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1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徐小平 頁數:204
Tag標簽:無
前言
和我以前書里的主人公們不同,這本書里的主人公,都是接受了現代成才觀念、教育觀念、職業(yè)觀念的青年人。我之前的所有理論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才市場化。人才市場化,在一代遭到就業(yè)挫折的大學生的面前,本來是一個逆流、支流,但是現在正在變成一個主流。我的理想是讓所有的中國大學生把人生的主要負資產扭虧為盈,使追求奮斗的虧損變成追求奮斗的盈利,從而在人才市場上獲得killing the market級別的成功。我經常說我是一個文化小販,而不是什么大師名家;我也經常說我只不過是在傳播一種common sense普通常識。因為本來每個大學生都可以取得成功,但問題是——那么多大學生為什么沒有取得應該取得的成功呢?成功的定義不是擁有學歷。那是中國歷史長久以來所特有的變態(tài)思想,也是所謂計劃經濟的惡果。計劃經濟消滅了資本家,消滅了土地擁有者,隨之被消滅的還有中國人的許許多多的價值觀念,比如人生的奮斗價值觀。特別是大學生的奮斗價值觀,成為了一個重災區(qū)。而且伴隨著大學擴招,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加嚴重。如果說大學擴招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高價值的勞動者、高價值的人才,那么這個目標為什么沒有實現?反倒是出現了更多的擁有大學學歷的失業(yè)者?我宣傳的一個common sense,就是教育要為就業(yè)服務,奮斗要為成功服務。成功的定義就是市場對你的需求。對于一個工廠或者一個公司來說,你的產品和服務為市場所需求,你才能實現你的價值。對于一個人才,也是如此,只有在市場上展示你的才能,才能叫成功。這個common sense,我已經說得太多,說得我自己都覺得挺無聊,但是這的確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一個人生的癌癥、人生的障礙。我對自己還有一個定位。我希望我的觀念比全體社會承認的主流觀念能提前兩三年。比如我在2002年提出來“大學生就業(yè)中心論”,04、05年就成為中國社會共識的大問題。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我以前宣傳的東西已經不新鮮了,已經沒有兩三年領先的價值了。我在兩三年前提出不要戶口的時候,同學們聽我的話就成功了,不聽我的話就死定了。但是我現在再說戶口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所以我現在又面臨一個新的考驗??梢哉f,我自己也遇到了職業(yè)瓶頸。我下一步要做什么,下一步怎么走才是我的價值所在?我如何在自己已經做過工作的基礎上繼續(xù)突破,而不是簡單地重復自己?這是一個煩惱了我很長時間的問題。我之所以把這本書里的主人公稱為職場新物種,是因為我覺得他們已經完成了人才市場化的幾乎所有課題。照我過去的咨詢標準,他們并不需要我,我對他們也沒什么興趣。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嶄新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教育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方面,我已經不能給他們提供什么幫助了。他們需要我談的是生命的規(guī)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充分地享受他們的生命。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進步。這個時代的進步并不是我造成的,但是我至少也是吶喊者之一,而且毫無疑問是主要的吶喊者之一。所以這本書的意義,并不在于僅僅提出“職場新物種”這樣一種新觀念,而在于這本書將成為埋葬一代舊人、一代舊物種的書。魯迅有本書叫《墳》,我們這本書的意境有些類似。對于所有只知讀書,而不知就業(yè)和出路的人,所有只知讀書,而不知社會實踐和社會應用的人,這本書將是埋葬他們的墳墓。這本書里的主人公們,是舊式教育、文憑教育、學歷教育的掘墓人。他們是屬于當今中國社會中占總人群數量5%的新物種。那屬于95%的舊物種呢?他們必然是絕望的。在我十幾年的咨詢生涯中,我遭遇的那些處于絕望中的人實在讓我感覺太恐怖了。同時,這本書將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如果在職場新物種眼中,大學畢業(yè)時月薪一萬塊已經是很低的收入了,那么大家就會問,為什么我畢業(yè)時只有一千多塊?為什么還有人在搞大學畢業(yè)生零工資就業(yè)?在這本書里,所有的案例匯集在一起,昭示著一個新的潮流已經出現,而且在未來三五年里必將成為中國大學生的主流。教育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jié),是中國大學、大專教育以及人才發(fā)展體系中最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yè)難,導致按理說最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代人,無法享受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甜蜜果實——就業(yè)掙錢、回饋父母、成家立業(yè)、享受人生。