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做人大智慧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國三峽出版社  作者:禹貢  頁數(shù):214  

前言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成書于春秋末期,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作,更是一部包羅萬象、充滿智慧的奇書。    《老子》一書的作者李耳,字聃,世稱“老聃”,后世尊其為“老子”,楚國人。老子做過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書。他博覽群書,學識高出當世,既是當時聲望最高的學者,更是出類拔萃的智者。據(jù)《史記》記載,孔子前往東周,曾專門向老子請教關(guān)于“禮”的問題,回來以后,他的弟子問他老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孔子回答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蹭。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像孔子這樣的大智者、大學問家都對他如此推崇備至,其學識、智慧之不同凡響,可見一斑。    《老子》一書,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jīng),后44章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全書圍繞“道”這一宇宙萬有的本體,以詩一般的語言縱論宇宙、人生、社會萬象,揭示其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構(gòu)建起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社會觀、人生觀和方法論,框架宏大,涵蓋萬有,給后世留下了豐富的哲理寶藏。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見解不但精辟獨到,而且能與時俱進,2500多年以來,不但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落伍、不合時宜,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體現(xiàn)出其哲理的光輝和恒久的生命力。歷朝歷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社會各色人等,深研熟讀《老子》的不可勝數(shù)。治國者用它不但能正本清源,而且能開啟太平,造就盛世繁榮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太康盛世、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無一不是本著《老子》“無為而治”的方略,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結(jié)果。至于我們過去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韜光養(yǎng)晦、沉著應(yīng)付、隨機應(yīng)變、絕不當頭等方針和策略,也正是對《老子》“無為不爭”這一智慧學說的成功運用,為我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活動空間。當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是治國者的案頭必備讀物,更是社會各階層人士立身處世的智慧寶典。它對社會、人生、宇宙等方面的博大精深見解,更使它的影響涉及了社會、文化、政治、經(jīng)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權(quán)謀、外交、人生修養(yǎng)、立身處世等方方面面,人們從各個方面去探究《老子》,幾乎都能從“微言”中發(fā)現(xiàn)“大義”,因而兩千多年來,研究《老子》的著作層出不窮,僅流傳于世的著作就達5000多種,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有人說,讀《老子》是一種“文化熱”,這種看法是膚淺的。其實,熟讀精研《老子》不是“文化熱”,而是基于它自身包羅萬象的哲理智慧和恒久的生命力所引發(fā)的文化滾動傳承。無論在哪一個朝代,人們都會樂此不疲地研讀它,過去如此,現(xiàn)在和將來也如此。而且在長期的流播過程中,老子思想已成為一種文化積淀,深入到人們的潛意識里,進而演變成人們立身處世的習慣性思維和自覺行動。即使是那些沒有上過學、一個字也不識的跑街竄巷的小販,也同樣會用老子思想去編織他們的生意經(jīng)。走在街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盯倒走,看倒來,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清倉大處理,不賺錢,賠本賣……這是什么?這就是生意場上的“不爭”,正因為商家不與顧客爭,所以顧客的錢才會源源不斷地流進商家的腰包里。至于現(xiàn)代商場上大家都提倡的、引以為時髦的“雙贏”,更是對老子“欲取先予”智慧的生動詮釋。    總而言之,《老子》這本書太不可思議,沒有人知道它還會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什么新的影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會不斷地對這個世界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對于人們的立身處世,影響將更為深遠,這也是筆者編撰本書的出發(fā)點。    本書立足于《老子》微言大義,逐章暢談人生處世智慧,解讀社會人情世故,為廣大讀者營造和享受和諧人生指點迷津。原文參照多個版本甄別字句篇章互異,點校精良;譯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闡釋老子思想的“微言大義”,又結(jié)合歷史和現(xiàn)實,深入淺出地詮釋如何按“道”的法則去為人處世,去解讀人情世故,充滿機趣。    人生雖短,卻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的書,里面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要讀懂人生這本書,須抓住經(jīng)緯,才能事半功倍,快捷地營造和享受和諧人生。希望本書的問世,能讓廣大讀者朋友從中找到立身處世的感覺,讀懂人情世故,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輕松、和諧、充實、自在。    由于老子思想太博大精深,對它作任何的解釋或描述,都是掛一漏萬之舉,本書也不例外,因此,貽誤不當之處恐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

內(nèi)容概要

《老子》是我國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其作者是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偉大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
 
