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姜琍 頁數:42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斯洛伐克是1993年1月1日獨立的年輕國家,位于歐洲心臟地帶,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斯洛伐克自然風光美麗,歷史文化遺產豐厚,民俗多姿多彩。斯洛伐克民族歷盡滄桑,飽經磨難,但自強不息。獨立后的斯洛伐克經過多年努力,現(xiàn)已融入西方經濟體系,并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本書資料翔實新穎,寫作厚今薄古,對斯洛伐克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是了解和研究斯洛伐克的必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姜琍,江蘇南通人,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東歐語系捷克語專業(yè)?,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表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捷克和斯洛伐克問題的研究,著有列國志《捷克》(合著)并發(fā)表相關論文和研究報告多篇。
書籍目錄
自序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jié) 自然地理 第二節(jié) 自然資源 第三節(jié) 居民與宗教 第四節(jié) 民俗與節(jié)日 第五節(jié) 國徽、國旗、國璽和國歌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jié) 上古簡史 第二節(jié) 中古簡史 第三節(jié) 近代簡史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簡史 第五節(jié) 當代簡史 第六節(jié) 著名歷史人物 第三章 政治 第一節(jié) 國體與政體 第二節(jié) 議會與全民公決 第三節(jié) 總統(tǒng) 第四節(jié) 政府 第五節(jié) 司法機構 第六節(jié) 政黨 第四章 經濟 第一節(jié) 經濟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jié) 農林牧副漁業(yè) 第四節(jié) 工業(yè) 第五節(jié) 商業(yè)和服務業(yè) 第六節(jié) 交通與通信 第七節(jié) 財政與金融 第八節(jié) 對外經濟關系 第九節(jié) 旅游業(yè) 第十節(jié) 國民生活 第十一節(jié) 社會保障 第五章 軍事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軍種與兵種 第三節(jié) 兵役制度、軍銜制度和軍事院校 第四節(jié) 國防工業(yè)和武器出口 第五節(jié) 對外軍事關系 第六章 教育、科學、文藝、衛(wèi)生 第一節(jié) 教育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 第三節(jié) 文學藝術 第四節(jié) 醫(yī)藥衛(wèi)生 第五節(jié) 體育 第六節(jié) 新聞出版 第七章 外交 第一節(jié) 外交政策 第二節(jié) 同美國的關系 第三節(jié) 同歐洲國家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同鄰國的關系 第五節(jié) 同亞洲國家的關系 第六節(jié) 同中國的關系 第七節(jié) 同俄羅斯的關系 附錄 一 政府管理機構 二 新聞媒體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喀爾巴阡山脈 斯洛伐克所有的山脈都屬于西喀爾巴阡山脈和東喀爾巴阡山脈,西喀爾巴阡山脈占據了斯洛伐克最多的一部分地區(qū),它又可分為外西喀爾巴阡山脈和內西喀爾巴阡山脈。 外西喀爾巴阡山脈從布拉迪斯拉發(fā)開始呈大圓弧狀沿著斯洛伐克與捷克和波蘭的邊界,一直延伸到與烏克蘭的邊界。外西喀爾巴阡山的山脈和盆地都排列成帶狀,有許多逐漸過渡的地帶,地形比較單一,不是塊狀的砂巖山,就是頁巖盆地。主要的山脈和盆地有:白喀爾巴阡山脈、瓦赫河畔谷地、亞沃爾尼克山地、貝斯基迪山、奧拉瓦盆地、斯皮什·馬古拉山地、雷沃恰山地、皮耶尼尼山地、魯博夫尼亞高地和切爾格山地。 