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血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奧康納  頁數(shù):213  譯者:蔡亦默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鄉(xiāng)村牧師家庭出身的黑茲爾從小就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名牧師,然而,在當兵參加戰(zhàn)爭的幾年里,他的信仰發(fā)生了動搖——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靈魂已然不復存在。復員后他離開家鄉(xiāng),到了一座名叫托金漢姆的城市,試圖創(chuàng)立一個“沒有耶穌的新教”,然而沉溺于物質(zhì)生活中的公眾對他有關罪惡信仰的談論漠不關心,而他所宣傳的這種新教競被人利用——假冒先知以行騙……《智血》是一部融神秘宗教與黑暗暴力于一體的杰作。該書出版時,其古怪的情節(jié)與荒誕的人物使得許多評論家難以接受。直到今天,其哥特式恐怖、陰冷的風格仍不免令初讀此書的讀者為之震驚。

作者簡介

  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被公認為是繼??思{之后美國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世界文學中影響巨大。奧康納39歲時死于紅斑狼瘡。美國評論界稱她的早逝是“自菲茨杰拉德去世以來美國文壇最重大的損失”。她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好人難尋》《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長篇小說《智血》《暴力奪取》,散文書信集《生存的習慣》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章節(jié)摘錄

  “誰說你非信不可了?”她用東部人那種討厭的腔調(diào)反問。  他只好不予計較?! ∵@時侍者剛好送來了飯菜,菜里有不少雞蛋和豬肝。他先是慢慢地吃著,當他發(fā)覺那幾個女人正在注視著他的腮幫子——因咀嚼而一起一伏的肌肉時,便干脆大嚼大咽起來。他吃完后,一邊喝咖啡一邊從口袋里往外掏錢。服務員明明看見了,卻不過來結(jié)賬。每次經(jīng)過這張桌子,總要沖那幾個女人擠眉弄眼,還要盯上他一眼。希奇科克太太和那個新結(jié)識的女友這時已經(jīng)吃完離去。最后,服務員終于來到他面前遞過賬單,黑茲爾將錢沖他一亮,推過去,抬腿就出了餐車?! ∷诳諝獗容^新鮮的兩節(jié)車廂接頭處站了一會兒,點起一支煙。這時他那節(jié)車廂的乘務員正好經(jīng)過,他沖他喊了聲:“嗨,你這個帕魯姆?!薄 〉浅藙諉T卻腳步不停地走了?! 『谄潬柧o跟其后也進了車廂。這時車廂里所有的臥鋪都已經(jīng)收拾好。有人在密爾西車站賣給他一個臥鋪,這人說,要不然的話,他就只能坐一宿了。賣給他的是上鋪。他來到鋪位前,拖過那個帆布包,又去了趟廁所,就準備上床睡覺了。他晚餐吃得太飽,現(xiàn)在只想趕快爬到鋪上,美美地睡上一覺,想象著躺在鋪上望著窗外匆匆駛過的夜色原野,那將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啊。但車上的標識牌卻告訴他,要睡上鋪,還得找乘務員。于是他把帆布包往鋪上一塞,動身去找乘務員。

媒體關注與評論

  奧康納小姐的風格令人窒息。她的直接,她的不假修飾,簡直就像讓行刑隊員槍斃靠墻罪犯的命令一樣……你不能信手拿起這本書,也無法隨隨便便將它扔下,因為它強加于你,正如書中的人物接受他們的命運一樣——那是一個來自黑暗的無法抵抗的重擊。也許身體上受到猛然一擊的感覺正是人們懷疑如此恐怖的世界之真實性的開始?!  都~約時報》  此書是以激情寫就的,如果可能,也應懷著激情閱讀它?!  ヌm納里·奧康納

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百部作品之一,同名電影獲《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上帝死了,耶穌也死了!反叛、皈依、瘋狂、毀滅……只有弄瞎雙眼才能看見光明?奧康納黑暗暴力的處女作,著名的《公園深處》即節(jié)選自《智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智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便宜的小小說
  •   書全新,有塑料薄膜
  •   奧康納的小說名作~
  •   實在沒有太大感覺
  •   奧康納的書必收啦
  •   因為喜歡好人難尋
  •     又是一本字里行間充斥所謂“負面情緒”的小說。我就喜歡這樣的。學名據(jù)說叫哥特小說。浪漫主義文學竟有這樣一條陰森粗獷,荒誕晦暗的支流,真是耐人尋味。
      
      這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高中時看的,忘了挺多,只記得它的敘述手法新穎,結(jié)構(gòu)巧妙,風景粗糲莊嚴,人物乖戾復雜,講的是一個復仇故事,探討的是命運與愛情。有人說它體現(xiàn)了作者“恨超過愛,仇恨才是宇宙主題”的理念,入乎故事其內(nèi),似乎如此,出乎小說之外,則未必然。真正能揭示《呼嘯山莊》主題的,應該是它那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我猴年在這說一段,他馬月在那說一段,被你一雙好奇悲憫的耳朵聽到了,于是墳墓之下的朽骨化作在心靈間傳遞的故事,一些腐化的面容透出了天使的光輝。
      