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歷久彌新。兩干多年以來,它不但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落伍、不合時宜,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輝和恒久的生命力卻更加引人注目。

書籍目錄

一、掀開虛名的面紗
二、做人不要一根筋
三、名利是無情之物
四、和其光,同其塵
五、天地無所偏愛
六、母愛是天地之根
七、不能長生,可以長壽
八、做人低調(diào)一點兒好
九、萬事不可太過
十、立身要柔順平和
十一、無用也是大用
十二、放縱自己就是毀滅自己
十三、得寵思辱是去禍之方
十四、透過表象去看問題
十五、立身處世要微妙玄通
十六、遇事順勢而不造勢
十七、最好的領(lǐng)導總是被人忘記
十八、忠孝仁義過頭就是不仁不義
十九、為政治國最忌處處標榜
二十、謀身之道貴在守拙
二十一、藏器于身只為待時而動
二十二、委曲求全也是一種保全
二十三、順其自然勝過強力為之
二十四、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二十五、天人合一是和諧人生的標尺
二十六、不要被名利和地位沖昏頭腦
二十七、不為世俗偏見所約束
二十八、知強守弱是強者自存之道
二十九、說話做事怕走極端
三十、不要逞強使氣
三十一、強權(quán)不能解決爭端
三十二、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三十三、認識自己,戰(zhàn)勝自己
三十四、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偉大是因為很平凡
三十六、戰(zhàn)勝對手首先要成全對手
三十七、無為不是無所作為
三十八、不要太在乎繁文縟節(jié)
三十九、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四十、做人不能沒心眼
四十一、立身難,立言更難
四十二、待人處事妙在斟酌損益
四十三、弱者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四十四、生命比錢財更重要
四十五、不完美才是最完美
四十六、做個知足常樂的人
四十七、不行而知,不為而成
四十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四十九、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五十、安逸享樂不是長壽之道
五十一、不要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
五十二、閉塞視聽是為了耳聰目明
五十三、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五十四、看問題要善于觸類旁通
五十五、人要永葆一顆童心
五十六、言易招尤,管住自己的嘴
五十七、要想無事,就不要生事
五十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五十九、有素質(zhì)的前提是有涵養(yǎng)
六十、治大國,若烹小鮮
六十一、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六十二、盜亦有“道”,干哪一行都不能違“道”
六十三、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六十四、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六十五、聰明人最愛干傻事
六十六、先做人后做事
六十七、我有三寶,持而寶之
六十八、善勝敵者不怒,善用人者為之下
六十九、哀兵必勝,驕兵必敗
七十、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七十一、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七十二、人要自愛自重,但不要自以為是
七十三、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

