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與戰(zhàn)爭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  作者:王鶴  頁數(shù):22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用中國人的眼睛去看世界戰(zhàn)爭往往離不開全面而抽象的東方視角,用中國人的理念去評價世界服飾更離不開深沉積淀的黃土文明,還有中國人的道德準則、中國人的勝負觀念……然而,世界并非于我們視線中旋轉,更不是于我們理念中生發(fā),這個世界有自己的行事方式,作為世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戰(zhàn)爭,亦如此。    數(shù)千年間,戰(zhàn)爭與人類如影隨形,文明的成熟并未降低戰(zhàn)爭的地位,這一事實盡管為無數(shù)人所憎恨詛咒,卻從未曾改變。人類對戰(zhàn)爭的欲望更隱諱了,卻從未減弱;人類為戰(zhàn)爭所找的借口更堂皇了,卻從未缺少。希冀人類徹底摒棄戰(zhàn)爭的愿望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只是一個童話,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只有兩種可能:人類徹底消滅戰(zhàn)爭或戰(zhàn)爭徹底消滅人類。我們當然有理由希冀前者,盡管可能會是在非常非常遙遠的未來。    一場場戰(zhàn)爭,如凄美劃破天空的流星夜雨,有的如這夜空般漆黑有的似那光芒般耀眼,還有的就如灼熱的火焰般悠遠綿長,耐人尋味。一個個戰(zhàn)爭中的人,如驕傲地生長的萬般花朵,有的如鎧甲般堅硬,有的似旌旗般明麗,還有的如紅纓股充滿血色的記憶……    這便是人與戰(zhàn)爭、戰(zhàn)爭與軍服的永恒故事。    軍服即軍事服飾,追根溯源,它也由普通服飾演變而來。其出現(xiàn)時間在戰(zhàn)爭誕生之后、軍隊出現(xiàn)之前。軍事服飾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實而非軍事服飾本身,是人類戰(zhàn)爭復雜性和專業(yè)性不斷升級,直到越過一個臨界點的里程碑。

書籍目錄

一、兵戎干戈可曾止 萬里風雪黯貂裘 阿喀琉斯的鎧甲與特洛伊的陷落 馬拉松平原的重裝悍將 不朽的軍團戰(zhàn)記 “雄鷹騎士”的悲歌 滑鐵盧的紅藍白二、家國何以傳千秋 虎賁兒郎萬兜鍪 鐵甲艦上的官帽 淞滬戰(zhàn)場上的德式鋼盔 西北軍的大刀 藍色“紅軍”三、豈容烽煙罩漢關 經(jīng)年戰(zhàn)火金甲殘   薛仁貴的白袍與堅甲 “將軍金甲夜不脫”與“都護鐵衣冷難著” 軍儺面具六百年四、男兒緣何劍出鞘  不惜熱血染征袍 玄武門上的黃馬褂 野人山中的帽徽 長津湖畔的薄棉衣五、鐵履跋冰幾時休血色山河待從頭 雪原中的白色“幽靈” 較量——紅色巨人與迷彩死神六、生死兩重情何系  寸帖在身赴戎機 生命與“狗牌” 摩加迪沙噩夢與未來戰(zhàn)士后記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黑暗時代的數(shù)百年間,整個希臘大陸上值得一提的藝術品幾乎為零,文字被遺忘,技藝被荒廢,連早先廣泛使用的油燈也成為奢侈品,到處是黑暗,死一般的沉寂,時間仿佛停滯不前。唯有那些游走在村落間的游吟詩人,頌唱著祖先的功績,阿喀琉斯、阿伽門農(nóng)、帕特洛克羅斯、俄底修斯這些英雄的名字就是這樣保留在民族的記憶里,像暗夜中頑強點亮的一抹燭光,如黎明來臨前的一絲希望,祖先的光輝事跡被一遍遍傳唱,永志不忘。最終,中國人相信的“否極泰來”,在遙遠的西方奇跡般地得到驗證,光明取代黑暗,黎明驅走長夜,幸存的邁錫尼人、以前的愛琴海土著居民、多利安人開始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民族大融合——全新的希臘民族誕生于一片殘垣瓦礫之上。這一次希臘文明的光芒是如此耀眼,以致使觀察者忘記了這樣的事實,那就是希臘文明所譜寫的壯麗詩篇無一不是在黑暗時代的廢墟上產(chǎn)生的。如果不是經(jīng)歷過最深重的苦難,如果不是體味過最貧乏的生活,如果不是懷著對偉大祖先的景仰與回憶,希臘人斷然不會產(chǎn)生這樣大的動力,去創(chuàng)造歷史,去締造輝煌。多山的地形注定了希臘無法像大平原文明一樣形成政治上的統(tǒng)一,這注定了希臘備城邦間長達數(shù)百年相互爭斗的局面。但由此造就的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使得希臘文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偉大文明。

后記

任何一部書或一套書的后記,都不像這套書一樣使我落筆前就百感交集。應該說值得欣喜,卻誰知其中的艱辛?苦與樂總是一對孿生兄弟。早在2006年初秋,我招進的服飾文化學研究生。7名中有3名是講師,4名是男生,且都年近40。我忽然萌生一個想法,搞一套文化思考的服飾圖文書,在我曾經(jīng)主編的《服飾文化全覽》基礎上更趨縱橫捭闔,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斗椢幕[》包括服飾故事、服飾詩詞、服飾語言、服飾畫面和名人服飾形象,那是一套準工具書,是詞條性質的,而這次我想要搞一套思考加上欣賞再加上收藏的全彩印叢書。通過魏偉先生與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社長宋靈恩先生溝通后,編作雙方竟一拍即合。最初我想的是《服飾與愛情》、《服飾與戰(zhàn)爭》、《服飾與信仰》、《服飾與人生》。我設想得特別好,甚至想到讀者捧著書在燈下閱讀時的愜意,那般的思緒萬千。我把學生們約到家里,約到飯店,一遍遍給他們念我的文章,念我為每本書寫的目錄。我采取一問一答,半文半白的語言寫了目錄,希望喚起學生們的靈感,把大家?guī)У揭环N有滋有味、有情景、有畫面的意境之中。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們也似有所悟。于是,寫作開始了。先期進行的10本,除了以上提到的4本外,還有《服飾與階層》、《服飾與友誼》、《服飾與自然》、《服飾與傳播》、《服飾與演藝》、《服飾與競技》。這樣不知不覺中跨入了2007年。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5月的一天,我們剛剛忙完天津師大接受高校本科評估的工作之后,就急匆匆驅車趕往北京。那一天,宋社長找到幾位部門負責人,我們一起探討著,就在這次會上,我們根據(jù)書稿新、全、精等特點,把這套書的整體規(guī)模擴充為20本。決策無疑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20本全彩圖書的規(guī)模和品質體現(xiàn)了出版社的魄力,但也成為對我們服飾文化學團隊的考驗。

編輯推薦

《服飾與戰(zhàn)爭》:人類服飾文化全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服飾與戰(zhàn)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