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的盛宴

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露絲·雷克爾  頁數(shù):445  字數(shù):371000  譯者:卓妙容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002年為慶?!睹朗场罚℅ourmet)雜志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當代文庫》(Modern
Library)美食系列的編輯兼暢銷書作家露絲·雷克爾(著有《天生嫩骨》與《蘋果慰我心》),瀏覽龐大的雜志檔案,選出最精華的美食與旅游短文,匯集成了這本迷人的作品。
  在《無盡的盛宴》中,作家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藩籬,帶領讀者重溫在世界各地品嘗過的特殊食物和奇妙經(jīng)歷。精彩的文選包括了美食大師費雪的《瑞士的三間小餐廳》,趣味盎然地講述了她在瑞士的旅途中,行經(jīng)的三家與眾不同的小飯館。第一個將熊貓運進美國的女冒險家露絲?哈克內(nèi)斯,則以《西藏的喇嘛廟》回憶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烽火下,只身前往西藏的歷險記……
  除了露絲·雷克爾的全新簡介和多份原創(chuàng)食譜外,這本引人垂涎的作品集還囊括了許多著名作家的生動短文,如《紳士愛美人》的作者阿尼塔·羅斯、美食界教父詹姆斯·比爾德、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瑪?shù)潞铡そ芊鹄?、普利策獎得主羅伯特·科漢、家庭烹飪專家蘿莉·柯文等?!稛o盡的盛宴》不僅擁有美麗流暢的故事,更有在出人意料的地點上,關于美食珍饈妙趣橫生的描寫,如此魅力,怎不教人回味再三?

作者簡介

露絲·雷克爾,曾先后為《新西方》(New West)雜志、《加州》(California)雜志、《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撰寫餐廳評論?,F(xiàn)為《美食》雜志總編輯。兩本自傳《天生嫩骨》(Tender at the
Bone)和《蘋果慰我心》(Comfort

