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魏玉香 頁數:315 字數:252000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tǒng)總結了中醫(yī)治療腦病的經驗和方法,配以圖片,簡單易學,有一定的實用性,以供臨床教學、科研及廣大患者參考,推動中醫(yī)腦病康復的發(fā)展。 本書的撰寫,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注重臨床科研,在前人和恩師的經驗基礎上,反復實踐,進行逐病、逐味中藥、逐個穴位及逐個康復手法的探索。本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篇,系統(tǒng)闡述了中醫(yī)對腦病的生理、病理的認識,以及腦病的心理康復、肢體康復等;第二部分為臨床篇,該篇從腦病的病因病理、診斷要點、鑒別診斷、治療及典型病例等方面進行闡述。歷經數載,廣泛征求意見,數次易稿,方成此書。
作者簡介
魏玉香,主任醫(yī)師,從事中醫(yī)針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F為甘肅省傳統(tǒng)康復重點學科帶頭人,任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傳統(tǒng)康復科主任。全國針灸學會會員、甘肅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康復學會理事。多次被評為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先進個人。
2006年獲甘肅省首屆群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篇 一、中醫(yī)對腦病理論的認識 二、腦的生理功能 三、腦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四、腦病的病因病理 五、腦病的診斷特點 六、腦病的中醫(yī)治法 七、腦病的康復療法 八、心理康復療法第二部分 臨床篇 一、腦梗死 二、腦出血 三、老年癡呆癥 四、神經衰弱 五、癔癥 六、面神經炎 七、三叉神經痛 八、面肌痙攣 九、顱腦外傷綜合征 十、腦動脈硬化 十一、腦萎縮 十二、不安腿綜合征 十三、梅尼埃病 十四、精神分裂癥 十五、抑郁癥 十六、帕金森病 十七、小兒腦積水 十八、小兒腦癱 十九、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二十、智力低下 二十一、小兒癲癇 二十二、小兒驚厥 二十三、孤獨癥 二十四、小兒抽動一穢語綜合征 二十五、小兒多動癥 二十六、病毒性腦膜炎 二十七、偏頭痛 二十八、失眠 二十九、眩暈
章節(jié)摘錄
4.溫針法 先將針刺入穴位后,手法施畢,用棗核大的艾炷安裝在針柄上捏緊,再用兩塊硬紙墊在穴區(qū),防止艾火脫落灼傷皮膚,此時可將艾炷燃著,直到燒完為止。主要適用于關節(jié)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癥,也適用于保健。 5.桑木灸 用新干桑木(根段)劈碎,長約一尺,一頭燃著,用陰火,靠近患處灸之,火盡再燃,反復施灸,以內部覺熱為度。對癰疽、疔癤、瘰疬、流注及頑瘡久不愈者頗具療效?! ?.燈草灸 又名十三元宵火,多用于小兒。方法是用燈芯草一根,以麻油浸之,點燃后,選擇適當穴位灸之。此法有疏風解表、行氣化痰、疏郁寬胸、清神定志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小兒臍風、急驚風、慢驚風。 7.溫灸器 又名灸療器,是金屬所制之圓筒灸具,底部有數十個小孔,內有一小筒,也有十余小孔,放置艾絨及藥物于內,點燃后置于應灸穴位上,隔紗布灸之。此法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功效,適用于婦女、小兒和未施過針灸的患者,自己灸時亦可使用。 耳穴療法 耳穴療法,是用針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上的穴位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治病范圍較廣,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效果好且經濟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耳穴早在《黃帝內經》成書之前就已有記載。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簡帛中就描述了穴位與經脈的關系?!鹅`樞·厥病》中記載:“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后脈涌有熱,瀉其出血后取足少陽?!?/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