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何文濤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28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本書列舉了清朝順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從官場見聞,到帝王言行,從帝國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學、歷史的角度,重新解讀、評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書籍目錄
帝王言行
一、順治帝與“緩剃發(fā)令”
1.孫之獬的杰作
2.”緩剃發(fā)令”的頒布
3.剃發(fā)令的影響
二、震懾太監(jiān)的三塊鐵牌
1.清初太監(jiān)從何而來
2.前朝太監(jiān)的得勢
3.三塊鐵牌
三、對西學情有獨鐘的康熙
1.楊光先反教案
2.轟轟烈烈的宮廷西學風
3.《皇輿全圖》的悲哀
四、康熙與漢族文人
1.兩件文字大獄
2.養(yǎng)豬政策
3.李颥與傅山
五、空前絕后的密奏制度
1.一則斥責文書
2.雍正的得意
3.密奏的另一功效
六、雍正禁賭
1.《禁止賭博諭》
2.清朝賭風之盛
3.賭博為什么屢禁愈猖
七、雍正與《大義覺迷錄》
1.從曾靜說起
2.雍正的算盤
3.雍正的疏忽
八、乾隆懲貪為何效果不顯
1.乾隆的性格
2.寬嚴相濟的背后
3.重用貪官之王——和珅
九、一紙封關令
1.洪仁輝事件
2.閉關以后
3.馬戛爾尼看到的“康乾盛世”
十、當節(jié)儉成為一種癖好
1.可笑的“節(jié)儉”
2.道光時期的財政
3.“節(jié)儉”的君臣知己
十一、慈禧太后與京劇
1.慈禧太后:超級“票友”
2.“仁慈”的太后
3.京劇對慈禧太后的影響
朝廷政事
一、難以養(yǎng)廉的“養(yǎng)廉銀”
1.清朝官員的官俸
2.養(yǎng)廉之資從何而來
3.養(yǎng)廉銀根本就不能養(yǎng)廉
二、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軍閥:苗沛霖
1.一個書生的從軍路
2.稱王安徽
3.敗者為寇
三、左宗棠與西部大開發(fā)
1.禁毒與開發(fā)農(nóng)業(yè)
2.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與工業(yè)的建設
3.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建設
四、“六不”總督葉名琛
1.堅持“六不”
2.海上蘇武的悲哀
3.葉名?。和砬骞賳T的模型
五、第一批抗旨的朝廷命官
1.《宣戰(zhàn)詔書》與東南互保
2.“此亂命也”
3.是賣國賊還是護國者
六、“官屠”岑春煊的結(jié)局
1.喜歡反貪的岑春煊獲得美差
2.倒霉的廣東官員
3.“官屠”封刀
七、乾隆年間的妖術大恐慌
1.起于民間的叫魂
2.乾隆盛怒
3.其實很簡單的叫魂案
八、三跪九叩——維護大清禮儀的皇帝們
1.自作多情地將俄國女皇降為王爺
2.馬戛爾尼事件
3.死要面子活受罪
4.三跪九叩禮儀的消失
九、一份并未實施的直搗日本計劃
1.甲午海戰(zhàn)的四幕
2.直搗日本計劃的破滅
3.持久戰(zhàn)的提出
官場見聞
一、嘉慶的一首罵貪官詩
1.嘉慶的一首詩
2.倒霉的嘉慶
3.貪污何以解決不了
二、和坤是怎樣發(fā)財?shù)?br /> 1.官場人情能賺錢
2.職權的效力
3.有投資自然就有回報
4.被殺的真相
三、“錢神”橫行的大清官場
1.錢出,官來
2.官職是如何用錢買賣的
3.賣奏與“免罵錢”
四、楊乃武與小白菜
1.冤案初成
2.冤枉繼續(xù)
3.無奈的結(jié)局
五、清朝,與胥吏共天下
1.一大怪現(xiàn)狀
2.官員何以受制于胥吏?
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4.不能禁絕的原因
六、從《道咸宦海見聞錄》看官場潛規(guī)則
1.誰制造的潛規(guī)則
2.“敬”之名目
3.林則徐也遵守潛規(guī)則
七、清朝的小蛀蟲——銀庫兵
1.兵比官富的銀庫兵
2.藏銀有絕招
3.為何難以制止?