書籍目錄

食譜目錄
美食家之旅
 瑞士的三間小餐廳
 中國西藏的喇嘛廟
 墨西哥的清晨
 巴黎美食報告
 無言的美食
 戴莫爾皇家糕餅店
 印度緬想
 阿拉伯的野餐
 上海:流金歲月
 溫布利亞浪漫
 味覺魅影:童年回憶重現(xiàn)
美國風情畫
 美國葡萄酒正名記
 葡萄藤的不死傳奇
 龍蝦之夜
 鹿肉之夜
 緬因的早餐
 麗池懷舊
 毛鉤已出手
 大蒜戰(zhàn)爭
 一九二○年代的雞尾酒會
 陶斯晚宴慶豐收
 低地的南方美食
 上火車!優(yōu)雅越過洛磯山
 雙人行:北達科他州哈瓦那美食界名人
愛德華·狄波明安
 人物側寫:美食大師費雪
 美國餐飲教父:詹姆斯·比爾德的早年生活
 美國餐飲教父:詹姆斯·比爾德的成年生活
 近代廚師之父:艾斯科菲耶
 末代權貴:路西斯·畢比
有關品味
 遲到的告解
 一個人用餐
 清燉肉湯凍的回憶
 快手廚師的簡易烹飪
 什么,你說我注重享受?
食物與烹調(diào)
 綠色蔬菜沙拉
 話說髓骨
 秋葵濃湯狂熱
 和比爾德一起煮意大利面
 印第安部落面包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瑞士的三間小餐廳費雪       瑞士有三間小餐廳留給我異常深刻的印象:一間坐落于洛桑洛桑附近的湖畔,一間在往伯爾尼的山丘上;還有一間在德語區(qū),往琉森的鄉(xiāng)村小路旁。一九三九年六月,我們回歐洲打包家具、拴好木質(zhì)百葉窗。想到朋友建議我們這么做時,我們還老大不愿意,但不得不承認,事實證明他們才是對的。歐洲各地在溫暖的春陽下蘇醒,伸過懶腰,快樂地哼起歌來;農(nóng)作物豐饒;人們悠閑地四處漫步、吃吃喝喝,臉上帶著癌癥患者打了嗎啡后般滿足恍惚的笑容。大家不僅是猜測將來不會再見到我們,而是心知肚明這就是永別了,依舊親切熱情地招待我們。某日,我們決定駕車前往琉森。沿路許多孩子叫賣著初開的阿爾卑斯玫瑰——花瓣仍丑陋地緊閉著,斑駁的紫色就像兜售小女孩凍僵的雙頰。這個國家的這個區(qū)域里,幾乎所有的地方都顯露著不可抗拒的優(yōu)雅和美麗,馬爾特斯(Malters)卻是少數(shù)一個例外的村落。我們在“十字酒館”(Gasthaus zum Kreuz)停下,猜想著韋伯太太(Frau Weber)是否還記得我們,而她精神衰弱的女兒雅妮麗(Anneli)是否仍向往成為倫敦的旅館服務員,最重要的是,擺在餐廳內(nèi)的那個裝滿冰水的小魚缸里是否還有成群的鱒魚游來游去。韋伯太太猶如英姿煥發(fā)的維多利亞女王再世,而且她真的還記得我們。一開始,大家還略為拘謹,但隨著連珠炮似的發(fā)問和不停的握手,氣氛慢慢地熱絡起來。雅妮麗也在那兒,一樣的胖而蒼白,一樣仍對英國向往不已,只是這次地點改成了克羅伊登,希望能將她假想的倫敦口音升級成更有氣質(zhì)的腔調(diào)。最令人高興的是,看見魚缸內(nèi)的水不斷地冒著泡泡,鱒魚們精神抖擻地在里頭橫沖直撞。我們在餐廳又吃又喝,享受了好幾個小時;回想往事,不能相信當初我們差點就這樣一輩子錯過了這么棒的“十字酒館”。好幾年前,老公和我陪同我的父母欣賞鄉(xiāng)間風光。我們前一天下榻的旅館有好幾個非常漂亮的廚房女侍。司機樂不思蜀地鬼混了整晚,第二天邊開車邊打瞌睡,迷路成了不可避免的收場。我們在錯綜復雜的迷宮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到最后,來到一處根本不想來的地方;可能因為大家都太有禮貌,沒人開口抱怨,弄到后來,所有的人都餓昏了,車子還在路上跑。終于,我們告訴司機隨便找一家小餐廳,外表多破都無所謂,先停下來再說。至少,我們可以喝些啤酒、吃點乳酪果腹。皮埃爾(Pierre)試著壓下快打出的呵欠,脖子漲成了粉紅色;一分鐘左右,我們在名叫馬爾特斯的小村子里一棟丑得可以在瑞士德語區(qū)排頭幾名的建筑物前,將車子停下。這地方的屋檐高聳尖銳,墻上開了多扇小窗戶,而窗臺的木架卻連朵花兒都沒有,一樓的臘腸店更不時飄出陣陣血腥味?;璋档碾A梯從街面往里延伸,連接著令人生畏的穿堂。我們掙扎著想離開。但天黑了,我們又餓又累,瀕臨情緒崩潰的邊緣。于是,我告訴皮埃爾,進去看看店里什么樣子。他痛苦地打了個呵欠,然后假意地以輕快腳步躍上了陰郁幽暗的階梯。沒多久,他回來,前后判若兩人,春風滿面,睡意全消。我們魚貫爬出,心想只要廚房里有食物,不管司機在店里發(fā)現(xiàn)了幾個漂亮妹妹,都無關緊要。很快地,我們開始覺得人生其實沒那么糟。韋伯太太熱心地帶領我們到頗有歷史卻干凈得發(fā)亮的洗手間,用來盥洗的瓷盆上裝飾著天鵝與淡紫色的菊花。梳洗完后,大家回到外頭的小房間會合,溫暖的松蜜色墻上掛滿大大小小的家族相片。數(shù)把椅子整齊地圍放在一張長桌旁,房間內(nèi)還放了碗櫥和漂亮的洛可可式沙發(fā)。人人心情愉快,舉著小玻璃杯,以味道濃厚奇特的生啤酒,互敬干杯?!坝惺裁瓷鲜裁?!”我們告訴韋伯太太,一心以為我們會得到幾條從她店里來的臘腸,也許再加上生菜沙拉。看著靠窗的魚缸里鱒魚游來游去,心里想著:裝飾這樣的龐然大物!真是品位怪異。接著,雅妮麗走了進來。即使不是典型美女,她仍算漂亮,所以大家知道皮埃爾會吃得很開心。我們和她聊著英國文化。她對英國的熱情就像某些女士追求男人,或者一些男人熱愛瓶中物。擺好餐具后,她再回到房間時卻帶著網(wǎng)子和大淺盤。她猛然網(wǎng)起一尾鱒魚,捉著尾巴,在我們來不及捂上耳朵,甚至來不及覺得畏縮前,就已經(jīng)敏捷地在餐具柜上敲碎了魚的頭骨。我媽媽的身子在沙發(fā)里下陷了好幾英寸,臉色蒼白地狂飲她的啤酒。爸爸在雅妮麗重擊十來條鱒魚大腦的同時,小聲咕噥著他的病態(tài)贊美“就是這樣!我的天??!真是厲害!”她微笑著用口音極重的英文告訴我們:“馬上,不用等太久啦!”然后匆忙地跑出房間。那時,我們正忙著品嘗各式?jīng)]見過卻好吃得不得了的臘腸,一面啜飲著冰涼的當?shù)氐拙?。在這種情況下,什么事都無所謂了。韋伯太太和她女兒一前一后,合力抬入了一個長而淺的銅鍋。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桌上后,雅妮麗往后退了一步喘氣休息,她媽媽則用力揭起了大鍋蓋。韋伯太太的白發(fā)仔細地往上梳成夸張的高卷發(fā)髻,臉色紅潤而清新。