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作者:苗欣宇,梁璐璐 頁數(shù):496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佛教,是我國人民廣泛信仰的宗教形式之一。在浩瀚的中國歷史中, 佛教對中國民間生活、文學(xué)、美術(shù)、建筑乃至天文歷法、醫(yī)學(xué)醫(yī)藥等都產(chǎn) 生過重要的影響,甚至,在地方政治中也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 成為悠久的中國文化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國的佛教信仰中,有幾種影響深遠、傳播廣泛的宗派和信仰模式 ,從宗派角度來說,禪宗和凈土宗顯然十分普遍,從信仰模式的角度來講 ,凈土信仰、觀音信仰、彌勒信仰這幾種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并不是所 有信眾都能說清楚、講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未來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到 底是怎么回事,也可以說,很多人并不能清楚地劃分佛教世界里的諸佛、 菩薩體系。 同時,近年來,我國佛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支系——藏傳佛教越 來越受到重視,很多漢地的信眾也開始接觸藏傳佛教的內(nèi)容,然而,更多 的人發(fā)現(xiàn),藏傳佛教中的諸佛、菩薩體系竟然更加復(fù)雜,看起來似乎和漢 傳佛教中已經(jīng)較為普及的佛教知識體系并不相同。于是,很多人產(chǎn)生了各 種各樣的疑問:難道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信奉的不是同一類內(nèi)容?漢傳佛 教的佛和藏傳佛教的佛有什么區(qū)別?甚至,有些并不了解藏傳佛教內(nèi)容的 人簡單地將其認定為“密宗”,將其神秘化,認為它與漢傳佛教完全是兩 個體系,甚至并不承認其為佛教。 這種觀念是完全不對的。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本質(zhì)上并沒有任何不同。只不 過,藏傳佛教的傳播條件、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不同,造成了其信眾對“密宗’ ’的理解和修持方法研究得更深些、傳播得更普遍些。實際上,漢傳佛教 中也是有密宗的,比如阿彌陀佛信仰就有深刻的密宗思想的痕跡。從歷史 上看,密宗傳入中國的時候是唐朝初期,并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我們非常 熟悉的玄奘大師,對密宗的理解和研究就非常深入。但是,唐末發(fā)生了“ 法難”事件,佛教遭到空前的打擊,客觀上使得密宗的傳播受到了影響。 而佛教傳入西藏的時候,恰逢印度佛教密宗非常興盛、成熟的時期, 而西藏特有的傳播條件,也促成了密宗的廣泛傳播,于是比較順利地傳承 了下來。但是,藏傳佛教也是非常重視顯宗的,并把對顯宗的學(xué)習(xí)視為密 宗修持的基礎(chǔ)。 由此可見,藏傳佛教中的諸佛、菩薩體系,與漢傳佛教實際上是相通 的,其中的不同,僅僅是對經(jīng)典的理解、解釋不同造成的差異,而非本質(zhì) 上的矛盾。 事實上,由于漢傳佛教在傳播歷史上的翻譯、篡改、佚失等多種多樣 的問題,對很多經(jīng)典的解釋產(chǎn)生了不同版本:有的不甚了了,有的竟然存 在些許矛盾,近些年來,隨著對藏傳佛教認識的深入,很多宗教人士和學(xué) 者開展了藏漢經(jīng)典互譯的工作,將傳播、保留相對完整的藏傳佛教的經(jīng)典 重新譯為漢語,以此,補充和完善了漢傳佛教的一些內(nèi)容,也厘清了很多 佛教教理教義上的問題??