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不僅體現在大學傳授的知識和技術與技術發(fā)展滯后、和生產實踐脫節(jié)、跟公司需求矛盾,更深層次的精神障礙造成的問題更多。這些問題包括:大學生就業(yè)意識稀薄——不知道畢業(yè)后原來是要工作的;求學歷程中職業(yè)意識缺位——不知道一切學歷必須以職業(yè)定位為最終目標,結果今年碩士明年博士后年烈士;求職技巧匱乏——不懂得求職技巧原來是連接大學與社會的跨海大橋,因而不知道如何向雇主賣自己(sell oneself)、贏得機會;從業(yè)心態(tài)糟糕——進入職場后往往不懂得如何珍惜工作機會,競爭發(fā)展空間,處理與上司、同事、客戶之復雜關系……而這本書中的職場新物種,他們的市場意識、職場意識、環(huán)球意識都達到了一代青年人的頂尖水平。他們所獲得的高工資只是顯示他們個人成功的冰山一角,他們與舊物種的更大區(qū)別在于,他們有著明確無誤的行業(yè)優(yōu)勢,有著明確無誤的職業(yè)發(fā)展優(yōu)勢,另外,他們的語言優(yōu)勢、性格優(yōu)勢在同齡人中也極為明顯。因此,這本書最終就變成了這些擁有新觀念鐵鍬的職場成功者,為那些沒有新觀念意識的職場彷徨者的掘墓過程。倘若你還沒有新觀念的鐵鍬,可以給自己挖掘一條出路,否則別人挖出來的土就會把你埋掉。因為你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不到令人滿意的工作,那種感覺就像被活埋了,窒息了。其實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時期,當年我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在北大教課的那幾年就是那樣的感覺。但我終于用新觀念把自己的舊觀念埋葬了,新我把舊我埋葬了,我做了自己的掘墓人。這本書的另一個意義在于,它將非常明白地提醒我們:中國內地的大學以及現行的大學教育制度,在未來十年將會遇到極其嚴重的挑戰(zhàn)。其實香港的大學來內地招生,挑戰(zhàn)就已經出現了。如果臺灣的大學也能來大陸招生,挑戰(zhàn)的沖擊性還會進一步加劇。海外留學生和海歸數量的迅速增加,也是挑戰(zhàn)的另一股重要力量。而現在這批“職場新物種”,更是從現行大學教育制度的內部殺出的一支反叛力量。中國教育的問題,并不是某些技術和局部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根本教育觀念和根本管理體制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我“根本”無力思考,更不要說提出什么解決方案。我能做的,就是提醒大家意識到,教育乃民族復興之父,而目前我們的教育,如果不深入改革開放的話,根本無法承擔這個沉重的歷史責任。我一人憂比較孤獨,所以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憂而已。
內容概要
我能做的,就是提醒大家意識到,教育乃民族復興之父! 我終于用新觀念把自己的舊觀念埋葬了,新我把舊我埋葬了,我做了自己的掘墓人。 所有的案例匯集在一起,昭示著一個新的潮流已經出現?! ∽屗械闹袊髮W生把人生的主要負資產扭虧為盈,使追求奮斗的虧損變成追求奮斗的盈利,從而在人才市場上獲得killing the market級別的成功?! ∵@本書的另一個意義在于,它將非常明白地提醒我們:中國內地的大學以及現行的大學教育制度,在未來十年將會遇到極其嚴重的挑戰(zhàn)。
作者簡介
徐小平,著名留學、簽證、職業(yè)規(guī)劃和人生發(fā)展咨詢專家,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是新東方留學、簽證與出國咨詢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
徐小平1965年生于江蘇泰興,1983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1983至1987年,先后任北京大學藝術教研室教師、北京大學團委文化部長、北大藝術團藝術指導。1987至1995年,在美國、加拿大留學、定居,并獲加拿大薩斯卡徹溫大學音樂學碩士學位。1996年1月回國,創(chuàng)建新東方咨詢處,從事新東方出國咨詢和人生咨詢事業(yè)。
他的主要著作《美國簽證哲學》、《美國留學天問》、《圖窮對話錄——我的新東方人生咨詢》、《黃金是怎樣煉成的——對一個成功者的賞析與非議》、《騎驢找馬》、《仙人指路》,以及關于大學生留學、考研、就業(yè)問題的《郵箱里的燈光》等,已經在就業(yè)難的大學生中引發(fā)積極而強烈的啟蒙效應。
書籍目錄
序言A編 新物種之起源篇——職業(yè)化 新物種的起源 職業(yè)化,從大學開始 實習定終身 走出專業(yè)無用的絕境 壞的讀研與好的讀研 放棄學術的正面意義 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交叉點B編 新物種之壯大篇——國際化 睜開眼睛看世界 短期出國的好處 來自香港的職場新物種 語言的力量 環(huán)球人的養(yǎng)成 從精英到領袖C編 新物種之提升篇——人性化 怎樣增加職場親和力 平滑的傳輸帶 公司新人應該高調還是低調? 成功,從溝通開始 愛情的木桶理論 生活為王D編 新物種之繁盛篇——個性化 找到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 專業(yè)與事業(yè)的錯軌? 個性的培養(yǎng) 把理想商業(yè)化 老板的規(guī)律 開小店也是崇高的事業(y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A編 新物種之起源篇——職業(yè)化新物種的起源R:回想從大學時到現在的種種經歷,當時的狀態(tài)就是特別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也希望在不斷的嘗試中發(fā)現自己。