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左翼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梁鵬威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梁鵬威  頁數(shù):23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世界有些人小時了了,也有些人大器晚成。梁鵬威是屬于后者。多年前我們一起編香港大學學生報《學苑》,他是讀醫(yī)科的,卻來湊熱鬧;更加上我們當年的《學苑》,是以社會上少有的時事評論成為輿論領(lǐng)袖,而他卻是搞散文的,在學生報上從事文藝默默耕耘,結(jié)果只妨礙了他的學業(yè)。眼看以前的同學,一個個事業(yè)上都好像較他顯赫,但梁鵬威在不意之間,成就了我們其他人所遠遠建立不到的功業(yè)。他這本以其一輩子的感情、學養(yǎng)、修為,自然傾鑄而成的《天使的左翼》,在被標簽為“文化沙漠”的香港賣個滿堂紅,所引起的討論,字數(shù)比這本書還要多,而且擴散到臺灣、新加坡。一本表面上沒有什么具體的內(nèi)容,純粹是意識流的個人回憶,竟然觸動了這么多人的心,在這個功利社會中,確實是個奇跡?,F(xiàn)在這本書又出簡體字內(nèi)地版,肯定會在廣闊的祖國大地上觸動萬倍的人心,影響愈加深遠。儒家以“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我這位老朋友通過母子親情以立德,著書宣傳現(xiàn)代孝道以立言,成就不世之功。今天我有幸為他作序,多年之后,大概許多人看過本書才會知道有我這個人。這本書只有一個主題:現(xiàn)代的孝。作者稱之為“孺慕”。我國自漢朝獨尊儒術(shù)之后,慢慢儒家思想的表現(xiàn)又集中于孝道之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及物”,“忠臣必出孝子之門”,“百行以孝為先”。一個連對父母也不能盡“孝”這個核心的本分的人,用廣東話來說,是“好人有限”?,F(xiàn)代西方用人之道,也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品格,而輕學歷和經(jīng)驗。學歷和經(jīng)驗很容易補足。人品不好,難以糾正,早晚會出問題。建國60年、改革開放30年,經(jīng)過多次折騰,我國以往的種種價值觀念,從儒家的倫理道德,道家的超脫逍遙,佛家的慈悲普渡,到商業(yè)行為的誠信、朋友之間的義氣,都受到質(zhì)疑,舉國以發(fā)展經(jīng)濟為第一要務(wù),“上下交征利”的結(jié)果,經(jīng)濟無疑是發(fā)展了,但是貧富懸殊、普遍物質(zhì)至上、心靈空虛、道德淪亡。不過在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我們國力日壯,失去了一個半世紀的民族自信心慢慢開始恢復(fù)。今天的有識之士,從左到右,都不約而同地回歸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從中吸取養(yǎng)料,為中國的未來找出路。我不相信中國就此出現(xiàn)“新儒家”,并且主導將來的發(fā)展。打個比喻說,天氣冷了,在以前,我們會想也不想便到外邊買寒衣應(yīng)付。但是今天我們會先打開父母遺下的那個破箱子,看看里面有沒有管用的衣物,修改一下穿上,覺得更加合適。在倫理道德,待人接物方面,我們老祖宗那一套東西,還是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能繼續(xù)有效的。敬老,孝親,是我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有機成分,今天還是能用得上的。抽離了它,西方那一套首先我們學不了,也學不像,畫虎不成的結(jié)果,就是當前的支離破碎,絕對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困局。