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中國華僑 作者:辨喜 頁數:215 字數:200000 譯者:冀文珍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練習瑜伽,第一堂入門課不是學習瑜伽姿或者呼吸方法,而是要學習瑜伽的經典《瑜伽經》。練瑜伽,不讀《瑜伽經》,就如同學佛而不讀基本的佛經,信基督而不讀《圣經》,談論儒家文化而不讀《論語》。 《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為瑜伽先師巴坦加利所著的,是每個修習瑜伽的人都應該知道的。該書大約成書為公元三百年,而歷史研究表明瑜伽于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巴坦加利的偉大在于他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于神圣、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范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能并不能被后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地撰寫關于《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體現。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原文只有幾千字,但微言大義,千百年來,僅在印度,就有眾多的大師們都對其進行過注解。《瑜伽經》的英譯本也非常的多,現存的就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目前,在國內也翻譯出版了注解《瑜伽經》的書籍,但是都不夠完美。 本書是辨喜講解《瑜伽經》的講授記錄,作為印度近代的瑜伽大師,辨喜所講解的《瑜伽經》無疑是同類書籍中最優(yōu)秀的,這一點是無須證明的。 本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將瑜伽哲學闡釋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意蘊無窮,如果你是一位瑜伽練習者,本書對你理解瑜伽的精髓有著很好的幫助,讓你得到更好的修煉效果,如果你不練習瑜伽,本書同樣對你非常有益,它將讓你認識瑜伽這一古老的哲學體系,豐富你的精神,讓你獲得身心的平靜與和諧。
作者簡介
辨喜,又譯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原名那蘭特拉納特•達特,辨喜是他的法號。印度偉大的民族英雄,近代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印度教改革家。他是第一個將瑜伽傳播到西方的人,在西方有著廣泛的影響。
辨喜生于加爾各答,屬剎帝利種姓。1883年畢業(yè)于加爾各答省立
書籍目錄
譯序 辨喜:20世紀最耀眼的流星世界各國名人對辨喜的贊譽出版者序辨喜自序第一章 靜坐冥想第二章 實踐鍛煉第三章 禪定力量第四章 解脫自在附錄 《瑜伽經》中英文對照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靜坐冥想1現在開始講瑜伽2瑜伽是控制心念(Chitta),不讓它受到其他心念變體(Vrittis)的干擾。這里需要大量的解釋。我們必須要知道心念是什么,心念變體又是什么。我有一雙眼睛,但是讓我看見東西的并不是眼睛,沒有了大腦中的神經中樞,就算有眼睛,視網膜完整,視網膜上也可以成像,眼睛還是什么也看不見。眼睛只是第二手段,并不是真正的視覺器官。真正的視覺器官在大腦的一個神經中樞里,只靠兩只眼睛是不夠的。有時候一個人會睜著眼睛睡覺,這時候有光線也有圖像,但要看見東西還需要另一個條件,思想必須要和視覺器官同步。所以說眼睛只是外在的一個手段,我們還需要大腦中的神經中樞和思想的參與。馬車沿著街道轟隆而過,你卻一點都沒有聽到。為什么呢?因為你的思想沒有跟你的聽覺器官同時運作。首先要有手段,其次是器官,然后要有思想把這二者聯系起來。思想把看到的東西升華,然后傳輸給那個起決定性作用的機能,即對看到東西反應的統覺機能(Buddhi)。在統覺機能反應的同時產生自我意識。然后把行為和反應傳輸給神我(Purusha)——真正的靈魂,神我從中得出一個結論。感官(Indfiyas)、思想(Manas)、統覺機能(Buddhi)和自我意識(Ahamkara)結合在一起組成了魂魄(Antahkarana)這種形式,亦即內在的機能。他們就是心念的一系列過程,然后心念的思想波被稱為心念變體(Vrittis),即字面上的心念漩渦。思想是什么呢?思想如重力和斥力一樣,是一種力。心念從大自然無盡的力中攫取了一些力,吸收掉它們,然后以思想的形式把它們發(fā)散出來。我們通過食物獲得力,然后我們的身體從食物中獲得動能等能量。其他的,一些比較好的力,發(fā)散出我們稱之為思想的東西。