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時事出版社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 編 頁數:352
內容概要
本輯集中探討了當前國際關系中的諸多熱點沖突中中國在外交上的應對問題。作者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分別針對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外交立場和處理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其中邵峰的《朝鮮的核戰(zhàn)略分析與中國的應對》、劉阿明的《朝鮮核問題:中國的利益、作用與反思》、焦世新的《中國周邊外交中的緬甸問題》都是值得一讀的。同時,本輯的研究范疇還涉及軟力量與中國話語權、中國外交的創(chuàng)新走向、中國外交面臨的外部性問題等方面,羅輝的《宗教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沖突調解中的作用分析》、陳鍇的《國際戰(zhàn)略文化研究框架的反思與重構》、趙可金的《試論新中國外交特色與外交學的中國化》分別探討了中國外交中一些有待引起關注的問題,提出的觀點對學界不無啟發(fā)和借鑒價值。
書籍目錄
中國的熱點外交 國際熱點問題與中國的外交應對 朝鮮的核戰(zhàn)略分析與中國的應對 朝鮮核問題:中國的利益、作用與反思 中國周邊外交中的緬甸問題軟力量與中國話語權 中國的軟力量建設:概念、悖論與出路 中日關系:軟硬實力的雙重協(xié)調與發(fā)展 從外交政策話語創(chuàng)新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中國話語權:挑戰(zhàn)與應對中國外交面臨的外部性問題 宗教非政府組織在國際沖突調解中的作用分析——以尼日利亞內戰(zhàn)中(1967-1970)的貴格會調解為例 歐盟公民權:潛力與張力——以民族國家公民權為參照 印度經濟發(fā)展的特征及其所面臨的挑戰(zhàn) 國際戰(zhàn)略文化研究框架的反思與重構 全球變暖與氣候政治:緣起、現狀與展望 歐共體成員國早期政治合作初探中國外交的創(chuàng)新走向 試論新中國外交特色與外交學的中國化 中國對外開放戰(zhàn)略理念創(chuàng)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領事保護發(fā)展的特點分析 嬗變與啟示:海外華僑華人與中國國際形象的維護書評 向世界說明中國的責任——讀《(2008年中國國際地位報告》有感 解讀中國——評(《2008年中國國際地位報告》
章節(jié)摘錄
(一)改革開放以前這一時期,中國領導人特別關心的是大戰(zhàn)略問題,是中國的國家主權與安全、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生存問題,中國外交從總體上看是經濟服從于政治。中國領導人認為,從反對帝國主義、修正主義、霸權主義,避免世界大戰(zhàn)的角度來說,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斗爭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這一階段,中國沒有專門針對國際熱點問題的立場。我們也很難用今天關于國際熱點問題的眼光來看待當時亞、非、拉國家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體會當時中國領導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例如: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認為,“當前國際形勢的特點,是天下大亂”,但天下大亂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是世界各種基本矛盾的表現?!斑@種大亂,對人民來說是好事,不是壞事。它亂了敵人,分化了敵人,喚醒了人民,鍛煉了人民”。①從反帝、反修、反霸的角度來說,這種混亂局面是有利的。毛澤東希望,以各國的獨立自主和民族解放運動來牽制和削弱美國的力量。②當時,中國比較注重從大的戰(zhàn)略層面劃分國際上的敵友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上述文件中的表述理解為中國領導人希望天下大亂,這不是為了亂而亂,而是認為這種局面有利于維護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中國的權益。另外,這種看法可能還與毛澤東的通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思維有關。
編輯推薦
《國際熱點與中國的外交應對》由時事出版社出版。邵峰:朝鮮的核戰(zhàn)略分析與中國的應對王成至:從外交政策話語創(chuàng)新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胡志勇:印度經濟發(fā)展的特征及其所面臨的挑戰(zhàn)陳鍇:國際戰(zhàn)略文化研究框架的反思與重構姚勤華:歐共體成員國早期政治合作初探趙可金:試論新中國外交特色與外交學的中國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