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我國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根據(jù)推算,到2033年,我國人口將到頂;在15億人口中,有1/4是65歲的老人,數(shù)目相當于美國的總?cè)丝凇@夏耆嗽黾?,勞動人口減少,加上大部分老年人都沒有社會保障或者社會保障不足,我們這個經(jīng)濟還在小康水平,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國,如何解決這棘手問題,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解決不了,后果十分嚴重。如果我們不提倡孝道,子女不供養(yǎng)父母,那就會有數(shù)以億計的大量老年人流離失所,雖然這些老人家們不會造反,但縱使我們像西方國家那樣,修建大量老人院,把他們隔離,關(guān)起來等死,這個社會肯定不會穩(wěn)定和諧,而且經(jīng)濟上也難以負擔。但是如果我們不像西方那么盲目崇拜青春,老年人除了體力逐漸衰退之外,腦袋是幾乎完全可塑長青的。近年我們對人腦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的腦細胞是可以長期更新的。實驗證明,語義記憶、專家知識、選擇性關(guān)注等能力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事實上,處理世間很多事情,都要求解決問題的技巧。成熟的腦袋并非見步行步地解決問題,而是從記憶中找出同一屬性的問題和成功解決方案作參考,因此較能急速分辨輕重緩急,作出正確的決策。自古以來,人類是十分有效率的知識載體。醫(yī)藥衛(wèi)生日趨發(fā)達,老人因而長期維持精力充沛,而社會又進入知識型經(jīng)濟的時代,只要善于處理,知識和經(jīng)驗受到尊重,老有所為,老人是個“大寶”而不是個包袱。如何妥善處理人口老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率先妥善解決龐大的老年問題,使老人繼續(xù)成為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將具有全球性的意義,這將是中國對現(xiàn)代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子女們能像梁鵬威那樣,從心里產(chǎn)生一種對父母的孺慕之情,是解決問題的核心關(guān)鍵所在。這本書,是我們打開這關(guān)鍵的鎖匙。2008年3月17日

內(nèi)容概要

  《天使的左翼:南中國的母愛頌歌》并無驚心動魄的“劇情”,卻有驚心動魄的心路歷程。作者以當今罕見的細膩心靈,感情深摯,意念縱橫,文筆細致,字字珠璣,把母親臨終前那六天母子的情感互動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動人肺腑。單純的“南中國的母愛頌歌”一行字,立時使人泛生出對娘的思念。書中謳歌的母愛綿綿不絕,卻又節(jié)節(jié)不同,角度千變,歷十余萬字,尚余意未盡。讀此書可知,什么叫直達心靈深處的天倫之愛,什么是母子連心。那位母親,是位難得的母親;兒子,則是位少見的孝子。在這金錢掛帥人欲橫流的社會,《天使的左翼:南中國的母愛頌歌》無疑是一口清泉,為人母子者都可以從不同角度獲得借鑒與啟迪?!  短焓沟淖笠怼罚粌H為人父母者所應(yīng)讀,年輕人更應(yīng)該讀讀《天使的左翼:南中國的母愛頌歌》。這位柔弱卻堅強的母親,對獨子無一分放縱和溺愛,質(zhì)樸無華地引導他辨是非,自奮強,求真﹑求善﹑求美。結(jié)果,不但兒子給了母親值得欣慰的回饋,而且母子二人互為師友,教學相長,良性循環(huán),達到了父母﹑教師夢寐以求的美好境界。

書籍目錄

