新樸實“這一天”,就像打開一扇窗展現(xiàn)平凡人身上的閃光點刻畫細膩,真實感人巧用細節(jié),感人至深別具匠心巧構思用心采訪,用心寫作為“寫人”而“寫事”散文式的人物通訊怎么寫生命,原本是絢麗多彩的文風樸實,語言精練惜墨如金,生動自然要善于抓住“瞬間的精彩”一組精致的人物素描以小見大,輕靈簡潔引人人勝,真實感人面對“凡人小事”怎么下筆第三輯 怎樣寫體驗式新聞“角度”與“亮點”從“感動自己”到“感動讀者”腳板底下出新聞景事交融,見物見人說說這篇“上班記”“片段”里的“深度”小處入手,大處收筆眼見耳聽腦思小中見大,細中見深“氣象局”為什么成了重要的“經濟部門”生動的報道,耐讀的散文“扎下去”的收獲敞亮一個“窗口”看一個“大主題”第四輯 怎樣寫工作通訊見人見事,生動可讀筆墨未到心先至“深入”后的“收獲”怎樣寫回訪式報道節(jié)奏明快,主題突出點面結合,生動活潑拙中見巧,簡潔明快層次分明,簡潔生動圍繞“亮點”,彰顯“特色”進一步樹立精品意識主題開掘要“深”,角度選取講“新”“紅娘”與“橋梁”第五輯 怎樣寫經濟觀察式新聞專題調查新聞有何特征比較新聞的分量就地取“材”的獨特視角“看到了”,還要“看得深遠”經濟新聞的視角“后發(fā)”如何“成大器”“跳躍”與“升華”如何做到“一字值千金”記者的“發(fā)現(xiàn)力”從哪里來發(fā)現(xiàn)“熟悉”中的“陌生”從“小題材”中發(fā)現(xiàn)“大亮點”從“蘋果”到“汽車”善用“素材”巧握“節(jié)點”怎樣寫活調查報道采訪要“訪”記者要“記”記者要“追”著新聞跑“細節(jié)”里的“含金量”第六輯 怎樣寫組合報道和系列報道選準大題材,做活大文章體育報道中的“經濟眼”與“經濟味”近些,再近些“點”有深度,“面”有影響在“深”字上下功夫一滴雨水的“大”與“小”深度報道的“廣度”和“厚度”善于總結,珍惜共同財富選好新角度,拓展新領域探索用事實說話的新路徑使讀者擁有“完整”的收獲“深入”與“深度”第七輯 怎樣寫經濟“小言論”“小處”著筆,“大處”著眼“漫筆”的最佳境界在哪里竹子里的經濟話題從“大”中之“小”里見“小”中之“大”精彩的片斷,閃光的靈感講道理與講故事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輯 怎樣練就記者的基本功 “案頭功”與“采訪功” 一篇稿子見報了,對記者來說,完成了一件“作品”。實際上,記者寫好一篇稿子,“幕后”做的工作,往往比“案頭”做的工作量大?! ≌f到“案頭功”,一位老記者曾說過,真正到了坐下來寫稿子的時候,困難往往已經少去一大半了?!鞍割^功”當然很重要:文路怎么樣,文章結構怎么考慮,文字表達水平如何,寫長些還是寫短些,是寫消息還是寫通訊,怎么開篇、如何結尾等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手法寫,效果差別很大?! 澳缓蟆惫ぷ魇鞘裁茨?就是為了完成一篇報道工作在動手寫稿前的所有前期工作。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尋找、篩選線索。第二,進行有關資料及背景情況準備。第三,進行采訪前的聯(lián)絡、溝通工作。第四,完成采訪過程。四個方面的“幕后”工作,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偲饋碇v,這些工作統(tǒng)稱為“采訪功”比較恰當。對一個記者來說,同時具備“采訪功”和“案頭功”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要想在新聞事業(yè)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兩功兼有,且功底非凡?! 安稍L功”,從發(fā)現(xiàn)線索,到收集資料,到聯(lián)絡采訪對象,到進行采訪,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剛當記者的年輕同志,總找不到好的報道題目,有時有了題目不知如何找到采訪對象。被采訪對象往往因種種原因而拒絕記者的采訪。這時,為了完成采訪報道任務,記者要做一些“思想工作”、“組織工作”、“公關工作”。這方面,沒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不行,方法不得當不行,工作做得不細不行。這也是采訪過程中常常碰到的情況。新聞工作與社會生活環(huán)境緊密相關,被采訪對象生活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對接受采訪難免懷有不同的心態(tài)。當記者的,完成采訪任務是職業(yè)所決定,但是,考慮被采訪人的實際處境和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中間,關鍵是把工作做“到位”?! 〔稍L是一個艱苦勞動的過程。像記者招待會式的采訪,問一下,答一下,是最簡單不過的了。有人誤以為采訪就是“問與答”。其實,大多數(shù)的采訪往往不是在會議室進行的,而常常是在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中?!笆录孕侣劇钡牟稍L,就真正看記者的“本事”了。任何事情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都有前因、后果,都有上下左右,要弄清來龍去脈,里里外外,記者要下很大的力氣。即使“非事件性新聞”,在采訪過程中也要抓出特色,也必須下苦功夫,動腦子挖掘新的素材,也不是問一問、答一答就行了的事情。當記者的,要想事業(yè)有成,需要苦練兩個基本功,既在采訪上成為行家里手,又在寫作上功底深厚。
編輯推薦
一書,是一本由對一些新聞作品“點評”匯合而成的新聞作品評論集子,作者通過評論道出記者應如何練就“記”、“采”、“訪”、“寫”的基本功,包括人物通訊、工作通訊、體驗式新聞、經濟觀察式新聞、組合報道和系列報、經濟小言論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倡導記者須當一個“優(yōu)秀的礦工”,具備一定的發(fā)現(xiàn)力,和不懈挖掘的精神,懂得抓住新聞報道的“深”、“廣”、“厚”?! ⌒侣勈怯袑W問的,新聞采訪有學問,新聞寫作亦有學問。新聞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新聞的學問來自社會實踐、社會生活的“大課堂”。那么,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其傳承和發(fā)展的路徑究竟有哪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