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貝利遇到艾麗斯

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英)貝利 著  頁數(shù):279  字數(shù):150000  譯者:李永平 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當貝利遇到艾麗斯,便奏響了一首深沉的愛情史詩。一個是世人公認的“金頭腦”,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小說家、“布克獎”得主;一個是學養(yǎng)深厚的古典文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小說、“布克獎”委員會主席。    兩個杰出的靈魂泰然相處,既保持了從容的獨立,又在相互的交流中繼續(xù)升華。貝利寫他們的愛情,有時莊重,有時詼諧,有時醋意十足,有時又童心未泯。即便是談及艾麗斯的風月情事,嚴厲之外,也有寬容……在艾麗斯患上阿茲海默氏癥之后,夫妻之間不再有對話,貝利在愛情的甜美記憶支撐下,一路攙扶著愛妻步入黑暗的孤獨旅程。

作者簡介

約翰·貝利,牛津大學文學教授、文學評論家、小說家,“布克獎”委員會主席。他的妻子艾麗斯是英國知名哲學家,被稱為當今英語世界最偉大作家之一。1994年艾麗斯被診斷出患有阿茲少默氏癥,面對日益依賴的艾麗斯,貝利拒絕社工人員的探訪,獨自照顧她,并盡可能的維持原有的

書籍目錄

國外書評第一部  那時  1.初識  2.心的距離  3.她曾經(jīng)如此不同  4.在彼此身上看見孤獨  5.友誼的祭壇  6.香柏居歲月  7.在荒蕪的花園里  8.生命漸漸流失第二部  現(xiàn)在  9.仿佛航過黑暗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 那時1.初識大熱天,悶熱,潮濕。以一般英國標準來衡量,今天的天氣可真熱得令人難以忍受。這倒不是說,對這類事情,英國現(xiàn)在還保持一套標準。毫無疑問,這只是全球性的溫室效應。然而,談起“年老”這回事,人們都會說:這年頭不再有一套大家可以遵循的標準了。三伏天,熱得要人命哪。出外郊游尋樂(以前那可真是一種享受),我心里卻盡想著這些令人沮喪的事情。多年來,每逢三伏天,在家待著覺得受不了,我們就會出門兜兜風。我們開著車子,沿著那條通往牛津城外的旁道,行駛了一兩英里后,倏地調(diào)轉(zhuǎn)車頭,沖到路邊草地上——相信我,這樣做需要一點技巧,因為后面有一大群飛速行駛的汽車跟隨著你。他們紛紛踩煞車、按喇叭、扯起嗓門吆喝叫嚷,但我們不理睬,自顧自把車子開到路邊草叢中,顛顛簸簸停下來,鎖上車門,蹲下身子從籬笆上的一個缺口鉆過去。記得,我們第一次這樣做是在45年前。那時我們騎腳踏車,優(yōu)哉游哉,溜達在當時還沒鋪上柏油、往來車輛非常稀少的小路上。河流究竟在哪兒,我們并不清楚,但憑著年輕人的熱情和血氣之勇,我們不顧一切,匍匐著鉆過那一叢叢茂密的蓑草,鉆著鉆著,噗通一聲,整個人幾乎掉進了河里。蹲伏在河畔蘆葦叢中,我們脫掉身上的衣裳,溜進河里,就像兩只水鼠。然后我們靜靜躺在陰暗的、緩緩流淌的河水中,一動不動。就在這當口,一只翠鳥驀地竄出來,從我們鼻子旁邊飛掠而過。泡夠了水,我們爬上岸來,并肩躺在艾麗斯的襯裙上曬太陽,晾干身上沾著的河水。這時,一艘巨大的游艇轉(zhuǎn)動著引擎,軋軋軋,在距離岸邊只有數(shù)英尺的河面上行駛而過。船上的舵手戴著白帽兒,只顧凝視前方。他嘴里咬著煙斗。裊裊煙霧混合著蘆葦根部散發(fā)出的泥水氣味,飄散在河流上空。直到今天,我還保留著這條襯裙。