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中國三峽出版社 作者:劉德江 頁數(shù):269
Tag標簽:無
前言
錢穆說:“《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論語新解》)可見《論語》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班固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書·藝文志》)《論語》就是這樣一部書,記載著孔子和他學生的言語行事。歷史上,幾乎每個時代的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論語》的“微言大義”,從中獲益。 林語堂說:“《論語》這部書,是孔學上的圣經(jīng),是一套道德的教訓。”(《孔子的智慧》)意思是說,《論語》的要義在于教人為人處世的思想和方法。本書便是根據(jù)《論語》的要義,結合歷史和現(xiàn)實,讓人們從事實中學習、理解和踐行《論語》的要義?! 】鬃诱f:“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句話說明了“禮”與“仁”的關系,“仁”是為人處世的根本,“禮”是為人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仁”是“禮”的內(nèi)涵,“禮”是“仁”的表現(xiàn)形式,“ 禮”與“仁”互為表里。所以當我們遵從“以仁為本”的理念的同時,要清楚“禮”的規(guī)范作用對人也同樣重要。為了說明“禮”的重要性,孔子說過如下的話:“不知禮,無以立也。”“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理解了“禮”的重要性,我們便可以遵守“禮”,以“禮”成事,做到了這一點也就達到了“仁”之本,所謂 “克己復禮為仁”。有一點需要注意,“仁”的思想雖然歷久不變,但“ 禮”的規(guī)范卻是與時俱進的,所以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禮”總要打上時代的印記,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所以我們在繼承“禮”的時候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墩撜Z正解》第一、第二兩章側重講解《論語》中的“仁”與“禮” 兩項內(nèi)容,它們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和基礎。在第一章里講述了“仁”的含義。儒家認為,每一個人都要在社會中謀生存求發(fā)展,要與他人打交道,如果要想求得一種和諧,便需要堅持“仁”的思想。所以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堅守“仁”,“仁”是做人的根本?! 〉谌轮恋诹掳凑杖寮业娜松硐?mdash;—“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進行編排。第三、第四兩章主要從修身的角度來闡釋《論語》。修身最重要的方式是學習??鬃诱f:“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知“仁”守“禮”。子夏說:“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與人相交既可以檢驗學習效果,又可以提升修身境界。通過學習可以知“仁”守“禮”,做到為人以忠、待人以信,擁有高尚的德,人與人便可做到和諧共處,成為君子之交。反之,則需退而內(nèi)自省,繼續(xù)學習修身。第五章,主要講述人們在處理家庭事務上,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第六章側重人在處理社會問題上的能力,類似古人所說的“治國平天下”。 最后一章重點講述儒家的人格理想——“君子”??鬃诱f:“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說“君子”是一種內(nèi)在與外在配合得宜的人。進一步說,“君子”不但有仁愛之心,還能以“禮 ”行事,即能知“仁”守“禮”;同時“君子”還能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事業(yè)上為世人做出榜樣。“君子”是孔子在《論語》中推崇的人格,也是孔子自身的寫照,希望讀者能效仿“君子”,勉勵自己。 《論語正解》是對《論語》的一種通俗解讀,其中引用了錢穆、朱熹等儒家學者的觀點,但更多的是作者個人的理解,有些看法難免偏頗,希望讀者批評指正。更希望讀者能夠參照《論語》原本進行閱讀,在比較閱讀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內(nèi)容概要