鱒魚躺在鍋里睜大眼睛瞪著我們,煮熟的眼珠子看起來很硬,但不知為什么目光卻顯得相當溫和。從來沒有聞過的香味竄入鼻中,讓每個人失去抵抗力,幾個人的頭不由自主地往下拉,低到幾乎貼到鍋子上。我們貪婪地吸氣,不停地咕噥稱贊。韋伯太太微微笑著,吆喝她女兒動作快些。雅妮麗快步離開房間去拿馬鈴薯,加上一大盆菜園現(xiàn)采、香噴噴的熱奶油豌豆。韋伯太太為我們分好魚,自信驕傲地退出餐室。不用說,那自然是我們所吃過最可口的魚。雖然我們知道大家都餓了,所以再難吃的東西也會覺得是天下美味……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深信這道菜的精致、微妙和罕見性在我們的經(jīng)驗中絕對數(shù)一數(shù)二。是那么難以置信地精美,就像掛著露珠的苜蓿一樣的新鮮。后來和韋伯太太談起,她欣然告訴我們做法。不過,傳授時沒有精確的數(shù)量和步驟,導致我現(xiàn)在只記得:將熱的無鹽奶油、香草放入鍋中數(shù)秒,等它濃稠后加入青蔥,放入魚,蓋上鍋蓋?,F(xiàn)在敘述著,我?guī)缀蹩梢栽谀X海中看到、聞到、吃到它;但我知道我永遠沒辦法做出一模一樣的味道。除了韋伯太太之外,世界上大概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出如此美食。餐后,我們吃著碩大且香氣十足的草莓,喝上更多的酒。當我們要求雅妮麗拿餐具柜里的高腳瓷杯裝咖啡給我們時,她笑得很開心。不過,鱒魚其實才是一切的重點。比真正去琉森重要,也比韋伯太太的驕傲重要,當然也比雅妮麗的挫折和向往重要。我們覺得,它的重要性和窗戶裝飾畫法或即將到來的春天等量齊觀。日后,我們光顧“十字酒館”多次,而鱒魚也永遠維持這般的……重要。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間餐廳位于我們圣丹尼斯村(Chatel St.Denis)的舊家附近。圣丹尼斯村是個滑雪圣地,軍隊利用平緩簡單的坡道來訓練初學者。那間餐廳叫“十三區(qū)招待所”(H?tel des XIII Cantons)。在那兒,我們結識了貝芙小姐(Mademoiselle Berthe)。她的身量極高,臉孔瘦長,眼睛炯炯有神,深色的頭發(fā)梳著在村子里早已不流行的樣式,以奇特的螺旋狀卷曲于兩耳之后。她的屁股寬而結實,低低地拖著;既長又扁平的腳永遠踩著異國風情的沙灘涼鞋。走起路來啪啪作響,但我保證,全歐洲加上美國,找不到比她更稱職的女侍了。樓上的餐室在繁忙如巿場交易日或復活節(jié)等大日子時,大約能接待五十個客人。不論多忙都只有貝芙一個人負責,但是她從來不會亂了手腳。冬季里常有軍官光臨,面對他們的嬉鬧、調(diào)情、叫囂,貝芙總是比平常更加沉默地服務著。不管是什么樣的顧客,她永遠知道如何巧妙地應對,在我見過的女人中,她算是最不受個人感情影響的一個。貝芙從不犯錯。不論有多少人敲著他們的空杯要求添酒,在離開目前服務的餐桌前,她還是會不慌不忙地檢視酒精燈的位置是否適當,上頭的盤子熱了沒,食物有沒有開始冒出可口的香味。她動作敏捷,踩著她的扁平足,拖著她的大屁股,冷靜沉穩(wěn)地等著她媽媽過世,這樣她才能放下餐室的工作,晉升到榮耀的廚房。寬闊的樓梯上去就是格局方正的松木餐室,墻上裝飾著許多鏡子,還掛著白色的亞麻窗簾,可怕而多肉的秋海棠從窗口的木架重重垂下。樓梯的那一邊是她媽媽的領地。默蘇夫人(Madame Mossu)以她的鱒魚、青蛙腿以及鮮蝦名聞四方。每一樣我都品嘗過許多次。有些拘泥于祖?zhèn)髅朗硿蕜t的固執(zhí)人士,批評她的奶糊煎鱒魚(truites meuniéres)不地道,說是不該像清湯燉鱒魚似的卷起來。有次我忍不住問了貝芙為什么。她聳聳肩說:“為什么?鱒魚在熱奶油里不到一分鐘就蜷曲死了。我承認把它拉直不是個問題。但媽媽寧愿讓它躺得自然舒服些?!边@大概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答案了吧。鮮蝦的盛產(chǎn)季節(jié)很短。默蘇夫人付出極高的價錢,買入當?shù)氐哪泻⒑湍昀夏惺總冊卩l(xiāng)間數(shù)百條結冰的河流里捕捉到的蝦子。但數(shù)量永遠都不夠;所以不論是從日內(nèi)瓦遠道而來的外交官或者從伯爾尼來的政治家,甚至是來村子開年度美食酒會的好色牧羊人們,都會事先預約好他們的帶殼冷蝦或鮮蝦蔬菜湯(court﹣bouillon)。有個將軍每次都吃到要把束腰上衣的扣子打開才停,桌子的尾端坐著個副官,兩眼閃閃發(fā)亮看著這幕情景,心里想著:“上天為證,總有一天,我一定也會是個將軍?!庇幸荒甑娜f圣節(jié),三個穿著黑色亞麻工作服的鄉(xiāng)下人和我們同時在這家餐廳用餐。其中兩個在位子上安靜地微笑著,第三個卻突然站起來唱山歌。沒有人想聽,但聲量大到每個人都聽到了,而且大概每個人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他因為在盛宴上喝了太多酒而漲紅的臉,嚴肅、沒有表情地唱著歌,以及他唱完歌坐下后,抹了抹嘴,把一塊鱒魚肉放入口中大嚼,對他人的眼光毫不自覺的模樣。除了外交官和這樣的客人外,還有長期在這兒搭伙的人,包括了:一個身材修長、打扮得像巴黎時裝模特兒的漂亮女郎;每晚,一定和肉販及小默蘇玩牌,然后不發(fā)一言地離去。另一個是死了四個老婆的長命跛腳藥劑師。還有個干癟、無禮的悲傷老婦人,看起來像個圖書館員,雖然我們不知道鎮(zhèn)上是否真的有圖書館。一天晚上,一個戴著黑色假發(fā)的瘦小女人推門而入。她筆直地走到那張通常保留給軍方的大長桌,自顧自地坐了下來。然后,一隊怪怪的傭人也在她對面坐下。其中一個女人似乎天天要從早上十點聽令到凌晨兩點,頭發(fā)的顏色像污泥一樣,大概是被雇來當陪侍的。另一個是有張薄嘴唇,看起來玩世不恭的男人。還有兩個目光尖刻、皮膚上青筋畢露,一看就知道操勞過度的可憐女傭。最后一個則是位年輕健康,但態(tài)度傲慢的司機。貝芙像往常一般地機靈,快步走向這張坐滿怪人的餐桌。對于該如何接待,她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她先拿酒杯和一大瓶布滿灰塵的上好干邑白蘭地給老太太。