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故事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貝恩特·布魯納  頁數(shù):170  譯者:陸志宙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熊住在洞穴里,人住在房子里,當(dāng)然,人有時也會把房子裝扮成洞穴的樣子。雖然人類和猩猩的關(guān)系更近,但人卻對熊抱有更多的好感。盡管熊贏得了人的歡心,但時至今日,熊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卻為數(shù)不多,因而人和熊的接觸主要在動物園里。    人和熊之間是如何溝通的呢?人對熊的觀念又是如何?人和這種本來是動物的熊又有什么關(guān)系?    貝恩特•布魯納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帶我們走進歷史和文獻,通過無數(shù)有趣的例子為我們挖掘出許多人與熊之間各種不同交往的奇聞軼事。比如說,作者講述了幾百年來人類徒勞地馴養(yǎng)熊的過程,解釋了食肉動物熊為何成為我們?nèi)祟惿裨捁适轮械闹匾巧瓕λ心切┲杂谛?,偏愛非同尋常甚至怪誕故事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    這是一部關(guān)于熊的引人入勝的文化史,它為我們對這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動物打開了新的視野。書中許多精美的歷史插圖,更令人大飽眼福。

作者簡介

貝恩特·布魯納,1964年生。大學(xué)畢業(yè)后曾在柏林和西雅圖電視臺做編輯。他的書《大海怎樣回家》頗受好評。他的《水族館的發(fā)明》2003年在美國、中國大陸和臺灣出版。

書籍目錄

一場噩夢人熊,熊人寒冷中的安寧謬圖種種熊的心靈作為家畜的熊搏斗、跳舞、靜立西伯利亞的旁觀者竹林寒率神秘的洞熊獵人和獵物四目相對熊和狼灰熊亞當(dāng)斯玩具熊的誕生聲音、感覺和信號非洲熊之謎雜錄自然史上最大的混亂且愛且怕