簡體字版序香港初版原序再版序再版代序三版序第一篇 折骨親情第二篇 分析肇因第三篇 白色溫馨第四篇 大難臨頭第五篇 難合難離第六篇 此生何憾第七篇 天使的左翼跋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篇 折骨親情強制送院二00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我一覺醒來,像往常一樣,第一件事便是到病弱的母親房中看看她。發(fā)覺她躺在床前地上,左大腿紅腫,比平常漲大了一半。很明顯是在半夜起床上洗手間回來時跌倒,說不定折斷了股骨。我忙扶她起來,發(fā)覺她還能勉強行走。但她堅決拒絕赴醫(yī)院。四年前母親被醫(yī)生從偶然的計算機掃描中懷疑有初期的“血管性癡呆癥”(Vasculardementia)。從此以后,我特別留心。旁人看不出有什么不妥,我卻知道她有間歇性的固執(zhí)。盡管我們親情融洽無間,我不一定能克服她的固執(zhí)。這時家務(wù)助理來上班,帶了魚、菜和西紅柿,看了驚惶失措。我索性放了她一天假,自行照顧母親。母親不斷表示在家中休息幾天就會痊愈。為了要我放心,還故意站起來赤足繞房間“瀟灑走一回”。我連忙把她按回床上。不過她既能來回走動,即使是忍痛而為,大概也不會是嚴重負傷,不像是股骨完全折斷。但即使如此,也總得赴院就醫(yī),照X光片看看才能放心。拖延到傍晚,她左大腿又再漲腫了一些,可能是斷骨繼續(xù)出血。我只有打電話召圣約翰救傷車。四位年輕人很快便帶來多種儀器工具,要把母親送進醫(yī)院。母親大叫:“為什么要折磨我?”然后為避免移動她的腿骨,工作人員要用大毛巾裹起她,她又誤會是要縛束她,大叫:“為什么要這樣?我又不是不肯去?!逼渎暺鄥枺裰罆蝗ゲ环?。我躲在后面,明知道這些話是說給我聽的,心如刀割,數(shù)次想改變主意。但不管怎樣推算,都無不赴醫(yī)院之理,最后還是維持原意。這一決定,使我負疚終生。

后記

《天使的左翼》不是一本小說,甚至不是一種傾訴,而是一段喁喁的獨白,一片與亡母之間的叮嚀。自母親在二00四年六月三十日逝去的一個月內(nèi),借著這一段獨白,一片叮嚀,“把平生涕淚都飄盡”。但當我把寫下的文字交給身邊的朋友傳閱,要求給予意見,做出版前的修飾,出乎意料之外,他們都一致勸我不要再做改動,以保留當時感情的“真”。我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即使明知有文字不流鬯,或意思重復(fù)的地方,也保持不變。在香港出版(繁體字版)后,得到的反應(yīng)的豐富和多姿多采,遠遠超過我的預(yù)期。幾乎是初版書剛在書店出現(xiàn),便有劇團提出要以舞臺劇形式作演繹,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香港電臺的詳盡推介,尤其使我銘感;而我已失散多年,在廣州西關(guān)培正小學讀書時的數(shù)十名同學,立刻從廣告上的作者名字找到了我,原來自從我十三歲隨母親來香港,和他們失去聯(lián)絡(luò),他們年年的聚會,都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既懷念我,又對我母親有鮮明、強烈的印象,不隨歲月消褪。我和他們重聚時,每人送上一本《天使的左翼》,但到了一位梁淑儀同學,自然而然地送上兩本,她也自然而然地接過,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這是因為當年她是母親眼中的蘋果,同學們到我家來,如果別人都分到一顆糖,她一定分到兩顆,也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那些糖果,是母親的手,放下教我念的唐詩、宋詞的本子,入廚調(diào)制的,比市面上買的好吃得多,成為吸引同學來我家的原因之一;而如果他們肯多借我家的課外書(如《三國演義》)看,便可以吃到更多的糖。有位曾少棠同學有一次告訴母親,他已經(jīng)“戒除”了“頑皮”的習慣,一個月內(nèi)都沒有捉弄過人,而且還在一次大雨浸街時放置十多塊磚頭在積水上,讓過路人不必弄濕鞋襪。母親大喜之下,給他做了一大碗半港式云吞(粵式云吞,是以豬肉為餡料,港式云吞則用鮮蝦肉,“半港式云吞”是各占一半),作為獎勵,我也連帶可以大快朵頤。