梢姡貍鞣鸾讨械闹T佛、菩薩體系,與漢傳佛 教是“不二”的,了解藏傳佛教的諸佛、菩薩,也有助于我們在學(xué)習(xí)佛教 知識的過程中開拓視野、完善知識體系。 本書以藏傳佛教特有的藝術(shù)形式——唐卡為載體,系統(tǒng)地介紹了藏傳 佛教中常見的佛、菩薩以及主要的護法。其大部分在漢傳佛教中的寺院、 雕塑、藝術(shù)品中也是常見的,因此,本書在介紹的過程中,既說明他們在 漢傳佛教中的信仰情況,也充分說明藏傳佛教中對其的認識、理解,以此 使廣大讀者和信眾全面地了解佛教知識、理解顯密二宗的關(guān)系并對藏傳佛 教、尤其是密宗思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內(nèi)容概要
雪域高原上的藏民族具有超常的想象力,他們幾乎將佛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所有義理、概念、觀點,都塑造出人格化的形象,因此,在藏傳佛教的塑像和繪畫中,出現(xiàn)了我們難得一見的神佛形象,即使那些耳熟能詳?shù)纳穹穑指鶕?jù)不同的教典衍生出各異的姿態(tài)。唐卡嚴(yán)謹(jǐn)而又忠實地記錄了藏傳佛教中的神佛體系,并在細微處表現(xiàn)出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 ”緯鵀槿什鍒D傳世典藏版唐卡,分上下兩冊,上冊為《唐卡中的佛教神明與傳奇》,下冊為《唐卡中的西藏歷史與藝術(shù)》。其中收錄百幅絕美唐卡珍品這種濃縮雪域靈魂與佛教精髓的集大成藝術(shù)。其中不僅介紹了唐卡中的歷史人物,讀者還可以一睹國寶級唐卡的風(fēng)采。
作者簡介
苗欣宇,法名公卻多吉、次成,1976年生于長春,現(xiàn)居北京,與人合著有《倉央嘉措詩傳》。
梁璐璐:女,上世紀(jì)80年代生于重慶,中國傳媒大學(xué)影視學(xué)碩士,現(xiàn)居北京。自幼喜愛中國文化,偏好中國古代建筑、美術(shù)等傳統(tǒng)藝術(shù),近年研究佛教藝術(shù),發(fā)表、編寫與佛教歷史、文化相關(guān)的
書籍目錄
上冊目錄 第一章 中國特有的佛教支系——藏傳佛教 一、藏傳佛教的歷史 二、理解藏傳佛教佛、菩薩、護法體系的關(guān)鍵問題 什么是密宗 藏傳佛教中顯密二宗的關(guān)系 金胎二部 密宗四部 三、曼荼羅——密宗諸佛譜系的示意圖 四、藏傳佛教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唐卡 五、藏傳佛教佛像的造型規(guī)律 六、佛教造像的依據(jù)——量度 第二章 佛教中的三世佛 一、現(xiàn)世的佛尊——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的故事 唐卡中的釋迦牟尼佛 二、未來世的佛尊——彌勒佛 彌勒和彌勒信仰 藏傳佛教中的彌勒佛 三、過去世的佛尊——燃燈佛 四、六勇佛與過去七佛——過去佛的組合形式 第三章 三方教主 一、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信仰及西方三圣 藏傳佛教中的阿彌陀佛 二、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 藥師佛與東方三圣 藏傳佛教中的藥師七佛 三、三方佛與三世佛 第四章 密宗中的佛 一、密宗最高的本尊佛——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的宗教意義 藏傳佛教中的大日如來 二、密宗中的五智象征——五方佛 三、密宗中的懺悔佛——三十五佛 四、開創(chuàng)密教的本初佛——金剛薩埵 五、密宗中重要的本初佛——龍種上尊王佛 六、密宗五本尊 第五章 什么是“菩薩” 一、菩薩的本質(zhì)含義 二、佛教教義意義上的菩薩 三、八大菩薩 第六章 最具影響力的菩薩——觀世音菩薩 一、觀世音菩薩信仰 二、觀世音菩薩在西藏信眾中的地位 三、曼荼羅中觀世音菩薩的地位 四、觀世音菩薩是男身還是女身 五、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分類 