白喀爾巴阡山脈綿亙于斯洛伐克和捷克的交界線上,其中部抗蝕的砂巖山形體高大,兩側的山麓呈丘陵狀。奧拉瓦盆地位于白奧拉瓦河與黑奧拉瓦河匯流處,盆地表面平坦潮濕,河流沿岸為沼澤。斯皮什·馬古拉山地位于塔特拉山的東北端,地形自西向東徐緩傾斜。雷沃恰山地是塊狀復合山體,四周都是洼地,山脈中部高,東部呈輻射狀,西部和南部地勢較低。皮耶尼尼山地和魯博夫尼亞高地呈波狀起伏,地面強烈切割,地形多樣。 內西喀爾巴阡山占據斯洛伐克的整個中部,由38個形態(tài)各異的地形區(qū)組成,根據形態(tài)、地質構造和起源分為四大地貌區(qū):中心山脈、火山山脈、斯洛伐克魯多霍日山地和喀爾巴阡盆地和谷地。中心山脈是旅游勝地,火山山脈是最大的稀有金屬蘊藏地,斯洛伐克魯多霍日山的森林植被最好,喀爾巴阡盆地和谷地是人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 中心山脈的面積最大,構成地形區(qū)最多,它由下列地形區(qū)構成:小喀爾巴阡山地、瓦赫河畔伊諾維茨山地、斯特拉若夫山地、蘇洛夫山地、小發(fā)特拉山地、日阿爾山地、大發(fā)特拉山地、霍奇山地、特里貝奇山地、低塔特拉山、塔特拉山、布拉尼斯科山等。 塔特拉山脈不僅屬中心山脈地區(qū),而且是整個喀爾巴阡山系最高的山脈,同時也是西喀爾巴阡山唯一真正具有高山地形的山脈,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其中550平方公里位于斯洛伐克境內(其余部分在波蘭境內)。塔特拉山脈除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外,還有復雜的構造地形和高山巖溶地形。 低塔特拉山面積最廣(長約100公里,寬30公里),最高峰為瓊別爾峰(2043米)。低塔特拉山核心是結晶巖,兩側是中生代褶皺層,它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西部的瓊別爾山和東部的克拉爾霍拉山。低塔特拉山的頂部曾受冰川侵蝕,有17條冰川。 大發(fā)特拉山呈長方形,長約40公里,寬20公里,山脈分為三種不同地形:東南部以頁巖為基底,中央山脊呈平坦的高山地形;西部的石灰?guī)r與白云巖構成形狀古怪的山崖和巖溶谷;北部的花崗巖地帶呈寬闊渾圓的地形。 小喀爾巴阡山地的地形狹窄高峻,山脈長180多公里,寬僅6~7公里,是維也納盆地和多瑙河低地之間的分界線,雖然最高峰只有762米,但在相鄰低地的襯托下顯得高峻。 火山山脈位于中心山脈以南,是最年輕的山脈,雖然高度比中心山脈低(最高峰海拔1458米),但以陡峭的山坡和狹窄的谷地而著稱?;鹕缴矫}根據外貌可分為三部分:東部的高山帶、西部的維索卡山群和南部松軟的低高地(500~600米)。下列山地都屬于火山山脈:赫龍河畔伊諾維茨山地、什賈夫尼察山地、克魯皮納平地、亞沃列山地、策羅瓦盆地、斯拉納山地和澤姆普林山地等。 斯洛伐克魯多霍日山地是位于斯洛伐克中心位置的堅硬山體,呈塊狀,是一列中部為古生代巖石,南北兩側為褶皺中生代巖石的大穹狀山,西斯洛伐克的石灰?guī)r山脈,如斯洛伐克巖溶區(qū)、斯洛伐克天堂和木蘭平地也屬于斯洛伐克魯多霍日山地。斯洛伐克巖溶區(qū)是中歐面積最大的巖溶區(qū),是典型的巖溶高原復合體,中間被一些河流的河谷切人,分成幾個高原,地上和地下都發(fā)育著巖溶地形,最著名的溶洞有多米察洞、貢巴塞克洞和亞索夫洞等。 在斯洛伐克魯多霍日山地的南部邊緣是南斯洛伐克盆地,其他位于內西喀爾巴阡山的盆地有上尼特拉盆地、日利納盆地、圖爾恰尼盆地、塔特拉山麓盆地、日阿爾盆地、普雷肖夫盆地、茲沃倫盆地、霍爾納得盆地、科希策盆地和上赫龍盆地等。 日利納盆地位于三條河會合口地帶,呈不規(guī)則三角形,表面起伏如丘陵,海拔高度為330~550米。日阿爾盆地底部是松軟的火山沉積物和河流堆積物,盆地呈三角形,海拔高度為220~400米。茲沃倫盆地地勢北高南低,是一個底部高低不平的大洼地,沿著赫龍河延伸。 東喀爾巴阡山脈綿亙于斯洛伐克的東北角,其外部的低貝斯基迪山地和布科夫山地外表上與外西喀爾巴阡山脈相似,只是海拔高度比較低。低貝斯基迪山地包括拉博雷茨和奧達夫高地。東喀爾巴阡山脈的內部是維霍爾拉特山地,頂部由火山活動發(fā)育形成,最高峰1074米。 P13-15
編輯推薦
清代魏源編輯刊刻了大型志書《海國圖志》,為長期生活在閉關鎖國之中、對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國人“睜眼看世界”,提供了一部基本的參考資料。如今,中國社會科學院在盡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了《列國志》叢書。該叢書以簡明國際百科全書的形式出現(xiàn),資料詳實、準確、最新,文筆流暢,兼?zhèn)鋵W術性和可讀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