而母親的遺愛,當然不止于美食。我原來的構(gòu)想是,最會對《天使的左翼》產(chǎn)生共鳴的,應(yīng)該是孝子孝女,及那些與母親有深厚感情,而又被死亡所睽隔的子女。但出版后卻發(fā)覺,我的想法實在太單純和狹隘了。有共鳴的,絕不止這些人。幾乎可以說凡是有較大數(shù)量華裔人士的地方,凡是中國文化有影響力的地方,都有反應(yīng)。一位新加坡的李同學這樣說:本來我在童年時,我的母親便已去世。所以我從來沒有嘗到過母愛的滋味。我對母親只有很淡的回憶。在知道這是一本發(fā)揚母愛的書后,我便非常好奇:難道這本書竟能引起我對母親的思念么?對于一個從未吃過糖的人.難道單憑文字的組合,竟能引發(fā)對甜味的幢憬么?但事實上是《天使的左翼》真能使我大哭特哭,而且我能完全明白作者母子問的感情,和作者喪母的感受,真是“感同身受”,完全沒有隔閔。文字的組合的確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我現(xiàn)在非常非常懷念我的母親(我已經(jīng)知道這就叫做“孺慕”)。如果不是她那么早去世,我便會有作者那樣的被愛和愛的經(jīng)驗?,F(xiàn)在我無辜地被剝奪了這幸福。已不是世上任何事物所能彌補的了……有類似的感受的,絕不止他一個,只是以他說得最具體。這更進一步加強了我的一個信念:孝是人類天生的本能。最使我受寵若驚的,是在香港、臺灣和新加坡,都很快便有了《天使的左翼》的“書迷會”(或叫“粉絲會”)之類的組織。曾經(jīng)有幾位臺灣的“書迷”來香港看我,因為行情匆促,拒絕了我提出到大酒店吃自助餐的邀請,卻要求我?guī)麄兊侥赣H的墳前去致敬。這立時使我熱淚盈眶。一位朋友呼喚著我說:“鵬威,你的眼睛,只須畫出一半,已經(jīng)可以看得到眼中的哀痛?!焙髞恚皇侵豁毊嫵鲆话?,已經(jīng)可以看得到眼中的哀痛。這也不是唯一的一幅畫。香港另有一個藝術(shù)家的“小圈子”,有名畫家、詩人、書法家、裱畫專家等,多才多藝,雖與我素未謀面,卻不約而同地愛上了《天使的左翼》,“合謀”給我畫了一幅萱草萱花圖,題上詩,裱好了,再送給我,說是“以慰孝思”。這些,除了“以慰孝思”之外,都使我的朋友圈子突然拓寬。但我最珍惜的,卻是收到了很多母親青少年時代的事跡的敘述,知道了許多發(fā)生在母親身上的事情的背景(比如為什么抗戰(zhàn)后期的廣州,路上會有橫沖直撞的日寇“軍馬”踢傷我母親),明白當時許多與她接觸的人對她的觀感(如一位前校長贈她的一首七律)。這些,都是我后悔沒有及時向母親細問,成為終生之憾的。讀者們的同情和苦心,替我彌補了一部分遺憾。我在書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了,我手上很少有母親盛年的照片。于是有好些好心的讀者,給我寄來可能有母親在內(nèi)的照片。多數(shù)的情形是,無法肯定照片中人是不是她,但已經(jīng)是盛情可感,使人如沐春風。而有些卻是可以肯定的。這些照片,當然成了我的無價珍藏。又一次,是讀者們的同情和苦心,替我彌補了一部分遺憾。不但是我的遺憾,連母親的遺憾,也有可愛的讀者替她彌補。一位內(nèi)地的讀者,送我一枚隨著“神舟”火箭上過太空的面額一分的人民幣硬幣,要我供奉在母親靈前。這是因為母親曾經(jīng)向往與我一起觀星,母子一起探索星空的奧秘,卻因為我舍不得把錢用于購置天文望遠鏡,這份歡樂還未開始,便已夭折。然后又從天外飛來一份意外的驚喜:中國畫報出版社愿意給這本書出版簡體字版。母親雖然多年長居香港,但她精神的故鄉(xiāng),一貫是神州大地。她每次回鄉(xiāng),返回香港后,精神特別抖擻,話題特別豐富,所以我簡直不用看報刊,對國內(nèi)改革開放后,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的最新情況,都可以完全掌握。而且又發(fā)覺,報刊上對國內(nèi)情況的報道和分析,有時還會比她的話落后了一些。所以她其實可以任職為報刊的報道員和分析員。在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健康狀況惡化,已不能再離開香港。