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 作者:馮玉芳 編 頁數(shù):19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方國家一般以65歲以上為老年期,1980年亞太地區(qū)第一屆老年學學術會議也規(guī)定,60歲以上為老年人。隨著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老齡人群在逐漸增大。中國是世界上擁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jù)統(tǒng)計,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0%以上。老齡問題是中國人口的主要問題,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是問題的核心。 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衰退,使得疾病增加,易出現(xiàn)心腦血管病癥、骨質疏松、慢性胃炎、肝病、臟器貯備能力降低和適應能力減弱。同時,體態(tài)和外形的老化,臉上爬滿皺紋,頭發(fā)花白甚至全白,脫發(fā)加劇,牙齒亦漸脫落及感官衰退;智力下降,思維遲緩,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減退。此時心理平衡能力減弱,情緒不穩(wěn),易傷感、激怒,憂郁悲觀,感嘆自己大不如以前、力不從心等,從而產生心理老化現(xiàn)象。 同時,老年人退休后,離開數(shù)十年辛勤勞動的環(huán)境,社會職能和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使老年人的心境面臨著新的適應,往往產生諸多感慨,“退休綜合征’’表現(xiàn)突出。老年人長期積累的習慣、心理、個性獨具特點。他們的興趣、愛好、脾氣、性格比中年人更加定型。因此,他們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習慣和愛好,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且又無法輕易改變。他們對一切變化和新事物總是惴惴不安、極力反對,堅持以自我為中心、自我防衛(wèi)的態(tài)度,對什么都感到懷疑,固執(zhí)地想保護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態(tài)度和方法,甚至由于懷疑而發(fā)展到妄想。 由于上述生理、心理特點的存在,老年人易發(fā)生各種精神障礙,據(jù)統(tǒng)計,發(fā)生率可高達33.33%,遠較中青年人患病率高。因此,加強老年期精神衛(wèi)生的研究對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和生活質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器質性精神障礙 第一節(jié) 器質性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 一、譫妄 二、智能障礙(癡呆) 三、遺忘綜合征 四、器質性精神病性癥狀 五、其他器質性精神障礙綜合征 第二節(jié)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一、阿爾茨海默病 二、血管性癡呆 三、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礙(帕金森病癡呆) 四、慢性進行性舞蹈病 五、匹克病 第三節(jié)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一、概述 二、內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三、內臟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四、水電解質代謝紊亂所致精神障礙 五、糖尿病所致精神障礙第二章 老年期神經癥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概念和分類 二、老年期神經癥的流行病學 三、老年期神經癥的發(fā)病相關因素 四、臨床表現(xiàn)和診斷 五、老年期神經癥的臨床特點 六、鑒別診斷 七、治療 第二節(jié) 驚恐障礙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三節(jié) 廣泛性焦慮障礙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四節(jié) 恐怖障礙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五節(jié) 強迫障礙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六節(jié) 軀體形式障礙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七節(jié) 人格解體障礙 一、病因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和鑒別診斷 五、藥物治療 第八節(jié) 神經衰弱 一、病因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和鑒別診斷 五、治療 第九節(jié) 分離[轉換]障礙 一、病因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病程和預后 四、診斷的鑒別診斷 五、治療第三章 老年期精神分裂癥第四章 老年期心境障礙第五章 老年期精神障礙的護理
編輯推薦
老年人精神障礙是指于老年期初發(fā)或復發(fā)的精神障礙,不是一獨立的疾病單元,其疾病類型和表現(xiàn)與中青年精神障礙略有不同,其中以AD、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神經癥、情感性精神障礙及精神分裂癥較為多見。常見的首發(fā)癥狀有失眠、記憶力減退、多疑等。本書僅就老年期常見的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病因與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及防護等作一闡述,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以促進構建和諧家庭和公共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