前幾天我打開衣柜,發(fā)現(xiàn)它被塞在抽屜一角,硬邦邦的,上面沾著一團團已經(jīng)干燥、變成粉狀的泥巴。收藏了這么多年,這件衣裳早已褪色了,看起來黃黃的;那條縫在襯裙褶邊作為一種裝飾、原本是藍色的絲帶,如今也皺成了一團。一時間,我不敢相信,出生在我們這個時代、后來成為我妻子的女人,竟然穿過這樣的衣裳。乍看之下,這條襯裙就像是從瑪麗?安托妮特 的衣柜里拿出來的。那天從河邊回來后,我沒把襯裙還給艾麗斯。我想,她已經(jīng)把它給忘記了??傊?,那天我們非常忙碌。我們跟別人約好一塊兒吃午餐——無論如何,我們都得趕回城里赴約。騎著腳踏車回到牛津鎮(zhèn),沿著伍斯托克路奔馳時,我們早已汗流浹背,渾身燥熱,就像那天早晨剛出門時那樣;那時,我們還沒鉆過河畔那一片蒼翠茂密的矮樹叢,也還沒發(fā)現(xiàn)那條沁涼的河流。一身汗湫湫,我們站在貝賽爾坊一間公寓門前,伸出手來拂了拂頭發(fā)和身上的衣裳,然后按了按門鈴。等待主人應門的當兒,我們繃著臉孔對望一眼,忍不住噗哧一笑。我們的主人正準備午餐,在廚房里磨蹭了好一會兒才出來應門。他名叫莫里斯?查爾頓,是一位才氣洋溢的年輕醫(yī)生,擁有一雙碧綠色眼眸。剛出道時,他在牛津大學赫特福學院擔任導師,講授古典文學,被公認為全校最好的導師之一。他教書實在太棒,以至于三年后他就放棄了教職,改行學醫(yī);如今他在雷德克里夫醫(yī)院擔任研究員。聽說,他對艾麗斯頗為愛慕。這就是他今天邀約艾麗斯共進午餐的原因。艾麗斯告訴他,今天早晨她跟我約好,結(jié)伴騎腳踏車到城外參觀卡辛頓教堂;她問莫里斯,能不能讓她把我?guī)恚蠡飪壕垡痪郏策M午餐。面對這種要求,莫里斯表現(xiàn)得挺像個男子漢:他答應了。他已經(jīng)準備好一頓豐盛可口的午餐。這間公寓并不是他的。真正的主人是一位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任教、家道頗為殷實的導師。莫里斯和這位比他年長的男士,彼此之間究竟有沒有某種曖昧關系,外人不得而知??磥?,莫里斯隨時都可借用這間公寓,因為他那位朋友不常住在這兒——這位導師如果不出國到意大利或希臘度假,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學院里。50年前,牛津大學的生活非常講究形式和禮節(jié),顯得比較拘束,但同時卻也比較舒適、自在。對我們來說,這一點都不詭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遵循既有的行為準則和傳統(tǒng)禮節(jié),幾乎沒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同時也擁有各自的私生活。我們都很用功——至少,艾麗斯非常用功;我天生比較懶散。根據(jù)我的觀察,莫里斯比我和艾麗斯更用功,甚至比我們兩人加起來還用功呢。但他顯得非常輕松自在。一看到我們,他那兩只碧綠色眼睛登時一亮,閃爍出愉悅的光彩,仿佛事先跟我們串通好,共同參與某一項陰謀。這種親密的感覺——我們隨時都可以變成三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似的——在這間擺滿善本圖書、上等家具和玻璃器皿,氣氛顯得非常陰森肅穆的公寓中,變得格外的強烈。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些綠色和白色的高腳玻璃酒杯;那天中午,我們手里端著這種杯子,喝了不少冰凍白葡萄酒。我猜,在那個時代,人們流行喝白酒。如今回想起來,我打心坎里佩服莫里斯那天中午的表現(xiàn):他已經(jīng)察覺出艾麗斯和我背著他相好,但卻裝得若無其事,依舊談笑風生,甚至有意無意地慫恿我們,把他納入我們兩個人的圈子。