老女人急忙伸出戴滿黯淡鉆戒的手,為自己斟滿一大杯。然后,貝芙拿了便宜的酒給其他人。沒有任何人說話或看看他們的女主人,只是安靜地狂飲,像不知道已經(jīng)渴了多久似的。老女人喝到第五杯或第六杯的時候,貝芙端了個裝滿蜷曲鱒魚的超大淺盤進來放在桌上。老女人開始鏟起魚塊,分派在其他人舉高等待的盤內(nèi)。雖然我們試著不去注視他們,但那群人對著魚又砍又戳,小盤上很快堆起一座骨頭山,魚肉里的刺完全被剔得干干凈凈。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安靜下來。戴著假發(fā)的老女人再次推了推眼鏡,把干邑白蘭地放回桌上。所有的仆人站了起來,老女人檢閱每盤堆滿美味、無刺,堪稱全瑞士最好的鱒魚料理的盤子。終于,她點點頭;陪侍、薄唇的秘書、兩個女傭以及司機全順從地捧起盤子,魚貫出門,走下石頭臺階。貝芙的長臉還是面無表情,但她的小耳朵輕輕振動了幾下。“對不起!好奇心抓走了我的食欲……”我先生說。沒多久,他帶著消息回來了:那五個仆人,嚴肅得好像他們正在進行什么不可告人的祭典般,走向國軍紀念碑前的小廣場,然后鉆進三臺停在那兒的巨型古董加長轎車。每輛車里有三四只那種沒有毛,看起來很可怕的嬌小、脆弱的墨西哥犬,正在車子里大聲咆哮。但窗子都關上了,外頭聽不見它們的狂吠。仆人們喂了狗之后,靜靜地在寒風中站了一會兒。同一群人又回到餐廳來,這次要好好地吃頓飯。那個秘書有時和陪侍調(diào)情,有時又轉(zhuǎn)向兩個女傭里比較不乏味的那個,而司機冷眼傲慢地看著一切。老女人吃得很少,但隨著時間過去,更多的干邑白蘭地下肚,她偶爾也會微笑,甚至一度還告訴貝芙在她離開危地馬拉(Guatemala)后,三十年來她一直覺得好冷。她讓我聯(lián)想起我在瑞士印象最深刻的三間餐廳中最后一間的老板費茲?肯恩(Fritz Kuhn)的妹妹??衫?zhèn)(Cully)位于洛桑附近的湖畔??隙飨壬?jīng)營的“城市與葡萄酒店”(H?tel du Ville et du Raisin)就在那兒。他是個沉默寡言的人,長臉上有對悲傷的眼睛。在世界上,他只在乎兩件事:釣河鱸和烹煮他的戰(zhàn)利品。酒館本身就像它的主人一樣,相當奇特、隱秘,冷漠而高聳的走道,濕冷的空氣加上一個從來沒見到過火或人聲跡象的超大廚房。凄涼的餐室永遠沒有客人。我們坐在狹長詭異的酒吧,一座大火爐立在房間的正中央,陰森的墻上貼著當?shù)仄咸丫频膹V告海報,復雜的咖啡機上放了插著紙玫瑰的花瓶。肯恩先生會從看來像廢墟的廚房把好吃的魚排送到這個熏黑、昏暗的房間??腿它c菜后,他把活魚敲昏,再一片片地將肉片下來。每片魚排約三英寸長,總是附著一小塊脆脆的魚尾。在我們光顧了一年或更久之后,肯恩先生才愿意害羞而扭捏地走到前頭和我們碰面,在我們謝謝他的時候,鞠躬、握手、不自然地擠出笑容。他滿是皺紋的長臉永遠哀傷而冷淡,每每讓我們覺得打擾他真是不應該。他的妹妹和太太就完全不一樣了,熱情得讓我們幾乎招架不住。開始時,我們以為她們是親姊妹:兩個人外形都這么純潔,我們不能想象其中一個其實已經(jīng)嫁給了費茲?肯恩,連肯恩先生自身看起來都比較像是與她們一起住的兄弟。我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搞清楚,兩個女人中比較高的那個是肯恩太太??隙魈浅J?,神態(tài)和艾爾?格列柯畫中的人物十分相似。她的眼睛比常人大上許多,眼梢微微地往上吊,嘴唇的顏色淡而美麗。她有一種虛幻神秘的氣質(zhì),推測大概是肺部不好吧。黑是她穿著的唯一顏色,修長的手端著熱盤子時,總像拿著什么討厭的樹葉。她的聲音極輕,為人溫和善良,我一直很喜歡她。她的小姑是另一種類型??隙餍〗惚容^嬌小,雖然臉形較窄卻顯得豐腴。臉上的皮膚白而厚,如果為她做皮下注射的話,針頭大概會彎掉。她把灰褐色的長發(fā)編成少女似的式樣,很復雜,非常多的卷卷。她有雙小巧漂亮的手。也只穿黑色,但她的毛衣綴著金線,而且裙子是上等的黑絨布。十分明顯的,肯恩太太很喜歡她,比一般嫂嫂對小姑更加照顧,總是把輕松的工作留給她,吃力的工作自己做。有一次我們帶著米歇爾(Michel)到“城市與葡萄酒店”。他是典型的小個子、有男子氣概、狐貍般的法國人。這類人可以隨時從容地去獵野豬、做愛、或者講一些在你更深入思考前聽起來還蠻有道理的空話。他完全沒有注意到肯恩小姐的存在。另一方面,她則是徹底地被他迷得心煩意亂。她側身而行,喃喃自語。端上我們附餐的面包時,看起來像是端了什么珍饈給我們似的,不斷地對著我們微笑。我們吃完美味可口的魚排后,喝了許多的酒??隙魈趶N房附近寒冷黑暗的長廊焦慮地走來走去,黑色的大眼睛里滿是煩惱,為她備受折磨的小姑擔心。我們付了賬,打算冷酷地繼續(xù)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坐進車內(nèi),肯恩小姐突然帶著一束早春的野生水仙跑了出來,塞到米歇爾的手里。塞得那么急,綁花的帶子全松了?!胺蛉耍幸恍┦且o你的。”她邊哭邊說,但眼睛只看著米歇爾一個人,目光貪婪地看著他的英俊相貌,感覺他健壯的肉體吸引力。然后,她跑回通道內(nèi),站在冰冷的石板上,靠著石墻,用她很爛的瑞士法語不停地念著:“哦!你是這么迷人,這么迷人……”米歇爾頓時開始冒汗,拿著那束花揩了揩前額:“我的天??!”他哀號著說。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逃離,留下靠在石墻上的可憐靈魂。肯恩太太從彩繪玻璃門看顧著她,魚排的香味還在空中隱隱地飄著。當我們在一九三九年六月再回到“城市與葡萄酒店”時,事情變得不一樣了??隙魈揲L的手端著一盤面包,眼淚緩緩地流下??隙餍〗阍卺t(yī)療中心?!芭?,她再也不一樣了。我的小可愛再也不是如此的甜蜜,再也不會一樣的天真了?!蹦桥苏f。她的眼睛,像西班牙肖像畫里死去的鬼魂,瞪著煙霧彌漫的墻上張貼的葡萄酒海報?!霸僖膊煌?。一切再也不同了?!彼龢O為悲傷地走向冰涼濕冷的廚房;留下我們寂寞且恐懼地坐在酒吧里。不過,魚排的味道還是一樣的美味可口。當肯恩先生從廚房出來,驕傲地對著我們微笑時,我們立刻將他荒謬的妹妹拋到腦后,也忘了我們?nèi)ツ莾旱脑颍挥浀妹牢兜募央群蛡ゴ蟮膹N子萬歲。如同此刻,我們滿懷感謝地記得這一切。

