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劉培峰 頁數(shù):33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結社立會古已有之,文人相聚以詩,志士相會以義,扶危救困,道義相續(xù);血緣、地緣、業(yè)緣組織,因緣而起,緣盡而散。近代以降,社會分化,市場:國家漸次擴張,人非組織無以規(guī)避市場風險,無以對抗公權恣意,傳統(tǒng)解體,斯文既喪,國家非組織化無以整合社會,公民非組織無以有序表達。結社在此巨變中實現(xiàn)了由自愿結社向自由結社的轉換,成為捍衛(wèi)民主與人權之重器。本書系統(tǒng)研究結社自由之理念、制度演進之邏輯、限度與限制問題。指出多元的、多樣性社團既根植于人之基本需求,又回應社會結構之變遷。結社自由對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xiàn)社會民主,促進人權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F(xiàn)代社會既要善待結社問題,又要慎待結社問題。
作者簡介
劉培峰,陜西橫山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副教授。1990年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學院法學本科,1996年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碩士畢業(yè),200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學位。曾為基層法院法官、地方高校教師,2003~2006年在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人權理論、非政府組織立法與管理。主要研究成果有:《社團的管理與放任》(《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文化、權力網(wǎng)絡中權利訴求的表達與實踐》(《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非政府組織參與的幾個問題》(《學海》2005年第5期)等,并有論著、譯著出版。
書籍目錄
緒論 問題與方法一 結社自由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意義二 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三 研究方法及本書的基本框架第一章 結社自由的概念分析引言 概念分析的基本理路第一節(jié) 結社自由的概念一 結社自由的含義二 更進一步的分析二、更進一步的分析第二節(jié) 結社自由的價值取向一 結社自由的價值取向二 結社自由的后果:公共領域和公民社會的形成第二章 結社自由理念和制度演進的歷史分析引言 歷史分析的邏輯與方法第一節(jié) 前資本主義時期社團發(fā)展的成因和啟示一 傳統(tǒng)社會社團的成因二 傳統(tǒng)社團的特點三 傳統(tǒng)社團的啟示第二節(jié) 近代社會發(fā)展與結社自由一 社會結構轉型和結社自由二 近代結社自由理念和制度發(fā)展的歷程三 結社自由的國際人權標準四 當代結社的新特點五 結社自由發(fā)展的兩種模式第三章 結社自由的功能分析引言 功能問題的提出第一節(jié) 結社自由與個人德性的成就一 結社自由與個人德性的成就二 結社自由與個人需要的滿足三 結社自由與公共道德四 結社自由是個人權利實現(xiàn)的重要方式第二節(jié) 結社自由與社會參與、社會動員……第四章 結社自由的制度分析第五章 結社自由和中國的社團立法結語 認真對待結社自由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