      在艾米莉·勃朗特的書里,宇宙自然是人生的布景,人是一種能與天地風云山川草木共鳴的存在,天長地久,山高水長,而人卻靈消肉腐,轉(zhuǎn)瞬即逝。怎樣才能證明我們曾經(jīng)存在過?去哪里尋我們歡笑哭泣過的痕跡?讓你黯然銷魂刻骨銘心的種種是否僅為虛幻?···艾米莉通過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的悲劇告訴我們的是,人人都只是活在他人嘴上的一段段故事,運氣好的,能串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人生,惹人唏噓;運氣差的,就只能如幽谷呼嘯、廢棄山莊一般暗啞堙沒,無人聽聞。
      
      而在《智血》里,宇宙自然的布景被缺席的上帝取代,悖神絕望的人在裹尸布般的風景里掙扎獨行。奧康納不喜歡玩弄敘述技巧,她最擅長的是以寥寥數(shù)筆活現(xiàn)人物,刻畫情境,于不經(jīng)意間讓你窺見虛無的深淵。在這點上,安妮·普魯和她挺像,不過安妮·普魯?shù)闹黝}不是宗教救贖,而多以自然主義的筆觸描繪移民的苦難與焦慮。
      
      本著不劇透的精神,我只能說,主人公黑茲爾的悖神故事至少夾帶了其他兩條線索,書中人物的遭遇似乎都在警醒你,在一個棄絕上帝的世界里,人人冷酷,個個不義,人們只能在幻滅之中欺詐嗜血或?qū)で缶融H。說到底,它想以一個贖罪的故事叩問宗教與信仰問題。
      
