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中國三峽 作者:蔣星德 頁數(shù):213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爭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jìn),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日:“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腕信否盡人皆可學(xué)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盡人皆可學(xué)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于天者。良無以異于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向上?然生當(dāng)學(xué)絕道喪、人欲橫流之會,窳敗之習(xí)俗,以雷霆萬鈞之力,相罩相壓,非甚強毅者,固不足以抗圉之。荀卿亦有言:“庸公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倍鴩?yán)師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則夫滔滔者之日趨于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志之士,其亦惟乞靈典冊,得片言單義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夾輔,自營養(yǎng),猶或可以杜防墮落而漸進(jìn)于高明。
書籍目錄
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梁啟超論曾國藩上編 第一章 少年時代(1811—1839) 第一節(jié)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jié) 曾國藩的家世 第三節(jié) 少年時代的生活 第四節(jié) 到北京去 第二章 京官生活(1840—1851) 第五節(jié) 刻苦自勵 第六節(jié) 留心時務(wù) 第七節(jié) 觀察人才 第八節(jié) 鯁直敢言 第三章 督辦湘勇(1852一1853) 第九節(jié) 丁憂回籍 第十節(jié) 創(chuàng)辦團練的意義和方法 第十一節(jié) 湘軍之形成—創(chuàng)立水師 第四章 繼續(xù)不斷的奮斗(1854—1858) 第十二節(jié) 第一次交戰(zhàn)失利 第十三節(jié) 湘鄂間的互爭雄長 第四節(jié) 坐困南昌 第五節(jié) 父喪回籍與奉詔援浙 第五章 對于太平天國(1859—1864) 第十六節(jié) 先立定腳跟 第十七節(jié) 祁門之急 第十八節(jié) 曾國荃的戰(zhàn)功 第十九節(jié) 重用李鴻章的經(jīng)過 第二十節(jié) 克復(fù)南京功成思退 第六章 晚年生活(1865—1872) 第二十一節(jié) 剿捻的經(jīng)過 第二十二節(jié) 刷新吏治與整飭營務(wù) 第二十三節(jié) 留心洋務(wù) 第二十四節(jié) 患病與逝世 第二十五節(jié) 湘鄉(xiāng)遺聞下編 第七章 曾國藩的不凡人格 第二十六節(jié) 律己以嚴(yán) 第二十七節(jié) 治家勤儉 第二十八節(jié) “拙誠”的實效 第二十九節(jié) 虛心求過 第三十節(jié) 待人忠恕 第八章 曾國藩的政治思想 第三十一節(jié) 離不開儒家的范圍 第三十二節(jié) 和太平天國政治思想的根本沖突 第九章 曾國藩的行政方法 第三十三節(jié) 作育人才 第三十四節(jié) 整飭吏治 第三十五節(jié) 清厘財政 第三十六節(jié) 講立法度 第三十七節(jié) 振興教育 第三十八節(jié) 救濟民生 第三十九節(jié) 厲行建設(shè) 第十章 曾國藩的治兵方略 第四十節(jié) 馭將 第四十一節(jié) 治兵 第四十二節(jié) 戰(zhàn)術(shù) 第四十三節(jié) 軍制 第四十四節(jié) 團練 第四十五節(jié) 聯(lián)絡(luò)紳士 第四十六節(jié) 實干精神 第十一章 曾國藩的文學(xué)修養(yǎng) 第四十七節(jié) 好讀書 第四十八節(jié) 勤寫字 第四十九節(jié) 家書與日記 第五十節(jié) 論詩文 第五十一節(jié) 喜作楹聯(lián) 第五十二節(jié) 曾國藩的幽默 第十二章 曾氏對于當(dāng)時及后世的影響 第五十三節(jié) 中興事業(yè) 第五十四節(jié) 一代風(fēng)氣 第五十五節(jié) 對于后世的影響曾國藩年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次年考試又不利,總覺得心中有些氣悶,因此便想回湖南,并且繞道江南一游。那時曾國藩有一位同鄉(xiāng),姓易名作梅,在江蘇徐州府的睢寧縣做知縣。國藩和他熟識,因此,便去訪問他。從清江浦到揚州再到南京,一路游覽而來,再從長江水道回到湖南湘鄉(xiāng)。曾國藩在京都住了將近兩年,窘困得很,因此在經(jīng)過睢寧時,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塊錢。作梅以為他有急用,當(dāng)然隨便地借給他了。誰知曾國藩路過南京,把這筆款子完全買了書。還不夠,便把衣服送進(jìn)質(zhì)當(dāng)?shù)辏瑩Q出錢來買書。大凡有大學(xué)問的人,都不免干這種呆事。記得中山先生在倫敦的時候,窮困不堪,許多青年留學(xué)生籌了一筆款子,大約是三十金鎊,給中山先生換面包吃的,誰知中山先生寧愿捱餓,卻把這筆錢去買了書,把青年留學(xué)生氣惱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讀書癖。國藩回到家里,把所買的廿三史取出來給他的父親竹亭看。竹亭才知道這事的原委,他說:“你借錢買書,我決不吝惜,但望你能細(xì)心閱讀!”在這一年中,國藩在家里盡心讀書。曾國藩不獨有讀書癖,并且求知欲也很強。他聽說瀏陽孔廟祭祀時,奏的是古樂,引起他考證音律的興趣,因此便到瀏陽縣去,和瀏陽舉人賀以南等研究聲音律呂的源流,住了兩個月,歸家時經(jīng)過長沙,遇到劉蓉、郭嵩燾等;年輕而有才氣的人遇見了,免不了縱談古今,討論學(xué)問,因此國藩在長沙又住了一個多月,才分別回家。這年(道光十七年)曾國藩二十七歲,做了父親。這年十月間,他有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楨第,但這孩子活不多久,在十五個月后便染天花殤亡了。國藩因為在家已近兩年,想到科名一事,禁不住躍躍欲試,因此在這年十二月間,預(yù)備進(jìn)京赴考。可是家里一時籌不出這筆款子,只得向同族戚友家借了三十二緡錢,動身赴京,到京都時身邊只剩著三緡錢了。那時生活程度雖低,可是像曾國藩這樣苦的赴考者卻不多。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今之論人者,稱袁世凱、孫文、康有為而三。孫、袁吾不論,獨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細(xì)觀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并無一干豎立、枝葉扶疏之妙。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xué)而已矣。惟學(xué)如基礎(chǔ),今人無學(xué),敝基礎(chǔ)不厚,時懼傾圮。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青年毛澤東在他與黎錦熙論學(xué)的長信中寫道曾文正生平躬履諸難,都是以“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堅忍沉毅的精神處之,曾不責(zé)備人家,這是曾氏的偉大,也是他成功的要訣?! Y介石“曾閑藩足我國舊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維持滿清作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 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舊,即要恢復(fù)我們民族的固有美德。這是曾國藩 對我國近代史的偉大貢獻(xiàn),我們至今還佩服曾史正,就是閑為他有這種偉大的眼光?!薄 駠麑W(xué)者蔣廷黻在其《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如是說
編輯推薦
《曾國藩傳》: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xué) 為萬世開太平中國文化書院 中國三峽出版社聯(lián)袂推出大人物 名作家 真經(jīng)典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