章節(jié)摘錄

一場噩夢那是一場噩夢,夢里全是熊。我的床下群熊亂舞:身披鋼盔的狂暴武士,吮吸著大拇指的猴子夢奇奇。和開心的天線寶寶,顏色五花八門。我從床上爬起來,透過窗子望出去——外面月朗星稀,平常只有在群山或沙漠里才有這樣的夜晚——依稀看見三只穿著宇航服的熊。它們和宇宙飛船之間連著細(xì)長的管子,彼此咆哮著,回音陣陣。“太不可思議了,”我這么一邊想著一邊走出了家門,想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一點??墒俏彝耆e了,更糟糕的還在后面呢:商店櫥窗里迎面而來的是印有狗熊圖案的罐頭和盒子。從我身邊匆匆而過的男男女女,身上穿著有狗熊圖案的T恤衫。他們嘴巴里嚼著小熊模樣的糖塊,或者從小熊模樣的塑料瓶里吸吮汽水。兒童推車?yán)锾芍牟皇切雰?,而是怪模怪樣的泰迪熊。而附近的旅社還提供裝著空調(diào)的洞穴,以備有人冬眠。還有人類的語言!沒人對說話嘟噥反感,男男女女互相以“小熊”昵稱。街角站著一個牧師,拿著話筒喊“tao te puh”。就在快醒來時,我突然看見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面是一個小男孩,他的身旁是一個并不比他小多少的泰迪熊。照片的背后寫著:1966年圣誕節(jié)。這就是我!一道靈光閃過我的腦海。這一切真是太多了……這一切是怎么回事?人類把熊變成了什么?真正的熊又在哪里?談到對熊的了解,我們頭腦不能當(dāng)熊的熊 里除了所有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象,真正又知道多少呢?我們真的了解熊和它們的感覺嗎?我們描述熊時所用的概念是正確的嗎?熊是否僅僅是一種食肉動物?說到底,今天究竟是誰吃誰?從前有個不能當(dāng)熊的熊。當(dāng)它從冬眠中醒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座工廠里,一座建在它冬眠的洞穴上的工廠。工廠里的人要它干活,他們只把它看做是一個穿著皮毛大衣、蓬頭垢面的瘋子。就是當(dāng)它被介紹給那些在馬戲團進行表演的熊時,它們也不認(rèn)為它是它們的同類。這頭熊一上來還挺得意,可不久,它就覺得一天比一天難受。冬天來了,它又回到它的洞穴里去。終于它又成了它自己。熊應(yīng)該能真正做自己,不是嗎?人熊,熊人在北半球的某個地方,人和熊的第一次相遇會是怎樣的情形?也許是一個獵人從他的藏身處暗自觀察一頭熊,看它如何支起后腿,把身子直立起來。他以前在哪些動物中看到過這樣的姿勢?只有一些哺乳動物,但還有貓頭鷹——盡管聽起來很滑稽,但至少以直立的姿勢來看,貓頭鷹無論如何算在其中??吹叫苡盟那罢剖炀毜卣」麑?,那位獵人或許會感到很驚奇。也許這時他會注意到自己的手掌和熊掌之間的區(qū)別:熊掌沒有大拇指,它的幾根“手指”看起來平起平坐?,F(xiàn)在他把所觀察到的和他以前在森林里發(fā)現(xiàn)的種種蛛絲馬跡聯(lián)系起來。熊臉在他看來也似曾相識。最終等到他把熊獵殺并剝皮后,他會發(fā)現(xiàn),熊和他——淺色的皮膚,剝皮后顯得瘦得多的身體——是多么相像。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熊吃的東西也正是自己的食物,不管是摘取的果實,刨出的根莖,還是種種獵取的小動物。特別是有時人和熊還會在選擇洞穴時碰到一起。人們逐漸地認(rèn)識到熊不僅是一種和人相近的動物,更是人類的競爭對手。后來甚至發(fā)生了為爭奪統(tǒng)治權(quán)的人熊大戰(zhàn)。人類——盡管只有原始的武器,而對手在體力上遠(yuǎn)遠(yuǎn)強于自己——最終還是獲勝。人類進入到熊生活的地方,特別是在歐洲,還有俄羅斯,他們驅(qū)逐動物,砍伐森林,以便自己耕作。不管是在北歐、西伯利亞,還是在北美,只要是人熊共同生活的地方,人和熊的關(guān)系總是被相互矛盾的感情所左右:雖然熊被驅(qū)逐、獵殺,但由于它和人類的相似性和它所擁有的巨大力量,人對它懷有敬畏之心。這一認(rèn)識正是美國人種學(xué)家歐文?哈洛維爾在1920年發(fā)表的《西半球熊儀式調(diào)查報告》的結(jié)論。他發(fā)現(xiàn)這些流行于西伯利亞各民族和北美印第安人的歡慶儀式雖然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起因卻很相似:熊被看做是森林之主或至上王子,司掌公平。根據(jù)哈洛維爾的調(diào)查,即使是在地域相隔甚遠(yuǎn)的地方流行的風(fēng)俗,其起源也頗相似,即人們認(rèn)為殺死的熊將獲得新的生命。他列舉了各種文化中熊的稱謂——直呼“熊”被認(rèn)為是挑戰(zhàn)命運,因此而成為禁忌——的相似性,而這也正說明了人們賦予這種動物類似的角色:阿本乃吉印第安人、茨姆錫安印第安人和塔爾坦印第安人稱熊為“表兄”,佩諾布斯科特人稱之為“祖父”,庫瑞人稱之為“四腿人”,西伯利亞的東亞肯人稱之為“穿皮毛外衣的父親”、“帶釘子的老人”或者“美獸”,薩摩耶登人稱之為“族長”,愛沙尼亞人稱之為“寬腳”,“小個子叔叔”和“大塊頭毛人”是卡爾帕滕的胡祖爾人對熊的稱呼,拉普人稱之為“穿毛皮衣服的老人”,而瑞典的古族人稱熊為“老人”、“金腳”或“十二人般強壯”。