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王樹權 頁數(shù):204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中醫(yī)學偉大寶庫中,醫(yī)書典籍之繁,汗牛充棟?!峨y經(jīng)》名《八十一難》,是一部闡述《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關脈學、經(jīng)絡、臟腑、腧穴、疾病、針法等問題的著作,在中醫(yī)學寶庫中,是最為珍貴的典籍之一?! 栋耸浑y經(jīng)》相傳為春秋時秦越人(扁鵲)所著,而在《史記·扁鵲傳》和《漢書·藝文志》均無記載。再說,“秦越人”乃是眾醫(yī)家的偶托代表,并非某人。《八十一難經(jīng)》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久經(jīng)輾轉(zhuǎn),修改整理,不斷充實,逐步完善,將成書托名“秦越人”傳流后世。《八十一難經(jīng)》成書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之后,對《黃帝內(nèi)經(jīng)》的學術理論作了進一步充
內(nèi)容概要
《難經(jīng)》文辭古奧,不易理解,歷代注家紛紜?!秷D注八十一難經(jīng)》為明代張世賢所撰,本次出版以江陰寶文堂版為底本校注而成。寶文堂本《圖注八十一難經(jīng)》云由晉代王叔和校注,顯系托名。本次出版所用“圖注”為錦章書局《校正圖注難經(jīng)脈訣》原圖。 《圖注八十一難經(jīng)譯》每難由原文、圖注、注釋、語譯、按語五部分組成,經(jīng)語譯、注釋之后,易于今人理解。
書籍目錄
第一難 論切脈獨取寸口以診斷疾病的原理第二難 論切脈的部位和陰陽屬性第三難 論反常脈象第四難 論陰陽脈的診斷第五難 論診脈指法的輕重第六難 論脈的陰陽虛實第七難 論王脈與時令的關系第八難 論寸口脈平而死的原理第九難 論辨別臟腑疾病第十難 論一臟脈象會產(chǎn)生十種變態(tài)第十一難 論脈的歇止與臟氣關系第十二難 論虛實證的誤治第十三難 論色脈尺膚診法之間的關系第十四難 論損至脈的病證與治法第十五難 論脈象與四時的關系第十六難 論五臟脈與證的關系第十七難 論脈證的相應和相反的預后第十八難 論三部九候脈法與臟腑經(jīng)脈配合及積聚痼疾的脈象第十九難 論男女的恒反脈象第二十難 論脈的陰陽伏匿現(xiàn)象第二十一難 論形病與脈病的關系第二十二難 論一脈變?yōu)槎〉诙y 論經(jīng)脈的度數(shù)及循行第二十四難 論各經(jīng)氣絕的癥狀和預后第二十五難 論十二經(jīng)脈第二十六難 論十五別絡第二十七難 論奇經(jīng)八脈第二十八難 論奇經(jīng)八脈循行起止第二十九難 論奇經(jīng)八脈之為病第三十難 論營衛(wèi)的生成與循行第三十一難 論三焦第三十二難 論心肺與氣血營衛(wèi)第三十三難 論肺金肝木浮沉說第三十四難 論五臟與聲色嗅味和七神的關系第三十五難 論五腑的不同功能第三十六難 論腎與命門第三十七難 論五臟與九竅第三十八難 論臟五腑六第三十九難 論腑五臟六第四十難 論耳聞鼻嗅第四十一難 論肝有兩葉第四十二難 論人體臟腑的形狀與功能第四十三難 論不食飲七日而死第四十四難 論七沖門第四十五難 論八會的部位與主治第四十六難 論老少寤寐不同第四十七難 論人面耐寒第四十八難 論三虛三實第四十九難 論正經(jīng)自病與五邪所傷的區(qū)別第五十難 論五邪的傳變第五十一難 論臟腑病異第五十二難 論臟腑病根本不同第五十三難 論七傳與間臟的傳變第五十四難 論臟腑病難 易治第五十五難 論臟積腑聚第五十六難 論五臟之積……
章節(jié)摘錄
關部前(寸部),是陽脈搏動之處,脈形應該長九分而現(xiàn)浮象。超過九分的,確診認為太過;不滿九分的,正確診斷為不及。直向上沖達到魚際(出一寸,所以太過)為溢脈,這是由于陽氣被關閉于外而陰氣格拒于內(nèi),為陰盛乘襲陽脈的脈象。關部后(尺部),是陰脈搏動之處,脈形應該長一寸而現(xiàn)沉象。超過一寸的,診斷為太過;不滿一寸,診斷為不及。直向下行超過一寸,甚至從關部至尺澤都可以觸摸到的稱為覆脈,這是由于陽氣被關閉于內(nèi)而陰氣格阻于外,為陽盛侵犯陰脈的脈象。因此說覆脈和溢脈,都是真臟脈,病人雖然外形沒有明顯癥狀,而往往也會死亡。
編輯推薦
在中醫(yī)學偉大寶庫申,醫(yī)書典籍之繁,汗牛充棟?!峨y經(jīng)》名《八十一難》,是一部闡述《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關瞇學、經(jīng)絡、臟瞬、腧穴、疾病、針法等問題的著作,在中醫(yī)學寶庫中,是最為珍貴的典籍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