我們告訴莫里斯,早上我們并沒去參觀卡辛頓教堂。天氣實在太熱了,我們累得半死,騎腳踏車回城里來;這會兒,窩在陰涼的公寓里喝酒,感覺好極了。我們兩個一唱一和,宛如表演雙簧一般,但卻刻意避開彼此的眼神。艾麗斯倏地站起身來,跑過去親了莫里斯一下。這個動作看起來很恰當、自然,惹得我們?nèi)硕夹ζ饋恚簝晌荒惺砍蛑愃?,哈哈大笑;艾麗斯一面陪我們笑,一面轉(zhuǎn)動脖子,開心地瀏覽著這間陰森森、看起來頗為神秘的豪華公寓。看她臉上的神情,仿佛她就是那個漫游仙境的小姑娘愛麗絲,正準備展開一連串新的冒險旅程。我們一面談笑,一面吃午餐——我頂記得主人特別為我們烹調(diào)的龍蝦,以及極為可口的大蒜美乃滋——但我卻一直提心吊膽,擔心我那濕透的褲袋(里頭塞著艾麗斯的內(nèi)衣,卷成一團)會滴出水來,把餐廳里那張鋪著某種錦緞的椅子給弄濕了。三個男女聚在一塊兒,開心地吃午餐,愈來愈像一家人。幾杯白葡萄酒下肚,一時目眩神迷,我竟然把艾麗斯看成慈愛的姐姐,對兩個弟弟一樣親切、一樣疼惜。莫里斯還真有點像我和艾麗斯的兄弟,但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更像一位家長,端坐在餐桌前頭,笑瞇瞇,神態(tài)顯得十分慈祥、和藹。莫里斯英年早逝。20多年前,他生病——聽說是癌癥——死了。據(jù)我所知,他一生未娶,但這點還有待查證。那天中午,我親眼看見他睜著他那雙碧綠色眼瞳,含情脈脈地瞅著艾麗斯。我猜,那天他向朋友借用公寓,親自下廚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餐,是為了向艾麗斯示愛,而我這個不速之客的出現(xiàn),卻讓他的計劃全都泡了湯。果真如此,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他那天中午的表現(xiàn)就更值得我們敬佩了。原本會變得非常尷尬的局面,在他妥善處理下,并沒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這兒,我特地提起多年前的這頓午餐,以及那個迷人的星期天早晨,我跟艾麗斯第一次結(jié)伴郊游,在河里戲水,倒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很重要,而是因為事隔多年,至今它依舊存留在我的記憶中,歷歷如繪。雖然我跟莫里斯見過幾次面,非常欣賞他的為人,但那天的午餐聚會,卻是我們倆在“社交場合”中唯一的一次聚首。往后他繼續(xù)在牛津鎮(zhèn)工作,但我們失去了聯(lián)絡,因此,我并不清楚后來他出了什么事情,只曉得,他去世時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杰出、非常有名望的人物。那時,我跟艾麗斯的關系就是這么一回事:對她生命中的其他人物,我?guī)缀跻粺o所知,更不清楚他們在她心中的地位。這大概是由于初次墜入愛河的人都沉醉在自我中,無視他人的存在。對我來說,那確實是我的初戀,雖然那時我并不很年輕。那年,艾麗斯34歲,莫里斯的年紀跟她差不多。我28歲。我們之間年齡的差異,在學校時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在往后那些年,卻變得愈來愈不重要。不過在那天中午,年齡的差異只是午餐聚會氣氛的一部分,因為那時我們?nèi)朔路鹱兂闪艘患易?,而在一個家庭中,這種差異往往被視為當然。然而,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時我對艾麗斯生命中其他人物幾乎一無所知,更不清楚他們在她心中的地位。