《論語正解(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讀)》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它涵蓋了孔子的政治主張、社會理想、道德觀念、處世原則、修養(yǎng)之道和教育思想,具有極高的文學、史學、哲學價值。 今天,本著“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的指導思想,我們重新審視《論語正解(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讀)》中所體現(xiàn)的先進思想,對于啟迪人們心靈、指導生活實踐、構建禮儀之邦、實現(xiàn)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作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仁者愛人第一節(jié) 何為仁第二節(jié) 仁重于泰山第三節(jié) 行仁的基南原則第四節(jié) 爭做仁義之人第二章 為人知禮第一節(jié) 不學禮,無以立第二節(jié) 君子之禮第三節(jié) 從禮以成事第四節(jié) 禮之與時俱進第三章 學以致道第一節(jié) 進步源于好學第二節(jié) 學習的章法第三節(jié) 樂在學中第四節(jié) 為學的境界第四章 仁義之交第一節(jié) 為人以忠,待人以信第二節(jié) 接處鄰之德第三節(jié) 君子之交第五章 孝悌齊家第一節(jié) 孝悌,仁之本也第二節(jié) 行孝的標準第三節(jié) 唯孝者是瞻第六章 處世之道第一節(jié) 中庸之道第二節(jié) 仁者不憂第三節(jié) 處世以德第四節(jié) 識時務者為俊杰第五節(jié) 成事有方第七章 君子境界第一節(jié) 君子須立志第二節(jié) 君子之品性
章節(jié)摘錄
仁者有愛 《論語》中論“仁”有五十八章,共談到一百零五次,其中孔子的學生問“仁”有九處,但孔子給出的答案每次都有不同。人們可能會有疑問,為什么每次的內(nèi)容都不一樣呢?究竟孔子所說的“仁”有沒有一個定論呢 ?我們可以從他對子貢和曾子所說的“予一以貫之”中看出,孔子對他所推崇的“仁”一直都是有一致的見解的,只是他從多個方面來作了論述罷了。據(jù)文獻記載,可以初步斷定“仁”和“仁人”這些詞是西周人所造的?! ?ldquo;仁”字最初源于兩個人相親相愛,“仁人”是一個王朝或是封國建立牢固的統(tǒng)治秩序所不可缺少的。將“仁”的含義規(guī)定為“愛人”,并建立了一套仁愛的理論,則是從孔子開始的。 說到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大家一定會想到四個字,那就是“仁者愛人”。“愛人”是樊遲問孔子什么是“仁”時,孔子所作的回答。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包含了很多為人的道理??鬃诱J為“愛人”要由近及遠,首先要“親親”,做到“人則孝,出則悌”,然后才能達到“泛愛眾” ,這與墨子的博愛有所不同了?! ≡诳鬃涌磥?ldquo;孝悌”是仁之本??鬃拥牡茏佑凶釉f:“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篇第一》)。也就是說,做人,在家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那么做出悖逆尊長這樣的事是很少有的。能夠尊敬師長,卻慣于搗亂的人,從古至今這是未曾有過的事。有德行修養(yǎng)的人,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修養(yǎng),平時居家孝悌,一絲不茍,日積月累,那么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因此,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友愛兄弟,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槭裁凑f“孝悌”是“仁”之本呢?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一份孝,那外表就會毫無掩蓋地流露出來這種真切、自然的感情,那么一個深深地愛著自己父母的孝子必然是心氣和順、和顏悅色的。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做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泛愛。很難想象一個對自己親生父母都不好的人,會懂得去愛人。所以說,孝悌是仁之本?! 』蛟S有的人會認為,要做到孔子所說的“仁”實在是太難了,對自己的父母好是可能,但是還要去愛別人,那就太難了點,要做到“泛愛眾” 就更難了,因為人都是自私的??鬃觿t一直相信仁心仁道都不遠人,求得仁心仁道并不難,正如他所說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遠嗎?我想要仁,仁就來了!)難的是要真正達到那種他所期望的仁的境界。想必也只有孔子心中的那些圣人才能達到?! ≡诳鬃有闹?,他所有的學生中,只有顏回算得上仁者。下面這則故事,或許能幫我們找到一些關于為什么說顏回算得上仁者的答案?! ∮幸惶?,孔子的學生子路、子貢、顏回三個人陪同孔子出游,一同來到了魯國邊境的農(nóng)山。