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思想本身是沒有智力的,它只是表現的像是有智力。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思想的背后是智慧的靈魂。靈魂是唯一有智力的存在形式,思想只是靈魂感知外在世界的工具。就拿這本書來說吧,它在外界其實不是以書的形式存在的,存在在外界的形式是未知的同時是不可知的。這個不可知的形式給了思想一個暗示,然后思想就以書的形式給以反應,就像是你朝水里丟一塊石頭,水就會以波浪的形式反應一樣。真正的宇宙是思想對外界的反應形成的事件。不管是書的形式、大象的形式還是人的形式,這種形式都不是其對外表現形式,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都是我們對外界暗示的精神上的反應?!拔镔|不是感覺的永恒的表現形式”,約翰?穆勒如是說。拿牡蠣來舉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寄生蟲爬進了牡蠣的殼里,牡蠣生氣了,就分泌出一種釉狀的東西把寄生蟲給包裹了起來,然后珍珠就形成了。對我們來說,經驗體系就是我們自己的釉層,也就是說,真正的宇宙是作為核心存在的寄生蟲。平常人永遠不能理解這些,因為當他試著理解這些時,他就放出了經驗體系釉層,然后他就只能看到那層釉層了。現在我們就理解這些心念變體的意思了。真正的人在思想之后,思想是他手中的工具,而他的智慧貫穿了他的思想。只有你在思想之后作支撐時思想才會變得有智力,而當你棄之不顧時,思想就崩潰了,它就什么也不是了。這樣你就明白心念的意思了吧。心念就是思想這些東西,而心念變體是外界原因加于心念時心念產生的一系列的細浪和波紋。這些心念變體構成了我們的宇宙。我們看不到一個湖的湖底的原因是因為湖面上有波紋。只有波紋消去湖面平息時,我們才能瞄一眼湖底是什么樣的。如果水一直很渾濁或者總是被弄亂,我們就無法看到湖底;而如果湖水平靜,波瀾不驚,我們就能看到湖底。湖底是我們的真我,湖是我們的心念,波紋則是心念變體。再說一次,思想有三個表現狀態(tài),一個是黑暗的思想(Tarmas),源于禽獸和白癡之人,它只會導致傷害而不會再激發(fā)任何其他的想法;另一個是積極的思想(Rajas),其主要目的在于權利和享樂:“我要很強大然后統治其他人”;最后一個是平靜、安靜的思想(sattva),在這種思想狀態(tài)下,我們心靈之湖得到平靜,沒有心念變體這些波紋的干擾。但是,這不是說這種思想狀態(tài)不積極,而且恰恰相反,這種狀態(tài)非常積極。平靜是對自己對力量掌控程度的最好的詮釋。要積極很容易,撒開韁繩,就能讓馬跟著你一起狂奔了,隨便找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只有那些能制止脫韁野馬的人才是強大的人。哪個需要的力量更大呢?是放縱還是約束自己?平靜的人不等于無趣的人,你千萬不能把平靜(Sattva)理解成無趣或者是懶惰。平靜的人是能控制思想漣漪的人,其活動顯示了內在的力量——平靜,或者更高。我們的心念總是想回到它自然的純凈的狀態(tài),但是感官卻干擾了它。瑜伽的第一步就是要約束自己,抑制外界對自己的影響,開始重返智慧本質的旅途,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心念才能處在它合適的狀態(tài)。盡管心念存在于每個動物中,不管是高等動物還是低等動物,但是只有在人類這里它才是以智慧的形式存在的。除非心念能以智慧的形式存在,否則它根本不可能通過這一系列階段回到原始狀態(tài)解放靈魂。盡管狗和奶牛都有思想,但因為它們的心念還不能以我們稱作智慧的這種形式存在,所以,它們不可能得到即刻的拯救。心念通常以下面這些形式存在:分散的,黑暗的,集結的,有一個指向的和集中的?!胺稚ⅰ钡男问绞腔顒樱呄蛴谝詺g樂或痛苦來表現自己;“黑暗”的形式是無趣,它趨向于傷害,注釋家認為,這兩種形式中,第一種形式顯然是神(Devas)的,而第二種形式顯然是魔鬼的?!凹Y”形式在心念努力向中心靠攏時起作用;“一個指向”的形式在心念試圖集中精神時起作用;“集中”形式把我們帶到了三摩地(Samadhi)這里。3當心念平靜的時候,人就能回到自己的本性狀態(tài),猶如先知(Purusha神我)附體。水波一旦消退,湖面恢復平靜,我們就能看到湖底了。思想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思想平靜時,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本性;而不會把自己和那些思想的干擾物混淆在一起,我們就是我們自己。4否則,我們便會受到心念變體的干擾。例如,有人責備我,這就對我的思想產生了一個干擾,一個心念變體,我就把自己和這件事情緊密聯系起來,結果我就很悲慘。5有五種思想干擾物,有一些讓人很痛苦,有一些則不會。6 它們分別是正知,謬誤,幻想,睡眠和記憶。7直接認知,推理加上足夠的證據就構成了正知。當我們有兩個互不沖突的想法時,我們就把這叫一個依據。