我想,艾麗斯并不是刻意隱瞞我;對她來說,這是一種本能,因為在那個時代中,隱私是一切人際關系的要素。一個“開放”的社會,是我們?nèi)缃褡非蟮哪繕恕苍S這只是我們掛在嘴皮上的一個理想——以提升我們的社會,讓它變得更民主、更沒有階級差別。在20世紀50年代,我覺得我們并未刻意地反民主;我們只是珍惜我們的隱私,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在牛津這個學術(shù)重鎮(zhèn),情況更是如此。生活在這兒,你跟一大群人保持良好的關系,幾乎天天見面——在學校、餐廳、講堂和實驗室——但對他們的家庭、社交和性生活卻一無所知。別人的私生活固然會引起我們的好奇(這正是“隱私”這種東西好玩的地方),但大體上,它是一個被尊重的、讓人感到舒適自在的禁地。由于某種情感上的自相矛盾,愛上艾麗斯后,我不但沒有對她的私生活更加好奇——至少最初是如此——反而更加不感興趣。那時在我心目中,艾麗斯是一個美妙的、孤單的女人。第一次看見她大約是在半年前。那時,我住在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有一天,我看見她慢吞吞地、挺吃力地騎著腳踏車,經(jīng)過我的窗口。我放下手邊的功課,抬起頭來,懶洋洋地望出窗口,觀賞伍斯托克路上變化不停的風景——那時,伍斯托克路還是一條相當幽靜的林陰大道,不像現(xiàn)在擠滿車子——望著,望著,忽然看到騎腳踏車的這位女士(不知怎的,一看見艾麗斯我就把她當成女士,而不是女孩)。我心里想:這個女的究竟是誰呀?我能不能跟她見個面呢?也許,那時我已經(jīng)愛上她了。愛情的純真和無知,一時使我耽溺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一輩子從沒戀愛過;今天,她騎腳踏車在校園里溜達,等待我的出現(xiàn)。這個女人看起來,并不像擁有過去或未可知的現(xiàn)在。那時在我心目中,艾麗斯是一個沒有過去、也沒有現(xiàn)在的女人。她看起來很不開心,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也許因為天氣的緣故——那天下著毛毛雨,到處濕漉漉的,讓人覺得心煩。也許因為她那輛腳踏車太過破舊,一路嘎吱嘎吱響,騎起來挺費勁。也許因為她還沒遇到我吧?她垂著頭,心事重重,自顧自朝向某一種情感的或知識的目標,一路奔馳過去。記得,有一位朋友初次跟艾麗斯見面后,半開玩笑地(也許帶著些許惡意)告訴我:“她真像一頭小公牛?!边@個觀察可能是正確的,盡管我從沒看見艾麗斯表現(xiàn)出她的公牛脾氣——畢竟,我從不曾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她。如果說,我們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一個層面,可以用某一種動物或鳥類來做表征,那么,我可以承認,艾麗斯確實很像一頭小公牛。它并不兇惡,但個性非常堅毅果決,行為不可預測;它總是垂著頭,挑起眼皮若有所思地瞅著你,一步一步朝向你走過來。艾麗斯發(fā)表的第一部小說《 網(wǎng)下 》(Under the Net)中,有個人物提到女主角時說,她從不曾向任何一位朋友透露,她跟其他朋友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多么的親近。這些朋友,彼此之間甚至互不相識。艾麗斯對待朋友也是如此。這點,對小說中的女主角來說,自然很重要,但在艾麗斯看來,卻一點都不會影響她的人際關系。生病前,她常親自寫信回復她的讀者。這些信通常寫得很長、很認真,不像是寫給一般讀者的客套函,反而像是寫給知心朋友的信,盡管她從不曾見過——這一輩子也許不會見到——收到她這封信的人。