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郭沫若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 本書所集各篇均非一時之作。導論《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fā)展階段》在去年的《思想》四期上發(fā)表過。作時的目的原無心作為本書之導論,以其性質(zhì)相近,故收于此。    二第一第二兩篇關于《詩》、《書》、《易》的研究,從去年九十月間到最近,在杜衍的化名之下蒙《東方雜志》連續(xù)地登載了出來,這是應該感謝的一件事?!? 三  以上三篇大率均是我在未十分研究甲骨文字及金文以前的作品,在發(fā)表當時很有一些分析錯誤或論證不充分的地方。錯誤處在本書中業(yè)已改削,論證不充分之處則別出案語以補足之,期以保存原有狀態(tài)。   四 第三篇《卜辭中的古代社會》亦非一時之作,其中所引用文字有前人著書未經(jīng)解釋者,率見拙作《甲骨文字研究》一書。此為避煩及便于印刷起見,概未重加解釋。    五 第四篇《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乃新近之作。這個命題本非本書中簡單一篇文字所能了結,然以種種物質(zhì)上的關系不能久作勾留。      六  因作者生活的不自由,參考書籍的缺乏,及其他種種紙筆所難寫出的有形無形的艱難迫害,使本書的敘述每多草率粗糙的地方,作者自己亦不能認為滿足。然而大概的路徑自信是沒有錯誤,希望更有時間更有自由的同志繼續(xù)作詳細的探求。    七本書出版全靠李一氓兄督促斡旋,各種參考書籍的搜集也多靠他,我特別向他感謝。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樂山縣觀娥鄉(xiāng)沙灣鎮(zhèn)。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yī),后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開始發(fā)表新詩。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chuàng)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詩集《女神》出版?!巴钅鲜伦儭焙?,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新中國成立后,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書籍目錄

一九五四年新版引言自序解題導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fā)展階段 一 社會發(fā)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一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出現(xiàn)時期——奴隸制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發(fā)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易傳》中辯證的觀念之展開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第三篇  卜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卜辭出土之歷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的生產(chǎn)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筑的社會組織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制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制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餛論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fā)掘  二  由(矢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fā)現(xiàn)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出版以來二十四年了。七年前曾經(jīng)改排過一次,有所刪改?,F(xiàn)在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又重新改排一次。感謝出版社的同志們,費了很大的工夫從事整理,核對引文,??比?,訂正了不少文字上的錯誤。我自己趁這個機會也仔細校閱了一遍,又在相當大的范圍內(nèi),加添了好些改正。首先是我把篇目改還了原樣。初版的篇目,除《導論》和《附錄》外,是依據(jù)研究的先后次第排列的。上次改排時我改編了一次,依據(jù)了研究內(nèi)容的時代先后。這樣的改編是不很妥當?shù)模驗橹皇且恍┏醪降难芯课淖值膮R集,不依照寫作先后排列,便看不出研究路徑的進展。因此,改還原樣要比較合理一些。本書的再度改排是著重在它的歷史意義上。這是“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的草創(chuàng)時期的東西,它在中國古代的社會機構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析和批判上雖然貢獻了一些新的見解,但主要由于材料的時代性未能劃分清楚,卻輕率地提出了好些錯誤的結論。這些本質(zhì)上的錯誤,二十幾年來我在逐步地加以清算。在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盡可能地進行了刪改;有因變動太大,不便刪改的地方,則加上了補注,以免再度以訛傳訛。錯誤是人所難免的,要緊的是不要掩飾錯誤,并勇敢地改正錯誤。把自己的錯誤袒露出來,對于讀者可能也有一些好處。因為“前車之覆,后車之戒”,讀者可以從我的錯誤中吸取一些經(jīng)驗。研究歷史,和研究任何學問一樣,是不允許輕率從事的。掌握正確的科學的歷史觀點非常必要,這是先決問題。但有了正確的歷史觀點,假使沒有豐富的正確的材料,材料的時代性不明確,那也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關于中國古代社會的史料苦于不多,而這苦于不多的史料卻又苦于包含著很多困難的問題,這就限制了我們所能獲得的應有的成果。對于古代社會的看法,在學者之間很難取得一致,主要的原因之一也就在這里。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二十多年來我自己的看法已經(jīng)改變了好幾次,差不多常常是今日之我在和昨日之我做斗爭。但從今天所有的材料看來,殷代已進入奴隸社會是不成問題的。這已明確地改正了本書中的一個大錯誤——認殷代為原始公社制的末期。其次,我在《奴隸制時代》中,已把奴隸制的下限定在春秋與戰(zhàn)國之交,這也是比較可靠的。這又明確地改正了本書中的另一個大錯誤——只認西周為奴隸社會。地下發(fā)掘出的材料每每是決定問題的關鍵。在目前進行著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的偉大時期中,被封鎖在地下的圖書館與博物館不斷地開放,古代資料正源源不絕地出土。研究成果趨于一致的可能性逐漸增長了。我懷抱著歡欣鼓舞的心情,期待著史學界的研究工作會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并期待著我自己的錯誤會有徹底清算干凈的一天。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特別是對《易》、《書》、《詩》內(nèi)容的考釋,頗多新穎精彩之處,如一向被視為神秘的八卦,前人作為許多曲解,郭沫若則從中找出生殖器和數(shù)學的雙重內(nèi)涵,從卦辭和爻辭中描繪出一幅現(xiàn)實生活的圖景。其思想之犀利,釋證之新穎,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隨處可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8條)