試想一下,北半球的人類直到近幾百年才認(rèn)識了猩猩,那么很多傳說和童話里有關(guān)于人和熊在身體上相似的說法就不足為怪了。熊終究是那個時候最像人的動物!在把母熊視為母性象征的古希臘曾有一個傳說。美麗的仙女卡里斯托是宙斯眾多情人中的一個,因為和宙斯的私情而破了她的貞潔誓言,后來當(dāng)她的有孕之身越來越明顯時,怒火中燒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將她變成母熊。雖然如此,她的兒子阿卡斯依然來到了人世。在和母親分離的情況下,阿卡斯長大了,幾年后,阿卡斯在狩獵時正好遇上母熊卡里斯托,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那是他的母親。就在他瞄準(zhǔn)母親的一剎那,宙斯決定救下卡里斯托,讓她作為“大熊座”在天空得到永恒。他的私生子阿卡斯就是人們現(xiàn)在在星空看到的特別明亮的“大角星”,位于大熊星座尾巴的延長線上。原生活在俄亥俄河地區(qū)及今天的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的切諾基印第安人也相信熊是人類的近親。他們甚至認(rèn)為人熊本同源,熊的祖先原本和人一樣,但他們放棄了自己作為人類的艱難的生活,而甘愿作為較少被煩惱所困的熊類生存下去。這一認(rèn)識并不妨礙切諾基人去捕熊。捕獵時,他們臉戴木頭面具,身披熊皮,以便更容易接近獵物。生活在北美西部、后來也在西南部生活的基奧瓦人也同樣把熊看做是他們的祖先。他們非常敬畏這種動物,因為他們認(rèn)為它擁有巨大的破壞力,即使是巫師也不能幸免。與之相反,大湖區(qū)的奧茲維印第安人則認(rèn)為熊是神圣的,他們也認(rèn)為人熊同宗。在他們眼中,熊是永生的信使,是巫師。同時他們認(rèn)為,一頭攻擊同類的熊實際上是人變成的。如果被攻擊的熊能觸摸對手,或讓其受傷,那么對手將又變成人并死去。居住在西南部的位于如今的亞利桑那州的亞瓦帕印第安人認(rèn)為人和熊的惟一區(qū)別在于人能取火。所以他們不去獵熊,而且任熊在他們聚居地的附近出沒。布佩羅印第安人也一樣,他們把吃熊肉視為禁忌,因為人不能吃同類。在西北部的特林吉特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女子和一頭大灰熊結(jié)為夫婦,生下兩個孩子。因此,他們捕殺黑熊,而對灰熊手下留情。認(rèn)為人類擁有熊的力量,或者人甚至能變成熊的看法在歐洲也曾有歷史。一千多年前挪威王國成立后,建立了一支由特別英勇強壯的男人組成的軍隊,效忠于最高的主佛丹——又常被稱為“奧丁”。人們稱這些軍人為“狂暴武士”,在古日爾曼的文獻中,他們能用牙齒撕破盾牌的邊,吞下燃燒的煤塊,在熊熊火焰上行走。海德雷克薩迦中的十二位狂暴武士、生活在挪威北部的阿爾格雷姆的兄弟和兒子,手持地神打造的利劍。在成為不可馴服的狂暴武士前,這些男人處于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這時人們還可以將他們捆綁起來,以防止發(fā)生可怕的事情。引發(fā)不可遏制的蠻力破壞的原因可能是逼近的黑暗、強烈的情感如憤怒或好斗,也有可能是劇烈的疼痛、啖食生肉,或者猶如冰島的奧德在看到鮮血時的情形。北極熊殺死了他的父親和兄弟,他打死了北極熊。從此以后,他總是心懷仇恨,難以接近,擁有狂暴武士的蠻力。一個慧眼者看到狂暴武士杜夫特哈克和斯托羅爾夫分別變成熊和牛,在日落時分進行角斗。第二天上午,他們角斗過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荒蕪的地坑。今天,這些傳說漸被遺忘,特別是在納粹統(tǒng)治期間因日爾曼神圣化而受到貶損。在美國的漫畫書和計算機游戲中,狂暴武士和圍繞著他們的故事卻很受歡迎。Berserker(狂暴武士)一詞可能是“beri”和“serkr”的組合?!癰eri”在古語中是“熊”的意思,“serki”是“襯衫”的意思。那么從字面意思上來說,“Berserker”的意思是“穿著熊衣的人”,而在英語中,“發(fā)怒”或者“氣急敗壞”常常用“to go berserk”這個表達方式。除了認(rèn)為熊來源于人這種假設(shè),也有正好相反的假設(shè),那就是認(rèn)為熊是人的祖先。早在11世紀(jì)就有個別的貴族認(rèn)為自己是熊的后代,比如1055年去世的諾森伯蘭郡的厄爾?。西渥或者丹麥國王斯文?埃斯特里德森。據(jù)說西渥父親的耳朵很像熊的耳朵。1735年約翰?丹尼爾?蓋耶在文章《悠閑的旅行時光,美好的思考》中談到了立陶宛的“熊——人”。他在那里看到一個生活在尼姑中的“人”被用于搬運木料和水。從外表看來他像人,但只要有一頭馴服的熊進入他的視線,他立即卸下身上負(fù)重,四肢伏地,奔向遠(yuǎn)處的熊去跟它玩。