但從她間歇望向窗口的目光,可以料想到她不時神馳萬里,精靈在陳家祠、北大、清華、白山、黑水、風陵渡上空飛騰。特別是躺在醫(yī)院病床上,寂寞難禁時,就更思鄉(xiāng)情切。所以我很希望在她魂牽夢系的精神故鄉(xiāng)出版這本書,讓她有機會為她的故鄉(xiāng)親人所知悉和認同。能在北京出版,就更是大喜過望了。這就像從前的華僑,雖然飄洋過海,無遠不至,但在辭世后,不管千山萬水、千艱萬難,靈柩一定要帶回故鄉(xiāng)安葬,是同一道理。只不過我要帶回故鄉(xiāng)的是母親的一綹情懷、一片眷戀,不是一副具體的靈柩罷了。所以我也堅持保持繁體版原貌,以她在和我談到北京市一些胡同,不知會不會因奧運的工程而拆除,神馳北國時,所拍的照片為封面,讓她看看睽違了幾十年的京城——自己看看那些胡同——及讓故鄉(xiāng)的親人看看她。我們母子得到的這許多“殊遇”,除了使我有一份浹骨淪髓的感激外,不斷加強了我的信念:孝,是人類的本能,而且是一個先進的、高層次的本能。孝道,是人類所獨有,在動物界很難見到。如果是要追溯母愛的起源,便容易得多。動物界中從低至爬蟲類起,便已有明顯的母愛,成了物種不會滅絕的必須條件。一項趣事是:兔子母親遇到無可抵抗的敵人,如大鷹,往往拋下小兔飛奔逃走,所以一度被視為可能是唯一缺乏母愛的哺乳類動物。但后來發(fā)覺,兔子母親的逃跑,有高度的原則性和策略性,既要選取敵人難以追近的環(huán)境,像灌木叢或小樹林,但又不會完全脫離敵人視線;而沿途即使有深洞,在未走到相當遠前,也不會躲進去,從此找不到。原來母兔的逃跑,只是以己身為餌,干冒奇險,引開捕獵者,替子女爭取一線生機,一瞬逃走的時間罷了!兔子媽媽的母愛,已經(jīng)蘊含了這樣一份偉大的情操,何況是人類媽媽的母愛?但子女們反哺盡孝的情操,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白居易有一首這樣的“燕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長,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人空巢里,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yīng)知!其實白居易這詩,譴責遺棄父母,不知盡孝的小燕子,是錯怪了它們了。除了人類外,在所有動物中,子女反哺盡孝,都是難得一見的事,因為它們年輕的一代,肩負著在大自然慘烈的斗爭中爭取生存、延續(xù)種類的重任。如果再添上照顧父母的責任,便會影響到這物種的持續(xù)生存。為了達至最大的競爭力,它們是必須“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才能探勘最多的有可運用資源的空間,爭取種族延續(xù)的最大機會;而那些高齡動物,反正生產(chǎn)力和生殖力都已式微,它們的生死禍福,在進化上是不計分的。那么,人類的高齡父母,生產(chǎn)力和生殖力都已式微,他們的生死禍福。是不是也是不計分的呢?答案是“不”!因為人為萬物之靈,和其他動物不同。年老的父母,不是單純的一項負擔,而更重要的,是一項恩賜。我看過一間老人院的廣告,說:“放下重重的擔子,重拾輕盈的步伐。,’也就是說,照顧年長的父母,實在是一副重重的擔子,把他們托付給老人院.便可以免除這累贅,全力投入工作和事業(yè),重拾輕盈的步伐了。老人院是偉大的發(fā)明,提供了許多方便,沒有問題;但這個“適當?shù)靥幚韽U物”的概念卻大有問題。那些老人家最初生下子女的時候,是把子女視作心肝寶貝,視作一種恩賜,并沒有視為負擔。如果當時要“放下重重的擔子。重拾輕盈的步伐”,把子女放在孤兒院,又可不可以呢?為什么年老的父母一定是一項要放下的負擔,要解決的問題,而不可以是一項恩賜?不可以是子女的一個永遠的快樂之泉?我和母親多年生活的體驗,使我完全可以肯定:天倫之愛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恩賜。它能夠帶來無窮的快樂,也提升了我整個人的工作效率和效能。和生活上的趣味。我清楚記得我十三歲初來香港時,被母親拖著去逛灣仔一列列商店,大開眼界,覺得勝讀很多書,逛了一個下午,也興奮了一個下午。