如今艾麗斯生病了,我只好代替她寫信回復她的讀者;當然,我不能像她那樣做,但從讀者的來信,從他們對他們心愛的這位作家的仰慕之情,我能夠理解,為什么有一位讀者收到艾麗斯的來信后,會立刻回復說:現(xiàn)在他覺得,他們兩人已經(jīng)成為“終生的好朋友”。就像跟感情有關的其他事情,愛情所造成的自我中心主義也有它荒謬的一面,雖然,有時它也相當感人。就拿我自己來說,剛愛上艾麗斯的那段日子,我竟然認定,她是一個“單純的精靈”,把自己的生命全都奉獻給哲學和工作,心無旁騖,在學院的一個小房間里,過著與世無爭、修女一般的生活,不像我那樣成天跟別人勾心斗角,胡思亂想,惶惶不可終日。在我心目中,她是一個非常清高的人,而我知道這種人不會有像我那樣的心態(tài)。

編輯推薦

《當貝利遇到艾麗斯》的主人公是才女,得到布克獎,一手寫論文,一手寫小說;他研究文學,學養(yǎng)深厚,曾任布克獎委員會主席。艾麗斯忘掉幾乎所有過去,阿爾茲海默氏癥令她的世界,只剩下貝利一個人,貝利從不曾離開,無論艾麗斯是著作等身的名家,還是心理退回幼兒狀態(tài)的老年癡呆患者,艾麗斯從此只會遺忘,不會記得,她如孩童般依賴貝利。貝利毅然拒絕所有護士、社工的幫助,堅持獨自照顧妻子,帶她回到他們擁有甜蜜回憶的河邊,他盡可能保有生活的一切原樣,直到1999年2月,她去世。他用一本書回望43年的婚姻,追憶此生在他眼中,趨于完美的妻子,這個世界用一部電影IRIS紀念他們倆的婚姻。第一次看見艾麗斯時,她慢吞吞地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我的窗口,我心里想:這個女的究竟是誰呀,也許,那時我已經(jīng)愛上了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貝利遇到艾麗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多年前看過的一本書《當貝利遇見艾麗斯》,今日重拾一樣能夠感受到“與他的愛相比,連陽光都是次要的溫暖?!弊屓嗽敢庠偃タ纯词裁礃拥膼劭梢耘c陽光比美,什么樣的愛可以與時光相抗衡。再讀仍舊讓人感覺那暖暖的春意。好象睜大眼睛去看那郊外的野花,一定會看到花仙子的飄然而至。而美也在陽光中漫延開去,暈染了我們昏濁的眼。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牛津大學的文學教授貝利,而本書所寫的正是與他的妻子當代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哲學家、布克文學獎得主默克多•艾麗斯的生活。他們身上的光環(huán)足以引人注目,而真正讓我吸引的不是他們身份的顯赫,而是他們?nèi)绯H艘粯蝇嵥榈纳睿植蝗绯H税愕纳?。那些美麗總要還原成生活的瑣碎歷歷在目。它讓我思考愛可以擁有的深遂。因為我看到了愛的孤獨與愛的不離不棄并存。這種愛與通常意義上的愛不盡相同,它不同于你濃我濃的舉案齊眉,這種愛不需要獨占和膩味的牢牢粘連在一起,他們在愛中仍然保持著彼此的的孤獨。那種孤獨是相互的“漸行漸近卻又漸行漸遠”的距離。孤獨曾是貝利喜歡在他們的婚姻生活中形容的詞句,他將“無知和孤獨似乎變成了愛情和婚姻中最好的一部分。我們倆結(jié)為夫妻,廝守在一起,因為我們在彼此身上看到了孤獨?!被橐鏊坪鯊膩矶寂c占有和背叛相關聯(lián),而這兩個孤獨的人卻可以對能給他們帶來靈感的異性產(chǎn)生遐想,在相守的房間里各自孤獨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去探討和評論,“但那是一種特殊的孤寂,它跟肉體交媾一樣的溫暖,一樣不會讓你感到孤零零的。”試問有幾人能如此深刻的體味婚姻中兩個人保有距離的孤獨。