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宋詠梅  頁數(shù):37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溫病條辨》清·吳瑭撰著。約成書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是中醫(yī)溫病學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    全書六卷。仿仲景《傷寒論》體例,立溫病證治法二百三十八條;并于諸條之下自注自辨,書名“條辨”亦出于此。卷首載“原病篇”,歷引《內(nèi)經(jīng)》原文并加以詮釋闡發(fā),以原溫病之始;卷一至卷三將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等四時溫病證治分錄于上、中、下三焦篇;詳盡闡述其辨證綱要、傳變規(guī)律及其證治方法。上焦篇載治法58條,方46首;中焦篇載治法102條,方88首;下焦篇載治法78條,方64首,并附圖一幀。卷四為雜說,包括評論、傷寒注論、偽病名論、溫病起手太陰論等專論17篇,專門討論溫病學理論中有待進一步探究辨明的問題。卷五為解產(chǎn)難,專論產(chǎn)婦患溫病的證型及癥狀治療;卷六為解兒難,從兒科特點闡述小兒驚風、痘癥與溫病論治的關(guān)系。    《溫病條辨》提出了三焦辨證、育陰清熱等重要理論;創(chuàng)制了許多至今有效、廣泛運用于臨床的著名方劑如桑菊飲、銀翹散;全書理、法、方、藥條分縷析,是一部系統(tǒng)的溫病學專著;因此,本書是學習和研究中醫(yī)學必讀的經(jīng)典之著。

書籍目錄

卷首 原病篇卷一 上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溫 濕溫 寒溫 溫瘧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法八條,方六首)卷二 中焦篇外附三方)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痹附) 秋燥卷三 下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溫 濕溫 秋燥卷四 雜說 汗論 方中行先生或問六氣論 傷寒注論 風論 醫(yī)書亦有經(jīng)子史集論 本論起銀翹散論 本論粗具規(guī)模論 寒疫論 偽病名論 溫病起手太陰論 燥氣論 外感總數(shù)論 治病法論 ……卷五 解產(chǎn)難卷六 解兒難附一 葉香巖外感溫熱篇附二 薛生白濕熱病篇附三 方劑索引

章節(jié)摘錄

  卷一 上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一、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溫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濕溫、有秋燥、有冬溫、有溫瘧。  此九條,見于王叔和《傷寒例》中居多。叔和又牽引《難經(jīng)》之文以神其說。按時推病,實有是證,叔和治病時,亦實遇是證。但叔和不能別立治法,而敘于《傷寒例》中,實屬蒙混。以《傷寒論》為治外感之妙法,遂將一切外感悉收入《傷寒例》中,而悉以治傷寒之法治之。(眉批:心苦為分明)后人亦不能打破此關(guān),因仍茍簡。千余年來,貽患無窮,皆叔和之作俑,無怪見駁于方有執(zhí)、喻嘉言諸公也。然諸公雖駁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雖立治法,仍不能脫卻傷寒圈子,弊與叔和無二,以致后人無所遵依。本論詳加考核,準古酌今,細立治法,除傷寒宗仲景法外,俾四時雜感,朗若列眉,未始非叔和有以肇其端,東垣、河間、安道、又可、嘉言、天士宏其議,而瑭得以善其后也?! ★L溫者,初春陽氣始開,厥陰行令,風夾溫也。溫熱者,春末夏初,陽氣弛張,溫盛為熱也。溫疫者,厲氣流行,多兼穢濁,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溫毒者,諸溫夾毒,穢濁太甚也。暑溫者,正夏之時,暑病之偏于熱者也。濕溫者,長夏初秋,濕中生熱,即暑病之偏于濕者也(眉批:熱濕二字著眼)。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氣也。冬溫者,冬應(yīng)寒而反溫,陽不潛藏,民病溫也。溫瘧者,陰氣先傷,又因于暑,陽氣獨發(fā)也?! “矗褐T家論溫,有顧此失彼之病,故是編首揭諸溫之大綱,而名其書日《溫病條辨》?!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溫病條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不讀《溫病》,只能作半個醫(yī)生。
  •   書很全,附帶了溫熱論,濕熱病篇,很棒……
  •   大有裨益,中醫(yī)良師益友
  •   我的專業(yè)課程,書當然不能差,這本書很好
  •   我感覺這書很快就賣光了,再賣,就又貴了.趕緊囤著.
  •   好,還沒看呢
  •   給老婆買的 他說很不錯
  •   這是本好書,但是我買到的太小了,印得不好太差了。
  •   壓倉底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