編輯推薦

《熊的故事》正是這樣一本講述熊的傳奇故事的書。在達爾文將猩猩推上人類始祖的位置之前,是誰在統(tǒng)領(lǐng)這片領(lǐng)地?答案是熊。熊曾是人類的“表兄”“小個子叔叔”“穿毛皮外衣的父親”“祖父”“族長”……熊的種種身份讓它們在很長的時期內(nèi)成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人類歷史上關(guān)于熊的傳說更是層出不窮。人類敬畏它、崇拜它、害怕它、喜愛它,即使如今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它,它也仍舊是人類眼中的明星。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熊的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單單從形式上看,就足夠讓人愛不釋手了!無論是書的大小,樸素又精致的排版,還是精美插圖,處處透露著一個愛熊人對美追求的真諦。書講述的是關(guān)于自然界中熊的文化史,可以把它當(dāng)作一部熊的傳奇來看。輕松的語言讓史實顯得不那么拘謹(jǐn),即使對生物學(xué)沒什么了解也能讀得不亦樂乎。對于熱愛熊的人來說,這本書讓你從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角度了解熊,一定可以大開眼界。無論是自己收藏還是送給愛熊的朋友,這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   很好,很不錯,嚴(yán)重推薦
  •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書,適合床頭閱讀。也適合講給小學(xué)一二年級的孩子聽。譯文流暢,能還原英文那種冷幽默。
  •   感覺一般~~~
  •   好!N個好,不多說了
  •     熊的故事
      
      作為一本以熊為主題的趣味小書,《熊的故事》雖不是那么重磅,但還是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提綱挈領(lǐng)地介紹了關(guān)于熊的方方面面。20元的書價,包括多幅彩圖在內(nèi)的諸多插圖,手感上佳的紙張,感覺這本書相當(dāng)實惠。
      
      書中介紹了世界各地多種不同的熊,但熊的大家族到底該如何劃分,至今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有不少種類的熊,已經(jīng)被人類屠殺殆盡,只能依靠僅存的骨骸來鑒定區(qū)分熊的不同體貌特征。因此,1930年代,生物學(xué)家恩斯特·貝斯倫法威稱熊的分類為“自然史上最大的混亂”。
      今天,是大陸的兩頭大熊貓到臺灣的日子?!按笮茇垺币彩切芗易宓囊环N,但它們的這個名字的來由還是有歷史的背景。據(jù)說,民國時的一次展出時,因為當(dāng)時規(guī)定采取了國際通用準(zhǔn)則,使用中英文按照從左向右列出每一件展品的名字,但由于國內(nèi)的閱讀順序還是從右至左,另外當(dāng)時的大熊貓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作為國寶世人皆知,只有極少人知道它。所以大家都認(rèn)為它的名字是“熊貓”。以謬傳謬,約定俗成,最終它在華人世界的名字就被永久的改變了。
      