章節(jié)摘錄

老子開篇提出了“道”這個概念?!暗馈笔鞘裁??西方人稱之為“規(guī)律”,不過,規(guī)律遠不能概括“道”,“道”博大而精深,超越一切,涵蓋一切,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天地萬物都是它的生成物,也是它的存在物。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在天為“天道”,在地為“地道”,在人為“人道”,在官為“官道”,在商為“商道”……無形無狀,無影無像,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所以叫它“道”,只是為了稱述的方便,其實,你還可以叫它阿貓阿狗或者其他什么的。    人的最大毛病就是執(zhí)著于語言,執(zhí)著于某個概念、名稱,常常把概念、名稱看作是事物本身,很多認識上的誤區(qū)恰恰由此而產(chǎn)生。    概念也好,名稱也好,不過是事物的一個代號而已,和事物本身并不是同一的,它們常常會發(fā)生錯位。比如你的名字叫張三,其實你還可以叫張五或其他,即使你一直以來都叫張三,你也深信自己就是張三,但張三不一定是指你,普天之下叫張三的人有很多。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用概念來表達,但概念不等于“道”本身;名稱可以用來指代事物,但名稱并不能跟它所指代的事物劃等號,它只是這個事物的一個代號而已。老子開篇實際上給我們提出了如何看待“名”與“實”的關(guān)系問題。    很明顯,“名”和“實”是不能互換的,名不副實的現(xiàn)象充斥著大千世界,有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有名無實的現(xiàn)象。世人不知此理,往往執(zhí)著于那個可有可無的“名”,比如職位、名譽、榮譽、頭銜、綽號等等。這些名稱如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合,你倒可以去在乎一下,如果名不副實,你拿來干什么?為它忙碌,為它奔波,到頭來,也只是徒有虛名,白費工夫。    有一位姓陳的小伙子,很在乎頭銜,最先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編輯,因?qū)I(yè)底子深厚,業(yè)務(wù)能力突出,老板很賞識他,給了他一間單獨的辦公室,工資待遇僅次于總編,只是沒有給他什么編輯室主任、副總編之類的頭銜。老板還經(jīng)常請他吃飯,一起出去休閑,但他總覺得缺點什么。在一次招聘大會上,他和一家IT公司的老總聊上了,兩人聊得很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老總當即表達了希望他能加盟公司的愿望,并許以副總的頭銜。小陳非常感動,回到公司就向老板提出辭呈,老板再三挽留,并說正打算給他加薪,但他去意已決,只好準辭。小陳來到那家IT公司,老總確實給了他副總的頭銜,安排了一間豪華辦公室,還給他配了一位漂亮的女秘書,讓他主管銷售工作。小陳感激老總的知遇之恩,工作非常努力,到處跑業(yè)務(wù),拉訂單??墒前肽晗聛?,不但工資沒有領(lǐng)到,獎金沒有拿到,手里還捏著一大把差旅費的報銷憑證。每次去財務(wù)報銷,財務(wù)說,賬上沒錢找老總??墒?,每次找老總,老總都說眼下資金緊張,得維持原材料采購方面的開支,等回款到位后,一切都不成問題。就這樣過了半年,小陳待不下去了,只好辭職。辭職時,老總還說等資金到位后,一定把他應(yīng)得的工資、獎金和差旅費給他匯過去,可是直到現(xiàn)在,他也沒有拿到一分錢。他由衷感嘆道:做人要務(wù)實,不要太看重虛名,都是頭銜惹的禍,害得他又要重新找工作!    扯遠了,還是回到“道”這一話題上來吧。對于“道”的認識,我們一定不要執(zhí)著于概念去望文生義,否則就離“道”太遠了?!暗馈笔且环N存在。從大的范疇上講,“道”有兩種存在狀態(tài),即“無”和“有”。    “無”,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道”在天地產(chǎn)生之前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在天地產(chǎn)生之后,這種狀態(tài)也依然存在。    “有”,指天地間一切有形、有色、有聲的物質(zhì),是“道”的另一種存在狀態(tài)。順著這個“有”,追根溯源,就能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天地萬物的本原。    “有”和“無”好比佛教里說的“色”和“空”:一切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東西,比如山河大地、人和動植物、太陽、星星等,稱之為“有”,也就是佛教所說的“色”;一切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又確實存在的東西,比如空氣、人的意識等宇宙中一切無形無狀、無色無味的東西,稱之為“無”,也就是佛教里所說的“空”。茫茫宇宙就是由“有”和“無”兩種事物存在狀態(tài)構(gòu)成的,兩者相輔相成,沒有“無”,一切“有”就無法產(chǎn)生,更無法發(fā)揮它的功用,比如一間房子里面如果不是空的,而是實心的,那就沒法住人、存放東西,房子也就不成其為房子。沒有一切“有”的東西為媒介,你便無法感知“無”,更無法追本溯源,參悟大“道”,發(fā)現(xiàn)天地萬物的本原。比如水是無色無味的,如果沒有魚在里面游弋,我們?nèi)绾文芨兄拇嬖冢秩绾胃兄巧?。所以,老子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和“有”都是“道”的產(chǎn)物,只因各自的存在狀態(tài)不一樣,老子才給它們?nèi)×藘蓚€不同的名稱。它們都是“道”的載體,和“道”一樣深奧難測、妙不可言。正因為它們深奧難測、妙不可言,通過有機組合,整個大千世界才顯得如此豐富多彩、耐人尋味。立身處世,我們只要把握了“有”、“無”之妙,就能參悟大“道”,以“道”為萬能鑰匙,打開宇宙、人生、社會的一切奧妙之門。    P2-4

編輯推薦

禹貢編著的《老子做人大智慧:中國人的柔性處世哲學》立足于《老子》微言大義,逐章暢談人生處世智慧,解讀社會人情世故,為廣大讀者營造和享受和諧人生指點迷津。原文參照多個版本甄別字句篇章互異,點校精良;譯文通俗易懂;感悟立足于原文精神,既闡釋老子思想的“微言大義”,又結(jié)合歷史和現(xiàn)實,深入淺出地詮釋如何按“道”的法則去為人處世,去解讀人情世故,充滿機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子做人大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