就是這樣看似倆倆孤獨的愛人,并不意味著只能并肩站在船頭看風景,他們卻在風雨飄搖時一起站在驚濤駭浪中航過黑暗。艾麗斯無悔此生的渡過,她一生創(chuàng)造了26部優(yōu)秀的小說,而人生總是習慣給人開最巨大的玩笑。它將創(chuàng)造力比記憶力更有用的激情小說家,變成了沒有任何回憶的阿茲海默氏病人,她不但記不起過去,連正在發(fā)生的也將成為她永遠無法提及的記憶。她變得如小孩般失去了獨立。她依賴他,她緊緊跟隨他,而他陪著他看《天線寶寶》,他也帶著她去旅行,他也帶著他去河邊游泳。帶著英倫式的幽默,他告訴我們:“一個老頭毛手毛腳,試圖脫掉一位老太太身上的衣裳,而這位老太太雖然上了年紀,皮膚卻還挺白嫩。”這也許是別人眼中的笑話,可是他對她的不離不棄,他盡可能地在給她找回平靜的感受卻是顯而易見。盡管我們在書中也曾看到“嫌惡”這樣的字眼,那是當貝利聞到她身上一點點傳出如鬼魂般的怪味時,貝利真實的寫出了“無法向她表示關愛和悲憫”??墒菚r不時的發(fā)脾氣,更能讓貝利感覺到其實一切都沒變,艾麗斯還是以前那個艾麗斯,他不用特殊關照她。可是我們更在他們四十多年的婚姻生活里看到了逾來逾貼近的感覺?!八辉俟铝懔愫较蚝诎怠:匠桃呀?jīng)結(jié)束了。在阿茲海默氏癥的護送下。我們夫妻已經(jīng)抵達一個港口?!绷钊讼胂攵伎膳碌陌⑵澓D习Y卻讓貝利覺得是她和艾麗斯沒有選擇余地的最好選擇,因為他們終于向同一個目標邁進了。愛從來都不是件束衣,也許正因為如此疏離自由的愛成就了艾麗斯的成就。有人說女人有了俗世的生活她便從此再也寫不出偉大的作品了,象簡•奧斯汀、卡森•麥卡勒斯以及張愛玲她們的俗世人生一律殘缺不全,她們因走得分外的孤獨而決絕,從而創(chuàng)造出醒世之作??墒俏覀兏吹侥菢右恍┡骷遥齻兘K身被身邊愛人守候,一如為伍爾芙而存在的倫那德,一如在年老時才走近杜拉斯的揚,他們守候著她們在失去美麗之后,伴隨著她們走向衰老和死亡。這樣的男人并不一定有多出眾,因為當你年老時那些外表的光鮮和假象的光環(huán)都毫無意義,而生命中值得留守的唯有愛。而愛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時刻都在那里,從未遠離。當愛發(fā)出比陽光還溫暖的光芒,我們不必瞇著眼去仰望,我們只需靜靜地低下頭去感知,我們只能靜靜地守候,守候那些從不曾遠離的日子。
  •   作者是一個著名的學者、評論家,他的妻子是著名的哲學家、作家。當初他愛上她,是因為看見她低頭騎車的樣子,就像是為了在尋找他一樣。在妻子患上阿茲少默氏癥后,除了他以外,逐漸忘記自己身邊的一切,而他拒絕了社工的幫助,堅持一個人守在她身邊,成為她的依賴,直至她去世。
    愛情,不是從轟轟烈烈開始,也不是以悲壯的情景結(jié)束。他以一本書記錄下他的愛,愛上她一切的緣由。兩個人在一起決定廝守,不是因為悲壯的愛情,不是因為她的名望,不是因為不可缺失的性愛,而是因為彼此身上那份那自己熟悉的孤獨。
    孤獨感讓他們決定廝守在一起,維持四十多年的婚姻,孤獨感讓他們卓有成就,彼此依賴,一直到最后。
  •   讀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話,卡佛的一個短篇標題: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關于愛情的話題,已經(jīng)被談論的太多。然后也許愛情恰恰是無法被談論的,只能被踐行。
  •   朋友推薦的,又幫朋友買了一本。書的封面看起來有點像庸俗的言情小說,其實是非常細膩的傳記。
  •   不一樣的書
  •   買給媽媽的 她說很好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