媒體關注與評論

《無盡的盛宴》序露絲?雷克爾    在美國以食物為題材的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曾經(jīng)用“關于吃、吃什么以及什么人在吃”來定位她的作品。細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說法為她留下了極大的發(fā)揮空間。這句話同時完美地詮釋了早期的《美食》(Gourmet)雜志。當費雪(M.F.K.Fisher)談到她的選擇時,版圖擴張了不少。她也明確表示想寫的可不僅僅是餐桌上的菜肴;《美食》雜志在創(chuàng)刊之初畫下了同樣的范疇。在編輯眼中,幾乎沒有任何事物該排除于雜志的討論范圍外,沒有任何意見該在雜志的內(nèi)容里被抹殺。這般開闊的眼光全歸功于它的創(chuàng)辦人,一個不覺得在世界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的緊張時刻開辦一本講述“舒適生活”(Good Living)的雜志有什么奇怪的勇者。他想透過雜志來宣揚他的主張,強調(diào)即使在面對災難時,“過得好”還是非常重要的信念。將他的雜志帶來世上無疑是個樂觀的行動,在擁有鑒賞力和重視好品味之下所做出的沖動決定。麥克歐斯蘭德企圖心強烈,目標宏大地孕育出美國第一本享樂主義的雜志。在不把“食物”當成上得了臺面的主題的年代,他相信“食物”其實才是唯一該受到重視的。對他而言,食物包括了打獵、釣魚、歷史和科學、政治、人類學以及小說;當然也包含了各式飲料。他拒絕對想象力設限,在地球被噴氣式飛機的速度縮小成今天的尺寸之前,讀者得以借著他的美食雜志悠游世界各地。他鼓勵《美食》的作者們遠游冒險,再自前線送回報告。他們坐火車、搭巴士、乘輪船,足跡遍布每一個大陸。有時他們帶回食譜,大多數(shù)時候沒有。雖然到了后來,食譜成了飲食雜志不可或缺的要項,但在麥克歐斯蘭德的《美食》中,食譜并非他們引以為傲的特點。在回顧中,獨樹一幟的,反而是內(nèi)容涵蓋的廣度和文章優(yōu)秀的水準。所以我們才有了露絲?哈克內(nèi)斯(Ruth Harkness)在一個寒冷清晨里提起勇氣,決心帶著她的暹羅貓離開紐約前往墨西哥的故事。當巴士隨隨便便地將她們?nèi)釉谒R拉查力村(Tamazanchale,她特地注明這個村名聽起來真像間曼哈頓的地下酒吧)時,決定留下的主要理由是華林(那只貓)喜歡那兒的食物。同一個時間,另一個露絲沒有貓的陪伴而身在暹羅(即泰國)享受著日式大餐。兩個露絲的個性南轅北轍,卻都有一枝生花妙筆、一個勇于挑戰(zhàn)的靈魂和一種欣賞世界的獨特眼光。在幾乎長達四十年的時間里,《美食》就是美國最偉大(同時也是最被低估)的作家之一約瑟夫?韋克斯伯格(Joseph Wechsberg)的另一個家。他以溫情睿智的筆法描述了從私酒到新潮倫敦的各種題材,而本文選卻因頁數(shù)限制,只能收錄他的兩篇作品,真令我心碎。麥克歐斯蘭德最棒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作家以報導外國的方式來介紹美國。曾獲普利策獎的詩人羅伯特?崔斯川?科芬(Robert PTristram Coffin)在故鄉(xiāng)緬因州漫步旅游,以全新的角度帶給讀者截然不同的經(jīng)驗。追逐鹿的蹤跡、直搗龍蝦巢穴、從大自然中取食,他的故事聽起來像是古老的傳說,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浪漫。麥克歐斯蘭德的《美食》刊登了安妮?普魯(E.Annie Proulx)的第一部短篇小說、威廉?哈密爾頓(William Hamilton)剛起步的漫畫和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的小說《蒲公英酒》(Dandelion Wine)的早期故事。之后,這本雜志給了蘿莉?柯文(Laurie Colwin)描寫家庭烹飪樂趣的空間,也鼓勵了如瑪?shù)潞?杰弗里(Madhur Jaffrey)、阿妮塔?羅斯(Anita Loos)和克勞蒂雅?羅登(Claudia Roden)等作家回味從前?!睹朗场妨私饷绹腼兊拈L處在于多元化,編輯們明白一本真正杰出的雜志必須反映出這個特點?!睹朗场啡菰S它的作者們追尋自己的食欲,不強迫他們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因此成了反映真正美式品味的明鏡。在這本精選集中,我們試著回顧六十年來的吃,人們吃些什么以及什么人在吃。《無盡的盛宴》只是一盤點心,一個隱藏在雜志存盤的寶藏里的樣品。美國的食物持續(xù)地改變著,代表了我們是什么樣的人;你在這本書里看到的是美國人民在餐桌上的冒險史,一部仍在進行中的歷史。最后,關于書上的食譜:《美食》在一九六五年設立了實驗廚房?,F(xiàn)在每一個食譜都得經(jīng)過謹慎的測試、再測試,才能出現(xiàn)在雜志上。但在早期,編輯假設讀者(或很多時候是讀者的廚師)能自己在廚房里獨當一面。大多數(shù)時候,那時的讀者只能自求多福。當我們?yōu)殡s志六十周年特刊測試食譜時,發(fā)現(xiàn)很多食譜做出的口味不是現(xiàn)代人可以接受的,有的不能以今天的原料來制作,還有一些食譜根本就做不出東西來。在周年特刊的雜志上,我們調(diào)整了所有的食譜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過在編輯這本書時,我們決定以歷史真實性為重而保留食譜原先的樣子。舉例來說,我想告訴你當我參考蘿莉?柯文的雞肉食譜做菜時,雖然她特別強調(diào)要煮上兩個小時,但我不喜歡雞肉熟到會從骨頭上掉下來,所以縮短了烹調(diào)時間。但我決定保留自己的意見。換句話說,你得自己判斷,自求多福吧!