我聽說了一些事情,如果這件事和我已經知道的某件爭隋有沖突的話,我就不會相信這件事,并開始努力忘掉這件事。一共有三種依據。第一種是直接認知(Pratyaksha),如果沒有什么東西迷惑你感覺官能的話,你看到的和感覺到的東西就是它自己的依據。我看到了這個世界,這就足以依據它的存在了。第二種是推論(Anumana),你看到了一個跡象,然后你從這個跡象里推理得到了它所顯示的東西。第三種是瑜伽士的直接認知(Aptavakya),也就是看透真理的人的直接認知。我們都努力獲取知識,你我用盡全力,經歷了一個冗長而乏味的推理過程之后方能獲取到知識;而瑜伽士,這個純凈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對他來說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像他要讀的一本書一樣;他不需要像我們一樣必須經歷一個冗長的過程來獲取知識;他說的話本身就是那些話的依據,因為他自己身上就有知識。就拿這些神圣經典的作者來說吧,這些經文本身就是自己的依據。如果現在還有這樣的人,那他們的話就可以作他們自己的依據。有一些哲學家對“瑜伽士們的直接認知(Aptavakya)”進行了長期的討論,他們問道,“那些作者拿什么來證明他們的話呢?他們的依據是什么???”依據就是他們的直接認知。因為只要不和過去獲取的知識沖突,我看到的東西就是它自己的依據,你看到的東西也是它自己的依據。有些知識超越了感覺官能,但只要它合乎情理,不和人類過去的經驗相沖突,知識本身就是自己的依據。瘋子可能會走進這個房間然后說他看到四周天使圍繞,這話就沒有依據。因為首先,這不是正確的觀念;其次,他不能和以前的已獲得的知識相沖突;再次,它依賴于說這話的人自身的性格。有人說,說話人的性格對他說的話沒有那么重要,我們首先必須聽聽他說了些什么。其他地方可能是這樣,一個人可能很邪惡但仍然做出了偉大的天文學發(fā)現。但對宗教而言完全不是這樣,因為一個不道德的人根本就沒有能力來傳播宗教經典。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看到那個自稱為智者阿普塔(Apta)的人是一個完全無私而神圣的人;其次,他已經超越了感覺官能的局限;第三,他說的話不違背人類已獲得的知識,任何新發(fā)現的真理都不能和已存在的真理相沖突,而應該與之相符,第四,我們必須確信,這個真理是可以證明的,如果一個人說,“我看到了一個神示”,然后告訴我我不能看到,我不會相信他,因為如果這是真的,每個人都必須有能力親眼看到,最后,阿普塔是不會出賣自己的知識的。成為一個阿普塔必須滿足下列條件:首先,這個人很純凈,沒有自私的動機,淡泊名利,第二,他必須證明他有過超越感覺官能的經歷;他必須告訴我們一些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感覺官能得知的事情,這些事情要用來造福世界;第三,我們必須確信他的話不和已存在的真理相沖突,一旦存在沖突,我們要立刻否決掉它,第四,這個人不能是人類的一個特例,他應該代表所有人都可以實現的東西。那這三種依據就是直接認知,推論和阿普塔的話。我不能把阿普塔翻譯成英語,它不是“受到啟發(fā)的人”,因為大家認為靈感是外在而得的,而這里的知識則來自人自身,字面上它的意思是“得到的人”。8謬誤是沒有建立在(一個東西)真正天性基礎上的錯誤的知識。下一種心念變體是把一件事情錯認為另一件事情,比如說把一塊珍珠母貝殼錯認為一塊銀。9幻想源于那些不對應現實的話。另一種心念變體叫做幻想(Vikalpa),有人說了一個字,我們根本就不停下來思考它是什么意思,我們直接就得出結論。這是心念變體弱點的一個跡象?,F在你能理解約束自己的重要性了吧。一個人的意志力越薄弱,他就越不能約束自己。永遠要用那個標準來檢測自己。當你要發(fā)火或者傷心難過時,想一下這是為什么,你得到的一些消息是怎么影響改變你的思想,使之轉化成心念變體的。10睡眠是另一種形式的心念變體,它包含一種空性的感覺。接下來談的這種心念變體是睡眠,包括夢和深睡。我們醒了以后知道自己那時候在睡覺,我們只能對我們感知到的事情有記憶,我們永遠不會記起我們根本沒有感知到的事情。對外界的反應如同湖面的波紋一樣,我們睡覺的時候,如果思想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波紋,那就也沒有那些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感知,那我們也就不會有這些事情的記憶。我們記得睡過覺的唯一理由在于睡覺時,思想里有這樣的對外界事情的反應波紋。記憶是又一種心念變體,叫做Smariti。11當感覺到的東西(的心念變體)沒有被大腦遺忘(并通過印象又回到你的意識之中時),你就產生了記憶。記憶可以來自于正見、謬誤、幻想或睡眠。比如說,你聽到了一個字,那個字就像一塊石頭丟人了你心念之湖中,它會產生一個水波,然后那個水波連帶著引起了更多的水波,這就是記憶,就算是睡覺時也是如此。當睡眠這種特殊的思想波引發(fā)心念產生一連串的記憶時,我們把這叫做夢。夢在我們醒著的時候以記憶的形式存在。