 
 

  •   郭沫若在古文字考究上的功底還是很深厚的!雖然寫這本書是帶著郭沫若自己的感情色彩寫的,而且郭老的認識還有些錯誤,但是這不妨礙這本書是一本極有價值的作品!推薦!
  •   對于專門研究歷史的人很有用處,還沒有看完,需要慢慢品讀。
  •   印刷、內(nèi)容都滿意。
  •   郭沫若的書沒的說,沒有缺頁但是封面里面裂了,然后有粘在一起的頁,小心撕還是撕壞了。。。T_T打折買的就還好。
  •   有用,不錯,要正版書
  •   這是我今年買到的非常滿意的書之一~
  •   速度蠻快的,書的質(zhì)量也有保障
  •   建議和10批判以及翦伯贊是書一起看
  •   郭老的書果然不錯!
  •   名著中的代表作。很好。
  •   內(nèi)容不錯,對于學習有幫助
  •   部分hi額計提熱帖饑餓條件!?。。。。。。。。。。?!
  •   郭沫若的一本著作,不錯
  •   紙張就一般了。
  •   書頁質(zhì)量不錯,內(nèi)容是針對我的專業(yè)!
  •   還是老一輩人厲害,學問好,值得佩服和尊敬
  •   大家手筆,啟迪頗多。
  •   物有所值?。?!
  •   我買的時候十九塊,現(xiàn)在變成十三塊
  •   郭沫若先生的扛鼎之作。
  •   大家的作品,應該細細品讀,和中國古代史結合起來,系統(tǒng)地看一看中國古代社會,會使我們明白中國古代社會,與今天的社會相比較起來,并非今日人民潛意識中的那么封建,那么專制。
  •   本書早年作品,學術心得還是非常有創(chuàng)見的,應該一閱~
  •   很好的一本書,學術性不錯
  •   現(xiàn)在何人還能寫出如此文章!真叫當下“史學者”汗顏。
  •   歷史學術專著,感興趣的可以拿來讀讀
  •   雖然有些見解現(xiàn)在看來不甚準確,但確實收獲不小。值得購買
  •   郭沫若的眼光,雖然有點老,但是還是值得文史愛好者一讀,自判公道。
  •   看評價不錯買的
  •   學問是學問,誰也不能否認郭老在歷史學上的造詣
  •   [6]望:陰歷每月十五日稱“望日”。[7]海塘:為阻擋海潮而修筑的堤岸。[8]第:但,只。[9]不遽出:不驟然引起。
  •   渴望了好久,終于有貨了!但是紙質(zhì)一般!
  •   經(jīng)典書籍值得一讀
  •   我是很喜歡的!
  •   不以言舉人,亦不以人廢言。人是復雜的矛盾體。取其一面,難免失之偏頗。他的“流氓”部分不影響他的“才子”氣息。政治上的立場和學術上的立場一樣,都有好壞的選擇。無論好壞,只要“言必有據(jù)”,“言之有理”。這樣的書便可看。
  •   郭沫若確實是個才子,他在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借鑒,但是在看很多關于中國知識分子的評價或生平的書籍,讓人多少對他的影響會打一些折扣的!只能慨嘆人生的不易!或許應該放棄一些老的觀念!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吧!
  •   郭老49年以前的書還是值得看的,49年以后的就沒什么學術價值了,成了御用文人,十批判,對于研究中國先秦史的人,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
  •   呵呵,夫子門墻。
  •   郭沫若所走學術文化道路,引進辯證唯物論的思想觀點,結合科學史料論證,思想犀利,釋證新穎,促進民族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在中國現(xiàn)代社會進程中產(chǎn)生出巨大影響,創(chuàng)建了科學的歷史研究學術體系。迄今關于中國文明起源、夏商周斷代諸多重大研究,無不是沿著郭沫若開出的道路在繼續(xù)前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