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第七章 其余大菩薩 一、文殊師利菩薩 二、普賢菩薩 三、地藏菩薩 四、除蓋障菩薩 五、虛空藏菩薩 六、金剛手菩薩(大勢至菩薩) 第八章 佛母和度母 一、佛母、度母、空行母之間的關(guān)系 二、藏傳佛教特色的度母崇拜 三、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兩尊度母——綠度母和白度母 四、常見的佛母形象 第九章 唐卡中的護法神及諸天下冊目錄 第一章 藏傳佛教獨特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活佛 一、活佛轉(zhuǎn)世制度的產(chǎn)生 二、早期活佛的轉(zhuǎn)世方法 三、垂仲降神指定法和金瓶擎簽制度的產(chǎn)生 四、活佛轉(zhuǎn)世靈童的尋找程序 五、活佛的等級 第二章 藏傳佛教格魯派第一大活佛世系 達賴?yán)铩 ∫?、最有影響力的活佛組織——格魯派 二、達賴?yán)锸老岛喗椤 ?、達賴?yán)锸老档慕⒑驮缙趥鞒小 ?、格魯派發(fā)展時期的傳承制度 3、金瓶擎簽制度產(chǎn)生后的達賴?yán)飩鞒小 ?、達賴?yán)锸老岛椭醒胝?quán)的關(guān)系 三、歷世達賴?yán)锷健〉谌隆〔貍鞣鸾谈耵斉傻诙蠡罘鹗老怠“喽U額爾德尼 一、班禪額爾德尼世系簡介 1、班禪活佛世系的形成 2、清朝冊封以后的班禪世系 3、動蕩時期的班禪 4、達賴?yán)锸老岛桶喽U額爾德尼世系的關(guān)系 二、歷世班禪大師生平 第四章 最早建立轉(zhuǎn)世制度的活佛世系 噶瑪巴 一、噶舉派的創(chuàng)建與傳承 二、噶瑪噶舉世系活佛生平 第五章 其他重要活佛世系 一、帕巴拉呼圖克圖世系 二、章嘉呼圖克圖——內(nèi)蒙古最大活佛世系 三、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外蒙古最大活佛世系 四、熱振呼圖克圖世系 五、嘉木樣呼圖克圖世系 第六章 西藏藝術(shù)的珍品——唐卡 一、唐卡的起源 二、唐卡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史 三、唐卡藝術(shù)的流派 第七章 唐卡的宗教藝術(shù) 一、唐卡的分類 二、唐卡的繪畫內(nèi)容與題材 三、唐卡的構(gòu)圖形式 四、唐卡構(gòu)圖的宗教原則 五、唐卡人物造型的理論基礎(chǔ) 六、唐卡人物的兩類奇特造型 第八章 唐卡的繪制 一、唐卡的繪制顏料 二、唐卡繪制的色彩 三、唐卡的繪制過程 四、唐卡的裱制裝璜 第九章 唐卡的購買、收藏與投資 一、唐卡的鑒賞要點 二、購買唐卡的注意要點 三、唐卡的價格 四、唐卡的投資與收藏 五、如何辨別偽造唐卡【附錄】 藏傳佛教的其他藝術(shù) 藏傳佛教寺廟與寺廟文化 1.西藏的寺廟文化的形成 2.寺院的建筑藝術(shù)與宗教儀軌 3.藏傳佛教的主要寺廟 藏傳佛教活佛生活 藏傳佛教的組織制度和僧職名號
章節(jié)摘錄
金胎二部 前面講到,密宗因為《大日經(jīng)》和《金剛頂經(jīng)》的不同傳承,事實上 形成了胎藏界和金剛界兩部。其中,金剛界是大日如來智慧的顯現(xiàn),表現(xiàn) 了大日如來的“智德”,胎藏界是大日如來理性的顯現(xiàn),表現(xiàn)了大日如來 的“理德”。 胎藏界,是由“定”、“智”、“悲”三德而組成的,所以胎藏界又 分三部:一是佛部,表示諸尊理智具足圓滿,皆已進入佛的境界,故名佛 部,顯現(xiàn)了諸佛的“定”德,部主為大日如來;二是蓮花部,顯現(xiàn)了諸佛 的“悲”,表示諸佛的慈悲生長一切善法,此部的部主是觀世音菩薩;三 是金剛部,顯現(xiàn)了諸佛的“智”,表示諸佛智慧能破一切惑業(yè)煩惱,好像 金剛一樣堅定,所以稱為金剛部,此部的部主是金剛手。 而在金剛界,能將眾生沒有覺悟的障礙轉(zhuǎn)化成五種佛的智慧,因此金 剛界又分為五部。 一是蓮花部,表示一切眾生本有清凈菩提心,雖然眾生在六道中輪回 ,但清凈菩提心是永遠不染不污的,像蓮花一樣,所以此部稱為蓮花部。 