12 這些心念變體通過修行和無執(zhí)(Nonattachment)可以控制它們思想要做到無執(zhí),就必須要清楚、明白并且理性。為什么我們要練習呢?因為我們的行動就像湖面上的水波一樣,水波消失了以后還有什么呢?過去的因果業(yè)報(Samskaras)。當大量的這樣的印象留在腦海中時,這些印象會合起來形成一個習慣。有人說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它其實也是人的第一天性,人的本性 ——人本身就是習慣作用的一個結果。這話可能給了我們些許安慰,因為如果是習慣的話,我們可以隨時形成習慣然后改變習慣。印象是這些淡出我們腦海的“水波”造成的,是這些“水波”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印象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我們的性格反映的是思想中占了上風的那個印象。如果好的印象占了上風,這個人就好;而如果邪惡的印象占了上風,那這個人就表現的邪惡;是愉悅的印象占了上風,這個人就表現的快活高興。對付壞習慣的唯一方法就是再養(yǎng)成一個習慣。讓養(yǎng)成的好習慣來控制壞習慣所留下來的壞的影響。持續(xù)做好事,堅持神圣的思考是唯一能壓制先前壞印象的方法。永遠別說一個人沒得救了,因為他只是代表了一個陛格,一堆習慣,這些都是可以用新的好的性格和習慣來替代掉的。性格就是反復重復的習慣,那反復重復的習慣也是可以改變性格的。13修行就是努力控制和約束心念變體。修行是什么呢?修行就是努力約束自己的思想,不讓它有雜念。14心懷對最終的目標的熱愛,長期堅持不斷地努力,為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約束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長期不斷努力地修行。15無執(zhí)是指對看到的或聽到的事物無所求、無所依。我們做事的動因有二:一是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二是從別人處得到的經驗。這兩個讓思想之湖常起波瀾。無執(zhí)就是抑制這些干擾進而保持思想原始狀態(tài)的一種力量,放棄這些才是我們所求。我正穿過一條街,一個人沖過來搶走了我的手表。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親眼看著這件事發(fā)生,這立刻讓我的心念起了震動,心念由平靜轉為憤怒。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如果你不能抑制自己的憤怒,你就什么都不是;而如果你可以,你就有了無執(zhí)(Vairagya)。再次的,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用經驗告訴我們說感覺官能的享受是最高的理想狀態(tài),這些誘惑力是相當大的,能抵制住它們的誘惑,不讓思想為被它們干擾,就是自制;從我自己及他人的經驗來看,能控制住這兩個動因,進而防止心念被它們所左右,就是無執(zhí)。我應該控制這兩個動因,而不是為之所控,這種精神力量叫做目制。而無執(zhí)是通向自由之路的唯一通道。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已從頭到尾通讀了他的作品,看完它們之后,我對祖國的愛增加了一千倍?! 《仁バ鄹实啬隳艿侥睦镎业较袼@樣的一個人?學習他所寫的作品,領會他的教導,如果你這么做,你將獲得無限的力量。要充分利用通過他而噴涌的智慧、精神和激情之火的源泉! ——印度獨立后第一任總理尼赫魯他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精神。他是它的崇高理想及其實現的象征這種精神通過我們信眾的圣歌、我們智者的哲學和我們普通民眾的祈禱表達出來。他是印度永恒精神的表達者和代言人?! 《惹翱偨y拉達克里希南辨喜的福音標志著人類在他的完滿方面的覺醒……如果你想要了解印度,那就研究辨喜?! 娙颂└隊査脑捳Z是偉大的音樂,其語言氣勢仿佛是貝多芬的風格.激越的韻律又像亨德爾的進行曲。三十年來,每當我接觸到他的這些話語時,我的身心像觸電那樣震顫?! ▏骷伊_曼·羅蘭這個人純粹是演講界的一個奇跡……他是人類的一個榮臀?! 绹睦韺W之父威廉·詹姆斯
編輯推薦
《現在開始練習瑜伽》作者是20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無數偉人眼中的圣人。現代瑜伽的主要奠基者,辨喜著作首次登錄中國,首位在西方講授瑜伽和冥想的人,讓全世界人駐足聆聽的靈性導師,全球化時代最早的亞洲思想家,印度偉大的民族英雄,印度圣雄甘地、總理尼赫魯、總統拉達克里希南、詩人泰戈爾、文豪羅曼·羅蘭、富豪洛克菲勒、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等無數人眼中的圣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