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難知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元)王好古|主編:王國辰  頁數(shù):97  
Tag標簽:無  

前言

  予讀醫(yī)書幾十載矣,所仰慕者,仲景一書為尤焉。然讀之未易洞達其趣,欲得一師指之,遍國中無有能知者。寤而思,寐而思,天其勤恤①,俾我李公明之,授予及所不傳之妙。旬儲月積,浸②就編帙,一語一言,美無可狀,始而終之,終而始之,即無端之圜③璧也?;蛴腥搜?,厭聞而惡見者,豈公徒使之然哉?彼未嘗聞,未嘗見,恥夫后于人之過也。因目之日《此事難知》,以其不因師指也。人徒見是書為傷寒之法,而不知上合軒岐之經,中契越人之典,下符叔和之文,茲又言外不傳之秘,具載斯文矣。

內容概要

中華醫(yī)藥源遠流長,中醫(yī)藥理論博大精深,學說紛呈,流派林立,要想真正理解、弄懂、掌握和運用她,博覽、熟讀歷代經典醫(yī)籍,深入鉆研,精思敏悟是必經之路。古往今來,凡是名醫(yī)大家,無不是在熟讀精研古籍名著,繼承前人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厚積薄發(fā)、由博返約而成為一代宗師的。    故此,老一輩中醫(yī)藥專家都在各種場合呼吁“要加強經典學習”;“經典是基礎,傳承是關鍵”。國家有關行政部門也非常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中就明確將“中醫(yī)藥傳承與創(chuàng)新”確立為中醫(yī)藥領域的優(yōu)先主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啟動了“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提出了“讀經典,做臨床”的口號。我們推出這套《中醫(yī)經典文庫》,也正是為了給廣大中醫(yī)學子閱讀中醫(yī)經典提供一套系統(tǒng)、精良、權威,經得起時代檢驗的范本,以倡導研讀中醫(yī)經典之風氣,引領中醫(yī)學子讀經典、用經典,為提高中醫(yī)理論和臨床水平打牢根基。    本套叢書具有以下特點:①書目權威:叢書書目先由全國中醫(yī)各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一流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論證、篩選,然后經專家顧問委員會審核、確定,均為中醫(yī)各學科學術性強、實用價值高,并被歷代醫(yī)家推崇的代表性著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②版本精善:在現(xiàn)存版本中精選其中的最善者作為底本,讓讀者讀到最好的版本;③校勘嚴謹:聘請具有深厚中醫(yī)藥理論功底、熟諳中醫(yī)古籍文獻整理的專家、學者精勘細校,最大限度地還原古籍的真實面貌,確保點校的高質量。

書籍目錄

卷上  醫(yī)之可法  或問手足太陽手足陽明手足少陽俱會于首然六陽會于首者亦有陰乎  經脈終始  日用  人肖天地  問脾寄于坤如何是損至第三若從脾為第二從腎為第四請言脾數(shù)  明經絡之數(shù)有幾  問三焦有幾  問臟腑有幾  傷寒之源  冬傷于寒春必溫病  春傷于風夏生飧泄  夏傷于暑秋必痃瘧  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問兩感邪從何道而人    大羌活湯  清氣為榮  濁氣為衛(wèi)  其用在下膽胃膀胱大腸小腸  其用在上兩目兩耳鼻口舌  格則吐逆九竅五臟  關則不便下竅六腑  三陽氣血多少  氣血之體  辨表里中三證  辨陰陽二證  辨表傷陰陽二證  辨內外傷  辨?zhèn)宰憬洸谎允纸? 六經傳足傳手經則愈  太陽六傳  太陽證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頭痛    治三陽則不可越經    問桂枝湯發(fā)字    太陽禁忌不可犯    太陽證當汗    太陽證不當汗    當汗而不汗生黃    當汗而發(fā)汗過多成痙    不當汗而汗成畜血    血證見血自愈    知可解    知不可解    脈知可解不可解    易老解利法    九味羌活湯    當汗而下之成協(xié)熱利    太陽一下有八變    里傳表    傷寒雜證誤下變有輕重    五苓散為下藥    當服不服則生何證    不當服服之則生何證    酒毒小便赤澀宜五苓散    五苓散以瀉濕熱  火  土  入水    表之里藥    里之表藥    加減涼膈退六經熱  陽明證  ……下卷

章節(jié)摘錄

  大羌活湯  防風羌活獨活防己黃芩黃連蒼術白術甘草炙細辛去土,各三錢知母生川芎地黃各一兩  上畋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祖,得清藥一大盞,熱飲之。不解再服,三四盞解之亦可,病愈則止。若有余證,并依仲景隨經法治之。  清氣為榮  清者,體之上也,陽也,火也。離中之陰降,午后一陰生,即心之生血,故日:清氣為榮?! 釟鉃樾l(wèi)  濁者,體之下也,陰也,水也??仓兄柹?,子后一陽生,即腎陽舉而使之,故日:濁氣為衛(wèi)。地之濁不升,地之清能升,六陽舉而使之上也;天之清不降,天之濁能降,為六陰驅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此事難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1條)

 
 

  •   全書主要圍繞傷寒五經證的有關問題如“太陽六傳”、“入陰者可下”、“婦人經病”等作了詳細闡發(fā),某些見解有獨到之處。如認為氣病在表,誤用血藥,無傷,為安血而益陰;反之血病在里,誤用氣藥如白虎湯等,則有害,因易致瀉肺而損陰。既強調治病求本,又主張分別病情采用不同治法,如提出初治之道,當寬猛相濟,末治之道,又宜寬緩,三法各有主證、應用法。中醫(yī)必讀
  •   早就想買了 收獲很大 值得讀
  •   于東垣理論有大功
  •   這個書和《醫(yī)學實在易》兩本被各家學說的老師拿出來特意點評,一起看應該比較有用吧
  •   幫助理解,前車之鑒
  •   好書 值得去好好學習
  •   好好好。。。。。。。。
  •   正版好好好好
  •   還沒仔細看,聽說很好的一本書。
  •   書很好,慢慢學,買的很多看一陣子了。
  •   王好古的一本小書,對《內》《難》《傷寒》諸多經典的一些問題作出了解釋,并分析了部分李東垣的經驗,以及一些成方。
  •   感覺而已。也許是我看不懂他老人家說話的方式。版本不錯。
  •   書是好書,不過要區(qū)分正誤,知道取舍,有一定功力的人才可以看。
  •   這本書還是可以的,至少我不煩看的時候。
  •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
  •   這個系列的好像都沒注釋,只有自己慢慢體會了
  •   中醫(yī)古籍,值得研究研究
  •   經典中醫(yī)!
  •   不是我買的,真的不是我買的
  •   給朋友買的反應不錯
  •   為校編者,不可膽粗,最可笑者,校注說明中書名已錯了!渝變《陰證略例》,如此編校,購《此事難知》說明《陰證略例》,內容未他變!總算未購錯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