帝國花絮
一、千古奇案——刺馬案
1.刺馬經(jīng)過
2.初審張文祥
3.曾國藩在想什么
4.鄭敦謹?shù)膶擂?br /> 5.疑云升起
二、曾國藩與李鴻章
1.由師生到僚屬
2.李元度事件
3.并駕齊驅(qū)
4.曾、李瓜代
三、順治“罪己詔”——自我批評的皇帝
1.臨終之事
2.遺詔之解
四、“同治”年號的奧秘
1.為何發(fā)生率西政變
2.“同治”年號的巧妙之處
五、康熙遺詔的價值
1.遺詔正文譯解
2.遺詔隱含的價值
六、康熙以書法用人
1.康熙論書法
2.以書法用人
3.用人之道
七、石匠喪事的背后
1.一個石匠引發(fā)的風波
2.滿人的葬禮習俗
3.集體貪污的明證
八、鬼子六——恭親王奕訢
1.與皇位失主交臂
2.和四哥的合作與決裂
3.歷史的錯誤
九、發(fā)明家戴梓的結(jié)局
1.發(fā)明家戴梓
2.明朝的火器水平
3.何以愚蠢透頂
十、兩次禁門之變
1.陳德“驚駕”
2.林清事件
章節(jié)摘錄
2.雍正的算盤 當雍正看到這份奏章后,逮捕曾靜、張熙的諭旨立即下達,并派出了刑部侍郎杭奕祿到長沙審問曾靜等人?! ≡o,這位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書生在經(jīng)過幾次大審后,恨不得把自己小時候下河捉魚的事情都交代出來。呂留良親族、門生和他的諸“同謀”及各家親屬都牽扯進來。曾靜,用他那顆自以為一往無前其實懦弱到極限的膽子把無數(shù)的人送進了墳墓。已死的呂留良被刨墳劈棺,而他的后代和他的學生都被滿門抄斬?! “凑粘@?,曾靜本人才應該是第一個進墳墓的人。但他卻安然地活了下來,原因就是:雍正有意救他。雍正七年,雍正下令將曾靜解到京師等待最后處理。 朝中大臣獻上無數(shù)處置曾靜的方式。但無論哪一種,曾靜都免不了一死??捎赫囊环N都沒有用,而是選擇了另外的方式?! ∈紫龋赫铝顚徲嵲o的記錄整理成冊。又在前面加上了長長的按語,并準備將其命名為《大義覺迷錄》。但他后來發(fā)現(xiàn),此書內(nèi)容有些單薄,因為沒有大綱,只是像訪談一樣的文字。曾靜說他殺父。他就要在下面解釋一大通;曾靜說他弒兄,他又解釋一大通。滿篇都是他的文字,這讓人看上去似乎是自己再發(fā)表長篇大論。他想的是,要把一本書做好,就必須面面俱到。 曾靜似乎為他考慮到這點了,就馬上寫了一本《歸仁錄》,大肆贊揚雍正的仁德。和他當初寫的“十大罪”一樣,他也是憑著想象力完成的?! ∮赫姷竭@本書后,大喜,將其放到自己的書中,并將回答方變成了曾靜?!洞罅x覺迷錄》由此成功上市。他立即下令頒發(fā)全國所有學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認真觀覽曉悉,玩忽者治罪;又命曾靜到江寧、蘇州、杭州等地去宣傳這部奇書?! ‘斎?。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在當時的大清朝圖書市場的確是一個閃光點。而且問的人是皇帝,答的人是名揚天下的那個膽小鬼曾靜。此書內(nèi)容也有可看點,大概不用宣傳。此書成為暢銷書已是不爭的事實?! 〈藭幕拘问酱篌w是這樣的:雍正質(zhì)問,曾靜作答。曾靜簡單地回答一點問題后,就開始大罵自己,幾乎到了狗血淋頭的地步,從而反證他散布的有關雍正爭位的種種言語是如何的荒誕不經(jīng)?! D書成功上市后,雍正又下令免罪釋放曾靜。同時宣布將來繼位的子孫也不得誅殺之。理由是:曾靜遣徒投書,使朝廷得以順藤摸瓜,查出謗言的制造者。這樣說來。曾靜當“有功”。雍正不但放了曾靜,還給了曾靜一份工作。他下令在曾靜的家鄉(xiāng)湖南成立觀風俗使衙門。將曾靜派到觀風俗使衙門效力。曾靜對自己的工作十分負責。配合著雍正,到各地宣講皇帝的“圣德”?! ?.雍正的疏忽 從這個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曾靜的潑婦罵街罵疼了雍正皇帝。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不得已的苦衷。世人不理解他的苦衷,他當然覺得委屈。那么,作為一個皇帝,他需要有個辯白的機會。就像是一個屠夫殺了一頭豬被人罵殺生一樣,這個屠夫肯定要告訴罵他的人和其他人,自己也是為了生活才這樣做的。 于是,雍正頗費心思地設計了這樣一種處理方式?!洞罅x覺迷錄》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辯駁。一種最后將對方徹底而且無條件駁倒的辯駁。讓曾靜等人自己下去痛罵自己,現(xiàn)身說法,對皇帝的清譽而言,顯然比殺了他們要有利的多?! 〉舱鐝堷Q先生所言。雍正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國傳統(tǒng)政治是黑幕政治,或者說是黑箱政治,上層的事情,既無必要,也無可能昭示于公眾。 在這種政治下生活的人們,可以憑借著想象力來斷定一切事情的真實。但事情的真相是永遠也不可能透露出來的。另外,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下的官員不善于解釋,確切地說,是不屑于解釋??鬃拥摹懊窨墒褂芍豢墒怪钡乃枷胱屵@種政治下的官僚們養(yǎng)成了一種“任你謠言滿天。我似閑庭信步”的泰然與漠視?! r間一長。大家自然對所有的事糊里糊涂,將信將疑,這種狀況在多數(shù)情況下反而有利于政治的操控。而謠言往往興盛發(fā)達,也源于此?! ‘斢赫龑⒆约旱哪且环q白以圖書的形式推到市場上以后,人們看的并不是你如何的表白,而是看這表白是否驗證了自己聽來的消息。結(jié)果可想而知,這些人,特別是善于春秋筆法的中國知識分子很輕松地就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事情的結(jié)果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了,在清朝諸帝中,關于雍正的傳言和非議是最多的。 雍正其實并不蠢。但怎么會做出這么愚蠢的事情來呢?大概是著急的結(jié)果。他太著急想要讓天下人相信自己了。有人可以急中生智,而有人,比如雍正,則是急中生蠢?! ∷褚粋€孩子一樣,跟天下人撒嬌似地說,自己并不壞??烧l聽呢?即使聽了,又有幾個人能信呢?所謂的內(nèi)幕早在百姓腦袋里成型了,而你若真正披露內(nèi)幕的時候,人們除了認為你這是假的外。還會從中找出更多的內(nèi)幕?! ∮赫{崩兩個月后,繼位但尚未改元的乾隆就違背了父親當初的旨意,下旨把曾靜凌遲處死,并且命令各地將那本暢銷書立即下架?;蛟S,在這位乾隆皇帝看來,父親的天真簡直就是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