但對自己母子沒有錢購買,完全不以為意,因為感覺上已非常幸福。只覺能逛逛,已經(jīng)很好,真該感恩,真要說聲謝謝,只是不知道該向誰去說罷了?,F(xiàn)在,那天那幾條街上的新奇事物,我已是一件都無法記得,但卻清楚記得母親掌心的溫暖。那一份溫暖,使我終生能盡情欣賞世間美好事物,視之為灣仔那幾條街的延伸,但又不為物役。我有一位卓絕的母親,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運。但我發(fā)覺,母親無須力求卓絕,只須與子女互愛互動,便已足夠。而子女也無須力求卓絕,只須與父母互愛互動,便已足夠。天倫之愛,絕對符合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化的精神,絕不應(yīng)被淡化、輕視和忽略;反而在現(xiàn)代社會,有更大的重要性。天倫之愛帶來的,是無盡的幸福和靈魂的提升。我們母子以一生的經(jīng)驗為這點作證。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得到同樣的幸福。

編輯推薦

《天使的左翼:南中國的母愛頌歌》記載了作者二00四年六月在醫(yī)院的六天內(nèi)的焦慮、徬徨、希望、孺慕、絕望,期間回憶起數(shù)十年相依為命的母子深情,與大時代里祖國和香港人民的命運纏繞在一起──一九三七年十月八日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抵抗日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抗戰(zhàn)勝利廣州普天同慶、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大典、二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取得二十八面金牌。作者母子二人,香港七百萬市民、抗戰(zhàn)時四萬萬同胞、國家逐步興旺下的十三憶人民,在時空交錯、情景交融、悲喜交集中無分彼此。家國情懷回蕩在苦短的人生歲月與浩浩的歷史長河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天使的左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天使的左翼》。被譽為“南中國的母愛頌歌”。作者梁鵬威,年幼喪父,十三歲隨母親去了香港。 二零零四年六月,梁母輕傷入院,六日后離奇逝世。梁在書中詳細記錄了母親米六人間的最后六天的健康狀況以及自己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其中穿插了大量過去與母親一起生活點點滴滴的故事。此書不僅是“母親的病房日志”,更是“母子一起生活的每一個足跡”,更是一部見證大歷史的小個人史,是“母親的一生”。 點點滴滴。感人的小事。
  •   書是好書,作者在書中所表現(xiàn)的母親之愛與母子之情令人感動。無論如何,此書都值得細細品嘗,或者會喚起你已經(jīng)消失多年的對母親的眷戀。無論現(xiàn)在的你對母親是什麼態(tài)度,讀完之後,你應(yīng)該會知道之後該怎樣做,至少會更加明白母親的心思、明白母親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覺得有些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畢竟每一個母親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次要說下書本質(zhì)量,之前沒買過這個出版社的書,不知道質(zhì)量如何,但是此版圖書實在令人有點失望。不知道這賣的是不是真的正版圖書,我拿到手的這本有錯字,雖然印刷質(zhì)量還算比較好,但是版面上有傾斜,光看就能感覺到明顯的傾斜。如果可以,建議儘量購買港臺原版的吧,原價是60元港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