山下是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卻沒有耕種,長滿了野草。由于魯國的國勢衰弱,常常遭到強大的齊國、楚國等國的侵擾。農(nóng)山下的這塊土地正好是魯國與齊、楚等國的邊境,從這里出發(fā)可以到齊國、楚國,齊國和楚國也可以從這里入侵,進入魯國??鬃涌粗饰值耐恋貐s因地處交界處而荒蕪,感到十分惋惜。他嘆了一口氣說:“你們?nèi)齻€人就前面這塊荒地談談各自的想法,讓我來聽聽。” 子路是一名武將。老師的話剛剛落音,他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道:“我愿擔當起保衛(wèi)魯國的責任,敵人的軍隊若從這里侵入,我就穿上威武的軍裝,高舉戰(zhàn)旗,吹起號角,擂響戰(zhàn)鼓,率領一支軍隊沖向敵軍,奪過他們的帥旗,殺得敵人望風而逃。我再乘勝擴大魯國的疆土,使魯國強大起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完畢后,還沒等別人搭話,子路又自豪地說:“這只有我仲由才做得到。子貢和顏回,你們就跟在我后邊立功吧!”孔子沒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說:“真是一名勇將。” 接著子貢說道:“這塊土地是一個很好的戰(zhàn)場,齊、楚等國的軍隊會在這里擺開陣勢進攻魯國。魯國的軍隊也將擺開陣勢在這里迎戰(zhàn)。戰(zhàn)鼓已經(jīng)擂響,軍隊互相對峙,在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時候,我穿上外交家的白色禮服,在齊楚的陣營前游說,坦陳利害,使他們不戰(zhàn)而退。只有我這樣才能挽救魯國。子路和顏回你們倆只要跟著我就行了。”孔子仍然平靜地評論說:“真是一個口才雄辯的外交家。” 最后輪到顏回了,他卻退到一旁不語??鬃釉偃膭詈?,他才說:“ 我希望魯國有一個賢明的國君,讓我輔佐他,實行教化,宣揚禮儀,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使魯國強盛起來,與鄰國和睦相處。不勞民傷財?shù)亟ㄖ烙鶖橙说某浅?,把刀劍化為農(nóng)具,讓牛馬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勞作。永遠沒有戰(zhàn)爭,各家的男人也不會因戰(zhàn)爭而別離妻室兒女。子路的勇再也無用武之地,子貢雄辯的口才再也無處施展。因為那時天下已經(jīng)太平?! ?rdquo; 孔子聽得呆了,早已沉醉于顏回描繪的美景中,非常感動。過了片刻他才嚴肅地稱贊說:“這是多么美好的前景、多么崇高的道德理想??!” 在這個故事里,子路、子貢、顏回都表達出對國家的責任和他們的理想,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但各自的角度體現(xiàn)了儒家的價值取向。因此孔子都給予肯定。但孔子認為,只有顏回最準確地理解了儒家的理論,這就是“仁”。由此可以知道為什么孔子給予顏回如此高的評價了?! ∧敲?,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個仁愛之人呢?孔子說:“己欲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篇第六》)就是說你自己想有所建樹,就要讓別人也有所建樹;你自己想實現(xiàn)理想,要讓別人也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實踐仁的方法。 歸根結底,在孔子看來,仁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求仁容易,而達到真正仁的境界卻很難。雖然仁源于人的本心,但需要通過克己修身來實踐。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因為習慣不同,也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人在仁的方面做得好些,有的人做得差一點?! ∪嘶钤谶@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仁愛他人的能力,那些富有愛心的人能夠給他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帶來溫暖,從而他的生活也將變得充實完美。沒有付出過愛的人是可悲的,滿懷愛心的人是幸福的。 ……
編輯推薦
《論語正解(孔子智慧的通俗解讀)》從仁者愛人、為人知禮、學以致道、仁義之交、孝悌齊家、處世之道、君子境界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及其對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 “德不孤,必有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儒家經(jīng)典!讓《論語》指導現(xiàn)實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