      《熊的故事》翻譯總的來說很不錯,但在《竹林窸窣》一節(jié),留下了一些白玉之瑕:
      
      “羅斯福兄弟倆不顧警告,企圖與臭名昭著的LOLO人建立聯(lián)系”
      
      “我們在Hisfan山Tchienlu南部的Yehli發(fā)現(xiàn)了大熊貓在雪山里的蹤跡?!?br />   
      平心而論,要將這幾個單詞找到它們的漢文真身,非常困難。但我就是想打破砂鍋問到底,將“LOLO人”給調(diào)查清楚。
      
      推敲起來,LOLO人會不會是獠人呢?(網(wǎng)絡(luò)上找到以下文字:應(yīng)當(dāng)說明是,“獠”,讀音為“l(fā)ao”。“獠人”是我國古籍對居住在貴州黔西、織金、遵義、仁懷和廣西隆林等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侮辱性的稱謂。今天我們已改稱他們?yōu)椤柏罾凶濉薄#﹍ao和Lo似乎很相近。
      
      當(dāng)然,這只是我的一些猜想而已。相信本書的譯者和編輯都為了這幾個詞的漢語名字而絞盡腦汁,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將原文放上去。
      
      看罷全書,對熊族有了不少憐憫。熊族的大多數(shù)成員都非性情兇猛之輩,很少會主動襲擊人類。雖說世界上有不少民族對熊抱有特殊感情,但在世界多數(shù)的地方,熊族都被屠殺殆盡,譬如如今經(jīng)濟發(fā)達的英國和西歐。在東方和西方,熊掌都屬于美食,電影《滿漢全席》里就有一道菜是比如何烹制熊掌。按照該部電影的邏輯,生吃猴腦很殘忍,而吃熊掌就不算。怪哉!中國的不少地方還有專門抽熊膽汁的熊場,里面的棕熊黑熊受盡虐待和苦難。印度和巴基斯坦依然有斗熊的活動。熊家族的不少種類都已滅絕,還有些正瀕臨滅絕。
      
      雖說隨著人類的毫無節(jié)制的擴張,別的物種的滅絕是必然的,(要么被人類豢養(yǎng)在動物園里)但就算讓熊滅絕,也請讓它們帶著尊嚴(yán)離去吧。
      
  •   那為什么臺灣人還是叫貓熊?
  •   LOLO人不應(yīng)該譯不出來,就是“倮倮人”嘛。
  •   太感謝“橋東里”兄弟解疑了。
    之前,確實不知道,因此要多謝了!
  •   無機兄弟不用客氣。我說不應(yīng)該譯不出來,是指譯者而言,因為這個詞并非那么生僻。作為讀者而言,術(shù)業(yè)有專攻,不知道這個名字是很正常的,我也是湊巧讀過幾本民族學(xué)方面的書而已:)
  •   可 熊歸結(jié)起來 還是貓科動物
  •   呵呵
    這樣啊
  •   難道熊貓要那樣長得像貓?- -
  •   看臺灣動物園大貓熊保育網(wǎng)提供的資料,大熊貓其實不能算熊
    http://www.zoo.gov.tw/panda/details.html
    大貓熊屬與熊屬的差別: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xué)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jīng)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xué)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
    * 食物的特化:
    大貓熊的食物有99%為竹子,屬於食物高度?;奈锓N。
    * 兩者的習(xí)性有顯著差異:
    一般分布在高山和溫帶的熊都會冬眠,大貓熊則全年活動,這是因為其所主食的竹子無法充分提供冬眠必須的熱量。
    * 兩者的染色體數(shù)目亦有顯著差異:
    熊科的棕熊有37對染色體,各個染色體均是端位染色體;大貓熊有21對染色體,各染色體多屬中位染色體,顯示其中位染色體乃由祖先熊(目前已絕種)的兩個端位染色體聯(lián)結(jié)而成;小貓熊則有22對染色體。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