蓮花部的智慧名為“妙觀察智”,部主是阿彌陀佛,這個部用紅色表示。 二是金剛部,表示一切眾生心中自有覺悟一切的智慧,此智慧不染不 垢、不可破壞,又能除一切煩惱,像金剛一樣不朽不壞,且能利斷萬物, 所以此部稱為金剛部。金剛部的智慧名為“大圓鏡智”,部主是不動佛, 這個部用藍色表示。 三是佛部,表示一切眾生本有的理性雖在世間不能顯現(xiàn),但一旦修證 成功,覺道圓滿,則轉(zhuǎn)成為諸佛的智慧,所以稱佛部。佛部的智慧名為“ 法界體性智”,部主是大日如來。這個部用白色表示。 四是寶部,表示諸佛菩薩福慧無邊,如同珍寶,所以稱寶部。寶部的 智慧名為“平等性智”,部主是寶生佛。這個部用黃色表示。 五是羯磨部,羯磨的意思是“業(yè)”,表示諸佛菩薩度化眾生、能成就 一切方便事業(yè),所以稱為羯磨部。羯磨部的智慧名為“成所作智”,部主 是不空成就佛。這個部用綠色表示。 密宗四部 金胎二部是從教理的角度對密宗進行的分類,而“四部”是從修持方 法的角度進行的分類,這四部是密宗修行的四個層次,又是佛教發(fā)展的四 個階段,它們分別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在藏傳佛教前弘期中,西藏所行密法多為事、行二部,史稱舊密法, 十一世紀(jì)初,仁欽桑波等大譯師翻譯多種瑜伽密教經(jīng)典,史稱新密法,此 后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密法遂盛行于西藏佛教各派中,傳承不絕。 事部,原名叫“作密”,因為比較注重“事項”(也就是形式方面的 東西),所以叫做“事部”,簡單地理解,它就是雜密,主要重視外在的 儀式,而不注重觀想等精神層次的修煉。修法時常先做一些迎請佛、菩薩 的儀式,注重設(shè)供,作三角咒,結(jié)契印等。在教理上來說,它更是追求本 尊的加持,而不主動尋求自己與本尊的融合。通俗來說,這種階段主要是 希望佛、菩薩的幫助,而不重視將自己提升到一定的境界,進而獲得佛、 菩薩的智慧。 行部,也稱“修密”,它以《大日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修持的根本在于 《大日經(jīng)》中所說的菩提心。這就是說要求修密法者必須以慈悲眾生的情 懷為根本,懂得佛教中所說的“緣起”的意義。這種說法的理論基礎(chǔ)是般 若思想,也就是強調(diào)從事物的相互依賴性中去思索,從中悟出“空”,最 終不再執(zhí)著。 瑜伽部,這是對行部學(xué)說的進一步發(fā)展,它更為注重修行者世俗性的 一面。在此部中,自我獲得了更被尊崇的地位,這與以“常樂我凈”為佛 性本質(zhì)的大乘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種思想認為,只要持戒清凈,只要大 舍大悲,修行者就已經(jīng)獲得了成佛的基本條件,至于具體用什么方法,則 不當(dāng)作根本性的問題。 無上瑜伽部,是密法的最高階段,它主張一切善惡、一切功德都是本 心所具有的。因此在修持方法上,它強調(diào)修行者自觀本心,從中觀想自己 與本尊合一。這種自我本尊也有兩種相,即慈善的佛菩薩相或忿怒的金剛 明王相。前者是本心本性,后者是方便顯示。這也就從理論上形成了唐卡 中佛、菩薩的兩種形象。 從修持角度來說,事部比較偏重于外在的修持,比如對于供養(yǎng)、法器 、環(huán)境的要求等等;行部是內(nèi)外均等,即對外在要求和內(nèi)心的修持予以平 等注重;瑜伽部相對來說就比較重視內(nèi)心的修煉,而較少有外在的要求; 到了無上瑜伽部,完全重視內(nèi)心的修持,而全然不在意外在的環(huán)境了。 P26-28
編輯推薦
1.超值價:16開496頁全彩超值珍藏版僅售108元. 2.書內(nèi)有百幅絕美唐卡珍品傳世典藏 3.本書內(nèi)贈大幅全彩唐卡掛圖千手千眼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已經(jīng)寺院開光加持,適于任何家庭、個人和修持不同本尊的信眾供養(yǎng).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