編輯推薦

  《無盡的盛宴》是一盤點心,一個隱藏在雜志檔案庫里的寶藏。即使美國的食物結構不斷在改變,反映出我們是什么樣的人的功能不變。你在這本書里看到的是美國人民在餐桌上的冒險史,一部仍在進行中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無盡的盛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6條)

 
 

  •   書不錯!我本人也很喜好吃的藝術,所以珍藏了!2002年為慶?!睹朗场罚℅ourmet)雜志創(chuàng)刊六十周年,《當代文庫》(Modern Library)美食系列的編輯兼暢銷書作家露絲·雷克爾(著有《天生嫩骨》與《蘋果慰我心》),瀏覽龐大的雜志檔案,選出最精華的美食與旅游短文,匯集成了這本迷人的作品。
      在《無盡的盛宴》中,作家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藩籬,帶領讀者重溫在世界各地品嘗過的特殊食物和奇妙經(jīng)歷。精彩的文選包括了美食大師費雪的《瑞士的三間小餐廳》,趣味盎然地講述了她在瑞士的旅途中,行經(jīng)的三家與眾不同的小飯館。第一個將熊貓運進美國的女冒險家露絲?哈克內(nèi)斯,則以《西藏的喇嘛廟》回憶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烽火下,只身前往西藏的歷險記……
      除了露絲·雷克爾的全新簡介和多份原創(chuàng)食譜外,這本引人垂涎的作品集還囊括了許多著名作家的生動短文,如《紳士愛美人》的作者阿尼塔·羅斯、美食界教父詹姆斯·比爾德、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瑪?shù)潞铡そ芊鹄?、普利策獎得主羅伯特·科漢、家庭烹飪專家蘿莉·柯文等。《無盡的盛宴》不僅擁有美麗流暢的故事,更有在出人意料的地點上,關于美食珍饈妙趣橫生的描寫,如此魅力,怎不教人回味再三?
  •   無盡的盛宴、無盡的欲望、無盡的知識、無盡的良知。
  •   這本書講述了全球美食,不僅有其來源,而且還有一些美食的食料做法,非常好。我特別喜歡~
  •   美食加美文 不錯哦
  •   殺秒到的,不錯,贊一個,支持當當。沖著秒殺來的,便宜實惠。。O(∩_∩)O哈哈~秒
  •   秒殺的,感覺還不錯,不過沒細看呢
  •   秒殺的書,就是便宜哈
  •   秒殺來的,很不錯,包裝的也很好~超值了~
  •   秒殺來的圖書,質(zhì)量挺好,是正品
  •   超級贊的一本書,秒殺價買的,內(nèi)容大愛,視角讓人欣賞,好書~
  •   這本書敘述的風格很內(nèi)斂,富含文化韻味,讀起來讓人心生愉悅之情!
  •   秒到了,但是未付款,很是后悔
  •   很好的散文 值得一看
  •   書的制作不錯,內(nèi)容也很好
  •   還行,還沒認真看捏
  •   發(fā)現(xiàn)自己對吃的,對自由行還是很感興趣的~
  •   無盡的盛宴 秒殺的一本 講吃的
  •   這本書里好多故事,是我一直夢想的事情:到一個地方,吃上一堆的好吃的美食,邊旅游邊尋找美食。但愿未來可以實現(xiàn)這些美食與旅游的夢想
  •   秒殺買的。商品很便宜。有時間好好看看。
  •   秒殺來的,一篇篇文字的評述,還可以吧
  •   剛收到,活動期間秒殺的,非常不錯!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喜歡,如果有些插圖,那就更完美了。
  •   還可以,適合的人會很喜歡看
  •   秒殺價格買到的,原來沒打算買,內(nèi)容一般
  •   消遣著讀一讀還是可以的,趕上活動時買的,值這個價
  •   可以作為休閑書籍讀讀
  •   很精致的書,大略翻看了一下,感覺不錯
  •   印刷質(zhì)量很好,沒有插圖、照片,特別是對于一本寫飲食的散文,更是不該的啊
  •   很火的一本書,正在學習中。內(nèi)容很實用,讓我知道從更多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   這樣的書籍不應該有圖片嗎?可惜了,翻譯的不是很好!
  •   我好吃,自然也喜歡看寫美食的書。對于美食,饕餮之徒是沒有國界的,唯美食馬首是瞻,只要好吃,管它是東西南北的,皆是趨之若鶩。這里可以套用托爾斯泰的話來說,好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不好吃的東西各有其難吃之處。對于那些號稱只吃中餐或者西餐或者土餐或者洋餐的所謂美食家,我心里一向是瞧不起的:切,美食界的種族主義者,殊不知所有的美食皆是雜種,哪有什么純種風格的餐飲?因此在吃上我是東西南北通吃,在美食書上我是中餐西餐皆看。 今天,就剛將露絲·雷克爾編選的《無盡的盛宴——美食雜志六十年精選作品》這本書看完了。本來,對于美食書,我一般都是帶著很輕松的心情,隨意地翻閱,但看此書,從第一篇文章《瑞士的三間小餐廳》開始,就打消了我隨意翻閱之心,而將之作為一本正經(jīng)的書對待了。為何用了正經(jīng)這個詞?因為平時所讀的中國的美食書,不管是大陸的,還是臺港的,相對這本書來說是太輕松了,太簡單了,近乎得有些簡陋。簡陋?是的,簡陋,繁瑣的簡陋。要么津津于自己那點可憐尋食經(jīng)驗,要么就是掉進書袋子里出不來,要么就像一本純粹的菜譜,讓人少了閱讀的樂趣。整篇文章,除了作者四處亂濺的口水,就真的是什么也沒有了,連讀者的口水都引不出來,相反倒是書中或者文中所配的美食圖片,讓我們饞涎欲滴,文字的魅力竟然弱到了這種地步,我不知他們?yōu)楹芜€敢寫美食書?而眼前的這本書,是一張圖片也未配(這里應該批評出版社,有圖才有真相嘛),但卻讓...人既有閱讀的愉悅感,也讓人肚子里饞蟲大動,口水直流。 書中的作者不僅是美食家,同時也是寫作高手,調(diào)配文字的能力極強。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閱歷極豐。在他們的筆下,不僅有多國美食的描述,還有各國風俗的描寫;當?shù)氐木爸拢宋锏那閼B(tài),都描摩得極為出色。讀此書,你得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你所享受的愉悅,也不僅僅只是口腹。剛才所說的《瑞士的三間小餐廳》,是美食大師費雪的作品,就是一篇非常生動的旅行散文。她寫美食并不多,但通過她對于當時情境的描寫,讀者怎能忘記瑞士鄉(xiāng)間鱒魚的滋味?又怎能不想一嘗而后快?能將一篇尋食記寫得如此可讀,確實是大師功力。最后一篇寫印地安玉米餅的,對于當?shù)仫L景的刻畫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反觀國內(nèi)的美食文章,大陸的就不必說了,即使是臺港的,給你的知識是單向的,飲食就是飲食,連寫美食的文字也是那么清如水,不具閱讀的快感。 再說其中的菜肴吧。前面說過,我對于各種風味都很喜好,只要是美食。但其實私心里還是更喜歡中餐多些,畢竟這是與我口味相諧的東西。但國人對于中國美食的強調(diào),似乎又太過了些,總認為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天下無敵。認為只有中國的美食影響著西餐,而絕無西式美食影響中餐的道理。這是一種很狹隘的觀點,其實世界各國的飲食都在相互影響著,特別是現(xiàn)在這個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在中國的幾大菜系中,粵菜的西式菜之多,恐怕是難以計數(shù)的??梢赃@樣說,如果沒有香港對于西餐的引進與改良,并形成了所謂的新派粵菜,粵菜是很難具有現(xiàn)在的地位的?;磽P菜通過上海灘這個洋場,許多的西式餐點也潤物細無聲地進入了淮揚菜系,改良成為精品菜肴。即使是川菜,影響也是存在的,它的許多原料都是泊來品,如果沒有了辣椒,不知川菜會成什么樣子?看看西餐的菜譜,菜式的繁復與精致,相對于我們的中餐,也是不惶多讓的。在本書中即可看出,他們對于新鮮原材的追求,對于烹調(diào)工藝的精益求精,對于菜式的美觀的講究,是絲毫不亞于中國人的。有時中國人有些好大喜功,貪大求全,反而忽略了對于每個菜品的精耕細作。像滿漢全席之類,更是走入了飲食的末流了。如此多的菜,大多都是極其無趣的,只是充數(shù)而已,看著就夠了,誰還有食欲一一品嘗?另一方面,現(xiàn)在很多的廚師,不對菜式的滋味進行探究,反而著迷于名字的華麗,裝飾的繁瑣,大量地雕花塑形,看著金碧輝煌,實則難以下咽。這哪里是做菜?華麗的外表,可憐的味道,這就是我開篇所說的繁瑣的簡陋。更多評論見本人博客:[...] 閱讀更多 ›
  •   雖然貌不驚人,這本書的水平卻是意外的高。里面很多文章都是描寫得淋漓盡致,讀起來令人非常舒服。另外翻譯的水平也是值得一提的,美食書籍本來就有名詞羅列的弊端,這本書的語言卻不給人以枯燥艱澀的感覺。
  •   很好的一部美食文章合集,雖然是談美食,但是不僅限于食譜或者菜式的介紹。
  •   無論是美食家們到處旅游的見聞還是他們精彩不凡的人生,都是這本書致命的吸引力。
  •   經(jīng)常上Gourmet去看文章,這本60周年完美大合集當然不容錯過。世界各國的美食、不僅僅是美食,還有這些作者/美食評論家的個人經(jīng)歷都濃縮在這本書中,絕對不容錯過
  •   很好看的一本書,文字都挺細膩的,很喜歡~~~
  •   很好看,世界上的很多種美食都有,而且文學性也很高,只是書的紙張實在不怎么樣,但是就沖這內(nèi)容,還是值得收藏的~~~
  •     最近大愛ruth的書,從Endless feast 到 Tender at the Bone 通通拿下。翻看此書,總覺得往日的那些如同唐頓莊園中優(yōu)雅美妙從容的時光,正在無可奈何的慢慢從這個浮躁的世界淡出。用這本書,跟隨美食大師的腳步,再赴一次盛宴。
  •     書是好書,我也買了一本,可惜,本書快被捧殺了。
      