      一言蔽之,這本書就像奧康納深入陀斯妥耶夫斯基筆下那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以后,迅速發(fā)回的一篇后續(xù)報道,啟示之光一瞬即逝,猶如一道血色閃電。
  •     我對弗蘭納里?奧康納的閱讀之旅,始于她的處女作《智血》。掩卷之后,略感失望。這部宗教主題的長篇小說,情節(jié)和人物設置太有意圖感了。
        就在準備與這位美國女作家擦肩而過時,我隨意捧起了她的短篇集《好人難尋》,并在第一頁上被迅速打動。事實證明,《智血》帶來的失望感,是為其后綿延不絕的驚艷感做鋪墊的。《好人難尋》精巧靈動,篇篇精彩,帶給我一種新鮮的閱讀刺激。
        奧康納與我熟悉的美國當代短篇圣手們——比如雷蒙德?卡佛、約翰?契弗、理查德?福特等——如此不同。卡佛們筆下充滿失業(yè)、離婚、酗酒、破產(chǎn)……生活挖好了一個個陷阱,等著人們往下跳。人是無奈的,因而顯得有些無辜——誰讓生活如此強大呢。但在奧康納那里,被動性消失了,人性(往往是惡的)本身成為自我的陷阱,成為讓他人跌倒的障礙物。人,才是一切罪惡和痛苦的根源。
        《好人難尋》這個標題,讓我想起《圣經(jīng)》:“就如經(jīng)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保_馬書3:10)奧康納對于自己在做什么,內(nèi)心非常明確。她說:“我的讀者是那些認為上帝已經(jīng)死了的人,我很清楚正是為這些人而寫作?!?
        以標題小說《好人難尋》為例。這部短短20來頁的小說,可能是奧康納最著名的短篇了。它寫一家六口駕車去佛羅里達旅行途中,遭遇三名通緝犯而慘遭滅門。在這故事里,是人性必然的自私,將他們推到了命運的偶然之上。一家六口中的奶奶是小說主角。她一路喋喋不休,甚至在面對歹徒、生命垂危之時,仍不愿停下自以為義的說教。與假裝虔誠的外在相反,她的內(nèi)心自私虛榮,打滿各種小算盤。她勸服全家去東田納西;欺騙孩子們說老宅有藏寶;因她導致翻車之后,她假裝受了內(nèi)傷,試圖免于責難;甚至最后的滅門慘劇,也因她直呼歹徒姓名而起。
        當歹徒將她家人一一拖入林中槍殺時,她仍反復說首犯“格格不入”是好人,以求他放過自己這個“老太太”。當她將“格格不入”呼為“我的兒”,并試圖撫摸他時,被“格格不入”三槍結(jié)果了性命。“‘她可以變成個好人的,’‘格格不入’說,‘要是每分鐘都有人對她開槍的話?!?
        在此,“好人”被賦予了反諷意味。老太太自認為虔誠,其實是被上帝所不喜的偽善者。與她相比,“格格不入”這樣罪大惡極之人,卻清晰認識到自己的罪。他說:“他們沒給我看判決書。所以我現(xiàn)在自己來簽。很久以前我就說過,在你們做過的每件事情上都要簽名,保留一份副本。”在他墮落的人生哲學之中,竟有著比老太太更接近真理的部分。
        這樣的曖昧復雜,正是奧康納的迷人所在。她自己承認,小說家“不能為了抽象真理的利益來移動或塑造真實的…要謙卑地面對事實本身…小說只有處于自己的局限之內(nèi),才能夠超越這些局限?!敝挥兄t卑地面對事實,并接受其曖昧復雜,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小說家。只有將主觀喜惡、道德評價、前置判斷降至最低,才有可能處在局限之內(nèi),而去超越局限。奧康納正是這樣做的。這也是為何她的作品遭受宗教與道德譴責的原因吧。
        奧康納的另一本短篇集《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比起《好人難尋》有所不同——小說篇幅更長,元素也豐富多變:母子對抗、城鄉(xiāng)錯位、南北差異、衰老與死亡……但我偏愛《好人難尋》,它主題專注,因而更為“邪惡”,也更“奧康納”。
        怎么的小說,是真正的奧康納式小說?奧康納身上有兩張標簽。一張是“南方作家”,一張是“天主教作家”。南方作家容易讓人產(chǎn)生的風格聯(lián)想是:懷舊、鄉(xiāng)土、怪異……奧康納不無自嘲地說:“在最為尊敬的意義上,它(南方派)似乎指一小群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范德比爾特興旺起來的重農(nóng)主義者。但是這個術(shù)語更多喚起的往往是哥特式怪物的形象,和對畸形與怪異的迷戀?!?
        古怪的奧康納,容易讓人聯(lián)想另一位同樣古怪的南方女作家:《傷心咖啡館之歌》的作者卡森?麥卡勒斯。同樣身體殘疾,同樣哥特風格,同樣出生于南方佐治亞州。在相似的表面之下,她們的寫作主題不盡相同。麥卡勒斯書寫孤獨,奧康納關注救贖。
        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奧康納從未放棄神的維度,也因此深諳人的罪性。奧康納說:“所有小說家在本質(zhì)上都是現(xiàn)實的尋求者和描繪者,但是每個小說家的現(xiàn)實主義都依賴于他對終極現(xiàn)實的看法?!痹谒抢?,終極現(xiàn)實就是一個存在上帝的世界。而當人背棄上帝時,世界就顯得殘缺、邪惡、扭曲、黑暗。這是奧康納對終極現(xiàn)實的看法,也是奧康納小說怪誕風格的根源。
        最后提提另一印象深刻之處:奧康納一生是奇特的,也是乏味的。她終身未嫁,大部分時間和母親呆在農(nóng)莊里,寫作及思考上帝,39歲死于紅斑狼瘡。誰說“圍繞房子和雞圈轉(zhuǎn)動的生活不會成就令人興奮的作品”呢,奧康納創(chuàng)造的文學世界如此美妙。這讓我再次確信:生活的豐富性從來不是外在的,它源于內(nèi)心。看,并能看見;活著,并能感受到活著。這是寫作者的天賦能力。
        
        
        寫于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     被所謂的“惡”一意驅(qū)動的,不是奧康納筆下的非理性人物,而是她自己;或許,奧康納認為自己不需要憐憫,因此也不予以她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以憐憫。
      “振聾發(fā)聵”,乃至于達到最高宗教意義上的“恐嚇”、“威懾”,如果僅僅出于這種目的而寫作,那這種寫作同其他的“社會現(xiàn)實道德”寫作又有什么區(qū)別——更何況,人不能僭越“上帝”而行權(quán)。
      人不能只想著自己的獲救,如果奧康納通過寫作獲救了的話;不知道獲救了沒有的奧康納吝嗇得不肯勻出一點筆墨去涂抹一點亮色,因為這有悖于奧康納自己的寫作觀念;于是,被“嚇”得不輕的讀者便不會一同得救,因為,因威嚇而產(chǎn)生的“信仰”只會是出于功利。其實,很簡單,黑茲爾只要把自己的情分享一下房東太太這世上便會多出一個得救的人,但是,要么是全部的光明,要么是全部的黑暗,這兩者是同一物質(zhì),從概念上來說。
      對純?nèi)坏膼阂右蕴薹?,應有著足夠的警醒、自省,而非一味地溺惡,這在具體操作的尺度上也許很難加以把握。但是,不管是以什么樣的說辭、借口來進行這種揚惡,不管是美學上的還是道德、宗教上的,不管聽上去看上去會有多么漂亮或正當凜然,它都不會最終轉(zhuǎn)化成一種崇高。天吶,沒有一種辨知力,這種暴力冷風格很容易淪為簡單的濫仿……
      
  •   小說家總是以其內(nèi)心世界和想象力征服世界的啊
  •   遺憾,為什么不能點喜歡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