在為自己設定清醒的目標和規(guī)劃的同時,也應該靈活機動,隨著對世界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不斷調整。同時要勇于突破極限,勇敢嘗試那些自己曾經認為不能做到的事情。徐小平:教育環(huán)境最重要的,還包括似乎與專業(yè)授課無關、但實際卻直接關系到授課結果、專業(yè)出路的職業(yè)配套指導。但可惜在中國大學校園,它們是如此的落后。我們的大學,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發(fā)展需求,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許多關系到人才終身發(fā)展的政策和條件還遠遠沒有建立和健全起來。像你這樣的新物種在當今中國還是稀有動物。也許對于你這樣一個個體來說,未來的道路已趨于平坦,但對于整個物種而言,前途依然存在著無數的坎坷?!鵕的基本資料:2001年,考入某經貿類大學。在校期間曾任學生會副主席。從大二起開始兼職創(chuàng)業(yè)兩年,后在大三休學一年全職創(chuàng)業(yè)。成為該大學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批準在校期間休學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通過創(chuàng)業(yè)弄清楚了自己的興趣及優(yōu)勢。本科畢業(yè)后找工作,曾得到近十個世界500強企業(yè)的joboffer?,F就職于陶氏化學。R:我的專業(yè)并非商科,但我很早起就對做個businessman很有興趣。我?guī)缀跏且贿M校就開始在學生會做事了。我的實習其實從大一就開始了。當時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在一家國內的公司。主要是想對社會有一點認識。但那時還是很幼稚的,對企業(yè)和職場的了解還非常膚淺。其實,第一次實習,收入、辛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經歷。在那家公司做事的時候,有位經理點撥了我一下,說這一塊業(yè)務,你完全可以拿出去單干。他的話對我啟發(fā)很大,直接導致我大二時休學創(chuàng)業(yè)。這是第一次實習經歷,現在回想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我創(chuàng)業(yè)的項目就是幫助一些大公司做做校園推廣,年營業(yè)額超過千萬,錢賺得不是太多。當時我的客戶有很多大公司,像惠普、百事可樂等等。后來我跟惠普的高級經理談業(yè)務,說我能不能進你們公司做做“義工”,他答應了。然后我就把生意暫時交給合伙人,鉆進惠普白干了兩個月。再后來我就把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股份賣掉,重新回到校園,開始了大四的求職歷程。開始我也想去“四大”,想想算了,應聘過××,也許是怕我審計出他們自己也有問題吧,人家還真不要我。后來也還得到過那么七八個offer,諸如寶潔、IBM、雀巢之類,有些外企招聘還真是牛呢,從頭至尾根本就沒問過我的成績。一個副總直接讓我過去做他的助手,我也在考慮……像某省移動,第一年的起薪就是十幾萬,我去看了看,他們的手機增值服務真的前景誘人。但是我始終猶豫自己該不該進國企呢?我更傾向于選擇陶氏化學,因為它是這個行業(yè)的世界級領導者,但是在中國剛剛有一個辦事處,發(fā)展前景非常誘人。關于大四時找工作的經歷,其實對我來講,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做上班族,我都會選擇主流的行業(yè)和大企業(yè)。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每天碌碌無為,一邊抱怨一邊期待每個月那些微薄的薪水,生命和時間就在這種狀態(tài)中浪費掉了。找工作也一樣,很多人不敢去碰世界500強和一些很牛的企業(yè),總覺得自己不行,其實勇氣也是能力的一種表現。簡單一句話,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勇敢,企業(yè)再給你機會的同時,你也給他一個錄用人才的機會。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和您見面前的大致情況?,F在過去快一年了,我已經選擇了陶氏化學。剛進去的時候自己感覺壓力特別大,因為周圍的同事都很優(yōu)秀。而且分給我的project又特別難,每天都會工作很長時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大家交流。因此,那段時間感覺非常痛苦。后來慢慢找到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工作就相對輕松了一些,于是抓緊時間和大家多交流。在陶氏化學的這段時間,首先我覺得自己學會了處理一些復雜事務的能力,比如在很多事情需要同時處理的時候,怎么定出優(yōu)先級。你要學會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先做哪件,后做哪件。這是我以前比較欠缺的。然后就是時間管理的能力。當然,英語能力,尤其是溝通技巧這一部分有很大的提高。還有,談判技巧也學到很多。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分析能力。面對一件事情你要知道如何把它分成幾個小塊,每一塊又分成更細的小塊。