      咱不夜郎自大,也別妄自菲薄行不?有人妄自菲薄得都快沒邊了,外國出了一本美食雜志六十年精選作品,就恨不得捧到天上,把咱享譽國際的中餐往泥里踩,還把咱中國各位大家寫得飲食文章一律無視
      
      一本美食雜志六十年精選作品居然被捧得,即將“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看這里的說法,本書拿諾貝爾都不冤,可本書雖好,真這么好么?
      好比一種藥,治病很管用,的確好藥,可一個個非說它包治百病,除了別人拿著華麗的言辭說什么就信什么的人,恐怕都會想想,這藥有這么神么?
      
      尤其是“優(yōu)游卒歲” 同學,您知道中國有梁實秋不?知道有陸文夫不?知道有汪曾祺不?知道張愛玲,賈平凹,李碧華都寫過飲食方面的文章不?即使梁實秋他們,60年前也都健在吧?他們的文章比美食雜志專欄的文章如何?要是他們的文章合起來,您是不是也會說,他們的文章寫得什么也不是,還不如一本美食雜志集合好?就因為他們是天朝人,不是黃毛綠眼的?
      
      說中國美食節(jié)粗陋,好吧,中國有滿漢全席,但有人又說了,滿漢全席才淺薄呢,不如國外的薯條漢堡包親民,可中國有美食節(jié)啊,就連街邊小攤,也比外國一成不變的烤腸花樣多吧?有人又說了,粗陋啊粗陋,好像國外漢堡包店里雞就沒打過激素似的。拿著上了美食雜志的飯館和天朝平民常去的飯店比,很客觀么?
      可不知為什么啊,直到現(xiàn)在,中餐還和法國意大利的飯菜一起,并稱全球三大受歡迎的美食,要照著某些人的看法,中國飯菜還不早被淘汰了么?那怎么大批老外放著本國精致干凈的飯菜不吃,去咱中國人在他們外國開的臟飯館?怎么中國人在外國一燉肉,外國人還覺得香捏?
      
      梁實秋老爺子說過,吃再多外國菜,眼睛也不會變綠,有些人,還是省省口水吧,實在不行,干脆移民,別用中國字寫文章了,捧也捧得不是地方,啥叫捧殺知道不?
      
