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趙海峰 頁數(shù):399 字數(shù):288000
內容概要
本輯共收錄文章11篇,分設四個欄目——專題研究:國際司法機構、比較法、國際關系、學術信息。專題研究:國際司法機構專欄是本輯推出的重點欄目,共收文章8篇。 本書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呼喚,是發(fā)展哈工大國際法學科的客觀要求,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法學院建設知名法學院的歷史使命使然,是歐洲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的重要工作內容。她將以國際法尤其是外層空間法學、歐洲法學、國際司法制度、國際人權法學等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兼顧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的其他領域,通過連續(xù)不斷的深入研究,打造一支具有特色研究領域和獨特研究方法的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團隊,為我國的法學研究的百花園增添一朵奇葩。
書籍目錄
序專題研究:國際司法機構 略論國際司法機構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國際化刑事審判機構規(guī)范性比較研究沒有硝煙的司法戰(zhàn)爭 ——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述評 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的成就和經(jīng)驗國際刑事法院述評 ——再論國際刑事法治 多哈回合DSU談判及我國的對策 人權事務委員會研究 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述評比較法 法國法關于財產(chǎn)征收的概念國際關系 中國“世界強國”地位來歷探析 ——中國作為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的討論對象學術信息“國際法與構建和諧世界” ——中國國際法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綜述
編輯推薦
清末修律百余年后,《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壇》誕生在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北國冰城哈爾濱,這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選擇,是經(jīng)濟全球化和法律世界化的結果?! ∈袌鼋?jīng)濟的洪流將原本孤立分散的種族、國家、文化形態(tài)整合在一起,各種族、國家和文化彼此碰撞、磨合、消長,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其間法律規(guī)則的嬗變、法律文化的交匯融合、法律精神的涅榘如音相和、如影相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社會的到來進一步加速了上述歷史進程,國際法與比較法對人類社會的意義日益重要,學術界對此迅速做出反應,使國際法與比較法成為顯學。 中國文化史是不斷吸收借鑒各種族、國家和文化優(yōu)秀成果的歷史,中國文化始終以開放的姿態(tài)面向世界,這一文化性格連綿不絕、至今未變。清末以降,傳統(tǒng)的中華法系面臨崩盤的歷史命運,中國法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本土的法律形態(tài),努力的視野始終未偏離國際法與比較法。在中國成為WTO正式成員融入國際經(jīng)濟新秩序后,國際法與比較法對國內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凸現(xiàn),國內學術界研究國際法與比較法更是蔚然成風、學派紛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