只有這樣你才能掌握如何把一個宏大的任務分成許多可執(zhí)行的步驟。這個過程非常鍛煉思維的邏輯性。回想從大學時到現在的種種經歷,當時的狀態(tài)就是特別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也希望在不斷的嘗試中發(fā)現自己。其實一路走過來,直到現在,我并不是沿著一個確定的軌跡行進的。哪怕現在談到對于未來職業(yè)和人生的規(guī)劃,我想我也還處在摸索和自我了解的過程中。我對自己的期望是,永遠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該做什么。也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規(guī)劃——該做哪些事、什么時候做、如何做。但在為自己設定清醒的目標和規(guī)劃的同時,也應該靈活機動,隨著對世界和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不斷調整。同時要勇于突破極限,勇敢嘗試那些自己曾經認為不能做到的事情。徐小平語錄工作與人生工作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生命的根本意義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一個人沒有工作的話——這個工作,無論是自由職業(yè),還是研究崗位,還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yè)管理——他的生命的基本問題就有了問題。人生是需要不斷提升和不斷充實的,因此,作為人生終極目標的工作也需要不斷發(fā)展、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yè)神經紊亂癥中國大學生就業(yè)神經紊亂癥:人生追求不以職業(yè)發(fā)展為終極目標,而以學位、知識、出國為終極價值。一生奮斗為學位,拿到學位難為生。徐氏人生咨詢公式徐氏人生咨詢公式:S=E+E。S是success(成功),第一個E是education(教育),第二個E是experience(經驗)。成功的秘密,不過就是對于教育和工作經驗的一種平衡而已!徐小平評析:說一下我對你的印象。去年見了你以后,我寫了篇咨詢手記,收進了《仙人指路》里。關于你的那部分,我起名叫“大學生的新物種起源”。我說你的特殊之處,在于你非常自信而準確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你有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又有了外企實習的經驗,你獲得了追求人生夢想所必需的第一桶金——精神、知識與經驗的黃金。所以我說,你是在當今一片“就業(yè)難”、“行路難”哀嘆聲中逆流而起的新物種起源。但我們又要看到,像你這樣的新物種,在中國的大學生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究其原因,當然不在于我們的學生自己,而在于他們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而迅速的變化。但是,相較于中國社會的根本性變化,中國大學教育文化的相對滯后仍是非常明顯。教育環(huán)境,不僅是校園和校舍,也不僅是專業(yè)授課。教育環(huán)境最重要的,還包括似乎與專業(yè)授課無關、但實際卻直接關系到授課結果、專業(yè)出路的職業(yè)配套指導。但可惜在中國大學校園,它們是如此的落后。我們的大學,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發(fā)展需求,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許多關系到人才終身發(fā)展的政策和條件還遠遠沒有建立和健全起來,比如:允許轉系、轉學、轉科、與姊妹學校的聯合學位、本校的雙學位、自由選修感興趣的課程、明確的就業(yè)取向joborientation和職業(yè)通道careerpath。什么是joborientation?什么是careerpath?Joborientation就是根據就業(yè)職業(yè)方向來設計自己的學位計劃,而不再是上了大學以后才像現在無數學生那樣開始為職業(yè)方向煩惱。而Careerpath則是以職業(yè)中心為追求的教育與就業(yè)的過程,比如美國學生如果要做律師,他就會去讀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等本科專業(yè),四年后再進入法學專業(yè)讀三年J.D.法律學位,然后做律師。如果做醫(yī)生,則是先攻讀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本科專業(yè),然后是醫(yī)學院MD學位,然后做醫(yī)生。如果他要做會計、電腦工程師,他就可能直接讀四年大學,畢業(yè)后直通相關公司。
編輯推薦
《職場新物種》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們呼吁:一定要學習徐小平,所有案例匯集一起,徐氏潮流再次橫空出世,徐小平攜俞敏洪與新東方一起,再掀從先鋒到主流的高潮論調,繼《仙人指路》后中國2000萬學子再次夢想擁有全球競爭力,《職場新物種》——中國青年人未來三五年絕對主流。俞敏洪,馬云,牛根生,在潮流面前再次嚴重推薦。所有求學、留學、就業(yè)在面臨選擇、痛苦與絕望的人一起同徐小平把自己埋葬在過去。做自己的掘墓人?!@是徐氏潮流新東方馬車從徐氏潮流起,為所有青年學子更換車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