      
  •     這本書放在哪兒斷斷續(xù)續(xù)的讀著~
      
      今天讀了那幾篇餐飲界名人,才突然很得味起來。
      
      那幾位,尤其是幾個男人,莫不是天才+勤奮的典型。他們的一生才對的上“無盡的”盛宴這個名頭。數(shù)不清的飲宴,一本一本的食譜,一家家的餐廳,演講,教學,電視~~把他們的生活充斥的沒有留白和虛妄。
      
      盡管,事實肯定不是杯光綽影,云鬢衣香那樣的浪漫,肯定也有昏天黑地汗流浹背,焦頭爛額的時候,只不過,放在一生的成績面前,這些都可以很順理成章的走到光環(huán)的背面。
      
      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就事業(yè),也不是所有的勤奮都能得到回報,這些站到行業(yè)top 10甚至是前3名的人,莫不還是有著命運的眷顧,洪流總有無數(shù)回毀掉成績聲譽的意外存在。
      
      最后能笑到生命之末的人,都是命運的寵兒。
      
      而這本選集總體偏懷舊風,你總是感到,往日的那些,不論是上等的食材,還是上等的廚師,甚或是上等的食客,正在慢慢的流走。這個世界的物質(zhì)總量在不斷增加,但是每個人能分到的實質(zhì),也許依然在越變越小……
      
      盛宴不是無盡的,它漸行漸遠了~
      
      
  •      我好吃,自然也喜歡看寫美食的書。對于美食,饕餮之徒是沒有國界的,唯美食馬首是瞻,只要好吃,管它是東西南北的,皆是趨之若鶩。這里可以套用托爾斯泰的話來說,好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不好吃的東西各有其難吃之處。對于那些號稱只吃中餐或者西餐或者土餐或者洋餐的所謂美食家,我心里一向是瞧不起的:切,美食界的種族主義者,殊不知所有的美食皆是雜種,哪有什么純種風格的餐飲?因此在吃上我是東西南北通吃,在美食書上我是中餐西餐皆看。
       今天,就剛將露絲·雷克爾編選的《無盡的盛宴——美食雜志六十年精選作品》這本書看完了。本來,對于美食書,我一般都是帶著很輕松的心情,隨意地翻閱,但看此書,從第一篇文章《瑞士的三間小餐廳》開始,就打消了我隨意翻閱之心,而將之作為一本正經(jīng)的書對待了。為何用了正經(jīng)這個詞?因為平時所讀的中國的美食書,不管是大陸的,還是臺港的,相對這本書來說是太輕松了,太簡單了,近乎得有些簡陋。簡陋?是的,簡陋,繁瑣的簡陋。要么津津于自己那點可憐尋食經(jīng)驗,要么就是掉進書袋子里出不來,要么就像一本純粹的菜譜,讓人少了閱讀的樂趣。整篇文章,除了作者四處亂濺的口水,就真的是什么也沒有了,連讀者的口水都引不出來,相反倒是書中或者文中所配的美食圖片,讓我們饞涎欲滴,文字的魅力竟然弱到了這種地步,我不知他們?yōu)楹芜€敢寫美食書?而眼前的這本書,是一張圖片也未配(這里應該批評出版社,有圖才有真相嘛),但卻讓人既有閱讀的愉悅感,也讓人肚子里饞蟲大動,口水直流。
       書中的作者不僅是美食家,同時也是寫作高手,調(diào)配文字的能力極強。他們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閱歷極豐。在他們的筆下,不僅有多國美食的描述,還有各國風俗的描寫;當?shù)氐木爸?,人物的情態(tài),都描摩得極為出色。讀此書,你得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你所享受的愉悅,也不僅僅只是口腹。剛才所說的《瑞士的三間小餐廳》,是美食大師費雪的作品,就是一篇非常生動的旅行散文。她寫美食并不多,但通過她對于當時情境的描寫,讀者怎能忘記瑞士鄉(xiāng)間鱒魚的滋味?又怎能不想一嘗而后快?能將一篇尋食記寫得如此可讀,確實是大師功力。最后一篇寫印地安玉米餅的,對于當?shù)仫L景的刻畫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反觀國內(nèi)的美食文章,大陸的就不必說了,即使是臺港的,給你的知識是單向的,飲食就是飲食,連寫美食的文字也是那么清如水,不具閱讀的快感。
       再說其中的菜肴吧。前面說過,我對于各種風味都很喜好,只要是美食。但其實私心里還是更喜歡中餐多些,畢竟這是與我口味相諧的東西。但國人對于中國美食的強調(diào),似乎又太過了些,總認為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天下無敵。認為只有中國的美食影響著西餐,而絕無西式美食影響中餐的道理。這是一種很狹隘的觀點,其實世界各國的飲食都在相互影響著,特別是現(xiàn)在這個資訊發(fā)達的時代。在中國的幾大菜系中,粵菜的西式菜之多,恐怕是難以計數(shù)的??梢赃@樣說,如果沒有香港對于西餐的引進與改良,并形成了所謂的新派粵菜,粵菜是很難具有現(xiàn)在的地位的?;磽P菜通過上海灘這個洋場,許多的西式餐點也潤物細無聲地進入了淮揚菜系,改良成為精品菜肴。即使是川菜,影響也是存在的,它的許多原料都是泊來品,如果沒有了辣椒,不知川菜會成什么樣子?看看西餐的菜譜,菜式的繁復與精致,相對于我們的中餐,也是不惶多讓的。在本書中即可看出,他們對于新鮮原材的追求,對于烹調(diào)工藝的精益求精,對于菜式的美觀的講究,是絲毫不亞于中國人的。有時中國人有些好大喜功,貪大求全,反而忽略了對于每個菜品的精耕細作。像滿漢全席之類,更是走入了飲食的末流了。如此多的菜,大多都是極其無趣的,只是充數(shù)而已,看著就夠了,誰還有食欲一一品嘗?另一方面,現(xiàn)在很多的廚師,不對菜式的滋味進行探究,反而著迷于名字的華麗,裝飾的繁瑣,大量地雕花塑形,看著金碧輝煌,實則難以下咽。這哪里是做菜?華麗的外表,可憐的味道,這就是我開篇所說的繁瑣的簡陋。
      
  •   收藏這本書,下批買來
  •   收藏這本書
    我也喜歡美食, 也喜歡自己動手做, 雖然到目前為止, 我做的還談不上美食. 不過還是非常享受從準備食材到烹飪的整個過程.
  •   又一裝第二個字母的 餓你三天 耗子都吃
  •   LS 怎么這么殘忍丫, 大過年的, 不給飯吃.
    還好我會自己做飯, 還有我吃素,不吃老鼠的.
  •   列入書單,下批買!
  •   LZ應該去看看,那些作者有多少是有爵位的,有多少是出生就含著金湯勺的。現(xiàn)代中國又有幾個暴發(fā)戶能培養(yǎng)出鑒賞美食鑒賞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